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4收藏

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第1张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的特点

“四书五经”不完全是民间的,它成了系统之后,不仅经典化了,还官学化了。这些典籍问世后,逐渐取代古代的注疏,成为士子读书问学的首要选择。从南宋末年开始,不少围绕这些典籍进行证明、阐发的汇编体著作或衍生著作出现了。到了元代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朝廷下诏,“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用书。其中,“四书”用的便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而“五经”方面,《诗经》用朱氏的,《尚书》用蔡氏的,《周易》用程氏和朱氏两家的,《春秋》用“三传”和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在元代,“四书五经”系统的官学地位在就因此确立了。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一、四书

1、《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2、《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3、《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4、《孟子》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二、五经

1、《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2、《尚书》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作品的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

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相传为孔子编定。

《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

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春秋战国时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又称《书经》。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总数约2500枚。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

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引发关注,其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3、《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

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4、《周易》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诸经之首,三玄之一。《易经》包含《周易》,就是各种变化,孔子定为五经之一,计有24070字,分本经和大传两部分。

本经包括八卦、重卦、卦辞、为易有主体,故称为经;大传包括上彖、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此十者合称十翼。

十翼为阐明易经而作,故曰传,它是用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为结构框架,把中华民族在太古时代摸索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用抽象的符号记录下来,进一步以阴阳变化之道来分析,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通过卜卦来启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它也是中医之子向更高层次学习的门槛。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周易》也称作是《易经》,被誉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古文化典籍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易经》本是反映变化的哲学古书,长久以来被用随机数选取作筮辞用。

5、《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暠《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公羊传》与《谷梁传》是为解春秋之笔法,释《麟经》之精妙,但于《麟经》并无后续纪年。《左传》 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是孔子所著《麟经》之续,同为鲁国编年体史书,故与《麟经》并列。《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官所写)。

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大学》的作者是春秋末期曾子

2、《中庸》的作者是春秋时期子思

3、《论语》的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4、《孟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5、《诗经》的作者是佚名,传为春秋时期尹吉甫采集、春秋末期孔子编订

6、《尚书》的作者是先秦诸子

7、《礼记》的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七十子后学

8、《周易》的作者是商末周初姬昌

9、《春秋》的作者是春秋末年左丘明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

-大学(文献古籍曾子《大学》)

-中庸(汉语词语)

-论语(中国儒家经典)

-诗经(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尚书(中国古籍)

-礼记(儒家经典书籍)

-周易(易经)

-春秋(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春秋左氏传

程子说:“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经典要靠心灵的感悟与正闻熏习获得。若是以逻辑去思辨,就堕为平庸。

那么如何感悟、熏习智慧呢?读着,经典中的文句就自动钻进心灵当中,萃于面,盎于背,心灵受到经典的滋润,“活泼泼地”。那时便是人与天地同在之时!不去思辨,开启右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直到智慧如清泉,潺潺出心田。

静定生慧,致虚极,守静笃;先不要看注解,涣散了,用志不分,乃凝开神。智慧的语言,常常在心中打转,所谓口而诵,心而惟,这些经典语言不断清洗我们的不良的习气,从内心开始,开启我们的光明和高尚,作用于外,开启我们光明的前途。内圣而外王

读久了后,日渐触类旁通,日渐满腹经纶,至于理解,三岁有三岁的理解,十岁、二十岁……乃至八十岁都有各自不同阶段的理解,只有读熟了,才能增加以后被指点和评价的机会。

当这些书都读熟了,中国的书就没有不能读的了,《资治通鉴》《左传》就都可以当做课外书读了,那中国书就没有读不了的了。这样就会越来越喜欢读书,直接作用就是阅读能力提升,进而理解力提升,为未来学各种具体学科和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年寒窗,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朝成名后不管从政、从商、众医……就都有了学问和德性的基础,这正如耶鲁大学校长所言:“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与学问,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同时日日与圣贤对话,逐渐涵养了一个人远大的志向,走向更远更广阔天地的心量、胸怀。

四书五经中的字数如下:

(注:该统计数据出自我国南宋时期学者郑畊老)

《周易》:24207字

《尚书》:25800字

《毛诗》:39224字

《周礼》:45806字

《仪礼》:56115字

《礼记》:99020字

《左传》:196845字

《公羊》:44075字

《縠梁》:41512字

《论语》:13700字

《孝经》:1903字

《尔雅》:13113字

《孟子》:34685字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扩展资料

1、四书五经字数统计人郑畊老简介

郑耕老(1108年—1172年),字谷叔,莆田城南人。少负才学,于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中进士。

郑耕老代表文集如下:

《易范》、《易训释》、《洪范训释》、《论语训释》、《中庸训释》、《孟子训释》、《诗训释》(《兴化府志》中,以上各书为《诗训释》、《易训释》、《中庸训释》、《洪范训释》、《孟子训释》)、《中截流论》。

2、四书五经介绍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其中,《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3、四书五经影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

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郑耕老

-四书五经 

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扩展资料

影响

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其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人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它。

《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时至今日,《四书》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四书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按照传统的书籍分类法,传世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最重要的是经部,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研究这些经典的学问称为“经学”,从事经学有成并能指导生徒的学者则称“经师”,都一向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

经部书中又以“五经”和“四书”最为基本,这里洋溢着儒家先贤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智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例如下列三点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1、克己爱人的道德情操。

孔子讲“克己复礼”,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孟子讲“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仁爱之道”代表了人类崇高的理想,这样的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历尽古今而不变。

2、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易经》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象传),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孟子有“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担当精神,这些都是很积极很健康,值得发扬光大的。

3、以和为贵的基本思想。

儒家经典反复强调一个“和”字,讲“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讲“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就是求大同,存小异,既要坚持原则,又注意团结他人。这样来处理人际关系以至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之好的。

从成书的过程说,是五经在前,四书在后,“四书”这个名词的形成更晚至宋朝。而就中国先前学童的学习安排来说,则总是先读四书,再读五经,行有余力再读其他经典。现在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不大可能专门来读四书五经,但对此仍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一些必备的常识。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的影响: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

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