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格式怎么写?
一、英语作文题目的书写
1、题目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所以要注意题目的书写位置。一定要在试卷作文纸上的上方中间位置书写。同时还应在话题和正文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即比正文行距稍宽一些。
2、其次,要注意题目的大小写,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和最后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中间的单词除冠词、连词(但如连词的字母多于5个,则大写)和介词外,其他的词都应该大写第一个字母。比如:
例1误:Attitudes toward Money
正:Attitudes Toward Money
3、写题目不要用括号或引号。题目后除了问号和感叹号之外,不加其它标点符号。
二、文章本体
文章第一段的第一行应与题目隔一行或两行。每段的开头一般应该缩格;即向右缩进约四个字母的间隔;单词与单词之间须留一个字母的间隔,句与句之间须留两个字母的间隔。假若每行的最后一个单词写不下,最好不要轻易拆字移行,可将该单词移到后一行去书写。
三、标点符号
英语的标点符号与汉语的'标点符号在形式上与使用上大同小异。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大致有以下几处:
1、英语句号是实心点,而不是小圆圈,如果英语的句号也和汉语一样,则容易和字母“o”相混淆。
2、英语的省略号一般使用“…”是3点,不是像汉语那样用6点“……”
3、字符号不要写得太长,写长了容易跟破折号混淆。其长度应该与一个字母的宽度相当。破折号的长度约占两个字母的位置。书写破折号时,与前后的单词应有一定的距离。
4、英语中没有顿号“、”。要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汉语习惯用顿号,而英语只能用逗号;汉语中连词“和”、“及”等之前不可用顿号,而英语中连接一系列并列项目的“and”或“or”之前往往可以用逗号。
5、使用所有格符号时,要注意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免引起意义上的混淆。如my fathers book不能写成my fathers’book。
6、汉语中直接引语前的“某某说”等词语之后一律用冒号。而英语中既可用逗号,也可用冒号。当“某某说”等词语在直接引语后时,汉语的引语末尾用句号,而英语一般用逗号。如句子"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the young men said rudely的汉语译文是:“这不管你的事。”年轻人粗暴地说。
7、英语中没有书名号《》,书名一般用引号。如:Yesterday she saw an English film "Gone with the Wind"
四、英语字母何时要大写
1、英语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实例:How are you你好吗?
2、姓名中的姓和名的首字母都要大写。
实例:Ann Read安·里德,Zhou Hua周华
3、表示称呼语或职务的词首字母要大写。
实例:Mr Green格林先生,Dr Li李博士
4、地名、语言名、某国人等词的首字母应大写。
实例:England英国,Beijing北京,English英语,Chinese汉语、中国人
5、表示编号的词要大写。
实例:Lesson Two第二课Row 3第三排
6、星期、月份、节日名称也应大写。
实例:Sunday星期日,September九月,Teachers Day教师节
7、大多数的缩略词要大写。
实例: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 ID(身份证), CD(光盘)
8、"I"和"OK"在句中的任何位置都应大写。
实例:Tom and I are students汤姆和我是学生。
Thats OK 不用谢
9、文章的标题、书名、报刊名称等,第一个单词和每一个实词的首字母都要大写。
称呼顶格加冒号,换行两格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有主有次不乱套。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祈祷。
先署名,后日期,分行写在右下角。
扩展资料:
书写格式:
(1)称呼: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颂语: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
(5)署名: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弟”“妹”等。
(6)日期:发信的日期可写在具名的后边,也可以另起一行。
英文书信是一种最常用的应用文体,对于普通的私人信件通常由五部分组成:
1.信头:指发信人的地址和日期。写在信纸的右上角,可以从靠近信纸的中央写起。信头上面要留空白。先写发信人地址。地址的写法与汉语不同,要先写小地方,后写大地方。在地址的下面写上日期。日期的顺序是:月、日、年,或者:日、月、年。例如:May 17 2003。在年份之前有一个逗号。
2.称呼:指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信头之下,从信纸的左边开始。写信给熟悉的人,一般用Dear…或My dear…作称呼。如:Dear Li Lei,Dear Miss Thomas或My dear Dad.
3.信的正文:指信的主体部分。从称呼的下一行第一段顶边写。从第二段起每段第一个词都缩进3或5个字母写。
4.结束语:指正文下面的结尾客套话。一般从信纸的中央靠右写起,第一个字母大写,末尾用一逗号。在非正式的社交信中,常用Yours或Sincerely。假如对方是亲密的朋友,可用Sincerely yoursYours等。
5.签名:指发信人签名。写在结束语的下面,稍偏右。
另外,英文信封写法与汉语的不同。一般把收信人的地址写在信封的中央或偏右下角。第一行写姓名,下面写地址。发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信封的左上角,也可以写在信的背面。
英文书信的格式
1、 信头(Heading)
指发信人的姓名(单位名称)、地址和日期,一般写在信纸的右上角。一般公函或商业信函的信纸上都印有单位或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因此就只需在信头下面的右边写上写信日期就可以了。 英文地址的写法与中文完全不同,地址的名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第一行写门牌号码和街名;第二行写县、市、省、州、邮编、国名;然后再写日期。标点符号一般在每一行的末尾都不用,但在每一行的之间,该用的还要用,例如在写日期的时候。
2、 日期的写法:
如:1997年7月30日,英文为:July 30,1997(最为普遍); July 30th,1997;
30th July,1997等。1997不可写成97。
3、 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
在一般的社交信中,信内收信人的地址通常省略,但是在公务信函中不能。将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写在信头日期下方的左角上,要求与对信头的要求一样,不必再写日期。
4、 称呼(Salutation):
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用语。位置在信内地址下方一、二行的地方,从该行的顶格写起,在称呼后面一般用逗号(英国式),也可以用冒号(美国式)。
(1)写给亲人、亲戚和关系密切的朋友时,用Dear或My dear再加上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或直称其名(这里指名字,不是姓氏)。例如:My dear father,Dear Tom等。
(2)写给公务上的信函用Dear Madam,Dear Sir或Gentleman(Gentlemen)。注意:Dear纯属公务上往来的客气形式。Gentlemen总是以复数形式出现,前不加Dear,是Dear Sir的复数形式。
(3)写给收信人的信,也可用头衔、职位、职称、学位等再加姓氏或姓氏和名字。例如:Dear Prof Tim Scales, Dear DrJohn Smith。
5、 正文(Body of the Letter):
位置在下面称呼语隔一行,是信的核心部分。因此要求正文层次分明、简单易懂。和中文信不
同的是,正文中一般不用Hello!(你好!)正文有缩进式和齐头式两种。每段书信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母稍微向右缩进些,通常以五个字母为宜,每段第二行从左面顶格写起,这就是缩进式。但美国人写信各段落往往不用缩进式,用齐头式,即每一行都从左面顶格写起。商务信件大都采用齐头式的写法。
1、行:row
2、列:column
一、row
读音:英 [rəʊ , raʊ]
释义:一行,(剧院、**院等的)一排座位。
语法:row的基本意思是“使成排,划船,参加划船比赛”。row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
二、column
读音:英 [ˈkɒləm]
释义:列。
语法:指“纵队,直行”,作此解时是集合名词,常用于单数形式。
扩展资料row的同根词组:straight row
读音:英 [streɪt rəʊ] 美 [streɪt rəʊ]
释义:笔直的一排。
语法:straight的基本意思是“直的”,指向一个方向延伸或运动的。straight用以指物时可表示“直的,直立的,笔直的,挺直的”“整齐的,端正的”。straight用以指人,可作“正直的,诚实的”“有条理的”解。straight指人的面孔时,可指“严肃的,毫无笑容的”。在美国口语中,straight作“不加水的,纯粹的”“直接的,连续的”解时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
例句:
We use the straight line to row project the gray values of image pixel, to provide basis for feature extraction
利用拟合的直线,对图像像素点灰度值进行行投影,为特征提取提供依据。
英语作文格式怎么写?
本文2023-11-05 16:12: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