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贵人口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5收藏

天乙贵人口诀,第1张

天乙贵人的口诀 在《渊海子平》与《三命通会》等八字书籍天乙贵人的查法里略有不同;歌诀: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蛇兔藏,庚辛逢虎马,此是贵人方。另诀: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兔蛇藏,庚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命中如遇此,定作紫微郎。天乙贵人以年干、日干均可查,实践证明,年干的贵人大,日干的贵人小,如果四柱中年日干都有天乙贵人,那么就是一个大贵人。 以年干或日干起贵人,地支见者为是。如乙酉甲申丙辰甲午,按丙丁猪鸡位查,丙见年支酉为贵人四柱有贵人,遇事有人帮,遇危难之事有人解救,是逢凶化吉之星。故《三命通会》说:“天乙者,乃天上之神,在紫微垣阖门外,与太乙并列,事天皇大帝,下游三辰,家在斗牛之次……较量天人之事,名曰天乙也,其神最尊贵,所至之处,一切凶杀隐然而避。” 《烛神经》还讲:“天乙贵人遇生旺,则形貌轩昂,性灵颖悟,理义分明,不喜杂术,纯粹大器,身蕴道德,众人钦爱 死绝则执拗自是,喜游近贵 与劫煞并则貌有威,多谋足计 与官符并,则文翰飘逸,高谈雄辨 与建禄并,则文翰纯实,济惠广游,君子人也。”三车一揽赋云:天乙文星, 得之聪明智慧惊神赋云:日干座贵, 一世清高天乙贵人, 命中最吉之神, 若人遇之则荣, 功名早达, 官禄易进, 如命乘旺气, 终将登将相公候方位 大小运行年至此, 亦主升官进财 一切加临至此, 皆为吉 凡贵人所临之处, 大概喜生旺无冲破, 道理顺 天乙贵人遇天月二德最佳,得之者聪明智慧 日干坐贵, 一世清高 天乙贵人最忌刑冲克害,空亡死绝之地,遇者为祸, 福力减少, 一生劳碌辰戌为魁罡之地,贵人不临,故辰戌二支无天乙贵人 四柱无贵人,看其胎元、命宫有贵人否 以日干查命宫,胎元之支倘若四柱、胎元、命宫都无贵人,如果有了事情或重大灾难难以克服,按照本人日干所缺贵人星,找属相临贵人之人相帮,往往可以逢凶化吉 若有贵人,不管认识与否,有了困难会有人帮,而这个人往往就是本人四柱所标志的贵人,如有个落水者被人救起,落水者的四柱贵人为丑未的话,这个救命恩人往往正是属牛或属羊之人。命理名家徐墨斋老师介绍说在判断八字格局层次高低上,天乙贵人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顾名思义,带天乙贵人者,一生必会多接近富贵之人,自己必然也不会很差,而命中没有天乙贵人的人,即便格局高,往往也是暴发户而已。

讨论天乙贵人,天乙贵人两种说法是全对还是只有一种对? 还有甲羊戊庚牛呢至于哪个准确不好说六壬课古传是甲戊庚牛羊,清代以后提出用甲羊戊庚牛,原理借鉴了西洋历法,从礼数讲更符合科学道理,古传贵人用法,诸书皆无根据,但是都一直这么用,也从来没出过错,这事大六壬起贵人争议之一,从八字上讲,用神煞没有任何意义,就没必要讨论了

什么是天乙贵人 天乙贵人是四柱神煞之一。甲戊并牛羊, 乙己鼠猴乡, 丙丁猪鸡位, 壬癸兔蛇藏, 庚辛逢虎马, 此是贵人方。

天乙贵人命旺夫,需四象之气有利于丈夫,古代有口诀称“朱雀玄武顺阴阳”如旺夫需要带橘子石手链这样可以做到顺和阴阳,之后要按照丈夫的生日在结印册上添加结印古代称作是“青龙白虎避不祥”农历3到5月出生的需添加“羽心,竹内古河,夕城”3个结印。农历6到8月出生的需添加“青竹丹枫,云月舞鹤,扶桑伞幡”3个结印。农历9到11月生的需添加“音无响子,云松,五音分金”3个结印。农历12到2月出生的需添加“竹雀,刳舟剡楫,P痢3个结印。古代人认为这样天乙贵人命可以化解丈夫的灾祸。

天乙贵人,命中最吉之神,若人遇之则荣,功名早达,官禄易进,如命乘旺气,终将登将相公候方位 大小运行年至此,亦主升官进财 一切加临至此,皆为吉 凡贵人所临之处,大概喜生旺无冲破,道理顺 天乙贵人遇天月二德最佳,得之者聪明智慧 日干坐贵,一世清高 天乙贵人最忌刑冲克害,空亡死绝之地,遇者为祸,福力减少,一生劳碌辰戌为魁罡之地,贵人不临,故辰戌二支无天乙贵人天乙一般还区分阴贵人和阳贵人,阴贵人也叫做玉堂贵人。区分阴阳贵人的方法是以用事时间或者出生时间看,如果在晚上则是使用阴贵人,白天则是使用阳贵人。又有以节令的冬至和夏至区分阴阳贵人。但是使用当中大部分以子时和午时进行区分。

七星堂天乙贵人表,具体的生肖说出来 讨

八字关于庚在寅为天乙贵人有两种看法,我不知道该听谁的。 第一种,歌诀:甲戊兼牛羊, 都对。

详解八字天乙贵人是什么意思,天乙贵人查法 发八字看下

关于八字天乙贵神 《渊海子平》关于天乙贵人口诀:甲戊兼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蛇兔藏,庚辛逢虎马,此是贵人方。

其实上古籍并无年干有贵人之说,主要是以日干为主,如甲日干,见柱中有丑未之字则为有贵人。

当代命学家大多以年干查贵人为福力大,这个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己实践之后才知道了。

天乙贵人为天上吉神之首,古籍多以命逢天乙贵人之人,多以聪明才智论之,配合八字美者,更是贵不可言。

如《三车一览赋》云:天乙文星,得之者聪明智慧。

《惊神赋》云:日干坐贵,一世清高。

《通明赋》云:贵压三刑终执正,一作政。

《秘诀》云:贵人喜合。又云:为人正大者,天乙生旺。

但实际天乙贵人逢凶化吉之力更大,本人实践命例之中,命中带天乙贵人者,多数在遇到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事情终会出现转机。这个有别于其他命理的吉神。

八字里面有天乙天德贵人星好处在哪里 天乙贵人,天德贵人都是四柱神煞之一。

八字中如何查找天乙贵人,天德贵人

天乙贵人口诀:甲戊并牛羊, 乙己鼠猴乡, 丙丁猪鸡位, 壬癸兔蛇藏, 庚辛逢虎马, 此是贵人方。

天德贵人正月生者见丁, 二月生者见申,三月生者见壬, 四月生者见辛,五月生者见亥, 六月生者见甲,七月生者见癸, 八月生者见寅,九月生者见丙, 十月生者见乙,十一月生者见巳, 十二月生者见庚。凡四柱年月日时上见者为有天德贵人。

带有天乙贵人,天德贵人的好处:

天乙贵人,命中最吉之神,若人遇之则荣,功名早达,官禄易进,如命乘旺气,终将登将相公候方位 大小运行年至此,亦主升官进财 一切加临至此,皆为吉 凡贵人所临之处,大概喜生旺无冲破,道理顺 尤其女命最为旺夫。

《子平赋》说: 印绶得同天德,官刑不至,至老无灾凡八字中有天德贵人、月德贵人,其人恺悌慈祥,待人至诚仁厚古诗云:天德原来大吉昌,若逢日时更为良,修文必定登科甲,庶俗营谋百事强

天乙贵人怎么查 10分 ,一、四柱神煞之一。 甲戊见牛羊, 乙己鼠猴乡, 丙丁猪鸡位, 壬癸兔蛇藏, 庚辛逢虎马, 此是贵人方 天乙者,乃天上之神,在紫微垣、阊阖门外,与太乙并列,事天皇大帝,下游三辰,家在己丑斗牛之次,出乎己未井鬼之舍,执玉衡较量天人之事,名曰在乙也。其神最尊贵,所至之处,一切凶煞隐然而避。二、查法说明  查法: 以日干起贵人, 地支见者为是。 如乙酉 甲申 丙辰 甲午, 按丙丁猪鸡位查, 丙见年支酉为贵人四柱有贵人, 遇事有人帮, 遇危难之事有人解救, 是逢凶化吉之星。 故《三命通会》说:“天乙者, 乃天上之神, 在紫微垣阖门外, 与太乙并列, 事天皇大帝,下游三辰, 家在斗牛之次……较量天人之事, 名曰天乙也, 其神最尊贵,所至之处,一切凶杀隐然而避。” 《烛神经》还讲:“天乙贵人遇生旺, 则形貌轩昂, 性灵颖悟,理义分明, 不喜杂术, 纯粹大器, 身蕴道德, 众人钦爱 死绝则执拗自是, 喜游近贵 与劫煞并则貌有威, 多谋足计 与官符并, 则文翰飘逸, 高谈雄辨 与建禄并, 则文翰纯实, 济惠广游, 君子人也。” 四柱无贵人, 看其胎元、命宫有贵人否 以日干查命宫, 胎元之支倘若四柱、胎元、命宫都无贵人, 如果有了事情或重大灾难难以克服, 按照本人日干所缺贵人星, 找属相临贵人之人相帮, 往往可以逢凶化吉 若有贵人,不管认识与否, 有了困难会有人帮, 而这个人往往就是本人四柱所标志的贵人,如有个落水者被人救起, 落水者的四柱贵人为丑未的话, 这个救命恩人往往正是属牛或属羊之人三、古籍论述  《三车一揽》赋云:天乙文星, 得之聪明智慧《惊神赋》云:日干座贵, 一世清高天乙贵人, 命中最吉之神, 若人遇之则荣, 功名早达, 官禄易进, 如命乘旺气, 终将登将相公候方位 大小运行年至此, 亦主升官进财 一切加临至此, 皆为吉 凡贵人所临之处, 大概喜生旺无冲破, 道理顺 天乙贵人遇天月二德最佳,得之者聪明智慧 日干坐贵, 一世清高 天乙贵人最忌刑冲克害, 空亡死绝之地,遇者为祸, 福力减少, 一生劳碌辰戌为魁罡之地,贵人不临,故辰戌二支无天乙贵人 天乙一般还区分阴贵人和阳贵人,阴贵人也叫做玉堂贵人。区分阴阳贵人的方法是以用事时间或者出生时间看,如果在晚上则是使用阴贵人,白天则是使用阳贵人。又有以节令的冬至和夏至区分阴阳贵人。但是使用当中大部分以子时和午时进行区分。 《壶中子》云:贵人分治昼夜,各自专权,以昼生遇昼贵,夜生遇夜贵,为得力。或以子后为昼,午后为夜;或以日出为昼,日入为夜,皆是臆说。不若只以寅申分阴阳,冬至后用阳贵,夏至后阴贵。人命一阳生后遇阳贵为得力,一阴生后遇阴贵为得力。《三车一览》则以甲阳木乘少阳之气生乎东方,至巳而用事毕矣,故退藏于未而为贵。庚阳金乘少阴之气而生乎西,至亥而用事毕矣,故退藏于丑而为贵。戊阳土冲和中央播于四时,甲因之,万物生;庚因之,万物成,则生成之理毕矣。乙乃阴木,己乃阴土,二位无气失类而无所居,必待申子生旺水土滋养充实补助不足,此二者喜见申子而为贵。丙丁之火当盛夏至酷而害万物,性熄于酉,藏于亥,以西北成齐之气而和,此二者以酉亥阴气和而为贵。壬癸之水至穷冬则其性严而杀万物,惟啬于卯,潜于巳,以东南温燠之气而和,此二者以巳卯阳气和而为贵。辛乃阴金,执方不能自化,须假寅午生旺之火锉刚革而成形为贵。《广录》云:甲阳木、戊阳土、庚阳金,皆喜土位。未者,土之正位;丑者,土安静之>>

天乙贵人歌中甲戊庚牛羊对还是甲戊并牛羊对 都一样。甲戊庚遇丑未,丑是牛,未是羊。就是遇天乙贵人。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机械传动系统来指明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依靠车内的机械传动系统来传递转向时两车轮的差动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至于指南车是哪个朝代发明的,在史学界有四种说法,一是炎黄时期,二是西周,三是西汉,四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且实物已遭到破坏,所以只是文献记载,无从考证,而且每个朝代的指南车构造不同,如果非得要说是哪个朝代发明的,我认为还是炎黄时期发明的比较可信。

先秦时期用车等级区分严格

  周王拥有五种豪华专用车

  车的原始功能就是一种运输和代步工具,但在今天却几乎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实,在古代更是这样,“有车族”代表的是贵族。

  在先秦时期,最能显示身份的是“路车”。

  路车是先秦时期周天子及王后乘坐的车。路车也叫辂车,“辂”是绑在车辕上用来牵挽的横木,其驱动方式是,一木横遮车前,二人挽之,一人推之。

  据《周礼·春官宗伯下》记载,依据装饰材料的不同,路车共有五种车型,称为“王之五路”:玉路,车辕及衡端毂头与轭之末皆以玉为饰;金路,车材之末皆以金为饰;象路,车材之末皆以象牙为饰;革路,用皮革包裹车上一些材料的末端并涂上漆;木路,无前面四种装饰材料,仅加漆。

  从上述可以看出,路车制造工艺考究,装饰豪华。后来周王将之当做重要待遇,赠给诸侯和宗室贵族、亲戚乘坐、享受。

  在周代,王后也有专用豪车,款式同样有五种,称为“王后之五路”:即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其中的辇车,系人力牵引的小车,这从“辇”字的结构上就能看出来:两“夫”拉一“车”。

  先秦时,贵族一般还拥有“田车”,就是打猎时的代步工具。这种车用四匹膘肥体壮的马牵拉,“马力”十足。另有一种“輶车”,这是一种轻车,带帷幕,供王的使臣乘坐。

  先秦时人乘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用不同的车子,侯、卿、大夫、士、庶人乘坐的车子,分别叫夏篆、夏缦、墨车、栈车、役车。这些车的主要区别表现在豪华程度和所用材料上,一个比一个差。役车最差,是一种带货箱的车子,老百姓常用其拉货拖柴草什么的,当然也载人。秦始皇东游乘坐“辒辌车”

  汉代民间开始使用驴车

  到了秦汉,车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民间普遍开始使用。先秦时期,主要是马车、牛车,这一时期除了马车、牛车,还出现了现代仍能看到的驴车、骡马车。

  与先秦时周王一样,秦朝皇帝也有自己的豪华专车,且豪华程度大大超过以往。秦朝皇帝专车主要有金根车、安车、步辇车,秦始皇东游坐的就是安车。安车是当时的顶级豪车,据南朝宋裴驷《集解》注引,安车“如衣车,有窗牖,闭之则温,开之则凉,故名之"辒辌车"也”。

  辒辌车的厢体是封闭的,有可开启的窗户,便于调节车内温度,可坐可卧,与现代的房车很相似。因为秦始皇尸体是用此车运回咸阳,辒辌车此后成了专用丧车。

  当时还有一种輚车,这种车又称卧车、寝车。从名字中便可以知道,这是一种可以在车上睡觉的高级卧铺车,专供达官贵人乘坐。輚车也属于高级公务用车系列,用马牵拉。

  《集解》中提到的“衣车”,则是古代贵妇人乘用的专车,前面开门,后面用帷幕遮蔽,也是一种高级车,又称为軿车,可乘坐多人。在汉魏时,属皇家用车,大贵人、贵人、公主、王妃等才有资格乘坐。

  民间出行,更多使用的是马车,秦汉时用于载人的马车,有轿式和敞篷式两种,轿式马车的车厢是封闭的,跑长途一般都坐这种车。

  秦汉民间交通用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驴车、骡马车。驴、骡马并不是中国内地原产,而是从西域过来的。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考证,“尝考驴之为物,至汉而名,至孝武而得充上林,至孝灵而贵幸。”

  由于驴便宜,驮人拉车都可以,又适宜用于羊肠小道和山地运输,所以一经传入,即为民间所用,时精明者还买毛驴出租给人家跑运输。据《东观汉记》记载,大名鼎鼎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便干过这种事情,当年到长安“读大学”期间,与同宿舍的韩生合伙买了头毛驴,供人租用,赚钱补贴在长安的生活开支,不少现代人戏称刘秀此举是勤工俭学。汉献帝刘协出行乘坐牛车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羊车

  魏晋南北朝时,乘坐牛车最为时髦。

  牛车因为速度较慢,早期并不受贵族欢迎。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长期战乱,马匹大量减少,无马车可乘,此时的贵族慢慢开始接受牛车,到最后连宫廷用车、公务用车,也都使用牛车,汉献帝刘协出行乘坐的便是牛车。

  现代考古往往能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里,发现随葬冥器牛车,就是这个原因。

  东晋时,皇家专用的衣车、书车、轺车、药车、画轮车等都用牛来拉,连帝王外出巡幸也乘牛车。即便当时的全国首富石崇,其豪华用车也是牛车。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与王恺出游,“争入洛城,崇牛迅若飞禽,恺绝不能及”,可见石崇与王恺坐的都是牛车。

  这一时期的牛车也最讲究,驾车的牛选用性情较温和的黄牛。贵族所用牛车,一般有通幰牛车、偏幰牛车、敞篷牛车等三种款式。通幰牛车档次最高,车顶自前至后罩一顶大帷子;偏幰牛车的帷子,只遮住车篷;敞篷牛车,则没有篷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中间,还流行过坐羊车。羊车是不可以用来作较长距离旅行的,一般都当做游玩取乐用车。西晋武帝司马炎就喜欢在后宫里坐羊车乱逛,羊车停在哪个妃子的门口,就夜宿哪个妃子处。据《晋书·胡贵妃传》记载,一些妃子为与胡贵妃争宠,想出了不少招儿,或将竹叶插在门前,或是在地上洒盐水,诱引羊过来。

  在民间,这一时期使用驴和驴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成为以后中国老百姓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时造车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在中国车具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指南车”和与现代计程车原理相同的“记里鼓车”,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应用的。隋唐时期 “步辇” 开始盛行

  皇家“肩舆”“步辇”五花八门

  车是因为交通出行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到了唐代,由于经济实力的提高,各地人员交流、货物往来都比以往更为频繁,这一时间出现了许多提供运输用车的车坊,以及生产和修理车辆的手工工场。但在隋唐时期,车型却没有大的变化和发展,只是贵族用车的排场更大。

  隋炀帝首巡江都(今扬州)时,用工十余万,大造车舆,仪仗队长达20余里。从扬州回洛阳,摆了一个千乘车、万匹马的进京仪仗队。唐朝皇家也有自己的大型车队,但相对隋朝来说用车较少,只在国家重大事件出行时才使用,倒是民间用车颇为活跃。

  唐朝民间乘用的车,讲究实用,装饰较为朴素,有的是马车,有的是牛车,一般都是用一匹马或牛拉驾。当时的文人喜欢坐马车或牛车游山玩水,诗人杜牧便是爱车一族,出游总要乘车,其著名诗篇《山行》描写的便是乘车外出时所见,不然也不可能说“停车坐爱枫林晚”。

  与魏晋时代相比,隋唐人乘车也有自己的流行风,以贵族为例,喜欢坐辇或舆。据《唐会要》记载,隋唐皇家专用辇的规格多达7种,分别为大凤辇、大芳辇、仙游辇、小轻辇、芳亭辇、大玉辇、小玉辇;舆有3种:五色舆、常平舆、腰舆。

  隋唐时的辇、舆与秦汉时有很大不同,放弃安装轮子,而使用人力抬,这种辇车或舆车,被称为“步辇”或“肩舆”。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当时这种用车风尚的反映,图中唐太宗坐在由几个宫女抬着的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臣。

  到了中唐以后,辇和舆逐渐从宫廷普及到了民间,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出行多乘辇和舆。这种辇和舆,便是后来轿子的前身。元代出现观光“长车”

  明代已有载人“轿车”

  宋承唐制,车的款式与唐朝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和发展,可能当时人们更重视水路交通工具舟船的发展。到了元朝,车子才又有所发展,这一时期主要有马车、牛车,在民间还有大量的驴车。

  在一些城市,还出现了专供租用的、以马或牛驾挽的“长车”。马可·波罗当年来华到达杭州时,曾看到时人坐这种长车:杭州城“大道之上,常见长车往来,车有棚垫,足容六人。满城之男女日租此车以供游乐之用,是以时时见车无数。”从马可·波罗的记述来看,这种车有点像今天旅游景区的观光车。

  明朝民间陆路运输工具主要是骡马车、牛驴车、独轮车、驮子和轿子。明朝的骡马车是最有特色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有记述,当时的骡马车有四轮、两轮之分。四轮车前后备有一横轴,轴上竖立短柱,上端安装纵梁,纵梁承载车厢。当车停下、骡马脱驾时,车厢平正,非常安稳。

  骡马车属于大型车辆,多用来运输物资,日常载人用得最多的还是两轮车和独轮车。

  专门用来载人的两轮车,叫轿车。这种轿车与现代的燃油轿车是两回事,轮子比较大,一般用马、骡、牛来牵引。车身上安置木制或竹制车厢,有的前后开门,有的两侧开门。厢侧有窗,用布帷遮挡,上面有盖,以避风雨。车有两人座或多人座,因车厢像轿子故名。这种轿车当时是供官员、商旅使用的;在农村,一般在办红白事时用其接送宾客。

  清代中前期的车与明朝没有多大的区别,到晚清,变化就大了。随着火车、汽车、电车等西方现代交通工具的引入,中国普通人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多。

1、车胤是东晋朝代的人。

2、简介

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曾埠头乡)人,东晋大臣。

清同治年间编修的《荆州府志》《公安县志》记载: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之后,人们便将他这种刻苦读书的精神用“囊萤夜读”来概括。后人编的《三字经》的“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之句,其中的“如囊萤”便是指的车胤。

车胤(yìn)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职。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四柱神煞天赦是什么意思?

天赦可解灾祸,处世无忧,对有牢狱信息的人尤为有利。纵有罪孽也可得到宽恕或赦免。在《天宝历》中对天赦的解释是:“天赦者,所以过有罪之辰也。天之生育,甲与戊。地之成立,子午寅申,所以以甲戊配天敌”。还有《三车一览》中也记载说:“命中若是逢天觳,一生处事无忧”。天赦是颗逢凶化吉之星,能解人灾祸。特别对犯法之人,有宽大处理之可能。天赦查法:寅卯辰月生戊寅日,巳午未月生甲午日,申酉戌月生戊申日,亥子丑月生甲子日。

天赦日是不是百无禁忌?

天赦日不是百无禁忌,忌杀生;天赦日是指天帝赦免众生罪过的吉日,最利于消灾化煞,祈福祈寿。春戊寅,夏甲午,秋戊申,冬甲子。有这么句口语“春逢戊寅夏甲午,秋值戊申天赦露。冬月甲子最为良,百事达之多吉助”。译:春季逢日夏甲午,秋季正值日大赦露。冬十一月甲子最为好,百事通达之多吉利帮助。通书论天赦日云:天赦日宜祭祀、祈福、求嗣、斋醮、结婚、嫁娶、修墓、造葬,吉。天赦日最忌杀生,所以遇到此日婚娶、宴请不要肆意杀生,尽量提前购买三净肉以备使用或者干脆素宴。“三分命,七分运”,命有贵贱,运有好坏。

天赦星与天上赦日在民间的应用

历忌学中的四大吉日即天赦日并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吉祥,它适于从事祭祀、祈福、求嗣、婚姻、缓刑等活动,这样吉日与吉事才能吻合,产生大吉大利的效果;如果在天赦日中出兵作战或从事狩猎之类的刑杀活动,就会违反天意,吉日将变为凶日。

天赦日,世人皆以为这一日求谋作事是吉日,其实不然,倘单纯按正、二、三月用事,择戊寅日而用事,其实用法并不是如此,此为不灵验的。但真正的用法是按照月与日移入九宫掌,推算天赦日所飞到的宫位而用之,则无不应验吉利。

一般天赦日用于去病与散讼,两者皆验。其余的用途不验。用天赦到方来安床,与修灶两者可去病,或散讼是非的事。例:宅主长年多病,今年丙戌年春择日把床移到坎方。欲安床去病。

  三国官制的组织和特点

  三国官制和两汉官制基本相同。但是三国毕竟是另一个时代,而且是三个国家,其官制不可能和两汉有很多地方相同,或相同之处无任何差异。可惜对此不能做详细阐述。原因一是缺乏三国的官志材料,可以说从有三国时起就较其它朝代缺乏这方面的材料;二是后世研究的成就也不多,大概以为三国和汉朝相同,不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正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要像其它朝代一样罗列魏、蜀、吴三国的各级官制组成办不到,只可就其大致巳知的官制说明曾经存在过的官制组成梗概。特点结合其中,不再赘述。

  一魏国的官制组成和特点

  三国之中,只有魏国是和东汉一脉相承下来的国家,而且两个朝代很难找出一个划时代的严格标志。以魏文帝即位为始,则名义上说得通,实际上不符合;以建安元 年曹操迎汉帝都许昌为界线,贯际上有道理,名义上分

  不开。所以在官制上魏汉非常相似,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段里,既是汉又是魏。魏文帝及其后继者又无根本改变,二者相同之处必然较多。此其一。在三国之中,魏国占地广阔,建国最早,尽管蜀、吴都不承认,而客观的印象,魏国总有代表中央或全国最高统治者的气魄。这就使魏国在官制上比较齐全。此其二。魏国不但上承于汉,而且下接于晋,这表明魏国在统治过程中治国有方,晋以魏为基础建立一代新王朝,减蜀、减吴,实现又一次大一统。在官制上三国时期的真正创新,大多出于魏国。此其三。以上三点可以说是魏国官制组成上的特殊之处,或说特点亦可。

  丞相、相国,建安十三年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六月,曹操为丞相,总揽朝政。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嗣位为丞相。建安末钟繇曾为相国。文帝初即位,又命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属官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从事中郎,署诸曹事,主簿,掾属,舍人。

  大傅、太保,魏初置,以钟繇为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郑冲为之。其属有左右长史,署诸曹事,司马,从事中郎,主簿,掾属,舍人。

  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三公上,大司马掌武事;大将军掌征伐,其属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军师,从事中郎,参军,列曹掾属,舍人。大将军其属官主簿外尚有记室,列曹掾外尚有都督。

  太尉、司徙、司空,位为三公。魏文帝即位之初,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黄初元年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太尉典兵狱,司徒主民事,司空掌水土。其属官均有军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参军,列曹掾,诸都督,舍人等。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位从公,其属官有军师,长史,从事中郎,正行参军,诸都督,主簿,掾史等。

  光禄大夫,位从位,掌劝善规过。汉代多为临时派遣之特使,自魏始转为优重,不复以为使命之官。往往用为诸公告老再拜之位或在朝显职。

  尚书令、左右仆射、列曹尚书,魏尚书台置尚书令一人,典总纲纪,无所不统。仆射主封门,掌授禀,假钱谷,令不在,可代理奏下众事。建安四年始分左右,魏相沿而置。魏改选部尚书为吏部尚书,主选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加二仆射、一令,合之称为「八座」。其属官有左右丞,诸部郎中,诸曹典事,主书令史等。

  中书监、中书令,典尚书奏事。中书之名始于西汉武帝游宴后庭,开始使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和仆射。成帝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罢仆射。东汉省中谒者令,而有中官谒者令,非此职。曹操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黄初初期改为中书,置监、令,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中书有监、令自此始。其属有中书通事郎,次黄门郎,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再署名。已署,奏以人,为帝省读,书可。中书主事令史,著作郎,著作佐郎等。曹魏加强中书权力和扩大官制组织不但是这一个国家的事情,而且是整个三国时代官制的一大变化,影响极为深远,也备受重规。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官制史上中枢机要改变的一个标志。原来都认为秦汉机要之位,由丞相而归三公。东汉机要之位,由三公而归尚书。魏晋机要之位,由尚书而归中书。魏文帝有此一举,便以亲信之人充任。于是运筹惟幄,权拟丞相,而名义上的丞相不但空有其位,即尚书已经逐渐加重之权,也因此而看轻。中书省成了政权的机要重地。

  侍中,魏置四人,不算另外加官者数。掌侍皇帝出入,壮威仪,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玺陪乘,不带剑,余皆骑从。御登殿,与散骑常侍对扶,侍中居左,常侍左右。备切问近对,拾遗补阙。

  给事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无定员。

  散骑常侍,魏黄初置散骑,合之于中常侍,同掌规谏,不典事,貂珰插右,骑而散从。魏末散骑常侍又有在员外者。又有散骑侍郎。

  中常侍,掌顾问应对。即所谓「规谏」。

  给事中,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

  秘书监,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丞,及文帝黄初置中书令,而秘书便改令为监。后以何祯为秘书丞,因为秘书先已有丞,便以祯为秘书左丞。

  太常,黄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奉常为太常,掌礼仪祭祀。其属有丞,主簿、协律都尉、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庙、太乐、园邑令等。太常博士,魏文帝初置,与汉朝五经博士不是同一种官职。

  光禄勋,黄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郎中令为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其属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南北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议郎、黄门令、谒者仆射、冗从仆射、守宫令、清商令、

  暴室令、掖庭令、华林园令等。

  卫尉,掌徼巡宫中。其属有公车司马令、卫士令、左右都候、宫掖门司马。

  太仆,掌舆马,其属有典虞都尉、牧官都尉,考功令、车府令、典牧令、乘黄厩令、驿骝厩令。

  廷尉,黄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大理为廷尉。掌平刑狱。其属有正、监、平,并有律博士,主簿,诸狱丞。

  大鸿胪,掌诸侯国及归附各族,其属有丞及客馆令。

  宗正,掌宗室亲属,其属有丞及诸公主家令,家仆,家丞。

  大司农,黄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大农为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货币。其属有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度支中郎将、度支都尉、司马丞及郡丞、太仓令、导官令。

  少府,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实货珍膳之属。其属有丞,材官、校尉、太医令、太官令、上林苑令、钩盾令、御府令、中藏府令、中左右尚方令、平准令。

  执金吾,掌宫外,戒非常水火等事,其属有丞,武库令。

  将作大匠,掌宫室宗庙路寝建筑。其属有丞及左右校令。

  太后三卿,卫尉、太仆、少府,位在九卿之下。皆随宫为官号。其属有丞。

  大长秋,皇后卿,掌奉宣皇后意旨。其属有丞。

  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詹事,皆掌辅导太子。其属有中庶子、庶子、家令、率更令、仆、虎贲督、司马督,食官令,洗马,卫率、侍讲、门大夫、常从、厩长、舍人、摘勾郎、文学等。

  御史中丞,秦有御史大夫,其属二丞,一为中丞。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汉因之,及成帝更名御史大夫为司空,置长史,而中丞官职未变。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为御史台主。历东汉,至魏皆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其属有治书侍御史,掌律令;治书执法,掌弹劾;殿中侍御史,兰台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从魏开始。禁防御史,兰台令史。

  符节御史,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掌授节、铜武符、竹使符。其属有符玺郎。

  都水使者,掌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其属有前后左右中水衡都尉,河堤谒者,都水参军、令史。

  中领军将军,魏国开创之官。建安四年曹操在丞相府自置。及拔汉中,以曹休为中领军。文帝即位,始置领军将军,以曹休为之,主五校、中垒、武卫等三营。又其属还有护军将军,曹操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事。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其属有司马及门候、门副。

  殿中将军,掌督守殿内,其属有中郎将、校尉、都尉、司马、羽林郎。

  诸侯王国官,魏制规定,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有傅、相、常侍、侍郎、郎中令、太尉、大农、文学、友、谒者、大夫、杂署令丞。

  地方四征、四镇将军,即束西南北四方,以此分将军之号,兼统州刺史。其属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正行参军、诸督:主簿,掾属。

  持节都督,都督诸州军事,兼领刺史。其中又分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其属有护军、参军。

  司隶校尉,始为汉武帝所置,历东汉至魏相沿不废。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井领一州,称为司州。其属有从事史、假佐,都官从事,功曹从事、诸曹从事、部郡从事,武猛从事,督军从事,主簿、录事,门下书佐,省事记室书佐,诸曹书佐等。

  州刺史,掌循行郡国,录囚徒,考殿最,或置牧。其属有从事史、假佐员职如司隶校尉。部郡从事、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主簿书佐,簿曹从事、兵曹从事、文学从事、武猛从事,门亭长、计吏。

  郡太守,掌治其郡,其属有丞及中正,诸曹掾史,主簿,督邮,书佐,小吏。

  郡都尉,大郡二人,一般一人,典兵禁,备盗贼,其属有丞及司马等。

  县令、长,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掌治其县。其属有丞、尉、三老、啬夫,诸曹掾史等。

  少数民族地区有戊己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桓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

  二蜀国的官制组成和特点

  在三国中,蜀以汉朝正统自居,所以在官制上反映汉朝官制的遗风比较浓重,可惜蜀国是留下材料最少的,却明知这是事实而表述很难。只可就现有材料略作反映。

  丞相、司徒,章武元年,刘备即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按西汉制度,有丞相无司徒,东汉则无丞相,有三公,司徒为三公之一,蜀国这种以丞相、司徒同时并设,与两汉皆不同。但是丞相在蜀国有重要地位,可能既有制度上的规定,又和诸葛亮本人的杰出才能有关系。其属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从事中郎等。

  太傅,不常置,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以许靖为太傅,章武元年许靖为司徒,即无代为之者。

  大司马,掌武事,其属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等。

  大将军,掌征伐,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以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不久即迁大将军录尚书事。从此可知蜀国大将军也有为总统国政者的官衔。其属有左右长史。

  太尉,典兵狱,不常置。

  司徒:主民事,章武元年蒋琬曾普为之。

  骠骑将军、骠骑右将军,车骑将军,前者马超曾为之,而车骑将军张飞曾为之,又有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分别为之。

  光禄大夫,掌劝善规过。

  尚书令,尚书仆射、列曹尚书,令总典纲纪,无所不统。章武三年李岩为尚书令,刘备病笃,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即以李岩为副。仆射主封门,掌授禀,假饯谷。列曹尚书有吏部尚书、左民尚书、客曹尚书、五兵尚书、度支尚书,其属有诸部郎中及主节令史等。

  中书令,平尚书奏事,掌机密。其属有中书郎。

  侍中,出入侍从,备顾问,或拾遗补阙。董允曾为之。

  中常侍,备顾问应对。

  秘书令,典艺文图籍,其属有秘书郎。

  太常,掌礼仪祭祀,其属有丞,主簿、太史令上高庙令、园邑令等。

  光禄勋,宿卫宫殿门户,其属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南北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左右都督、羽林监、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议郎、黄门令,又有虎步监、虎骑监等。建安二十六年蜀黄龙甘露碑载五官中郎将一人,碑阴载中郎将十三人,与汉书·百官志相符,即五官中郎将一人,员数固定,其余中郎将无定员。有人以此证明「蜀承汉制」。

  卫尉,徼巡宫中。

  太仆,掌舆马。

  廷尉,掌刑狱。

  大鸿胪,掌诸侯国及归附各族。

  宗正,掌宗室亲属。

  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货币,其属有督农。

  少府,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执金吾,徼巡京师。

  太后三卿,卫尉、太仆、少府,均随太后宫为官号,位在九卿上,其属有丞。

  大长秋,皇后卿,掌奉宣皇后意旨,其属有丞。

  太子太傅掌辅导太子。

  御史中丞,受公卿奏事,举劾弹章。

  符节令,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等。

  中领军、领军、前领军、行领军,掌领禁卫诸军。其属有中护军,步兵、屯骑、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

  殿中督,掌督守殿内。

  地方官有四征、四镇将军,以东西南北四方分将军之号,兼统州刺史。

  持节都督,于缘边诸郡置之。其属有护军、监军。

  司隶校尉,如汉制督察京师,不典益州事。

  州刺史,掌循行郡国,录囚徒,考殿最,或置牧。其属从事史、假佐诸行事,部郡从事、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主薄书佐。议曹从事、劝学从事、典学从事、督军从事、祭酒从事、前后左右司马。

  郡太守,掌治其郡。

  郡都尉,典兵禁,备盗贼。

  县令、长,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掌治其县。

  三吴国的官制组成和特点

  吴国官制的明显特点就是虽无创造,但和魏、蜀均有诸多不同之处。反映出吴国统治者坚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并不步别人之后尘。

  丞相,置左右丞相,此与魏、蜀不同。

  太傅,不常置。

  大司马,置左右大司马,掌武事。朱然曾为左大司马 ,全琮曾为右大司马。此外仍称大司马。

  上大将军、大将军,掌征伐,陆逊、吕岱曾为上大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

  太尉,典兵狱。

  司徒,主民事。

  司空,掌水土。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不常置。

  光禄大夫,掌劝善规过。

  尚书令、尚书仆射、列曹尚书,尚书令总典纲纪,无所不统。尚书仆射主门封,掌授禀,假钱榖。诸曹书有选曹尚书、户曹尚书、贼曹尚书,其属有郎中等。

  中书监、令,监典尚书奏事,令平尚书奏事,同掌机密。其属有中书郎、左右国史。

  侍中,出入侍从,备顾间,或拾遗补阙。

  散骑中常侍,掌「规谏」。又有散骑侍郎。

  秘书监、典艺文图籍,其属有秘书郎、主书、主图、主书令史。

  太常,掌礼仪祭祀,其属有博士祭酒、太史令、太庙令、园邑令。

  光禄勋,掌宿卫宫殿门户,其属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南北中郎将、羽林督、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绕帐督、帐下左右都督。

  卫尉,掌徽巡宫中。

  太仆,掌舆马。

  廷尉,掌刑狱。其属有丞。

  大鸿胪,掌诸侯国及归附各族。

  宗正,掌宗室亲属。

  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货币,其属有典农校尉、都尉、节度。

  少府,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其属有御府令、中藏府令、中左右尚方令、平准令。

  执金吾,掌徼巡京师,其属有武库令。

  将作大匠,掌宫室宗庙路寝建筑。

  太后三卿,卫尉、太仆、少府,均随太后宫为官号,其属有丞。

  大长秋,皇后卿,掌奉宣皇后意旨,其属有丞。

  太子太傅、太子少傅,掌辅导太子,其属有中庶子、庶子。又置有太子宾客,左辅都尉、右弼都尉、辅正都尉、冀正都尉,辅义都尉、左右部督。

  御史大夫,掌受公卿奏事,举劾弹章,又置左右御史大夫,永安五年(公元二六二年)以廷尉孙密、光禄勋孟宗分为之。其属有中执法、左执法、侍御史、监农御史。

  符节令,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等。其属有符玺郎。

  领军将军、左右领军,掌领禁卫诸军,其属有中左右护军,武卫,步兵、屯骑、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

  地方四征、四镇将军,以东西南北四方分将军之号,兼统州刺史。

  持节都督,都督诸州军事,于濒江之要地置之,其属有护军、监军。

  州刺史,掌循行郡国,录囚徒,考殿最,或置牧。其属有从军史、假佐从事等,部郡从事。又有师友从事。

  郡太守,掌治其郡。

  郡都尉,典兵禁,备盗贼。

  县令、长,掌治其县,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

天乙贵人口诀

天乙贵人的口诀 在《渊海子平》与《三命通会》等八字书籍天乙贵人的查法里略有不同;歌诀: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