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具有什么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2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3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本身具有丰富的资源,但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把它作为历史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并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历史教学资源的作用在于: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历史教科书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在这样的狭隘的教学资源观支配下,历史课被学生看成“死背”而无趣的科目。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是一种主要的教学资源,历史教学还应运用大量教科书之外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使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生动的历史教学资源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二 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当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这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比较偏重“注入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也有一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如讨论、问答等,但是由于作为课程支柱的课程资源比较单一,历史教师只需讲清教科书上的现成结论,历史学习也就成为只是背诵一些历史事实的机械训练,因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历史教科书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历史知识的框架,并非历史本身,不应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对象。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进行理性思考、进行选择和解释。历史知识的特性决定了历史老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囿于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结论,除教科书外,还应学会广泛搜集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由于历史教学资源具有范围广、数量大的特点,这样,无论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还是从开发教学资源的角度,都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服务。可见,只有随着历史学科教学资源的逐步开发利用,历史教学过程才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也才能真正地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三 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观在客观评价传统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方法。从历史方面看,20世纪中期,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教授就明确地把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加以系统论证。这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使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过程。我国现在不少地方开展的探究式学习实验研究表明,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近20年来,英国在历史教学理念方面最重要的一项变革,就是认识到“历史科的中心是在于发展学生对于历史探究的方法或过程的理解”,学生不应只学习过去实际发生怎样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关于“历史这一门知识是如何而来的”的“程序性”知识。具体地说,就是让教学活动成为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注重的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去认识真正的历史。因为英国历史教育界同行认为,学生唯有透过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的实际经验,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与方法。
英国的历史教学改革理念对我们是有启发的。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有这样的一种取向,即重视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重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尽管学生搜集和处理教学资源的能力还很有限,学生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的水平与真正的史学研究也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它能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和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并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首先,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分析,由于新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次,今后历史教师也将要经常参与地方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而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它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教学资源的支持。其次,历史课程突出体现了发展性的精神。所谓发展性,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学业发展留下较大的空间。我国历史新课程标准为此采取的是“保底不封顶”的策略,允许历史教学可以适当超标,这样,历史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历史新课程,就需要努力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如历史课可以适当拓宽知识范围,随时穿插一些“乡土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许多乡土历史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尚待历史教师去搜寻和整理。再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也离不开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历史学科教学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了。
一、历史课程资源主要类型和特点
闫: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培计划初中历史远程培训专题节目。今天到场的专家有陕西省西安中学郭富斌老师和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徐赐成老师。我是西安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闫璟。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现在探讨第1个话题:历史课程资源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徐: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指出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课题。
闫:在教学中,组织教学资源并优化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感到两个困惑,一是苦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时不得不照本宣科;二是苦于教学资源太丰富,难于取舍,造成课堂的臃肿,教学主题模糊。这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郭: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课程资源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能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进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历史学科来讲,历史教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等,都属于历史课程的资源。问题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课程资源重视不够,导致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许多课程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开发利用而进入课程。
徐:1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
《课标》指出,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相反,教科书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历史教科书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教科书只有在体裁、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发挥其核心课程资源的作用。
郭:2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明确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力,合理配置人文方面的书籍,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知识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并且通过每个学习主题设计的“教学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广泛搜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要有意识地调整学校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合理配置相关方面的书籍,包括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艺术史、科技史、文化史、文物考古等方面的书刊,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仅仅依靠学校图书馆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学还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英国历史教育就比较注重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查找资料。比如,英国某校一位历史教师,在历史课中将一份材料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一篇关于中世纪城堡的图文并茂的论文(作业)。但是发给学生的材料,只是一份供参考的长长的书目,至于这些书在哪里借,教师一概不管。由于教师没有讲述任何有关城堡的知识,一切资料都要靠学生自己寻找,为了得到最新、最全面的资料,学生只能到图书馆借阅。英国各地城市公共图书馆,都对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开放,学生不仅可以在那里看书,而且可以借回去。学生知道,要写好一篇历史论文,不仅要知道对象本身,而且还要了解对象所处的历史时代及与其有关的问题。因此,他们除了要了解城堡的形式、建筑过程、城堡的作用之外,还要了解一点中世纪的历史。有关这方面的书,都被他们借回家,一一查阅,并将有用的资料摘录下来。一些特别认真的学生,还深入牛津附近残存的城堡中去看个究竟,并交上了厚厚的调查报告。由此,学生学会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图书馆资源,这样做不仅使他们获得很多历史知识,而且逐步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如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等等。这些对于中国的历史教育工作来说都是可以借鉴的。
闫: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提高文献检索效率,历史教师还应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利用二次文献(如目录、索引、文摘等)、三次文献(如年鉴、综述等)等等。
徐:3充分利用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
《课标》要求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二是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闫:近些年,我国不少地方的历史教师也开始注意发动学生搜集本乡、本土的文物和参观当地遗址、遗迹,并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据一份资料介绍,北京某地历史教师曾搜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50多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片、货币;抗日模范村的奖旗;根据地老大娘为八路军伤员送饭用的菜篮子等。教师组织学生到著名的革命老区,也到解放前称为“佃农村”的穷乡僻壤进行调查访问。在石屋的土炕上,喝着老乡的山茶,听着娓娓的诉说;在高峻的山坡上,跟着“三八”式老党员学唱抗日小调;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里,追踪着“地道战”的烟痕……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了历史课程的内容,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又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我也认为,家庭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近代学者梁启超就很推崇家谱、族谱的史料价值。其实,又岂止家谱、族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资料,不同时代的老照片、实物、长辈的回忆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有益于历史学习。
徐:4互联网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快捷的资源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历史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等逐步被引入历史课堂。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快捷的历史课程资源。《课标》强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
闫:《课标》强调,合理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具体、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是应重点利用的影视资源。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应选择那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与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在使用时教师应注意进行必要的指导。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规划馆等,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资源也应当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郭: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与教育素养,才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阅历、知识经验及认知基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
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如下:
1、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2、鼓励学生参与决策:
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和学校事务的决策过程,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建议,以促进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提供支持和反馈: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提供学术和情感支持,确保学生在困难时期能够得到帮助和指导。
4、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社交技能:
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学生组织和团队项目,培养他们的领导和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5、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信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提供真实世界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参与解决,促进他们的问题解决技能。
6、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创造支持性和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尊重和受欢迎。
鼓励积极的竞争和合作,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和团队精神。
7、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和情感问题。
鼓励学生培养自我关怀和情感调适的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答案要点
一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基本途径:
(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和使用。
(4)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此确定编制课程教学计划的依据。
(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人才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利用这些资源的方式有很多,比妇聘请各领域的专家或有一技之长的人担任校外辅导员.组织参观、游览、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建立各种实践基地、教育基地等。
(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比如校际之间对各自的资源进行登记整理。然后以一定的形式建立资源数据库,并建立方便管理、查阅、使用的共享机制,以达到校际之间课程资源互补效应和增量效应。类似的共享方式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学校与各种社会公益机构,如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之间进行。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营口开发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渤海之滨,坐落在营口市南端52公里处,西临美丽浩瀚的辽东湾,北距辽宁省省会沈阳190公里,南到海滨城市大连170公里。 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发区领导坚持创新发展保持高速度,努力实现迸发式发展,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百年名校熊岳高中,就坐落在开发区古城熊岳镇望儿山脚下,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办的盖平简易师范学校附设初中部,1954年由盖平县城迁到熊岳新校址,1956年成为一所独立高中,1958年更名为熊岳高级中学。1959年熊岳高中被确定为省教育厅直属的7所重点中学之一,1960年在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上受到国务院表奖,作为一所历史名校建国以来,熊岳高中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共有168人考入清华、北大,有3000多名学生升入复旦、浙大等名牌大学。
2003年划归营口开发区以来,学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占地9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校园内有一个让许多校友魂牵梦绕的
紫藤园,因学校半个世纪前的老校舍工字房正厅门旁的两丛紫藤而得名。这两丛紫藤是熊岳高中从盖州镇迁到熊岳新址时,曾留学于日本的生物教师王永谦先生亲手栽种的。半个多世纪来,与熊岳高中一起饱经风雨,几经磨难,依然郁郁葱葱,成为几代熊岳高中人心中母校的象征。园内原有70多种标本植物,2004年申办省示范校时,又在花园中修建了凉亭、假山和养鱼池等。学校现有主教学楼、综合楼、高三教学楼、美术部等,楼内墙壁上镶挂了以励志、怡情、人生感悟为内容的近百块文化展板,300多盆花卉盆景,无论春夏秋冬,室内四季如春,温馨宜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身心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精干、务实、团结、进取的领导集体,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本地区教育发展形势,科学有效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富有实效的育人目标及管理措施,促使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教育设施齐备,配置合理。现有多媒体标准教室70个,实验室、学生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多网合一的数字化校园网,为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3000平方米的食堂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卫生整洁,服务周到,使学生在这里就餐能够找到家的感觉。两栋共10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生活设施完备,管理规范,380个房间,每个房间4—6人,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住宿。
学校师资强大。95%以上的教师从教多年,具有丰富的高考指导及现代教学经验。学校曾先后涌现出以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特级教师张方仕老师为代表的一大批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优秀教师,正是这些教师教书育人,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精神构筑了熊岳高中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底色,正是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沉淀了我校丰厚的人文底蕴。
熊岳高中在践行“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过程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每当新生入校后,学校都组织他们到部队参加军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使学生增加对社会的观察和了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198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办好的40所重点高中之一,2004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百所示范性高中之一。近几年,熊岳高中先后获得了“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学校标兵”、“辽宁省绿色学校”等2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中央和省、市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2009年9月17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以《精心浇灌欲绽蓓蕾,满园盛放道德之花》为题对熊岳高中的德育工作做了整版报道,新华网、《辽宁教育》等也都先后多次对学校的办学成果进行了报道。
原营口市委书记、现任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燕玲,营口市市长高军,副市长车竞,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高作平,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区长王延东,区人大主任申群,区政协主席张吉栋等先后多次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采访汪大威校长 3-5分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在熊岳高中喜迎百年华诞之际,全国各地的校友纷纷派代表回访母校。学校的老领导、老教师也纷纷为百年校庆献计献策,表达对学校发展的关注。59届毕业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同志亲自为母校题写了“望儿山下育人摇篮”,辽宁省常务副省长许卫国也为熊岳高中百年校庆发来了贺信。
(采访:原熊岳高中党支部书记郭健夫、主持工作的副校长鲁克承)
百年育人传薪火,世纪教泽铸辉煌。熊岳高中正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将继承百年名校优良传统,紧紧围绕“两全、三高、四优、特色、和谐”的办学总目标,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团结拼搏,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在新的征途上奋勇前进,去实现新的跨越。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如下:
1,开发学生资源—教师掌握学生学习信息,为学生提供最需要的知识平台。学生的生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的兴趣都可成为课程资源。
2,进行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过程,也是课程开发过程。处理教材,让教材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课程资源。要冲破教材的束缚,在教材内容上要“面向学生的生活”。用好、用活教材,使教材的文本资源价值“升值”。第一要完善教科书的内容,第二要变革教科书的使用方法,第三要积极自编教材。
3开发教师自身资源—教师身上丰富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知识修养、教育教学技术等皆可成为课程资源。要切实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实践活动,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成果是潜在的课程资源,它是由教学一线的直接经验上升到理论,又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
4,发掘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使网络的优势“彰显”,带领学生走向世界。
5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可使学校课程结构“优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走出特色之路。教师应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选择适合本校课程发展的课程资源。
在历史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具有什么作用
本文2023-11-05 13:20: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