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例介绍一部古籍,包括体例、内容、特点、价值、作者等。求高人指点,多谢多谢!
嘉业堂《二十四史》书箱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编辑本段
二十四史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1]
编辑本段
主要版本
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明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南监本)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北监本)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
清乾隆武英殿刻“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
民国商务印书馆印张元济辑“百衲本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排印“点校本二十四史”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编辑本段
相关评价
梁启超评价二十四史
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点校本二十四史评价
点校本二十四史,底本选择精当,点校体例谨严,点校确当,版式设计,清晰便览。
点校本动员了全国史学家许多学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和古籍整理工作者,历时二十余年,于1978年全部出齐,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二十四史版本。
编辑本段
二十四史内容
史记
汉·司马迁著,130卷。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庇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序中写道,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汉书
东汉·班固著,100卷。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详细的展现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著,120卷。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三国志
西晋·陈寿著,65卷。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233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可惜的就是内容太少。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晋书
唐·房玄龄等著,130卷。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唐太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他非常重视史书的撰修工作,而在唐太宗以前,有关晋代的史料,没有一家令人满意的。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对各家史著逐一进行了批评。撰写一部系统、完整、旨趣较高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他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任监修,组织编写《晋书》。
众人撰写《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成书时间之所以较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晋书》由于有政府作后盾,人力、物力、财力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保证,这些条件,是私人修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多种晋史著述可供参考。由于有蓝本作为依据,成书自然较为容易。
《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宋书
南朝梁·沈约著,100卷。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作者根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
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
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志前有《志序》,详述前代修志情况,并上溯各志所记制度源流,可为考补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记三国以来地理沿革并及东晋以来侨州郡县情况,有补于史事考证。《律历志》全载景初、元嘉、大明三历文字,为历法学的珍贵资料。
《乐志》记叙汉魏及两晋乐府情况,乐府诗章有分类开录,并保存有汉魏以来大量乐府诗篇及乐舞文辞,其中“古辞”多为汉代遗篇,是研究乐府及诗史的重要文献。纪传叙事详密,列目入载二百三十余人。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宋书》的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著,59卷。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
梁书
唐·姚思廉著,56卷。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陈书
唐·姚思廉著,36卷。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姚思廉,字简之,陈亡后,迁家关中,为万安人。两人事迹已于本书《梁书》前言中作了介绍,可以参阅。
《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
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魏书
北齐·魏收著,130卷。
《魏书》,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东北大兴安岭东麓一个古老的民族。公元一世纪末,随着匈奴帝国的解体,鲜卑族逐渐向西迁徙,成为大漠一个强大的民族集团,公元三世纪初,鲜卑拓跋部首领猗卢在塞北建立了代国,公元376年,代政权被氐族建立的前秦消灭。公元386年,拓跋鲜卑各部复拥拓跋珪为代王,重建政权。拓跋珪解散了拓跋鲜卑原有的部落组织,定居农耕,迁都平城,于公元398年改称魏,史称北魏。由于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北魏国力日益强盛,终于在公元439年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姓元氏,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到宣武帝元恪时,北魏达到鼎盛时期,在西边夺取汉中,进窥巴蜀,在东边巩固了洛阳周边的防御,并与梁朝争夺淮南,但不久就由于政治腐败和人民的反抗而崩溃,分为东魏和西魏两个对峙的政权。《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
拓跋时就曾命令邓渊撰《代记》十卷,按年月编次本朝史事。太武帝拓跋焘神嘉二年,诏撰《国记》,由崔浩定为编年体,成书三十卷。
《魏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其它史书补足。
魏收,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字伯起,小字佛助。他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北齐书
唐·李百药著,50卷。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后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高欢获得了对二十余万鲜卑人的领导权,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于是另立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东魏、北齐统治区域南至长江,与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边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西魏、北周分界。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吞并。
《北齐书》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药从小好学,博览经史著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袭父爵为安平公。贞观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岁。
北齐政权中,皇族内部叔侄、兄弟相互残杀,使这个二十年的短命王朝换了六个皇帝。《北齐书》对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权势争夺有较多的叙述。《北齐书》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严重,现在只有十七卷保持原貌,其他都是后人用《北史》等著作增补,这使《北齐书》的价值大大降低。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著,50卷。
《周书》,五十三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令孤德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北魏末年,政治动荡,乱事遍起。出身于北魏北方六镇中武川镇的宇文泰,率领一批以武川镇人为主的鲜卑族军队,联合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武装,建立起西魏政权。后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在公元557年代魏建周,史称北周。西魏、北周这两个前后相续的政权,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陕西、宁夏、甘肃和四川的大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及河南西部。与东边的东魏、北齐和江南的梁、陈成鼎足之势。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
《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
《周书》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
隋书
唐·魏征等著,85卷。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南史
东玉坨村
东玉坨村座落在东黄坨镇西南部,与唐海县二场接壤,具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迁曹公路从村东穿过,距沿海高速公路出入口仅300米,是我县距沿海及曹妃甸最近的乡镇之一。全村共360户,1470口人,有党小组8个,党员57名,有耕地面积3924亩,未利用土地2000余亩,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7054元,位居全镇前列。
该村的主导产业为淡水养殖和设施果菜生产:全村淡水养殖面积600亩,全部为高标准精养池,通过精细管理,引进新品种、探索新的养殖模式等措施,使养殖效益逐年提高,2010年全村淡水养殖获纯收入300万元,他们还通过统一规划设施果菜生产区,投资20万元,架线1000延长米,增容100KVA,修路2000米,为从事果菜生产的群众提供服务,全村先后建起大棚175个,占地260多亩,年可为农民增收350万元。
近两年来,该村先后投资150万元,将全村72条街道全部硬化,其中钢渣硬化70条,水泥硬化2条,投资15万元,修建了村民健身广场一个1960平方米,内设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各一个,安装健身器材16台套,投资15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投资8万元建设农家书屋一个,藏书1万多册,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提高了群众的思想精神境界。
目前,该村正在积极同唐山惠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商合作建设以大棚果菜生产基地、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农贸大市场、净菜加工厂,净菜配送物流中心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立体农业项目,预计总投资可达1亿元。
相信东玉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东玉坨村与西玉坨村、营守庄村、郑庄子村、新户村、闫庄户村、王各庄村、西黄坨村、东黄坨村、许一组村、崔三庄村、梁各庄村、崔二庄村、崔大庄村、郝各庄村相邻。
东玉坨村附近有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成兆才墓、成兆才评剧传承基地、滦南北河公园、北河大桥等旅游景点,有柏各庄大米、滦南大米、滦南海蟹、滦南墨鱼、滦南毛虾等特产。
人口:约57万人
人口密度:449人/km2
滦南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以西。东经118°8′-118°53′、北纬39°-39°38′。南临渤海,背靠京津,东南距京唐港40千米,东北距秦皇岛120千米,西距唐山44千米,两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面积1270平方千米。人口57万(2002年)。
县政府驻_城镇。邮编:063500。代码:130224。区号:0315。拼音:Luannan Xian。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常年降水量658mm,年均日照2853小时,无霜期186天。
行政区划
滦南县辖17个镇:_城镇、宋道口镇、长凝镇、胡各庄镇、坨里镇、姚王庄镇、司各庄镇、安各庄镇、扒齿港镇、程庄镇、青坨营镇、柏各庄镇、柳赞镇、南堡镇、方各庄镇、东黄坨镇、马城镇。 链接:乡镇简介
历史沿革
原为滦县辖区,1946年析滦县南部地区置县,因位于滦县南部,故名滦南县。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31年),县地属燕国。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县地属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地属辽西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卢绾为燕王,县地入燕,属辽西郡海阳县。东魏武定八年、北齐高洋天保元年(550年),新昌更名为卢龙,县地属卢龙。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卢龙置马城县,属平州。治所在今滦南县东北部的马城村。这是滦南县境内最早设置的县级建制。辽天赞二年(923年),置滦州永安军,属平州。滦州之名始此,马城属之。金天会元年(1123年)夏六月,张珏以平州降宋,改马城为安城。天会二年(1124年)夏六月,金陷平州,安城复名为马城。元至元五年(1268年),省马城入滦州及乐亭,县地属永平路滦州。明代,滦州属京师省永平府,县地属滦州。清代,县地属直隶省永平府滦州。1912年后,县地属直隶省津海道滦县。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津海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
1935年,殷汝耕在通县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22县,县地属滦榆区。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基本上是两种政权并存。河北沦陷后,建立了伪政权,县地属冀东道尹公署滦县所辖。随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冀东抗日革命根据地逐渐建立,县境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结束后,滦县改称滦南县佐公署,驻地_城,属冀东区行署第十三专署(冀东行政公署)。1947年4月21日,滦南县佐公署改称滦南县政府。1947年2月,国民党在_城建立滦宁县,12月中旬,滦宁县政府逃到董各庄(今属宋道口镇)。1948年5月,又逃到滦县,被改编为河北省保安第五团。至此,滦宁县自然消亡。
1948年5月16日,十三军分区部队攻克国民党晏各庄据点,滦南县全境解放。1949年1月底,河北省全境解放。3月7日,冀东区行政公署划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11日,冀东区行政公署恢复冀东行政公署名称。滦南县属第十二专属。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全面调整行政区划,撤销行政公署,恢复河北省,建立唐山专署,滦南县为其所辖。1954年7月,撤销滦南县建置,并入滦县。1958年11月29日,撤销滦县建制,建立唐山市滦州区。原滦南县境内分别划归滦州区、乐亭县和唐山市柏各庄区。1961年,部分公社划归丰南县。1963年1月,恢复滦南县建置,隶属于唐山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唐山地区专署改称唐山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称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滦南县为其所辖。1983年5月16日,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滦南县归唐山市领导。 (以上摘自滦南县政府网站)
2000年,滦南县辖15个镇:_城镇、宋道口镇、长凝镇、扒齿港镇、程庄镇、青坨营镇、胡各庄镇、姚王庄镇、安各庄镇、柳赞镇、南堡镇、杨岭镇、坨里镇、司各庄镇、柏各庄镇。总人口570535人,各乡镇人口: _城镇 106926 宋道口镇 51051 长凝镇 50767 胡各庄镇 50556 坨里镇 18710 姚王庄镇 16935 司各庄镇 43059 安各庄镇 25564 扒齿港镇 37996 程庄镇 50124 青坨营镇 28097 柏各庄镇 62659 杨岭镇 13137 柳赞镇 11963 南堡镇 2991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底,滦南县面积1270平方千米,人口5404万。辖17个镇,14个社区居委会、594个村委会。县政府驻_城镇。 _城镇 镇政府驻东北街。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869万。辖14个社区居委会、50个村委会:东工房、西工房、南工房、北工房、西环路、西马路、文明街、西大街、北马路、文化路、便民路、罗城小区、西城小区、西城胡同;东北街、西北街、东南街、西南街、东八户、西八户、张耿庄、谷家营、王官寨、薛官寨、吴官寨、马官寨、汤官寨、周官寨、徐官寨、尹家桥、双柳树、牛东庄、王东庄、吴东庄、周东庄、王庄子、李庄子、毛庄子、余家岭、高曹庄、新立庄、李家寺、西上坡子、东上坡子、西石家林、东石家林、西张士坎、东张士坎、靳营、北营、魏营、洪营、霍泡、高泡、张泡、梁泡、姜泡、钟泡、松树、果园、皂户、小屯。
长凝镇 镇政府驻长凝村。面积547平方千米,人口349万。辖45个村委会:长凝、夏庄、王营、乐营、梁营、邱营、罗营、彭庄、黄庄、郭庄、宁庄、梁庄、陆庄、温庄、毕庄、柳行、方泡、后场、陈礼庄、张鲁庄、南孙庄、西孙庄、大孟庄、西暖泉、东暖泉、新城子、南城子、北城子、大刘庄、小刘庄、晏各庄、大高庄、东赵庄、沙角湾、杨沈庄、木梳庄、后麻地、刘小桥、杨安坨、东染各庄、北王各庄、小高庄子、后苏各庄、前苏各庄、薛各庄营。
马城镇 镇政府驻马城村。面积203平方千米,人口160万。辖23个村委会:马城、张台、贺庄、东营、郝庄、翟庄、邸庄、柏庄、马台、天台、岗子、糜庄、栗园营、桥头营、老刘庄、兴旺庄、多余屯、大李庄、东坨子、南坨子、湛店子、大王庄、南小王庄。
柏各庄镇 镇政府驻柏各庄三村。面积796平方千米,人口468万。辖45个村委会:柏各庄一、柏各庄二、柏各庄三、柏各庄四、柏各庄五、柏各庄六、柏各庄七、守盐庄一、守盐庄二、守盐庄三、守盐庄四、南方各庄、北方各庄、南解庄子、张崔各庄、刘崔各庄、王崔各庄、小富各庄、南周各庄、李五庄一、李五庄二、甜井庄、丁庄户、木沟府、王沟府、李沟府、张沟府、庄五庄、小双坨、小崔庄、曹李庄、西城子、张仙庄、荣各庄、赵各庄、陈各庄、杭各庄、娄各庄、喑牛淀、王杨庄、小庄、西庄、交六、贝口。
胡各庄镇 镇政府驻胡各庄村。面积582平方千米,人口373万。辖33个村委会:东胡各庄、西胡各庄、大富各庄、东三间房、西三间房、南王庄子、东梁各庄、西梁各庄、东新户、西新户、大崔庄、康中河、井离庄、候各庄、孟各庄、郑各庄、马各庄、邢各庄、肖家河、王家营、高庄子、西庄店、刘营、桑园、戚庄、沈园、刘庄、南圈、北圈、小圈、史北、前史。
扒齿港镇 镇政府驻扒齿港村。面积985平方千米,人口375万。辖42个村委会:扒齿港、孙家庄、西新庄、西高庄、东高庄、涂家庄、齐家寺、米官营、唐官营、新立屯、吴代庄、黄家河、柱王庄、壮里庄、李平坨、杜平坨、李庄窠、毛家营、虫儿林、任庄子、祁家营、寺道院、大沙窝、小沙窝、养马庄、西杨庄、后龙坨、前龙坨、东新庄、绳各庄、尚各庄、后榆子林、前榆子林、杨套马庄、胡平庄子、东水清庄、宁坨、伍庄、后营、崔庄、李寺、门庄。
司各庄镇 镇政府驻司各庄西村。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435万。辖59个村委会:司各庄西、司各庄东、北刘家庄、兰坨里北、兰坨里南、后孟各庄、前孟各庄、西项各庄、东项各庄、井二里西、井二里北、井二里东、前张各庄、后张各庄、司各庄北、北高庄子、西南集、东南集、侯花园、杜蒿坨、姚蒿坨、郭蒿坨、大兰坨、东兰坨、裴坨子、蔡各庄、库司庄、老贾庄、四贾庄、贾林子、杨家庄、邸家庄、岳家庄、西王庄、东王庄、龙王庄、石狮子、西曾庄、东曾庄、学旺庄、大陈庄、杜各庄、赵祁庄、孙家坨、东夏庄、周各庄、东甲庄、白坨、靳庄、王店、石庄、柳店、左庄、洼里、张庄、徐庄、刘庄、吴庄。
宋道口镇 镇政府驻宋道口村。面积747平方千米,人口514万。辖65个村委会:宋道口、东泽坨、西泽坨、杨顾庄、张狼窝、郭城子、小骆营、岗子上、小二里、狮子营、前麻地、中麻地、罗各庄、赵家庄、沙沟子、西沙窝、东沙窝、上曹营、东清水、庞清水、丰信庄、西小营、龙落湾、广东营、祁庄子、闫武营、断火庄、北庄、魏庄、店子、陆营、杜土、司营、李土、港北、南套、崔套、申营、西桥、小集、王土、张营、北连、张庙、小营、刘庙、代岭、石桥、南侯各庄、北侯各庄、南连北店、北套南店、任各庄东、任各庄西、郭董各庄、杨董各庄、王董各庄、崔董各庄、大二里西、大二里东、北新庄子。
南堡镇 镇政府驻南堡一村。面积2757平方千米,人口145万。辖18个村委会:南堡一、南堡二、冯庄子、杨岭、姚岭、廒山、曹岭、北堡、马庄子、北边庄子、南边庄子、杨岭渔业、姚岭渔业、廒山渔业、曹岭渔业、港东渔业、马庄子渔业、南边庄子渔业。
青坨营镇 镇政府驻青坨营村。面积727平方千米,人口283万。辖40个村委会:青坨营、高狗庄、马狗庄、张狗庄、石庄户、武庄户、油盘庄、马狼坨、苏狼坨、佟狼坨、安狼坨、任六庄、小水坡、王虎头、张虎头、夏虎头、陈虎头、韩庄子、大松林、小松林、大田庄、小田庄、小代庄、孟庄户、小李庄、北杨庄、姜庄子、西水清、北荣各庄、北冯狗庄、南冯狗庄、富新庄子、崔新庄子、后姜六庄、前姜六庄、港坨、甸子、邓庄。
程庄镇 镇政府驻程庄村。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517万。辖47个村委会:程庄、周庄、岳地、殷庄、段庄、肖庄、川林、潘家戴庄、后染各庄、前染各庄、东大马庄、后梁各庄、前梁各庄、西霍各庄、中霍各庄、东霍各庄、西胡家坡、东胡家坡、薛家帐子、前庞各庄、后庞各庄、大顾庄一、大顾庄二、小顾庄、前刘庄、后刘庄、后店子、前店子、汪庄一、汪庄二、汪庄三、小道子、大道子、小柏庄、东杨庄、前坨里、后坨里、黄土岗、大马庄、小坡子、周夏庄、小徐庄、马庄子、徐家庄、小贾庄、大贾庄、李夏庄。
坨里镇 镇政府驻坨里村。面积358平方千米,人口189万。辖19个村委会:坨里、张城、薛庄、贾庄、岳庄、闵庄、赵庄、孙庄、四新庄、常旺庄、吴庄子、邱庄子、蒋各庄、薛各庄、张家庄、小新庄子、东新庄子、前独莫城、后独莫城。
柳赞镇 镇政府驻柳赞一村。面积549平方千米,人口119万。辖5个村委会:柳赞一、柳赞二、柳赞三、大庄河、蚕沙口。
姚王庄镇 镇政府驻姚王庄村。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172万。辖28个村委会:姚王庄、董马庄、胡许庄、赵马庄、胡许庄、赵麻湾、前麻湾、后麻湾、张麻湾、刘道口、沈道口、新刘庄、曹杨碾、南刘庄、生理庄、南张庄、李庄、郑庄、党庄、洪庄、白庄、独屯、崔楼、寺上、土桥、石桥、板桥、沙窝、北村、李营。
安各庄镇 镇政府驻安各庄东村。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257万。辖29个村委会:安各庄东、安各庄西、大姚各庄、中姚各庄、西姚各庄、北铁匠庄、邢洪林一、邢洪林二、邢洪林三、小薛各庄、葛各庄、东一六、西一六、和尚坨、狮子庄、张横坨、高横坨、横坨刘、裴洪林、王洪林、崔洪林、大柳树、铁匠庄、马家庄、康各庄、解庄子、郑南、郑北、霍庄。
方各庄镇 镇政府驻方各庄。面积416平方千米,人口309万。辖29个村委会:西杜方各庄、东杜方各庄、马方各庄、燕方各庄、庞方各庄、李方各庄、前曲荒店、后曲荒店、三甲庄、东万坨、西万坨、小陈庄、新庄子、小张庄、大张庄、高各庄、魏各庄、杨各庄、麻各庄、宋各庄、李家庄、军师庄、三义庙、西港北、屯里、坨上、高庙、潘庄、曹营。
东黄坨镇 镇政府驻东黄坨村。面积521平方千米,人口165万。辖17个村委会:东黄坨、西黄坨、西玉坨、东玉坨、崔大庄、崔二庄、崔三庄、郑庄子、王各庄、梁各庄、营守庄、郝各庄、闫庄户、许各庄一、许各庄二、许各庄三、新户。
2021年3月,滦南县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44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滦南县上榜。
2021年1月,滦南县位列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第33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滦南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滦南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热辽片区)。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推介滦南县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滦南县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8年8月,滦南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1月,农业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滦南县为2016—2017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7年12月,滦南县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6年2月,滦南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滦南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1、请介绍一下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的名胜古迹介绍如下:
1、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的市中心,面积高达72万平方米,故宫的整个建筑群,造型别致,玲珑剔透,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故宫的主要景观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储秀宫、养心殿、御花园。
2、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名族侵略而修建的,是古代重要的军事系统工程。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万里长城的主要景观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等。
3、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明清时期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的西郊,距离主城区有15公里的距离。乾隆十五年,乾隆帝为了孝顺其母孝圣皇后改建了清漪园,形成了清华园至香山一带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四年重建作为皇家的消夏避暑之地,并改称“颐和园”。
4、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家祭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天坛主要景观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
5、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2、北京名胜古迹简介
有这些: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什刹海、圆明园、卢沟桥、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居庸关长城、剑口长城、恭王府花园、北京大学、胡同、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潘家园古玩市场、古观象台、德胜门。糖葫芦: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一千年的历史。北京曾是历史上五代王朝的首都。自晋朝以来的800年间,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皇家宫殿、园林、寺庙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紫禁城,又称紫禁城,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居住着24位皇帝。它的建筑气势磅礴,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风格。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合理的布局和精美的建筑闻名中外。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为山谷祈祷。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圆明园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被称为万园之园。十三陵是北京皇家陵寝中最大的一座,包含了明代13位皇帝的陵墓,尤其是近代发掘的十三陵,庞大壮观。寺庙京城各处都有宗教寺庙,现存的比较著名的有: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寺等。道教白云观等。伊斯兰教北京牛街朝拜寺等。藏传佛教雍和宫(喇嘛教)、天主教四十库天主教堂、王府井天主教堂等。基督教岗洼城教会、崇文门教会等。燕京八景燕京八景是指北京的八大老景,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小月(卢沟桥)、金台日落(金台路)、琼岛春影(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爷秋风(中南海)、玉泉图图(玉泉山)、西山青雪(。北京八景的说法最早见于晋代古籍《明昌遗事》。此后的历代地方志,包括《宛署杂记》(明)、《宸垣志略》(清)都有提及燕京八景。燕京早期的八景和之后的燕京略有不同。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令修建御书。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深受北京人的喜爱。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经常可以听到路边传来抑扬顿挫的京剧段子。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个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三三三五四、四喜、春宫、三三五四春班等四个地方剧团先后在北京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徽班经常与湖北的汉剧艺人合作演出,由此诞生了一种以徽剧为主体的新剧种黄儿汉剧西皮,囊括了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的精髓。这是京剧。在200年间发展,京剧在唱词、发音、音韵上越来越有京味。所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许多民族的特点,最终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京剧集唱、舞、武、乐、美、文于一体。它类似于西方歌剧,所以被称为京剧被西方人。除了京剧,北京还有双簧、相声、评书、京韵大鼓等等,都堪称国粹。胡同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民居之一,它起源于元朝。单词胡同意味着小街蒙古语。北京有7000多条胡同,每条胡同都有一个故事。
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宰相文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些是用北京话命名的,比如木湖路关胡同等。经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是东西走向的焦敏巷,全长65里;最短的胡同不超过十米长;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氏胡同,只有07米宽;位于东城区的南锣鼓巷,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八大特色商业街之一,外国友人众多。胡同两边的明清风格建筑和各种酒吧,为北京增色不少。四合院的四合院建在东南西北,围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形成胡同的侧墙。庭院北室为主室,东西两侧为厢房。除了大门,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四合院安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宫殿一般都是正宗的四合院,比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这几年北京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四合院很少。现在二环内只有两个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北京中轴线,就是指出并明确北京的中轴线。北京美国城市规划的特点是宫城对称。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到北依次是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故宫、神武门、景山、第天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永定门,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有天坛和先农坛。祠堂和社坛;东门西门;安定门和德胜门以中轴线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曾经说过:北京独特的宏伟秩序就是从这条中轴线的建立中诞生的。;永定门、中华门和地安门天安门城楼在人民建国后被全部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永定门城楼是最近几年重建的。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明清都城防御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炮塔、敌塔、护城河等诸多设施。曾是中国最完整的古城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所有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和建筑规格的不同,分为宫城门、皇城门、内城门、外城门四大类。明清北京有宫城四门(一称六)、皇城四门(一称六七)、内城九门、外城七门。有一句民间谚语说皇城内九门外七门为四。清朝灭亡后,北京城逐渐被拆除。除宫城外,现在的皇城只保留了天安门门,内城只剩下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和崇文门。外城全毁,只重修永定门。~~期待满意~~
3、天坛简介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具民族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覆盖着象征“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檐下的木结构用和玺彩绘,坐落在汉白玉石基座上,远远望去,色彩对比强烈而和谐,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
:
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神库”西面是“神厨”,祭天时,在这里制作供馔和糕点。
祈谷坛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与祈谷坛之间由长廊相连,长廊由东砖门至东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间,与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对应,象征七十二地煞。
祈年殿西柏树林西侧,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种有丁香240丛,树龄近50年,在北京城已十分少见。天坛菊花以品种多、养护水平高闻名遐迩,著名的有“瑞雪祈年”、“丹陛金狮”等。
4、长城的景点介绍
万里长城主要景观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山海关、嘉峪关、虎山长城、九门口长城。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
八达岭位于北京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这里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
慕田峪位于北京怀柔区内,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总共有敌台22座。这里自然风景优美,绿树成荫,四季景色怡人。
司马台位于北京密云县内,由戚继光督建,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明代原貌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共有敌台20座,至今保存完好。山海关:位于秦皇岛的山海关是长城东端起点,建于公元1381年(明洪武年间),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城高14米,厚7米,防御体系相当完整。登上城楼,可以看到碧波万顷的大海和蜿蜒的长城,景色雄伟。
闫庄户村简介
闫庄户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西3公里,全村480户,1765人,耕地面积1218亩,主要种植水稻,2010年底人均收入7008元。
生猪养殖、运输、路边经济为该村主导产业。目前有养殖小区2个200亩,存栏能繁母猪1100头,年出栏生猪22万头。该村位于唐柏路北侧,交通发达、人流大,近几年,随着曹妃甸的发展,该村积极引导农村从事路边经济发展,目前有路边门市30多家,从事路边经济的直接间接人员达200人。随着路边经济的起步,交通运输业也悄然兴起,该村有100多辆车从事稻米、玉米、沙石料运输,人员达300人。
随着新农村建设,该村近几年先后投入 100多万元,打通全村40多条街道,并全部钢渣硬化,硬化面积24000平方米,主要街道柏油硬化800平方米,两侧植树1000棵。滦河希望小学坐落于该村,附近5个村学生来此就读,为方便学生,该村投资6万元,修缮了通往学校的道路,石渣硬化8000平方米。
闫庄户村与王各庄村、新户村、郑庄子村、西黄坨村、营守庄村、东黄坨村、东玉坨村、许一组村、西玉坨村、崔三庄村、梁各庄村、崔二庄村、崔大庄村、郝各庄村相邻。
闫庄户村附近有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成兆才墓、成兆才评剧传承基地、滦南北河公园、北河大桥等旅游景点,有柏各庄大米、滦南大米、滦南海蟹、滦南墨鱼、滦南毛虾等特产。
营守庄村
营守庄村位于东黄坨镇政府驻地西北5公里,全村146户,503口人,耕地面积1584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7018元。
该村有90%农户从事红薯种植业,包括从外地常年承包土地面积,该村种植红薯面积达到2600亩,品种新颖,产量高,品质好,常年同北京、天津、唐山等各大薯业加工厂和超市签定红薯定单。
在该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共投资14万元,修建水泥路3600平方米,清理街道14条,铺设钢渣路面23万平方米,建设两室5间,种植花草2000株,由于工作事迹突出,该村党支部多年来一直被县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红旗党支部等称号。
为了更好的发展村里经济,该村两委充分利用村里原有钢厂闲置的土地,积极招商,2010年京东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原钢厂院内改建成粒化高炉复合矿渣粉厂。
红薯产业兴旺,厂矿建设兴起必将带动该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营守庄村与东玉坨村、郑庄子村、西玉坨村、新户村、闫庄户村、王各庄村、西黄坨村、东黄坨村、许一组村、崔三庄村、梁各庄村、崔二庄村、崔大庄村、郝各庄村相邻。
营守庄村附近有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成兆才墓、成兆才评剧传承基地、滦南北河公园、北河大桥等旅游景点,有柏各庄大米、滦南大米、滦南海蟹、滦南墨鱼、滦南毛虾等特产。
崔三庄村
崔三庄村,位于东黄坨镇驻地东3公里,165户、560口人,耕地面积1404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7020元。
全村有84户170人从事林果生产,林果种植面积达350亩,实现果品产量520吨,林果生产获纯收入121万元,占全村经济纯收入的541%。
本着稳定面积攻单产,改善果品品质增效益的原则,先后引进了红富士、嘎啦、久保等新品种5个,引进了果品贴花、贴字、套袋等新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使该村生产的果品个大、色靓、味美,果品远销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投入4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面2700平方米,石渣硬化26条街道,修建广场500平方米,改建两室6间,安装路灯12盏,道路两侧种植柿子树400棵。筹集资金30多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的改造。
崔三庄村与梁各庄村、许一组村、崔二庄村、东黄坨村、西黄坨村、崔大庄村、郝各庄村、王各庄村、闫庄户村、新户村、郑庄子村、营守庄村、东玉坨村、西玉坨村相邻。
崔三庄村附近有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成兆才墓、成兆才评剧传承基地、滦南北河公园、北河大桥等旅游景点,有柏各庄大米、滦南大米、滦南海蟹、滦南墨鱼、滦南毛虾等特产。
请举例介绍一部古籍,包括体例、内容、特点、价值、作者等。求高人指点,多谢多谢!
本文2023-11-05 04:06: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1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