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不学四书五经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5收藏

为什么现代人不学四书五经了?,第1张

因为四书五经不是随便就能读完的。

四书五经虽然是中华名族重要的精神财产,儒家最最主要的典籍,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是,里面有大量的愚昧思想,落后思想。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包括注解等)数量非常庞大,不是随便就能读完的。

当然,现在在对四书五经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更应当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不能认为其所说的都是正确的,都是应当去做的,而是应当试着从当时的那个时空中去解读这些书籍,了解当时的儒家的所思所想,从而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儒学这一传统文化有更细腻的感触。

相关信息:

四书五经不仅仅有思想上的表露,对于古代汉语的学习也能够产生极大的好处。无论是对古籍原文进行句读,或是进行翻译,都可以更好地了解先秦时期一众思想家与人民的古文写作。其中有诗歌、有散文、有语录体等等,都是对当时文学创作很好的研究材料。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本来是六经。但《乐》经到最后亡佚了,所以只剩下五经。四书最早是由南宋儒学大师朱熹编纂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朱子给《大学》、《中庸》做集注。给《论语》、《孟子》做章句。将这四部经典合在一起刊印。并称《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在明清以来的科举考试中,以八股文为考察形式。而考查内容主要在四书里面。尤其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为了科举考试能够考得上,但凡读书人都是要读四书五经的,不但要读,而且要读的很熟练。基本上举子们都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而且封建正统文化,就是以程朱理学为主。读书人也好。封建皇帝与官员也罢,几乎人人都要读四书的。因为四书里面的内容都是讲治国安邦的大道理。除此之外又讲了许多安身立命的哲学道理。宋代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知天下。也就是说,读了《论语》才晓得治理天下的道理。四书五经发展到后来成为十三经。古代对文化典籍的分类是经史子集。经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读书必须要读经。读完经之后,才可以去去其他的。一切读书活动都是以宗经为主。

世殊时异,进入现代社会,科举考试废除了。再也不要读书人读四书五经了。同时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人们对传统典籍的认识有了变化,不会再人人去读了。而是有兴趣的专门研究四书五经的学者去读。但现在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读四书五经的人正在变多。(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很大一部分成年人不喜欢读红楼梦的原因是红楼梦故事线非常多,而且处处都有伏笔;人物关系也是非常复杂,并且在及其复杂的人物关系中,铺陈出的故事还具有反封建思想。如果不细细研读,很难发现《红楼梦》中的想要表达的思想。

《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非常复杂,而且很多人物描写带着作者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如果只是单纯的泛读,可能察觉不了曹雪芹想要表达的感情。里面有个人物,是宁国府的少奶奶秦可卿。如果不仔细读,会觉得秦可卿是一个放荡,有违伦理纲常的人。书中描写了她和她的公公有一段畸形之恋。但是如果细读文本,你就会发现,秦可卿的身份并不是书中描写的那么简单,甚至她跟贾府的衰落也间接的有一定的关系。书中交代秦可卿是一个从育婴堂抱来的弃婴,被一个小官吏收养,后来嫁给贾府贾蓉为妻。但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贾府这样的鼎盛之家不可能娶一个弃婴,这个弃婴还是嫁给了宁国府三代单传的贾蓉。这种不符合逻辑。

所以贾府娶秦可卿一定是有更大的目的,背后也涉及到一定的政治斗争。而且秦可卿的身份也不是单纯的弃婴。从书中对秦可卿起居室的描写,以及贾府众人对秦可卿的态度,就能看出她的身份其实是高于贾府的。后来在她临死前还托梦给王熙凤,预言了贾府的未来,并指点她为了应对贾府的危机应该怎么做。所以她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弃婴那么简单。而书中这样细致的描写,很容易被读者忽略,而错过作者想要真正的意图。

而《红楼梦》是一本没有任何一句废话的著作。每一句对话,每一个场景的描述甚至每一个人名的描写,都是有寓意的。所以很多成年人不喜欢读红楼梦就是这个原因。

看了大家的回答,觉得大家都被提问者给带偏了。不知提问者是否是有意为之?

首先提问者给我们设立一个圈套,一个心理暗示,就是现在很少有人读诵行持经典。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个问题,立刻就掉入圈套,心里升起一个念头,就是认为今人不如古人,古代有更多的人在读诵行持经典。但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们知道在古代社会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这些人基本是不可能读诵行持,因此首先可以排除这部分人。而能够读书识字的古人又有多少真正读诵行持了呢?我不敢妄断,相信提问者也没有统计数据支持。

因此即便不能得出读诵行持的今人比古人多的结论,至少也不能得出读诵行持的今人比古人少的结论,更何况现今的人口也远远多于古代。这样一来,提问者的这个问题就根本不成立了。

这让我想起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老师,他们总是说,你看看你们,一点都不如高年级的同学……。你看看你们,一点都不如低年级的同学。

老师的评价让我们羞愧了很多年,一直觉得我们是最差的一批人,甚至是已经接近学渣和人渣的存在了。但后来发现,我们的高年级和我们的低年级也不过如此,而且高年级的老师和低年级的老师也一直在这样骂他们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天下的老师都一样,天下的学生也都一样,害得我们白白自惭形秽了好多年。

提问者的问题也一样,实际上古人和今人在道德水平上、在自我修养上、在努力程度上都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熙熙而来,攘攘而往,为口腹奔波的凡人而已。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古圣先贤的故事一方面不排除有后人添油加醋、文过饰非的春秋笔法,另一方面那些毕竟是高山仰止、凤毛麟角的圣贤呀。古人并不全是圣贤,大多还是如你我一样的肉眼凡胎之辈。

另外,这几年在网络上发现了一种很不好的倾向,有非常多的人故意在问题中挖坑埋雷,做各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心理诱导,一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如古人,一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如外国人,一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连动物都不如。

之前就看到一篇自媒体文章,具体情节忘了,好像是说一只狗死了,然后另一只狗一直守在旁边,然后作者评价说,狗都如此有情意,比人强多了。下面一片点赞,好像大家都认为自己已经猪狗不如了。

这些人挖坑埋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我们自我贬低,自我矮化,恨不得让我们都跪下才好。其行可恨,其心可诛!

所以建议大家再见到这样挖坑埋雷的问题时,要先去想一想对方的暗示是否正确,而不是一味地被提问者牵着鼻子拉到沟里(看本问题的其它回答就能知道大家都被拉到沟里翻车了)。

惟愿本问题的提问者是无心之失,而不是有意的挖坑埋雷,误导大家。

在很多人的眼里,史书是非常的枯燥无聊的,这也是人们不喜欢看史书的原因。读史虽然能够使人明智,但是大部分人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史书中的知识,有些人是自知自己不是学习史书的料,所以还没有开始就选择了放弃,还有一部分人是有心学习史书的,只是奈何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空有理想,最后却因为不能坚持,半途而废了。

学习史书能够让人们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同时对于人生的一些见解也能够更加的睿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史书,认为史书中记载的东西都是已经过时的东西,就算看了,到头来也是毫无用处,还不如学习一些其它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看法实在是有点浅薄,史书中蕴藏的智慧是历代的先贤们积累而来,是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的经验。人的一生非常的短暂,我们没有办法经历很多的岁月,而为了在有限的宝贵光阴里能够尽可能的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史书的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是就算大部分人知道学习史书是好事,却因为个人动力不足,不能坚持,最终还是放弃了。这就是人性中最懦弱的地方。很多的事情,我们知道这样做了,就会收获好的结果,但是因为忍受不了过程的漫长和枯燥,也不愿意放弃当前的享乐,所以不愿意去尝试,只是待在原地。这就好像一些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孩子,但是孩子总是听不进去,即便心里知道父母是对的,但是总是想要自己去尝试,即便是把父母走过的弯路再走一遍。

现在人们都喜欢一些碎片化的阅读,这样的方式虽然同样能够增长知识,但是收获绝对没有史书中得到的多。我们能够生活在现在这样和谐发达富裕的社会,就是因为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研读史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甘于寂寞和枯燥,才能让我们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

为什么现代人不学四书五经了?

因为四书五经不是随便就能读完的。四书五经虽然是中华名族重要的精神财产,儒家最最主要的典籍,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是,里面有大量的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