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五脏之肾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5收藏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五脏之肾,第1张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状如豇豆,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在五行中属水,与膀胱相表里。

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和各脏腑功能活动的一切精微物质;狭义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具有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成熟的作用,故又称“生殖之精”。肾主藏精,是指肾具有摄纳、贮存和封藏精气,使之不致无故流失的作用。肾藏之精,一部分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称为“先天之精”,与生俱来,是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另一部分是人出生之后,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和各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称之为“后天之精”。先后二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有赖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而后不断充盛;后天之精必须以先天之精为动力,才能不断的摄入和化生,二者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所化之气即“肾气”。肾精与肾气密不可分,常统称为肾中精气。肾中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殖功能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自形成胚胎起,在母体内靠肾中精气的作用,才能发育成完整的机体;出生后,人的生、长、壮、老、已均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从幼年开始,由于肾中精气逐渐充盛,所以“齿更发长”;发育到青春期,肾中精气进一步充盛,产生一种促进性功能成熟的物质“天癸”,于是男子产生精子,女子出现月经,性功能日趋成熟而具备有生殖功能;进入中年之后,肾中精气渐衰,“天癸”随之衰减,直至日渐耗竭,生殖功能减退以至消失,逐渐步入老年。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所以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肾中精气盛衰的反映。若肾中精气不足,可见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功能减退或早衰。

肾中精气,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通过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来体现出来。肾阴,又称为“元阴”或“真阴”,是一身阴液的根本,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和濡润的作用;肾阳,又称为“元阳”或“真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的作用。肾阴和肾阳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从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若肾中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如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则见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五更泄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冷不孕等;若肾阴亏虚,则虚热内生,可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或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症。由于肾阴、肾阳均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肾阴、肾阳的虚损本质上都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又因阴阳是互根的,肾阴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涉及肾阳;肾阳亏虚日久,必然累及肾阴,最终导致肾中阴阳俱虚。

(2)主水: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故有肾为“水脏”之称。肾的这一功能主要靠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生理情况下,饮入于胃后,经脾的吸收和转输,肺的宣发肃降,三焦水道的输布,肾的气化作用,使清者重新吸收输布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浊者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水液代谢的整个过程又是肾中阴阳相互协调的结果,“肾阳为开”、“肾阴为合”,“开”则尿液生成而得以排出,“合”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保留而重新吸收利用。肾中阴阳平衡,则膀胱开合有度,水液代谢能够正常进行。若肾中阴阳失衡,肾阳虚衰,气化失常,关门不利,则小便不利、尿少、水肿;若气不化水,膀胱失约,又可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或遗尿、小便失禁等。

(3)主纳气:纳,有受纳和摄纳之意。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并使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从而维持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这说明,人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气的摄纳作用,才能使肺吸入的清气,布达全身,发挥其生理作用。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则出现呼吸表浅、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症,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

2肾的生理连属

(1)肾在志为恐:恐是人们对事情惧怕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惊、恐相似,同为肾志,都属不良的精神刺激,均能伤肾。惊恐伤肾,常导致肾的气机逆乱,封藏失职,而见二便失禁,或遗精滑泄等。

(2)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肾中精气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肾藏精,精生髓,而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髓居于骨中,滋养骨骼;脊髓上通于脑,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之海”。若肾精充足,髓得所养,则骨骼发育正常,坚固而有力;脑髓得充,则脑的发育健全,思维敏捷。若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小儿发育迟缓,而见骨软无力、囟门迟闭,或老年人骨质松脆易折等。

“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由肾中精气充养。因此,牙齿的生长和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精气盛,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则易于松动脱落。

“发为血之余”,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黑而润泽;若肾精不足,则毛发干枯稀疏、或发白易脱,故称“肾其华在发”。

(3)开窍于耳及二阴:耳为听觉器官,肾中精气的盛衰与耳的听觉功能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充盛,则听觉灵敏;肾中精气虚衰,则听力减退,甚则耳鸣耳聋。如老年人肾中精气自然衰减,则听力下降。所以说“肾开窍于耳”。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前阴是排尿、生殖器官,后阴为排泄粪便的通道。①尿液的生成和排泄都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肾的气化功能正常,膀胱开合有度,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正常。若肾的气化失常,则致小便增多、尿失禁、遗尿,或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②肾中精气的盛衰对人的生殖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肾中精气充盛,女子月经有时,男子精气蓄溢有度,而能孕、育,若肾中精气不足,或失于封藏,则可导致成人生殖功能减退,甚或男子滑精、早泄,女子闭经、不孕。③大便的形成和排泄,虽在大肠,但又需肾阴的滋润,肾阳的温养和推动作用。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大便干结;肾阳虚衰,则脾失温养,大便溏泄、甚则“五更泄泻”,或使大肠传送无力,大便艰难不行。故又说“肾开窍于二阴”。

(4)唾为肾液:唾是口津中较为稠厚的部分,为肾精所化,具有润泽口腔,帮助消化的作用。唾液下咽而不吐,可以充养肾精。多唾、久唾可以耗伤肾精;肾阳虚衰,肾液不同,则口中多唾;肾精亏虚,则口干舌燥而少唾。

附命门

命门,有生命之根本的意思。“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尽管历代医家对命门的认识不同,争论颇多。但归结起来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命门与肾的关系密切;二是命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命门之火,即指肾阳;命门之水,即指肾阴。临床上补命门之火,实质上是温补肾阳。所以说命门,无非是强调肾中阴阳的重要性而已,正如《景岳全书·传思录》中所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中医·肾 41 五脏之一·肾 411 功能 412 相关经络 42 耳穴名·肾 421 标准定位 422 主治病症 423 方法 43 脉学名词·肾 44 推拿部位名·肾 5 西医·人体器官名·肾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肾 肾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èn

2 英文参考

kidne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nephridium [朗道汉英字典]

nephro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nephr [朗道汉英字典]

nephro [朗道汉英字典]

ren [朗道汉英字典]

renes [朗道汉英字典]

shè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10(穴)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dne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肾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686 96 肾上腺素 注射剂 1mg:1ml 瓶(支) 21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687 97 去甲肾上腺素 注射剂 2mg:1ml 瓶(支) 6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688 98 异丙肾上腺素 注射剂 1mg:2ml 瓶(支) 35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516 39 金匮肾气丸 蜜丸 6g 丸 088 中成药部分 517 39 金匮肾气丸 蜜丸 54g 瓶 67 中成药部分 518 39 金匮肾气丸 蜜丸 60g 瓶 74 中成药部分 519 39 金匮肾气丸 蜜丸 90g 瓶 108 中成药部分 520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60g 瓶 88 中成药部分 △ 521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45g 袋 08 中成药部分 522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5g 袋 088 中成药部分 523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6g 袋 1 中成药部分 524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20g 袋 32 中成药部分 525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30g 袋 46 中成药部分 526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40g 瓶 6 中成药部分 527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50g 瓶 74 中成药部分 528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72g 瓶 104 中成药部分 529 39 金匮肾气丸 水蜜丸 90g 瓶 128 中成药部分 530 39 金匮肾气丸 水丸 60g 瓶 95 中成药部分 △ 531 39 金匮肾气丸 水丸 72g 瓶 112 中成药部分 532 39 金匮肾气丸 浓缩丸 200丸 瓶 111 中成药部分 △ 533 39 金匮肾气丸 浓缩丸 360丸 瓶 196 中成药部分 534 39 金匮肾气片 片剂 027g72片(薄膜衣) 盒(瓶) 24 中成药部分 535 39 金匮肾气片 片剂 027g40片(糖衣) 盒(瓶) 124 中成药部分 536 39 金匮肾气片 片剂 027g48片(糖衣) 盒(瓶) 148 中成药部分 537 39 金匮肾气片 片剂 027g72片(糖衣) 盒(瓶) 218 中成药部分 538 39 金匮肾气片 片剂 027g100片(糖衣) 盒(瓶) 299 中成药部分 539 39 金匮肾气片 片剂 027g18片(薄膜衣) 盒(瓶) 63 中成药部分 540 39 金匮肾气片 片剂 027g48片(薄膜衣) 盒(瓶) 162 中成药部分 541 39 金匮肾气片 片剂 027g100片(薄膜衣) 盒(瓶) 329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中医·肾

肾:1五脏之一;2耳穴名;3脉学名词;4推拿穴位名。

41 五脏之一·肾

肾(kidney[1])为五脏之一,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2]。与膀胱相为表里[3]。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和主纳气,并与骨、髓、耳密切相关[2]。由于生殖之精是人类生育繁殖最基本的物质,故称肾为先天之本[3]。

411 功能

肾的功能是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和肺、脾两脏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又主纳气[4]。其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4]。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脉上连肺,其脉上贯膈,入肺中,故亦主纳气。《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肾上开窍于耳。《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

肾下开窍于二阴,司二便。

肾又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取决于肾气的盛衰。《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 齿更发长,亦与肾气盛衰有关。

肾外应于腰。《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

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

412 相关经络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足太阳膀胱经络于肾[4]。又与督、任、冲等脉相通[4]。其背俞为肾俞,募穴为京门[4]。

42 耳穴名·肾

肾(shèn CO10 kidney)为耳穴名[4][2]。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2]。

421 标准定位

耳穴·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2]。

耳穴·肾位于耳甲艇,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4]。

422 主治病症

耳穴·肾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早泄[4]。

423 方法

一般用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 [4]。

43 脉学名词·肾

肾指足少阴肾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肾出涌泉……足少阴经也。”

肾指肾之真脏脉。《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肾见戊已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44 推拿部位名·肾

肾为推拿穴位名[3]。见陈氏《小儿 经》。又名肾经、肾水[5]。《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小指属肾,肾气通于耳,络联于小指,通目瞳人,手合谷穴,足大敦穴。”

1位于小指远端指骨的腹面。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现一般以此为准[5]。

2位于腕部尺侧[5]。见《幼科推拿秘书》。

3男位于小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位于小指远端指骨的腹面[5]。见《小儿 经》。

4即后溪穴[5]。常用推法,能清脏腑之热,治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5]。

5 西医·人体器官名·肾

肾脏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呈蚕豆形,前后略扁。新鲜时呈红褐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外缘隆凸,内缘中部凹陷,称为肾门,为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和神经所出入。在肾的额状切面上,可见肾实质,分为皮质、髓质两部。皮质位于表层,色深,并伸入髓质形成肾柱。髓质位于深部,颜色较浅,可见许多纵行条纹,由8~15个锥体形的肾锥体组成,尖端都朝向肾盂。几个锥体的尖端合成一个肾 ,突入肾小盂,几个肾小盂连成肾大盂,最后汇合成肾盂。肾实质由肾单位及集合管系组成,还有丰富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肾脏是主要泌尿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代谢废物、部分水和无机盐在肾脏形成尿。

肾是重要的排泄器官。肾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其排泄作用的功能单位称肾单位,由肾小球与肾小管(近曲肾小管与远曲肾小管等)组成。每侧肾脏含约100万个肾单位。

肾的主要功能:

(1)排泄作用:尿是肾功能活动的产物,其中所含排泄物种类多、含量大,多由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而来。内源性物质如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酸、肌肝等均由肾排出。正常人每日排除尿素可多达30克,因此,清除尿素是肾重要功能之一。外源性物质如药物、毒物及它们的代谢产物等也多由肾排出。如有肾功能障碍,废物在体内聚集可引起中毒,如尿毒症时,血尿素氮明显升高。

(2)维持机体水及渗透压平衡:经肾小球滤过的水有80%,在近曲肾小管随物质的回吸收而被动的回吸收,所剩余的20%水分,则在远曲肾小管等处,受抗利尿激素作用,根据生理需要调节水的回吸收量,所以,肾脏维持水平衡的功能主要在远曲肾小管等处。

(3)调节电解质与酸堿平衡:根据体内需要,经肾小球滤过的电解质如钾、钠、氯及碳酸氢盐等,由神经内分泌因素及体液因素调节肾小管对它们的回吸收及排出量。在排出过程中,钠尚可与氢、铵离子交换而调节酸堿平衡。

(4)肾脏还能制造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肾素(有使血压回升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成熟与释放等)、前列腺素及活化维生素D等,都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肾脏的功能是极其复杂的,同时也有很大的贮备量,切除一侧肾后,人仍能健康生存。

6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

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2、肾与冬气相通应。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所谓"先天之精",即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繁衍后代的基本功能,并决定着每个人的体质、生理、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寿命。

在出生离开母体后,这精就藏于肾,成为肾精的一部分,它是代代相传、繁殖、生育的物质基础。所谓"后天之精",即指脏腑之精,是饮食水谷所化生的各种精微物质。因为这精来源于出生后,依赖于脾胃所化生,故称之为"后天之精"。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主要分布到五脏六腑、皮毛筋骨,以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其通过代谢平衡后所剩余的部分,则输注到肾脏,成为肾精的一部分。

后天之精的化生,依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先天之精亦依赖于后天之精的补充,才不致耗尽。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保证了肾精的充盛。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有异,但均藏于肾,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以肾精的盛衰,除了和先天条件有关外,还和后天营养是否充盛有密切关系。

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是生养身体的根本。而肾所藏之精属于物质,这种物质又可转化为功能,即肾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肾气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功能。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机能的旺盛与衰减。

肾主生殖 人体的生殖机能包括两个方面,即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它是繁衍后代、代代相传的根本保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和肾有关。一方面,肾藏精,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精又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使生殖机能成熟并维持生殖机能旺盛不衰。

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期,体内就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中医学称之为"天癸"。所谓天癸,乃是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它来源于男女之肾精,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和充盈。天癸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当天癸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则男子出现排精现象,女子按时排泄月经,男女性机能开始成熟,并已具备生殖能力。

此后,随着年龄的变化,肾精由充盛而逐渐衰减,天癸也逐渐减少,生殖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由此可见,天癸的盛衰主要依赖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而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通过天癸而发挥作用。既然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殖机能,所以当肾中精气衰减时,就会导致性机能和生殖机能的异常。而对于性机能和生殖机能的病变,也往往采用填补肾精的方法治疗。

肾主生长发育 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开始充盛,人体生长、发育迅速,生机活泼,在七、八岁时,由于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出现了齿更发长的生理变化。到了青壮年,肾中精气更加充盛,不仅具备了生殖能力,而且身体强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牙齿坚固,头发黑亮,处于人生中身体最强壮的时期。进入老年,由于肾中精气开始衰减,人的形体逐渐衰老,不仅生殖机能丧失,而且头发斑白,牙齿动摇,弯腰驼背,步履不稳,耳聋失聪,面憔无华。

既然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那么在肾中精气不足时,往往出现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如在幼年时期,肾中精气不足,则可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或"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五软"(手足软、头软、颈软、肌肉软、口软);在成年时期,如肾中精气亏损过度,则可未老先衰,表现为发脱齿摇,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衰弱。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补肾精的方法治疗,能获得一定疗效。另外,在肾主生长发育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于抗衰老的预防,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调补肾脏,目前研制的抗衰老药物,尤以补肾者为多。

肾藏精,肾精化生肾气,肾精充足,则肾气旺盛;肾精亏损,则肾气衰弱。肾精与肾气互为体用,故有时将二者合称为精气。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对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肾被看作"先天之本"。

从阴阳属性来分,精属有形,为阴;气属无形,为阳。所以亦称肾精为肾阴,称肾气为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本源,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润、濡养作用。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它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肾之阴阳是人体各脏腑阴阳的根本。由于阴阳同居肾中,故肾又被称为"水火之宅"。

(二)主水液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机能。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虽然与肺、脾、肝、肾等多个脏腑有关,但起主导作用的是肾,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贯穿在水液代谢过程的始终。

肾主水液功能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所谓"气化",是指肾中阳气的蒸化作用。肾阳蒸化水液,使水能气化,又能使气聚而为水,以利于水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布散排泄,从而使水液代谢维持正常。具体来说,肾主水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升清降浊。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水液有清浊之分,所谓"清者",即指含有营养成分的部分水液;所谓"浊者",即指含有各种代谢废物的水液。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是水液在体内气化的基本规律。水液代谢,首先是通过脾胃的受纳、消化和运化,其精微部分转输于肺,通过宣发肃降,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归于肾。

归于肾的水液虽名为浊,但其中仍含有清的部分,故在肾阳蒸化作用下,浊中之清可进一步蒸腾气化,复上升于肺,再次布散周身,这种生理过程,称为"肾的升清功能"。而其中的浊中之浊,则注入膀胱为尿,这个生理过程称为"肾的降浊功能"。因此,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清升浊降,促进着体液的代谢,维持着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其次是司膀胱开合。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排尿,与肾的气化作用密切相关。贮尿要依靠肾气的固摄能力,排尿也要依靠其控制能力,故称此作用为肾司膀胱开合。开,则使尿液顺利排出体外;合,则使水津保留于体内,维持体内水液量的相对恒定。

另外是对肺、脾、肝、三焦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强大动力,只有在肾中阳气的温煦和蒸化作用下,脾运化水湿,肺通调水道,肝疏泄水液,三焦司水道之决渎,以及上述膀胱适度开合等,方能并行不悖,各守其职,协调一致,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肾有病变,失去主水之功能,往往会影响水液代谢,使之发生紊乱,出现尿少,水肿等病理表现。若肾阳不足,失去温化蒸腾作用,则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量明显增多等症。

(三)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人体的呼吸虽然由肺来主司,还必须有肾的参与才能维持正常。具体来说,由肺吸入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由肾来摄纳,方能保持呼吸运动的深沉和平稳,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只有肺肾协调一致,呼吸功能才会正常。实际上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则肺吸入之清气上逆而不能下行,即可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或呼吸困难等病症。从临床实际来看,往往在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患中,可见到"肾不纳气"的征象,治疗常用补肾纳气的方法,多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肾的附属功能

(一)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之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囱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

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发育。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记忆力强。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严重者,则可发展成为健忘症。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称"齿为骨之余"。既然牙齿与骨同出一源,所以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对于牙齿松动等病证,临床上亦常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肾主骨这一理论,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充分的证实。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方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

(二)其华在发

"发"指头发。肾其华在发,是指肾的精气充盛,可以显露在头发上,即发为肾之外候。故《素问》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发的生长与脱落,荣润与枯槁,不仅和肾中精气的充盛程度有关,而且还和血液的濡养有关。所以,又有"发为血之余"的说法。但头发的生长,根本在于肾,这是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而充养头发的缘故。

因此,头发的荣枯、黑白等变化常随着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而变化。从幼年时期开始,肾的精气开始充盛,头发开始生长;青壮年时期,肾的精气旺盛,因而头发乌黑发亮,到了老年,肾中精气渐衰,故头发变白,枯槁少华,容易断落。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在临床所见,凡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或早脱早白者,多与肾中精气亏损有关。

(三)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窍和其余四脏之窍不同,它有上窍和下窍之分,在上开窍于耳,在下开窍于二阴。

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只有肾精充足,才能使听觉灵敏。故《灵枢》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若肾精不足,则可引起耳的听力减

问题一: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在中医看来: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而西医说的肾脏只是一个以调节水盐代谢、排泄代谢产物为主,兼顾部分内分泌功能的器官。

肾的功能

l、肾藏精 肾藏精,是指肾脏具有储藏精气,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相关的功能。精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肾所藏的精,从其来源来说,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 《灵枢・经脉篇》说: “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决气篇》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都是指先天之精而言。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脏“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这就是说,水谷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化为精微,再经过脾主运化,输送到五脏六腑,使之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进而储藏于肾。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物质给养的时候,肾又将其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一方面不断储藏,另方面又不断的给养,循环往复,生生不已,这就是肾藏脏腑之精的过程和作用。正如《医述》引《怡堂散记》所说:“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这就进一步具体地论述了肾脏受藏脏腑之精,又及时地再输泄给脏腑的动态关系。

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人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就有齿更发长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时期,肾的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天癸”物质,于是男子就能排出 ,女子就开始按期来月经,性机能逐渐成熟,而有生殖能力;待到老年,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而消失,形体也就逐渐衰老。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突出地反映了肾的精气在主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两个方面的作用。

肾藏精的功能失常,则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必然要受到影响。肾不藏精,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就会出现发育不良,如小儿发育迟缓,筋骨痿软;成年未老先衰,齿松发脱。肾不藏精,影响到人的生殖能力,就会出现生殖能力下降,如男性阳萎、遗精、滑精、 稀少、不育;女性无月经,原发性不孕等生殖系统的病症,治疗常从补肾益精着手。

2、肾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管全身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平衡的功能。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都指出了肾主水的功能。

肾主水的功能,主要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来实现的。人体水液的新陈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内水液来源于水饮入胃,通过脾的运化而为胃行其津液,肺气宣降而通调水道,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清者运行于脏腑组织,发挥其生理作用,浊者变化为汗、气、尿等形态,分别从汗腺、呼吸,尿道排泄于体外,从而使体内水液代谢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肾阳的温煦,推动肺、脾、胃、膀胱等脏腑,使之在水液代谢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所以,肾的气化作用是贯彻始终的。二是当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下注而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以升清降浊。《素问・水热穴论》说:>>

问题二:男人的肾有什么作用 肾主藏精,纳气,主骨生筋,仆窍1:耳和二阴。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这样看来,祖困吸学所说的肾,既包括泌尿系统,又概括了生殖系统和部分内分泌功能。

1.肾藏精:肾藏精包括两个方面。――‘指生殖之桶,它是繁衍生殖的基本物质,一指水谷之柄,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背弊物质。

嫂殖之精,是构成形体的原始物质,当男女之精结合之后,就在母体中孕育成形,初生庸得到水谷之精的不断充养而发育成长,达到一定年龄,脏腑之精逐步充盈,乃下归于肾而为生肪之精。前入把生有俱来的精称为“先天之精”。把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 二:专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精不但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体成长发育繁殖的基本物质,它的储藏和输泻,都是南肾主宰。如果肾脏有病就可能出现遗精,精少,不孕等症。

肾的另一种功能是肾气,肾气与生俱来,是先天之精的转化。肾气的盛衰,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衰老的整个过程。例如女子七岁左右,男子八岁左右,肾气渐充,就有齿更发长的变化;女子十四岁左右,男子十六岁左右,肾气逐渐旺盛,生殖机能开始成熟,女子就有月经来潮,男子就有精气溢泻的变化,这是生长发育阶段。女子五十岁左右,男子六十、七十岁,由于肾气日衰,女子月经停止,男子精少,一般便停止生殖能力,这是生长发育机能逐步衰退阶段。

2.肾主纳气:体内气灼正常运化,有赖肺的呼吸,肾的收纳。从二者的关系上看,肺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指元气)为气之根。只有肾的精气充足,元气才能固守。若肾虚根本不因,纳气失常,则要影响肺气宣扬,就会出现短气喘逆, 呼多吸少,上下气不相续接等症状。

3.肾主音生髓:肾藏精,髓是精的转化,所以说肾能生髓,以充养骨骼,骨得髓的滋养才能健壮。因此,在临床上由于肾精亏虚而导致骨瘦的患者治疗应从肾脏着手。

4.肾主水,开窍于二阴:主水是说肾有管理水液的作用,水液在体内代谢,是水液进入胃肠,通过脾转输给肺,再由肺气的肃降将其中清中之清的(精微部分)敷布于全身,清中之浊的,下输于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把其中清的部分,经过经脉再上输于肺,剩余的水分(浊的)由膀胱排出体外。如果肾气虚弱,功能失常,气不化水,则水液内停,小水不利,水液泛滥溢于肌肤,则形成水肿,水气上凌心肺,又可出现心悸,喘不得卧等症。

肾与二阴(指前后二阴)有一定哭系。肾脏的阳气,既有调节水液的作用,又有温购脾脏的功能。如果肾阳不足,在临床上往往出现小便不禁、遗尿或五更泻等症状。

5.肾开窍于平,其华在发:肾与耳和发是有它一定的关系。如肾虚的病人往往表现有耳鸣耳聋等症状。发虽为血之余,但其根源却在于肾气。如青壮年发黑而光泽,这是肾气充盈的表现。反之,老年人发白而易脱落这是肾气虚衰的征兆。

附:子宫

1.主月经:月经与肾的关系较为密切,女子夜十四岁左右,肾气渐充,任脉、冲脉气血充盛,下注于子宫,月经就开始来潮,这说明生殖机能逐步发育成熟。反之,若肾气虚衰,任冲经脉气血不足,影响子宫,就会产生经闭、月经不调或不孕等病变。

2.主孕育胎儿:子官是孕育胎儿的脏器。当母体受孕之后,子宫能供应胎儿贸养,这种营养物质是依靠母体中任冲二脉气血的转输。所以受孕之后月经也就停止了。如果在怀孕过程中,见到胎动下血或腹痛等症状时,往往都是由于肾虚任冲二脉失调,不能固摄胎儿所致。总之,子宫是主行月经和保护、孕育胎儿的主要脏器。

(五)肾

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纳气、主骨、生髓和主管水液的运行。它和耳、发、二阴有关。

1.肾主藏精:精是指生命起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肾藏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藏先天之精,它是构成>>

问题三:肝肾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

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出焉;膀胱为水府,乃水液都会之处,故位州都之官。水谷入胃,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故为津液之所存,气化则水液运行而(所余之液)下出焉。

肾、膀胱之于五脏

肾为作强之官,是人体的肾水来源,肾为水,所以来中和心之火,水火平衡才可以拥有 健康 体魄。膀胱藏津液,也属水,起储藏作用。

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脏器之一。与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密切相关,有先天之本之说。

由于肾脏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肾脏一旦发生疾病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及生命。因此认识肾脏和了解肾脏的功能对人们的 健康 是非常重要的。

肾藏精

肾藏精,主生殖与发育。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运动的物质基础,这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两者储藏于肾,称为“肾精”。

“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生殖功能的物质基础,影响到人体各个脏腑。肾的精气盛衰,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人从幼年开始,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就有齿更、发长等变化;发育到青春时期,肾的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天癸”的物质,于是男子就产生精子,女子就开始按期来月经,性机能逐渐成熟,而有生殖的能力;待到老年,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至消失,形体也就逐渐衰老,这充分地反映了肾的精气在主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的作用。如果肾精亏损,则小儿发育迟缓、筋骨痿软、智力发育不全等;成年人则有早老早衰、头昏耳鸣、精力减退等;女子则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月经初潮来迟、闭经、不孕等;男子精少不育等。

肾主骨

主骨生髓,通于脑。肾主藏精,而能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所以《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足滋养而坚固有力。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所以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是由于肾精不足、骨髓空虚所致。临床上应用中医补肾的药物,加速骨质的生长和愈合,治疗各种骨髓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收到满意的效果,这是以中医的肾藏精,精血互生,肾主骨,精生髓的理论为依据的。

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所以《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脑的功能是主持精神思维活动,故又称:“元神之府”。因脑髓又赖于肾精的不断化生,如肾精亏虚者,除出现腰酸腿软等症外,还会出现头晕、失眠、思维迟钝等症状。

“齿为骨之余”,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故某些牙齿的疾患也与肾有关,若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如小儿生牙过晚,成人牙齿松动、容易脱落等,均为肾精不足的反映。临床上肾虚的牙痛齿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常获得疗效,就是这个道理。

肾主水

肾主水,主要是指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存留、分布与排泄作用,主要是靠肾的气化功能完成的,而气化作用的动力就是肾阳,还要靠肾阳和肾阴的调节作用,通常将这种调节作用比作“开”与“阖”。一般认为,肾阳主开,肾阴主阖。肾阴不足,则开多阎少,小便则多,常见于尿崩症、糖尿病等,治疗时应滋补肾阴。如肾阳不足,则开少阖多,小便则少,多出现浮肿等症,治疗时应温补肾阳为主。

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助肺吸气和降气的功能,正常的呼吸既赖于肺的肃降,又赖于肾的收纳,肾在下焦起摄纳的作用,只有肾气充足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若肾虚不能纳气时,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的喘息病,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这种气喘就要用补肾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肾主藏精,肾的精气充足,听觉才能灵敏。故《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如果肾精不足,则将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症。老年人所以多见耳聋失聪等症,往往是由于肾精衰少的原故。

精与血又互相化生,精足则血旺,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其生机则根源于肾气,故毛发生长脱落的过程反映了肾气的盛衰,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因此,青壮年肾气盛,毛发茂密而有光泽。老年人肾气虚衰,毛发易于脱落,枯槁发白。故有“发为血之余”“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的说法。

肾与膀胱的关系

认识了肾以后,我们下面来认识一下肾的兄弟膀胱,看看肾和膀胱之间有什么关系。

膀胱位于小腹中,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尿和排尿。其与肾直接相通,互为表里。尿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其浊者下输于膀胱,并由膀胱暂时储存,当储留至一定程度时,在膀胱气化作用下以排出体外。《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膀胱的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遗尿、小便失禁等。

肾与膀胱的经脉互为络属,相为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有助于膀胱气化津液。肾气充足,气化正常,固摄有权,膀胱开阖有度,以维持水的正常代谢。如果肾气不足、气化不利、固摄无权、膀胱开阖失常,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遗尿、尿频等病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41 命门穴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命门穴的定位 46 命门穴的取法 47 命门穴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命门穴主治病证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命门穴的配伍 412 文献摘要 413 研究进展 4131 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4132 镇痛作用 4133 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4134 显著提高肢体痛阈 4135 用于针麻 4136 治疗腰痛 4137 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4138 治疗 减少症 5 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51 志室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志室穴的定位 56 志室穴的取法 57 志室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志室穴主治病证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志室穴的配伍 512 文献摘要 513 志室穴研究进展 5131 对肾功能的影响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精宫 1 拼音

jīng gōng

2 英文参考

Zhìshì BL52 [中国针灸学词典]

Mìngmén GV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精宫为经穴别名:1命门(穴);2志室。[1]

4 命门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为经穴别名,即命门(穴)[1]。见《医学原始》。

穴位 命门 汉语拼音 Mingmen 罗马拼音 Mingmen 美国英译名 Gate of Life 各

号 中国 GV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VG4 富耶氏 IVG4 德国 LG4 英国 Gv4 美国 Go4

命门为经穴名(Mìngmén GV4)[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累属、精官[3]。属督脉[2]。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2]。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41 命门穴的别名

属累(《针灸甲乙经》),精宫(《循经考穴编》)。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命门,一名属累,在第十四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伏而取之。

43 穴名解

命即生命,门即门户,肾为生命之源,穴在两肾之间,相当于肾气出入之门户,故名命门[2]。

命,指生命,重要之意。《说文》:“命,使也。”在此为生之极。门,为出入之处,指其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人身命门之处不一。以及此则以《难经·第三十六难》,谓两肾之间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是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处,称为命门。《黄庭中景经》李注:“命门,一名玉都,下丹田也。精气出入,神之所居,当脐后是也。”命门为道教名词,指下丹田。下丹田位居人体中心,范围包括神阙、关元、气海、命门等重要穴位。《玉历经》说:下丹田是人命的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气之元,在脐下三寸。《道·黄庭篇》认为命门为性命之门,在脐下一寸三分,为下丹田。道教丹书多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呼吸之门、五脏六腑之本、人初生结胎之所,故称为命门。中医称两肾之间为生命之门,简称命门。此就内景而言也。若自外景观之,本穴两旁平于肾俞,本穴居其中间,亦犹内景命门居于两肾脏之间也,故称本穴为命门。以其横通足少阴之经,故本穴又为本经横通肾脏之门户。[4]

44 所属部位

腰椎[5]

45 命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下凹陷中[6]。

命门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2]。

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3]。

命门穴在督脉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

命门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

46 命门穴的取法

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命门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当第二腰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卧取穴[2]。

俯卧位,先取后正中线与髂嵴平齐处,再向上摸2个棘突,于上方的凹陷处取穴[7]。

47 命门穴穴位解剖

命门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2]。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腰神经后支和腰动脉分布[8]。

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3]。

48 命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命门穴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命门穴有培元补肾,强健腰脊作用[2]。

命门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两肾之间,有“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之说,故有补肾壮阳之效,主治各种肾虚所致妇科及男性病[9]。

肾主水,司二便,主骨生髓,又督脉贯行于脊中,故命门穴可治疗二阴病、腰腿病和水肿[9]。

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因而命门穴可治疗神志病[9]。

督脉为“阳脉之海”,六阳经均交会于督脉,因而命门穴具有通调阳气、宣散解表的作用[9]。

命门穴用灸法善治虚寒性疾病[9]。

命门穴为培元补肾、固精壮阳、通利腰脊之要穴,主治脊强,腰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泄泻,完谷不化,带下[4]。

问足少阴经行下腹部,督脉何以得通?现今针灸图书较早年倍加精详,何以不曾提及?《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合并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背属肾。”观此段经文,可知督脉由本穴通少阴之经,又由肾俞穴透入内脏,分属两肾。但与阳关之通大肠,略同而小异。阳关先通大肠俞,经由足太阳经分布内外。本穴之通肾脏,乃由肾俞穴传导,随足少阳经而入,因足少阴经自涌泉上行至阴谷穴处,横交委中,合并足太阳经线,而行于足太阳经之里层,两经一表一里,叠并上通,抵肾俞穴处,得与督脉横通交会,故内经于督脉有“贯脊属肾”之文。足太阳之经,出肾俞穴处与少阴经分道径自上行。而足少阴之经由肾俞处独行入内,属肾络膀胱矣。[4]

49 命门穴主治病证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肢萎痹,虚损腰痛,寒热疟,胃下垂,肾功能低下等。

命门穴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患等: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前列腺炎、遗精、阳痿、早泄、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赤白带下、肾炎、肾盂肾炎、小便不利、遗尿、白浊及贫血、神经衰弱、头晕耳鸣、小儿惊痫、瘈疭等[2]。

命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胎屡堕,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不利,遗尿,尿频,泄泻,便血,痔疮,脱肛;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癫痫,瘛疭;腰痛,脊强反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7]。

命门穴主治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逆冷[10]。

命门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久泻,痔血,脱肛,小儿发痫瘈疭,下肢萎痹等[3]。

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2][3]。

向上斜刺05~1寸[10]。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深刺时可有麻电感向臀及下肢放散[7]。

注意: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7]。

4102 灸法

可灸[2][7][10]。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作为强壮保健穴,常用温灸法或瘢痕灸法[7]。

411 命门穴的配伍

命门穴配肾俞,有调补肾气的作用。治小便频数,老年腰痛[2]。

命门穴配灸百会、关元、三阴交、中髎治遗尿[2]。

命门穴配膀胱俞、肾俞、水道治肾炎[2]。

命门穴配大椎、膈俞、曲池、足三里治缺铁性贫血[2]。

命门配天枢、气海、关元,有温肾健脾的作用,主治肾泄、五更泄。

命门配百会、关元,治遗尿、尿频[7]。

命门配肾俞 、气海、然谷,有补益肾气,固涩精关的作用,主治阳痿,早泄,滑精。

命门配灸肾俞、气海、然谷、关元、上髎、次髎,治阳痿、遗精[7]。

命门配肾俞,治老者便多[7]。

命门配肾俞、环跳、委中,治腰背痛[7]。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疭(《备急千金要方》作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里急,腰腹相引痛,命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不可忍,身热如火。汗不出,瘛疚,里急,腰腹相引痛。

《针灸大成》:主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寒热痃疟,腰脊相引,骨蒸,五脏热,小儿发痫,张口摇头,身反折角弓。

《类经图翼》:一云平脐、用线牵而取之……若年二十以上者,灸恐绝子。

413 研究进展 4131 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有实验证明,艾灸家兔“命门”能显著提高正常家兔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艾灸组灸前与灸后比较、灸后与对照组(不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艾灸“命门”确有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命门对男子性功能障碍、 缺乏有一定疗效,可以增强机体抗病力,如以艾炷灸大鼠或豚鼠的“大椎”、“命门”,可使动物对二硝基酚致死性发热的耐受性提高、发热减轻、存活率提高。艾灸“阳虚”动物模型命门,有增加体重、减少死亡率、提高耐冻能力和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的 DNA复制。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的作用;有报道以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为指标,针刺命门和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效应相等。[7]

艾灸命门对羟基脲所致动物“阳虚”有增加体重,减少死亡率,提高耐冻能力,提高肝脾组织DNA合成率的作用。促进细胞的DNA复制。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另用氢化可的松给小鼠肌注,其中一部分小鼠同时灸命门,经灸命门者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所增高。

4132 镇痛作用

针刺动物“命门”也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可使动物对电击或钳夹肢体的痛反应受到明显抑制。针刺命门对坐骨神经痛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7]

4133 增强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针刺大白鼠“大椎”“命门”,可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显著增强[2]。

4134 显著提高肢体痛阈

电针家兔或猫的“命门”“脊中”部位,可使肢体痛阈显著提高,后肢较前肢为好[2]。

4135 用于针麻

以腰俞、命门、次髎穴组针麻行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镇痛效果满意[2]。

4136 治疗腰痛

取命门,针刺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隔日1次。

4137 治疗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配关元,针刺得气后加灸2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4138 治疗 减少症

配肾俞、关元、中极,先针刺,出针后隔姜灸3壮。

5 志室穴的别名·精宫

精宫为经穴别名,即志室[1]。见《医学入门》。

穴位 志室 汉语拼音 Zhishi 罗马拼音 Chihshih 美国英译名 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

号 中国 BL52 日本 52 法

国 莫兰特氏 V47 富耶氏 V47 德国 B47 英国 B47 美国 BI52

志室为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11]。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1]。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51 志室的别名

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4]。

52 出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五脏之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状如豇豆,有“先天之本”之称。肾在五行中属水,与膀胱相表里。 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