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方文书是怎么防伪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3收藏

古代的官方文书是怎么防伪的?,第1张

从古至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何去伪存真,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算在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古代,老祖宗们也是想尽了妙招来防伪。正是这漫漫历史长河里,人类智慧的不断积淀和发展,才有了当下发达的防伪技术。

不妨,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防伪的。

虎符相合

秦未统一天下前,四处割据,战乱不堪,掌握军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以发号施令,调兵遣将。为了防止有人假传军令,古人发明了“虎符”,铜铸虎形,背刻铭文,分左右各半。帝王派兵之前将完整的虎符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交由主帅。

精巧之处在于,两半专门设计了“子母扣”,验证时必须完全吻合,成为第一层防伪。虎符上面,制作有不规则的凸起、凹点和纹路,如同密码,成为第二层防伪。此外,虎符上还有错金铭文,就是先在上面刻好阴文,再将金丝嵌在阴文之中,最终将整体打磨光亮,形成铭文。有了这几重防伪措施,别人想要伪造虎符,就没那么容易了!

虎符

签字画押

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书信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每个人字迹差异,特征不同,古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字迹防伪,而在商业贸易和法律中,又上升到签字画押防伪术。

虽然,彼时没有现代高超的指纹识别技术,聪明的人们却已发现,每个人的指纹和掌纹不一样,于是成为身份的一种标识。古人商品交易的字据、认罪伏法的罪状,都要签字、摁手印。这种方式,我们现在也还在延用呢,无非就是,数据库从纸上演变到了网上。

书画防伪

唐代文人墨客众多,诗词书画艺术独领风骚。为了证明“原创”,许多书法家、画家会在作品上做一些暗记或者盖上专属印章。据传,唐代画家戴嵩擅于画牛,一次在水塘边观察牛时,发现牛的眼睛中有一个牧童的影子,于是后来他画的牛眼中都有不易察觉的小牧童,和当今的微缩技术十分相似。

戴嵩画的牛

用这种方法的艺术家,不止戴嵩一人。许多书法家也会雕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印章,在完成作品时盖上。

古人的“身份证”

最早的“身份证”出现在秦国,商鞅发明了“照身帖”,竹板上写有持证人的姓名、职业、画像和公章。据说,商鞅逃亡时也正因为拿不出自己的“照身帖”,遭人举报被抓。

到了唐代,“身份证”式样丰富起来,免符、鱼符、龟符、龙符等。其中,鱼符最为流行。鱼符分左右,左符放在内廷,作为存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证明。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中曾有记载。

为防止“身份证”被盗用,还发明了个防伪标记——给鱼符配个鱼袋或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来代表不同的人,有符的同时,还必须有袋才能证明身份。后来,武则天改鱼符为龟符,唐诗中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里面的金龟婿就是指拿着金龟符的人。

纸币防伪

古代没有安全线、水印等防伪技术,钱币是如何防伪的呢?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四川发行。为了防止假钞,宋代选用 “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这就是特殊纸张防伪法。

交子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摹仿。后来,又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图案防伪法。

到了元代,纸币不仅采用特殊材质、特殊图案和管理机构的印章,还在中央明显位置印上了“伪造者斩”的警示语,起到震慑作用。

交子图案

商标防伪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一些初级的“商标”也出现了。据传,宋代有个名叫任一郎的鞋匠,技术高超,生意红火。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假货扰乱市场,为了打击假冒伪劣,任一郎在制作的鞋子里面藏了一块布条,布条上不仅写着鞋子的制造时间,还有相应的编号,简直就是现代的防伪商标啊。这一“商标防伪法”,也被商界模仿。

在古代,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立法打击假冒伪劣。比如唐朝,对食品安全监管就有较为全面的监管,对造假者制定了详细的惩罚措施,甚至还有“退货”制度。

水印

明清时代,防伪技术就更高端了,尤其是对“圣旨”的防伪。圣旨的布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丝锦,绣法精妙,圣旨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绢布上印满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为了表明圣旨的真实性,还会加盖皇帝的印章。印章的材质、印文篆法、布局都极为精细,除非盗用,一般难以伪造。

明代圣旨

密押

清代的晋商采用了密押技术以防伪。密押,简单说就是一种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设定一套看似不相关的语言体系,外人看来是不知所云的天书,实则暗藏玄机,可以通过一定规律读出日期、银两数量等等隐秘情报。隔一段时间,密押还会变更,增加破译难度,从而达到“防伪”效果。

例如,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间总共换了三百套密押,据史料记载,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现象。

现代防伪

古人运用丰富的智慧和缜密的思维,不断完善防伪技术。到了现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商品批量大规模生产,防伪技术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与古代相比,现代的防伪技术更是丰富,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并与溯源“硬绑定”,大大提升了品牌保护和防伪能力。比如,出现了激光标签、温变标签防伪,还有查询式数码防伪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查询数码标签的防伪,以及现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二维码标签防伪。

从这些历史防伪故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技术都在设立“门槛”,防止被复制和模仿。然而实际上,哪怕是如今,大多数防伪技术仍旧没有真正实现“易于识别,难以模仿”的效果

不论刻本或活字本,一般都用一种颜色来刷印,其中最常用的自然是黑色,试印本或其他特殊情况有用蓝色或红色的。套印本则印一部书一页书用两种颜色,即除黑色外还用红色,而且是把这印黑色的文字和印红色的文字分别刻成两副版片,先在纸上刷印黑色的,再把红色的套上去刷印,刷印成既有黑色即墨色、又有红色即朱色的本子,人们称之为“朱墨套印本”,更常省称之为“套印本”。

建国以来出了五个版本。

第一版解放前发行都是几百,几千,几万元的面值共有几十个版本

第二版苏联印制的,特点是有3元的面值

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纸币就是第二版人民币

第三版人民币就是有名的18元八角

第四版人民币是民族币,硬币是鲜花币

四版人民币和三版人民币之间发行过一套硬币是一角,二角,五角,壹圆四种 壹圆又叫长城币

现在的是第五版人民币,有新旧两个版本。

第一套人民币作伪者用电子分色原理仿印刷第一套人民币。由于电子分色的样板全部是真品,另外第一版人民币系解放初期印刷,大多用简单的平版印刷,所以仿制品乱真程度相当高,比过去彩色复印作伪的技术又前进了一大步,新伪品与真品放在一起,几乎无法分辨。对于这类仿制品,目前尚无仪器可以测定,连验钞机也无能为力,唯一的区分方法是将多种第一版人民币放在一起对比。真品人民币在全国分散印刷,所用纸张的纸质规格不一致,但伪品第一版人民币所用的纸张选用同一产地材料,相对比较一致。此外,真品纸币的号码机有多种规格,伪品号码机仅一至两种规格,号码机的字体亦有微小差别。

第二套人民币壹分、贰分、伍分币有两种版别,第一个版别是1953年原版纸币,罗马字母后面有一排阿拉伯数字编号�俗称“带号码” ,第二个版别是8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缓解流通市场找零的困难,利用原1953年版纸分币的钢模,隐去阿拉伯数字,重新印制的壹分、贰分、伍分币�俗称“无号码” 。造假者看准了钱币市场上原版“带号码”纸分币价格近100元一套和再版“无号码”纸分币价格仅1元一套之间的差价,于是在再版纸分币上加印一排阿拉伯数字,冒充原版“带号码”来蒙骗一些识币不精的集币爱好者。所以,人们在购买“带号码”纸分币时应仔细观察阿拉伯数字编号与纸币上的文字、图案、颜色是否自然一致。

第三套人民币的防伪措施主要是水印和图案中隐藏的暗记。具体如下:

壹角券[1960年版]:(空心五角星满版水印)正面推独轮车的人前穿浅色衣服的人裤子上有一颗空心五角星“☆“暗记。

壹角券[背绿水印]:(空心五角星满版水印)正面大门右侧六、七根栏杆之间上有字母“A”暗记,下方有个“一”,“A”的左上方有字母“J”暗记。

壹角券[背绿]:(无水印)正面大门右侧六、七根栏杆之间上有字母“A”暗记,下方有个“+”,“A”的左上方有字母“J”暗记;副行长章左上方有“人”字暗记(这一条只有部分背绿才有)。

壹角券[背棕凹印]:(空心五角星满版水印或无水印)正面大门右侧六、七根栏杆之间上有字母“A”暗记,下方有个“·”,“A”的左上方有字母“J”暗记。

壹角券[背棕胶印]:(无水印)正面大门右侧六、七根栏杆之间上有字母“A”暗记,下方有个“·”,“A”的左上方有字母“J”暗记;左边第二个人手腕上有“中”字暗记。

贰角券[胶印]:(无水印)大桥左侧桥头右侧坡地上有数字“2”暗记;左上侧原野图案中有“田”字暗记

贰角券[凹印]:(无水印)未发现暗记。

伍角券:(国旗五星水印或无水印)正面右侧小齿轮上有数字“5”暗记;大齿轮下有“中”字暗记。

壹元券:(国旗五星水印或布币/空心五角星混合水印)背面右侧山坡上有“工”字暗记。

贰元券:(国旗五星水印或布币/空心五角星混合水印)背面石油凿井架下的树丛中有数字“2”和字母“R”暗记。

伍元券:(国旗五星水印)背面行长之章右上角有字母“H”、“J”暗记;背面挖掘机窗户上有“天”字暗记。

拾元券:(天安门水印)背面天安门右侧华灯柱子右侧有“工”字暗记;背面天安门左端边缘处有“人”字暗记;背面天安门右侧华灯柱子右上有“工”字暗记。

第四套人民币上的防伪标志主要有下列四种,只要不具备防伪标志的人民币极可能就是假的人民币:

1水印。人民币的水印是在造纸的过程中通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将钞票迎光透视,可发现输廓清晰、立体感较强、具有浮雕立体效果的固定水印。正确的水印图案是:1980年发行的10元券上有扎白羊肚毛巾农民头像图案的水印;5元、2元、1元券上有古币图案的水印。1987年起发行的100元券上有毛泽东侧面头像浮雕图案的水印;50元券上有钢铁工人头像图案的水印。

2无色萤光油墨。无色萤光油墨印制的图案在阳光下并不呈萤光反应,只有通过紫外灯光观察才能清晰地看到,1990年版50元、100 元券采用了萤光暗记,100元券左侧是汉语拼音YIBAI,右则是阿拉伯数字"100"字样;50元券左侧是汉语拼音WUSHI,右侧是阿拉伯数字"50"字样。

3安全线。1990年版100元、50元券均有固定金属安全线。金属安全线是通过特殊工艺在造纸过程中夹进纸张可以看到一条暗黑色金属安全线贯穿於票面右侧钞纸中,通过装有白炽灯的验钞机则更为清晰可见。

4明显的凹印痕迹。钞票正面、背面主景及装饰花边、花球、面额字样都普遍采用凹版印刷,其效果是着墨厚、图像层次丰富,有立体感,用手触摸有凹凸感。

我国当前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中主要票券在印制方面的主要防假特征如下:

(1)人民币用纸的防假特征。印制人民币用的纸张,是特制的纸张,一般叫做钞票用纸。这种纸张,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纸的质地高超。制造这种纸张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绒,比一般的造纸原料贵重得多。造纸原料配方,有着严格的固定比例。造出来的纸,质地光洁细腻,坚韧耐折,挺括平整。如果用手拿着钞票在空中抖动,或者两手拿着钞票的两端一松一紧地拉动,或者用手指轻弹纸的表面,都会发出清凌明脆的声音来。而普通印刷纸的原料大都是稻草、麦杆、破布等,纸的质地绵软粗糙,韧性和张力不足,极易拉断。如果在空中抖动,它的声音发闷。

②无荧光反应。这种纸张所选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净清洁,不含杂质,白度很高,不添加荧光增白剂,呈自然的洁白色。如果在紫外线的光照下,没有的荧光反应。而普通的印刷纸,一般都要添加荧光增白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就会发出明亮的蓝白荧光来。

③水印。人民币的钞票用纸,较普遍地采用了水印技术。第三套人民币元券以上的钞票纸内,都有五角星图案的满版水印。其中10元券钞票纸内采用的是天安门图景的固定水印。第四套人民币钞票用纸,10元券、50元券和100元券采用的是人物图像固定水印,其他的元券以上钞票,用的是古钱图案满版水印。

④安全线。人民币的部分钞票用纸,在造纸过程中采取了设置安全线的措施。如第四套人民币1990年版100元券、50元券,在钞票固定的位置上都设置了安全线。这些钞票日常将它平视时,是看不见安全线的。如果将这些钞票迎光透视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钞票纸内有一条立体感明显的暗色安全线,在票面的表层即可用手触摸到,线的部位是隆起的,特别是流通过一个时期的钞票,此特征更为明显。

(2)人民币采用油墨的防假特征。印制人民币的油墨,是特制的油墨,与市场上卖的普通油墨有很大不同。这种油墨的原材料构成比较复杂,其中颜料、填充料、干燥剂等都是特殊制造的。各种原材料的调制和配伍,都有专门技术。针对不同的印刷设备,油墨的调制方法和性能也有所不同。比如第三套人民币是在凹印机上印刷的,就需要使用附着力强的凹印油墨。这样印出来的钞票画面,油墨在纸上的堆积层比较厚,立体感强,用手触摸可有突出的感觉。在钞票的不同部位还可使用不同性能的油墨,就更加强了钞票的防假功能。在人民币上使用的防伪油墨,大体有凹印油墨、荧光油墨、磁性油墨三种。

(3)人民币在制版和印刷上的防假特征。

①人民币票面的设计,采用民族特色图案衬托主景,花符对称,正背面对应,阴阳光线分明,在不同部位上或凹印或凸印、平印错落有致,多种防伪措施和标志布局合理的手法,加之名人手写银行行名,使伪造者难以一一仿效。

②人民币的印刷制版,采取了先进的机器雕刻与手工雕刻相结合的技术。机雕的底纹、团花、网状线,极其精细,仿制的难度极大。手工雕刻的每一个图景、图形,都是由美术专家绘制,雕刻师高手精心雕刻的,它们体现了美术家、雕刻师们各自的独特艺术风格,而这种个人的艺术风格是无法以假乱真的。手工雕刻的凹版,是点线排列的,疏密相间,景物的深浅,每一个图案都有它的特征。如用放大镜观察,很容易与假钞票相区分。

③人民币印刷的多色接线技术。人民币票面各种图案、图形上的线条,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在不同的部位或线段上显示了不同的颜色,而不同颜色线段间的衔接是很自然的,即由一种颜色自然地渐变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没有重叠、缺口、漏白、错位现象,没有生硬的感觉。这种在一条线上色彩的变换,是用先进的接线技术印刷的。一般的假钞,就算是有的线条对接上了,而要想全部对接完好,也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使用套印的办法,则色彩变换的过渡,就会很不自然,能较容易发现。

④票面底纹的彩虹印刷技术。票面主图的背景部位由各种细线条组成的图案,叫做底纹。底纹由直线、斜线、波纹线等构成,线条分布均匀,有一定的规律性。底纹的颜色是由多种颜色印刷的,往往是由一种或几种颜色逐渐地自然地过渡到另外一种或几种颜色。由于底纹色彩的面积比较大,多种颜色的变换,可以呈现出彩虹般的色彩效果。人民币的各种票券都使用了这种特殊印刷技术,使不法分子难以造假。

2005年版与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相比,有下列异同:

(一)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与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相同之处如下:

1、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规格、主景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汉语拼音行名、面额数字、花卉图案、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民族文字等票面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相同。

2、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的固定人像水印、手工雕刻头像、胶印缩微文字、雕刻凹版印刷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相同。

3、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的固定花卉水印、手工雕刻头像、胶印缩微文字、双色横号码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相同。

4、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元、5元纸币的固定花卉水印、白水印、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手工雕刻头像、胶印缩微文字、雕刻凹版印刷、双色横号码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10元、5元纸币相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的阴阳互补对印图案,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相同。

(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与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的区别如下:

1、调整防伪特征布局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正面左下角胶印对印图案调整到主景图案左侧中间处,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左移至原胶印对印图案处,背面右下角胶印对印图案调整到主景图案右侧中间处。

2、调整防伪特征

(1)隐形面额数字:调整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纸币的隐形面额数字观察角度。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纸币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性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上下倾斜晃动,分别可以看到面额数字字样。

(2)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纸币将原磁性缩微文字安全线改为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背面中间偏右,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分别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100”、“¥50”组成的全息图案。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正面中间偏左,有一条开窗安全线,开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缩微字符“¥20”组成的全息图案。

(3)双色异形横号码: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将原横竖双号码改为双色异形横号码。正面左下角印有双色异形横号码,左侧部分为暗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字符由中间向左右两边逐渐变小。

(4)雕刻凹版印刷: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背面主景图案桂林山水、面额数字、汉语拼音行名、民族文字、年号、行长章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3、增加防伪特征

(1)白水印: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位于正面双色异形横号码下方,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位于正面双色横号码下方,迎光透视,分别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强的水印面额数字字样。

(2)凹印手感线: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纸币正面主景图案右侧,有一组自上而下规则排列的线纹,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印制,用手指触摸,有极强的凹凸感。

(3)阴阳互补对印图案: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均有一圆形局部图案,迎光透视,可以看到正背面的局部图案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4、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各券别纸币背面主景图案下方的面额数字后面,增加人民币单位的汉语拼音“YUAN”;年号改为“2005年”。

5、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取消各券别纸币纸张中的红蓝彩色纤维。

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材质由铝合金改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其正背面图案、规格、外形与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相同,即正面为“中国人民银行”、“1角”和汉语拼音字母“YIJIAO”及年号,背面为兰花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ZHONGGUO RENMIN YINHANG”,直径为19毫米。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种:①雕版印刷。现存有确实年代的实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但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②活字印刷。据文献记载,北宋毕升于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泥活字,元代王祯曾用木活字印书,明代中期又盛行铜活字。明清铜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书,现尚有不少遗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发展。书中文字需要有所区别时,例如经和注,或图画需用不同颜色印出时,分别刻成同样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即成套印本。先是朱墨两色套印,后发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并由套印发展到饾版、拱花艺术性很高的工艺技术。据考古发现,套印可能在宋辽金时代即已发 明,盛行于明、清。

古代的官方文书是怎么防伪的?

从古至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何去伪存真,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算在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古代,老祖宗们也是想尽了妙招来防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