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6收藏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有哪些?,第1张

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虎蓥、乾隆大玉山等。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

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2、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是故宫金器,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

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瓯永固”杯为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金杯、鎏金铜杯各一件,两岸故宫金杯各一件。据北京故宫文物专家许晓东文章,四件“金瓯永固”均为三足鼎形、夔龙耳、以象头为足、杯身点翠。

3、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管和体。全图咏分为上下两册,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虎蓥

虎蓥(yíng),是圆明园被抢的稀有西周青铜器,距今约3000年。

2018年4月11日,虎蓥曾在英国拍卖,23分钟拍出41万英镑。2018年12月11日,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年1月29日,“虎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面向公众展出。展期预计1个月。

5、乾隆大玉山

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新疆和田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

山岩下露出亭台和住宅,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在山上一座峭壁的宽阔平滑处,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涂以红色。

这座精美的玉雕艺术品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个。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虎蓥

——乾隆大玉山

1 汉光武帝刘秀文言文

汉光武帝刘秀 字文叔,蔡阳人[1],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

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

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

西汉皇族,汉高祖九世孙。秀九岁丧父,寄养叔父刘良家。

早年从事农业生产。新莽天凤三年(16),到长安求学,拜中大夫许子威为师。

后因资用拮据,回到家乡。地皇三年(22),农民起义军蜂起,与其长兄刘演率领和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枣阳)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军编为六部,击杀王莽南阳守将,又击败王莽大将严尤、陈茂,进军围宛,声势大振。

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诸将拥立刘玄做汉帝,号更始帝。是年刘演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

更始帝在害死刘秀大哥后,让刘秀巡河北,想让河北势力杀了刘秀,可刘秀借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以后先后消灭了其它割据势力,赤眉军(建立建世政权),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铜马军,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大成,成,”,渔阳的彭宠(称燕王),南郡的秦丰(称楚黎王),梁地的刘永(称帝),齐地的张步(齐王),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称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西伯王,西州上将军),安定的卢芳(西平王),王郎(称帝),刘秀都与之有过较量。经过参照某事建议与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针准备后,打败 、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起义军,终成大业,建立了东汉帝国。

2 求《刘歆与扬雄书》全文翻译

刘歆给您行礼了。

我昨天受诏隐藏五官郎中田仪与官婢陈征、骆驿等私通的事,没想到到了晚上竟然回到府里。

皇帝下诏询问夏商周和秦代派遣轩车使者、遒人使者每年到各处巡视,搜集代语、童谣、歌戏,希望能得到比较全的篇目。正好从事郝隆搜集了一段时间,但很多地方只有目录而没有正文。

我父亲生前曾经多次向孝成皇帝提出,应当让读书人共同搜集训诂,包括《尔雅》里提到的以及五经里的文字解释等等:与《尔雅》不相同的就认为不对,以及各种经氏之类,都没有验证,那些非常博学甚至读尽了世间学问的人可能才偶然有所收获,并不是无中生有。当时成帝没有在意,先父又不能独自做这项工作。至于我刘歆,提高自身修养尚且不及,更何况再去担当重任呢?倒是子云你(杨雄字子云)能够采集前朝以及国外那些独特的言论和轶事,编成了十五卷书,大概对这些很了解吧。如果不是你有这样澹雅的才华和深沉的思考,如果没有经过成年累月的辛苦工作就能成就这本书,实在是勤奋啊。

我虽然比不上孔子的儿子孔鲤过庭那样对父亲的教诲言听计从,也很能体会先父的训诫,三代人搜集的书籍都藏在家里,其价值难以估计。现在听说了这件事,很为子云你高兴和嘉许。现在圣明的朝廷重视这些典籍,大力搜集各地的语言,想要来验证四方的事情,不需要劳烦使者骑马乘车的出使就能知道各地的风俗,这正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啊。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把你丰富的知识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实在是不明智的事情,人家会问你为什么要把珍宝自己藏起来呢?对上能够用忠诚和信用使在上位者明了,对下能够使他们承受你的恩情,这就是所谓的知道积蓄,善于布施啊。

萧何编写律令,张苍推演历书,都是在帷幄中成就,将成果奉献给皇帝,他们的功劳为汉室所铭记,他们的名声流传千古。这就像在秋天的时候不停地收藏谷物,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又慷慨地散发出去一样。我现在恭谨地派遣我的仆人送上我亲笔书信,希望能够合你的心意,使你的这部书能够记入簿册,使当今圣明的朝廷留下光耀千古的典籍。刘歆再三再四地给您行礼了。

3 刘歆简介

刘歆--古学鼻祖 2004-7-29 (前50?—23) 自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学传授出现了昌盛的局面,当时所立学官一般概称 之为今文经学。

到西汉末年,刘歆大力鼓吹古文经书“好恶与圣人同”,为之 争立学官,从而开启了经学史上的经今古文之争。 一、王侯世家 书香门第 刘歆,字子骏,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

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 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赋等方面都堪称大家。章太炎说,孔子以后的最大 人物是刘歆。

顾颉刚称刘歆为“学术界的大伟人”。刘歆的 卓越学识确实 是为古今学者同声赞誉的,然而,他又是帮助王莽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的最主 要人物之一,政治上与王莽的不光彩事业捆在一起,而受到后人的唾弃。

这是一个 在政治上与学术上都名声很大的人物,了解他的生平和学术,分析其在特定时代形 成的特殊的人格与事业,确实是一种十分有趣的事情。 刘歆的生年,历史上没有记载。

他是刘向的第三子,刘向生于公元前77年。从 刘歆的生平交往看,他与王莽(公元前45一公元23年)年岁大体相近,但他又与著 名学者扬雄交往较深,扬雄生于公元前53年,卒于公元19年。

又《欲传》云,其 “少以通《诗》《书》能属文召,见成帝。”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将此事 系于成帝建始元年,即公元前32年。

按“少”者,年轻人也。刘歆此时当已在20岁 左右。

由以上诸项看来,刘歆大体年长于王莽,而又稍晚于扬雄,出生时间可能在 公元前50年(汉宣帝甘露四年)前后。他是公元23年自杀的,享年大约为73岁。

研究刘歆,不能忽略他的宗室出身。他的六世祖名交,字游,是汉高祖刘邦的 同父异母弟。

在刘邦抚定三秦,与项羽争天下时,刘交一直随侍左右,很受亲信, 所以在汉高祖六年被封为楚王。四世祖刘成有子五人,长子礼嗣,其余诸子皆封侯。

吴楚七国之乱,刘戊兵败自杀。其子刘富,因反对叛乱,事前已奔逃京师,得以更 封为红侯。

富子辟强,学问出众,但不肯出仕。辟强子德,为刘歆祖父,在昭、宣 之世任宗正,赐爵关内侯,又封为阳城侯。

刘向为德之次子,12岁时就以父荫任为 辇郎,20岁为谏大夫。其后曾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光禄大夫,领校中五经秘书,刘 向“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年72卒。

刘向学问渊博, 著述宏富,撰有《尚书洪范五行传论》、《五经要义》、《世说》、《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百余卷。 可以说,刘歆的祖辈多数都有做学问的传统。

到刘歆成人之时,虽家世不如当 初显赫,却仍凭着一个宗室的牌子在朝中占一职位,“家产过百万”。 出于严格的家学渊源和个人的天赋,刘歆很早就以才学闻名。

成帝之初,亲信 大臣就推荐说“欲通达有异材”。由此爱到召见,他“诵读诗赋,(帝)甚悦之”, 以至成帝想当场任其为“得入禁中”的中常侍。

只是由于大 将军王凤的反 对而未能得逞。史书上记载这一事件时说:“(帝)欲以(歆)为中常侍,召取衣 冠。

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 右叩头争之。

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刘歆只得到了一个待诏宦者署的 黄门郎职位。

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汉成帝下令谒者陈农到各地搜求遗书,同时,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藏书集中到一起,由光禄大夫刘向负责、步兵校尉任 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黄门郎刘歆等参加,对中秘之书,进行系统的整理 编目工作。刘向逝世不久,汉哀帝下令刘歆领校五经,以完成其父未竟之业。

两年 以后,经过刘向、刘歆父子20多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 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 刘向、刘歆父子领导的这次校理群书的工作,创造出一整套科学的方法。

为了 对书籍的篇章文字等进行校雠和勘定,他们首先兼备众本,广搜异本;然后选定篇 目,去除重复;再后纠理错简,校雠文字;最后勘定书名,誊清新本。总共整理出 图书33,090卷,收藏于天禄阁、石渠阁,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图书馆,并为先秦古籍 的流传,为图书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间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系统的古籍整理方 法,使校勘、辨伪、考据等学问开始产生。刘氏父子典籍整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编 制目录,首先是在每一本书校勘誊清后,由刘向父子集其篇目,叙其旨意,写成叙 录,也就是后代的提要。

然后,又将各书的叙录集合一起,按部类抄成一书,称为 《别录》。这主要是刘向完成的。

最后是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编 成了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七略》计七卷,其《辑略》为全书的 叙录,其余六卷,“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 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将著录的图书分为六个大类,38种,603家, 13219卷。《七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每种每类都加小序,说明其学术源 流、类别含义等,不仅对当时的学术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目录学更有 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刘歆本来从其父学习《诗》《书》《易》和《谷梁传》,在经学上很有造诣。 在勘。

4 急求翻译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

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翻译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

年轻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歆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孔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 ” 遭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

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作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官。八年,赐爵位为关内侯。

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 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

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一点没有增加,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

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实行清正廉洁,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 孔奋注重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 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

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明,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

孔奋抵达京城后,被任命为武都郡丞。 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

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用他们做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始终没有顾及,仍尽力征讨。

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不加倍努力与贼人作战的。 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

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美他,任命他为武都太守。 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家敬重,等到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向他学习的)。

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嫉恶扬善。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像对待仇人一样,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5 苏竟字伯况 文言文阅读

《苏竟传》译文 苏竟传,苏竟字伯况,扶风郡平陵人。

平帝之世,苏竟以通晓《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书。

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为代郡中尉。当时匈奴扰乱,北部边疆多罹其祸,而苏竟的代郡竟完整平安。

光武即位,就拜他为代郡太守,让他强固边塞以拒匈奴。建武五年(29)冬,卢芳掠得北边诸郡,帝派遣偏将军随弟屯兵代郡。

苏竟病重,将兵马交给随弟,自己到京师谢罪。被拜为侍中,几个月后,因病被免职。

起初,延岑护军邓仲况拥兵占据南阳的阴县为盗寇,而刘歆的侄子刘龚为邓仲况作军师。苏竟当时在南阳,就写信给刘龚晓谕他说:君左右安好。

我从前以揣摩编简之才,与你叔叔刘歆在一起共事,校定秘书,我只是在你叔父的提携下,自己无多建树。我听说君子怜悯同类而伤其不遇。

人不管是愚或是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而后求名。以前智果看到智伯好战必亡,于是改名换姓而远走他方,陈平知项羽为天所弃,所以归心刘邦,这都是绝顶聪明的人。

听说你以前曾经暂时屈节,臣事延岑,后来觉悟了,就不复事延岑。以前的智果、陈平,也没有高过于你。

你住在阴中,那里贤士很多,若能花点时间,研究考察异同的人和事,从图书中加以揣度,从人事中加以测量,那么得失利害,可一目了然,何至于背着叛乱的困惑,不移志于守恶的名分呢?与君子的道德行为,为什么相反呢?世上迂腐的儒生们的肤浅学问,醒与醉都分辨不清,而他们却要考究评论当世之事,疑惑和误人视听。或者说天下更替而兴,不知谁当兴起,拥兵割据,可以图得非分的奢望。

或者说圣王还没有启示,暂时还应观察时事的变化,倚附强大,观望自守。这两种论调,难道是对的吗?孔丘的纬书,为汉赤制,纬书玄秘,藏于幽室,文虽微隐,事甚明验。

而且大德是继承尧,虽遭王莽篡夺,今光武中兴,必复明亮,继承世代的皇位,掌握无穷的符瑞,王莽虽乘机篡夺,终究招致杀身之祸,肢分体解,宗氏屠灭,不正是效验吗?皇天所以眷顾踟蹰,是忧大汉子孙哩。议论的人如果不本之于天,参之于圣,随便以《师旷杂事》来轻易迷惑,妄作纬书以相游说,离经背道,岂可相信吗?腐儒们有的说:现在东南西北中五星失常,天时发生乖错,辰星长期出入失度,太白星出入过度,荧惑星进退见态,镇星绕带天街,岁星不舍氐、房。

以为这些征兆,应归之于国家。灾难不是徒然设置的,都是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的,是各有所主的。

那房、心即是宋的位置,是东海。尾为燕的位置,是渔阳。

东海董宪迷惑不降,渔阳彭宠拥兵谋反,皇上勃然大怒,派遣大将去征讨,所以荧惑应此,董宪、彭宠应受灾殃。太白、辰星自从王莽败亡以来,运行不规则,一直到现在,或守在东井,或没于羽林,或萦绕淹留两旁之星,或在帝宫上下不去,或经天反明,或潜藏久沉,或者衰微暗昧,或者在南北通亮,或者缩成钩形,或者高而明亮无所禁制,这些都是乱臣们大数已到活该荡除的符,圣帝应符的吉兆。

乱臣贼子,往往互相交错,指挥瞎说,以讹传讹。这样看来,天文还有什么遵守的法度呢?从前,五月甲申,天有白虹,自子时到午时,有十丈宽,万丈长,正临倚弥。

倚弥即黎丘,秦丰的都城。这时月入于毕。

毕是天网,象征网罗无道之君,所以周武王将伐商纣,上祭于毕,以求天助。仲夏甲申为是八魁。

八魁,是上帝开塞之将,负责退恶人攘逆贼。流星形状像蚩尤旗,或叫营头,或叫天枪,出奎而西北行,到延牙营上,散为数百流星而灭。

奎为毒螫,主武库之兵。这两个变化,郡中及延牙士众都看到了。

所以延牙到了武当,名义上说是发兵,实际上是躲避灾殃。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南方的兵今岁要遭灾了。

德在中宫,刑在木,木胜土,刑制德,今年兵事结束后,中国就可得安宁的效验了。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秦、延氏不得参与。

为什么怪惑而依赖呢?《葛累》之诗说,光明正大求取福禄,就是这样的吗!图谶的占卜,众变的效验,你都是明白的。善与恶的区别,去与留的决定,不可不察,莫忽视我的劝告啊!周公之所以善待康叔,是因为康叔不参与管叔蔡叔的叛乱;汉景帝之喜欢济北王刘志,是因刘志不肯从吴王刘濞的叛乱。

自从更始以来,负恩背逆的,归义向善的,处置断然不同,能不考察吗?良医不能挽救无命的人,强梁不能与天抗争,所以天要毁坏,人是支持不了的。你应秘密地与太守刘君共同商议投降事宜。

孔子栖栖,墨子遑遑,忧人之甚。屠羊救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茅焦谏秦始皇,难道是求赏赐?尽忠博爱的诚心,愤懑不能自已而已。

又写信邓仲况劝谏,其文多未记载,于是邓仲况与刘龚就投降了。刘龚字孟公,长安人,长于议论,扶风马援、班彪都很器重他。

苏竟不邀其功,潜心乐于道术,作《记诲篇》及文章传于世。七十岁时,在家去世。

《苏竟传》出自《后汉书》。《苏竟传》原文 苏竟字伯况,扶风平陵人也。

平帝世,竟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言。

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代郡中尉。时匈奴扰乱,北边多罹其祸,竟终完辑一郡。

光武即位。

6 刘歆的主要成就

刘歆在经学史上的第一个贡献是发现了一批晚出先秦经书,使之免于佚失,由于刘歆的倡导宣扬,使这批古文经书为社会和士人广泛得知,遂转相传习不辍。

刘歆在经学史上的第二个贡献是开辟了以文字和历史解经的新方法,为了发扬古文经,刘歆等人重视训诂,不仅凭此以读经,且据古文的字体笔意以解经。 刘歆在经学史上的第三个贡献是打破了今文经学对儒学的垄断,开启了古文经学的发展道路。

如果说是董仲舒开创了以微言大义说经的今文经学的话,那么重视名物制度的古文经学就是刘歆开其山门了。 刘歆对“五经”古文经典的整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所特别爱好且最有研究的是《左传》。

汉哀帝即位时,刘歆建议将《左氏春秋》及《毛诗》、《仪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哀帝下诏征询臣下对立《左传》博士的意见,同时让刘歆去跟今文经博士们讨论经义。

刘向、刘歆父子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 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在这次校理群书的工作中,刘歆创造出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为了对书籍的篇章文字等进行校正和勘定,他们首先兼备众本,广搜异本;然后选定篇目,去除重复;再后纠理错简,校雠文字;最后勘定书名,誊清新本,总共整理出图书33090卷,收藏于天禄阁、石渠阁,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图书馆,并为先秦古籍的流传,为图书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间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系统的古籍整理方法,使校勘、辨伪、考据等学问开始产生。 刘歆在其父刘向编纂《别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编成了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是具有学术史价值的著作。

《七略》计七卷,其《辑略》为全书的叙录,其余六卷,有《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将著录的图书分为六个大类,38种,603家,13219卷。《七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每种每类都加小序,说明其学术源流、类别含义等,不仅对当时的学术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目录学更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著《移书太常博士》,是经学史上重要文献,造有圆柱形的标准量器。根据量器的铭文计算,所用圆周率是31547,世称“刘歆率”。

刘向、刘歆父子领导的校理群书的工作,创造出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为了对书籍的篇章文字等进行校雠和勘定,他们首先兼备众本,广搜异本;然后选定篇目,去除重复;再后纠理错简,校雠文字;最后勘定书名,誊清新本。

总共整理出图书33,090卷,刘氏父子典籍整理的一个重要工作是编制目录,首先是在每一本书校勘誊清后,由刘向父子集其篇目,叙其旨意,写成叙录,也就是后代的提要。然后,又将各书的叙录集合一起,按部类抄成一书,称为《别录》。

这主要是刘向完成的。最后是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编成了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刘歆本来从其父学习《诗》《书》《易》和《谷梁传》,在经学上很有造诣。在勘校中秘藏书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用先秦古文抄写的《春秋左氏传》,特别喜爱。

于是,他一边向研治《左传》有师承的尹成和翟方进学习,请教书中的许多问题及其义理,同时,和父亲刘向一起讨论、辨析《左传》的内容。还以《左传》“教授子孙,下至妇女,无不读诵。”

将《左传》与当时已立于学官的《公羊传》《谷梁传》比较,他认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左传》的价值,在《公羊》、《谷梁》之上。

今文经学:刘歆作为西汉末期的著名学者,他曾对西汉中叶以来盛极一时的今文经学进行过尖锐批评。他认为今文经学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根本无法达到用日少而畜德多,以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的目的,因此他要求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尽快结束那种 一经说至百余万言的烦琐的章句学风。

除此之外,刘歆还对今文经学的以家法传授的弊端进行了指责,认为他们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 ,他们这样做无非是要达到党同门,妒道真的政治目的。刘歆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

自西汉晚期开始,古文经学的振兴是与刘歆的积极倡导分不开的。他在长期校理中秘书籍的过程中,接触到大批外人无法看到的古文经籍,从而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做出了空前的成绩。

具体地说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重新排列了六艺的次序,把《易》经提到首要的地位。同时,协助刘向将内朝秘藏中发现的《古文易经》校对当时通行的《易经》各种隶书本,把费氏《易》定为古文经典。

自孔子以来,六艺次序总是以《诗》、《书》为先,然后一般是《礼》、《乐》、《易》、《春秋》。刘歆认为,“六艺之文,……《易》为之原”。

他对《易》颇有研究,认为《易》经由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三位圣人才完成的,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因此,六艺之首当推《易经》。从此以后,历代志书和目录关于六艺的次序,均以刘歆的说法为准。

至于《易》的流传,西汉施氏、孟氏、梁氏、京房、费氏《易》、高氏《易》等。

今日,网易全自由沙盘战略手游《 率土之滨 》联合国家图书馆,正式开启三国典籍文化传承计划。2019年正值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周年系列活动之三国典籍文化特展,选出率土玩家文言作品进入展览。双方更合作定制《八阵图》特色新赛季地图以及全新玩法体系。

国图馆藏《八阵图》化身游戏地图,率土迄今最变幻莫测的赛季玩法

八阵图,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时创设的一种阵法,兼融天文地理,灵活多变,可因时制宜施展。如今,国家图书馆将馆藏《八阵图》及相关研究成果授权《率土之滨》使用,双方共同研发推出全新《八阵图》地图,再现当年诸葛亮困陆逊十万大军的八阵图阵法。《八阵图》地图的天气变化无常,玩家会在短时间内经历四季,并据此做出战略应对。覆盖全图的迷雾之下,是随机变换的地理和地形,闷头乱撞容易陷入死路;两军对垒时,由于看不清敌方战略部署,探子和线人传来的情报至关重要。八阵图的变幻莫测让玩家的决策更加审慎,谋略与武力的碰撞将会更加激烈。

国图授权定制玩法,三国古籍可玩可读活起来

除了《八阵图》,《率土之滨》手游与国家图书馆选出多部三国经典文集进行数字化演绎。包括曹植的《箜篌引》、曹植的《洛神赋》、曹丕的《燕歌行》、蔡文姬的《悲愤诗》、《三国疆域图》等在内数十部三国典籍被植入游戏,定制全新玩法系统,给予玩家更多策略选择。玩家甚至还可以在游戏中阅读典籍全文,沉浸式体验三国历史的魅力。

执笔挥洒戎马情 率土玩家文言作品入选三国典籍文化特展

作为国家图书馆11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幕部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三国文化典籍特展已于今天开幕。特展将展出包括《后汉书》、《魏文帝集》、《乐府诗集》数十部珍贵的馆藏典籍。另外,特展还选取多部《率土之滨》手游玩家创作的古文史籍、文言檄文、诗词歌赋等文书进行展出。檄文诗词的风格或大气激昂,或义愤填膺,游戏史记故事气势蓬勃,充分展现当代玩家对三国文化的自我诠释。

《率土之滨》与国家图书馆的典籍文化传承计划,让三国经典文字走出古籍,利用数字化载体以全新的面貌重现于世。广大游戏玩家和游戏文化爱好者,既能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字的魅力,更能体验金戈铁马与建安风骨的并存三国文化精髓。

传略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宗室,传见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所附。

刘向五世祖名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建汉后被封为楚王。其父刘德,仕昭、宣两朝,任宗正,赐爵关内侯,又封为阳城侯。刘向为刘德之次子,12岁以父荫为辇郎,20岁为谏大夫,以文学受宣帝信任。汉宣帝迷信神仙方术,刘向为讨好皇帝,献出家藏之刘安枕巾鸿宝苑秘方,言据之可炼出黄金。宣帝令典上方据之炼金,然费多而方不验,遂以铸伪黄金罪判刘向死刑。其兄刘安民交出封邑户口的一半,将其赎出,从此,刘向悉心钻研学问,被征到石渠阁讲论梁传,成为经学大师。重新步入仕途,为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即位后,由于执掌朝政的萧望之、周堪的赏识,刘向被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了辅政的要员。当时,外戚放纵,中官弄权,刘向于是多次上书论时政得失,得罪了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再次被捕下狱。不久,因地震等灾异而释出,任中郎。接着又因指使其外亲上书请求黜退弘恭、石显,而以奸诈罪第三次下狱,废为庶人。从此在家闲住十余年。仕途的挫折,使他对宦官之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遂著疾谗适要救危世颂等作品,寻求挽救刘汉危机的良方。同时,他认真读书,学问更有长进。汉成帝即位,此时刘向由更生改名向,被召为中郎,迁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任,受诏领校五经秘籍,以主要精力从事书籍整理编目和学术著述。

当时,风俗奢*,赵皇后、卫婕妤等由微贱起家,越礼制。刘向认为,王教应该由内及外,从亲近者开始,于是从诗书中搜集贤妃贞妇和嬖孽乱亡的事迹,撰为列女传。又搜集历代人物事迹、兴亡经验等,撰成新序说苑等书,上奏皇帝。针对当时外戚王氏专权,他搜罗历代符瑞灾异之事,推演其迹象祸福之验,著为洪范五行传,说明王氏专权的危险。刘向建议汉成帝强宗室、防奢侈、夺外戚权。成帝心知刘向之忠,却无法实行。成帝几次想将刘向用为九卿,都被王凤或丞相御史所阻拦,刘向君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建平元年卒,享年72岁。

刘向有三子,长子傲,是易学教授,官至郡守;次子赐,九卿丞;少子歆,王莽时为国师公,在学术史上很著名,又是继刘向负责校书工作的学者。

影响刘向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他对书籍的整理编目上。

先秦时期,积累和流传了大量的文献典籍,秦始皇焚书,给文献典籍的保存造成了重大的灾难。西汉王朝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书籍愈积愈多,到汉成帝时,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故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这些书籍,分散收藏,没有统一编目,而且大部分书籍篇章缺失,文字脱讹,内容差异重复,如果不加以整理校勘编目,将无法利用而自然泯灭。汉成帝是一位好经书今古览博的天子,他于河平三年下令谒者陈农到各地搜求遗书,同时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藏书集中到一起,由刘向负责,组织一帮专家进行校书编书的工作。公元前6年,刘向去世,汉哀帝下令刘歆继续此事业。两年以后,经过刘向、刘歆父子20多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经过整理的图书33090卷,收藏于天禄阁、石渠阁,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图书馆,刘向、刘歆还写出了目录学著作别录七略,对中国历史文献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具体讲,刘向、刘歆父子的贡献有三个方面:第一,刘氏父子的图书整理,为先秦古籍的保存、流传,为图书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间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章炳麟说:书布天下,功由仲尼,其后独有刘歆而已。微孔子,则学皆在官,民不知古,乃无定臬。然自秦皇以后,书复不布。汉兴,虽除挟书之禁,建元以还,百家尽黜明其得书之难也。向、歆理校雠之事,书既杀青,复可写,而书贾亦赁鬻焉。故后汉之初,王充游雒阳书肆,已见有卖书者。其后卿章句之儒,而见周官;康成草莱之氓,而窥史记,则书之传者,广矣。

第二,创造了系统的古籍整理方法,校雠、辨伪、考据等学问自此产生。刘向父子整理书籍的程序分四步。第一步,兼备众本,广搜异本。不仅将各官府藏书聚集到一起,还派人到民间搜集遗书,向学者和同僚征求个人著述和藏本,以及利用个人的藏书。这样,同一种书就掌握到几种异本,为校勘奠定了基础。第二步,选定篇目,去除重复。当时,同为一书,往往篇目不同,各有残缺。刘向等将各种书籍的篇章分出条理,去掉重复的部分,经过考订,再剔除伪托的部分,确定其篇目,合为一部比较完整的书。第三步,纠理错简,校雠文字。根据选定的篇目,对其文句进行校订。

一人读经过校雠,发现和订正了许多古籍文字的脱讹衍误,使其错误大为减少。第四步,勘定书名,誊清新本。当时古籍同书异名者很多,还有的书名经长期流传出现讹误,因此,就需要对书名进行勘定。例如战国策之书名,就是刘向勘定的。经过勘定的书,最后抄缮于炙干过的竹简上,就作为定本保存了下来。刘向父子创造的这一套古籍整理方法,为后代学者所效法。

第三,开创了中国古代目录学。刘氏父子典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制目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每一本书编写叙录。即在每本书校订以后,刘向、刘歆就为该书写一个提要,著录其书名、篇目,叙述校勘经过,介绍作者事迹,归纳书的内容、性质,评论思想或史实是非,剖析学术源流,确定书的价值。这些书录,不仅使读者了解书的情况,还创造出做书目提要的科学方法,备受后代学者赞誉。二是将各书的叙录单独抄出,合为一书,名别录,形成第一部丛书综合提要,这是第二方面的内容。第三方面内容是七略,这是在别录的基础上,由刘歆进行进一步加工而形成的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全书将著录的图书分为六个大类,38种,603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当时的学术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对后世的目录学,更有着深远的影响。七略创造了书目的著录与考证述评相结合的目录形式,成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余论评价历史人物,一般着重于政治、军事上的勋业。其实,站在更高的视野,更应重视历史人物在文化积累上的业绩。因为,政治、军事仅决定了一时一事之成败,而文化却造就了民族的性格,影响于千秋万世。刘向从事的古籍整理,成就了中华文化传继上的一项大工程,为公元以来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们以中华悠久文明自豪的时候,不应忘记刘向所成就的学术的深刻价值。

九天玉皇公 人皇氏圣人 舍身堵北缺 代存万众生 万众大恩典 功德无量深生平心仁义 性行德道深 刻己代众生 救世功德成 灵魂万年显 天日永保留万教拜帝心 大仁大义成 精神在九天 心仍救世存 上天为帝主 劝善天下人 帝命大白星 星君下凡尘 奉旨降笔写 分为三段经 上中下三节 一切皆降笔原文用白话 五字成圣经 名称圣源觉 即是玉皇经 孝悌兼忠信 礼义及廉耻玉皇大帝心 欢迎八种礼 圣文传凡世 诵念神鬼钦 老少诵奉行 万事皆清平天下分三界 由帝手判公 目视如电闪 不得漏毫分 左右两旁立 慈苦大法童生平自割肉 为药济贫穷 身佩七宝带 无极变化通 手执双龙剑 拥护玉皇公南斗北斗星 玉皇用大臣 凡间生死事 两尊星君分 五雷大将军 声威震西东镇兵千百万 一切协天兵 三尊教主理 仁慈道德心 三教皆平等 一切皈命礼九重天外圣 地中五岳神 一切听号令 万方土地遵 圣源觉真经 日月星同存经文动天日 正气万古留 万教经中宝 无极最上经 能超凡入圣 可超度亡人玉皇威显灵 仁义道德心 仁义昭日月 道德天同存 解化千万劫 超度万从生一切救世心 普救众生存 上中下圣文 万教经中源 神圣佛仙道 传教第一遍儒释道三教 诵念皆通行 寺场宫庙院 神佛最欢迎 上段圣源觉 常念化灾星诸仙佛法大 拥护诵皇经(诵毕,用三拱手礼。) 中段圣源觉 上天消息文 天地降帝生 就是玉皇公 玉皇大帝名 人人称天公生平动天日 万教皆遵从 金兰正殿坐 总管善恶文 头戴金皇冠 身穿金龙袍体高丈二尺 眉目清秀幼 五子须端正 庄严是天然 大慈大悲心 变出圣源觉略说上天理 人人皆未明 宇宙大空中 变化万星球 亿亿里一只 人物无一定每球皆不等 有时破裂分 银河更加远 将近九天门 上天无早晚 时时皆光明只见太阳光 照耀万星球 地球在中间 凡尘在地球 一切天变化 个个有帝名天下文明世 万教各众神 一切法力大 可过外星球 外球说不尽 天气物不同无非有道德 可住万星球 天地变化生 皆由上空中 上天一切事 玉皇手中分太阳日光照 照耀众生存 阴阳循环转 变化日日新 月星众生宝 天气众生根慈云降甘雨 由帝各星辰 寒来暑往气 春夏秋冬时 一年四季节 方便耕种分凡间混沌开 人兽混草木 夺食其肉血 赤身露体宿 其世无知耻 亦无亲属分只是未开化 一切乱行为 帝慈心不忍 即命各星宿 下凡再出世 教人开化心古代到现今 历代创造人 一切帝王侯 及且*** 上天各星宿 皆是帝降生 国家兴亡运 代代由帝分 九天威灵显 至今救世存 一片大慈悲 勿听异说求家中安玉皇 必遵圣源觉 心须行仁义 性要道德存 国家百般律 勿犯规矩方勤劳增生产 玉皇最喜欢 信仰圣源觉 保佑自己身 在家或出外 事事定联升经中法语正 降神驱鬼语 妖魔必下拜 诸邪定潜逃 皇经存家中 可避诸邪祟镇宅及押煞 洁净保留存 中段圣源觉 一切降福临 玉皇心慈善 有求皆必应(诵毕,用三拱手礼。) 下段圣源觉 玉皇天理经 慈善并仁义 勤学记在心 每日念一转 运限定光明玉皇行仁义 多诵五福临 杀身成仁性 舍生取义心 孔孟留句话 须当访圣人男女少年人 细心听圣经 勤学圣贤话 荣华必护身 父母生我身 长大须成人为子须孝顺 孝顺敬天日 双亲最大恩 本身为天日 倘若骂爷娘 只是逆天日贰拾肆孝贤 存留在上天 古人行孝顺 孝顺感动天 共住勿异心 只宽弟忍和百福此推寻 静座思己过 勿谈闲事非 说人过量话 自然有天理 言多必有失出口勿伤人 若不养心性 定遭苦难寻 平风作波浪 无形生事非 使人伤心恨凶星祸悬眉 高声说话丑 谨戒恶言语 毒骂或发誓 皆是报自己 性烈多事件 祸难百般有 仇敌定重重 切须再三忍 口角与讼事 胜败皆空虚 忍气留财福凡事天必知 性善人人钦 宽和万事成 原谅是仁义 自戒性烈心 天理圣源觉劝善世上人 仁义道德全 人生主要根 米麦豆薯粟 人生重要物 不可乱消耗须知来不易 粥饭人生命 无食不生存 虽然土上生 须念生长难 畜生亦如是不可多杀生 有理必要用 方可杀生命 无理乱消耗 上天有罪名 万物天地变多耗必有折 善恶无形影 视之亦无踪 吸之无别味 虚空过往有 玉皇恩爱深句句劝人心 民爱如爱己 天无两样心 人生在世间 谨守为最先 若不从正业差错在眼前 嫖赌自贱身 财帛天数定 家和为第一 勤劳值千金 痴心狂赌难倾家又荡产 诵念早日改 妻儿乐团圆 人人虽有过 知者须改心 一切己差错须当教子孙 经中行道德 人生要将心 凡事将心念 万事福自寻 将心人为本立身孝顺心 上天循环理 不将事难成 为人为将心 不将害本身 一切祸难有罪恶秘书寻 结交须大义 共事勿私心 凡事利己念 心高误本身 福不在财多财多不是福 福在子孙贤 子孙贤是福 荣华富贵家 不可自夸华 骄傲多薄福心仁福增加 奢华是枝花 不如多施舍 善有善来报 天增是豪华 穷人勿灰心心灰事难成 勤俭守本分 富贵必轮流 烂茅一般级 福在自己修 身中无寸土只要心德修 心德不用银 总要阴功存 贫苦有善念 天须化贵人 生平无愧恶神钦鬼敬扶 行为心德正 万教尽皆通 修桥施路功 良药济贫穷 常作大善事 定为动天公 为善最安乐 为恶天不容 过去有不法 结果如何休 生平有愧恶切须改善心 若不早日改 鬼祟必缠身 行为无良心 贪心烦恼有 奸刁终害己早改得自由 天地变化人 善恶出在心 善事门户福 恶者罪状深 生理若不公天理定不忍 鸳鸯秤斗尺 折富害子孙 富贵人人欲 来往要分明 生财须大道营谋大前程 狼毒枭恶心 一切罪恶深 暗中用计较 必遭天理寻 糊行罪万般谋为事事难 妻离及子散 子逆做人难 天地循环理 罚罪一世为 急急回心改阴功早日修 勿为天聋哑 报应或早迟 赏善罚罪恶 时时记在心 经中照天理诵后须保存 图书再刻版 扶持万古留 皇经传天下 教人道德存 救世天必见劝善大有功 积善之家庭 上天降吉祥 玉皇增福寿 子孙世代昌 百本传刻印谋为贵人扶 三五百本印 小人久病除 千本印刻者 荣华代代存 合群印皇经积福到家门 印经或抄写 皆是作阴功 玉皇心仁义 不亏施经人 乐助发善心 福寿定延龄 施经种福田 恶煞不侵身 一生念千遍 凡谋皆吉祥 一生念皇经百年升天堂 玉皇心印经 变成圣源觉 人人亦可念 天增福寿长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有哪些?

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虎蓥、乾隆大玉山等。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十二生肖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