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3收藏

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第1张

提起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脏口诀,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行口诀断五脏之病,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脏五行顺口溜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

脏和腑是根据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肝、心、脾、肺、肾五个(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充实的一些,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六个(六腑),大多是指胸腹一些中空有腔的,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五脏口诀

内容来自用户: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

五脏五行顺口溜是什么?

五脏六腑的功能口诀是什么?中医五脏口诀大全。

丑时相匹配肝经,子时相匹配肝胆经,酉时相匹配脾经,未时相匹配小肠经,午时相匹配络,巳时相匹配脾经,辰时相匹配没经,寅时相匹配肺经。

这就是人体内五脏六腑相匹配的时间,依据这类相匹配,五脏六腑活跃性的时间开展健康养生,就能做到更强的实际效果。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象学说认为人体是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二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的病变,可经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反映于外,因而观察疾病的外在表现,可了解病位之所在。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记忆口诀。

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五行口诀断五脏之病

五脏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由于心的主血脉和主神功能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手少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2、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肺叶,不耐寒热燥湿诸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易受外侵袭,故有“娇脏”之称。四季五脏养生的口诀。

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血液。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主升举。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血。《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

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先天之精,主,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故肾又称为“五脏之本”。肾精,主蛰,又称为封之本。

以上就是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相关内容,是关于五脏口诀的分享。看完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恒之府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因其形态上多中空类腑,功能上多“贮藏精气”似脏,既有别于腑,又不完全同于脏,故名之曰“奇恒之府”。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所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奇恒之府中除胆属于六腑、与肝相关外,余者与五脏、六腑皆无表里配合,此即奇恒之府有别于五脏六腑的又一特点。

奇恒之府皆有贮藏精气的作用,其与人的精神活动、气血的产生与运行、水谷饮食的消化与吸收、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其营养源于五脏精血,其功能的发挥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分述如下:

1脑。脑居颅内,由髓汇聚而成,其功能有二:①贮藏脑髓。髓为水谷精微化生,沿脊骨上行入脑,而成脑髓。如《灵枢。海论》所说:“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曰:“诸髓者,皆属于脑。”②主管精神活动。《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荑》中说:“脑为元神之府”;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之说,并释曰:“今人每忆往事,必闭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脑之意也”;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亦云:“灵机记性在脑”。指出脑具有主司人的精神记忆,以及人的听觉、视觉、肢体运动等作用。故髓海充盈,则精神充沛,身轻有力,记忆力强;髓海不足,则精神萎顿,记忆力弱,运动失常。即如《灵枢。海论》所说:“髓海有余,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脑转耳鸣,则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脑的生理、病理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古代医家将脑的功能归属于五脏,如《灵枢。本藏》曰:“五脏者,所以藏血气魂魄者也。”《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而“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因此,中医学将神的功能归五脏分属,而由心主司。五脏精血充足,则脑得所养,功能正常;若五脏功能失常,则脑失所养,功能失常。在临床上,脑本身的病变,主要从心、肾两脏论治。由于肾主藏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故脑髓不足及其相关病变,如大脑发育迟缓,五软五迟,或久病房劳耗精而致精亏神呆(如小儿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或老年性脑萎缩等),多属于肾精亏虚、髓海失养,以补肾填精之法治之,常获卓效。而由于外感六、内伤七情等阻滞气机,导致脑髓功能失常,如见癫证、狂证,及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症,多属于心窍被蒙,或心神失常,当以清心泻,化痰开窍,或养心安神之法治之。

2骨与髓。骨即骨骼,具有贮藏骨髓、支撑形体、保护内脏作用。髓即精髓,包括骨髓、脊髓、脑髓,具有充养骨骼、营养脑窍作用。由于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因此骨骼的生长发育、骨质的强弱及精髓的盈衰,皆与肾中精气密切相关。故《内经》有“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之合骨也”(《素问。五脏生成论》)等论述。由于“齿为骨之余”,因而牙齿的生长与病变,亦可以反映肾精的盛衰与病变。肾中精气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髓有所充,骨有所养,齿坚骨壮,生长发育正常。如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所言:“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若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骨失所养,则见小儿齿迟、囟迟,骨软无力,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或老人,则见腰酸无力,足痿不用,或齿松易脱,或骨脆易折。

3脉。脉指脉管,具有运行气血、壅遏营气的作用。《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对此张景岳注曰:“壅遏者,堤防之谓也,犹道路之有封疆,江河之有涯岸,俾营气无所回避,是谓之脉。然则脉者,非气非血,而所以通行气血者也。”若脉道不通,则血瘀不行;脉道破裂,则血溢脉外。

脉的生理、病理主要与心脾两脏的功能关系密切。①心主血脉,“心藏血脉之气”(《素问。平人气象论》),“心者……其充在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心主血脉,血行脉中,心与脉相连,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血气运行的整体系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素问。五脏生成论》)故脉的生理病理与心密切相关,并可通过面色反映出来。心气充沛,则脉道通利,血运正常,面红润泽;若心气亏虚,或心气阻滞,则脉道瘀阻,血运失常,症见脉来涩滞、面色苍白或紫暗。②脾主统血,具有加强脉的壅遏之力,统摄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曰:“脾裹血,温五脏。”沈目南在《金匮要略注》中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可见,脉管的壅遏营气、约束血行的作用,与脾的统摄密切相关。脾气健旺,统摄力强,则脉道壅遏力强,血行其道;若脾气亏虚,壅遏力弱,则血逸脉外,而见尿血、便血、皮下出血、月经量多、甚至崩漏等症。

4胆。胆位于右胁下,肝之短叶间,具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作用。胆汁与饮食物的消化有关,故胆属于六腑之一:“胆者,中精之府”(《灵枢。本输》),胆汁是由“肝之余气”所化生,为“精汁”,“胆内盛精汁三合”(《难经》)。胆的功能有别于其他五腑,而类似五脏,“胆为中正之官,藏清净之液,故曰中精之府,盖以他腑所盛皆浊,而此独清也”(《类经。藏象类》),故将胆归于奇恒之府。因此在中医学中,胆是惟一的一个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脏器。在生理上,胆的贮藏胆汁的功能与肝主疏泄密切相关;因此,胆的病理变化亦主要通过调节肝的疏泄功能进行治疗。

5女子胞。女子胞为奇恒之府之一,男女皆有之。其在女子,则为子宫,乃主司月经、妊育胎儿之处,其功能与肾中精气、冲任二脉及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关系密切;其在男子,则为精室,为产生精子、贮藏精液之所,其功能与肾的藏精、肝的疏泄有关,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对于女子胞功能异常的引起的病变,如女子月经不调、经闭不孕,男子阳痿遗精、精冷不育等,多从肝、肾进行论治。

从中医角度来看,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中医脏象学说的“脏腑”表述的是以这一脏腑名称为代表的系统性的生理病理概念;西医所说的“内脏”则是指解剖形态上的具体脏器与它的生理病理功能。下面将从中医角度来对“五脏六腑”进行详细的说明。

五脏六腑为人体的内脏器官。所谓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在经络学说中,将心包络也称为一脏,合为六脏。藏象学说习惯将心包络附属于心,故一般称为五脏。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所谓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脏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行学说是古人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学说在中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的体制分为了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型。关于金木水火土的理解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分辨方法: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中国古代医学将五行结合起来,将心、肝、脾、肺、肾分别与五行中的火、木、土、金、水对应起来,形成日常经常听到的心火、肝木、脾土、肺金以及肾水之说,从而依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建立起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见图1-2)。所谓相生,即一行对另一行有促进、推动作用;相克则相反,一行对另一行有促进、推动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篇》五脏生成篇里写道五脏各司其职,并相互影响:“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心脏与脉相应,它的荣华表现在面色上,肾水可以制约心火;肺脏与皮肤相应,它的荣华表现在毫毛上,心火制约肺金;肝脏与筋相应,它的荣华表现在爪甲上,肺金制约肝木;脾脏与肌肉相应,它的荣华表现在口唇上,肝木制约脾土;肾脏与骨骼相应,它的荣华表现在头发上,脾土制约肾水。

同时,五行是从观察自然现象开始的,结合各时令的特点来看,春天主木,适合养肝;夏天主火,需要护心;长夏主土,;秋主金,应该养肺;冬主水,收敛肾脏。中医提倡四季养生、天人合一,缘由即在此。

五脏与六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互相影响。从中医角度来讲,将脏与相应的腑之间的关系总结为相表里的关系。简单来讲,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

除此之外,五脏还与五味、五色、五官、五体、五华、五志、五气一一对应,详细关系见表一。

以上,对于五脏六腑,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简单的说明,具体内容会在后面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五脏就是指:心、肝、脾、肺、肾 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有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 五脏 心脏功能 一、支配意识——就是思考、记忆、判断等精神状态。心支配神气,所以心患病时,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碍。 二、支配血脉——心能支配血脉,所以它和肝一样,与血虚及血滞都有连带关系。 肝脏功能 一、储藏血液——肝病会有血虚、血滞的现象,同样的,血虚、血滞也会引起肝病的发作。 二、五脏之冠——有一个强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体衰弱、易患感冒、喉咙发炎、淋巴腺肿大等,都是肝功能异常所引起。 三、厌恶拘束——肝有喜好舒畅、厌恶拘束的性质,所以精神上受到压力,肝就会动气、焦急,造成肝功能异常。更年期的障碍以及经理级的职业病,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肝病。 脾脏功能 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将食物的营养吸收,并分解成容易吸收的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因为脾脏异常,往往会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营养不良,使身体消瘦。 二、支配肌肉、手、脚——身体过胖、太瘦或手脚冰冷,不想活动都是脾功能异常的症状。 三、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会造成血虚的现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肺脏功能 一、支配呼吸——空气经肺的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内,供给所需的氧气。肺部异常有气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二、支配酸津液的循环——津液循环也在肺的支配下进行。肺若染患疾病,则肺部部会浮肿,皮肤会渐渐干枯。 三、支配鼻子——自窦炎、鼻脓症的发生,表示肺已有毛病了。 肾脏功能 一、储藏精气——精气有三种功能,其一为成长发育;其二是吸收食物中的养分,成为血气的来源;其三即支配生殖作用。肾有储藏精气的功能,所以有人称肾是人生命力的测量器,老化现象的出现就是肾虚的表示。 二、支配体内水分——体内所有的水分都在肾的支配下。浮肿、停滞、尿崩症、排尿次数频繁等,都是由肾虚所引起的。 三、支配骨、耳、发——肾虚使人容易衰老,进而导致各种关节骨病,变弯、重听、头发脱落等现象的产生。 六腑 胆——胃、肠等器官何时进行消化工作,何时停止,这些都由胆来决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进入休息状态,需要相当的“决心”,所以胆虚的人常会失眠。 胃——能将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养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都是胃病的症状。 小肠——在摄取食物的养分时,便将它们分为水、气、血三种,然后输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肠方面的疾病。 大肠——承受各器官吸收后的残渣、然后排出体外。便秘、下痢是大肠方面的疾病。大肠发炎会使肛门红肿,甚至造成痔疮,导致肛门出血。 膀胱——将体内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后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将多余的水排出体外。膀胱炎的症状是浮肿、排尿次数频繁。 三焦——能促进气、血及津液的循环,使各器官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会连带影响各器官的健康。 五脏养生要诀 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 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1。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诱发许多严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所以,“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 2。使血液酸化,由于长期过食,体内代谢增加,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过多而使血液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诱发许多疾病,所以,医学家们说 “万病皆始于酸中毒”。 3。产生过多自由基。长期过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可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研究证实,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凶”,它不仅促进病理性衰老,还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 4。引发老年性痴呆。研究发现,一种叫“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长期饱食,这种“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物质在大脑中积聚,使脑动脉发生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本草纲目》云 “饱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中说 “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地指出 “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如果你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掉。” 养气——养肺要旨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 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见,肺为气之主宰。正如《素问·五脏生成》中说 “诸气者,皆属于肺。” 惜精——养肾之要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人们常说“未老先衰”,就是因为肾虚之故。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说 “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故欲长寿,须补肾。”

中国古文化中将“道”之理归于五行,但用五行选择的方法,实质上已不再局限于金、水、木、火、土本身,而是将自然界万物乃至人体各部器官,按其特点,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1:五脏相生相克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络的。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通俗地讲,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视为心的母亲,而心则可视为肝的孩子。同样,木就是火的母亲,火则是木的孩子,依次类推。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就应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疗相关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为不胜之意,也就是说,水能胜火,火不胜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则生化,所以称它为主。

现在大家都讲治未病,讲究预防为主。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要考虑整体,应用五脏之间的相克关系来治病。

 中医养生2:养生有五难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写了一本书叫《答难养生论》,写到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果解决了这五难,才能做到健康长寿。

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里也批评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人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钩心斗角,都是为了名利。中医强调的是追求而不强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强求,这就是养生的态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绪不稳定。

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这就是声色不去带来的问题。

第四,滋味不绝。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肥胖、心脏不好,可是每天还胡吃海塞,这样对养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虑转发。就是考虑的问题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长寿的人,心态一般都非常宁静。

 中医养生3:五行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学说只是一个习惯说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它能够用来说明自然界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多边关系。从相生来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从相克来讲,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强调多边关系要有相对动态的平衡,失去平衡则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边关系中的失衡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调理,去治疗,使其归于平衡。理顺复杂的关系,就像带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中医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把五行从关系论来讨论,意义非常重大。我前两年看过一个女性患者,满口都起疮,舌头也烂得可怕,西医诊断叫多形性红斑。她来找我看,我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来给她诊治。巨集观地按五行归类,舌头属心,舌为心之苗,于是我给她用大剂量的中药清心火,效果很不错。

 中医养生4:五行和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络,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火性溼热,其性炎上。心 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

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故以肺属金。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1 人体的六腑功能简介

我来回答关键词:人体的六腑功能简介  ;六腑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其中除了胆以外,都是水谷出入、转输,受清泌浊的脏器。它们的功能是“泻而不藏”,与五脏对应配合。

五脏属阴、在里,六腑属阳、在表,两者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胆附于肝的下方,古人称为“中清之府”,其中藏有清净的胆汁,分泌出来,可以帮助消化食物。

它与肝脏相配台,互为表里。肝主谋虚,胆主决断,这是属于精神活动的范围,我们平常习用的“胆识过人”、“胆小如鼠”、“胆大妄为”等词汇,都与胆气壮实与否有关。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就是容纳和消化饮食物。它与脾相配合,合称“仓廪之官”,就象容纳粮食的仓库,供应着机体的营养需要。

所以又把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把胃单独称为“水谷之海”。  ;小肠承受、消化食物,把腐熟的水谷分清别浊。

即把属清净的精华部分(营养物质)归于五脏贮藏,把属浊重的糟粕部分(食物残滓或含废物的水液)归于六腑(主要是大肠和膀胱)排泄,因此古人称小肠为“受盛之官”,它与心有互相配合的表里关系。  ;大肠被称为“传导之官”。

“传导”就是输送的意思,其主要功能是把小肠分别清浊以后的渣滓、废物,输送排出体外。它与肺互相配合而为表里关系。

因为肺藏魄,所以,古人把大肠末端的 又称为“魄门”。  ;膀胱位于少腹,古人称它为“州都之官”。

所谓“州都”,就是水液聚集的地方,意指膀胱是储蓄小便的处所。它的主要功能是贮藏津液,排泄小便。

它与肾互相配合而成为表里关系。  ;在六腑中,上面所讲的五腑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但三焦就不常为人所知了。

确实,要想指出它的具 置和形态是比较困难的,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脏器,古人曾作过不少讨论,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姑且把它看作是个功能单位。而就《内经》的阐述来看,三焦的范围,包括着所有五脏六腑的部位,它的功用,也关系着整个脏腑的功能。

它有上、中、下三焦的区分,分别概括胸、胃脘、少腹三部内脏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详细地说即“上焦如雾”,代表心肺宣布气血的功能;“中焦如沤”,代表脾胃消化熟腐饮食的功能;“下焦如渎”,代表膀胱及大肠排泄废物残渣的功能。

2 中医 五脏六腑的功能及作用

肝 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病∶诸风眩晕,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 瘕,女人经病。

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 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

心 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诸热瞀螈,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

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

脾 藏意,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胆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

标病∶身体 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九窍不通,诸痉项强

肺 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诸气 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不禁。

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 臂前廉痛。

肾 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

本病∶诸寒厥逆,骨痿腰痛,腰冷如冰,足 肿寒,少腹满急疝瘕,大便闭泄,吐利腥秽。

标病∶发热不恶热,头眩头痛,咽痛舌燥,脊股后廉痛。

命门 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

本病∶前后癃闭,气逆里急,疝痛奔豚,消渴膏淋,精漏精寒,赤白浊,溺血,崩中带漏。

三焦 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

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本病∶诸热瞀螈,暴病暴死暴喑,躁扰狂越,谵妄惊骇,诸血溢血泄,诸气逆冲上,诸疮疡痘疹瘤核。

上热则喘满,诸呕吐酸,胸痞胁痛,食饮不消,头上出汗。

中热则善饥而瘦,解 中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上下关格不通,霍乱吐利。

下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混浊,下部肿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下痢。

上寒则吐饮食痰水,胸痹,前后引痛,食已还出。

中寒则饮食不化,寒胀,反胃吐水,湿泻不渴。

下寒则二便不禁,脐腹冷,疝痛。

标病∶恶寒战栗,如丧神守,耳鸣耳聋,嗌肿喉痹,诸病肿不用。

胆 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为决断之官,十一脏之主(主同肝)。

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太息,澹澹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

标病∶寒热往来, 疟,胸胁痛,头额痛,耳痛鸣聋,瘰 结核 。

胃 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

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当心痛,支两胁。

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身前寒,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 斜,鼻痛鼽衄赤。

大肠 属金,主变化,为传送之官。

本病∶大便闭结,泄痢下血,里急后重,疽痔脱肛,肠鸣而痛。

标病∶齿痛喉痹,颈肿口干,咽中如核,鼽衄目黄,手大指次指痛,宿食发热寒栗。

小肠 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

本病∶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小肠气痛,宿食夜热旦止。

标病∶身热恶寒,嗌痛颔肿,口糜耳聋。

膀胱 主津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失,或气痛。

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指不用。

3 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关系是什么

五脏六腑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每个脏器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配合,保持身体各方面的正常运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

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

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

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

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

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

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

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

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

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

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

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

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

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

4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

1、脏,包括肝、心、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2、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3、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扩展资料:

1、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2、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3、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中肝主酸,脾主甘,心主苦,肺主辛,肾主咸。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称为“神脏”。五脏的职能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进程。五脏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精神情志因素又是密切相关的。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如未开的莲花。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

脾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脾与胃,相为表里。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应,旺于四时。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扩展资料:

五脏生理功能: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由于心的主血脉和主藏神功能起着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主升举。脾为太阴湿土,又主运化水液,故喜燥恶湿。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参考资料:

-五脏

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提起中医五脏的生理功能口诀,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脏口诀,另外,还有人想问五行口诀断五脏之病,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五脏五行顺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