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恪守三从四德的女子典范都有谁啊?
召南申女 宋恭伯姬 卫寡夫人 蔡人之妻 黎庄夫人 齐孝孟姬 息君夫人 齐杞梁妻 楚平伯嬴 楚昭贞姜 楚白贞姬 卫宗二顺 鲁寡陶妻 梁寡高行 陈寡孝妇 鲁孝保义 楚成郑瞀 晋圉怀嬴 楚昭越姬 盖将之妻 鲁义姑姊 代赵夫人 齐义继母 鲁秋洁妇 周主忠妾 魏节乳母 梁节姑姊 珠崖二义 郃阳友娣 京师节女 周宣姜后 齐桓卫姬 晋文齐姜 秦穆公姬 楚庄樊姬 周南之妻 宋鲍女宗 晋赵衰妻 陶答子妻 柳下惠妻 鲁黔娄妻 齐相御妻 楚接舆妻 楚老莱妻 楚于陵妻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有明文规定的“内外有别”始于西周。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史称“周公制礼”。权位和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本位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组织上的保证,划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妇女在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参与,男女内外有别的制度习俗形成了。
内外有别的意义不在于“分”与“别”,而在于男性外部空间和职分是无限的、开放的、重要的和有发展潜力的,而妇女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封闭的、循环的和被贬低的。婚姻家庭也是内(男)本外(女)末、男主女从。“内外有别”成了了维护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的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并得以延续的根源。
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分别从大家和小家的角度去阐述的,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意思是,国家要人民做什么事,人民就要做什么事;父亲要儿子做的事,儿子也不得违背;妻子必须严格遵守和听从丈夫的一切决定。这些都是封建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实施的一种治国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社会和家庭矛盾。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用来约束人与人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是古代为了约束和限制女子所制出的一系列的条款。极大的限制和剥削了女子的权利和自由。让她们专心的服从自己的长辈,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儿子,以及自己的国家。女子的地位在古代是不受重视的,一切都要听从男人的。用一些规定,规定了在那个时代要做一个怎样的女人,才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丈夫的女人。
南怀瑾老师:“三从四德”的内涵,并没有轻视压迫女性的意思
“三从四德”的内涵,并没有轻视压迫女性的意思
本文摘录自 《原本大学微言》
好了,单说我们过去所要打倒的“孔家店”有关女性的问题吧!“五四”当时,搞妇女运动的人,一听到女子要有“三从”、“四德”,就大喊打倒,而且都盲目地归罪到“孔家店”里去。其实这都出于《礼记》中《仪礼》上的记载。而且“三从”、“四德”的内涵,并没有一点轻视女性、或是压迫女性的意思。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或谓老来)从子”,就叫“三从”,那有什么错?你把“从”字换做现在流行的法律术语,变成“负担”或“负责”来想想就通了,那真是对女性的尊重啊!女子在未嫁之前,应该由父母负担生活,负责教养,有什么不对?结婚出嫁以后,作为丈夫的男人,就应该负担起妻子一切的生活费用,负责妻子的安全,那又有什么不对?除非是反过来,男人要靠妻子生活的才对吗?丈夫死了,当然妻子自身的父母也老了,不靠子女的照应,怎么办?
当然啰!从现在来说,可以靠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但真是一个男子汉或好儿女,把父母养老的感情和责任完全推之于社会,也未免有点那个吧!尤其在父母子女的情感上说,恐怕不是味道吧!为别人、为大众争福利的养老是大好事,如果是只为自己,那便不算是“民主”的本意,只能算是个人自由(自私)主义的什么吧!也许我又错了!不过,你如从上古的历史社会来设想,三千年前,教育并不普及,尤其女性根本无法受教育。而且基本上,上古是全靠人力的古老农业经济社会,女性更没有自由独立谋生的能力,那么,在家不从父,又要从谁呢?出嫁,当然也就是要有取得长期饭票的需要,不从夫,又如何呢?至于夫死从子,事实很明显,就不要多说了。但是还要知道,夫死、子小,还要“母兼父职”,抚养子女成人,试想那又是究竟谁从谁呢?如果你把“从”字只当做“服从”、“盲从”的意义来解释,那便是你这个中国人还没有弄通中国字的内涵,还需要再回去在“孔夫子师母”那里多学习学习吧!
展开剩余48%
说到“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四德”,这是有关妇女人格和人品养成教育的目标,不只适合于女性,男儿也同样需要有这种教养。一个人的品德有了问题,不论是男女,当然是不受人欢迎。言语粗暴,或是刻薄贫嘴,或是出言不当等等,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没有口德,那也当然不行。至于“妇容”一项,更不要误解是在选美。古文简略,它所谓“容”,是指平常的“仪容”整洁,不要故作风骚,给人做笑料。“妇功”一项,过去在有的书上,要把“功”字读成“红”字,那是专指刺绣,或裁缝衣服和精工纺织的技能。尤其在过去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村社会里,这对于充实家庭经济的作用更为重要,古老的妇女“四德”中的这一项,我觉得对于现代和将来社会中的女性,更为重要。简单地说,还在二十多年以前,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大学毕业了,和一位在外国的华侨青年结婚,他们在出国以前,奉父母之命向我辞行。我就对那位朋友的女儿说,你出国第一件最重要的事,还要去求学。我不是叫你去读一个什么博士或硕士的学位,我希望你去学习一种个人独立谋生的技术,如依一般女性来说,学会计也好。因为时代到了现在,尤其是将来婚姻制度快要破产了,爱情是抵不过面包和米饭的。所以现代的女性,从小开始必然要学会一项专业独立谋生的专长,才能保障自己和夫妻的关系,这就是“妇功”的重要。这位**,后来照我的话做到了,固然不负所望,也不出所料。
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古老社会里,虽然不是政府的明文规定,但在自然形成的风俗中,对于幼小男女的教育,尤其是“妇功”方面,早已自成为一种当然的行为。长话短说,我们只举南宋诗人范成大一首《田家》诗,便可呈现出一幅江南农村社会教育的真实画面了,诗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另如清末的名臣曾国藩,当了那么大的官,但是对家中的女儿媳妇,每天要绩多少麻(做布的原料),织多少布,或者做鞋底,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其余的例子不胜枚举,也就不用多说了。
古代恪守三从四德的女子典范都有谁啊?
本文2023-11-05 18:12: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