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十六岁走印运,这运气是否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我五十六岁走印运,这运气是否好,第1张

不要相信算命这一套,相信科学。

命理,即批解命的理论,源于周易。俗称算命术。 算命术是中国民俗和社会心态最充分的反映。中国人有强烈的当官意识,"学而优则仕"一向是读书人的信条。一般百姓升官无门,但黄粱美梦世代延续,回味无穷。有官则贵,这种"官本位"的强烈愿望反映在命理上就是贵为第一好命。

含义

命理,是生命的道理。

命理,是人生命运的道理。

“命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命,即由命主的八字所组成的一定的排列组合,由它所反映的吉或凶,福或祸。二是运,即人一生所走过的每个阶段。“命”和“运”的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命运”。

杨易德认为:命运是一副牌,揭得好坏靠上天;打得好坏靠自己。所以我们了解命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好自己。此外,命运是一个力,而不是一个结果。这是一种命运相对论。 [1]

法理体系探源:

命理,俗称“算命”,业内一般称之为“子平法”,自汉代兴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运算依据和方法,从理论到技法,形成了一套完整、复杂的体系,因其许先潮预测准确率较高,深得中国民众的认可和喜爱,经久不衰。

命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术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存史、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主要在史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经典古籍发掘及研究,两个层面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史学研究方面,以《中国命理学史论》(陆致极,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刘国忠,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董向慧,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禄命法千年沿革史》(梁湘润,2013年台湾行卯出版社)为代表,厘清命理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命理文化对当代的社会影响,开了个好头;

经典古籍发掘研究方面,以郑同、李锵涛、庄圆等学者专家为代表,点校或校订出版了一批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典籍,如《精校宋本五行精纪》、《兰台妙选评注》、《应天歌》、《耕寸集》、《醉醒集辑佚》等,为命理学在新时期的研究、运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文献。

朗宓榭教授的观点:“你可以否定八字算命的原则、出发点和前提,但是我们没法否定它们的系统性”。本人师从梁湘润老师,领会“合术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命理学的“法理体系”中的多项系统进行实务操作,经过二十多年,上万个案例的研究和验证,深刻认知命理学符合“认识你自己”的哲学理念,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当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运用上的广阔空间。

但同时也发现,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内容严重缺失,系统不完整性的缺陷显现无疑,严重阻碍着命理学在“学”和“术”的领域深入发展。

因此,运用经典命理古籍发掘历代的研究成果,对命理学“法理体系”进行疏理、研究,“正本清源”,恢复命理学的原貌,是摆在命理学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后子平法”的形成和现状

当代两岸命理界有“老五篇”之说,即认为所谓“子平法”的代表著作,就是《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穷通宝鉴》《子平真诠》等五本著作。

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大陆处于“休止”状态,经历将近四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易学在大陆复苏。1994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术数全书》,第一版就达八千册之多,在大陆易学界影响很大。其中,由大陆易学学者孙正治(1957年出生)先生点校出版《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两本古籍。他在这两本书的“序”中,一方面否定明代的《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称之为“杂而不精”,“不足以作为一种成熟的学说传世”;另一方面,竭力推崇这两本书为“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他还引用了民国命理学家方重审先生对这两本书的评述:《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在诸多命理古籍中“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而且还进一步推崇说:《滴天髓》“正本清源”,“使命理学重归大道,并更加成熟”;说《子平真诠》是学习命理学“循序渐进的课本”,“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云云。将“老五篇”实际缩水为“老两篇”。用专业的眼光看,其实,这两本书主要讲述了“旺衰”“用神”“格局”这三大技法,而且还没有讲透。

不要相信算命这一套

命理,即批解命的理论,源于周易。俗称算命术。 算命术是中国民俗和社会心态最充分的反映。中国人有强烈的当官意识,"学而优则仕"一向是读书人的信条。一般百姓升官无门,但黄粱美梦世代延续,回味无穷。有官则贵,这种"官本位"的强烈愿望反映在命理上就是贵为第一好命。

含义

命理,是生命的道理。

命理,是人生命运的道理。

“命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命,即由命主的八字所组成的一定的排列组合,由它所反映的吉或凶,福或祸。二是运,即人一生所走过的每个阶段。“命”和“运”的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命运”。

杨易德认为:命运是一副牌,揭得好坏靠上天;打得好坏靠自己。所以我们了解命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好自己。此外,命运是一个力,而不是一个结果。这是一种命运相对论。 [1]

法理体系探源:

命理,俗称“算命”,业内一般称之为“子平法”,自汉代兴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运算依据和方法,从理论到技法,形成了一套完整、复杂的体系,因其许先潮预测准确率较高,深得中国民众的认可和喜爱,经久不衰。

命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术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存史、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主要在史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经典古籍发掘及研究,两个层面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史学研究方面,以《中国命理学史论》(陆致极,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刘国忠,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董向慧,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禄命法千年沿革史》(梁湘润,2013年台湾行卯出版社)为代表,厘清命理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命理文化对当代的社会影响,开了个好头;

经典古籍发掘研究方面,以郑同、李锵涛、庄圆等学者专家为代表,点校或校订出版了一批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典籍,如《精校宋本五行精纪》、《兰台妙选评注》、《应天歌》、《耕寸集》、《醉醒集辑佚》等,为命理学在新时期的研究、运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文献。

朗宓榭教授的观点:“你可以否定八字算命的原则、出发点和前提,但是我们没法否定它们的系统性”。本人师从梁湘润老师,领会“合术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命理学的“法理体系”中的多项系统进行实务操作,经过二十多年,上万个案例的研究和验证,深刻认知命理学符合“认识你自己”的哲学理念,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当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运用上的广阔空间。

但同时也发现,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内容严重缺失,系统不完整性的缺陷显现无疑,严重阻碍着命理学在“学”和“术”的领域深入发展。

因此,运用经典命理古籍发掘历代的研究成果,对命理学“法理体系”进行疏理、研究,“正本清源”,恢复命理学的原貌,是摆在命理学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后子平法”的形成和现状

当代两岸命理界有“老五篇”之说,即认为所谓“子平法”的代表著作,就是《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穷通宝鉴》《子平真诠》等五本著作。

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大陆处于“休止”状态,经历将近四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易学在大陆复苏。1994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术数全书》,第一版就达八千册之多,在大陆易学界影响很大。其中,由大陆易学学者孙正治(1957年出生)先生点校出版《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两本古籍。他在这两本书的“序”中,一方面否定明代的《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称之为“杂而不精”,“不足以作为一种成熟的学说传世”;另一方面,竭力推崇这两本书为“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他还引用了民国命理学家方重审先生对这两本书的评述:《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在诸多命理古籍中“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而且还进一步推崇说:《滴天髓》“正本清源”,“使命理学重归大道,并更加成熟”;说《子平真诠》是学习命理学“循序渐进的课本”,“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云云。将“老五篇”实际缩水为“老两篇”。用专业的眼光看,其实,这两本书主要讲述了“旺衰”“用神”“格局”这三大技法,而且还没有讲透。

科学性

宇宙无边无际,星球数不胜数。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太阳是组成银河系2000多亿颗恒星中的一颗,仅这个银河系就是如此巨大——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这个银河系只不过是我们用望远镜拍摄到的几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生命是地球演变而成的,根据生命全息论的观点,所有天体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球生命,从而在地球生命体上留下其全部信息。人体信息与天体信息是息息相通、密切相关的。天人感应就是天体信息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的感应,也是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制相化的根本关系。一句话,人的命运与天体运动有关。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构成的天干地支的排列,储存了人的命运信息。

先生之生卒年月,未有准确说法。先生之生年,考察《命理探原》一书所载,其自述八字为:辛巳、丁酉、乙巳、戊寅,考察历书,当为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而非俗传的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1881年8月9日)。

先生之卒年,有1952年说(按李植中文),1962年说(按叶尚鼎文),1968年说(按顾一平文)。今按李植中先生《史勤丛稿》所载,袁树珊先生于1952年逝世。李植中先生既以治学严谨闻名于世,又长期在镇江从事文史资料的征集与编辑工作,且与袁树珊先生同乡,熟知其后人及其家族渊源,当然言之有据。另外,1952年,《新命理探原》一书出版后,查传世文献,再无任何关于袁树珊先生的活动记载,亦未见有片言只语传世,这对于一位名满江湖、学富五车的星相家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因而,1952年逝世之说当最为可靠。李植中原文见《史勤丛稿》,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也说袁树珊》一文。 (1)叶尚鼎撰《袁树珊其人其事》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20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2)顾一平撰《春暖杏林风高枯井——扬州郊区名中医小传》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18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3)李植中撰《也说袁树珊》一文,见《史勤丛稿》,李植中著,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

(4)李植中撰《闲话袁树珊》一文,见《镇江文史资料》,镇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3年9月出版,第56页。

(5)《中国五术名人录》(上中下),台湾王家出版社,郑景峰编,1985年5月出版,第85页,第383页。

(6)《新命理探原》,香港上海印书馆印行,袁树珊著,1979年出版。

(7)《外国的月亮》,上海古籍出版社,柳存仁著,2002年5月出版,第225~227页,《袁树珊》一文。(8)《艺缘》,美国长青文化公司,刘冰著,2003年出版。

(9)《袁树珊其人其事》,《扬州时报》,顾一平著,2006年12月18日。

(10)《润德堂丛书六种》,原著袁树珊,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 据时人回忆,先生终年着一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烟管,走路时习惯将两手交叉在背后,儒雅潇洒,落落大方。先生虽以医卜名世,但熟读经史,精通国学,好与士大夫往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吐浩浩落落,雅人深致,听者忘倦。诊室悬有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可见其心境淡远,自非时人所能测。

据著名学者罗振常为《大六壬探原》一书作的序言中记载,1925年仲冬,他已经是久闻其名然而一直无缘谋面。直到翌年春,经友人鲍扶九之介绍,方于京口(今镇江)得识袁树珊。对袁树珊的学识和著作,罗振常作了高度评价,称其命理著作“辞旨明畅,可与俞曲园游艺诸录相撷颃”,“非术士之所能为也”。对袁树珊“卖卜所入,恒以瞻亲族,济贫困,不事私蓄”的风仪尤加称赞,罗振常说:“余重君之人,较之多君之术,为尤深且挚也。”

在袁树珊先生看来,卜筮相术本是中国的国粹,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大量都是卜辞。西周时,管蔡作乱,君臣战栗,周公卜得大吉,众人方敢出兵平叛。孔子周游列国,始得人生真谛,故有“五十而学易”之说。当今之世,人有所惑,最先想到的也是占卜之事。可见,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 在民国的通论命理学著作中,第一要属先生所编著的《命理探原》一书。原书出版于1916年,一时洛阳纸贵。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的书名,再版于香港。在原序中,作者写道:夫唐以前之命书、吾不得而见之矣。唐以后之命书、如徐子平、徐大升、刘青田、万骐、王铨、张神峰、万育吾、陈素庵、沈孝瞻、沈涂山诸先贤之著述吾得而见之读之矣。然其中有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窔。余之所作、由浅入深、分门别类、采撷众长、屏除诸短、间有古人义理未明、起例未备者、则妄参管见以补足之、非敢谓羽翼先贤、要不过为知命之君子、尽忠告焉耳矣。

在这里,作者申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由浅入深,分门别类”,是为一般民众入门而作。原书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强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冲刑、评断、六亲、妇幼、杂说等为纲领,而将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关论述,一一择要而收录其间。间有古人未有论及或不易理解之处,则加以按语,予以说明,既表现了作者尊崇先贤的严肃学术态度,又为初学者提供了明白的进阶途径。第六卷为先贤命论,第七卷为润德堂存稿,收录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十多则命照,详加解说,以便得初学。第八卷为星家十要、星家事实丛谈。八卷之外,尚有补遗事实丛谈。此书是近代第一本有价值的命理通论性著作。

民国十七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有意取缔星相医卜之业。先生得知后,著《中西相人探原》一书。此收引经据典,寻流探原,列举各国星相学之书目,并详细解析各国星相之学,各社会各方之赞许。时任行政院长的谭组安非常推崇此书,袁先生遂得机会为星相界人士辩白,挽回了星相业被取缔的噩运。此举遂为星相界人士传为美谈,奠定了先生在星相学界的地位。

袁先生既精术数命理,一时名满江湖,但其为人正直,不蓄私财,每有所得,往往倾囊资助族中贫苦,故多为时人所称赞。其得意之作《命谱》出版时,清末状元陈夔龙为之题诗,陈陶遗、沈恩孚、高万吹名士为之题辞作序。书中共评论了历代64个命造,上自春秋时代的孔子,下至清末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乞儿寒士。作者在每个命照后,又附录了相关的大量史实、诗文、嘉言、楹联、轶事、医药秘方,引证书目竟达176种,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所具有的深厚根底,也说明了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先

生一生勤于著述,传世颇丰,命理著作有《命理探原》、《六壬探原》、《选吉探原》、《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原》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等。1948年底,袁树珊旅居香港,香港各界,纷纷慕名而登门造访。甚至于不时有台湾政要、富商世贾专请他赴台指点迷津。先生后迁台湾,于1952年仙逝,终年71岁。其子德谦,字福儒,早年留学日本,后侨居美国纽约,开设中国医院,著有《妇科精华》、《中国针灸医药准绳》,1979年11月11日病逝,终年66年。

此文周易工作室郑同编撰,已经被收入点校版《润德堂丛书六种》之《述卜筮星相学》一书。 当时与韦千里先生齐名,给后人留了八个案例,很遗憾,其案例太少。

己酉年七月十七日巳将巳时,十八岁,甲午命占从戎。(经考证,求测者为胡适)

伏吟自任

龙龙白白 朱蛇贵后

寅寅子子 巳午未申

甲寅子子 六辰 酉阴

勾卯 戌玄 兄丙寅龙

寅丑子亥 子己巳朱

龙空白常 官壬申后

断:安徽某君,拟投笔从戎,卜前途休咎。珊曰:枝上子水,乃甲木日干之印绶,今竟与君之午命犯冲,此举虽豪,恐与尊翁意旨不合,欲行又此耳。彼曰:家俨儒者,但知训蒙教读,不肯顺世界潮流,今日何时,岂可雌伏为牖下书生耶。珊曰:无违为孝。孔子尝方之,君何忘恩负义耶。况初传之寅为月破,而君家世安徽,拾零舍西南而东北,不独南京之友不足恃,即镇江之友亦不足恃,究将何往耶。彼曰:日前在宁记友不值,闻其奉差莅镇,故特来相依,求其介绍,顷间走谒,又不吾见。君方宁镇之友皆不足恃,斯言是之,然余尚有其他捷径,究未识从戌以后,前途休咎若何也。珊曰:天地盘相加,十二支神无一移易,课名伏吟。动辄得咎,静乃安全,且贵人逆行,蛇临命,虽欲雄飞,势不可能。四海交流,何足恃哉,而况君之所希望者,立武功享盛名,然必须损万千人之头颅,糜万千人之肢体而后换得,非惟存心残忍,即自家生命,亦无时不在危险之中。道德经云:佳兵者不祥之器。曹桦诗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名万骨枯。此言可深长思也。如果不图侥幸,素位而行,熔经铸史,继承父业,以文章华国,以孝友传家,何患不声名远著,到处欢腾哉。彼曰:君所见而云。珊曰:中传之巳,朱雀带太阳,末传之申,官鬼为日建,皆有特殊之功效,不过利文不利武,宜静不宜动耳。

不要相信算命这一套

命理,即批解命的理论,源于周易。俗称算命术。 算命术是中国民俗和社会心态最充分的反映。中国人有强烈的当官意识,"学而优则仕"一向是读书人的信条。一般百姓升官无门,但黄粱美梦世代延续,回味无穷。有官则贵,这种"官本位"的强烈愿望反映在命理上就是贵为第一好命。

含义

命理,是生命的道理。

命理,是人生命运的道理。

“命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命,即由命主的八字所组成的一定的排列组合,由它所反映的吉或凶,福或祸。二是运,即人一生所走过的每个阶段。“命”和“运”的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命运”。

杨易德认为:命运是一副牌,揭得好坏靠上天;打得好坏靠自己。所以我们了解命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好自己。此外,命运是一个力,而不是一个结果。这是一种命运相对论。 [1]

法理体系探源:

命理,俗称“算命”,业内一般称之为“子平法”,自汉代兴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运算依据和方法,从理论到技法,形成了一套完整、复杂的体系,因其许先潮预测准确率较高,深得中国民众的认可和喜爱,经久不衰。

命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术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存史、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主要在史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经典古籍发掘及研究,两个层面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史学研究方面,以《中国命理学史论》(陆致极,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刘国忠,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董向慧,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禄命法千年沿革史》(梁湘润,2013年台湾行卯出版社)为代表,厘清命理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命理文化对当代的社会影响,开了个好头;

经典古籍发掘研究方面,以郑同、李锵涛、庄圆等学者专家为代表,点校或校订出版了一批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典籍,如《精校宋本五行精纪》、《兰台妙选评注》、《应天歌》、《耕寸集》、《醉醒集辑佚》等,为命理学在新时期的研究、运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文献。

朗宓榭教授的观点:“你可以否定八字算命的原则、出发点和前提,但是我们没法否定它们的系统性”。本人师从梁湘润老师,领会“合术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命理学的“法理体系”中的多项系统进行实务操作,经过二十多年,上万个案例的研究和验证,深刻认知命理学符合“认识你自己”的哲学理念,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当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运用上的广阔空间。

但同时也发现,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内容严重缺失,系统不完整性的缺陷显现无疑,严重阻碍着命理学在“学”和“术”的领域深入发展。

因此,运用经典命理古籍发掘历代的研究成果,对命理学“法理体系”进行疏理、研究,“正本清源”,恢复命理学的原貌,是摆在命理学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后子平法”的形成和现状

当代两岸命理界有“老五篇”之说,即认为所谓“子平法”的代表著作,就是《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穷通宝鉴》《子平真诠》等五本著作。

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大陆处于“休止”状态,经历将近四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易学在大陆复苏。1994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术数全书》,第一版就达八千册之多,在大陆易学界影响很大。其中,由大陆易学学者孙正治(1957年出生)先生点校出版《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两本古籍。他在这两本书的“序”中,一方面否定明代的《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称之为“杂而不精”,“不足以作为一种成熟的学说传世”;另一方面,竭力推崇这两本书为“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他还引用了民国命理学家方重审先生对这两本书的评述:《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在诸多命理古籍中“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而且还进一步推崇说:《滴天髓》“正本清源”,“使命理学重归大道,并更加成熟”;说《子平真诠》是学习命理学“循序渐进的课本”,“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云云。将“老五篇”实际缩水为“老两篇”。用专业的眼光看,其实,这两本书主要讲述了“旺衰”“用神”“格局”这三大技法,而且还没有讲透。

科学性

宇宙无边无际,星球数不胜数。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太阳是组成银河系2000多亿颗恒星中的一颗,仅这个银河系就是如此巨大——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这个银河系只不过是我们用望远镜拍摄到的几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生命是地球演变而成的,根据生命全息论的观点,所有天体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球生命,从而在地球生命体上留下其全部信息。人体信息与天体信息是息息相通、密切相关的。天人感应就是天体信息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的感应,也是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制相化的根本关系。一句话,人的命运与天体运动有关。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构成的天干地支的排列,储存了人的命运信息。

郑同,山东嘉祥人,易学学者、出版人,周易工作室的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的研究。早年从事编辑工作,主持出版并参与整理《九州易学丛刊》三十余种,并于2000年创办周易工作室,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的易学与术数出版工作。现从事易学图书的编辑出版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点校出版术数类古籍30余种(在华龄出版社与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主要有《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6种12册),《四库全书术数丛刊》(3种9册),《故宫珍本术数丛刊》(4种),《中国古代术数丛刊》(4种)、《润德堂丛书》(6种)、《子平精粹》(5种)、《京氏易精粹》(5种)等术数类图书。著有《梅花易数讲义》(华龄出版社出版)、《一本书弄懂风水》(华龄出版社出版)、《解梦书》(合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等,广受国内外易学界的好评。

袁树珊

袁树珊,生于1881年8月9日江湖术士,名阜,以字行,晚号江上老人。著有《医门集要》、《养生三要》。一生宏扬宿命论。

中文名:袁树珊

外文名:Yuanshushan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81年8月9日

职业:医生、术士

代表作品:《桂生丛堂医案》

籍贯:扬州南乡

人物简介

袁树珊,据《命理探原》记载,先生生于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8月9日)。其家世居扬州南乡袁巷,本是医卜世家,家学渊源。其父开昌,字昌龄,除深谙经术,更旁通诸子百家,尤精医术,后寓镇江城西,以医为业,著有《医门集要》、《养生三要》等,并辑有《中国历代卜人传》一书。据《中国历代卜人传》序中所载,此书本是袁开昌所辑,后由袁树珊校订,可见袁开昌亦精通卜筮之术。叔父开存,字春芳,亦精医术。堂兄桂生,名焯,是民国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不仅是我国开办中医教育的先驱者之一,还是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最早倡导者之一,清末曾与同仁创办《医学扶轮报》,并著有《桂生丛堂医案》。袁树珊幼承庭训,学究岐黄,尤精命理,是闻名海内的医学家、星相家。先生早年随父寓居镇江,以医为业,兼以算命卜卦。袁树珊后就学于北京大学,并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大攻读社会学。学成归来后,袁树珊受到行政院长谭延_赏识,极欲网罗于门下。但袁树珊对于功名利实录,其实并不热衷,坚辞其邀,返乡后专心于星相学的研究,并继续以医卜行世。虽然先生也算是一个职业的卜人,但他并不迷信,也不四处宣扬星相学之神异。他幽默地说:“来向星相家请教的不外三种人:一是受重大刺激;二是迷于名利;三是有的走投无路,所以不得不察颜定色,善为指点。”

兴办义学

袁树珊先生既然名满江湖,来往的又都是达官贵人,自然收入不菲,但他既不爱财,也不聚财。先生晚年,虽然影响力巨大,但自谦为“薄负时誉,_粥有资”,对于资财,并不为意。略有所得,甚至于还准备重修汉司马季主之墓和严君平之宅,“一以发潜德之幽光,一以保固有之国粹”。

袁树珊平生最崇拜的就是武训和伏羲,他的理想就是兴办一所义学和建一座伏羲庙。在有了一定的收入并积聚了一笔金钱后,他便学习武训,在家乡小袁巷,以袁家祠堂的房屋作为校舍,兴办义学。为了激励学生们刻苦求学,袁树珊取“袁安卧雪”的典故,命名为“卧雪小学”。这个义学是一个六年制的完全小学,原有的四年制初小毕业的学生均有继续升学的机会。学校不收取学费,还免费发给学生们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为了让孩子们上学免遭风雨之苦,每人还发一只竹斗蓬。入学儿童并不仅限于本村,附近各乡村儿童均可申请入学就读。为了使学校经费有长期保证,袁先生还出资购买了20亩地作为校产。其中,16亩地租给附近农民耕种,所得租金充作学校日常经费。为了使学生不忘耕作,学校向每个学生发了一册《农家副业》的参考书,并把另外4亩地则作为学生的实验园地,供学生栽种、养殖等实习使用。义学的举办在当地影响很大,各界均非常欢迎和支持,群众和学生家长们纷纷自发前往义务施工,修整道路和校舍。可惜后来由于日寇侵入,镇江百业萧条,学校于第三年的暑假后被迫停办,但学校对于学生们的成才,仍起了重大作用,至今为当地民众所钦赞。

袁树珊本想在镇江云门山门外的小码头东侧建一座伏羲庙,但在卧雪小学停办之后,他改变了初衷。1941年,他把建好的伏羲庙的庙房改为校舍,创办了“伏羲小学”。由于日寇侵华后,社会经济崩溃,袁树珊财力不济,难以独力支持学校的开支,伏羲小学不得不向学生们收取一定的学杂费用。为此,袁树珊非常愧疚,特地为学校做了一块匾额,亲书“不如武训”四字,以表自责之意。岁月沧桑,此学校虽几度易名,但至今仍存。

个人作品

袁树珊一生著述颇丰,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命理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选吉探源》、《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

《润德堂丛书六种》,袁树珊著,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

其他信息

生卒考证

先生之生卒年月,未有准确说法。先生之生年,考察《命理探原》一书所载,其自述八字为:辛巳、丁酉、乙巳、戊寅,考察历书,当为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而非俗传的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1881年8月9日)。

先生之卒年,有1952年说(按李植中文),1962年说(按叶尚鼎文),1968年说(按顾一平文)。今按李植中先生《史勤丛稿》所载,袁树珊先生于1952年逝世。李植中先生既以治学严谨闻名于世,又长期在镇江从事文史资料的征集与编辑工作,且与袁树珊先生同乡,熟知其后人及其家族渊源,当然言之有据。另外,1952年,《新命理探原》一书出版后,查传世文献,再无任何关于袁树珊先生的活动记载,亦未见有片言只语传世,这对于一位名满江湖、学富五车的星相家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因而,1952年逝世之说当最为可靠。李植中原文见《史勤丛稿》,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也说袁树珊》一文。

相关文献

(1)叶尚鼎撰《袁树珊其人其事》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20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2)顾一平撰《春暖杏林风高枯井——扬州郊区名中医小传》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第183页,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

(3)李植中撰《也说袁树珊》一文,见《史勤丛稿》,李植中著,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

(4)李植中撰《闲话袁树珊》一文,见《镇江文史资料》,镇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3年9月出版,第56页。

(5)《中国五术名人录》(上中下),台湾王家出版社,郑景峰编,1985年5月出版,第85页,第383页。

(6)《新命理探原》,香港上海印书馆印行,袁树珊著,1979年出版。

(7)《外国的月亮》,上海古籍出版社,柳存仁著,2002年5月出版,第225~227页,《袁树珊》一文。(8)《艺缘》,美国长青文化公司,刘冰著,2003年出版。

(9)《袁树珊其人其事》,《扬州时报》,顾一平著,2006年12月18日。

(10)《润德堂丛书六种》,原著袁树珊,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

雅人深致

据时人回忆,先生终年着一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烟管,走路时习惯将两手交叉在背后,儒雅潇洒,落落大方。先生虽以医卜名世,但熟读经史,精通国学,好与士大夫往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吐浩浩落落,雅人深致,听者忘倦。诊室悬有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可见其心境淡远,自非时人所能测。

据著名学者罗振常为《大六壬探原》一书作的序言中记载,1925年仲冬,他已经是久闻其名然而一直无缘谋面。直到翌年春,经友人鲍扶九之介绍,方于京口(今镇江)得识袁树珊。对袁树珊的学识和著作,罗振常作了高度评价,称其命理著作“辞旨明畅,可与俞曲园游艺诸录相撷颃”,“非术士之所能为也”。对袁树珊“卖卜所入,恒以瞻亲族,济贫困,不事私蓄”的风仪尤加称赞,罗振常说:“余重君之人,较之多君之术,为尤深且挚也。”

在袁树珊先生看来,卜筮相术本是中国的国粹,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大量都是卜辞。西周时,管蔡作乱,君臣战栗,周公卜得大吉,众人方敢出兵平叛。孔子周游列国,始得人生真谛,故有“五十而学易”之说。当今之世,人有所惑,最先想到的也是占卜之事。可见,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

学究天人

在民国的通论命理学著作中,第一要属先生所编著的《命理探原》一书。原书出版于1916年,一时洛阳纸贵。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的书名,再版于香港。在原序中,作者写道:夫唐以前之命书、吾不得而见之矣。唐以后之命书、如徐子平、徐大升、刘青田、万骐、王铨、张神峰、万育吾、陈素庵、沈孝瞻、沈涂山诸先贤之著述吾得而见之读之矣。然其中有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_。余之所作、由浅入深、分门别类、采撷众长、屏除诸短、间有古人义理未明、起例未备者、则妄参管见以补足之、非敢谓羽翼先贤、要不过为知命之君子、尽忠告焉耳矣。

在这里,作者申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由浅入深,分门别类”,是为一般民众入门而作。原书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强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冲刑、评断、六亲、妇幼、杂说等为纲领,而将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关论述,一一择要而收录其间。间有古人未有论及或不易理解之处,则加以按语,予以说明,既表现了作者尊崇先贤的严肃学术态度,又为初学者提供了明白的进阶途径。第六卷为先贤命论,第七卷为润德堂存稿,收录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十多则命照,详加解说,以便得初学。第八卷为星家十要、星家事实丛谈。八卷之外,尚有补遗事实丛谈。此书是近代第一本有价值的命理通论性著作。

民国十七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有意取缔星相医卜之业。先生得知后,著《中西相人探原》一书。此收引经据典,寻流探原,列举各国星相学之书目,并详细解析各国星相之学,各社会各方之赞许。时任行政院长的谭组安非常推崇此书,袁先生遂得机会为星相界人士辩白,挽回了星相业被取缔的噩运。此举遂为星相界人士传为美谈,奠定了先生在星相学界的地位。

袁先生既精术数命理,一时名满江湖,但其为人正直,不蓄私财,每有所得,往往倾囊资助族中贫苦,故多为时人所称赞。其得意之作《命谱》出版时,清末状元陈夔龙为之题诗,陈陶遗、沈恩孚、高万吹名士为之题辞作序。书中共评论了历代64个命造,上自春秋时代的孔子,下至清末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乞儿寒士。作者在每个命照后,又附录了相关的大量史实、诗文、嘉言、楹联、轶事、医药秘方,引证书目竟达176种,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所具有的深厚根底,也说明了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并不是没有缘由的。先

生一生勤于著述,传世颇丰,命理著作有《命理探原》、《六壬探原》、《选吉探原》、《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原》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等。1948年底,袁树珊旅居香港,香港各界,纷纷慕名而登门造访。甚至于不时有台湾政要、富商世贾专请他赴台指点迷津。先生后迁台湾,于1952年仙逝,终年71岁。其子德谦,字福儒,早年留学日本,后侨居美国纽约,开设中国医院,著有《妇科精华》、《中国针灸医药准绳》,1979年11月11日病逝,终年66年。

此文周易工作室郑同编撰,已经被收入点校版《润德堂丛书六种》之《述卜筮星相学》一书。

文献记载

当时与韦千里先生齐名,给后人留了八个案例,很遗憾,其案例太少。

己酉年七月十七日巳将巳时,十八岁,甲午命占从戎。(经考证,求测者为胡适)

伏吟自任

龙龙白白朱蛇贵后

寅寅子子巳午未申

甲寅子子六辰酉阴

勾卯戌玄兄丙寅龙

寅丑子亥子己巳朱

龙空白常官壬申后

断:安徽某君,拟投笔从戎,卜前途休咎。珊曰:枝上子水,乃甲木日干之印绶,今竟与君之午命犯冲,此举虽豪,恐与尊翁意旨不合,欲行又此耳。彼曰:家俨儒者,但知训蒙教读,不肯顺世界潮流,今日何时,岂可雌伏为牖下书生耶。珊曰:无违为孝。孔子尝方之,君何忘恩负义耶。况初传之寅为月破,而君家世安徽,拾零舍西南而东北,不独南京之友不足恃,即镇江之友亦不足恃,究将何往耶。彼曰:日前在宁记友不值,闻其奉差莅镇,故特来相依,求其介绍,顷间走谒,又不吾见。君方宁镇之友皆不足恃,斯言是之,然余尚有其他捷径,究未识从戌以后,前途休咎若何也。珊曰:天地盘相加,十二支神无一移易,课名伏吟。动辄得咎,静乃安全,且贵人逆行,蛇临命,虽欲雄飞,势不可能。四海交流,何足恃哉,而况君之所希望者,立武功享盛名,然必须损万千人之头颅,糜万千人之肢体而后换得,非惟存心残忍,即自家生命,亦无时不在危险之中。道德经云:佳兵者不祥之器。曹桦诗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名万骨枯。此言可深长思也。如果不图侥幸,素位而行,熔经铸史,继承父业,以文章华国,以孝友传家,何患不声名远著,到处欢腾哉。彼曰:君所见而云。珊曰:中传之巳,朱雀带太阳,末传之申,官鬼为日建,皆有特殊之功效,不过利文不利武,宜静不宜动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