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年十三四时文言文翻译
1 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隐
读文札记——爱国诗人陆游的科举人生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生于徽宗宣和七年十月,卒于宁宗嘉定二年(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民族气节的官员、学者,先后任‘直秘阁、淮南计度转运副使’、‘京西路转运副使’,后因政治斗争被弹劾罢官,陆宰便携全家南归山阴。受父亲和与其交往的爱国文人、将领影响,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宋史。陆游传》中记载:陆游“年十二能诗文”,虽然不免有一些浮夸,但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从小感染上对诗文的爱好,也是很自然的。
陆游从小便爱读书,年少时曾在陶潜和唐代诗人的作品中,寻找自己的文学道路。十六、七岁时,陆游在学诗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已经小有名气。
陆游在其文集中曾这样写道:“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
(文集卷二十八《跋渊明集》) “余年十七八时,读摩诘诗最熟,后遂置之者几六十年。今年七十七,永昼无事,再取读之,如见旧师友,恨间阔之久也。”
(文集二十九《跋王右丞集》) “余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文集二十六《跋岑嘉州诗集》) “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钟声才定履声集,弟子堂上分两厢。
灯笼一样薄蜡纸,莹如云母含清光,还家欲学竟未暇,岁月已似奔车忙。”(诗稿卷十五《灯笼》) 在陆游十八岁那年,认识了曾几,曾几对陆游的影响是异常巨大的。
首先曾几是位当时有名的学者,他著有《易释象五卷》、《论语义二卷》,他更大的声望是他继承了胡安国的春秋学。宋人在春秋学方面是有很大兴趣的,因为春秋主张尊王攘夷,在当时异族侵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时候,这样的主张是有其特殊意义的。
其次曾几是一位有名的爱国志士,而陆游的父亲陆宰和与陆宰常常来往的周侍郎、傅给事、李参政都是当时著名的主战派爱国志士,从小受到爱国主义薰陶的陆游便早已对曾几崇拜不已。更重要的是曾几是当时最有名的诗人。
北宋以来,若干有名的诗人在南渡之后陆续死去了,其中包括江西派诗人徐俯、韩驹、陈与义、吕本中,江西派老辈诗人中只剩曾几一人。南渡之后,江西派诗人在当时朝中主和派占上风,排斥主战派并且全面获胜的情况下,不肯与之同流合污,他们的主张无形中与主战派合流,在国难当头中,他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在十八岁的陆游眼中,除了江西派还有谁算得上诗人呢?曾几在和陆游的交往中,把自己所得传授给陆游,对陆游有着深远的影响。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陆游十九岁,曾到临安考进士,但未录取。
大约在他二十岁时,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结婚了。据说两人伉俪情深,但陆母对于这位媳妇是相当不满意的,她逼着陆游与唐琬离婚。
陆游在外设了一处宅院,时时在那里与唐琬相见,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陆母终是知道了这事,最终,陆游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改嫁赵士程。绍兴十八年(1148),这一年,陆游的父亲陆宰去世,陆游的长子子虚出世,两年后生下次子子龙。
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这一年省试主试官是两浙转运使陈子茂(字阜卿)。陆游二十九岁,他再次到临安应考,通过了省试,第二年便可参加殿试。
这时的陆游已经很有些名声,看来是有录取第一的希望的,但偏偏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来应考,在门荫制度下,秦埙已经官居敷文阁侍制,可秦桧还是要秦埙通过省试、殿试、博取状元及第的荣誉。陆游在他的诗稿中曾这样写道:“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
予明年既显黜,先生亦几蹈危机,偶秦公毙,遂已。予晚岁料理故书,得先生手帖,追感平昔,作长句以识其事,不知衰涕之集也。
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自怜衰钝辜真赏,犹窃虚名海内闻。”
(诗稿卷四十) 这一年陆游省试第一名,次年殿试,他被黜落了,这里正看到秦桧的作用。他在诗中写道:“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杞柳为柸(木否)棬,此岂真物性。
病夫背俗驰,梁甫时一咏,奈何七尺躯,贵贱视赵孟!(诗稿卷一《和陈鲁山十诗》) 最后两句,陆游显然是和秦桧对立了,幸而秦桧在第二年便死了,陆游才不至于发生意外。在这一年,陆游再次受到创伤,陆游至山阴城东南四里的禹迹寺南的沈园浏览,恰巧遇上赵士程、唐婉夫妇,看到昔日爱人,陆游心伤感慨,在沈园墙上题下为后世传颂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钗头凤》绝望凄楚,缠绵悱恻,感人至深,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据说唐婉看到后也和了一首,但也可。
2 求古文翻译,网上搜到的都不对的赵至(人名),字景真,代郡人,家住洛阳。缑氏县县令刚到任,赵至当时十三岁,跟母亲一起去围观。母亲说:“你的先辈本来也不是低贱之人,只是世道动乱,颠沛流离,于是沦落为平民(东汉卫宏在《汉旧仪》中说,秦制“无爵为士伍”)。你以后也能这样(指缑氏县令)吗?”赵至被母亲的话激励,就去拜师学习。远远听到父亲耕地喝牛的声音,扔掉手中的书本哭了起来。老师觉得奇怪,就问他,赵至说:“我还小,还不能赡养父母,致使老父亲免不了勤劳受苦。”老师认为他很不简单。
赵至身高七尺四寸,辩论精辟,有纵横家的才气。
(有一年),辽西郡对全郡官吏进行考核,(赵至)于是到了洛阳,与父亲相遇。当时母亲已经去世,父亲想让他走上仕途,(怕影响他)就没有告诉他,继续劝他不要回家。赵至于是又返回辽西。
幽州府多次征召他担任部从事的职务,他审判了好多案件,被称做“精审”——最好的审判。
西晋太康年间,以“良吏”的身份赶到洛阳,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
想当初,赵至耻于做平民,想凭借当官或治学扬名声,达到赡养父母的目的。但最终志向没有达到(只做了小公务员,没有官衔),(听说母亲早死)哀嚎痛哭,呕血而死,当时年龄三十七岁。
计:考察;审核,审计
辟:征召推举授官(~除),~举
三辟:多次征召
太康:西晋太康年间
《史记·秦本纪》:“五十年十月, 武安君 白起 有罪,为士伍,迁 阴密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
东汉的卫宏在《汉旧仪》中说,秦制“无爵为士伍”。而东汉末李奇则认为:“有爵者夺之使为‘士伍’”。李奇的说法不同于卫宏,按卫宏的说法,只要无爵位的都可称为“士伍”,李奇则认为“士伍”仪指那些被夺爵的人。
3 年纪轻轻就应该拼搏 翻译文言文怎么说文言文中年纪轻轻可以说“黄口小儿”,古代人对年级小的人称呼有不同: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4 《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陈际泰传》原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陈际泰传》翻译:
陈季泰,临川人文学大师。家境贫寒,不能由老师学习,没有书,有时带着孩子在附近看书,偷看。我从表兄弟那里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四个角变得模糊了,没有可供阅读的分句。我根据文学意义来判断区别(应该有停顿的地方),所以我熟悉这本书。十岁的时候,我在我叔叔的药箱里看到了那本歌,很快就跑了。
我父亲看到了,非常生气。他催促他去田里。陈继泰把《诗经》带到田里,蹲在高高的土山上唱《诗经》。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临川,与艾南英等八部诗作齐名。陈吉泰的诗歌和作曲写得很好。勤奋,一天能写二三十首诗,写过一万首诗。这次考试的诗歌和散文的数量与陈季泰不匹配。
扩展资料:
《陈际泰传》创作背景:
陈际泰才思敏捷,写作速度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达万篇。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
您的问题很简单很高兴帮助您解决您提出的问题原句:古籍翻译:ancient books对的知识补充:Ancient History Books古代史书Ancient Chinese Books中国古书ancient TCM books中医药古籍Ancient agricultura
在古诗文网上,可以找到古文和它的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翻译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和拟声词。
判断句——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被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和主谓倒装。
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二、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三、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称为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不一样的。
四、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五、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
六、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
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
吾年十三四时文言文翻译
本文2023-11-04 19:26: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