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龙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世界上有龙吗?,第1张

世界上是没有蛟龙。

蛟龙即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在朝龙进化时的其中一个物种,只要再渡过难劫就可以化为真龙,都有强大的力量。

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应龙、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但与广为流传的"五爪金龙为天子象征"之说不同,古籍中记载有翼飞龙,方为天子之像。

维普期刊服务平台期刊导航期刊评价报告期刊开放获取下载APP登录

期刊文献+

任意字段

请输入检索词

高级检索期刊导航检索历史

试论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 认领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引用收藏分享

摘要颜之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自成体系并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这一著作中。文章对颜之推有关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家庭教育的内容、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力求从古代名家那里获得一些经验,以期对现今家庭展开更多

作者徐峰

机构地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关键词颜之推 《颜氏家训》 家庭教育思想 启示

分类号G40-09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5

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6

参考文献3

1沈剑娜,张文京,许家成颜之推教育思想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24-127 被引量:2

2刘杭玲,周小萍,等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家庭教育,2000(7):6-8 被引量:6

3张永祥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述评[J]许昌学院学报,1996(1X):89-9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5

1施良方课程理论[M]高雄:台湾丽文文化公司,1997264-267

2颜氏教训教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颜氏教训勉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4颜氏教训治家[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5李军魏晋南北朝玄学、儒学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0(2):39-5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7

1念烨颜之推德育思想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4):60-62

2曹麦玲略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310-312 被引量:12

3冯桂明我国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商,2013(20):324-324

4杨会菊南北朝教育家颜之推的家教思想教育观解读[J]兰台世界:下旬,2014(4):144-145 被引量:2

5程正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功能错位及其复归[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5):192-193 被引量:4

6黄河清失重的家教——试论家庭教育相关因素的嬗变及家庭教育的困境[J]当代青年研究,2002(3):32-35 被引量:9

7刘晓林论家庭教育中的知行合一[J]儿童大世界,2019,0(1):40-42

同被引文献12

1洪卫中试论颜之推的教育思想理念[J]社会科学论坛,2010(12):44-50 被引量:4

2秦四霞《颜氏家训》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1):68-69 被引量:2

3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教子[M]{H}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4匡后丽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30-132 被引量:4

5郭振有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屏障[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47-50 被引量:2

6刘世杰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教育探索,2013(5):1-2 被引量:7

7王佩,申国昌颜之推治学观及其当代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86-90 被引量:2

8卢清,程亚蒙幼儿家庭教育的合力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7):11-13 被引量:15

9赵梦雷,古再努尔阿布都热衣木,黄红亚新加坡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以传统儒家孔学思想为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2):12-17 被引量:3

10李同同强制到自愿:“互联网+亲职教育”的行动转化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9,0(16):60-64 被引量:1

12>

引证文献3

1丁昕略谈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学园,2013(1):54-55

2王其红颜之推早期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41-45 被引量:3

3颜河清,刘胜,唐灵芝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路径——基于几宗未成年学生弑师案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20(6):110-1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

1陈岚《梁启超家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7):8-12 被引量:2

2李享真谈《颜氏家训》的思想及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借鉴[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13-115 被引量:2

3王国祥,林安民家庭教养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1(5):135-146 被引量:1

4李凤玲,谢华《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当前儿童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22(1):81-84

5王东父母的“成绩焦虑”及其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启示--基于2019年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分析[J]中华家教,2022(2):45-54

6颜河清,刘志强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路径问题探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3):20-25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年 第6期

维普数据出版直通车

投稿分析

尚唯

相关作者

赵忠心杨曼英严俊杰杜学元黄正泉经柏龙王淑珍李锦全陈云

相关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相关主题

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

《颜氏家训》

;

公司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服务协议 移动版

版权所有© 2001-2023 渝B2-20050021-1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3号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cqvipcom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渝)字10号机构客服热线 023-67882612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保卫《资本论》参考文献(列国志数据库  供交流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该著创立了所谓的“七类文献法”,用于进行指导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构建。

Ⅰ马克思主义经典

《资本论》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04。

《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资本论》第1卷(德文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32卷,人民出版社,199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34、47卷,人民出版社,20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剩余价值学说史》,郭大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

《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

《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4。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2012。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50。

《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1999。

Ⅱ国学

《周易》(杨天才等译注),中华书局,2011。

《国语译注》(汪济民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老子译注》(罗义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

《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中华书局,2013。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2012。

《杨伯峻〈孟子译注〉商榷》(白平),中华书局,2013。

《楚辞译注》(董楚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吕氏春秋译注》(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61~2014。

《史记》(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07。

《春秋繁露》(张世亮等译注),中华书局,2012。

《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唐诗一万首精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李清照全词》(刘瑜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红楼梦》(周书文点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熊十力选集》(景海峰编),吉林出版社,2005。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新唯识论》,商务印书馆,2010。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006。

国学大师丛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Ⅲ历史和思想文化

卜正民等:《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古伟瀛等译,新星出版社,2005。

冯天瑜:《“封建”考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13。

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新星出版社,2008。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outledge,2001)。

金观涛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增订本),法律出版社,2011。

金观涛等:《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杨人楩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帕特森:《马克思的幽灵——和考古学家会话》,何国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马春文等译,长春人民出版社,2006。

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1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杨敬年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2011。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第1~5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

张一兵:《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Ⅳ政治和哲学

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97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Martin Heidegger,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transby William Lovitt),New York:Harper Colophon Books, 1977

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2010。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马元德等译,东方出版社,1989。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余大章等译,人民出版社,1983。

布洛维:《公共社会学》,沈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程恩富等:《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江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赵玉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

戈尔巴乔夫等:《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彭曦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豪斯曼:《经济学的哲学》,丁建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5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洪银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现代应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胡大平:《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简新华等:《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几个难题》,《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简新华:《再论“资本中性论”——答侯廷智教授的商榷》,《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

梅洛蒂:《马克思与第三世界》,高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杨启潾等译,人民出版社,1984。

劳斯:《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盛晓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刘永佶:《劳动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熊子云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

梅扎罗斯:《超越资本——关于一种过渡理论》,郑一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牟宗三:《历史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张梧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钱广华:《开放的康德哲学——重读“物自体”》,《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荣兆梓:《资本一般与公有资本》,《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0期。

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李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施密特:《历史和结构——论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历史学说》,张伟译,重庆出版社,1993。

孙中山:《三民主义》,九州出版社,2011。

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

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吴宣恭:《从生产关系的主导因素探讨中国经济学的主线》,《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1期。

吴宣恭:《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

仰海峰:《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杨志:《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我国公有资本的本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姚顺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现代哲学》2011年第1期。

俞吾金:《从康德的“理性恨”到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哲学研究》2010年第8期。

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Ⅴ方法论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London: Verso,2010(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Volume 2,London: Verso,2013

Dincan Foley,Understanding capital: Marx’s economic theory,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Henry Green,The logic of Marx,transby Terrell Carver,Oxford:Basil Blackwell,1980

Leontief,Wassily1938: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an Economics for Present-Day Economic 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8(1): 1-9

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李其庆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何怀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艾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李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贝洛菲尔等:《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徐素华译,东方出版社,2010。

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86。

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石士钧译,商务印书馆,1992。

布朗等:《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陈静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丁堡骏:《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定位——兼与王峰明先生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凡勃伦:《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张林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

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邓习议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汉兹:《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段文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科斯:《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罗君丽等译,格致出版社,2010。

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刘炯忠:《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系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刘召峰:《〈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

门格尔:《经济学方法论探究》,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5)。

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粱小民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王青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裴宏:《实体与形式对偶的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1期。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琼·罗宾逊:《经济哲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11。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余叔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斯蒂德曼等:《价值问题的论战》,陈东威译,商务印书馆,1990。

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闫月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王亚南:《〈资本论〉的方法》,《经济研究》1962年第12期。

王亚南:《再论〈资本论〉的方法》,《哲学研究》1963年第3期。

王峰明:《马克思经济学假设的哲学方法论辨析——以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问题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阮仁慧等译,重庆出版社,2007。

维哥德斯基:《〈剩余价值学说史〉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何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吴宣恭:《“人力资本”概念悖论分析》,《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0期。

谢富胜等:《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

谢尔盖耶维奇:《卡尔·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雎国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韩宏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许光伟:《实体与形式对偶说的逻辑不足和拓展方向——与裴宏博士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

许光伟:《〈资本论〉中具有怎样的二重性学说——与刘召峰博士的几点交流》,《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伊林柯夫:《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孙开焕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

Ⅵ经济理论

Coase,Ronald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3): 386-405

William Lazonick,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the Shop Floor,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重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Monthly Review Press,1974)。

陈其人:《世界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陈其人:《李嘉图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陈其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何新:《反主流经济学》,时事出版社,2010。

胡钧:《〈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兼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3期。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不可动摇》,《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3期。

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崔秀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杰弗·霍奇森(霍奇逊):《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剥削理论》,于树生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霍奇逊:《演化与制度——论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演化》,任荣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王宏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李达:《经济学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李建德:《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人民出版社,200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卢森贝:《〈资本论〉注释》,赵木斋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琼·罗宾逊:《经济学论文集》,顾准译,商务印书馆,1984。

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孟捷等:《金融资本与“阶级—垄断地租”——哈维对资本主义都市化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第二版),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79。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巫宝三译,商务印书馆,1963。

荣兆梓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荣兆梓:《企业制度:平等与效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段毅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Free Press,1985)。

吴宣恭:《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范畴》,《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许光伟:《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一般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许光伟:《再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说起》,《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1期。

许光伟:《中国国有企业历史特性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许光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再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30年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许光伟:《生产要素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分析——实践逻辑域中的思考》,《经济学家》2012年第8期。

许光伟:《发生学与中国经济学建构:一个引论》,《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2期。

杨继国:《价值运行论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杨继国:《论虚拟经济的特殊“供求规律”》,《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张定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余斌:《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余斌的解说》,东方出版社,2011。

张忠任:《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Ⅶ其他

艾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三版),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许光伟:《马克思企业理论:现代范式》,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7。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陈叔平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伯恩斯坦文选》,殷叙彝编译,人民出版社,2008。

《拉法格文选》,人民出版社,1985。

《卢卡奇自传》(杜章智编),李渚青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王亚南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989。

《卫兴华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许光伟_  

许光伟[1]  (概述图来源[2]  ),《保卫〈资本论〉》一书作者。[3]  当下一位写作风格特立独行的历史经济工作者、研究者。[4-5]  1971年8月生于安徽滁州。[2]  工作于江西财经大学,教授[1]  、硕士生导师[6-7]  。涉猎《资本论》[1]  、当代中国经济[1]  、企业理论等多个研究领域与专业方向。[1]  目前从事中国经济学研究。[2] 

本着“多路进,狭路退”的治学理念,酝酿了十载,运思了十年[8]  ,于2014年底推出学术成果《保卫〈资本论〉》[9]  ,副标题: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3]  。其贯串了许光伟教授的前期成果[10-11]  :各个研究路径和类型的学术论文[12]  ,贯串其所喜爱之历史和文化。[9]  由于信奉中华历史和世界历史“和而不同”,致力于书写“学术整史”逻辑[13]  ,于是演绎出“国学马克思主义[13] + 中国经济学”[14]  的相生相克[15-16]  的经济思维来[14]  ,使学术呼吁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话语行动。

孔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说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那么管仲就是春秋第一相。可见,管仲确实是春秋史上一个关键人物,也正因如此,管仲成了一个胡适所谓的「 ”箭垛式人物”。战国秦汉学者抒发政治主张时,往往将一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传说,套在知名历史人物身上。结果就是这些历史人物像箭垛一样,被附会的事迹越来越多。 管仲 这样的历史人物很多,比如上古帝王有伏羲、黄帝、大禹,商周贤臣有伊尹、周公、吕尚。而管仲作为春秋第一位名臣,也是大家乐于传颂的对象。战国时的齐国有着当时天下的文化中心——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学者甚至专门编写了一部《管子》,这部书直到西汉都一直有附益,可以说是一部集体创作的托古改制作品。其中不少故事相当精彩,以致被后人耳熟能详;也涉及一些政治、法律、军事史料,被学者广泛运用研究春秋齐国史。 除了《管子》以外,记录管仲的史书还有很多。其中比较系统的有《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及新出的清华简《管仲》,此外,《左传》《论语》《战国策》《韩非子》《说苑》《汉书》等也都零碎记录了管仲的若干言行。其中公认《左传》是记录春秋史最可靠翔实的著作,而其他史书在叙述春秋史时,多少存在一些托古改制的成分。所以,我们要考察管仲的历史,应该对战国秦汉史料认真辨析,尤其要注意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一、管仲出身并非贫寒——《史记》不可信 《史记·管晏列传》中借管仲之口讲述他早年的经历:「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管仲是颍上人,曾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分钱时每次给自己多分配,也曾多次被主君驱逐,还曾多次作战都逃跑,可以说经历非常坎坷了。 《战国策》说「 ”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管仲是住在城外的商人,在南阳一带穷困潦倒。《管子·小匡》管仲自称「 ”夷吾尝为圉人矣”,还做过弼马温。《说苑·复恩》中管仲说「 ”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即他做生意还多次被羞辱。《说苑·尊贤》说「 ”管仲故成阴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原来他还偷过狗。《说苑·善说》说「 ”昔者管子说襄公,襄公不说”,原来管子还游说过齐襄公。 以上关于管仲出身的诸多史料,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说他出身贫寒,且事事不顺。这些记载,其实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一个人,他就是管仲齐国的前辈——姜太公吕尚。 同样是《战国策·秦策》,说吕尚是「 ”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仇不庸”;同样是《说苑·尊贤》说「 ”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吕尚被悍妇逐出家门,在朝歌卖肉亏本,被子良氏所废黜,连在棘津卖身都没人要,这与管仲的出身是多么相似!但我们也要注意,《秦策》中说出这些话的策士姚贾,本是一个「 ”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为了游说秦王政任用自己才说出这些典故。 其实姚贾不是在叙述历史,而是在说明道理,特别是战国这个贵族政治解体的时代,下层游士为了能被君王看重,有意将一些历史名人塑造成出身低微,所以尚贤思想在诸子中非常流行。但是他们讲述的这些史料,至少不会被所有人接受。比如孟子就说吕尚是「 ”天下之大老”,也说管仲「 ”举于士”,那么吕尚原本就是极有声望的长者,而管仲也是从底层贵族中选 的,并非贫困潦倒、霉气冲天的小贩。 除了与其他记载存在一定矛盾,这类史料最大的不可信,就是以今度古,认为春秋与战国的社会形态是一致的,而春秋战国之际恰恰是大变革时期。简单来说,春秋以前的社会主体是氏族,因为铁犁的普及与牛耕的推广,战国以后的个体家庭成为社会主体。只要把握了这一条线索,就能注意到不少战国以前的人物,对于其贫贱出身的叙述都缺乏可信度。当时个人与氏族是一个整体,即使处於氏族中的底层家族,依然拥有共同的田产份地。 管仲当出身于齐国大族管氏。齐桓公的兄长齐襄公为大夫连称、管至父所杀,证明齐国在管仲之前即存在管氏。《史记索隐》引《世本》说「 ”庄仲山产敬仲夷吾”,管仲的父亲谥(庄)、字(仲)、名(山)齐全,明显也是管氏贵族。春秋时期选官是「 ”世官世禄制”,即管氏族长一方面统领自己一族,另一方面又臣属于齐君,形成一种「 ”复合君主制”模式。那么管仲本身是齐国管氏的族众,因为学识与能力得以担任公子纠的师傅。 二、「 ”衡山之谋”源于汉代轻重学说——《管子》不可信 《管子》有一篇《轻重》,讲的是管仲在辅佐齐桓公后,用经济手段打败其他诸侯,帮助齐国称霸。不少文章根据《轻重篇》的内容,歌颂管仲政治手段如何高明。那么《管子·轻重篇》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轻重》一开始,管仲就对齐桓公介绍「 ”轻重之道”。所谓的轻重之道,即削弱大诸侯,扶植小诸侯,来复兴天子的王道。然后齐桓公就问管子,如何对付鲁国和梁国呢?管子的建议是,鲁、梁两国百姓以织绨为业,桓公就可以和百官带头穿绨衣,这样一来百姓也会模仿。而且还下令齐国不准织造,必须从鲁、梁二国进口。这样一来,鲁、梁二国一见有利可图,所以就都回去织造,而农业就给荒废了。桓公采取管仲的策略,等到十三个月后,突然与两国断绝贸易;再过十个月,两国百姓不断陷入饥饿,而粮食却不能很快种植出来。 这样一来,鲁、梁两国每石粮食价格上千,而齐国才十钱。于是鲁、梁百姓逐渐投奔齐国,两年后有流失了十分之六人口。再过了三年,两国国君也只能归顺齐国了。打败了鲁、梁两国后,管仲故技重施,用铜币换取莱国、莒国的柴薪,然后又以此征服莱、莒两国。之后又用黄金购买楚国的鹿,楚王都归附了齐桓公。更绝的是,之后管仲又高价预定代国的白狐皮,代国人纷纷去山林捉狐狸,结果被离枝攻打,代王只能归附齐国,这次连一个子儿都没花。 最后就是对付衡山国。这次管仲派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并转手,借此将价格炒高。十个月后,燕、代两国发现商机,也跟着去买;三个月后,秦国也跟着去买。衡山国君一看天下疯抢,直接下令价格提高至二十倍!结果就是百姓纷纷去铸造兵器。这时齐桓公则派人向赵国高价收购粮食,于是各国又纷纷运粮来齐国售。等到衡山国兵器卖光,齐国又断绝与他来往。这时鲁国入侵衡山南部、齐国入侵北部,衡山君无力反抗,只能投降。 以上就是《管子·轻重篇》的大致内容。其中的疏漏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涉及的各诸侯国。其中鲁(今山东曲阜)、莱(今山东莱芜)、莒(今山东莒县)与齐国(今山东临淄)邻近,看上去还算合理;秦(今陕西凤翔)、楚(今湖北宜城)、燕(今北京房山)虽然较远,至少还是明确存在的国家。但代、赵明显是春秋战国之际才有的国家。最不可信的则是衡山国(今安徽六安),其最早为秦末时项羽以秦衡山郡分封吴芮,西汉文帝、景帝也都相继设立过。 《轻重篇》的不可信,古人早就注意过。明人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三国傅玄《傅子》曰:「 ”《管子》书,过半是后之好事者所加,‘轻重’篇尤鄙俗。”宋人刘恕《资治通鉴外纪》亦引《傅子》曰:「 ”管仲之书,过半便是后之好事者所加,乃说管仲死后事。其‘轻重’篇尤复鄙俗。”近代学者王国维最早指出《轻重篇》作于汉代文景时期。马非百作《管子轻重篇新诠》,对《轻重篇》文本研究最透彻,指出许多问题是西汉至新莽时代特有的。 另外,在《轻重篇》描绘的图景里,国家权力能够直接延伸到个人,这也与春秋前期氏族社会不相符合。这样大规模的贸易战,如果真实存在,在《左传》中完全没有记载,同样也是说不过去的。那么真实情况就是,《轻重篇》是西汉文景之后的托古之作,而创作者明显只是为了阐述其经济思想,对于历史史实不太关心甚至不太了解,所以才会编造出春秋齐国与战国赵国、西汉衡山国之间的贸易战。 三、齐桓公伐戎所救为南燕——《韩非子》不可信 齐桓公伐戎救燕,也是很经典的一个故事,留下了一个著名成语——老马识途。根据《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齐桓公讨伐孤竹返回时迷路,多亏管仲借助老马才得以返回,之后找不到水源,又多亏隰朋利用蚂蚁才寻到。关于这场脍炙人口的战争,诸多史料也都有涉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说「 ”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燕君送齐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贡天子,如成周时职;使燕复修召公之法”,《国语·齐语》说齐桓公「 ”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齐桓公为救燕北伐山戎,一直打到了令支、孤竹。 这件事在《春秋左传》也有记载。《春秋经·庄公三十年》:「 ”齐人伐山戎。”《左传·庄公三十年》:「 ”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左传·庄公三十一年》:「 ”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左传·僖公九年》管仲曰:「 ”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总体来看,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冬,齐桓公与鲁庄公相会商量救燕,但后来只有齐人独自前往,并于次年夏天告捷。 齐桓公伐山戎一事,真实性毫无疑问。但我们也应注意一个问题,即在《左传》中齐桓公伐山戎是冬至夏归,而在《韩非子》中伐孤竹却变成了春往冬返。伐山戎、令支、孤竹都是一件事,在文献中多有体现,这表明《韩非子》与《左传》存在矛盾,那么「 ”老马识途”的典故也存在疑问,进而《韩非子》整个记载都可疑。而且我们注意到,《左传》对于齐桓公伐山戎的故事,记录得非常简略平常,甚至没有提到令支与孤竹两个地名。 孤竹,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能印证,在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交界一带,这个没有争议。令支,传世文献记载都在孤竹附近。山戎,《史记·匈奴列传》说在燕国以北。那么,山戎、孤竹、令支侵犯位于今天北京西南的燕国,自然是可以成立的。所以,尽管《韩非子》的记载不乏添油加醋,但从古至今,学者对于《燕召公世家》的记录还是很少有人质疑,一般认为齐桓公救的燕国就是《燕召公世家》的传主、战国七雄的燕国。 但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却讲到:「 ”这个燕该是南燕,在今河南的封丘县。《史记》说它就是战国时的北燕,在今河北蓟县,怕是弄错了的,因为春秋时单称为燕的,都是南燕。”笔者初接触此说时,觉得吕老脑洞大开,遂只是一笑而过。但后来对《左传》文本熟悉后,才觉得吕老此论实乃卓识。尽管目前所见只有吕老一人持此观念,但很可能才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情况。 南燕国在后世名气比北燕国小很多,但在春秋前期确实非常活跃。南燕位于今河南延津东北,是黄帝之后的姞姓国。因地处战事频繁的中原,所以在《左传》中频频露脸。根据《左传》,公元前718年,卫宣公令燕国进攻郑国,结果被郑庄公在郑国反败。公元前699年,郑厉公联合纪、鲁与齐、宋、卫、燕混战。公元前694年,周王子克阴谋篡位失败,奔燕。公元前675年,卫国、燕国驱逐了周惠王;次年,郑厉公在调解无果下囚禁了燕仲父。 以上的燕国明显都是南燕,而不是北燕。《史记》将驱逐天子一事列入《燕召公世家》并无根据。然后就是公元前664年的齐桓公救燕,如果我们抛弃对北燕先入为主的观念,从《左传》看这个燕就是南燕,而不是北燕。尽管有人对「 ”北伐山戎”表示疑问,但实际上从《左传》也看不出山戎活跃在燕山地区,童书业先生《春秋史》即指出山戎「 ”其居地在春秋时似近太行山脉”。太行山距中原比燕山近,太行山之戎称「 ”山戎”似并无不妥,从南燕往北到太行山也可称「 ”北伐山戎”。 之后「 ”燕”在《左传》消失了百余年,直到公元前553年才提到齐叔孙还的党羽奔「 ”燕”。这个「 ”燕”不像是南燕,更像是北燕。再往后则一般明确指出「 ”北燕”,且涉及史实基本都与齐国有关:如公元前539年的齐国卢蒲嫳被放逐北燕,北燕简公奔齐国;公元前536年的齐景公进攻北燕;公元前530年的齐国把北燕简公安置在唐;公元前479年的齐国高无丕出奔北燕。唯独公元前500年卫国成何奔「 ”燕”,这个「 ”燕”也像北燕,大概南燕早被灭了。 总体来看,《左传》中公元前664年之前的「 ”燕”都是南燕,而公元前553年之后的「 ”燕”「 ”北燕”则是北燕。到战国时期南燕、山戎早已被灭亡,所以齐桓公救南燕的传说才被移植到北燕之上,山戎也被称呼更远的燕山之戎。春秋前期在黄河下游以北还活动着「 ”北戎”「 ”长狄”,但在战国时期中原都是华夏版图了。 《燕召公世家》另外一个疏漏,是说燕庄公为了酬谢齐桓公,无意却将齐桓公送出了国境。齐桓公为了帮燕庄公守礼,将燕庄公进入的齐国领土割让给燕国。实际上,在春秋前期也并无这样的国界观念,国与国之间拥有广袤的国外地区(野)。等到齐燕的疆域连成一片,那已经是战国时期的事了。《燕召公世家》史料可信度不高最明显一个表现,是连本国战国世系都有严重错误,比如称燕昭王为燕王哙太子平,但从《赵世家》与出土「 ”郾王职戈”可以判断,太子平已死于子之之乱,燕昭王当是赵武灵王所立的燕王哙王子职,写本国史事还不如《赵世家》可信。 山东淄博管仲纪念馆 四、「 ”四民分处”不符合春秋社会形态——《国语》不可信 记录春秋史的史料,最客观的当然就是春秋金文,但资料太少太零碎。所以还是要依赖传世文献,其中最客观翔实的就是编年体的《左传》。其次就是国别体的《国语》,记载的是从西周到春秋的史实,其中不少内容可信度也较高,甚至在古代被称为《春秋外传》。但在《国语》中《齐语》仅有一卷,记录的是齐桓公霸业,与《管子·小匡篇》大同小异,而《史记》却少引用其要文,顾颉刚先生认为「 ”当系后人见《小匡篇》之齐人记载足补《国语》之不足”。 《管子·小匡》与《国语·齐语》孰先孰后,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管子》作为战国秦汉作品,对于春秋历史多有不实,前文都有提到。如果《齐语》是抄自《管子》,则可靠性当然是更低的。顾颉刚先生已指出这个问题,但在其与童书业先生合著的《春秋史讲义》中,却又采信《国语》等记载,论述管仲治齐的政策;之后童书业将此书修订为《春秋史》,加了一句「 ”虽然《国语》等书的记载未可尽信,但必保存些当时的真相的影子”。可见童书业先生对此也是有疑问的,但毕竟《左传》的管仲治国史料太少,所以不得不将《齐语》的内容叙述下来。 但这些内容,到底又有多少可信度呢?据《齐语》,当时管仲实行军政合一的政策。以郊外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一卒,十卒为一乡,三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属,全国共五属,分由五个大夫统领;国中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全国分为三军,分别由桓公和上卿国氏、高氏统领。 这样整齐的行政区划,很明显是不存在的。《春秋史》同时提到,《齐侯钟铭》记载春秋中期齐灵公把厘邑三百县赐给叔夷,一个邑中尚有三百个县,可见齐县是非常小的社会组织。《论语》也提到管仲夺伯氏邑三百,这个「 ”三百”应当也是县。那么《齐语》说法不攻自破。如前所述,当时尚未出现脱离氏族的个体家庭,所以这种政治理论只能出现在战国以后,而且这样切蛋糕一样的行政区划,历朝历代都不可能真正施行。 类似这样的划分方式,在《管子》的《立政》《乘马》《度地》《小匡》以及银雀山汉简《库法》《田法》等篇都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臧知非先生就认为,「 ”以上均为齐稷下诸公所为,成篇有先后之别,大抵上都是战国之物。”「 ”上举对地方行政述说的不同,正说明了当时还没有稳定的、统一的地方行政系统,至少说明在春秋时期还是如此,故而才有歧说纷呈而又都托名管仲的事情发生。”可谓揭示了《齐语》的由来,可信度与《管子》并无高下。 据《齐语》,管仲能够这样划分,基础又来自于「 ”四民分处”,即把士农工商分开居住、各司其职。国都划分为二十一乡,其中十五士乡、六工商乡,而农民则居住在郊外。这当然也是不合理的。在氏族社会中,士与农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底层成员,如何能够完全分开居住?《诗经》的《国风》部分多歌咏战争和农事,而《国风》主要是春秋时期的作品,可见当时武士并没有脱离生产,兵、农合一就是春秋军制的一大鲜明特征。 「 ”商人”的称呼现在多认为来自于商人多次迁徙、善于经商,但这样的说法并无多少依据。「 ”商”在甲骨文中只有地名的意思,没有商业的意思。比较可靠的来源是,不少商人在周朝受到压迫,在周王朝中从事工商一类的贱业,所以才被称为「 ”商人”。当时并不存在私营经济,他们都是为周人官府服役,而事先要满足自己的生存,那么他们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农业活动。所以在当时不可能有士、农、工、商这种四民分处的居住形态。 总之,战国秦汉对于管仲的记载,多来自当时社会思想的反映,用于春秋史则容易铸成大错,读史者不可不察。 参考文献 顾颉刚讲授、刘起釪笔记:《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 吕思勉:《中国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童书业:《春秋史》,上海:中华书局,2006年。 战化军:《齐国人物志》,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 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东:《〈管子·轻重篇〉成书年代考辨》,《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臧知非:《齐国行政制度考源─—兼谈〈国语·齐语〉的相关问题》,《文史哲》,1995年第4期。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全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全作文 篇1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冬季。每当秋风把树叶吹走,冬季的气息就会悄悄的来到,冬季狂呼怒吼的风,它使整个世界变成了银装素裹,它吹来了鹅毛般的大雪,它吹来了冬季特别的景色,吹来了人们对冬季的喜爱,欢乐的气氛洋溢在人们心中。冬季有着那春夏秋所不曾拥有的独特的绝妙美景。冬季,她像一位美丽高贵又富有诗情画意的小女孩,她那富有魅力的轻纱衣,洒下了片片娇小的雪花;她舞动着她那神奇的舞姿,送来阵阵凛冽的寒风。冬季,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硕果累累,但它也有献给大自然那种美丽而又有诗情画意的景色。

 我喜欢冬季的雪,它们把冬季装饰得更加美丽,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光彩。它们在天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好像一个个舞蹈演员。冬季形状各异的雪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它们有的形状像六角星,有的形状像梅花,有的形状像鹅毛,它点缀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它给大自然穿上了雪白靓丽的外衣;它给麦田铺上了一层层雪白的棉被;它给人们带来诗情画意漂亮的白色世界。它给大地铺上一层雪白的地毯;它给山坡穿上美丽耀眼的白礼服。那山、水、树木、房屋都像穿上一整套漂亮的白色银装,每套衣服都闪着五彩的光,雪的美景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有了那美丽的雪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人们也不会有一点寒意,走出户外,尽情的观赏冬季那美丽的雪景!

 我喜欢冬季的风,冬季的风是美丽的,天上刚下完大雪之后,它一阵“狂刮”过后,地上的积雪就开始变样了。马路上到处都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房屋的四角都挂上了一串串的“冰溜子”。清晨,我拉开窗帘,被眼前的美丽景象惊呆了。原来,窗户上布满了冰花,这些冰花有趣极了!有的像万马奔腾的江河,有的像巍峨的崇山峻岭,这些冰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景色,看的我十分入迷,如同走入传说中的冰雪世界。冬季的风带来了冬季的美景,冬季的雪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满足感——是的,冬季让人精神振奋,让人在寒冷中磨练坚强的意志!

 在这纯洁的冬日里,我静静地闭上了眼睛,感受着雪花的清新,感受着寒风吹过的气息……

大全作文 篇2

 你是否与你的亲人、朋友许下过诺言;你又是否遵守了这个诺言……

 去年第二个学期期末考试后,我拉着弟弟的手走在大街上。虽然是晚上,但夏日的炎热仍然没有被驱走。弟弟边走边东张西望。这时,他突然停下来,又蹦又跳,指着一个小摊上的玩具大声喊到:“姐姐,姐姐,你看呀!”我闻声走来,一看。哟,是一个“少儿钓鱼器”玩具,花花绿绿的小鱼多可爱啊!

 “嗯……姐姐,你,你能给我买吗?”

 “多少钱?”

 “十五元。”

 我二话不说,就掏衣兜,掏出来偷偷一看,是一张二十元纸钞。我有点犹犹豫豫,不想花这么多钱,便语无伦次地说:“今,今天姐姐没带钱,明,明天再买吧,呵呵”

 弟弟点点头,我像风似的牵着他跑了,心想终于躲过了这一劫。

 第二天,他又拉又扯把我给“请”了出来。“你干什么呀?”“姐,你说给我买的,怎么忘了呢?”“哦!我说过了吗?”“难道你忘了?”这时,我才想起来,昨天的话只不过是哄着他玩,没想到,他竟然把这句话深深刻在了心里。

 我牵着他,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那个小摊前,当再次掏出那二十块钱时,毫不犹豫,弟弟眼前出现了一个豪爽的姐姐。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弟弟,我慷慨了一回。

 回家时,我攥着找回来的五块钱,望着天上的繁星……这是个并不起眼的诺言,似乎奠定了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大全作文 篇3

 我的好朋友叫xxx,也是我最敬佩的朋友。他头发乌黑发亮,头很大,像一个大西瓜,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耳朵又薄又大,大得像猪八戒的耳朵,我跟他一般高。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星期一下午放学时,我和xxx排队出了校门,刚要过马路的时候,他想起了语文书和文具盒放在教室的桌子上忘记拿,于是,他就急匆匆地向教室跑去,刚跑到教室门口,他看见教室门没有锁,便轻轻地推开教室门,一看,教室里到处是垃圾,他想:今天的值日生忘记了打扫卫生,学校每日卫生评比一定不及格,明天老师一定会批评他们,还可能罚他们扫地呢,那么明天就不用我们这小组扫地了。他心里一阵阵高兴,他连忙拿起书和文具盒,刚走到教室门口,他又想:今天的值日生忘记了打扫卫生,如果检查卫生的老师看见了我们班这么脏,肯定扣我们班的竞赛分的。不,不能让他们扣分。于是,他拿起扫帚,沙沙地扫起地来,不一会工夫,他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把垃圾倒到学校的垃圾池里,他远远看见检查卫生的老师来检查卫生了。不行,教室的窗户还没有关上,要扣分的。他飞似的跑进教室,气喘吁吁地把教室的所有窗户一一关上。这时检查卫生的老师正好来到我们班的教室,他们看见教室的卫生打扫得很干净,给了一个满分,他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第二天老师知道这情况后,表扬了xxx。

大全作文 篇4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祖父母的宠爱,父母的慈爱,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他们的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但我的父亲却给了我一种不同寻常的爱,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父亲带着我和表哥在乡间的小路上悠闲地散步。

 我望着田野里金**的稻子,心想着今年又该是一个丰收年,却忘记了脚下的路。一块突起的土块拌住了我的左脚,我被重重地摔倒在田埂上。霎时,我只觉得天旋地转,身体觉得已经不是自已的了。过了一会儿,隐隐约约感觉左脚膝盖处有点疼痛,我试图自已站起来,可是脚却不听使唤,软绵绵得,站不起来。

 看着前面谈笑风生的父亲和表哥,我哇哇地哭了起来,越哭越响。我感觉父亲慢了一下脚步,还朝后望了一下。他又若无其事地朝前走去。我的心随着父亲的`远去剧烈地疼痛起来。这时的我特别伤心,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委屈,像电击了一样在我的周身弥漫。父亲明明听到了我的哭声,看见我趴在地上,却不过来扶我起来在还算是我的父亲吗?

 望着越走越远的父亲和表哥,一股倔强的脾气驱使我站了起来事后,表哥告诉我:其实当时父亲这么做是想让我学会坚强,不向困难屈服。

 我终于理解了父亲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大全作文 篇5

 夏天的一个晚上,张兰写完作业往窗外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天空下起了一场大雨。

 她想:上午的天气还非常好,可是现在却下起了这么大的雨,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每天都为我们判完作业才回家,她现在一定还在学校里呢,可是她今天没有带雨伞,我应该马上给张老师送一把雨伞去。想到这里,张兰赶紧拿起两把雨伞准备出发了,她刚到门口,看见雨下得更大了,风刮得更急了,天还那么黑,她心里有些害怕了,于是她赶快给邻居又是同班同学的王东打电话,在电话里跟他说:“王东,咱们的班主任张老师还在给我们判作业,现在下雨了,张老师今天没带雨伞,我们给她送雨伞去吧!”王东说:“我也正准备去呢,咱们俩儿一块去吧,你在楼下等我。”

 来到楼下,王东穿上雨衣,张兰打着一把雨伞,手里拿着另一把给张老师的雨伞,他们一起向学校快步走去。这时,从天而降的大雨伴着狂风,无情的打在他们俩儿的身上,尽管他们穿着雨衣、打着雨伞,但是雨水还是淋湿了他们的红领巾和衣服,他们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只想着把雨伞赶快给张老师送去。

 来到学校,只见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王东轻轻地把办公室的门打开一条缝一看,只见张老师还在专心致致地为同学们判作业,仿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