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斐私语《千字文》033:鸣凤在竹
鸣凤在竹的意思是凤凰在竹林中欢快的鸣叫。
凤指的是凤凰。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鸟。
最初记载凤凰的典籍是《山海经》,在 《山海经》 中记载的凤凰是 “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 ”但是在之后的不断演进中,凤凰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详细。
比如,凤凰的性别问题, 雄性被称为凤,雌性被称为凰。
比如, “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 这一综合性的凤凰外貌。
再比如“ 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 ”,(出自《小学绀珠》)、“ 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 ”,(出自《淮南子》)。
而凤凰也在这样的不断演进中走上了瑞兽的行列。(常见的瑞兽还有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麒麟,貔貅等)
有鉴于此,这一句中所提到的凤应当是说明君主坐朝、天下太平于是出现了祥瑞的征兆。
而这里选择使用凤来说明祥瑞,而不使用其他的瑞兽,应该是和凤凰的一些其他传说有关。
《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请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
《国语》也记载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在岐山上鸣叫。(凤鸣岐山)
因为这一类的传说记载逐渐的增多,凤凰也演变成了天下治乱兴衰,王道仁政罚孽的最好体现。
关于凤是鸣在竹,还是鸣在树是关于这一句的一个一直存在的疑问。
怀素、智永、欧阳询、赵孟頫、于右任等大师手书《千字文》中,这一句被写作“鸣凤在树”,而米芾、赵佶手书的《千字文》中,这一句却被写作“鸣凤在竹”。至于谁对谁错,实在难以分清。
先说说“鸣凤在树”。认为这一句正确是因为有很多的古籍可以做为旁证。比如《闻见录》记载“ 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 ”。《魏书》记载“ 凤凰非梧桐不栖 ”,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侍。
《庄子》中的《惠子相梁》也有所提及。
惠子相梁, 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 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 曰: “南方有鸟, 其名为鹓鶵, 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 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 鹓鶵过之, 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凤象者五……黄者鹓鶵)
因为有了这些古籍的旁证,很多人也就认为这一句应当被写作“鸣凤在树”。
而持“鸣凤在竹”观点的人的观点主要有两点。
第一,凤”非练实不食“,而练实就是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凤凰在酒足饭饱之后,欢快的鸣叫,这自然是一种祥瑞的征兆。
第二,竹子本身就是中国古人非常欣赏的一种植物,它四季常青,生命力顽强;竹子空心代表它品格虚怀若谷;它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是高风亮节的象征;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这正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基于第二种观点,这一句更被解释为若要获得凤鸣的祥瑞,君王必须要笼络那些像竹子一样的读书人。
文征明别称:文壁(或作璧)、文衡山、文贞献。字号: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洲。出生时间:1470年11月28日。去世时间:1559年3月28日。主要作品:《怀子畏》《青玉案》《满江红》《拜年》《念奴娇·中秋对月》等。主要成就:明代画家、书法家。
关于文征明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文征明的诗词
《拜年》、《怀子畏》、《念奴娇·中秋对月》、《青玉案》、《满江红》、《渡江·天上仙人七宝幢》、《忆昔·扇开青雉两相宜》、《题画·山下春江一镜开》、《落花·战红酣紫一春忙》、《沧浪池上·杨柳阴阴十亩塘》、《玉兰花·绰约新妆玉有辉》、《百街岭·遥街百磴转__》、《赋王氏瓶中水仙》、《进春朝贺·玉殿千官拜冕旒》、《月夜登阊门西虹桥与子重同赋》、《题画·百丈苍山倚暮寒》、《除夕·拨尽炉灰夜欲晨》、《四月·春雨绿阴肥》、《元日书事效刘后村》、《落花·怅人无柰晓风何》。
二、人物生平
早年时光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
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举进士,担任温州永嘉县令。携家赴任。母祁氏相继携文征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于是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岁开始能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父文林起复知博平县。征明随侍。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征明随侍。不久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请假回归故里。返吴后,文征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跟从都穆学诗。唐寅也经常来到文征明家,向文林请教。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随父在安徽,读书并且认真体会古人之德,能自会有所得。后其父担任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属,陪侍父亲文林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从安徽归还故乡,成为乡里的秀才。岁试时,宗师批评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与蔡羽、吴_结为朋友。
书文同进弘治二年己酉(1489年),当时学官严厉,拘文法,循章句。文征明虽然练习程式之文,但是心底里却很是不愿意学习。于是在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与祝明、都穆、唐寅提倡为古文辞。祝允明、杨循吉皆折辈行相交。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很是羡慕和赞赏他的绘画技艺,于是跟从沈周学画。周刚开始不希望文征明因为绘画妨碍了他的科举大业,但是最终还是倾尽全力将所有的画艺教授给他;并且非常喜欢和器重他。
弘治四年辛亥(1491年),跟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迹清古,将其书诀传授征明。
弘治五年壬子(1492年),父林移病归,这个时候李应祯致仕,同舟东归,相从甚乐。抵家后,于所居隙地筑停云馆。娶昆山吴愈第三女。征明内行淳古,和妻子白头偕老,一生之中从未变过心。
弘治七年甲寅(1494年),为王银钩勒竹题诗。跋夏_画《云山图》。得到一古砚,取名“五星”,诗以纪之。当时唐寅放诞不羁。征明虽然其性格和唐寅完全不一样,两人却亲密无间。
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以父命从吴宽游,时宽丁继母忧于家,悉以古文法授之,且为延誉于公卿间。秋,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考试不中。认识金陵顾_、陈沂、王韦、徐霖。画《金焦落照图》。曾经与唐寅商酌画法,认为作画应以六朝为师,设色以闲淡为贵。又谓南宋李唐丘壑布置,可为初学之师。
屡试不第弘治十年丁巳(1497年),与徐祯卿、钱同爱、朱凯、张灵等交往同游。征明既博古善议论,又通晓元、明之际旧事,为时推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号称为“吴中四才子”。
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年),春,父林出任温州知府。秋,二试应天不利,唐寅考试应天府乡试第一。父林在任,还书诫慰之。有《咏文信国事》诗,又画信国公像。
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年),唐寅被罢黜,撰写长文给文征明,以表达其志向,文征明因为都穆检举唐寅开始疏远都穆。当年文征明远游闽、浙、湘、赣。六月七日,文林病逝,享年五十五岁。文征明携带医生前往去帮父亲检查疾病,却晚了三日才到。
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七月,文征明三试应天,考试不中,陈淳同行。观唐阎立本画、元赵孟_书,跋之。友人曾经掘地得宋高宗与岳飞手敕刻石,沈周与文征明皆题《满江红》词。又沈周画山栀以配征明画菊并题。
正德二年丁卯(1507年),兄长文奎因事遭到麻烦,文征明千方百计为兄长调和维护,满了一个月事情才得以成功化解。五月十一日,前往相城访沈周。周命钩抚无锡华氏藏《唐摹万岁通天进帖》。秋,四试应天,考试不中。
正德四年己巳(1509年),春,为金陵严宾题旧作《桐阴高士图》。朱应登自南京户部主事升延平知府,文征明为之作《剑浦春云图》送别。功名未就,以笔墨为生计,不无食指之忧,有寄陈钥乞米诗。
正德五年庚午(1510年),正月廿八日,为朱承爵跋所藏苏轼父子帖。五试应天,考试不中。应吴兴吴琉邀请,撰送刘麟擢守西安叙。
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六月,小楷抄录《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并追和一首,赠与弟子王守。六试应天,考试不中。顺道至滁访叔父森。
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秋,七试应天,考试不中。重阳日,小集唐寅北园,有诗。时寅已治圃舍北桃花坞中,结亭曰梦墨,自号六如。
入仕乞归嘉靖二年(1523年),文征明接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居官三年,考满,当赴吏部,而因有所顾虑徘徊不前没去赴职。再上疏乞归,再次没有答复。大概自官京师,归思未尝稍释,多有怀归之作,如《病中又怀吴中诸寺》等诗。张璁既用议礼骤贵,讽征明主之,征明辞。至是,杨一清与璁谋,欲迁征明官。征明乃多次上疏乞归,始得致仕。十月十日出京,阻冰潞河。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年),巡按郭宗皋为征明建坊于德庆桥西。征明以书与知府王仪请辞,未果。三月,《停云馆帖》卷二“唐抚晋帖”上石。五月十七日,王_祥过访,谈及画竹,为写竹册并识。
游山作画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年)三月七日,七十五岁的文征明与诸友游东禅寺及南城,见桃花盛放,归写《桃源洞小景》并书《桃花源记》。望日,与朱朗、周天球、彭年及子彭、台至宜兴,游史济玉阳洞天。此行曾为宜兴吴俦作《沧_图》。七月,行书《兰亭序》扇。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1548年)三月,文征明与汤珍、钱同爱及甥陆之箕游宜兴善权洞。过吴氏,观吴伦旧藏赵伯驹《春山楼台图》并题。四月十日,小楷《千字文》于玉磬山房。六月八日,为华云写生十幅,用细笔白描,而神明不衰。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年)二月四日,跋米芾临《禊帖》。是月,《停云馆帖》卷十“国朝名人书”摹勒上石。三月既望,病愈,行书《早朝诗》十首。观仇英画《玩古图》,作《玩古图说》。是月,跋《兰馨帖》,考定为唐张旭书。
执笔而逝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年),二月既望,行书《山居篇》及前后《赤壁赋》。春,久雨。客携沈周《溪山深秀图》至玉磬山房,借留半载,摹临一过并题。偶得古纸数翻,作墨戏并录旧作。四月既望,仿倪瓒作小幅。是月,雨窗作《云山卷》并题。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二月二十日,为御史严杰母书写墓志,没有写完就离开了人世。其弟子私谥贞献。
三、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_、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_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_、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绘画成就
初期作品文征明初期的作品,可以看见其纤细而精密记忆及有力的组织能力的表现方法。用普通线条的细心描写,不但很精致,一旦使用模糊的效果,在微妙的灰色部分就会生动起来。浓墨通常只作重点式地使用,色彩也就淡多了。这么做的结果,根据画册中的《风雨孤舟图》或米芾风格的《春山烟树图》,就要被归入宋末绘画的样式。然而在同时,这图甚至连《雨余春树图》使用青绿色的古风或《溪山深雪图》的雪景技巧都谈不上。当时活跃于苏州的画家们,尤其是承教于沈周的弟子,封元代大家都有相当的敬慕之意。《仿王蒙山水图》是文征明透过其生活体验,所做的一连串相同主题的作品中最早的一幅。在《东林避暑图》中——稍稍大胆地使用沈周的风格——可以看出倪瓒的格调。在纤细的小品《秋山图》里也可看到吴镇的影子;现存于上海的《天平纪游图》(1508年),即是用黄公望的格调。而代表性的《听泉图》里的敏锐和简洁,以及简拙的古风,都比较接近赵孟_的风格。[此时文征明的山水画有两种比较典型的风格:“粗文”和“细文”。他的粗笔山水主要取法沈周和吴镇,在粗简中表现出层次和韵味;细笔山水则取法于赵孟_、王蒙,用笔细密,布景繁密。设色多以青绿重彩或间施浅绛绘之,清雅宁静,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文征明性情温和儒雅,尤推崇秀润、细丽、含蓄的画风,作品以细笔山水为主。这与沈周的雄强刚健、粗犷张扬的画风明显不同。收藏界历来有“粗文细沈”之说,他的粗笔山水因数量较少而更受藏家钟爱。
后期作品文征明后期作品,将青绿法和浅降法结合运用。文征明的青绿山水有两种,一种是较浓的,另一种是较淡的。前一种作品如《仿赵伯_后赤壁图》、《春深高树图》、《晓春高树图》等,后一种作品比较多,如《兰亭序》、《雨余春树图》、《浒溪草堂图》等。文征明在青绿山水的设色方面继承了赵孟_的设色方法,赵孟_的设色与宋代院画相比,已不是那种浓艳俗气的设色法,他本人也对宋人浓艳的设色方式大加批评,尽管如此,赵孟_有些精工秀丽的青绿山水中仍有宋代院体画作浓艳的遗风。文征明在青绿山水的设色上可以说已经完全摆脱了宋代院体浓艳俗气的画风,从他的作品来看,文氏巧妙地将青绿法和浅降法融合在一起,使他的作品既清丽雅致,又富有笔墨情趣。文征明是文人画家中非常重视色彩效果的画家,在中国画的设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明代青绿山水画的新风格。从现存世的文征明作品来看,以元四家笔墨为主要取法对象的作品非常多,反映出文氏对元人笔墨的偏爱。他的画中并不是单一地运用元四家中某个人的笔法和墨法,而是善于把各家的笔墨、构图以及造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绘画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文征明对于元人笔墨和形式美感的研习是相当深厚的,元四家的各种笔墨特色和造型手法在他的画中得到完美地承继与转化。
书法成就文征明于书法则是博飞专精的典范。文征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文征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_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文征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一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50岁、51岁的三件作品。43岁应友嘱作《东林避暑图卷题诗》(现藏纽约美术馆)以黄山谷行书、狂草及苏体行书各书诗一首。其中狂草《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十七行,体由山谷及狂素。50岁所作《草书卷》(现藏无锡博物馆)则是学山谷狂草《竹枝词》后有所得而拟其笔意所作。51岁所作《八月六日书事·秋怀七律诗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则已脱去山谷狂草形骸,直逼怀素神意。此幅与以狂草见长的祝枝山相比,毫不逊色。李登在此卷后跋云:书家拟仿,虽极品皆可致力,所谓步步趋趋,惟草圣如颠素不可拟仿,何?危波以纵逸。而以拟仿,神先乖隔。故能逼真,所谓飘逸绝尘而膛乎其后者也。
文征明的隶书作品不多,但他颇为自得。主要学钟繇、梁鹄等。他有时以隶书作跋,如《跋范庵石湖诗卷》、《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等;也常作四体千字文(正、草、隶、篆);有时以大字隶书作引首。他的大字隶书与小字隶书大异其趣。此外,他曾集汉隶书写《汉隶韵要》(祝允明校韵,国家图书馆藏)可见他于隶书用功之勤,推广此体也不遗余力。文征明的隶书虽不是他最擅长的书体,却也是明代隶书风格的典型,恐怕与此举不无关系。文征明的篆书与其他书体相比算是弱项。但在写篆书风气沉寂的明代,他的篆书仍是相当难得而珍贵的。《艺苑_言》由于文征明常书千字文作日课,故其篆书自有相当的基本功力。
文嘉《先君行略》曾云:“公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论者的公博学,诗、词、文章、书、画,虽与赵同,而出处纯正,若或过之。”由此可知文徵征明不但诗文书画皆绝,而且于书法一门亦篆隶正行草皆擅,比他的前辈师友吴、王、李、沈、祝等更多能于篆隶两体。因此,他能继祝允明之后主盟吴门书派。
诗歌成就文征明前期为“东庄十友”与“吴中四才子”之一,后期又“主风雅数十年”。文诗宗宋与宗中晚唐,融各家之所长,如陆诗之工整、苏诗之文人意趣、白诗之雅致、柳诗之幽深等。于此之外,文征明自身的性格、趣尚融化于诗中,形成了“雅饬之中,时饶逸韵”的诗风。
其一,雅饬之中,文诗的“雅”,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诗在结构和辞句上的安排,亦偏雅化。在文诗中,其结构严谨,句式工整,体现了整饬的特点。征明曾学陆游,二者诗中均喜用对偶句。在文诗中,对偶句比比皆是,其常用的对偶句有四类:数字对、叠字对、色彩对和人地名对。
其二,“逸韵”诗风,文诗中的“逸韵”主要体现在隐逸之情和飘逸之美。文征明有浓厚的隐逸情结,自然在诗中有所流露。而其隐逸情怀的超凡脱俗,尤使其诗表现出飘逸的神采。再者文征明的雅致和隐逸情怀使其诗脱离尘俗,染上一缕不食人间烟火之气。其部分诗作写得飘逸洒脱。如《醉仙图》。
综上,文征明诗风既“雅饬”,亦饶“逸韵”,吴中地域特色鲜明,充满“雅”之气息,与当时吴中“俚俗”诗歌形成鲜明反差。受吴中俗文化的影响,文征明亦作有极少量带有俚俗特点的诗歌,但雅致诗歌占绝对主导地位。文诗取盛唐之下,依照当时七子派的标准,文诗格调不高,而其部分诗作体现出来的飘逸奔放之气,使其诗摆脱了柔靡的格调,只是所占比例不大;同时,文诗不能纯粹以七子派的标准来衡量,需用辩证的眼光来看,自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富余藏书文征明家藏书籍、书画极富,真赝纵横。收藏的古籍中,善本较多,宋刻本有《周易》《资治通鉴》《洪氏集验方》《冲虚至德真经》《杜工部草堂诗笺》《白氏文集》等10数种,近千卷。其藏书楼名众多,今从其藏书印知道有“玉兰堂”、“辛夷馆”、“翠竹斋”、“梅花书屋”、“梅溪精舍”、“玉盘山房”、“烟条馆”、“悟言室”、“清白堂”、“归来堂”等。藏书印章还有“竺坞”、“悟言室”、“江左”、“停云”等。卒后,其子文彭、文嘉,皆能保藏其书籍和书画。
四、仕途坎坷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江南春图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释义: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苍颉创制了文字,嫘)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帖帖地归顺于他的统治。
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诚敬的想着父母养育之恩,哪里还敢毁坏损伤它。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妇洁女,男子要仿效那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
原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出处:出自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的《千字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
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作品原文
编辑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 (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 (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 (chén xiù liè zhāng)。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 (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 (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 (yún téng zhì yǔ), 露结为霜 (lù jié wéi shuāng)。
金生丽水 (jīn shēng lì shuǐ), 玉出昆冈 (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 (jiàn hào jù què), 珠称夜光 (zhū chēng yè guāng)。
果珍李柰 (guǒ zhēn lǐ nài), 菜重芥姜 (cài zhòng jiè jiāng)。
海咸河淡 (hǎi xián hé dàn), 鳞潜羽翔 (lín qián yǔ xiáng)。
龙师火帝 (lóng shī huǒ dì), 鸟官人皇 (niǎo guān rén huáng)。
始制文字 (shǐ zhì wén zì), 乃服衣裳 (nǎi fú yī shāng)。
推位让国 (tuī wèi ràng guó), 有虞陶唐 (yǒu yú táo táng)。
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周发殷汤 (zhōu fā yīn tāng)。
坐朝问道 (zuò cháo wèn dào), 垂拱平章 (chuí gǒng píng zhāng)。
爱育黎首 (ài yù lí shǒu), 臣伏戎羌 (chén fú róng qiāng)。
遐迩一体 (xiá ěr yī tǐ), 率宾归王 (shuài bīn guī wáng)。
鸣凤在竹 (míng fèng zài zhú), 白驹食场 (bái jū shí chǎng)。
化被草木 (huàbèicǎomù), 赖及万方 (làijíwànfāng)。
盖此身发 (gàicǐshēnfà), 四大五常 (sìdàwǔcháng)。
恭惟鞠养 (gōngwéijūyǎng), 岂敢毁伤 (qǐgǎnhuǐshāng)。
女慕贞洁 (nǚmùzhēnjié), 男效才良 (nánxiàocáiliáng)。
知过必改 (zhīguòbìgǎi), 得能莫忘 (dénéngmòwàng)。
罔谈彼短 (wǎngtánbǐduǎn), 靡恃己长 (míshìjǐcháng)。
信使可覆 (xìnshǐkěfù), 器欲难量 (qìyùnánliáng)。
墨悲丝染 (mòbēisīrǎn), 诗赞羔羊 (shīzàngāoyáng)。
景行维贤 (jǐngxíngwéixián), 克念作圣 (kèniànzuòshèng)。
德建名立 (déjiànmínglì), 形端表正 (xíngduānbiǎozhèng)。
空谷传声 (kōnggǔchuánshēng), 虚堂习听 (xūtángxítīng)。
祸因恶积 (huò yīn è jí), 福缘善庆 (fúyuánshànqìng)。
尺璧非宝 (chǐbìfēibǎo), 寸阴是竞 (cùnyīnshìjìng)。
资父事君 (zīfùshìjūn), 曰严与敬 (yuēyányǔjìng)。
孝当竭力 (xiàodāngjiélì), 忠则尽命 (zhōngzéjìnmìng)。
临深履薄 (línshēnlǚbáo), 夙兴温凊 (sùxīngwēnqìng)。
似兰斯馨 (sìlánsīxīn), 如松之盛 (rúsōngzhīshèng)。
川流不息 (chuānliúbùxī), 渊澄取映 (yuānchéngqǔyìng)。
容止若思 (róngzhǐruòsī), 言辞安定 (yáncíāndìng)。
笃初诚美 (dǔchūchéngměi), 慎终宜令 (shènzhōngyìlìng)。
荣业所基 (róngyèsuǒjī), 籍甚无竟 (jíshènwújìng)。
学优登仕 (xuéyōudēngshì), 摄职从政 (shèzhǐcóngzhèng)。
存以甘棠 (cúnyǐgāntáng), 去而益咏 (qùéryìyǒng)。
乐殊贵贱 (lèshūguìjiàn), 礼别尊卑 (lǐbiézūnbēi)。
上和下睦 (shànghéxiàmù), 夫唱妇随 (fūchàngfùsuí)。
外受傅训 (wàishòufùxùn), 入奉母仪 (rùfèngmǔyí)。
诸姑伯叔 (zhūgūbóshú), 犹子比儿 (yōuzǐbǐér)。
孔怀兄弟 (kǒnghuáixiōngdì), 同气连枝 (tóngqìliánzhī)。
交友投分 (jiāoyǒutóufēn), 切磨箴规 (qiēmózhēnguī)。
仁慈隐恻 (réncíyǐncè), 造次弗离 (zàocìfúlí)。
节义廉退 (jiéyìliántuì),颠沛匪亏 (diānpèifěikuī)。
性静情逸 (xìngjìngqíngyì),心动神疲 (xīndòngshénpí)。
守真志满 (shǒuzhēnzhìmǎn),逐物意移 (zhúwùyìyí)。
坚持雅操 (jiānchíyǎcāo),好爵自縻 (hǎojuézìmí)。
都邑华夏 (dūyìhuáxià),东西二京 (dōngxīèrjīng)。
背邙面洛 (bèimángmiànluò),浮渭据泾 (fúwèijùjīng)。
宫殿盘郁 (gōngdiànpányù),楼观飞惊 (lóuguānfēijīng)。
图写禽兽 (túxiěqínshòu),画彩仙灵 (huàcǎixiānlíng)。
丙舍旁启 (bǐngshèpángqǐ),甲帐对楹 (jiázhàngduìyíng)。
肆筵设席 (sìyánshèxí),鼓瑟吹笙 (gǔsèchuīshēng)。
升阶纳陛 (shēngjiēnàbì),弁转疑星 (biànzhuànyíxīng)。
右通广内 (yòutōngguǎngnèi),左达承明 (zuǒdáchéngmíng)。
既集坟典 (jìjíféndiǎn),亦聚群英 (yìjùqúnyīng)。
杜稿钟隶 (dùgǎozhōnglì),漆书壁经 (qīshūbìjīng)。
府罗将相 (fǔluójiāngxiàng),路侠槐卿 (lùxiáhuáiqīng)。
户封八县 (hùfēngbāxiàn),家给千兵 (jiājǐqiānbīng)。
高冠陪辇 (gāoguānpéiniǎn),驱毂振缨 (qūgǔzhènyīng)。
世禄侈富 (shìlùchǐfù),车驾肥轻 (chējiàféiqīng)。
策功茂实 (cègōngmàoshí),勒碑刻铭 (lèbēikèmíng)。
磻溪伊尹 (pánxīyīyǐn),佐时阿衡 (zuǒshíāhéng)。
奄宅曲阜 (yǎnzháiqūfù),微旦孰营 (wēidànshúyíng)。
桓公匡合 (huángōngkuānghé), 济弱扶倾 (jìruòfúqīng)。
绮回汉惠 (qǐhuíhànhuì), 说感武丁 (yuègǎnwǔdīng)。
俊乂密勿 (jùnyìmìwù), 多士实宁 (duōshìshíníng)。
晋楚更霸 (jìnchǔgēngbà), 赵魏困横 (zhàowèikùnhéng)。
假途灭虢 (jiǎtúmièguó), 践土会盟 (jiàntǔhuìméng)。
何遵约法 (hézūnyuēfǎ), 韩弊烦刑 (hánbìfánxíng)。
起翦颇牧 (qǐjiǎnpōmù), 用军最精 (yòngjūnzuìjīng)。
宣威沙漠 (xuānwēishāmò), 驰誉丹青 (chíyùdānqīng)。
九州禹迹 (jiǔzhōuyǔjì), 百郡秦并 (bǎijùnqínbìng)。
岳宗泰岱 (yuèzōngtàidài), 禅主云亭 (chánzhǔyúntíng)。
雁门紫塞 (yànménzǐsài), 鸡田赤诚 (jītiánchìchéng)。
昆池碣石 (kūnchíjiéshí), 钜野洞庭 (jùyědòngtíng)。
旷远绵邈 (kuàngyuǎnmiánmiǎo), 岩岫杳冥 (yánxiùyǎomíng)。
治本于农 (zhìběnyúnóng), 务兹稼穑 (wùzījiàsè)。
俶载南亩 (chùzǎinánmǔ), 我艺黍稷 (wǒyìshǔjì)。
税熟贡新 (shuìshúgòngxīn), 劝赏黜陟 (quànshǎngchùzhì)。
孟轲敦素 (mèngkēdūnsù), 史鱼秉直 (shǐyúbǐngzhí)。
庶几中庸 (shùjǐzhōngyōng), 劳谦谨敕 (láoqiānjǐnchì)。
聆音察理 (língyīnchálǐ), 鉴貌辨色 (jiànmàobiànsè)。
贻厥嘉猷 (yíjuéjiāyóu), 勉其祗植 (miǎnqízhīzhí)。
省躬讥诫 (xǐnggōngjījiè), 宠增抗极 (chǒngzēngkàngjí)。
殆辱近耻 (dàirǔjìnchǐ), 林皋幸即 (língāoxìngjí)。
两疏见机 (liǎngshūjiànjī), 解组谁逼 (jièzǔshuíbī)。
索居闲处 (suǒjūxiánchù), 沉默寂寥 (chénmòjìliào)。
求古寻论 (qiúgǔxúnlùn), 散虑逍遥 (sǎnlǜxiāoyáo)。
欣奏累遣 (xīnzòulěiqiǎn), 戚谢欢招 (qīxièhuānzhāo)。
渠荷的历 (qúhédelì), 园莽抽条 (yuánmǎngchōutiáo)。
枇杷晚翠 (pípáwǎncuì), 梧桐蚤凋 (wútóngzǎodiāo)。
陈根委翳 (chéngēnwěiyì), 落叶飘摇 (luòyèpiāoyáo)。
游鹍独运 (youkūndúyùn), 淩摩绛霄 (língmójiàngxiāo)。
耽读玩市 (dāndúwánshì), 寓目囊箱 (yùmùnángxiāng)。
易輶攸畏 (yìyóuyōuwèi), 属耳垣墙 (zhǔěryuánqiáng)。
具膳餐饭 (jùshàncānfàn), 适口充肠 (shìkǒuchōngcháng)。
饱饫烹宰 (bǎoyùpēngzǎi), 饥厌糟糠 (jīyànzāokāng)。
亲戚故旧 (qīnqìgùjiù), 老少异粮 (lǎoshàoyìliáng)。
妾御绩纺 (qièyùjìfǎng), 侍巾帷房 (shìjīnwéifáng)。
纨扇圆洁 (wánshànyuánjié), 银烛炜煌 (yínzhúwěihuáng)。
昼眠夕寐 (zhòumiánxīmèi), 蓝笋象床 (lánsǔnxiàngchuáng)。
弦歌酒宴 (xiángējiǔyàn), 接杯举觞 (jiébēijǔshāng)。
矫手顿足 (jiǎoshǒudùnzú), 悦豫且康 (yuèyùqiěkāng)。
嫡后嗣续 (díhòusìxù), 祭祀烝尝 (jìsìzhēngcháng)。
稽颡再拜 (jīsǎngzàibài), 悚惧恐惶 (sǒngjùkǒnghuáng)。
笺牒简要 (jiāndiéjiǎnyào), 顾答审详 (gùdáshěnxiáng)。
骸垢想浴 (hàigòuxiǎngyù), 执热愿凉 (zhírèyuànliáng)。
驴骡犊特 (lǘluódútè), 骇跃超骧 (hàiyuèchāoxiāng)。
诛斩贼盗 (zhūzhǎnzéidào), 捕获叛亡 (pǔhuòpànwáng)。
布射僚丸 (bùshèliáowán), 嵇琴阮箫 (jīqínruǎnxiāo)。
恬笔伦纸 (tiánbǐlúnzhǐ), 钧巧任钓 (jūnqiǎorèndiào)。
释纷利俗 (shìfēnlìsú), 并皆佳妙 (bìngjiējiāmiào)。
毛施淑姿 (máoshīshūzī), 工颦妍笑 (gōngpínyánxiào)。
年矢每催 (niánshǐměicuī), 曦晖朗曜 (xīhuīlǎngyào)。
璿玑悬斡 (xuánjīxuánwò), 晦魄环照 (huìpòhuánzhào)。
指薪修祜 (zhǐxīnxiūhù), 永绥吉劭 (yǒngsuíjíshào)。
矩步引领 (jùbùyǐnlǐng), 俯仰廊庙 (fǔyǎnglángmiào)。
束带矜庄 (shùdàijīnzhuāng), 徘徊瞻眺 (páihuáizhāntiào)。
孤陋寡闻 (gūlòuguǎwén), 愚蒙等诮 (yúméngděngqiào)。
谓语助词 (wèiyǔzhùcí),焉哉乎也 (yānzāihūyě)。
曹斐私语《千字文》033:鸣凤在竹
本文2023-11-05 10:46: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