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清的论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7收藏

李玉清的论文,第1张

一、《伤寒论》文献研究

1 成无己生平及《注解伤寒论》撰注年代考 中华医史杂志 1998(4)

2 《伤寒补亡论》引《伤寒论》文所据祖本之探讨 中医文献杂志 1998(3)

3 《注解伤寒论》引书简考 中医文献杂志 1999(2)

4 《注解伤寒论》所据祖本考 中华医史杂志 1999(4)

5 《注解伤寒论》的学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6)

6 《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1)

7 《伤寒明理续论》的特色及不足 国医论坛 2001(3)

8 《注解伤寒论》释误考 中医文献杂志 2003(4)

9 《注解伤寒论》书名考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0 《注解伤寒论》首次刊刻过程考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1 试论成注《伤寒论》版本对后世的影响 中医文献杂志 2004(2)

12 《注解伤寒论》“府病说”对后世的影响 中医药学刊2004(7)

13 试析成无已阐释《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 四川中医2004(5)

14 成无已生平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3)

二、中医医史内史、外史研究

1 略论道教文化对《千金要方》的影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

2 万密斋小儿心理疗法浅析 国医论坛2003(2)

3 瘀血体质的状态及形成因素 江西中医药 2003(4)

4 孙思邈小儿护养法的启示 中医研究2003(3)

5 体质与证的区别与联系及其临床意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

6 论归经学说的提出对方剂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杂志 2003(10)

7 哕义衍变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2)

8 文医交叉课程《训诂学》教学体会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12)

9 试论宋儒治学方法对宋士大夫编撰医书的影响 中华医史杂志 2005(3)

10 从《千金宝要》看宋文人编撰医书的思路 国医论坛 2003(6)

11 从历法谈李时珍以《雷公药对》所用历法为周历之误 医学求真集 2003 第六届中医文献学术研讨会

12 试析宋士大夫私人编撰医书之原因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2)

13 试论宋儒治学方法对宋《伤寒论》文献研究方法的影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1)

14 从五脏五行配属关系的多样性看医学发展的轨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4)

15 谈医学史外史研究倾向的思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10)

16 《中医古籍文献学》学习体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3)

17 道家复归婴儿的现代养生意义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6)第二位

18 从《本草纲目》看药物炮制法改进的原因 光明中医2007(1)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研讨会 06威海

19 《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续论》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2007(8)

20 《难经本义》初次刊刻情况考 中华医史杂志 2007(6)

21 《十四经发挥》十四经模式的确立及丹道文化背景分析 医学与哲学 2007(1)

22 试述《本草纲目》对药物炮炙法的贡献 光明中医2007(1)

23 谈滑寿整理《素问》的成就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

24 从李济马的知识结构看儒家思想对其医学成就的影响 医学与哲学2007(5)

25 郭思与《千金方》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5)

三、教学研究

1 《训诂学》渗透医学人文精神教学法的尝试 中医药学刊2007(5)

2 谈《训诂学》教学中学生阅读及理解古医书能力的培养中医教育 2005(2)

3 人文社科知识介绍在《中医文献发展史》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中医教育 2005(1)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录取分数线2023:508/130522。

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时称“辽宁中医学院”,是经辽宁省委批准,由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于1955年)、辽宁省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合并成立的辽宁省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

经教育部批准,2006年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经辽宁省批准,2013年增具“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名称,2017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校企联盟”,2019年牵头共建“辽宁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2020年建立“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

辽宁中医药大学是首批博士、硕士授予权高校,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高校,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首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高校、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工作理念,紧密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抓党建,形成了“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格局。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先进集体、辽宁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五一奖状、辽宁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设置医、理、工、管、文、法、农等7个学科门类,27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27万人。内设 18个学院、4 所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部、3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实验动物中心、1所科学院、3所研究院、3所图书馆,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人才的高等院校。

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1、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2、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简称“上中医”,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

3、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先后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4、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2006年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并入。

扩展资料:

其他中医药大学还有:

1、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4年,学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

3、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

4、天津中医药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8年。于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2006年经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5、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体,集科研、医疗、校办产业综合发展的高等中医药学府。该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完整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多个学科门类、多种办学形式,为湖南省重点本科高校。

6、 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辽宁中医学院,主校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分校区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2006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

——中医老四校

李玉清的论文

一、《伤寒论》文献研究1 成无己生平及《注解伤寒论》撰注年代考 中华医史杂志 1998(4)2 《伤寒补亡论》引《伤寒论》文所据祖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