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汤的当归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组成当归 芍药 厚朴 半夏各6克 桂心 甘草 黄耆 人参各9克 干姜12克 蜀椒3克
用法上药十味,哎咀。用水1升,煮取640毫升,分四服;体弱者分六服。
主治脾胃虚寒,湿阻气滞,心腹绞痛。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典诗词名句
1、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甚无燃烛行房。——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孙思邈
4、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孙思邈
5、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若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7、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8、天无一岁不寒昌,人无一日不忧喜。——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9、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0、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孙思邈
11、治儿生落地不作声法:取暖水一盆灌浴之,须臾即作声。——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2、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3、我为医者,须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孙思邈《剑侠情缘三》
14、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5、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瀑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功,卒无裨益。——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6、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孙思邈
17、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8、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9、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孙思邈
20、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孙思邈《大医精诚论》
21、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2、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孙思邈《孙真人卫生歌》
23、票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为生。——孙思邈
24、养生之家,常须预合成熟药,以备仓卒之急。——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5、畏于己者,不制于彼。——孙思邈《千金要方》
26、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7、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千曝干,则有气力。——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8、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孙思邈
29、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支,德逾于此。——孙思邈
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李庆远名人名言李庆远生于1677年,卒于1933年,传说寿享256年。 据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传说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他自称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李庆远名人名言:
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
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
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
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
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
清初文学家余怀经典诗词名句余怀
年代:清朝
余怀作品:《板桥杂记》
余怀简介:
余怀(1616~1696)清初文学家。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广霞,又号壶山外史、寒铁道人,晚年自号鬘持老人。福建莆田黄石人,侨居南京,因此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晚年退隐吴门,漫游支硎、灵岩之间,征歌选曲,与杜浚、白梦鼎齐名,时称“余、杜、白”。
余怀才情艳逸,其诗词用笔较为深细,表现出悠情绵邈的意境。如《由画溪三箬至合溪》:“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将其怅惘之情,溶入苍凉寥落的画面之中。朱彝尊评此诗有“晚唐风格”,有一种“秋花”式的“幽艳晚香之韵”。尤其是明亡后,他对一代兴衰,发出千秋感慨,颇多凄丽之辞。他的六首感遇词,通过和王介甫、苏子瞻、陆放翁、刘后村等人的词作,形象地描写了在故国倾覆的情况下,一个“九分憔悴”、“心事成灰”的江南游子的悲哀。这些作品情感凄怆,词采清丽,颇为吴伟业、王士祯所称道。
此外,他的笔记《板桥杂记》记载狭邪之事,共分3卷,上卷雅游,中卷丽品,下卷轶事。其自序曾阐述了以狭邪、艳冶之事生发感慨的原因,认为:“鼎革以来,时移物换。十年旧梦,依约扬州。一片欢场,鞠为茂草。红牙碧串,妙舞清歌,不可得而闻也;洞房绮流,湘帘绣幕,不可得而见也;名花瑶草,锦瑟犀毗,不可得而赏也。间亦过之,蒿藜满眼,楼馆劫灰,美人尘土,盛衰感慨,岂复有过此者乎!”因此,极力渲染当年的繁华,以对照今日的凄凉,是这本笔记的写作上的特点。
清初文学家余怀经典诗词名句
1、每当夜凉人定,风清月朗,名士倾城,簪花约鬓,携手闲行,凭栏徙倚。忽遇彼姝,笑言宴宴,此吹洞箫,彼度妙曲,万籁皆寂,游鱼出听,洵太平盛事也。——余怀《板桥杂记》
2、六朝佳丽晚烟浮,擘阮弹筝上酒楼。小扇画鸾乘雾去,轻帆带雨入江流。山中梦冷依弘景,湖畔歌残倚莫愁。吴殿金钗梁院鼓,杨花燕子共悠悠。——余怀《金陵杂感》
3、"金陵古称佳丽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其为艳冶也多矣。洪武初年,建十六楼以处官妓,淡烟、轻粉,重译、来宾,称一时之韵事。——余怀《板桥杂记》"
4、鼎革以来,时移物换。十年旧梦,依约扬州。一片欢场,鞠为茂草。红牙碧串,妙舞清歌,不可得而闻也;洞房绮流,湘帘绣幕,不可得而见也;名花瑶草,锦瑟犀毗,不可得而赏也。间亦过之,蒿藜满眼,楼馆劫灰,美人尘土,盛衰感慨,岂有过此者乎!——余怀《板桥杂记》
5、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乐,能饮一石。——余怀《板桥杂记》
6、昔宋徽宗在五国城,犹为李师师立传,盖恐佳人之湮灭不传,作此情痴狡狯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彼美人兮,巧笑情兮,美目盼兮。彼君子兮,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余怀《板桥杂记》
7、妓家分别门户,争妍献媚,斗胜夸奇,凌晨则卯饮**,兰汤滟滟,衣香一园;停午乃兰花茉莉,沉水甲煎,馨闻数里;入夜而擫笛搊筝,梨园搬演,声彻九霄。——余怀《板桥杂记》
8、"旧事南朝剧可怜,至今风俗斗婵娟。秦淮丝肉中宵发,玉律抛残作笛钿。''——余怀《板桥杂记》
9、又,山东郯城县之李家庄,旗亭壁间题三绝句,云:“不扫双蛾问碧纱,谁从马上拨琵琶?驿亭空有归家梦,惊破啼声是夜笳。”“日日牛车道路赊,遍身尘土向天涯。不因薄命生多恨,青冢啼鹃怨汉家。”“惊传县吏点名频,一一分明汉语真。世上无如男子好,看他髡发也骄人。”末书云:“吴中羁妇赵雪华题。”——余怀《板桥杂记》
10、中山公子徐青君,魏国介弟也。家赀钜万,性华侈,自奉甚丰,广蓄姬妾。造园大功坊侧,树石亭台,拟于平泉、金谷。每当夏月,置宴河房,日选名妓四、五人,邀宾侑酒。木瓜、佛手,堆积如山;茉莉、珠兰,芳香似雪。夜以继日,恒酒酣歌,纶巾鹤氅,真神仙中人也。弘光朝加中府都督,前驱班剑,呵导入朝,愈荣显矣。乙酉鼎革,籍没田产,遂无立锥;群姬雨散,一身孑然;与佣、丐为伍,乃为人代杖。其居第易为兵道衙门。——余怀《板桥杂记》
11、……归寓,又诠误事:……李太白死当涂,族人李阳冰葬之,今谬用骑鲸捉月矣。谢安石赌墅与张玄围棋,今以为谢玄矣。徐夫人匕首,男子也,疑为妇人。陆令萱擅权,妇人也,疑为男子。惊帆,马名也,诗人用于舟船。风筝,檐铁也,文人注曰乐器。如此种类未易更。仆暇当辑成一书,以质闳览博物君子。——余怀《板桥杂记》
12、崇祯十五年五月,大盗张献忠破泸州府,知府郑履祥死节,香君被擒。搜其家,得月,留营中,宠压一寨。偶以事忤献忠,断其头,蒸置于盘,以享群贼。——余怀《板桥杂记》
元代文学家姚燧诗词名句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元代文学家姚燧诗词名句
1、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这首小令写闺妇在寒冬到来时给远方征人寄军衣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妇人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寄与不寄都渗透了深深的爱。
2、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3、普天乐浙江秋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4、阳春曲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5、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唐孙思邈(581—682年)撰于公元652年,共30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该书撰成后在国内外有着极广泛之影响,现存日本之《真本千金方》可能系未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之传抄本,经宋校正医书局校刊之《备急千金要方》,中、日翻刻影印者达30余次,又有刻石本、节选本、改编本、《道藏》本等刻印者亦数十种。
《千金要方》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很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
主要作品 《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主要成就
医术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是他首先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他的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此外,他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病(俗称粗脖子年),他就长期观察和探索病因和治疗办法。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他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他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他在太白山中居住时,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他凭自己的经验,确定出233种药物的适当采集时节。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他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他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年)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年)治疗甲状腺肿;
2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医书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伤寒禁忌十五条,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循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千金要方》三十卷,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千金要方》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九、十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德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中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不用动物入药。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养生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曲骨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回骨穴的定位 10 回骨穴的取法 11 回骨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回骨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回骨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回骨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回骨穴研究进展 171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172 对宫缩的影响 173 治疗外阴白斑 174 治疗遗尿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回骨 1 拼音
huí gǔ
2 英文参考Qūgǔ CV2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回骨为经穴别名,“回”为“曲”之误,即曲骨[1][2]。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 曲骨 汉语拼音 Qugu 罗马拼音 Chuku 美国英译名 Crooked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CV2 日本 2 法
国 莫兰特氏 VC2 富耶氏 VC2 德国 KG2 英国 Cv2 美国 Co2
曲骨为经穴名(Qūgǔ CV2,RN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尿胞(《备急千金要方》),回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屈骨(《备急千金要方》),屈骨端(《备急千金要方》)。属任脉[4][3]。曲骨是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4][3]。曲骨指耻骨,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故名曲骨[3]。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疼痛,带下,遗尿,尿闭,赤白带下,不孕,小便不利,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癫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现代又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4 曲骨穴的别名尿胞(《备急千金要方》),回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屈骨(《备急千金要方》),屈骨端(《备急千金要方》)。
5 出处《针灸甲乙经》:曲骨,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
6 穴名解曲骨指耻骨,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故名曲骨[3]。
曲即弯曲,骨,指横骨。中医解剖上称耻骨联合为曲骨。横骨即今之耻骨,其骨弯曲,形同偃月,穴当耻骨上边正中,因名曲骨。耻骨上缘其形弯曲,古称为曲骨或屈骨。《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胃脘以下至横骨。”与足部京骨处京骨穴、束骨处束骨穴意同。[5]
7 特异性曲骨是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4][3]。
8 所属部位下腹[6]
9 回骨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曲骨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7]。
曲骨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4]。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3]。
曲骨穴在任脉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中国针灸学词典》)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曲骨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10 回骨穴的取法仰卧,于腹部中线,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4]。
曲骨穴位于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仰卧取穴[3]。
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腹白线上取穴[8]。
11 回骨穴穴位解剖曲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3]。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或腹直肌→腹横筋膜[9]。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髂腹下神经皮支、腹部浅动脉和 外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髂腹下神经腹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膀胱[9]。
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4]。
曲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12 回骨穴的功效与作用曲骨穴具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的功效。
曲骨穴有清热利尿、补肾调经的作用[3]。
曲骨穴内应膀胱,故可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等疾病[10]。
曲骨穴系任脉与肝经之会穴,有通利小便、调经止痛之功。主治少腹胀满,遗尿,疝气,月经不调等证。[5]
13 回骨穴主治病证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疼痛,带下,遗尿,尿闭,赤白带下,不孕,小便不利,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癫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现代又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曲骨穴主治小腹、泌尿及生殖系统等疾患:如小腹胀满疼痛、疝气、小便淋沥、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等[3]。
曲骨穴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疝气,遗尿,尿闭等[4]。
曲骨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不孕;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遗尿,癃闭,阴痒;少腹胀满,水肿,疝气,癫疾[8]。
曲骨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带下[9]。
现代多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尿失禁、尿潴留、睾丸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子宫内膜炎、宫颈糜烂、产后宫缩不全、子宫脱垂等[3]。
治赤白带下,小便淋沥,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虚乏冷极,膀胱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
14 刺灸法 141 刺法直刺05~15寸[4]。
直刺05~1寸[10][9][3],局部有酸胀感[10],可向下扩散[10],至外 [8]。
注意:应注意针刺深度及方向[10]。
穴位内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9]。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10]。
孕妇慎用[9][10][3]。
142 灸法可灸[3][10]。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15 回骨穴的配伍曲骨穴配归来、三阴交洽遗尿[3]。
曲骨穴配三阴交、膀胱俞治膀胱炎[3]。
曲骨穴配血海、风市治外阴湿痒[3]。
曲骨配三阴交,有强阴醒神的作用,主治产后暴厥。
曲骨配鱼际,有养阴泻热的作用,主治阴汗如水流。
曲骨配中极、肩井,有行气通络,强阴壮阳的作用,主治难产,胞衣不下,宫缩无力,产门不开等。
曲骨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小便不利[8]。
曲骨配关元、归来,治阳痿、遗精[8]。
曲骨配大敦,治痛经[8]。
曲骨配横骨、气冲,治子宫脱垂[8]。
曲骨配中极、三阴交、百会、印堂,治遗尿[8]。
16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膀胱胀者,曲骨主之。小便难,水胀满,溺出少,胞转,不得溺,曲骨主之。妇人下赤白沃,后阴中干痛,恶合阴阳,少腹膜坚,小便闭,曲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疒疝,少腹痛,妇人赤白带下,恶合。
《针灸大成》:主失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疒疝,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
《针灸聚英》: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驮出水,针补,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
《普济》:女子经不通,男子阴端寒冲心。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会阴、谷道瘙痒。
17 回骨穴研究进展 171 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刺曲骨穴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与手法有关[5]。
如膀胱松弛,针刺曲骨可使张力增强,膀胱张力过高时,针刺曲骨可使之下降。这种影响也与手法有关,捻转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上升,捻针停止时,膀胱松弛,内压下降。[8]
172 对宫缩的影响据报道,针刺公孙、足三里可以有效地抑制宫缩,而针刺曲骨、秩边可使宫缩反应迅速上升[5]。
173 治疗外阴白斑据报道配曲骨穴,平刺或斜刺,进针15~20cm后接DRI1型电热针机,电流强度为50~90mA,针感以温热,胀为度。留针3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在病变局部选取1~2对阿是穴,针30次为1疗程,经期停针,疗效较好。
174 治疗遗尿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该书第一卷为总论,内容包括医德、本草、制药等;再后则以临床各科辨证施治为主,计妇科2卷,儿科1卷,五官科1卷,内科15卷(其中10卷按脏腑分述),外科3卷;另有解毒急救2卷,食治养生2卷,脉学1卷及针灸2卷。共计233门,方论5300首。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该书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 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 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 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 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 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 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归汤的当归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本文2023-11-05 15:00: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