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什么意思?
我理解如下!
第一为什么说老不看三国?
这是因为老年人经历的多,见多识广疑心比较重,而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边,恰恰写的多是为称雄争霸设置的一些谋略,这些谋略的中心就是谁都不可信,军师高人出的什么苦肉计,反间计,连环计,美人计鸿门宴等等,反正就是相互之间各种阴谋诡计,而老年人如果再看三国,那就更加重了这种疑虑,对身心健康不利。
第二为什么说少不看水浒?
这是因为青少年时期属于人们充满激情,天生好斗的阶段。但这个阶段的人思想观念没有真正成熟,辨别能力差。而水浒传所写的又都是英雄好汉打打杀杀的争斗故事。那么青少年要是看这种书籍,势必造成按图索引,甚至于把里边的英雄人物当做偶像榜样,就会为哥们气什么忙都帮,容易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三为什么说男不看西游?
大家都明白,男人成不成熟?主要看他有没有责任感和担当?办事靠不靠谱?这里边最关键的是做事脚踏实地,而西游记恰恰是描写虚幻想象的取经故事,大量的想象虚构内容会让男人造成误解,形成想入非非的理想主义,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一旦形成,势必消磨男人们务实拼搏的精神和意志,让男人走入异想天开的岐路。
第四为什么说女不看红楼?
这是因为一般女人都比较多情善感,而红楼梦恰恰写的是男女爱情之间的缠绵和女人的相思柔情。如果女人看红楼梦,那么就会被里面的情节所感染,自觉不自觉的就容易进入角色,这样久而久之对情感出轨会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不但不利于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家庭和夫妻双方的和谐与幸福。
总之,我认为:”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都有特定的年龄段和性别上的区别,从而导致他们有各自性格的弱点。老年人疑心重,青少年好斗心强,男人好想入非非,女人好多愁善感,所以要尽量避免这些读物诱发负面因素,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科学理解才行!
少不看水浒,是因为《水浒》一书是揭竿起义,教人造反的,人年少时,年轻气盛,为避免造反打架,所以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因为《三国演义》里面多计谋,人入老境,应平和心态,以养己身,不能使诈或想得太多,对身体有损,故而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是因为《红楼梦》里美女太多,男人看了会动心,甚至花心,有女友的会变心。其实是风花雪月,诗情画意,令男人心向神往,也有个别男子易作女儿态,所以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是因为《西厢记》里讲的是才子佳人,为情私奔的故事。女人都是感性又爱幻想的,所以女人看了西厢,易陷入幻想,脱离现实,恨不得自己也是崔莺莺,邂逅一个才情俱佳的张生,可小说与现实是不同的,所以,女不看西厢。其实,什么意思不必管它。这几部书我都看了。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不要尽信书,但也不可不读书。说的不太好,希望有更多的人,给你更好的答案。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什么意思?
这四句中前两句是金圣叹说的,后两句是白话新编,是当代人为了凑齐四大名著的狗尾续貂。说“女不看红楼”,其实也有说“男不看红楼”的,那就男女都不看了,难不成只有阴阳人才可以去看《红楼梦》——这不是瞎扯么?
《三国演义》的本质是一部悲剧,各路英雄叱咤风云、精彩纷呈,但最后天下归晋,与这些纵横九州的英雄们有什么关系?这种结局会让人产生一种命运无常的虚空感,前期越是精彩宏大,读后越是掩卷叹息,虚空得让人怀疑人生。
这种人生激情英雄万丈之后的幻灭感,是人到了一定年纪领悟最深的。
英雄事迹最终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天下人的悲伤,不是英雄独有。但是热血澎湃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最终都化作时代的灰尘,这种反差是巨大的,也最容易打动看破红尘来来去去的老年人。
是非成败转头空,哪当烛下长太息——想不产生负面情绪,就老不读三国。
《水浒传》展示的是人性的恶,是一部赤裸裸揭示人性大恶的现实批判小说。
实际上要读懂《水浒》,同样需要了解世事的无奈,人性的妥协,才会理解后期梁山好汉投降并攻打方腊的情节——这本质是一本投降主义内涵的小说。
然而少年们未经世事,是非观、价值观、世界观均未成熟,容易误以为书中打着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幌子作恶的行为是现实,误以为闯荡社会靠的是哥们义气,从而做出一些无视法制、道德的事情。
混淆了小说和现实,在人生中受到那些疯狂暴力的影响,当然非长者所愿——所以少不读水浒。
其实人性都一样,《水浒》投降之后就不好看了,大多数人只喜欢看到聚义厅排座次,就好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死,便没有多少意思了,那些精彩的,激动人心的人物和事件都一一远去,留下最终都是无尽的唏嘘。
因为少年读不懂宋江的投降,也读不出三国一统后的英雄苍老,而三国中的激情是以家国为重的,不像水浒中的激情是以恶势力为主。年轻人读三国,激发的是苍生社稷之心,读水浒,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你是要学“黑旋风”乱杀无辜,还是学“鼓上蚤”偷鸡摸狗?
一部小说,在最精华的,最打动人的时候提供的不是向上的英雄形象,而是为非作歹的社会败类,有一定常识、见识的人(年龄大的人)能分辨艺术加工和现实生活,年轻人则不一定。
所以少不读水浒,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至于“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本来就是瞎扯,没什么好说的。一个魔幻小说,一个爱情小说,势必会对年轻人的成长产生一些引导,特别是《红楼梦》,挂着爱情小说的幌子,其实也挺魔幻的。
为什么女的不能读?是怕大家闺秀们都得林黛玉的公主病?
为什么不想想别人都学薛宝钗、薛宝琴呢?
天下就没有不可读的书,只有浪费时间的垃圾书。
这也不许读,那也不许读,难不成天天八荣八耻?
书是什么?书是文明的窗口。只是窗口而已,并非全部世界。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古人云,对于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没有什么参考意义了。法制健全的今天,也不会有小孩子去学梁山好汉,即便早二十年,要学也是学小马哥和古惑仔。
文化的进步、开放、多彩让人们的认识、认知都提高了很多。
读书对人的性格养成有影响,但绝非全部。
咱们不能指望读一本书就提升了价值观,也不用担心读一本书就教坏了一个人。
如今对四大名著的赏读——注意,是赏读,就是带有欣赏味道地去读,和我们去读其他世界名著没有什么区别。
脱离了时代的三国风云激荡,梁山聚义排位,师徒西天取经,公子美人红楼都无法在今天和年轻一代发生价值观的共振。
它们会引导我们的文艺欣赏,但不会让我们变成好人或者坏人。
所以想读就读,管他什么男女老少。
别人说这些个,只是为了凑成四句,看上去像打油诗而已。
不用想太多。
这是一句老古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估量也是老人跟孩子说的,就是老人担忧,孩子由于读错书而误入歧途。
水浒说的是一百当八将的故事,里面有好多莫名的劫富济贫、打打杀杀的故事,年轻人好勇斗狠,看了水浒,假设受他们的影响了,或者模拟他们的行为,最后必定会生出事端。少不看水浒,就是不接触这些成勇斗狠的东西,年轻人就不会趁着未老先衰做坏事。由于年轻人未老先衰,水浒里面精彩的片段都是些仗义执言的事,担忧年轻人一时沉不住气去仗义执言,惹祸上身。
三国考究的是智谋,人老了,考虑问题本来就比年轻人复杂,假设三国看多了,并学会了其中的计策,会让老年人变得愈加深沉,特别是在过去的熟人社会,大家都不喜欢那些看过三国的老人,他们相对他人来说会阴险狡诈一些。老时不看三国,能够让老人愈加心胸开阔、豁达。老不看三国是由于什么呢?老不看三国是由于三国里面都是计策,你计策我,我计策你的,老年人原本就老奸巨猾了,再看三国就会变的愈加老奸巨猾了。三国演义中人物之间勾心斗角、血腥战乱从未连续,四处充溢心机,短少人性向善的东西,恶的东西太多,又没有与之抗衡的力气,小孩子不懂辨识,但忘性却好,容易入歧途。
古代人读书有限,特别像四大名著这样的作品,他们以为是闲书,是没有价值的,假设看书都没有价值,再从闲书中学到不好的东西,就愈加没有价值了。但是!现今社会这句话曾经不能用了,比方少不看水浒?少都躺在沙发上打王者光彩了,门都不出,别说替他人仗义执言了,能本人不躺平就算不错了。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什么意思?
本文2023-11-04 23:29: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