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解说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3收藏

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解说词,第1张

道德之择

内容简介

 为政以德,是安邦治国的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用道德教化来赢得民心,则是古代政治家们成就一番伟业的秘密。

 道德修养是个人修养的根本。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除了制度因素,道德约束是克制腐败发生的有效方式。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从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正面事例,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这些流传至今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厚德载物。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恪守为官之德的政治家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谱写了中华文明的闪亮篇章。在漫长的历史中,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气,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里的一座丰碑。这种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高尚,直到今天还在感动着我们。

解说词

(字幕):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解说词:河南省上蔡县城郊的这条沟渠,被人们称为“撒金沟”。暴雨过后,人们会常常在沟里捡到一些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小铜器和古钱币。

 (同期声·捡小铜器的年轻人):“像个蚂蚁的形状…”

 解说词:这里曾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蔡国的都城。在这里,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文明和历史的重量。

 西周初期,周成王将自己的堂兄蔡仲分到了这里。据《尚书》记载,成王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千百年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八维,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八维早已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个子孙的骨髓里,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而为政以德,是古人安邦治国的准则。用道德教化来赢得民心,凝聚力量,是古代政治家们成就一番伟业的秘密。

 在漫长的历史中,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这些被称为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官德的重要内容。而那些流传至今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片名):第四集道德之择

 解说词:2011年3月,一块刻于清代嘉庆年间的石碑,在山东巨野县被人们发现。这个消息立刻成为当地的轰动新闻,也引起了文史界的高度重视。因为就在与巨野县毗邻的金乡县,也有一块刻于民国年间的同样的石碑为人们所熟知。尽管在年代上比巨野县发现的这块清代石碑足足晚了118年,但是由于它们所记载的内容完全一致,同样获得了人们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两块年代相差百余年的石碑,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如此浓厚的兴趣呢在这块被主人层层包裹得如此严密地石碑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在距今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荆州刺史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两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在告辞的时候,王密从怀中捧出黄金说,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荐你,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了我初衷和对你的厚望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即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顿时满脸通红,十分羞愧地离开了。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所以王密就讲,我也不是别人,我本身就是老师您推荐出来的,没有您,就没有学生我今天。”

 复旦大学副教授姜鹏:“一般人你想像一下,做了这个事情,你把它赶紧藏起来,行贿没行成,等于说是吧但是王密不是。首先第一个,他这个钱不是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来的,这真是他自己的钱。然后呢,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因为觉得自己做这个事情很丢人,说出去可能会受到人的嘲笑,受到人的讽刺,他反而把这个金拿出来,建造了一个“四知台”,就在他那个昌邑县的衙门里面,以此警励自己,也警告世人。”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所以杨震却金和王密的这种建‘四知台’,建‘四知堂’,杨震‘却金处’是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现在他那个‘四知堂’,可以说已经是广为人知了,大家一想到这个四知堂,一讲到‘四知台,就会和清廉、廉洁、廉洁为政联系在一起,所以杨震也被后人称为,叫‘四知先生’。”

 解说词:如今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四知堂”命名的杨震纪念馆。但是,千百年历史演变,已使昌邑县令王密刻立的杨震“却金处”石碑无处寻觅。从清代到民国,以至如今,人们一直在追寻杨震“却金碑”,这其中蕴含着人们对为官之德的景仰。在人们心中,杨震已成为不谋私利,两袖清风的清官代表。一块石碑人们心中竟然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清官廉吏的高风亮节和道德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说,人最大的罪恶,就是放纵自己欲望;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灾难,就是贪得无厌。老子的这句话,是对为官者修身养德最好的告诫。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就像水一样,无形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不断润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亿兆华夏儿女的生存发展,提供着绵延不绝的源头活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岁月荏苒,这里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位于南阳市的南阳府衙,是一座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府级官署衙门,如今这里是南阳府衙博物馆。

 (同期声·导游):“那么现在我们即将到的是它的内宅,所以迎面这道门呢,被称为内宅门。我们注意看一下,内宅门上悬挂着一条木鱼,这怎么回事呢就是在公元……”

 解说词:来这里参观的人们会发现,在府衙三堂前的内宅门上,悬挂着一条木鱼。那么府衙里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条木鱼呢

 东汉中平三年,羊续任南阳太守。羊续初作南阳郡太守时,一天,羊续正在郡衙三堂内读书,忽然有人来报郡丞来访。羊续把郡丞请进中堂,寒暄完毕,郡丞给羊续送来一条南阳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这位郡丞执意让太守收下,扭头就走。郡丞走后,羊续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堂外内宅门的大梁之上,经过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郡丞又送来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拉到内宅门外,指着内宅门大梁上悬挂着的鱼干说,你上次送来的鱼还挂着,已经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郡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这件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再也没有人敢给羊续送礼了。人们感念羊续高洁的品质,将他称为“悬鱼太守”。从此“羊续悬鱼”这个成语成为官员为政清廉,拒绝受贿,道德自律的代名词。

 清华大学教授彭林:“我拿了你这个鱼,我就有污点,这个东西对我来讲,我是不能忍受的。所以鱼虽小,其实你拿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拿了第二次,人家一看,所有的人都来给你送,是不是啊所以一定要让他死了心。《汉书》上讲,他第二次送的时候,就指着你看,那鱼还挂着,就杜其意,就杜绝你不要再送了,你任何东西我都不会要。”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大必作于小,多必作于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如果小节不检点,小毛病不克服,那么时间长了,小节就可能会变成大节,小毛病就变成了大毛病。所以很多一些官员出问题,往往就是在不慎微上出的问题。”

 南阳府衙博物馆副馆长刘绍明:“后任的南阳太守、知府,有不少以羊续为榜样,他们上任的时候,搞了一条木鱼,挂在了内宅门的门檐上,后来相沿成习,成了一个习惯,所以今天你就看到这个内宅门前挂了一条木鱼。”

 解说词:羊续的清廉,成了史学家笔下廉吏的典范,《后汉书还》还专门为他立了传。

 (同期声·导游):“那么,羊续在南阳上任之后呢,不久呢,他的夫人带着儿子一同来到南阳府衙,羊续则派人让他的下属把夫人和儿子送回去。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羊续对他夫人说了,他说你看我的这个内宅啊,我的全部家当呢,就一个棉被,几件破衣,一罐食盐和几斗麦子,我就这么多家当怎么能养活你们呢”

 解说词:千百年来,羊续和杨震的故事,感动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这就是穿越时空的道德的力量。

 这组位于在河南省叶县县城中心的建筑群,就是建于明代的叶县县衙。2013年,这座以五品规格建造的县衙,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几百年来,叶县县衙一直被人们小心地维护着。历史的记忆和厚重的传统,就在这不断地维护之中被传承了下来。

 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的叶县县衙,自1999年对外开放之后,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领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受历史深处的浩然正气。这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建筑,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古代县衙的规制和风貌。在县衙二堂屏门悬挂着这样一方匾额——清慎勤。这三个字是明太祖朱元璋亲笔书写的。以铁腕手段反腐肃贪闻名的朱元璋,曾经下令将这幅匾额悬挂在全国所有的衙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杨建祥:“清慎勤,这三个字作为当官之法,最早提出是由南宋理学思想家、文学家、名士吕本中提出的,他写过一篇《官箴》,开宗明义就指出,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意思就是说做官的必须首先要做到清廉、谨慎、勤奋。”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在儒家的思想中,清慎勤是为官之道,能够做到清廉,能够做到谨慎,能够做到勤政,做到为民,这是为官的一个底线。”

 解说词:箴是古代一种以告诫规劝为主的文体。在过去,《官箴》,就是以文章的形式告诉官员如何坚守为官之道,坚持个人操守。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向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提出了许多治国安民的良策嘉谋,总结了大量为官从政的经验教训,清慎勤自然就成为了为官从政的箴言。

 1682年,康熙皇帝应广西巡抚郝裕的请求,写了清慎勤三个字,并把它分别颁发给各省督抚。

 作家二月河:“康熙作为政治上的一种提倡,清政府做官呢,就是要清廉,要讲究自己做官的基本道德,清慎勤,处理老百姓的事情,抚民如伤,好像对待自己的伤口一样,不要随便去摆弄它。”

 解说词:就在此前一年,康熙皇帝召见了后来被称为第一廉吏的直隶巡抚于成龙。在仔细询问了他的出身经历后,康熙说:“尔为当今清官第一,殊属难得”。感慨不已的皇帝亲自做诗表扬了于成龙。在《赐直隶巡抚于成龙》的一诗的序中赞道“惟能激浊扬清,始终如一,清节之操,白首弥厉。真国家之可重,人所不能也。”康熙皇帝在写这首诗时,就称于成龙为今时清官第一,他认为治理国家首廉吏,这是皇帝对于成龙特别重视的原因,他希望所有的官吏都能像于成龙一样廉洁。感慨不已的皇帝在写完这首诗后,下令赏赐于成龙1000两白银,并把自己的一匹官宝马送给了他。

 作家二月河:“任用于成龙的目的,我认为康熙主要是从全国的经济形势,还有整个民众的民心的这种向背,可以说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还有最大的政治问题,都需要于成龙这样的官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成伟:“康熙皇帝他懂得治国的道理,他认为治国先治吏,就先把官吏管好,管好官吏才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那么管好官吏的关键是什么呢是从廉政抓起。”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于成龙之所以能够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赞颂,其实就是和他守住自己为官的道德和法律底线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他真正做到了为官清廉,能够洁身自好,能够严于律己。”

 解说词:在被康熙召见后不久,以生活简朴,整肃吏治而出名的于成龙出任两江总督。当于成龙要来南京赴任的消息传出来后,南京市面上的布价骤然上涨,全城的官吏人家都将绫罗绸缎换成了布衣,南京的社会风气为之焕然一新。于成龙在历来被视为肥差的两江总督任上,清廉至极。公务时间,他的衙署大门始终敞开着,官吏有事找他,就直接进入他的寝室,他的桌案上左边放着着生姜、豆豉,右边放着案卷文书,就像农村的教书先生一样,随便与人交谈。江南生活比较富裕,但于成龙每天吃得还是粗粮青菜,百姓们称他为“于青菜”。于成龙吃饭简单,也没有钱买茶叶,平日就让仆人采几片树叶给他当茶叶。

 1684年,67岁的于成龙逝世,南京全城笼罩在悲痛之中,百姓们不分男女老少,纷纷歇业祭奠哭拜。于成龙的灵柩归葬的那一天,江南士民数万人徒步送了20里路。康熙皇帝破例为于成龙亲笔撰写碑文,在表彰于成龙为政清廉的同时,也在劝勉官员们以于成龙为榜样。一代廉吏就这样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景仰。在康熙皇帝表彰于成龙的背后,是对清慎勤的推崇。清慎勤意味着为人清廉,处事谨慎,为政勤勉,这不仅是为官之道,更是检验为官之德的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成伟:“为什么叫他天下第一廉吏呢就是他确实对得起清官这个称谓,能够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因为你没有一些个官吏的队伍,廉洁的官吏队伍,你就不能支撑起这个盛世的大厦,没有一个政治基础,没有一个组织保障,它怎么能够实现盛世呢”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于成龙他在为官的过程中,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践行了儒家的这么一个清慎勤的品格,他能够做到直道为先,能够做到按正道,按照对官员的基本的要求去做。”

 解说词:从潮州旧城东门出来,走过湘子桥就来到了韩江的东岸,在沿江岸往北走一小段路,就来到韩山脚下,山腰上的这组建筑,就是韩文公祠。

 就像杭州人为了纪念白居易、苏轼,把西湖的两条堤分别称为白堤和苏堤一样,潮州人为了纪念韩愈,也用他的姓来命名一些重要的地方,而且潮州对韩愈的纪念更加隆重。潮州最重要的河流被名为韩江,潮州的笔架山改名为韩山,就连潮州的树木都被称为韩木。一位文人居然如此深刻地影响一座城市,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韩愈在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负责官员的考核升迁。那时,吏部里有一位严格的令使,经常将吏部大门上锁,以防止候选的官员随便进出衙门。韩愈知道后就下令将门打开,并告诉他说,你老是把门关起来,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在做见不得人的事,敞开大门怕什么呢心底坦荡方能正道直行,这就是韩愈的为官之道。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杨建祥:“韩愈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韩愈应该说既有一个德政之心,又有施德政之能,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解说词:公元819年,韩愈被从京城长安改派到遥远广东潮州去当刺史。韩愈来到潮州之后,他看到当地文化落后,百业凋敝,就组织人兴修水利,赎放奴婢,兴办教育,给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勤政、清廉、务实的为官之道,就在这里留下了永久的烙印。一个被贬至边疆的士大夫,却未因为远离庙堂而颓丧,而是在百越蛮荒之地栽下重教育、重读书的种子,使得潮州的好学崇文之风尚开始形成,并且延绵千年至今。写文章不说空话,当官不说假话,主政一方务求实绩,这就是韩愈当官做人的道德准则,韩山、韩江、韩公祠,向人们直观地展示着道德的重量。

 在安徽省桐城市繁华的闹市区,有一条被当地人叫作六尺巷的谧静小巷。这条背街小巷看似寻常,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清康熙年间,一天,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收到了从老家桐城寄来的一封家信。信中说,邻居和自己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打起了官司,家里人希望张英给桐城地方官打个招呼,打赢这起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写了这样一首诗寄给家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英的家人拆掉围墙,向后让了三尺,邻居家在感念之余,也向后让了三尺。一条六尺宽的外巷,从此出现在这座江南小城。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就是一代儒臣道德风范的体现。大度做人,严于律己的张英和他的儿子张廷玉,被人们称为父子宰相,父子两人先后为官数十年,都留下了为官清廉,人品端方的美名,成为名震一时的贤臣良相。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杨建祥:“中国古代官德的规范是很多的,其中还有很多的规范,比较好的规范。比如范家,当官的要管好自己家里的人,不要使家里人有居官之乐,当官的要为子孙着想,但是为子孙着想的心思你要纯洁,这些规范是由来已久的,值得我们今天还可以继承发扬。”

 北京大学副教授赵冬梅:“这是中国人,就是真正儒家大夫的家风,从自己开始,然后才有资格去治国、平天下,必须要从自己开始,从家庭开始。”

 解说词:见证着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六尺巷,被人们一直保存到了现在,成为今天的人们体会古人为官修德的一个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古代,修身修德从来就不是个人的事情,它从来都是和一个家族的子子孙孙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位于豫南偏远地区的光山县城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同期声·导游):“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涑水书院来参观。大家里面请!……”

 解说词:上午,在这个县城一栋并不起眼的建筑物内,涑水书院的牌子被挂了起来。涑水先生是人们对宋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称谓。说是书院,其实也只是关于司马光先生的作品、史料、书法等相关书籍的简单陈列。一排排史书典籍静静地立在这里,和县城一样低调而厚重。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先贤的敬仰。

 大约1000年前,一个男孩就出生在这座院落里,他有一个和这个县城一样的名字——光。因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被人们视为彗光早现的神童典型。其实,司马光后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不只是因为他彗光早现的超常智商,更与他严格地家庭教育分不开。当时在光山做知县的司马池在学业和做人上,对儿子司马光要求极为严格。一天,年幼的司马光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后来一个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很容易就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惊奇地问是谁剥下来的司马光很得意地说是自己剥的。见儿子撒谎,司马池就很严厉地训斥儿子,你怎么能这样撒谎呢这件小事,给司马光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在司马光严格地教育和影响下,司马光的性格和人品慢慢地定型,形成了襟怀坦荡,忠诚老实的个性。

 复旦大学副教授姜鹏:“所以这番痛斥让司马光印象深刻,首先是小孩子他是怕父亲,然后呢,不敢撒谎,所以,就是家长的这个言传之外,更重要的是身教,你自己做到没有所以司马光,其实可以说是在司马池的这样一种培养下面,逐渐逐渐成长为宋朝人公认的最正直的人物之一。”

 解说词:司马光自己生活简朴,也要求儿子以俭为美德,儿子司马康长到十六、七岁时,就显出了超常的才能,能文能武,谈古论今,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再加上人也长得英俊,母亲十分喜爱,在穿戴上就给儿子着意打扮。有一天,母亲让儿子穿一件鲜艳的葱绿长袍,在司马门庭进进出出,显得格外潇洒。司马光看到这些,心里很不安,便批评了司马康。后来司马光又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写了一篇题为《训俭示康》的文章,告诫司马康不要追求奢靡,要养成崇尚节俭的美德。在司马光眼里,节俭已不是一种生活习惯,而是一种与道德相通的品行。有德者,皆有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司马光认为节俭是正道直行、修身立志的基础,也是做人做官的前提。司马康在读《训俭示康》的时候十分感动。此后,他一生始终把这篇家训当作做人的镜鉴,用来鞭策自己。

 一生为官清廉的司马康,最终和父亲司马光一样,也成为一代学问大家。位极人臣的司马光,就这样成为管好自己子女和身边人的典范。在当时《训俭示康》只是司马光对儿子的教诲和告诫。然而经过岁月的洗练,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已经超越了一家一族的范畴,成为后世的人们砥砺修身的训言。

 北京大学教授范国强:“《训俭示康》这篇家训,司马康是经常读,每次读都为父亲生动的语言和切身的感受,感动得热泪盈眶。所以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司马康也成了一代好官”

 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蔡运章:“家风、家教这样一个传承,事实上,他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他对自己肩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使命的起点,也是一个归宿。要治好国家,首先要治好家,家跟国是连在一起的”

 解说词:厚德载物,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恪守为官之德的政治家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谱写了中华文明的闪亮篇章,创造着中国人的盛世华章。为政以德,崇德重礼,礼法相依,德主刑辅,正心修身,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穿过历史的尘埃,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气,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一座丰碑,这种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高尚,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直到今天还在感动着我们。

1 有没有关于廉洁的文言文

关于廉洁的文言文:

《孟 业 传 》

[唐] 李百药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也。 家 本 寒微,少 为州 吏, 性 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他的家庭本来贫寒,年青时做州府官吏,他性情 廉 谨。 同僚 「同僚:同官署 诸人 侵 盗 官 绢, 分三十匹与业, 廉洁谨慎,和他同做官吏的 做官的人。」几个人侵占盗窃官府的绸绢,分三十匹给他, 拒 而不受。 魏 彭城王韶, 拜 「拜:授 定州刺史,除 「除: 业 孟业拒绝而不接受。东魏彭城王元韶被任命为 予官职。」定州长官,任命 授职。」孟业 为典签「典签: 。长史「长史: 刘仁之谓业 曰:“我处其 外, 君居其 为典签 官名。 」。长史 官名。」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在官府的外面,您在官府的里 内, 同心戮力,庶 「庶:副词, 有济 乎!”未几,仁之 入 为中 面,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 表示可能。」取得成功啊!”不久,刘仁之被征入朝廷做中 书令,临「临:接 路 启韶 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 专 书令,临 近,将近。」行前向元韶陈述说:“您身边可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您专一 任 之,余 人不可信也。” 又与业 别, 执 手曰:“今 我出 都, 任用他。其他的人不可信任。”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握住他的手说:“现在我离开这里, 君便失 援 「援: , 恐 君在后不 自 保全,唯 正与直,愿 君自 您就失去了帮助 帮助。」,我担心您以后不能自我保全,只有坚守正直,希望您自我勉 勉。”业 唯有一 马, 瘦 死。韶 以 业 贫, 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 励。”孟业只有一匹马,马因瘦弱而死,元韶认为孟业贫穷,让州府官人一同吃马肉,想 令 厚相酬偿。 业 固 辞 不敢。 韶 乃 戏业 曰: (趁机)要他们多给孟业一些钱。孟业坚决推辞不敢这样做。元韶于是给孟业开玩笑说: “卿 邀 「邀: 名 人也。” 对 曰:“业为 典签, 州中 要职,诸人 “你是求取 谋取。」声誉的人啊。”

2 关于廉洁的古文

1,《卜居》先秦:屈原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

白话文释义: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如熟皮,来谄媚阿谀呢?

2,《招魂》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白话文释义: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

3,《庄子·刻意》春秋:庄子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白话文释义:普通大众以财利为重,廉洁之士以名誉为重,贤能之人以志向为崇尚对象,圣明之人以精神为珍贵之物。

4,《训简示康》宋·司马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

白话文释义:世人都以奢侈奢靡为荣耀,而我的心却以简单朴素为美德。

5,《曾文正公全集》清·曾国藩

勤、廉二字看似平浅,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舍此二字,上司即偶然表盼,亦不能久。

白话文释义:勤、廉二字看起来平浅,实则在这中间收货良多,忠诚的朋友由此,信服的臣民也在此,舍掉这二字,即使上司偶尔有表彰你,也不能长久。

3 写“为官清廉”的文言文古文有哪些

1 陋室铭

2 爱莲说

3 卜居

4 宋玉对楚王问

5 书幽芳亭记

1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 爱莲说

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 卜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4 宋玉对楚王问

先秦:宋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5 书幽芳亭记

宋代: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4 表达人物清廉品质的文言文

“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将白银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杨震的故事

5 形容清正廉洁的词语有哪些

天公地道、大公无私、等量齐观、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一、天公地道

白话释义:形容十分公平合理:多劳多得,是~的事儿。

出处:《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朝代:清

作者:岭南羽衣女士

二、大公无私

白话释义: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汉书·贾谊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译文:为了国可以牺牲家,为了公事可以忘了私事。

三、等量齐观

白话释义: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处:《蕙风词话》:“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朝代:清

作者:况周颐

译文:心意境界可以变化,然而不可以同等看待。

四、一视同仁

白话释义:不分厚薄,同样看待。

出处:《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朝代:唐

作者:韩愈

译文:圣人的话应该都要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

五、不偏不倚

白话释义:原是朱熹对儒家中庸之道的“中”的解释。后泛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中庸章句》题下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朝代:宋

作者:朱熹

译文:领悟中庸之道的人,应该是不偏袒任何一方,应为无过无不及。

6 形容廉洁的词语

原发布者:枫香树中学

形容廉政词语俭以养德,廉以立身。2、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3、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4、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5、保初节易,保晚节难。百年养德难,一日丧德易。6、廉洁从政两袖清风德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对今生。7、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当勤勤廉廉官。8、戒酒戒色戒贪欲,律己律妻律子女。9、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10、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有关于形容人廉洁的成语的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希望能帮助到您形容人廉洁的成语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先公后私纤尘不染洗手奉职枵腹从公一尘不染一介不取一琴一鹤饮马投钱澡身浴德不忮不求澹泊寡欲奉公守法富贵浮云大公无私公事公办公正无私公而忘私顾全大局国尔忘家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涓滴归公开诚布公克己奉公嫠不恤纬摩顶放踵舍己为人舍已救人舍己从人先人后己修身洁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愧屋漏大义凛然大事不糊涂风骨峭峻刚肠嫉恶光风霁月光明正大光明磊落浩然之气襟怀坦白明镜高悬事无不可对人言守正不阿守经达权堂堂正正危言危行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行不由径严气正性正大光明仗义执言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秉公执法。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先公后私纤尘不染洗手奉职枵腹从公一尘不染一介不取一琴一鹤饮马投钱澡身浴

7 赞美"廉洁"的词语有哪些

赞美"廉洁"的词语有:清正廉洁,大公无私, 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开诚布公。

清正廉洁:qīng zhèng lián jié 1 基本解释:指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与贪得无厌、贪赃枉法相对。

2 解释: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因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人们常用荷花来比喻,清正廉洁的人3 例句: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

4 事例:清正廉洁一般用于现在的领导或是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的人。5 近义词:水火无交、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不饮盗泉6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 1 基本信息: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语出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2 出处:《忠经·天地神明》3 词语辨析:举例造句: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4 近义词:舍己为公、铁面无私、公而忘私5 反义词: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徇私舞弊6 用法: 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歌颂人的品德。

7 英文: selfless8 成语典故 春秋时, 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 你认为, 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 最合适了。 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 谁最合适; 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 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

解狐到任后。 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 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 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 你认为, 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 平以又奇怪起来了, 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 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 所以我推荐了他; 你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当上了法官, 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 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 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 他推荐人, 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 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 便不推荐他; 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 怕人议论, 便不推荐。

像祁黄羊这样的人, 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1 释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2 外文名称:The sleeves swaying with every soft breeze3 出处:明·于谦《七绝·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4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5 近义词: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6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1 详细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

胸怀坦白,正大光明。2 出自:《晋书·右勒载记下》:“大丈夫行事,当礌(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3 示例: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5 近义词:光明正大,胸无城府,居心叵测,浩然之气。

6 反义词:邪门歪道,心怀叵测。开诚布公:kāi chéng bù gōng 1 详细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2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3 示例:上头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时时接见商人,与商人~,联络一气。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5 例句:同志之间有了矛盾,特别需~地协商解决。

6 成语故事:“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

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

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

这在。

8 形容清廉的词语

1 臣心如水 心地洁净如水。比喻为官清廉。

2 高节清风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3 廉明公正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4 清风峻节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5 水米无交 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

6 一琴一鹤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7 甑尘釜鱼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8 置水之情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9 浆水不交 浆水不沾。谓为官清廉,无取于民。

10 洁清自矢 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11 披裘负薪 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高清廉,

12 却金暮夜 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途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晚,以十金奉杨曰:“暮夜无知者。”杨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遂拒而不受。见《后汉书·杨震传》。后因以“却金暮夜”言为官清廉。

13 台阁生风 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14 羊续悬鱼 羊续,汉时官吏。羊续把生鱼悬于庭。形容为官清廉,拒受贿赂。

15 敝车羸马 敝:破;羸:瘦弱。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16 弊车驽马 敝: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1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

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

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

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曰:“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

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

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

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曰:“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世祖曰:“期与卿等守此言。”

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

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

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 临发,语文统曰:“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曰:“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

于是蠲(juān免除)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

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见,应对称旨 称:符合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 见:看见C悉施行之 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 多:称赞、重视11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 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

盍择人往治之。③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

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文谦小时候很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世祖居住在潜邸一带。 他的同学刘秉忠曾向世祖推荐他。

B在张文谦与刘秉忠的建议下,世祖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前往邢州治理,他们三人同心协力,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世祖更加看重儒生,让文谦执政。

C世祖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世祖的信使逃亡而去。 世祖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

在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大理的部分百姓才得以存活下来。D张文谦宽仁爱民,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2)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参考答案:10。

B(见,表被动) 11。C (①是他受到世祖的赏识④写世祖听从劝谏后的做法,⑥是对王文统说的话) 12。

B(B还有“流亡复归”)四、13。(1)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2) 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文言文参考译文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

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

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

有人向王府诉苦。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

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贪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

2 《鲍君》的阅读答案

鲍君(温州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附答案和翻译)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补充注释: 罝:泛指捕鸟兽的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不敢持归---- (2)问其故---- (3)怪之以为神----2找出与例句只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例句: 有行人窃取之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录毕,走送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

(3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附答案:1(1)拿着 (2)原因 (3)以……为怪或对……感到奇怪2C3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言之成理即可)附录翻译:从前有个人(在田野里)设网用来捕捉獐子,(一次)抓了一头獐子而(本主)却没发觉。有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他想想这样做不仁,于是就用鲍鱼放在网里离开了。

本主来后,在网中得到了鲍鱼,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家。于是(人们)造屋建祠庙,称为"鲍君"神。

后来有很多来祭拜的人,偶尔有生病的人来(求鲍神后)症愈的,就称真的有神灵。七八年后,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他们原因,人们详细地告诉了他。

这人就说:"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从此人们才停止敬奉"鲍君"。

3 《夏之梦》阅读答案

夏之梦 陈静 (1)冬带着它的庄重过去了,留给人的不尽是轻松,还有隐隐约约的疲惫;春带着它的羞涩消逝了,留给人的不尽是欢欣,还有淡淡的惆怅。

冬是漫长的,春是短暂的。(2)夏欢跑着来了,带着他的火热与热诚。

于是,我们几个不安分的女孩子迫不及待的扑向奇妙、丰富的大自然,去做一个温馨的梦。(3)我们来到田野,觅那新的意境,寻那紧张的学习之后的片刻安逸。

(4)伏下身来抚摩一下所钟爱的小草吧。春天我曾来过这里,柔嫩而纤弱的小草像是雏鸡的小嘴,一片鹅黄。

我们竟不忍心再来“踏青”了。看呀,现在的小草,他们伸出坚实的双臂,托举游人的脚步,赋予大地奋发向上的基调。

(5)绿——夏天的绿扑入眼帘。这时,我们才真切的地感到:冬天是呆板无味的,因为她失去了绿;春天是吝啬的,只让风儿捎来一抹绿;唯有夏天才这样慷慨大度,把心中的爱物无私奉献给大地,献给充满幻想的孩子。

哦,夏天的绿这么浓这么酽,这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纺织的巨大的网,笼着小河、村庄、田野。多想伸出双臂把她拥抱,但这是一个怎样的幻想呀。

(6)小草匍匐大地,捧出一朵朵缤纷的花;含珠带露的金鱼尾,鲜艳如火的红叶李,展翅欲飞的蝴蝶花,还有不知名的小花,丛丛叠叠开得红红火火,奔放热烈,连我们的花裙子也要自惭形秽了。她们在微风中摇曳着、起伏着、闪烁着,催开了我们萌动的心房。

伙伴们,脚步轻些,再轻些,别惊醒她们美妙的夏之梦。(7)漫步小河堤,两旁挺立的白杨树,就像是它们在夏天里写下的诗行。

宽大的叶子闪着光晕,殷勤地投下阴凉,好似一条走不尽的走廊。(8)我们亮起了尖细的歌喉:“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但愿永远这样好……风儿追逐着我们,吹散的长发随意飘动,半掩住由于激动而涨红的脸庞,撩拨起奋发的心绪,飞向悠远的天际…… (9)哦,一条曲折流淌的小溪——一条绕着村庄的银色项链。伙伴们向前飞去了,像一只翩翩的银蝶。

河中漂浮的水草,铺满河底的鹅卵石,无一不闪着它们巨大的引诱力。我们索性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开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闹,大声地喊,大声地笑——我们无所顾忌。

为什么要顾忌呢?既然是自己喜欢做的,就不能使感情受屈。(10)我们喜欢这个样子!(11)这就是夏的魅力,大自然的情趣。

(12)忽然,一缕清香飘来,融入少女的纯情与憧憬。哦,那是一簇簇野花的芳香,我们轻轻地闭上了眼睛……17为了突出夏的魅力,文中多处与冬春比较,请在文中找出三季各自的不同特点。

(捕捉关键词语作答)(6分) 冬: 春: 夏: 18文章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9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你在文章的划线句中选一例作语言鉴赏性的批注。(可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鉴赏其特色。)

(4分) 批注: 20第(10)段的“我们喜欢这个样子”中的“这个样子”具体指什么样子?由人们在夏天的快活样子,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写祥子夏天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凄苦的名篇,这个名篇出自哪本名著哪位作者?(4分)21本文第(6)段和以下朱自清《春》中的文段都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从形、色、态三方面描写花的多、盛、美,除此之外,你能分辨出这两段文字在写作对象和手法运用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吗?(6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7冬庄重漫长,失去绿显得呆板无味;(2分) 春羞涩短暂,只有一抹绿显得吝啬;(2分) 夏火热赤诚,慷慨大度绿得浓酽。

(2分)18小草、野花、白杨、小溪。(2分) 热爱夏天,拥抱自然。

(2分)19示例(1):第(7)段描写两旁挺立的白杨树用了“诗行”和“走廊”两个恰当的比喻,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其诗情画意,再现了夏的魅力情趣。示例(2):第(9)段的“闪”字很有动感,用得很贴切,既与前面的“河水”照应,又与后面的“引诱力”吻合。

(答案多元,可从用词、句式、手法上鉴赏其特色。选例1分,分析3分共4分。)

20我们索性脱掉了鞋子,光着脚丫,开心地在水中追逐嬉闹,大声地喊,大声地笑(2分) 《骆驼祥子》、老舍。(2分)21本文第(6)段写的是夏花,(1分)用花裙子与花比较突显夏花多姿多彩的美(2分) 朱自清的《春》文段写的是春花,(1分)虚实结合,用想象虚写树上的花结成果的喜人景象;用蜜蜂蝴蝶烘托春花的烂漫甜美、生意盎然。

(2分)(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则可,《春》两种不同的手法只要写出一点则可得2分)。

4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5 曹修古传阅读答案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他为人处世廉直无畏,从不把权贵放在眼里,有一天,曹修古与十几名同僚上早朝,路上碰到两名宦官骑马走在前面挡住了路。御史们怕耽误上朝,请他们暂给让道,那两个宦官不但不让,反而破口大骂。上朝后,曹修古便向仁宗启奏了此事:前史称,御史台(监察机关)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刻治。

仁宗听后深以为然,立即下旨,将那两名宦官给予了处罚。

又有一次,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发起脾气,用笏板将别人的牙齿打掉了。像晏殊这样的大官动手打人,一般谁也不敢管,曹修古可不管这些,他认为此行为太粗鲁,有失身份。便向皇上进言道:“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

鉴史问廉第四集道德之择解说词

道德之择 内容简介  为政以德,是安邦治国的准则。中国传统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用道德教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