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为什么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第1张

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养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咽炎引起的咽痒、咽干、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牡丹的茎、叶可以治疗血瘀病,花朵可供观赏,许多城市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的根可以入药,也可以叫它丹皮,入药后可以治疗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痛消肿等。对高血压有显著疗效。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并且味道鲜美。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 牡丹

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解放后,牡丹种植有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渐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国运昌时花运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历史上,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有两个传统名种,一个开黄花的名姚黄,另一个开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传到今天。“洛阳牡丹天下无”,牡丹已被洛阳市定为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1日——5月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每当花会期间,中外游人群集,共赏花王。除此之外,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赞美牡丹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赞美牡丹诗句 篇1

 1、牡丹盛折春将暮,群芳羞炉。

 2、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

 3、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

 4、擎玉花头取次妍,鞓红从此不论钱。

 5、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6、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7、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悲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8、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9、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翦牡丹。

 10、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11、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12、檀晕吐,玉华滋,不随桃李竟春菲。

 13、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14、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15、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16、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17、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18、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19、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20、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

 21、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22、曾见玉香球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23、紫玉盘盛紫玉绡,碎绡拥出九娇娆。

 24、洛浦风光烂熳时,千金开宴醉为期。

 25、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

 26、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独占风光三月暮。声名都压花无数。

 27、停杯醉折,多情多恨,绝艳真香。只恐去为云雨,梦魂时恼襄王。

 28、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29、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30、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31、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32、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33、芳丛不遣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

 34、对立亭亭真妙绝,可将近侍乏雌丹。

 35、不奈风吹兼日晒,国貌天香无物赛。

 36、龙须初开翠幔长,玉质全看素英缀。

 37、聊将芳晋发微殷,岂是冰肌不耐寒。

 38、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39、奇姿须待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40、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赞美牡丹诗句 篇2

 1、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况且飘荡土壤中。

 2、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3、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4、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5、国色朝酣酒,天香也染衣。

 6、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7、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8、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9、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10、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赞美牡丹诗句 篇3

 1、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3、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4、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5、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6、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7、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8、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9、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10、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赞美牡丹诗句 篇4

 1、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莺涩馀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元稹《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3、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李商隐《牡丹》

 4、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5、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欧阳修《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

 6、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白居易《牡丹芳》

 7、能歌小妾,轻罗团扇,醉归来牡丹亭院。——乔吉《双调·卖花声》

 8、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白居易《买花/牡丹》

 9、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薛涛《牡丹》

 10、和梦卷帘飞絮入,牡丹无语正盈盈。——陈著《捣练子·花影乱》

 11、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白居易《牡丹芳》

 12、红锦芙蓉碧牡丹,今番灯火减前番。——杨万里《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红锦芙蓉碧牡丹》

 13、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佚名《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14、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王建《宫词一百首》

 15、黄金络索珊瑚坠,独立春风看牡丹。——黄庚《闺情效香奁体·懒向妆台对镜鸾》

 16、阴崖何限枯松树,望见屏帏尽牡丹。——宗端修《漫书》

 17、上已巧当寒食日,春风悭放牡丹枝。——杨万里《次公满秩来归,偶上已、寒食同日,父子小酌》

 18、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薛涛《牡丹》

 19、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朱庆馀《登玄都阁》

 20、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王溥《咏牡丹》

 21、把似牡丹酣富贵,洛阳今是几秋风。——熊瑞《芙蓉》

 22、小窗对客开新煮。艺罢沈香看牡丹。——刘克庄《寒》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4、窃见胡三问牡丹,为言依旧满西栏。——元稹《酬胡三凭人问牡丹》

 25、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王建《宫词一百首》

 26、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梅尧臣《四月三日张十遗牡丹二朵》

 27、宁向牡丹花下死,风流作鬼也甘心。——《雷峰塔奇传·第八回》

 28、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

 29、仙裙翡翠薄,宫额鹅黄嫩,牡丹也不敢称尊。——乔吉《双调·沉醉东风·倩人扶观璚》

 30、绣闺深培养出牡丹芽,控银钩绣帘不挂。——乔吉《双调·新水令·闺丽绣闺深》

 31、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晏殊《浣溪沙·三月和风满上林》

 32、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33、牡丹牡丹吾语汝,三月八日始谷雨。——康海《题王秀才牡丹图》

 34、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

 35、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张祜《京城寓怀》

 36、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白居易《移牡丹栽》

 37、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李商隐《牡丹》

 38、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王维《红牡丹》

 39、牡丹先几日,销歇向尘埃。——齐己《蔷薇》

 40、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佚名《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41、绕西园旋呼花下酒,海棠飞牡丹厮够。——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

 42、病卧淮阳太昊城,牡丹丛畔过清明。——张耒《寓寺八首·病卧淮阳太昊城》

 43、看尽徽苏谱与园,牡丹未见粉丝君。——杨万里《咏绩溪道中牡丹二种·丝头粉红》

 44、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张祜《杭州开元寺牡丹》

 45、世间娶容非娶妇,中庭牡丹胜松树。——王建《斜路行》

 46、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王溥《咏牡丹》

 47、阿金自调银字管,按霓裳牡丹花畔。——张可久《落梅风·客金陵台城》

 48、前日寒食在绵州,牡丹盛开海棠洛。——文同《深渡》

 49、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贾岛《送敡法师》

 50、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刘禹锡《送浑大夫赴丰州》

 51、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52、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白居易《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

 53、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徐凝《牡丹》

 54、燕子来时酒病,牡丹开处诗情,庭院黄昏雨初晴。——张可久《红绣鞋·次韵剑击西》

 55、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白居易《买花》

 56、闲居公道日,醉卧牡丹时。——尚颜《寄方干处士》

 57、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刘克庄《昭君怨·牡丹》

 58、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59、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徐凝《牡丹》

 60、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白居易《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

 61、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白居易《伤大宅》

 62、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白居易《买花/牡丹》

 63、玉佩罥女萝,金印耀牡丹。——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

 64、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白居易《买花/牡丹》

 65、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王建《闲说》

 66、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67、常见牡丹开候,独占断、谷雨风流。——赵秉文《满庭芳·遗山乐府中附以上周泳先辑》

 68、关心只为牡丹红,一片春愁来梦里。——欧阳修《玉楼春·常忆洛阳风景媚》

 69、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般涉调)》

 70、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71、牡丹澹兮白如雪,打毬妙兮多指诀。——赵光义《缘识·春色春兮景媚妍》

 72、月波半浸杨柳,谷雨初匀牡丹。——李石《扇子诗·月波半浸杨柳》

 73、窗间桃蕊宿妆在,雨后牡丹春睡浓。——温庭筠《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74、顿又换指清而和,牡丹芍药香气多。——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

 75、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李贺《牡丹种曲》

 76、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元稹《桐花》

 77、鲜妍脂粉薄,暗淡衣裳故。最似红牡丹,雨来春欲暮。——元稹《梦游春七十韵》

 78、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罗隐《牡丹》

 79、只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辛弃疾《临江仙·诸君亦不果来》

 80、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比得谁颜色》

 81、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82、去岁君家把酒杯。雪中曾见牡丹开。——辛弃疾《鹧鸪天·再赋牡丹》

 83、颜色清新香脱洒。堪长价。牡丹怎得称王者。——欧阳修《渔家傲·叶重如将青玉亚》

 84、牡丹亭畔秋千,蕊珠宫里神仙。——张可久《越调·寨儿令》

赞美牡丹诗句 篇5

 1、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2、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3、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4、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5、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6、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7、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8、春深富贵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

 9、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10、对花无语花应恨,直恐明年花不开。

赞美牡丹诗句 篇6

 1、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2、轻暖与轻寒,又是牡丹花候。

 3、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4、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5、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6、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7、天下真花独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9、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0、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

 11、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

 12、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3、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14、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15、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

 16、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

 17、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18、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19、凭谁传语牡丹花,为做取、东君些主。

 20、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子部”包括哪些典籍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历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17566卷。其中“杂家”类也收录现在图书分类中归于文学类的诗文评的一些笔记,如俞文豹《吹剑录》、周密《齐东野语》、王士祯《池北偶谈》等。

  “子”类书籍坊间出版过《十子全书》、《二十二子》,其中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最为完备,其中收录老子、庄子等二十六子,多用清儒校本。二十六子典籍为:《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墨子》、《晏子》、《尹文子》、《管子》、《商君书》、《慎子》、《韩非子》、《孙子》、《吴子》、陆贾《新语》、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扬雄《法言》、王充《论衡》、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葛洪《抱朴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颜之推《颜氏家训》。

  《四库全书》中子部的儒家类有:王肃《孔子家语》、《荀子》、陆贾《新语》、桓宽《盐铁论》、贾谊《新书》、刘向《新序》、扬雄《法言》、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徐干《中论》、傅玄《傅子》、王通《中说》、唐太宗《帝范》、林慎思《续孟子》、《伸蒙子》、司马光《家范》、张载《张子全书》、朱熹编次《二程遗书》、吕本中《童蒙训》、朱熹《延平答问》、《近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真德秀《大学衍义》、《读书记》、《心经》、《政经》等。

查看全文

2018-01-24

0

更多回答(1)

相关搜索

国学子部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国学国学有哪些内容国学经典有哪些书国学典故国学典籍网国学起名网唯一官网法老再发文

1 有关于凤凰牡丹的诗句

有关于凤凰牡丹的诗句 1凤凰牡丹的诗词80字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2凤凰戏牡丹诗句

凤凰戏牡丹诗句:

凤凰相对盘金缕,

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

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

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

社前双燕回。

———————温庭筠《菩萨蛮》之七

这首词写女主人公妆扮后的形象以及妆成后的活动和心理。大意是:

两只金色凤凰在那华美精致的绣衣上相对而舞

而牡丹花历经了昨日一夜的微雨显得略微憔悴

穿绣衣的女人在镜前整理新妆

却蓦然发现脸蛋儿清减消瘦了许多

她在雕梁画栋的楼阁上伫立凝睇

楼台围栏外的杨柳垂下了纤长如丝的枝条

很久已经没有那个人的音讯消息了

你看,那两只春燕都在社日前双双飞回了家乡

这首词象是一个小剧本,极富影视中的镜头感,而且有着寓情感于画面形象之中的冷静叙事态度。

而温庭筠的笔就好比张艺谋导演下的摄影机,冷静地、却也是浓墨重彩地推出一个个画面来。首先就是一个特写大镜头:两只金色凤凰在那华美精致的绣衣上相对而舞(凤凰相对盘金缕),这是一个近距离的特写镜头。两只金色凤凰泛着华丽的光泽,舞动的彩色双翼飘然欲飞,极有动感。而底衬的丝绸有种温莹丝滑的质感。显然这是一位女性身穿的精致绣衣,带着一缕女主人的馨香气息。然后镜头缓缓移动,窗外、微雨,地上的水泊,树,草,然后定格在几朵硕大鲜艳的牡丹花上。花瓣略有些残,地上也飘零了几片细碎的花瓣。穿绣衣的女子轻盈地走到花前,从地上拾起几缕花瓣,好象想起了什么,微微叹息了一下。然后,镜头追随着她的背影回到屋内,梳妆台前,女子两手开始理妆。看到自己镜中的样子,她惊诧地抚弄着自己的脸颊,感到又消瘦了。(也许是一边的丫环为她梳头时,提醒她:**,昨夜没睡好吧?看,你可又瘦了。公子回来可怎么得了?!呵呵)

接下来,天晴了,阳光把一切照亮,景致清新如画。漂亮的绣衣女子来到了雕梁画栋的楼阁上,静静地望着远方,围栏外的如烟柳丝随风飘舞。(丫环一边笑道:**,你想他了吧?女子笑嗔道:去你的,谁想了!丫环笑道:还说不想呢,昨儿下了一夜的雨,我就看你没睡踏实过。女子叹息:你看,社日快到了吧,燕子都飞回来了。)

长镜头:远处天空出现两个黑点,飞快地掠过树梢,啁啾鸣叫着,飞到楼前的柳枝间停下,亲密地梳理着羽毛,挤挤挨挨地鸣叫着。

女子看得有些失神,轻轻地自语道:他也该回来了吧。

你看,无论是精细刻摹女性绣衣服饰上的装饰图案金凤凰,还是描绘庭院里的花卉牡丹,甚至是对镜理妆时看到的容貌,都是只是一种冷静客观的描述。下面的画楼相望,柳丝垂栏,双燕归来,都是一幅幅清新而有所蕴藉的画面镜头。在这首词中,思妇望人归来的情感心理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而不是“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这种情在景中的表达手法,细腻而含蓄, 耐人寻味。

花间词是艺术风格上倾向唯美、浪漫的纯抒情词。情在文学作品中既属于内容的范畴,也与作品的艺术性相联系。花间派的词人大都具有高超而繁复的艺术表现手段,他们能将曲折复杂、蟠结在心灵深处的种种微妙情思,运用多种艺术方法倾吐出来。温庭筠是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极善于冷静地、细致入微地描绘事物,让思想情感完全寓于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之中。正如叶嘉莹先生在《嘉陵论词丛稿》中对此评点道:“无论其所写者为室内之景物,室外之景物,或者为人之动作,人之装饰,甚至为人之感情,读之皆但觉如一幅画图,极冷静,极精美,而无丝毫个人主观之悲喜爱恶流露于其间。”

相信这首词一定会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凤凰相对盘金缕。那两只精致华美的绣金凤凰一定很突兀、也很深刻地成为你对温庭筠词的第一印象。

3凤凰牡丹的诗词80字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

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赏牡丹》。

4那位朋友有关于“牡丹、凤凰、祥和”的精辟语句、诗词

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清平调 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

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韦庄(唐)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牡丹 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5求关于"凤凰"的诗句~

《凤归云》

——唐·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凤》

——唐·李峤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凤凰台》

——唐·杜甫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凤》

——唐·李商隐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仪凤》

——唐·杨嗣复

八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鸾凤》

——唐·李商隐

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凤》

——唐·伊梦昌

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

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

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

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在花卉园艺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栽培、引种、繁殖,以及花卉管理等技术,在我国花卉园艺史上占有重要一页,书写了华美篇章。

我国古代花卉的栽培技术除了部分与大田作物相似外,更富有特殊之处。经过几千年积累,都散见于各种零星文献中,直至清初的《花镜》才有了系统的整理叙述。

《花镜》卷二的“棵花十八法”可说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的命名也充分反映花卉栽培的特点。计有辨花性情、种植位置、接换神奇、分栽有时、扦插易生、移花转垛、过贴巧合、下种及期、收种贮籽、浇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诸虫蠹、枯树活树、变花催花、种盆取景、养花插瓶、整顿删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以辨花性情为例,《花镜》认为,在大自然里,花木是有生命力的,每一种花都有不同的习性。

比如:牡丹花喜阳光充足、干燥温凉、夏无高温,冬不甚寒之地;玫瑰喜阳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轻壤土;山茶花喜空气湿度大,忌干燥,喜肥沃、疏松、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等。

花卉的栽培、品类的变异和增加,是与异地和异域不断引种有关。最早的大规模异地引种就是前述的汉武帝上林苑。以后历代的引种,连绵不断。

晋代植物学家嵇含编撰的《南方草术状》,记载了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以及越南的植物。其中的茉莉、素馨等即从波斯引入。

唐代尚书左仆射李德裕曾将南方的山茶、百叶木鞭蓉、紫桂、簇蝶、海石楠、俱那、四时杜鹃等花木引种在他的洛阳别墅平泉庄内,共有各地奇花异草70余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将苏州白莲引种于洛阳、庐山杜鹃引种于四川忠县。

牡丹原盛于洛阳,宋以后随着异地引种栽培,安徽亳州、山东曹州崛起成为牡丹著名产地。菊花原产长江流域和中原一带,从元代起,渐向北方引种,直至边远地方也种菊花。

花卉种植中利用无性繁殖较普遍。宋代词人王观的《扬州菊药谱》指出:“凡花,大约三年或二年中一分。不分则旧根老硬,而侵蚀新芽,故花不成就。”但分株不可过于频繁,“不分与分之太数,皆花之病也”。

《花镜》指出:“一切草木,分各按其时,栽能及其法,则长成捷于核种多矣。”分株的标准要看根上发起小条。对于大的树木移植,须剪除部分枝条,以减少水分蒸腾,并防风摇致死。

扦插的要点是“必遇阴天方可动手,如遇连雨,则有十分生机”。插时须“一半入土中,一半出土外。若扦蔷薇、木香、月季及诸色藤本花条,必在惊蛰前后”。

有关花木的嫁接技术至宋代才有记述,以后逐渐增加。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叙述牡丹的砧木要在春天到山中寻取,先种于畦中,到秋季乃可嫁接。据说洛阳最名贵的品种“姚黄”一个接头可值钱万千,接头是在秋季买下,到春天开花才付钱。

《洛阳牡丹记》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阳东傍嵩山,西依秦岭,南含伊阙,北靠邙山。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载,形势甲天下”之誉。洛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故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之称。牡丹为我这园艺花较早的观赏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过程伊始就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洛阳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迩;以也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牡丹之圣地。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朝,隋炀帝(605-618年)“周二百里为西苑……易州进二十箱牡丹”,并记述了牡丹品种名称。宋高承也称“隋炀帝世始传牡丹”。可见洛阳为中国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

当时,姚黄出自洛阳司马坡的姚氏家,魏花出自晋宰相魏仁溥家。洛阳地方留守钱惟演赏之曰:“人谓牡丹花王,‘姚黄’真可谓王,而‘魏花’乃后也”。

北宋时洛阳不仅成为中国牡丹栽培中心,同时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为牡丹研究推广及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景佑元年(1034年)欧阳修著有《洛阳牡丹记》,列举牡丹名品24种,总结了牡丹栽培、育种经验,记述了洛阳人种花、赏花习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其后周师厚(1082年)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列举牡丹109种,芍药41种。元佑年间(1086一1093)张峋撰《洛阳花谱》,列牡丹119种。这些专著对促进当时牡丹发展及后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今天,在迈进21世纪继往开来的今天,雍容富贵,情系万众的洛阳牡丹必定会益增美艳,倍崇尊荣。洛阳牡丹饮誉天下,得益于牡丹谱记的传世,它是研究牡丹的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洛阳牡丹的谱记资料甚为丰富,专门记述洛阳牡丹的名著就有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建国后,洛阳人好花之俗更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洛阳市党政领导充分利用这一良好民俗,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开发牡丹资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定牡丹为洛阳“市花”,并决定每年4月15~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1990年,洛阳已成功地举办了8届牡丹花会,每届接待海内外游客均在数百万人次。花会期间还举办牡丹灯会、经贸洽谈会和一些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洛阳文化艺术品也相得益彰。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向“专、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牡丹石、剪纸、玉雕、刺绣等牡丹工艺都有相应发展,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牡丹艺术的百花园地;以牡丹为特色的化妆品、工艺品、饮品、用品等得到逐步开发;而在花会期间,《千枚牡丹》个性邮票发行仪式、牡丹婚典、牡丹摄影绘画展、盛唐歌舞《千年牡丹情》等活动的举办,“十万宫廷乐舞”、洛阳剪纸、“唐三彩”、“洛阳牡丹栽培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开发,使牡丹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繁荣。

到了唐朝,作为陪都的洛阳,牡丹的种植更加广泛,洛阳牡丹品种更加丰富,并出现了从事牡丹专业人员。“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异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当时牡丹至少有5种颜色:殷红、深紫、桃红、通白、**,同时出现了重瓣品种。后唐庄宗(923-926)曾“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其规模不亚于长安唐宫。

北宋时,洛阳牡丹规模为全国之冠。牡丹出“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洛阳人对牡丹不呼其名,“直曰花。其宰谓天下真花独牡丹”。“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可见,牡丹人养牡丹、赏牡丹已成为民风民俗。其时,牡丹的栽培技艺普遍提高,在播种繁殖的同时,用嫁接的方法固定变异,牡丹“不接则不佳”,使得新品种不断出现。

纵观洛阳牡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历代兴亡的演变史。难怪李格非叹曰:“天下之治乱,侯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侯于园辅之废兴”,此言甚诚。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又是中国牡丹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富丽端庄名扬天下。她始于晋、兴于隋,盛于唐,极盛于宋。自隋唐以后,洛阳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苏盐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东曹州、广东韶关等地相继引种栽培,如今已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洛阳牡丹已溶入了中国牡丹的花海之中,并且香飘海外。公元724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国;公元1656年荷兰开始引种;公元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培育出100多个园艺品种;美国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开始引进。

洛阳具有丰富的牡丹文化,它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从唐宋开始出现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已经绘画、刺绣等量大且内容丰富。由于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至爱,千百年来流传的关于洛阳牡丹的种种神话故事和趣闻逸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们把牡丹比作造福人类的天使,反抗强权的正义化身,把她塑造成美丽、善良的仙女等等,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建国后,洛阳考古发掘墓葬中发现的有关表现牡丹内容的珍贵文物,以及现存的古代建筑上的牡丹纹饰,是研究牡丹史、绘画史、建筑史、雕刻艺术史等不可多得的资料。表现牡丹题材的戏剧歌曲、影视音乐以及工艺美术等作品争奇斗妍,琳琅满目。洛阳牡丹文化的发展,推动着河洛地域周边牡丹文化的发展,为形成中国的牡丹文化奠定了基础。

洛阳文化艺术品也相得益彰。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向“专、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牡丹石、剪纸、玉雕、刺绣等牡丹工艺都有相应发展,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牡丹艺术的百花园地;以牡丹为特色的化妆品、工艺品、饮品、用品等得到逐步开发,使牡丹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繁荣。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洛阳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众多的品种、宏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野生资源、高超的栽培技艺、日臻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及具有深邃内涵的牡丹文化,在国际园艺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每年清明节后的四五月份,人们都能在洛阳的景区欣赏到盛放的“洛阳牡丹”。 从花卉植物学概念上看,牡丹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大约有一千五百年;不过若要追溯它背后的历史与传说,那就要从“中州”时代的周王朝时期说起了!传说周文王拿尺子丈量大地,测量得知“寒暑风雨乖与顺”均位于洛阳之地,所有的草木精华在这地方都能尽得天地间的“中和之气”,洛阳与牡丹的“姻缘”自那时候就已经开始。

追根溯源、牡丹花形象的最初构建来源应出自“三河才子”曹子建,而洛阳正是位于三河间的“中州宝地”。其实,古时候的许多战争都跟美女有关,宓妃也是如此悲情结局的缔造者之一。为了免受屈辱,宓妃投进了洛水,被天帝封为洛神及牡丹仙子。这传说就是在告诉世人:洛神之美、牡丹之美正是宓妃之美! 我们就猜测,东晋时期的洛阳已有了牡丹花种植,顾恺之就因其华美、将花朵的形象绘到了宓妃身边。当时的顾恺之或许尚不知道这种花的名称,后人也是从画中看到了牡丹花之后,宓妃才又成了“牡丹仙子”。唐东都洛阳城里的上林苑种了有百种花,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二年腊月,部分意欲谋反的大臣们以赏花为名,邀请武则天到上林苑,实际上是另有图谋。她很快就察觉出了当中蹊跷,寒冬腊月时节上林苑根本没有鲜花。武则天以一首“催花诗”宣示她的帝王威权,最终结果昭示出牡丹英勇不屈的性格;那么,以牡丹为国花的话,自然就能起到“花中表率者“的作用,与它的“花王”之称完美匹配。

欧阳修和周师厚都是宋人,他们所著的《洛阳牡丹记》,均是盛世宋朝下的产物。周师厚还著有《洛阳花木记》,周师厚难得有闲心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整理出各种名花异卉的种植方法,对牡丹种植的叙述尤为详尽,这或许也是洛阳牡丹能“甲天下”,成为“盛世花王”的原因之一。正如唐宋盛世时期洛阳牡丹花深入人心一样,“以花喻国”得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等前提条件,2019年正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这才有了我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民“国花”投票。 

春日间当我们流连在鲜花绿野之时,可千万别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所迷惑了!须知道,“花王”只有牡丹,国花也是牡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