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端午 重阳 春节 元宵节的由来和有关传说 故事
1、中秋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2、端午
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大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端午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典型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女诗人秋瑾等说法。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3、重阳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及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节历史悠久,起始于远古。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春秋前,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4、春节
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总是在春节前夕出来祸害人类养的猪鸡牛羊,有时候还会攻击人类,人类深受其扰,再也不能过一个好年,因此就集思广益驱赶年兽的办法。
这时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站了出来,提出建议说只要各家各户的人们点燃柴火,贴上大红窗纸,敲起锣鼓,放起鞭炮,那么年兽就不会再过来了。
人们听了照办后,果不其然,年兽一看到红色窗纸,一听到锣鼓声和鞭炮声就落荒而逃。因此每年春节人们就会敲锣打鼓,鞭炮不停,是为驱赶年兽,也为迎接春节的来临。
5、元宵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古书遗录》
作者的话:
听过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听过很多道理,却一条也没用心去执行。似乎我们迷恋上了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学了就学了而已,这其实是和没学没什么区别的。知而不行不如不知,行而不知就是瞎搞。
我也曾请教所谓的大师,但他们的话和算命先生的话一样,模棱两可让人不知所云。
机缘巧合,读了几本古人的书,原来在千百年前,有人就将为人之道讲得如此透彻,不得不感慨——历史不过是不同的人表演着同一个故事。
本着用最简单的话讲最简单的道理之原则,本书内容摘抄自多本古文作品,道理浅显易懂,适合所有认识汉字的人。
当然,我所知道的,也不过百牛一毛,词不达意之处,望同好之人多多指正。
一.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作者感悟: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怎么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天不吃饭肚子饿的咕咕叫,三天不学习灵魂奄奄一息。但也不能贪多,学不可以已,亦不可以终日不已。
2知行合一——王阳明
译: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
作者感悟:知道就要去付诸实践,知道却不做那和不知道没什么区别;什么也不懂却好大喜功、一通胡为,那还不如什么也不做。
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老先生
译:做人的事情都没搞清楚,怎么能考虑起鬼神的事情了?
作者感悟:要对鬼神保持尊重,也不能沉迷于神神鬼鬼;毕竟无法证其有亦无法证其无,安安分分先做好人的事情,白天认认真真生活,梦就留给黑夜吧!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老先生
译:知道他的不如喜欢他的;喜欢他的不如以他为乐的。
作者感悟:知道很多人,也喜欢一些人,但一见面就让人感觉春回大地的人,多让人迷恋呀!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寒冷的冬天到了才清楚的看到松柏是最后才凋零的。
作者感悟:生活中会花言巧语的人不在少数,当他们在你身上有利可图时就像是臭鸡蛋旁的苍蝇那样,赶也赶不走,一旦无利可图就以光速逃离——又是一大是世界奇迹。真正能陪我们走过人生四季的又有多少人呢?
6思无邪——孔老先生
译:思想纯正
作者感悟:脑袋里满满坏主意的人,他的人生是很可悲的。保持一颗纯正善良的心,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身首异处。
7君子不器——孔子
译:君子不应像器物一样只有固定的几种用途。
作者感悟:在这飞速变化的时代,应该对知识有包容的态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要因为自己的年老而产生时代也在变老的错觉,少年心不老,太虚任遨游!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孔
译:一个人没有诚信,孔子都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了。
作者感悟:这是个充满信任危机的时代,街道上的摄像头越来越多,人们像防贼一样防着彼此。曾经的骗子摇身一变成了全民偶像,金钱的芬芳掩盖了他德性之恶臭。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一颗烂了根的树又怎么会枝繁叶茂?
9德不孤,必有邻。
译: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同他作伴。
作者感悟:苍蝇成群结队却是孤独的,鸿雁乘风于高空,虽孤独却凄美,美好的事物总是美得悲伤,丑陋的事只是增加了唾沫的分泌量。我又平庸又孤独,我决心向善,希望能遇到和我志同道合的友人。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早晨获得真理,就算傍晚要死也死而无憾。
作者感悟:寻找真理就是在找寻生命的春天。
11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我孔某人从未见过有人爱好修德胜过好色的。
作者感悟:白天想,做梦也想美女,如果把这份精力用在修德学习上该多好!
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求他人。
作者感悟:想要改变世界,必须先改变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改变的人,又如何给世界带来变化。
13当仁不让于师。
译:当有机会实行仁道时,对老师都不必谦让。
作者感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人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他就是我的老师,我有优于别人的地方,也可做他人的老师,师者无常也!不必拘泥于谁尊谁卑。
14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志向、主张不同,不要在一起谋划共事。
作者感悟:与其最后不欢而散,倒不如一开始就互不打扰。
15辞达而已矣
译: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意思就可以了。
作者感悟:华丽的语言虽然好听,却不能解除内心的困惑,有些人为了展示自己的学问,说出话以让人听不懂为荣,一句话里夹杂十八国语言,不听他们说话还好,听了教人更加糊涂。这种人实在欠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加大交流难度的。
16知足者富
译:能够知足的人,才会真正的富裕。
作者感悟:学海无涯舟几只?富贵山头血难止。人的痛苦来源于想得到太多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17反者道之动
译:“道”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作者感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曾经没有的,将来也会也会没有,现在有的,经过漫长的的无之后,还会再有吗?
1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译: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似乎也是有缺陷的,但他的作用不会被削减。
作者感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过满则溢
原来的好事过了一定的界限反而成了坏事,反之亦然?也许因为我自己的不完美,总想找些接近完美的东西。
19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要正确的认识缺点,才不会为缺点所困。
作者感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弄虚作假,终究害人害己。谎言不会因为生长在权力中而变得真实。
20容以荣人者荣,祸已祸人者祸。
译:真正的显达是让他人也跟着显达,真正的祸患是使他人也致祸的祸患。
作者感悟:能给他人带去幸福是多么了不起呀。
21荣非己莫持
译:不是自己挣得的富贵不要倚仗。
作者感悟:不是靠自己的本事得来的东西,又怎么会长久呢?自己有本事的时候心里最踏实。
22敌、友无常也
译:敌人和朋友是变化不定的。
作者感悟:能有一个真诚相待的朋友是多么幸运呀。看见过很多爱人变成仇人,却很少有仇人变成朋友的。恨一个人的感觉来得比爱一个人强烈。也许一句赞美的话不会记得太久,一句恶意的贬低在多年后依旧让人恼火。
23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译:做上司的疑心重,做他下属的 内心充满恐惧。上司和下属的心意不一致,祸事就这么产生了。
作者感悟:齐心移山,心散朽木难断。
24玉不琢不成器
译:玉石不打磨就无法成为精美的仪器。
作者感悟:很多本来很优秀的人,最后都落到伤仲永之结局,只因“琢”的功夫没用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与其等待伯乐,倒不如严于律己做自己的伯乐,最深的黑夜也无法掩盖星星的光芒,等待乌云散净,定会有人仰望星空。
25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译:想要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
作者感悟:想要得到姑娘们的爱,必须先表达自己的爱意;想要弓箭射中靶心,必须先要用力拉弓瞄准。
26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远人
译:“道”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离开人群静思只是修道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修道就要离群索居。
作者感悟:心静处便是禅院,心不静,就算在声音无法传播的太空中,内心也盖着一栋天上人间KTV。吃饭要拿筷子,但拿着空碗拨动筷子不等于吃饭。不要因为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
2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天道没有亲戚,天道更照顾善良的人。
作者感悟:虽常说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尽自己的一份心力,内心存善,世界上就少了一个恶心的人。这也是我仅能做的。如果更多人和我一样想,那就更好了。
28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译:有学问的君子,因为自身贫穷而不能对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在遇到他人执迷不悟时,应当好言提醒令其觉悟,遇到他人危急困难时,说几句公道话,也是无量功德。
作者感悟:人的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就像人的两条大腿,一前一后相互配合着躯体的行动,顾此失彼,注定走不长。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两者兼顾,鱼与熊掌还是要经常抉择。
29不近恶事,不立美名。
译:不做坏事,也没必要争夺虚名。
作者感悟:人人都知做坏事要偷偷摸摸、不被人发现才好,却没多少人知道,做好事也是如此。
30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译:打败山上的贼寇非常容易,但想要打败内心的贪欲、恶念就要难得多。
作者感悟:人生何处没有坑,看起来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会跌得最惨。一个人能时常克服自己的阴暗面,那他是值得尊敬的。
31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译:想要发大财就得心狠手辣,心慈手软是发不了大财的。
作者感悟:舍不得让人九九六自己怎么做世界首富?不忍心让人加班加点,自己世界首富的位子又怎么稳固?可笑的是多少人以这些发了横财之人为榜样,趋之若鹜,人还没拿起打狗棍,自己倒先跪下认爹了。
32为学大病在好名
译:做学问最大的弊病是爱好虚名。
作者感悟:一看头衔吓一跳,实力一看二百五。本事大到一定程度就很难不出名,但也要时常自省,名声只是努力的副产物,因小失大实在可惜。
33悔悟乃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王阳明
译:悔悟是治疗自身毛病的药,然而重在改正错误。如果一直把悔悟念头留在心里,那么又会因药而生病。
作者感悟:我也曾陷入懊恼后悔的宁潭不能自拔,但人终究要走出来,不能一直在烂泥坑里泡着。有幸看到几句先人智慧,顿时恍然大悟。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出发点,当你掉入生活的泥潭中时,如果这本书里的某句话能够帮到你,那我这黑黑的眼圈也就值了。
34圣人之学简易广大
译:学习圣人是简易广大的。
作者感悟:本来很简单的东西,出于某种目地被人恶意篡改,后来人看了,只是满头疑惑。
35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人误己,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王阳明
译:王阳明对他的弟子说:“如果你们把我的话当做教条,以后误人误己,我的罪过又怎么弥补?”
作者感悟:圣人的话就像是治病的药方,要因人而异。某人头疼给他开感冒药;某人肚子疼给他开去脚气的药,这不闹了笑话?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意思。
36人需事上磨,方立得住
译:人需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才能立得住。
作者感悟:再好的理论,脱离了实践就成了空话。花朵脱离了土壤,又能活多久呢?
37心如明镜
译:心要像明镜一样。
作者感悟:能够做到不带主观色彩,如实、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
38圣人可学而至
译:圣人的境界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
作者感悟:虽然我一翻开算学书就犯困,不过开卷有益,总会有所收货。虽然很难达到圣人的高度,但向优秀的人学习,总会有收获。越害怕的越要勇敢面对,越喜欢的越要学会克制。
39君子色而不*
译:人可以喜好美色,但不能沉浸其中,显得猥琐*荡。
作者感悟:要保持思想的开放,但不能让肉体奔放。
40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译:喜欢一个人要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也要知道他的优点。
作者感悟:爱一个人的时候她在闪闪发光,等到光芒退去,才发现她是一只癞蛤蟆。爱情总让人头脑发热。往往越简单的道理,越要花费终身学习。
41世俗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译:世俗的人结交需要金钱,财物不多交情难深。
作者感叹:这些年,月老的红线大概由财神爷代工,这红绳结不结实要看腰包厚不厚。
4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草木易为春
译:靠近水边的楼台,最先欣赏到月亮倒映在水中之美景。向阳生长的草木更容易一枝独秀。
作者感悟:凡事都有先来后到,人能想到的事就有人能做到,喜欢就去追吧,省得到时候发满月红包。
4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世上的人不知道这树苗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书,直到这树高耸入云,才承认他的高大。
作者感悟:没有一朵花会因为没人欣赏而不开放,你又何必因为路上没有掌声和鲜花,就不再前进?
4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译:每年的花儿都是那么美丽,而每年看花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
作者感悟:如果有一位花诗人,她会不会感慨:“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4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译:了解我的人,问我心中为何如此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苦苦想要追求什么。
作者感悟:如果不能找到人生的知己,这一生不都是在对牛弹琴吗?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到老如何叹息悔恨,都是没用的。
作者感悟:虽说立了志,何时都不晚,如果想要去哪,清晨就出发吧!傍晚踏上旅程,天黑路滑,小心摔断门牙。
47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译:虚假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好的东西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
作者感悟:买椟还珠的故事小学生都知道,但生活中这样的故事在时时上演,一幅幅好看的皮囊让人迷醉,大家都忘了绣花枕头草包一个的事实,也许绣花枕头里还藏着毒针呢。
48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什么都相信书本里的教条,那还不如没书。
作者感悟:人始终要保持独立思考,不然和复读机有什么区别?一个人云亦云的人,还不如一台复读机!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阔、气定神闲,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作者感悟:幸福不在彼岸,在此刻,在此刻的你我手中。
5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感悟:江山如画多寂寥,只待英雄领风骚。
5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作者感悟:美国鬼子四处树敌,在地球上胡作非为,殊不知它们这是在自掘坟墓。那些跟随美国鬼子的人,迟早要陪葬。
52有功则赏,有过者罚
作者感悟:有功不赏,有过不罚,这世界迟早乱套。
5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不因为别人不理解我而生气,这样的人算得上君子。
作者感悟:外表的美丑一看便知,内心的善恶需要慢慢观察。别人不了解我是他们自己的事,难道我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在干什么事吗?
54多行不义必自毙
作者感悟:这句话是为美国鬼子量身定做。
5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者感悟:补鞋不误行路,要想走得快,鞋子得不破。
5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作者感悟:何必和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它只在乎海会不会淹没它的那口小井。
57镜破不改其光,兰死不改其香
作者感悟: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之中,能有一份至死不渝的志向,多么幸福而悲壮。
5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译:古人为学求问不遗余力,从小下功夫到老才有成就。
作者感悟:学海无涯何所惧?泛舟闲游天地宽。
5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世俗之人)以地位低下的人为师感到耻辱,以高官为师就会近乎献媚、阿谀奉承。
作者感慨:权高财富——屁比饭香;
人微言轻——孔子在世亦不如狗屁。
悲夫!世之俗如此,孰人能正之?
60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译:借鉴历史上王朝兴亡的原因,考究自身的利弊。
作者感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译: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作者感悟:毒药往往参和在蜜糖、美酒、佳肴之中;真理有时就像是夏天正午三点的太阳一般刺眼,但最终,它们会化成夜空中的星,陪你走过黑暗。
6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者感慨:人不在帅,德才兼备,孔子点赞。
6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作者感悟:积少成多,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又怎么期待他做成大事?每人都尽力做一些好事,这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6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作者感慨:最求真理,应当如此。
6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译: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作者感悟:心不老,耄耋亦少年。
6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译:比喻开始在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面获得成功。
作者感悟:树挪死,人挪活。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人还活着,就有机会。
67桃李不言,下自成径
译:桃树和李树不需要说话,人们就被那甜美的果实吸引而来,踏出一条小路。
作者感悟:鲜花能够引来蜜蜂、蝴蝶,而腐肉只会引来苍蝇。
6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契而舍之,朽木不折。
译:坚持不懈,十米粗的铁棒都能磨成针;浅尝辄止,烂木头一根也掰不断。
作者感悟: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东西,不一会儿就轻而易举地失去。
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译:不论什么事情,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成功,不提前做准备就会失败。
作者感悟: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什么都不准备,那和一起床就赤身裸体奔赴战场没什么区别。
70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译:人谁敢说自己没犯过错?知错就改,只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作者感悟:对待自己的错误要像对待眼中沙一样,及时除去。时间拖得久了,怕是这‘眼’要瞎。
7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学习不会思考,就会完蛋;
只思考不学习,一样完蛋。
作者感悟:学习机器做不得,胡思乱想的猴子一样做不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是一生的必修课。
7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真正聪明好学的人,不会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作者感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要为世俗所累,装模作样、浪费时间。
74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译:父母爱孩子,就会为其做好长远打。
作者感悟:小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也做不得人。
75道无尽,取其一二尽终身,可矣。
译:人世间的道理是很难说完的,取几条适合自己的,终身奉行,就够了。
作者感悟:所有的道理都在说同一件事情——做个幸福的人。但这种幸福必须要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之中,否则只是镜花水月,不能长久。
在冰冷的史籍中,总能找到一些温情脉脉的瞬间,或是让人回味无穷的细节,让人看到那些传记中记载的人物,原来也有与我们一样的笑与泪。
那些手握权柄的帝王将相,面对偌大天下心里也会生出孤独苍凉,面对至亲至爱也会缠绵出铁血之外的柔情。这样的历史,才尤显真实。
真实的历史,都不是冰冷的。
“离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
公子重耳因政治斗争流亡狄国,狄国打仗俘虏了一对姐妹,把姐姐嫁给了重耳。夫妻伉俪情深,共同生活达13年之久,后重耳再次流亡。
行前,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
“等我25年,若我未归,你就改嫁了吧。”
其妻笑曰:“离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虽然,妾待子。”
妻子笑笑,说:“你走25年,我坟头的柏树都长成了。即便如此,我还会等你。”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室南渡后,一日,年幼的晋明帝坐在父亲晋元帝的膝上,恰逢长安来使,元帝感怀不已,禁不住伤怀流泪。他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稚子思忖片刻,仰起脸回答父亲:太阳远,因为只闻有人从长安来,不闻有人从太阳来。元帝颔首,对其回答惊诧不已。
翌日,召集群臣欢宴,元帝再次发问,这次,明帝却回答:长安远。元帝惊愕问他,缘何与昨日所答不同。年幼的明帝答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故都旧国,成为回不去的乡愁。
裒在此,母亲勿惧。
三国末魏国营陵人王裒,侍侯母亲极其孝敬。其母在世时,生性怕雷。后来死了,安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空中传来雷声,王裒就立即跑到母亲墓园,跪拜在坟哭着告慰说:“裒儿在这里陪您,母亲勿怕。”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惧。”
诚爱结于心,岂能背哉?
汉宣帝刘询出身寒微,及至成年,他迎娶了一位两小无猜,却同样出身寒微的许平君。后刘询重归宗室,即位为九五之尊。时霍光把持超正,群臣众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后,这位历经磨难的帝王写下了一封遣倦情深的情书:盖闻「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天地至理也。朕少孤,不省所怙。然以眇眇之身,当四海之贵,尝伴朕者,唯一古剑也。宝剑虽微,实获朕心,受天之祜,未尝一日或离也!诚爱结于心,岂能背哉?今竟遗落,不胜思夫,有知之者,勿使匿焉,朕必嘉赏!
我在贫微之时,曾拥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众位爱卿能否为我把它找回来呢?」群臣会意,或是感念其情深,遂纷纷请立许平君为皇后。
患难之妻,自不负汝,如不能执你之手,要这天下何为?
《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
有子年幼,悲从中来
曹操临死时,看着年方五岁的幼子曹干,不禁悲从中来。于是留下遗命对曹丕说:“这个儿子三岁失去母亲,五岁失去父亲,现在我把他托付给你。”
曹干比哥哥曹丕小了二十八岁,因为曹丕又有白发,所以曹干经常误把哥哥当作父亲,喊曹丕“阿翁”,曹丕每次都会忧哀不已。我们听惯了相煎太急的故事,然而面对这个年幼的弟弟,没有王位之争,剥离了皇家的冷漠,曹丕展现出极为温情的一面。
山公尚在,汝不孤矣。
同为竹林七贤,山涛投靠司马氏并被委以重任后,力荐嵇康出仕。嵇康于是写下两千字的长文《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决裂,固守心中之志。
这份流传后世的书信中不乏“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故为司马氏不容。公元262年,嵇康因为为好友吕安辩护触怒了大将军司马昭,吕安与嵇康一齐处死。
嵇康临死之前,女儿十五岁,儿子嵇绍仅仅五岁。嵇康不是把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而是托付给自己曾经要与之绝交的山涛,并告诉儿子:
莫言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当年创作的《红高粱》更是引起了文坛的轰动,至今影响力依旧是非常高的。他的作品对于人性的批判是相当深刻的,人性描写得也是相当残酷的,在他的另一本小说《檀香刑》便将人性的残酷描写得淋漓尽致,因为里面的情节太过暴力血腥,所以很多人都看不下去这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刚开始的那一个时代,以义和团运动还有八国联军作为时代背景,描写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东北乡的一些列故事。其中一女主人公以及她的亲爹和干爹等之间的恩怨情仇展开的,并且展现了当时反殖民斗争的场面。最后以主角孙丙被处以檀香刑而结束。这本书写了很多中国封建王朝没落时候所发生的的一系列明争暗斗的事件,将人性的残酷描写得淋漓尽致,最后的结局也是引发人的深思的。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檀香刑”一般,这种事物本身是一种刑罚,而最后孙丙也是受到了这种刑罚,所以这本小说本身情节也是相当暴力血腥的,并适合每一位读者阅读,里面的一些情节会让人感到绝望,喘不过气,莫言更是将这种残酷表现得相当地真实,所以会让人身历其境。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没有读完这本书,因为读到一半就会被其内容所以压得喘不过气来。
《檀香刑》这一本小说是能够完全展现出莫言的创作特点,同时也是写出了更加深层的东西。对于事件的描述和对于历史的思考,使得这一部作品很难作为常规作品而被大众所阅读,这也是莫言的一个高超之处,当你读懂了这本书之后,或许对于历史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秋 端午 重阳 春节 元宵节的由来和有关传说 故事
本文2023-11-05 17:19: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