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什么会有一字千金的说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2收藏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什么会有一字千金的说法?,第1张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之所以会有一字千金的说法,是因为《吕氏春秋》书成后,吕不韦将书置于咸阳成本,凡是能为该书增一字或减一字的,都可以获得一千金。吕不韦之所以敢这么做,一方面是对《吕氏春秋》有足够的自信,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权势有足够的自信。

 

首先,吕不韦对《吕氏春秋》有足够的自信。

吕不韦通过著名的“奇货可居”的投资,当上了秦国的相国,秦国是当时的大国,但秦国在文化方面却乏善可陈,不但没有与“战国四君子”比肩的人物,也没有齐国稷下学宫那样的文化圣地。

吕不韦觉得,以秦之强,以吕不韦之地位,这实在是一件很羞辱的事情,于是吕不韦就组织人力编纂《吕氏春秋》,书成,吕不韦自以为包藏天地、万物、古今,于是把这部书放到咸阳城门口,悬赏千金,凡是能对此书提出修改者,可领千金。

吕不韦这样自信,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吕不韦招募了秦国最有学识的读书人,集合这些人的学识、学力,编纂出的书,肯定是秦国最强的书,秦国大概是不会有人能为这部书做修改。

 

其次,吕不韦对自己的权势有足够的自信。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吕不韦虽然集合了全秦国最有学识的读书人,但这些读书人也未必就没有失误的可能,没有被吕不韦集合去的读书人中,未必没有厉害角色,因此,吕不韦把《吕氏春秋》置于咸阳城门,还是有可能被人挑出毛病的。

既然如此,吕不韦为什么还要把《吕氏春秋》放到城门口去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叫控制的问题了。

吕不韦当时是秦国的相国,秦国的官吏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走吕不韦的关系爬上去的,其他想晋升的读书人,也得走吕不韦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哪会有人为了所谓的一千金去挑书里的错呢?

 

总之,吕不韦之所以会搞出了一字千金的事由,就是因为吕不韦对《吕氏春秋》和自己的权势有足够的自信。

  一字千金典故的主人公是吕不韦,吕不韦为了更好的完善《吕氏春秋》,贴出公布:谁要能改动《吕氏春秋》一个字就奖励千金。吕不韦作为商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帮助当时在赵国当质子的秦国公子异人登上王位,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来巨大的贡献。

 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

 吕不韦,是卫国人,早年在阳翟经商,将在赵国当质子的异人带回秦国,帮助其登上王位,官拜相国,为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后来辅佐秦王嬴政,官拜相邦,尊称“仲父”,后来被流放。途中饮鸠自杀。

 一字千金出自于吕不韦,当时各个国家都有文人,礼贤下士,名扬四海,而秦国却没有,为了帮助秦国,他也开始招揽文人学士。后来他组织文人编著《吕氏春秋》,其内容涉及到了各种所见所闻,还有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道理他把书的内容贴在城门上,悬赏一千金请求各国文人发现问题进行改动,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一字千金现在主要是指文字很精美,一个字可以价值一千金。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一字千钧,这个词是形容一个字有千钧重,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文章文辞精美的意思。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吕不韦的时代,老百姓的文化程度可是很低的,尤其在秦国,读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商鞅推行愚民政策↑

公元前351年,伴随着秦国喜迁新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迁都到咸阳,商鞅也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国内开始了第二次变法。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统一思想,为此,商鞅下令焚烧《诗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借此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

早在公元前359年,作为商鞅变法的序曲——《垦草令》的颁布,已经体现出商鞅的愚民政策思路。 在《垦草令》中,商鞅特别强调隔绝农民与知识的接触,目的就是让农民们世世代代,老老实实的耕地,让他们心如止水,别没事瞎想乱想。

↑《垦草令》的颁布,掀开了商鞅变法的序幕↑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国内是重视教育,喜欢空谈,鄙视农业生产;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内风气为之一变,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浮夸和研究学问则成了不务正业,根本不是老百姓,尤其农民们应该干的事。 

到了吕不韦在秦国呼风唤雨的年代,已经距离商鞅变法过去了120多年,然而,尽管商鞅把秦国遗弃诛杀,他的变法却被历代秦王忠实的继承保留了下来,也正因此,秦国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变得空前强大,成为战国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 

吕不韦等人,其实是享受了商鞅变法带来的巨大福利与成果。 志得意满的吕不韦,又开始嘚瑟了,他的野心是编写一本书——这本书不是一般的书,而是囊括寰宇,包括天地万物,古往今来所有的事理。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的大手笔↑

公元前241年,即秦王政六年,时任秦国相国的吕不韦终于完成了这本书——《吕氏春秋》,该书确实做到了无所不包,它以极为开明的包容精神,收录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言论和思想。 

它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了儒家、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和阴阳家等思想流派的学说,吕不韦也因此开宗立派,成了杂家的代表人物。 毕竟是商人出身,吕不韦的心胸和气度真不是商鞅和李斯等人所能比的。

这本煌煌巨著,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 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纪共计六十子篇。全书计有子篇一百六十篇。共有二十余万言。

↑吕不韦思想开明,不愧是商人出身↑

这本书写成之后,吕不韦深刻理解此书的价值——从此,亿万斯年,吕不韦同《吕氏春秋》一起,永载史册,他此时内心的豪迈,颇像一千多年后,法国那个小个子皇帝拿破仑以《拿破仑法典》为傲。 

酷爱出风头,搞搞行为艺术的吕不韦,在此书完稿后,采用了特殊的宣传手段——把全书公布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之上,公告天下,只要有人能在书中增删一字,就赏赐千金,遂成一段“一字千金”的佳话。

然而,没人敢出头挑错。

其根本原因有二: 

一是大多数秦国老百姓,尤其是农民们,不识字,看不懂,他们面对一千金的丰厚奖励,有心无力,只能干瞪眼,流流口水。 

二是,那些识字的,有文化的,他们知道这部书的来头——尽管是吕不韦的个人行为,但他却是假托秦王嬴政的名义,他上书嬴政,陈述说他的编书目的是为秦王嬴政未来统一天下做准备,为秦王嬴政将来治理广袤的国土提供知识参考。

因此,吕不韦的编书行为背后,寄托了重大的政治含义,了解此情的秦国知识阶层哪敢去给帝王挑错啊,吕不韦耍了点狐假虎威的手段。 

当然,早在汉代,就有人指出:《吕氏春秋》不可能没有错误,当时无人能改一字,是因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东汉末年大学者高诱语)

↑吕不韦再老奸巨猾,也不是嬴政的对手↑

其实,这本书在编纂过程中的政治含义是不能忽略的,没有秦王嬴政的点头,吕不韦不可能编出《吕氏春秋》。 

事实上,《吕氏春秋》只是一部收集类的书籍,它并没有什么思想创见,它的珍贵价值在于“殷周佚说,赖以谨存,尤可宝贵。” 

吕不韦毕竟只是商人,不是思想家,他已经做到了他的极限了。

成语“一字千金”与历史中战国的吕不韦人物有关。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

释义: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典故:

战国的吕不韦当了秦国的宰相,号称仲父。晚年搞了一部。原稿展出,并欢迎参观人指正。宣布道;“谁能指出错误,删去一个字或添加一个字,赏给千金”,后来形容文字价值之高就叫“一字千金”。

例句:

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近义词

惜墨如金xī mò rú jīn 惜:爱惜。 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一笔不苟yī bǐ bù gǒu不苟:不苟且。连一笔都不马虎。

青钱万选qīng qián wàn xuǎn比喻文章出众。

一字千钧 yī zì qiān jūn钧:古代重量单位,1钧=30斤。 形容文字有份量。

反义词:

离题万里 lí tí wàn lǐ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一文不值 yī wén bù zhí指毫无价值。

语言无味yǔ yán wú wèi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为什么会有一字千金的说法?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之所以会有一字千金的说法,是因为《吕氏春秋》书成后,吕不韦将书置于咸阳成本,凡是能为该书增一字或减一字的,都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