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个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4收藏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个古籍,第1张

端午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文献中很早就记录了端午的出处及由来。那你知道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个古籍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一书。“端”字即“开端”,“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农历的正月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西晋周处在《风土记》中称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可见古人夏至也吃粽子,非端午专利。据专家考古考证及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所以纪念历史人物的说法,无论是伍子胥、介子推,或者曹娥、陈临、屈原等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杜撰附会之辞。

中国端午节起源与习俗源自中国大陆南方江浙一带,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菖蒲等。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舟活动,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纪念屈原的意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较早提到博物一词的古籍有左传和山海经。

1、出自左传: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左传》中最先出现“博物”一词,在《昭公元年》条中有:“晋侯闻子产之,曰:博物君子也。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此外,在历史上还有《左氏春秋》、《春秋内传》等名称。此书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它按年编排记载了春秋时期以鲁国为主的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许多历史事件。

2、出自山海经:

“博物”一词,较早出现在《山海经》的序言当中:“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博物的拼音、释义及近义词:

一、博物的拼音:

bó wù。

二、博物的释义:

1、通晓众物,见多识广。 

2、指通晓各种事物的人。 

3、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4、科学传播杂志。

三、博物的近义词:

1、博涵:博学有内涵。

2、博弈:指在多决策主体之间行为具有相互作用时,各主体根据所掌握信息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的一种行为理论。

3、博宇:指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4、博信:广泛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文字。

5、博取:用言语、行动取得信任、重视等。

6、博望:古山名,历来为攻守要地。

日语中也有这个字,引用《平家物语》是解释这个汉字在日文中的意思

就好像“娘”这个字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有,一个代表母亲,一个是指女子,同字不同意

《平家物语》成全书引用中国文词典故共124处,直接引用原典文句的有72处,借用汉文典故的52处。几所引用有确切出典的为108处,其余属一般引用,无须确指出于何书何文。这108处引文所涉及的古籍,自先秦迄于唐代有25种之多。引用最多的为《史记》和《白氏文集》,前者29处,后者23处。引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古圣先贤文臣武将共76人。《平家物语》共192节,其中含有引用中国典籍的为56节,占29%,是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的生动典型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个古籍

端午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文献中很早就记录了端午的出处及由来。那你知道端午一词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