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分类六分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5收藏

古籍分类六分法,第1张

古籍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六分法(西汉刘向、刘歆)、四分法(曹魏郑默、西晋荀勖)、七分法(南朝王俭、阮孝绪)、五分法、八分法(北宋李淑)、十二分法(清孙星衍)等。但自唐代以来影响最大的是四部分类法,即按古籍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类:

“经部”指儒家的经典。经部之下又有小类。清代的《四库全书》经部之下又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即历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四库全书》史部之下又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

“子部”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四库全书》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共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清乾隆年间,清朝国力正值康乾盛世的顶峰,乾隆怀着整理文化典籍和销毁“反动”书籍一公一私两个目的,组织大量人力财力,耗时近10年,编修了《四库全书》。

内容:“四库”又称“四部”,分别是经、史、子、集。《四库全书》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

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如《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

史:史书,即正史。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

子:百家著述。包括前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以及部分佛、道典籍、古代小说等;

集:文集。包括楚辞、汉赋、骈文、唐宋诗词、元曲等历代文集。

下落:《四库全书》修成后,乾隆命人抄成7部,分别藏在清代南北7大藏书阁,即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和杭州文澜阁。这7部书在康乾盛世的余光中,在安定和荣耀中度过了半个世纪。可之后,在晚清连绵不断的战争炮火中,又厄运不断。

文源阁本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多次修补恢复,但仍然丢失过半,目前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文渊阁本原藏于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部。沈阳故宫文溯阁本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于甘肃省图书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50年代被政府调拨到中国国家图书馆。

总体算起,7套《四库全书》目前还存三套半。

  四库全书是丛书名。

  清乾隆时编纂。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端编辑,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含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史记》、《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供给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春秋时期,孔夫子整理文献,将其编为《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即每类各有其书。而后西汉刘向父子编就《七略》,共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大部分,其中辑略实为总序,故可以暂称六分法。但是,文学、

历史、佛经、阴阳家、五行家的文献增多,这种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分类需要。晋武帝时,秘书监荀勖与中书令张华整理书籍,又得汲冢竹书,便仿依《魏中经

薄》,编成《中经新薄》。该分类法改变了原先的体制,将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在唐初官修的《隋书·经籍志》中,首次以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分类,正式确立了四

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最后在清朝编辑我国古代最大一部丛书《四库全书》时,将编辑过程中撰写古籍提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汇编成《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这便是经史子集分类法的确立。

古籍分类六分法

古籍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六分法(西汉刘向、刘歆)、四分法(曹魏郑默、西晋荀勖)、七分法(南朝王俭、阮孝绪)、五分法、八分法(北宋李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