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5收藏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第1张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历史新知我整理,欢迎阅读!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散文作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称“韩柳”)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王安石、曾巩。明代初年,朱右选韩、柳、欧阳等人之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即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唐宋文亦仅取“八家”。稍后,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选辑“八家”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颇为流行,“唐宋八大家”之名亦广为传诵。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德宗、宪宗两朝出现了某种转机,有识之士以为中兴有望,致力于改革者不乏其人。政治上有“永贞革新”,诗坛上有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散文领域则有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

 韩愈的古文写作理论,一是“文以载道”,其“道”的含义除儒家伦理外,还包含“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因素;二是反对“骈四俪六”,提倡单行散句的先秦两汉散文,尤为注重“词必己出”和“文从字顺”。

 他的说理文感情充沛,态度鲜明。《原毁》、《师说》、《进学解》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叙事文成就更高,影响也更大。其所作《柳子厚墓志铭》,文情并茂,卓绝一代。

 他的散文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把单行散句的散文由文学扩展到一切应用文领域,与骈体文形成全面对抗的形势,开创一代文风,其功不可泯。

 柳宗元散文的第一项成就是寓言小品,《三戒》是广为传颂的名篇,妇孺皆知。他的山水游记也有较高成就,《永州八记》最为着名。他的记叙文多是有感而发的,如《捕蛇者说》就是感于“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而写。在《童区寄传》中,他把同情放在区寄一边,将他写成反抗 的英雄。他的说理文也很精彩,《封建论》、《天说》等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篇章。

 欧阳修的散文、诗、词均有特色,但词不如诗,诗不如文。他的散文政治倾向性强,《与高司谏书》是其代表作。

 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言事触怒宰相吕夷简。吕夷简以“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为名,贬范到饶州。右司谏高若讷依附吕夷简,诋诮范仲淹。欧阳修写信给高,痛斥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全文大义凛然,痛诋范仲淹的反对派。揭露高若讷以“三疑而后决”,断定高若讷“非君子也”。行文曲折条畅,义正词严,咄咄逼人。高见信后恼羞成怒,上报宰相和仁宗,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令。

 他的散文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如《伶官传序》提出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见解,不仅对帝王,对“庶人”也有警戒意义。

 浓郁的抒情性是欧阳修散文的另一特色。《醉翁亭记》围绕“乐”字写景叙事,在叙事写景中抒情。全文用说明句,而句式结构多变,于不变中求变,层层递进,渐入佳境。是我国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苏”、王安石、曾巩均出欧阳修门下。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着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着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王安石的散文以拗折峭劲着称。峭劲的代表作是《答司马谏议书》,简峭强劲,英气逼人。《读<孟尝君传>》是拗折的范例,很有气势。

 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将叙述与哲理融合为一体。身在山中,神游象外,不畏艰阻、百折不挠的精神,于行文中灼灼可见。

 王安石的文章充满了英气、锐气、正气,是一大特色。

 曾巩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以平易见长。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在“唐宋八大家中,其成就不如另外几个人。

Ⅰ 请问有复旦汉语言文学的本科课程表吗几年级的都可以

同学读的是大专还是本科?每个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是不一样的,具体还需查看所在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以下专业课仅供参考:

Ⅱ 复旦中文系的学生大一学哪几本专业教材

你好,是我。又看到你的问题。

复旦现在大一学

通识教育

,就是说几乎没有专业课在大一,尤其是中文这类专业。不过广义来讲还是有的:上学期:论语精读(除了雍也等几章全要背)。

下学期完全没有。

还有必修:VB,FLASH,

FRONTPAGE

,英文。

其余就是选修了。

Ⅲ 求复旦大学中文系大三的课程表及上课地点

这个问题……

会有人能答上来吗??

Ⅳ 中文系有哪些基本课程

中文系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和语文教育、文秘三个专业。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 学制四年

主干课程: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美学

专业名称:语文教育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概论、文学批评原理、写作、美学概论等学科主干课程。

专业名称:文秘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秘书学概论、社会学概论、中外秘书比较、秘书事务、办公自动化处理、数字信息处理、互联网应用技术基础、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文书学、领导科学、行政法学、机关管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市场经济概论、企业管理概论、市场营销学、摄影摄像、汽车驾驶等课程。

(4)复旦中文系课程设置扩展阅读:

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Ⅳ 清华,北大和复旦大学的中文系课程是如何设置的,有哪些科目

这个太难答了。清华的中文系好像不是很好。北大的中文系和复旦差不多。北大有谁不知道。复旦有裘锡圭。

Ⅵ 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四年的所学课程和要求阅读书目哪位同仁有

中国古代文学

1、山海经校注 袁珂 校注 巴蜀书社1993年

2、诗经注析 程俊英、蒋见元 注 中华书局1991年

3、楚辞选 马茂元 选注 人民文学1998年

4、论语译注 杨伯峻 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

5、孟子译注 杨伯峻 译注 中华书局1960年

6、庄子校诠 战国·庄周,王叔珉 撰 中华书局2007年

7、墨子选译 战国·墨翟,谭家健、郑君华 注 上海古籍1990年

8、春秋左传注 战国·左丘明,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1981年

9、国语译注 邬国义、胡果文等 译注 上海古籍1994年

10、战国策注释 汉·刘向 编,何建章注 中华书局1990年

11、史记选注集评 汉·司马迁,韩兆琦选注 海南2003年

12、汉书选 顾廷龙、王熙华 选注 古典文学1956年

13、古诗源 清·沈德潜 选 中华书局1963年

14、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选注 人民文学1978年

15、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选注 上海古籍1979年

16、曹操集注 魏·曹操,夏传才 注 中州古籍1986年

17、曹植集校注 魏·曹植,赵幼文 校注 人民文学1984年

18、陶渊明集校笺 晋·陶渊明,杨勇校笺上海古籍2007年

19、搜神记 晋·干宝,汪绍楹 校注 中华书局1979年

20、世说新语校笺 南朝·宋·刘义庆,徐震堮 校笺 中华书局1984年

21、唐诗选注 葛兆光 选注 人民文学2007年

22、唐诗汇评 陈伯海 主编 浙江教育1995年

23、唐人小说 汪辟疆 选编 中华书局1978年

24、资治通鉴选评 宋·司马光主编,施丁 选评 上海古籍2003年

25、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 选编 中华书局2007年

26、王勃诗解 唐·王勃,聂文郁 解 青海人民1980年

27、陈子昂诗注 唐·陈子昂,彭庆生注 四川人民1981年

28、王维集校注 唐·王维,陈铁民校注 中华书局1997年

29、李白集校注 唐·李白,瞿蜕园、朱金城校注 上海古籍1980年

30、杜诗详注 唐·杜甫,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1979年

31、白居易集笺校 唐·白居易,朱金城 校注 上海古籍1998年

32、韩愈集 唐·韩愈,卞孝萱、张清华 选编 凤凰2006年

33、柳宗元集 唐·柳宗元,尚永亮、洪迎华选编 凤凰2007年

34、李贺诗集 唐·李贺,叶葱奇 疏注 人民文学1980年

35、李商隐诗选 唐·李商隐,刘学锴、余恕诚 选注 人民文学1986年

36、杜牧选集 唐·杜牧,朱碧莲 选注 上海古籍1995年

37、唐五代诗选 乔力 选注 人民文学2000年

38、宋诗选注 钱锺书 选注 人民文学2005年

39、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高海夫 主编 三秦1998年

40、宋词三百首笺注 清·上疆村民重编,唐圭璋 笺注 人民文学2005年

41、话本选 吴晓玲等 选注 人民文学1984年

42、欧阳修选集 宋·欧阳修,陈新、杜维沫 选注 上海古籍1986年

43、王安石选集 宋·王安石,王兆鹏、黄崇浩 选注 凤凰2006年

44、苏轼诗选 宋·苏轼,王水照 选注 上海古籍1984年

45、黄庭坚选集 宋·黄庭坚,黄宝华选注上海古籍1991年

46、淮海居士长短句 宋·秦观,徐培均校注 上海古籍1985年

47、李清照集笺注 宋·李清照,徐培均选注 上海古籍2002年

48、陆游选集 宋·陆游,朱东润 选注 上海古籍1979年

49、稼轩词编年笺注 宋·辛弃疾,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1993年

50、杨万里选集 宋·杨万里,周汝昌选注上海古籍1979年

51、范成大诗选 宋·范成大,周汝昌选注人民文学1959年

52、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宋·姜夔,夏承焘笺校 上海古籍1981年

53、金元明清词选 夏承焘、张璋 选编 人民文学1983年

54、关汉卿全集校注 元·关汉卿,王学奇等校注 河北教育1988年

55、集评校注西厢记 元·王实甫,王季思校注、张人和 集评 上海古籍1987年

56、元本琵琶记校注 元·高明,钱南扬校注 上海古籍1980年

57、全元散曲简编 隋树森 选编 上海古籍1984年

58、震川先生集 明·归有光,周本淳校点上海古籍2007年

59、汤显祖戏曲集 明·汤显祖,钱南扬 校点 上海古籍1978年

60、明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周淮选编 上海古籍1979年

61、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夏咸淳选注 上海社科1995年

62、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人民文学1973年

63、水浒传 明·施耐庵 人民文学1975年

64、西游记 明·吴承恩 人民文学1955年

65、金瓶梅词话 明·兰陵笑笑生 人民文学1985年

6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编 人民文学1958、1956、1958年

67、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濛初 上海古籍1982年、人民文学1996年

68、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朱其铠注 人民文学1989年

69、红楼梦 清·曹雪芹、高鹗 人民文学1996年

70、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人民文学1995年

71、长生殿 清·洪升 人民文学1991年

72、桃花扇 清·孔尚任 人民文学1991年

73、清诗精华录 钱仲联、钱学增 选注 齐鲁书社1987年

74、桐城派文选 漆绪邦、王凯符等 选注 安徽人民1984年

75、龚自珍全集 清·龚自珍 中华书局1959年

76、近代诗钞 钱仲联 选编 江苏古籍1993年

77、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 选编 上海古籍1979年

78、三侠五义 清·石玉昆 广大人民1980年

79、诗集传 宋·朱熹 撰 凤凰2007年

80、楚辞补注 宋·洪兴祖 补注 中华书局1983年

81、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撰,金良年 译 上海古籍2006年

82、老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注译 商务印书馆2003年

83、荀子译注 战国·荀况,张觉 译注 上海古籍1995年

84、韩非子选译 战国·韩非, 沈玉成、郭咏志 选译 上海古籍1991年

85、史记(本纪、世家、列传部分)汉·司马迁 中华书局1957年

86、汉书(本纪、列传部分)汉·班固 中华书局1979年

87、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 编 中华书局1979年

88、文选 梁·萧统 编 上海古籍1998年

89、六朝文絜笺注 清·许梿评选,黎经浩 笺注 上海古籍1982年

90、阮籍集校注 晋·阮籍,陈伯君校注 中华书局1987年

91、嵇康集校注 晋·嵇康,戴明扬校注 人民文学1962年

92、庾子山集注 北周·庾信,清·倪璠注中华书局1980年

93、唐诗别裁集 清·沈德潜选编 上海古籍1979年

94、瀛奎律髓汇评 元·方回评,李庆甲 集评点校 上海古籍2005年

95、敦煌变文选注 项楚 选注 中华书局2006年

96、花间集评注 后蜀·赵崇祚编,李冰岩 评注 人民文学1993年

97、骆林海集笺注 唐·骆宾王,清·陈熙晋笺注 上海古籍1985年

98、孟浩然诗集笺注 唐·孟浩然,佟培基笺注 上海古籍2000年

99、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唐·高适,刘开扬笺注 中华书局1981年

100、岑参集校注 唐·岑参,陈铁民、侯忠义校注 上海古籍2004年

101、王昌龄诗注 唐·王昌龄,李云逸注 上海古籍1984年

102、刘长卿诗编年笺注 唐·刘长卿,储仲君笺注 中华书局1996年

103、韦应物集校注 唐·韦应物,陶敏、王友胜校注 上海古籍1998年

104、刘禹锡集 唐·刘禹锡,吴在庆选编 凤凰2007年

105、皮子文薮 唐·皮日休,萧涤非、郑庆笃整理 上海古籍1981年

106、南唐二主词校订 南唐·李璟、李煜,王仲闻校订 人民文学1957年

107、南宋诗举要 高步瀛 选注 上海古籍1978年

108、绝妙好词笺 宋·周密 编,清·査为仁、厉鹗笺 上海古籍1984年

109、乐章集校注 宋·柳永,薛瑞生校注 中华书局1994年

110、 集校注 宋·周邦彦,孙虹、薛瑞生校注 中华书局2007年

111、吴梦窗词笺释 宋·吴文英,杨铁夫笺释 广东人民1992年

112、元好问诗文选注 元·元好问,钟惺选注 上海古籍1990年

113、元曲选 明·臧懋循 选编 中华书局1977年

114、袁宏道集笺校 明·袁宏道,钱伯城笺校 上海古籍1981年

115、张岱诗文集 明·张岱,夏咸淳校点 上海古籍1991年

116、纳兰词笺注 清·纳兰性德,张草纫 笺注 上海古籍1999年

117、阅微草堂笔记 清·纪昀,汪贤渡点校 上海古籍2005年

118、曾国藩诗文集 清·曾国藩,王澧华点校 上海古籍2005年

119、人精路实操笺注 清·黄遵宪,钱仲联笺注 上海古籍1981年

120、晚清文选 郑振铎 编 上海书店1987年

(高建中 主选)

Ⅶ 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课程有哪些

很多啊,有必选的有选修的。中文系的课我上过一些。有理论的还有比较实际的。

Ⅷ 复旦大学中文系都学什么

复旦的文理医都算超强的中文系和经济的,都是国内顶尖的~不过光就业来说,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经济,找工作应该比中文的好找点吧,工资普遍也高一点吧不过复旦的中文系毕竟也是超一流的,出来找工作应该也挺容易的吧~所以最主要还是你个人爱好了~(呵呵,你成绩蛮好的,祝福你高考取得好成绩啊)

Ⅸ 我想知道复旦中文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用哪些教材

 “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 散文 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唐宋八大散文家吧。

  一、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常自称昌黎人,因而世称韩昌黎。生于河阳(今河南孟县),未满两岁,母死。三岁时,父又去世。由兄嫂抚养,十一岁时,哥哥也突然死在官所。从此,韩愈同嫂嫂、侄儿相依为命。他自幼勤奋好学, 日记 数千言。十九岁前便已博览群书,通六经百家之学。十九岁进京应试,连考三次都未中,直到二十五岁才中进士。旋又应吏部考试,三试皆无结果。旅居长安十年,未得一官半职。二十九岁时便决意离开长安,先后到汴州(今河南开封)宣武节度使董晋和徐州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处作幕僚。三十五岁返回京城,被任命为四门博士,三十六岁拜监察御史,因关中受灾,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令。三十九岁被召回任国子博士。五十岁时因随裴度平淮西有功,升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因谏迎佛骨,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穆宗即位,奉台回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官终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韩愈在政治上既不赞同王叔文改革集团的主张,也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崇儒术,攘斥佛老,比较关心民众疾若。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的散文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古文要“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强调 文章 语言要有独创性,要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服务;文辞“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文章要精练妥贴,语句自然流畅,要“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韩愈用丰富的创作,实践了解自己的文学主张,他留存下来的三百四十多篇 优美散文 ,不少是内容充实、风格新颖的,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后人评他的散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尤其是他的 议论文 ,在宣传他的儒家主张时,往往能切中时弊,富有战斗性。如《原道》《原毁》《师说》《杂说》等篇,其中《师说》一篇,感情强烈,理直气壮,无可辩驳,精辟地论述了“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是一篇抗世犯颜、针砭时弊的著名文章。 记叙文 中,无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抒情,常采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的手法,写得十分生动感人。如《张中丞传后叙》《祭十二郎文》《送李愿归盘谷序》等篇。其中《祭十二郎文》寓深情于家常琐事之中,呼号欲绝,凄楚动人,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得龙腾虎跃,生动活泼,借隐士李愿之口,对唐代官场的卑鄙龌龊,穷奢极欲,追名逐利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被宋代的苏东坡赞为唐代第一篇名文。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

  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 文化 、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韩愈还是一位热心的 教育 家,他能逆当时的潮流,积极指导后进学习,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特别重视教育和培养年轻作家。他在《答李翊书》一文中说:“根之茂者,其实遂……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根”或“气”,都是指作家的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强调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对搞好创作的重要性。在今天,仍有其进步意义。现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二、唐宋八大散文家--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改革虽然失败了,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近百姓、 反思 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柳宗元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似又因韩愈的某些保守意识而有所不及。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在柳诗中成为特有的新颖题材的是对西南地带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多方面描绘的作品。其中洋溢着非常浓厚的地方情调和气氛。至于刻画自然景物的小诗,如《江雪》、《渔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三、唐宋八大散文家--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领导者。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清丽的风格。词集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

  四、唐宋八大散文家--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 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 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 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 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 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 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 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 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 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 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 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 子注》若干篇。

  五、唐宋八大散文家--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代著明的散文家。相传“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二十七岁才发愤攻读。他应进士和茂才异等的考试都未中,促使他更加用功读书,达到通六经百书、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和儿子苏轼、苏辙从四川到汴京(今开封)。翰林学士欧阳修把他的著作二十二篇(即《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呈给仁宗皇帝看,宰相韩琦也认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向朝廷举荐。于是仁宗就召试他于舍人院。可是他却假托有病而未去应试。仁宗因为他有才名,就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后来又叫他参加修礼书,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之后他就去世了。苏洵著作有《嘉祐集》,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有《东坡全集》、《东坡志林》等,苏辙(字子由)著有《栾城集》。父子三人俱以散文名世,后人合称之“三苏”。

  苏洵生活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北宋中期。当时北方的辽(契丹族)和西夏(藏族的一支党项族)贵族向内地扩展势力,经常向北宋发动战争。北宋统治者为了集中力量镇压内部人民的反抗,对此则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缔结“澶渊之盟”,宋向辽每年输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辽遣肖英、刘六符至宋,索取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及瓦桥(今河北雄县易水上)以南的十县土地,结果定盟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且称之为“纳”。至于西夏,庆历三年(1043)李元昊(西夏主)上书请和,宋答允每年给西夏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向他们输银与物,等于是割地献城。苏洵到汴京后,疾恶宋王朝的投降让步路线,主张对辽与夏用兵,因而就有了《六国论》的写作。

  六、 唐宋八大散文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任宗嘉祐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 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 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 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 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 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由《东坡全集》。

  七、唐宋八大散文家--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后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为文以策论见长。工诗,亦能词,著有 《栾城集》五十卷、 《栾城后集》二十四卷、 《栾城三集》十卷、 《栾城应诏集》十二卷。

  八、唐宋八大散文家--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 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 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 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 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 他的政论文, 语言质朴, 立论精辟, 说理曲折尽意 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 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 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 今存诗400余首, 以七绝成就较高, 但为文所掩, 不大受人重视 著作今传《元丰类稿》50卷, 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 集》。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

曾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历史新知我整理,欢迎阅读!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散文作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并称“韩柳”)和宋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