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扫墓日190字
1:清明节扫墓、踏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天是清明节,所以这首诗一直回响在我耳边,虽然我没去踏青、扫墓,可我也能感觉到人们急切的心情。
人们都开车到郊外烧纸,很呛。我被呛咳嗽了好几次。
清明我们去泡温泉,我舅舅的爱好是除了泡温泉,还是泡温泉,所以每个节假日几乎都去泡温泉。我们开车在路上,看到了许多烧纸的人,他们很悲伤的样子,大概是回忆已故的亲人吧!
今天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不过,我还是快快乐乐的。因为清明节是节日,过节不能高兴吗?
清明节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2: 清明节扫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肠。
清明节又到了,今天我们家要去给过世的亲人上坟,天气阴沉沉的,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下午两点,我们出发了,我们来到亲人的坟前点上蜡烛,献上鲜花 你也可以投稿 ,点了一把香插在坟的四周。然后,拿出贡品放在坟前,有苹果、蛋糕、饺子。我们蹲在坟前,给去世的亲人一点一点地烧着纸钱,烧完的纸钱就像一只只黑蝴蝶一样随风飘起又落下,像是在为逝去的亲人哀思。
清明时节我们上坟,寄托着对去世亲人的思念,愿他们在天堂能看见我们团结和睦的一家人,而感到欣慰,也希望亲人在天之灵能生活得更好。
3:拜祭先人是孝敬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尊敬先人和怀念先人,敬仰先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种礼节,这个时候是个传统的忌日,纪念先人,是看望先人的一个最好的时间。
清明节的时候,好多人都会来到先人的墓碑前,献上花朵,献上祭品,献上一片孝心。我也不例外,我和叔叔,爸爸,还有我的小弟弟们来到这里,纪念先人的离去,纪念先人的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些小雨把人的心情勾了出来,用一种怀念的心情来到了这里。来到了这个让人敬仰的先人的墓碑前,述说自己的心声。看望先人其实是非常必要的,想想过去,想想以前,没有先人们的培养,哪里还会有我们的现在的生活。没有先人我们将不付存在。清明节这样的一个日子能体现出的是一种拜祭的最适合日。清明节这个日子是给先人一个与我们互相沟通和互相探望的一个机会。清明节这个日子让先人们安心,让后人们进进自己的孝心,让后人献出一种敬仰和孝敬。这样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万事孝为先,只有把孝敬放在最前面,才能拥有更多的做人的标准,才能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孝敬的人。
清明节拜祭的日子,是纪念先人的离别,是纪念先人们的一个节日。
4:清明节到来的时候,人们总会来到祖先的墓碑前献上一束美丽的花,还帮这些已故的先辈打扫一下墓碑。
一阵颠簸、一阵跋涉,我们来到了祖先的坟前。山上的空气格外清新,而这周围的一切还是老样子,杂乱无章的小树,以及遍地的杂草。此时湿润的空气、蓝蓝的天空,四处寂静如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家人一到墓碑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着。
我看了一下墓碑,台上长满了许多又细又长的枝条,四周长满了许多高高的杂草。我把带来的锄头拿起来开始锄草,一边看艳阳高照的天空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就算再苦再热,也要把杂草给锄好。”锄完草后,我和爸爸一起负责把杂草给扔走。渐渐地,杂草没有了,墓碑台上的杂草没有了,墓碑四周的杂草也没有了。
我们在整洁的墓碑台面摆上了一束美丽的鲜花,还放了几个红彤彤的苹果和香喷喷的梨,供上了一杯茶。最后,我们站在墓碑前向已故的祖先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怀念和敬意!
这时,一列火车经过了,火车司机按喇叭的声音像是对祖先的问候。清明节,让我们缅怀先辈!
5:昨天,我爸爸九点带我和妈妈回老家。我们走到高速口发现很堵,用了很长时间才上了高速。下了高速,回老家的公路路况很差,也很拥堵。好不容易到了白水,肚子饿得咕咕叫,爸爸带我去吃了白水有名的豆腐包子,我吃了3个,我爸爸吃了4个,味道很好。吃完以后就有劲了。我们继续赶路。
这时,天一下子就变得特别暗,然后就下雨了,越来越大。从县城到老家要翻一个特别大的沟,路上的弯道特别多,爸爸开车很小心,平安到家了。我给爷爷说:“咱们快去上坟吧。”爷爷说外面下着大雨,今天就不去了。等天晴了咱们再去。没有想到的是,雨一直下着。
今天早上一起床,发现不下雨了。我爷爷带着我和爸爸,到村里的公坟田地里,给我老爷爷和老奶奶去上坟。上坟的时候,爷爷先把香点燃了,插在老爷爷坟前的土里,然后就把纸钱用火烧着,同时给我说,叫我喊“老爷爷老奶奶收钱了”,他自己说着爸妈收钱了,等纸钱燃烧完了,爷爷把面条和水果摆在坟前,又倒了茶水和酒,磕了头。坟就上完了。
6: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次祭拜祖先的假期,又是一次春游活动。一年过去了,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清明节,又来临了。
回想起战争时期,有多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开辟了一片安全的天空。在清明这个祭奠扫墓的时节里,我们再次想起那些烈士英雄们。我们应该去看看他们。
悼念活动在11点左右开始,我们钱塘外语学校小学部的同学手捧小白花,在昂扬的国歌和悲伤的哀乐中,我们默哀、鞠躬、献花,向革命烈士表达哀思。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摆放着一个个插满鲜花的祭奠花篮,在碑后的柏树上,放满了献给先烈的白花,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展厅里,则介绍了无数的英雄先烈的光辉事迹。在蔡依玲的带领下,我们慰问英雄们的英灵,慰问先烈们尘封的事迹。
难忘的清明节 中午的阳光十分刺眼,而纪念碑却又高耸至蓝天。悼念活动一开始,我们就需要怀着崇敬瞻仰纪念碑。阳光刺得我们睁不开眼睛,真想闭眼躲避这猛烈的阳光。当我的目光与纪念碑相撞之时,我的眼睛却不知不觉地睁开了。我想,这就是我们华夏子女对党的潜意识服从吧。当我们手捧白花,浏览烈士浮雕并献花时,全队前进的速度很慢很慢,大家都垂着头,默默地把白花放在柏树上。大家都在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平安的革命先烈们,我们的心,早已变得十分的沉重。
那些烈士,为了新中国,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们值得我们去缅怀、去纪念。
7:清明节即将到来,我们学军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深切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我们为先烈们的精神所感动,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为烈士们默哀。青山处处埋忠骨“,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都有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这么多烈士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傅永先叔叔。讲解员姐姐说1985年2月8日下午,越军突然向连队阵地炮击,阵地上一片火海,弹药库随时有引爆的危险,他带领战士们奋力挽救,并命令全连隐蔽,当进洞隐蔽时,发现战士江云发还没有隐蔽好,他跃上前把小江推进防炮洞,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正往洞口飞来炸弹,而后自己被爆炸的炮弹片击中牺牲。傅永先牺牲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勇于献身的好连长“称号,云南前线司令部予以追记一等功,中共南京军区委员会追认其为”勇于自我牺牲的优秀***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其家属授予”人民功臣“荣誉匾,中共萧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向傅永先烈士学习的决定。
这次我学到了很多,让我们再一次向先烈致敬!
篇一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800字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篇二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800字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篇三壮族三月三的风俗作文800字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12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下面是关于壮族三月三的作文3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壮族三月三作文1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现在,每一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与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是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是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与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与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一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是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壮族三月三作文2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与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一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壮族三月三作文3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是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朋友还结了一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我们还拿着鸡蛋,与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扫墓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情,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怀念之情。因此,无论是扫墓的时间还是方式都有很多讲究。那么,三月三可以扫墓吗?三月三能扫墓吗?
三月三可以扫墓吗
可以在清明节之前扫墓的,但还是希望注意下当地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三月三撞上清明节可以扫墓吗
“三月三”由古代的上巳节演化而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本身就是人们除灾求福活动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日子逐渐演变成祀神活动,也成为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因此又称“王母娘娘千秋节”,这一天的传统民俗就是踏青出游、登山逛庙会、对情歌。“‘三月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有独特意义的佳节,因为通常出现在清明节前后,慢慢被很多人忽略了。”专家告诉记者,今年这样的“两节相撞”只是一种历法上的巧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所谓的忌讳也只是少数人在牵强附会。
扫墓注意事项
1、丈夫去世前三年,妻子不能去扫墓,这个是习俗问题,只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即可。如果当地有此习俗,最好回避,否则日后会带来诸多的心里麻烦。如果当地没有此习俗,则无关此禁忌。
2、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拜山上坟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拜山活动。咱们祖国辽阔,南北方 对于扫墓的习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儿女均前往扫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则通常女儿不前往扫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儿则随夫前往扫墓。
3、刚动过手术或者健康不佳,精神不振的人,年高而行动不便的老人最好不要去上坟,因为此刻是身心处于最虚弱的时候,极易招致阴界生灵上身而照成不必要的麻烦,
4、印堂发暗或眼窝发青发黑的人,不建议去上坟,这样的人处于一个很晦气的时期,扫墓是祭拜祖先,大部分坟墓规则不会是个很独立的地方,而是要经过不少其他家的坟墓。晦气临门更不合适去穿越阴气扎堆的地方。
5、如果真心要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可以避开这些情况去上坟,也可以到无相铜炉定制一款特别的香品烧给先人,这个香可以用先人生前喜欢的某种植物,也可以用表达思念的菊花等定制,用这样的香来祭奠先人,也足以表达你的哀思之情,先人也会很高兴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清明成为节日却始于春秋时代。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时逢三月,举国庆祝,昭告天下并祭拜阵亡将士及先王文墓。以后每年人们全家出动,扫墓祭告祖先,阳春三月风和日丽,逐步成俗,当时称为“三月节”。《诗经》上颂曰,牧墅洋洋,檀东煌煌……。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就是指当时战胜后的庆贺。自唐代以来,便将三月节与清明合为一体,历代承袭,至今人们扫墓即从春分开始,至清明结束,并不确定在具体一天,唐朝诗人杜甫就有诗云“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当时,清明前后王孙公子,多作“春郊驰马”之戏,而更多的人则是三五成群,远足郊外,信步闲游,或荡秋千、或放风筝、斗鸡遛狗。据《唐书》记载,开元二十年,朝庭曾下诏要在清明扫墓。到了宋代不仅民间扫墓,宫庭中也出去“朝陵”了,明代文人张岱在《扬州清明》中说,扬州清明,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可见自古以来清明扫墓已相沿成习。 清明扫墓,并非尽是凄凄切切的景象,古代文人早就将三月清明出游扫墓起了个雅称曰“踏青”,又称之为“寻春”实际上就是春游之意,据古籍记载,这一天有走马放鹰、斗鸡蹴鞠、劈沅弹筝、浪子相朴等等名目的竞赛,相当热闹欢乐“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杜工部的诗句充分描绘了始于唐代民间踏青寻春得奖晚归的喜悦心情。宋朝诗人吴惟信有亦诗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也生动地描述了清明节寻春的胜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汴京清明扫墓,踏青游春,盛极一时的写照。在这一天,人们全家出游,红男绿女,嬉戏于城外山川田野,心旷神怡之时也引发久羁闺阁之中女儿的春思,产生了许多悱恻经绵的恋爱故事,神话故事《白蛇传》就是以许仙扫墓遇雨,在断桥边与踏青寻春的白娘子相逢为线索展开,描述古代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理想。据传,唐高宗李治三月三游春于渭阳,熏香沐浴后“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从此流传民间,每逢清明家家户户插柳在井边“井井有条”成了一句成语,而清明栽柳也成为往后阳春植树的起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明》诗,是唐朝诗人杜牧以清新的格调,细腻的笔触,拟人的比喻,描绘了当时江南清明时节的景象,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清明》诗不仅语言通俗,文笔流畅,而且创造了非常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境界,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雅俗共赏,意趣盎然。但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据考证:一说地在池川,也就是现在的安徽贵池,据说杜牧曾在此地任官两年。《贵池县志》上记载,杏花村,是十里杏花、十里酒肆,名酒首推黄公炉酒,称牧童遥指的即此酒店云云。另一说在山西汾阳,因为那里早年叫“杏花坞”后来改称“杏花村”传说杜牧曾游过此地,饮了杏花名酒后,才写下了这首诗的,可这里与江南风景又不太相似,但不论牧童所指的杏花村在那里,总之,这首诗却成为清明诗中的千古绝唱。 有趣的是,近代有位书法家,将《清明》诗题在自己的纸扇上。他的一位朋友是一位语言学家,看见后给诗添上了标点符号,变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经他重新断句后,便成为一阙好词了,信手拈来耐人寻味。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壮族三月三作文(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1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2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村口顿时热闹起来,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伙伴碰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3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4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一下就滚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红紫颜色的,香透。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朋友还结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5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12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6我的家乡在漂亮的壮乡武鸣,这是一个壮民族风俗浓厚的地区。说起家乡的“三月三”那是十分有趣的。
农历三月三是壮乡的传统歌节,这一天,勤劳的壮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做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杀鸡宰鸭,备上丰盛的壮家宴招待亲朋好友。
当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县城赶歌圩。县城到处是张灯结彩,鲜花盛开,彩旗飘扬,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挤满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共同欢度“三月三”歌圩。
歌圩的活动丰富多彩,有千人竹竿舞、抛绣球、抢花炮、唱山歌,还有斗鸡、斗鸟、斗牛等,其中千人竹竿舞是歌圩活动人气最旺的节目。千人竹竿舞分为好多个方块进行表演,姑娘和小伙子们身着鲜艳的服饰,舞动着手中的道具灵巧地跳着。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当夜幕降临,狂欢了一天的人们都渐渐散去。但江滨公园的歌台依旧热闹非凡,山歌对唱还连绵不断。听说每年的歌圩山歌唱上三天三夜都唱不完,好比壮家人的幸福生活红红火火,壮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7壮族人一直认为五彩缤纷,鲜艳诱人的5色糯米饭是“吉祥”“幸福”的饭。妇女们以能制作颜色鲜艳纯正的5色饭为傲。
三月三,壮族村寨到处可闻到5色糯米饭的芳香。屋前房后,孩子们手拿5色糯米饭,边吃边玩;村头树下,妇女们互相品尝“杰作”,交流蒸饭经验。有的年轻男女,则揣着用荷叶包着5色糯米饭去赶歌圩,他们要把自家的“杰作”送给心上人品尝。下午2时左右,人们就要带上5色糯米饭和其他供品,到祖宗坟前祭扫了。
傍晚,许多壮族村寨还有夜歌圩,歌手们正通宵达旦地对歌,吸引了众多村民,场面非常热烈。5色糯米这种民族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后,更充满情趣。
斗转星移,时间过了数千年。壮族的5色糯米饭,虽从古而来,但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抛弃”,散发的芳香却越来越诱人。自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始举办后,壮族的5色糯米饭更成了“宠儿”。一些东南亚友人还专程带5色糯米饭回国给家人品尝。
壮族5色糯米饭,是壮族祖先留给后人的无形财富。我们相信,壮族5色糯米饭永远不会“褪色”,流传万代。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8尽管距中国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还有2天,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经进入狂欢状态——各地民众忙着享受各种民俗活动,包括唱山歌、抛绣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庆祝活动在4月17日前后陆续开始,南宁市一些学校还将“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并展示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比赛等,以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区,民众在歌舞之余还一起分享了艾叶糍粑、5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传统美食。
古代女子有抛绣球招亲的习俗,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在南宁举行的“三月三·赶大圩——华南城首届民俗文化商贸节”上,也举办了广西首次巨型绣球展,素有“中华巧女”之称的黄肖琴现场展示巨型绣球制作工艺,为民众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同样是由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携手华南城举办的活动,还有“狮子上刀山”、免费抓猪鸡鱼、跳火绳、打火球、下火海、抢亲、顶竹等特色活动。
四月二十一日是农历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在节日期间,由广西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在全区各分会场以“欢度‘壮族三月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举办15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骆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节日,也将井喷上演。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9阳春四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一个节日,大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问,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三月三有多种不同的来历,但最著名的非“刘三姐”莫属。
相传,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财主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财主们对刘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时候让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们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来纪念歌仙。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习俗,歌圩节。
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过春节更重要。
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家家户户制作五色饭,染彩色蛋,穿上节日盛装,赶去参加“歌圩节”。“歌圩节”的地点一般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歌圩节”一般持续两三天,附近的群众无论相识与否,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歌圩节”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纷纷三五成群地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邀请歌”。得到女生回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歌曲随心所欲地编,随心所欲地唱。亲切感人。
这,就是三月三,我们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10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壮族三月三作文 篇11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开展一系列的习俗。以下是关于三月三节日习俗的一些介绍:
1 踏青赏花:三月三正值春季,气候逐渐回暖,大自然开始复苏。人们会选择这一天踏青赏花,欣赏春天的美景。一些公园、山区和风景名胜区也会举办各种踏青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2 祭祖扫墓:三月三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是整理坟墓的好时机,清理墓地,修缮墓碑,让祖先的安息之地更加整洁。
3 赛龙舟:三月三是中国传统的龙舟节。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参赛的龙舟装饰华丽,队员们齐心协力划桨,竞相争先。观众们会聚集在河岸上观看比赛,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
4 吃粽子:三月三也是吃粽子的传统节日。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物,用竹叶或者粽叶包裹,再蒸或者煮熟而成。人们会在这一天亲手包粽子,或者购买各种口味的粽子品尝。吃粽子的习俗源远流长,与屈原有关,也是为了避邪和纪念他的爱国精神。
5 荡秋千:三月三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荡秋千。人们会在公园或者庭院里搭起秋千,大家排队轮流荡秋千,感受飞扬的快乐。这个习俗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摆脱冬季的寒冷,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总之,三月三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庆祝的节日,人们通过踏青赏花、祭祖扫墓、赛龙舟、吃粽子和荡秋千等习俗,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情。
也是广西汉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下面是壮族的三月三作文3篇,请参考!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一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定期的赛歌集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明代歌圩又有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二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极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会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老人小孩只是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啊!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抛绣球可也有讲究啊!绣球为圆形,绣球有花鸟,里面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个人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
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踢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
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更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壮族三月三作文篇三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三月三扫墓日190字
本文2023-11-05 01:12: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