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到底对孩子有没有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5收藏

让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到底对孩子有没有用?,第1张

    可以肯定地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让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古代的启蒙读物,对孩子是有用的。还是先弄清楚《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启蒙读物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然后再来看看应该如何去读这些读本。

一、什么是《弟子规》《三字经》 

    《弟子规》《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一起,被称为“蒙学读物”,也就是过去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读本。这些读本现在依然被一些人拿来作为孩子的国学读本,特别是在“国学热”的背景下,此类读本甚至在某些地方、某些时期还十分流行。现在不少家长也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学这些启蒙读物,学吧,又觉得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再给孩子学这些古代的东西,就是给孩子增加压力,可又不知道花了时间学了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处;不学吧,又怕孩子缺了什么。那还是先看看这些启蒙读物是怎么回事吧。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名叫李毓秀。他的工作是教书,在教书之余就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内容编写成了教材,这就是《训蒙文》。后来到乾隆年间,有个叫做贾存仁的,又把《训蒙文》改编一下,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指为人弟者、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规”是“规则”“规矩”“规范”的意思。名为“弟子规”,其实也就是要将其作为一本规范儿童言行举止的蒙学读物,简单说就是“立规矩”的读本。

    那么,它立是什么规矩呢?其实就是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文义演绎而成。孔子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是:孩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要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那就去学习文化知识。由此可见,这是以儒家思想去培养孩子如何做人的,其实就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一个“道德读本”。

    而《三字经》影响更大,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儿童启蒙读物之一,与《千字文》《百家姓》合称为“三百千”。关于该书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今人普遍认为是南宋时期的王应麟。与《弟子规》一样,《三字经》也是包含了儒家思想的道德读本,同时也是包含了许多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文化读本。所以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在众多蒙书中,只有《三字经》称作“经”(经典),可见其影响之大,应该说是最具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蒙学之书,堪称“蒙学之冠”。

二、今天从古代的蒙学读本中学习什么

    《弟子规》《三字经》之类都是古代蒙学读本,那么,今天的孩子有必要学吗?

    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有的态度是“古为今用”,也就是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或者用鲁迅先生的经典说法是,采取“拿来主义”,就是把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内容“拿来”,而不是“全盘接收”,也不是“全盘抛弃”。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正确态度。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必纠结到底要不要学这些古代的蒙学读本了。

    1首先明确:《弟子规》《三字经》是值得学习的,学习其中的精华对孩子是有益的。受到古人、今人的追捧,其中必定有值得探究的道理。古代蒙学读本很多,而像《弟子规》《三字经》之类能够得到今人的认可,这其中的奥秘,除了其中的“道德伦理”值得孩子们“择善而从”之外,还有其他古代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于学习古代文化知识是有帮助的,同时,因其有着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句式,而这些都适合孩童阅读。因此,孩子要学习古代文化知识,汲取古代的优秀养料,除了学习经典诗歌、经典文章,这些被称为“蒙学”的东西,当然是值得学习的,值得借鉴的。

    2同时也要明白:学习古代读本,是取其精华,绝不能“照单全收”。时代不同了,知识体系不同了。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海量的,绝不是古代堪比的。古人读书主要就是读圣贤之书,至于数理化之类的科学知识基本是不涉及的。况且古代除了圣贤之书,其他可以选择的余地也不大,选来选去就是那几本,所以,人们往往就集中在那几本读本上了,以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而今非昔比,现在的孩子们在学校要学的知识体系是充分的、完备的,在目前这种大背景下,如果把大量时间花在古代的所谓经典上,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孩子来说,行有余力,可以好好学一学《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代读本。但也不必拘泥于是否需要背诵,是否要进国学班之类。当然更不能迷信,因为随着时代变迁,孩子们的思想活跃,不能用古代的思想来限制和束缚孩子。至于其中的不合时宜的观点,更不能灌输给孩子,比如,其中的“不关己,闲莫管”“非圣书,屏勿视”等说法,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总之,阅读古代经典,一定要通过鉴别来吸收精华。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不能迷信,不能照搬。孩子还小,可能无法辨别其中的内容,况且,古代的读本,即便浅显易懂,但往往还是有着文言色彩,而且为了保证三字一句,有的读起来并不顺畅,至于其中的许多典故,更是阅读障碍。因此,孩子的阅读最好还是要在学校老师统一安排下进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相当丰富全面的,只要是适合孩子学习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都会包含其中的。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中国有很多经典优秀的国学,国学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诵读经典可以给予孩子一种美好的语境和语感,感兴趣的来看看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1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一:《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二:《三字经》

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三:《百家姓》

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四:《千字文》

即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南朝时期,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请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巨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五:《增广贤文》

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六:《声律启蒙》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2

儿童看的国学经典

《尚书译注》(精编本)

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尚书》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罔游于逸,罔*于乐。——《尚书·大禹谟》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本书用散文形式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记载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

优秀的国学经典

《道德经译注》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伟大著作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唐玄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3

儿童读的启蒙经典国学

《庄子译注》(精编本)

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是道家学说的典范之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评庄子文章

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庄子》

本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

《列子译注》(精编本)

被誉为“常胜之道”的智慧之书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重要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列子》书事简劲宏妙,多出《庄子》之右。—— 洪迈《容斋续笔》

《庄》、《列》之文,播弄恣肆,鼓舞六合,如列缺乘踽焉,光 怪变幻,能使人骨惊神悚,亦天下之奇作也。—— 屠隆《文论》

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刘韶《文心雕龙》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列子·杨朱》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列子》共八篇,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一百三十四则。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诗经译注》(精编本)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孔子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梁启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小雅》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

《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礼记译注》(精编本)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并称为“儒家五经”。

《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礼记》之最大价值,在于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之资料。————梁启超

《礼记》不但是打通《仪礼》、《周礼》二书之内蕴的钥匙,同时亦是孔子以后发展至于西汉时代,许多孔门后学所共同宣说儒家思想的一部丛书。————王梦鸥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礼记·中庸》

本书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记录孔子及其众弟子的言行,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其中《礼运》《儒行》等篇有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古代学子的必学篇目。

  5岁的儿童应该先读这些古书: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小朋友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指后学。“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三字经》、《弟子规》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是当今中国国学风潮里使用最普及、最负盛名的儿童启蒙、识字教材。对其内容,我就不多赘言。

    虽说《三字经》、《弟子规》千百年来在教育启蒙上功不可没。但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语言环境、时代思想潮流的变化。《三字经》、《弟子规》已经是语言陈旧、思想腐朽。虽说有些闪光之处,但总体来说就是文字垃圾。好比含有三聚氰胺的有毒牛奶,虽然大部分是牛奶,可含有毒哦。你会让孩子读吗?

    有人会说,你牛,那你来写一篇看看。其实,我还真写了这么一篇儿童启蒙韵文:雅韵国学《童子吟》。今天就以对比的形式来说说老版蒙童教材《三字经》、《弟子规》是如何让垃圾。当然,我的也不一定好。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能给大家带来些启迪和思考,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因为要展开讲,皇皇万言可能都不够。简单讲,又难免挂一漏万。今天先简易的交流,拉开话题后,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再陆续做深入的探讨、辩论。

    《童子吟》是新时代的《三字经》和《弟子规》。它在对老版中的精华有所吸取的同时进行了全新的创作。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文化及品德教育知识。一部分内容仿《三字经》,偏重文化基础知识传送;一部分内容仿《弟子规》,偏重儿童品德养成教育。笔者为什么不重新新编两本新《三字经》新《弟子规》呢?而是把《三字经》和《弟子规》两类内容合二为一。一是两者内容有重复部分;二是两者有些过时的内容没必要让现在儿童来学习;三是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删繁就简,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弟子规》主要内容主要为封建宗法社会下,对儿童提出的道德训诫。是符合当时社会环境及认识的的“孝悌礼信”等儿童行为规范。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是腐朽的。比如: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非所宜。

    这是愚孝,不足取。这个缺乏现代人的平等意识,如果按此去做,就是在培养小奴才。

    鉴于此,笔者对《弟子规》仔细斟酌,去芜取精,并参考各类经典中富有价值的理念,结合时代新风尚、新思想,在《童子吟》中为儿童编撰出了新时代的道德训诫三字韵文格言。

试举几例:

    男勇敢,女端庄。洁如玉,坚似钢。

    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走如风。

    财可舍,理须争。身能正,气自雄。

    言必信,行必果。守约定,履承诺。

    一年春,一日晨。光阴迫,不待人。

    行千里,读万卷。抱琴心,修剑胆。

《三字经》从文学层面上看,叙事就像流水帐,词藻近乎口水,对学生学习典雅的书面文字上的影响是不够给力的。连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肯定其劝学的功用外也认为《三字经》“字有重复,辞无藻采”。现在就新旧版类似内容作一个简单比较《三字经》中讲天文地理动植物的 :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讲天文地理动植物时一五一十、一板一眼的向人介绍,还夹杂着“君臣义、曰士农”等人伦社会常识,行文东扯西拉,缺乏条理性;知识讲述完备,但语言缺少文采;形象众多,但意境单调,更无趣味。且韵脚也不严整,比如:“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几句就根本没有押韵。再看笔者关于天文地理动植物部分:

    天苍苍,地黄黄。乾坤大,日月长。

    斗柄垂,星河亮。季节更,年岁往。

    云致雨,汽凝霜。春风暖,秋露凉。

    高山脉,阔海洋。泽荡漾,野苍茫。

    尘关塞,雾潇湘。江南润,冀北荒。  

    黄河绕,长江长。珠峰耸,泰岳昂。

    龙腾海,虎啸冈。野兽走,飞禽翔。

    蜂采蜜,蝉饮浆。池养鲤,垄牧羊。

    森林木,阡陌粱。蔬菜绿,瓜果香。

    河边柳,路侧杨。桃艳丽,李芬芳。

    与之相比如何,读者自会明辨。再举例,节选老版《三字经》讲历史部分的: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整个就是就一流水账,哗啦哗啦,什么国亡了,什么朝代又兴起了。儿童除了记住朝代名称及顺序外,辞藻美,音韵美影子也没有。儿童除了识几个字还能干什么?再来看笔者讲相应的历史部分:

    魏蜀吴,曹刘孙。争汉鼎,乱纷纷。

    血和火,烟与尘。白骨野,断行人。

    西东晋,南北朝。风飒飒,雨潇潇。

    金陵渡,渭水桥。回首望,故国遥。

    大江流,东去水。隋王朝,混宇内。

    凿运河,征高丽。万民劳,四海沸。

    雄哉也,巍大唐。九畿旆,万里疆。

    ………………

    美欧雨,甲午风。百官腐,十室空。

    匹夫怒,大炮轰。龙旗落,帝号终。

    英雄泪,壮士枪。洒热血,祭国殇。   

    挥镰斧,破天荒。赤帜卷,漫空扬。

    读了上面,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是不是徐徐展现在眼前。中华民族的慷慨,中华民族的悲伤;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中华民族起落沉浮尽在其中。读来一股自豪的凛然之气是不是油然而生。

    虽说在说史的准确性上比之老版较差,但笔者认为,此年龄段的儿童,粗略了解历史即可,更重要的而应是在流转的音韵 、华丽的辞藻间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并积累词汇,认识汉字。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及解析

 弟子规解释:弟子规全文解释—弟子规全文翻译译文全文总计6000多字,加上弟子规原文全文共计1080字。弟子规全文解释和翻译是一篇宏著,对理解认识弟子规原文有积极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弟子规全文及解析,欢迎查看~

 弟子规全文

 儿童成长学习经典链接:三字经全文三字经全文解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弟子规全文弟子规全文解释百家姓全文千字文全文带拼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宋八大家简介

 弟子规全文解释—弟子规全文翻译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译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三、 《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译文: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

 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四、 《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谨”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

 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年青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译文:

 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

 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译文:

 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

 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文:

 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

 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五、《弟子规》信(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信”是学生们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译文:

 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译文:

 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

 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能赶上他。

 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译文:

 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

 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

 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恶”。

 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译文:

 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译文: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译文:

 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译文:

 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

 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七、《弟子规》亲仁(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亲仁”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译文: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个不相同。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少。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

 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

 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

 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译文:

 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译文:

 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

 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译文: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

 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说话不讲道理叫“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自弃”,做人绝不可这样。一个人不能不知自爱;也不能甘于堕落。圣人和贤人境界虽高,都是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修学而达到的。

;

小孩子应该背诵哪些国学经典

小孩子应该背诵哪些国学经典,小学阶段是孩子机械识记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关键期,国学是中国人对自己本源文化的认同与坚守。国学启蒙的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以下分享小孩子应该背诵哪些国学经典

小孩子应该背诵哪些国学经典1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故事的汉字》

《有故事的汉字》是一套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优秀读物。《有故事的汉字》通过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引领你探寻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让你彻底弄清汉字的前世今生,轻轻松松学好汉字。

推荐理由

作者以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笔触向小朋友们讲述每个偏旁、部首的意象和代表事物,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汉字,在每个汉字的后面作者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传统国学故事,为孩子们丰富国学根基、涵养心性添砖加瓦。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弟子规》

——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

约11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是教育小朋友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和别人平等相处,懂礼貌、讲信用等,而这些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三字经》

——中国文化史纲

约1100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和推荐。《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史纲记在脑子里了,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帮助!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千字文》

——童蒙识字教材首选

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一篇韵文,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知识于一炉。学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轻松开始阅读,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论语》

——中国人的“圣经”

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老子》

——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就是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研究领域;企业家张瑞敏则运用《老子》;从小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中庸》

——“和谐”人生的指南

约4000字,“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恒不变”,所以,《中庸》说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学了《中庸》,能够开发领导潜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一个高EQ素养的人才。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即出自《中庸》。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大学》

——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

约2000字,孙中山先生称这本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是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曾国藩选拔人才的标准“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所谓“器宇”即一个人的心量,而读《大学》可以培养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小就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格局。

小孩子应该背诵哪些国学经典2

小学国学经典篇目:

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 语》;六、《老子 大学 中庸 庄子》;七、《孟子》;八、《陋室铭》刘禹锡(唐);九、《劝 学》荀子(战国);十、《伤仲永、 笠翁对韵二冬》;十一、《岳阳楼记、 笠翁对韵三江》

小学国学课程是启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的综孩子合素质;课程针对当今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模式和接受水平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全新的国学启蒙教育;正如《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儿童时期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纯正善良无邪的品质,教导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学习国学的好处:

使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孩子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极强的模仿能力和活跃的思维方式,是学习语言,形成自我意识,建立初步文化体系的最佳时机。

选择专业的国学文化教育学校,推荐秦汉胡同,秦汉胡同国学于2002年开始创业,至今逾17个春秋。旨在将中华国学最基础的三个部分,即国文丶国艺丶家庭艺术人文通识,藉"听香读画,吃墨看茶"的极致艺术空间,依托拥有全球化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具备传统文人扎实通识素养与学术能力的国学教师,向现代家庭,向全世界传播分享中华文化精粹。秦汉胡同国学已经在北京丶上海丶广州丶深圳丶杭州丶南京丶济南丶娄底丶临汾等地设立近百家国学馆,每年惠及数十万家庭。

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秦汉胡同国文为设置了中国传统的蒙学课程,从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家诗》、《千字文》入手,让孩子在诵读、记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汉字储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为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和个人涵养创造沃土。

小孩子应该背诵哪些国学经典3

适合儿童读的国学书

《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行为守则,弟子规要小朋友们学会孝顺父母,要对兄弟姐妹友善,要学会尊师敬长,跟周围的人平等处事,要有礼貌等。

《千字文》

千字文是一篇很好的启蒙教材,汇集了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内容,孩子学习千字文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论语》

论语教会我们很多经典的为人准则,能够让人洞察和了解人生,不管是经商还是学习,或者是成长,论语都有非常好的启发作用。

儿童读诵国学经典的3大理由

年龄最佳:把握13岁前儿童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修理工发潜能,启迪智慧。

教材最好: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代古紧贤的智慧结晶,从小接触如同师从贤哲,在第一流名师指导下奠定一生优雅人格基础。

收获最大:轻松愉快地跟读唱诵。不求理解,但求熟读背诵,“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领悟经典的真谛。

儿童背诵国学经典的10大好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2、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语文能力增强——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大学》、《孝经》、《老子》、《中庸》、《孟子》、《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将达到不少于5000字(这是中文系教授的识字量)左右。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一个7岁前诵读10部左右经典的孩子,可创造1年阅读500册到1000册书的奇迹,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科目的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2-4倍;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取得文化治疗的效果——通过诵读经典,患有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的孩子的症状明显缓解。这一项意外的收获已为医学界所关注,相关医院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了。

9、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10、对“文言文”有了天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心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一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大学、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1、加强深度思想,重振人文建设——当代社会,流行读物泛滥,信息过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会产生无法摆脱困惑和焦虑,有的人会对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产生疑问,从而厌倦生命、质疑社会。经过经典的熏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从而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让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到底对孩子有没有用?

    可以肯定地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让孩子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古代的启蒙读物,对孩子是有用的。还是先弄清楚《弟子规》《三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