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是怎样产生的?我国负数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4浏览:7收藏

负数是怎样产生的?我国负数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第1张

1、产生

负数也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2、我国负数最早出现时期

史料记载,我国在战国时期就认识到了负数。如李悝(约前455-395)在《法经》中写道,“衣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

而在甘肃居延出土的汉简中,有“相除以负百二十四算” 、“负二千二百四十五算” 、“ 负四算, 得七算,相除得三算”等类似叙述,这里把“负”与“得”相比,意为缺少、亏空,就是今天负数的雏形。

我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西汉(公元前二世纪)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负数。《九章算术》中已经给出正负数运算法则,人们在计算时就用两种颜色的算筹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而用空位表示“0”,只是没有专门给出0的符号,“0”这个符号,最早在公元五世纪由印度人使用。

扩展资料

负数虽然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传到了欧洲,但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多数数学家并不承认它们是数,或者即使承认了也并不认为它们是方程的根。

负数是人类第一次越过正数域的范围,前此种种的经验,在负数面前全然无用。在数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现实经验有时不仅无用,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我们将会看到,负数并不是惟一的例子。

印度最早使用负数者是婆罗摩笈多(Brahmagupta,598-665), 其在628年完成的《婆罗摩修正体系》第18章中给出了正负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他认为负数就是负债和损失,并用小点或小圈标在数字上面表示负数。

和当时印度数学家一样,婆罗摩笈多将文字编排成椭圆形句子,而且最后会有一个环状排列的诗,让人读起来感觉很美妙。

古巴比伦人在解方程中未提出负根概念,即不用或未发现负数根。西方首先使用负数者应是古希腊的丢番图 (Diophantus,约246-330) , 尽管他不承认方程的负根,但已认识到“减数乘减数得加数, 加数乘减数得减数”。 若在解方程中出现负根,他就放弃此根。

-负数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

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

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扩展资料:

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负数是正数的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 反的两个量。夏天武汉气温高达42°C你会想到武汉的确象火炉,冬天哈尔滨气温-32°C一个负号让你感到冬天的寒冷。

在现今的中小学教材中,负数的引入,是通过算术运算的方法引入的:只需以一个较小的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数,便可以得到一个负数。

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在某种特殊的问题情景中给出负数的直观理解。而在古代数学中,负数常常是在代数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产生的。

对古代巴比伦的代数研究发现,巴比伦人在解方程中没有提出负数根的概念,即不用或未能发现负数根的概念。

3世纪的希腊学者丢番图的著作中,也只给出了方程的正根。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已较早形成负数和相关的运算法则。

参考资料:

-正数

参考资料:

-负数

  用红色表示负数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356摆成||| ,3056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这段关于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与现在的法则完全一致!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负指数和分数指数都是指数的定义的扩充,它已经不单纯是n个数相乘的概念了,而是定义了一种运算方法,通过这种定义,指数不再是自然数集,而是扩大到了整个实数集。当然,这种定义的扩大是有数学基础的,它满足了指数运算的所有定理。这种扩大是在数学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古代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负数的国家.战国时期李悝(约前455~395)在《法经》中已出现使用负数的实例:“衣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在甘肃居延出土的汉简中,出现了大量的“负算”,如“相除以负百二十四算”、“负二千二百四十五算”、“负四算,得七算,相除得三算”.以负与得相比较,表示缺少,亏空之意,显然来自生活实践的需要.

从历史上看,负数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据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负数完整介绍的古算书《九章算术》记载,由于在解方程组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小数减大数的情况,为了使方程组能够解下去,数学家发明了负数.公元前3世纪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率先给出了负数的定义:“两算得矢相反,要以正负以名之”,并辩证地阐明:“言负者未必少,言正者未必正于多.”而西方直到1572年,意大利数学家邦贝利(R.Bombelli,1526~1572)在他的《代数学》中才给出了负数的明确定义.

由于我国古代数字是用算筹摆出来的,为了区分正数和负数,古代数学家创造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分别表示,通常用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另一种是采取在正数上面斜放一支筹,来表示负数.因为后者的思想较新,很快发展为在数的最前面一位数码上斜放一小横来表示负数.1629年颇具远见的法国数学家吉拉尔(A.Girard,1595~1632)在《代数新发现》中用减号表示负数和减法运算,吉拉尔的负数符号得到人们的公认,一直沿用至今.

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方程”章时给出了正负数的加减法则:“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遗憾的是他未能像正负数的加减运算那样,总结出正负数乘除运算的一般法则,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予以处理.正负数的乘除法则直到1299年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中才有明确记载:“同名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同名相除所得为正,异名相除所得为负.”

印度最早使用负数的是婆罗摩芨多(Brahmagupta,598~665),他在628年完成的《婆罗摩修正体系》中给出了正负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认为负数就是负债和损失,并用小点或小圈标在数字上面表示负数.

西方首先使用负数的是古希腊的丢番图(Diophantus,250年前后),尽管不承认方程的负根,但他已知道“减数乘减数得加数,加数乘减数得减数”.可见对正负数的四则运算他已了如指掌.在解方程中若出现负根,他就放弃这个方程,认为是不可解的.从这可看出负数在西方备受冷落,久久得不到人们的认可.1484年,法国的舒开在《算术三篇》中曾给出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却又不承认它,说它是荒谬的数;意大利学者卡丹在《大术》中承认负根,但认为负数是“假数”.直到1637年笛卡尔(Descarts,1596~1650)在《几何》中认真考虑了方程正负根出现的规律,未加证明地给出了正负号法则,此后才被采用,但依旧议论纷纷.如法国数学家阿纳德(1612~1694)认为:若承认-1∶1=1∶-1,而-1<1,那么较小数与较大数的比,怎能等于较大数与较小数之比呢直到183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德摩根(A.DeMorgan,1806~1871)在他的《论数学的研究和困难》中仍坚持认为负数是荒谬的.他举例说:“父亲活56,他的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2倍”解方程56+x=2(29+x),得x=-2,他说这个结果是荒谬的.

负数的地位最后是由德国的维尔斯特拉斯和意大利的皮亚诺确立的.1860年维尔斯在柏林大学的一次讲课时,把有理数定义为整数对,即当m,n为整数时,n/m(m≠0)定义为一个有理数,当m,n中有一个为负整数时,就得到一个负有理数.这就把负数的基础确立在整数基础上.40年后,皮亚诺在著名的《算术原理新方法》(1889)中又用自然数确立了整数的地位:设a,b为自然数,则数对(a,b)即“a-b”定义一个整数,当a>b时为正整数;a<b时就得到了一个负整数.至此,通过近2000年的努力,历经数十代数学家的前仆后继的工作和努力,负数的地位终于被牢固地确立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也终于降下了帷幕.

负数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356摆成||| ,3056摆成等等。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中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著名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并给出名为“正负术”的算法,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其著作《九章算术注》中用不同颜色的算筹(小棍形状的计数工具)分别表示正数和负数。

扩展资料:

负整数可以被认为是自然数的扩展,使得等式都有意义。相对而言,其他数的集合都是从自然数通过逐步扩展得到的。负数在表示小于 0 的值的时候非常有用。例如,在会计学上,它可以被用来表示负债,而且通常以红色表示(若不带负数符号则加上括号),所以又称“赤字”。

尽管中国古人首先发现并应用了负数,但却并没有从理性方面讨论负数存在的意义和本质,这可能是文化习惯导致的。对负数精确的定义,和其根本属性的讨论,是由近代西方数学家首先完成的。

西方最早在数学上使用负数的是一本印度数学文献,Brahmagupta写于628年的 BrahmaSphuta-Sidd'hanta。它的出现是为了表示负资产或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欧洲数学家直到17世纪才接受负数的概念。

——负数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认识到了负数的存在。在《九章算术》的《方程》篇中,就提出了负数的概念,并写出了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数学家刘徽,在书中注释说,中国古代人民在筹算板上进行算术运算的时候,一般用黑筹表示负数,红筹表示正数。或者是以斜列来表示负数,正列表示正数。此外,还有一种表示正负数的方法是用平面的三角形表示正数,矩形表示负数。

负数是怎样产生的?我国负数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

1、产生负数也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