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之美的内容简介
本书为安妮宝贝对著名藏书家韦力的长篇访谈,以随笔的形式记录采访的过程和感受,展现二人思想的碰撞,怀缅古书历经百年递嬗的艰难历史,向前人著述之严谨、工匠技艺之精湛、古法用心之体贴致敬。
另由韦力撰文讲解古书版本、纸张、装裱、刻印等方面的含蕴精致之美,并挑选他所珍藏的十本稀见古籍,解说其内容、版本递传、背后故事等,配以大量精美的古书照片,内容严谨详实而雅趣盎然,为普通读者展现了难得一见的古书之美。
古书沉淀百年的厚重与优美,呈现了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意在引导读者回归质朴、平和的本初心境,通过了解、亲近、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而淘澄心性、陶冶情趣。
通过网上发布的历史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百年前清朝女子的服饰穿搭,在那个年代能够拍照的家庭都是名门望族,他们身穿衣着华丽的绸缎衣服,在头上和耳朵上都有饰品,并且价值不菲,他们往往手拿扇子进行装扮,而扇子的作用并不是用来扇风消暑,更多的是起到装饰的作用来展示自己的内涵和风雅,在清末期间,很多女性都有裹脚的习惯,这也是一种陋习,则是通过布帛缠紧女子的双脚使其变得又小又尖俗称“三寸金莲”,这也是审查一个女人美丑的重要标准,放在现在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审美,之后民国建立孙中山则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的明文规定,这才使得缠足的风气逐渐停止。
保留的照片大多数都是黑白,但从照片当中依稀还是可以看得出他们身上精美的花纹,以及盘头的所用的旗头,这些头型往往在清宫戏当中也能看到,这种行为作为清朝晚期满族以及宫中所流行的一种头饰,它的外形是板状如同牌楼般挺拔,他们脚上穿的则是清代花盆底鞋,这种鞋的特征则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以木头作为鞋子的底部,他们也将这种鞋称为旗鞋,随着身份的尊卑有序,这也使得他们身上的装扮有很大的差异,而作为民间的女性,大部分都是身着麻衣,并没有太多华丽的服饰, 头饰随着地域的不同类型不同,在我国的南方区域,他们的头饰则是呈现棒缒式发型,这种发型较为醒目,也将性格突显了刚毅,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的**的头发,眉毛和嘴唇都经过了精心的修饰,这样也突显了他们的荣华与奢侈。
曲阜街道景观。清末民初之际,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出资实施“地球档案”摄影计划,多次委派摄影师到中国拍摄。在中国的拍摄计划中,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必不可少的地点。曲阜这一批照片拍摄于1913年,当时摄影师用的是刚刚推广没几年的彩色摄影技术。
曲阜的一位青年,虽然已经进入民国,他的大辫子还保留着。
曲阜的街道。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朝独尊儒术以来,先后有12位皇帝亲诣曲阜祭祀孔子,特别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到曲阜达8次之多。其他没有亲临曲阜的皇帝,也派出官员前来祭孔。
曲阜古城的北门——仰圣门。中国历史上朝代多次更迭,战乱不断,曲阜也曾遭遇劫难。好在历代朝廷都有尊孔之心,维持着曲阜圣地的位置。这些照片拍摄时,清朝刚刚灭亡,曲阜古城保持着明清时代的面貌。
曲阜火神阁。从汉朝起,朝廷开始对孔子后裔进行册封,封号屡经变化。1055年,宋朝皇帝封孔子裔系长孙为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这个封号,1935年才取消。“衍”寓意圣裔世代繁衍无止境,衍圣公主持祭孔之事。1913年的衍圣公是孔令贻。
孔庙内的金声玉振坊。曲阜古城内的孔庙、孔府是辉煌至极的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点,孔府是衍圣公及其家人居住生活的府第。城北的孔林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庙大成殿。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历代不断增修,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前后九进院落。在古代,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这一天,都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明清时期,对孔子的祭祀已达到帝王规格。
古书之美的内容简介
本文2023-11-04 22:09: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0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