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训是什么: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3收藏

南京大学校训是什么: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第1张

   南京大学 至开办以来到现如今也有百年历史。前身是是三江师范,经过了多次变迁,成就了现如今的南京大学,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你是否了解他的含义呢?!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为中央大学时期所流传下来。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NANJINGUNIVERSITY”。校徽正中为南京市树——雪松,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1902”字样,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为由“南京”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其两旁各有一只辟邪神兽(貔貅),象征着南京。

 南京大学以三江师范学堂筹建的1902年作为学校建校时间。南京大学主源为中央大学,次源为1952年主体并入的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撤销建制主体与南京大学合并,历经64载春秋。截至2014年2月28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

 “千人计划”创新人才26人、创业人才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4人、讲座教授2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6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6人次,“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3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0人。

 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

 “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既反映了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方面。

 校歌

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歌(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为南京大学校歌。该校歌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

 歌词: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峨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结束语南大有鼓楼、仙林两座图书馆大楼以及各院系专业图书室和各种电子数码信息资源。其中,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藏书500万册。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500多种,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约4万册。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代目录学文献以及丛书。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并于学堂设藏书楼,荟萃中外书籍和各种图册,以供师生浏览。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学校更名两江师范优级学堂,至1913年二次革命时,乱兵土匪乘机掠夺,校产荡然,书籍亦仅存十之一二。1915年成立南京高等师范学院,1920年 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图书馆馆舍毁于火,图书同烬。

1924年,齐孟芳先生捐资建成新馆,曾命名为“孟芳图书馆”,1928年去齐氏名,仍随学校命名。1927年学校更名为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复更名江苏大学,旋又改称中央大学,图书馆亦随学校易名。1924年后,中央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逐渐丰富,至1937年5月,已有中外文书刊共计407203册,其中中文图书117846册。

自1888年起,美国教会陆续在南京建立了汇文、基督和益智等书院,后经几次合并,于1910年成立金陵大学堂,1915年改名金陵大学校,不久改称金陵大学,并于1916年迁至鼓楼新址。

1910年,金陵大学堂图书馆在原各书院图书室的基础上建成,当时仅有西文书2250册。因金陵大学是教会学校,故受历次动乱影响较小,图书馆藏书建设发展较稳定。至1927年11月收回教育权运动后,学校基本脱离了教会,改归教育部主管。

1929年建立了文、理、农三学院及中国文化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也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1937年6月统计藏书量已达322369册,其中中文图书有106769册,与当时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藏书基本上旗鼓相当。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各机关学校奉命内迁。中央大学因早有准备,故图书设备均基本搬迁,但辗转于战乱之世,难免流离损失严重。到重庆后,又进行了补充,至1944年统计,已有中文藏书121679册。金陵大学因与教会渊源很深,故一度存有幻想,及至形势紧迫,乃仓促西迁,图书仅运出十分之一,而留存南京校区的图书于1942年被伪立中央大学占用,故已荡然无存。抗战时期,在成都虽努力补充,但一时难以恢复,至1943年统计,中文藏书仅有16368 册。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学区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图书馆文理科藏书并入南京大学,调整后的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书共73万余册。

1979年扩建了新馆,馆舍面积共 2万平米,工作人员 130人。全馆共设阅览室10多个,1300席座位,年接待读者 100万人次以上。

至2002年底馆藏总数达 407万册。馆藏古籍线装书30多万册,其中列入全国善本书目的有 556种, 1万余册。地方志共藏4000余种,近 4万册,在全国各大图书馆中处领先地位。本馆收藏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语种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学、数学、东方学为特色。南大图书馆是教育部建设的全国高校的地科(地质、地理、气象、天文、环境科学)教材中心、文科文献中心,经多年努力进一步增加了馆藏内容和特色。

1994年,建立了浦口校区分馆,藏书已达到30余万册。至2007年,分馆藏书已达到34万册。2007年5月,面积 305万平方米的浦口校区新馆―思源图书馆建成并开放。至2007年12月止,南京大学图书馆(含浦口校区思源图书馆)共有阅览室20个,阅览座位 3000 席,馆舍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工作人员130余人。2009年9月1日,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

1998年底,我馆全面更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由江苏汇文软件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汇文”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全面计算机化。到2002年5月为止,全校已有化学化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国际商学院、物理系等10多个院系资料室纳入图书馆的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自2003年3月5日起,实现总馆和浦口分馆图书的异地借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建设,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东北地区中心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管理中心,承担起为华东北地区(江苏、山东、安徽三省)的高等院校提供信息服务、协作、资源共享、管理的重任。

1999年“985项目”4000万图书经费的支持,经3年的努力,南大图书馆电子资源大幅度增加,万种以上的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使最新学术资源比原来增加了2倍以上。学习、工作、服务环境大大改善,改进了师生上网环境和提高了获取知识、信息的深度与广度。

2001年6月起,为了迎接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对现有的馆舍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建,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南京大学图书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读者。

2002年百年校庆以后,为加快南京大学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需要,浦口校区新馆的建设已经列入计划,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及数字化校史博物馆,自1999年5月开始筹建,在校领导及全校广大师生、海内外校友、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营业部、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北海银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在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开馆了。三年来,校档案馆及各有关单位的同志,先后分赴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向海内外校友征集了近5000件史料、实物及照片。并到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及校内教育技术中心,转录了200多项重大活动和知名校友业绩介绍的录象,大大丰富了档案馆馆藏。校史博物馆建在南京大学老图书馆(原金陵大学图书馆)内,使用面积1400平方米,展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原中央大学校长、百岁老人顾毓_为校史博物馆题写了馆名。校史博物馆分“百年校史”、“今日南大”、“百年英才”、“多媒体演示”及“礼品厅”等五个展区。

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展厅简介

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一楼序厅

校史博物馆进门序厅和楼梯两边的墙面上,用写真灯箱和彩喷展出了鼓楼和浦口两校区规划平面图,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及不同时期的校门、校景、部份毕业生合影照等。使人一走进校史博物馆,如同进入南大百年的“时光燧道”,不禁勾起校友们回忆当年、怀念师长、思念同窗之情

二楼多媒体演示厅

二楼中间大厅,利用背投式大屏幕,播放江谦作词、李叔同谱曲的南京大学校歌,中央电视台及校内电视台摄制的“百年南大”录像等。身临多媒体演示大厅,吟听校歌优美的旋律和学长们慷慨激昂而又亲切的谈吐及回忆,您会感受到南大百年深沉的文化底蕴、一脉相承的优良学风和催人奋进的南大精神。

第一展厅-百年校史及光荣革命传统

二楼东侧第一展区分为:“历任校长”、“三江两江”、“南高东大”、“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等栏目,利用50多米长的展橱,7个独立展柜,展出了400多张不同时期的照片,200多件史料、实物。其中包括宣统二年两江师范学堂的毕业文凭、“物理女王”吴健雄三十年代在校学习时使用过的仪器以及金陵大学时期的铜钟等。利用两台彩电播放南京大学“60周年校庆”、“80周年校庆”及“90周年校庆”的录像及1985年制作的外文版“南大介绍”。

在展厅中间的八角亭上,用四台计算机播放集解说词配音、照片、文字、音乐及部份视频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史博物馆多媒体系统》。通过这些展示手段,较为生动、详实地揭示了南京大学百年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办学理念、优良传统、学风校风建设及取得的重要成果。

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第二展厅-今日南大

二楼西侧的第二展区分为:“领导关怀”、“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国际交流”、“精神文明建设”、“校友情结”及“捐资助学”等栏目,用60多米长的展橱,展出了700多幅照片,300多件1978年以来取得的教学、科研重要成果奖奖状、奖品、获奖著作及实物等。在中间的6个独立展柜中,展出我校教师历年来获得的国际奖、国家级教学、科研奖奖品,SCI论文数连续7年位居全国高校第一的奖状等。其中包括任美锷院士获得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颁发的维多利亚奖章、张威廉教授获得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十字勋章等。在这里您还会看到,当年引发全国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光明日报》上刊登的由我校胡福明老师起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多次修改稿。同时,还用两台彩电连续播放江总书记及其他党和国家***来校视察的录像,播放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友及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方面的活动录像。在中间的八角亭上,用四台计算机交互点击播放有大量活动视频及配音的《今日南大》多媒体演示系统。

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第三展厅-百年英才

百年英才厅分为:“科学巨擘”、“校友中的开拓者”、“两院院士”、“知名人文学者”、“港台及海外知名校友”、“部省级以上领导中的校友”、“再铸辉煌”等栏目。用40多米长的展橱和4个独立展柜,展出了300多位知名校友的业绩材料及200多件实物、模型等。两台电视机分别播放“两弹一星功勋奖颁奖大会”、“强五之歌”及“李国鼎”、“陈白尘”等录像。并用两台计算机触摸屏,供参观人员交互点击观看300多位知名校友的业绩介绍及20多位校友的录像。

通过上述各种展示手段,使百年南大的发展史,几代南大人及莘莘学子辛勤耕耘的结晶,被浓缩、淀积在这里。为使参观者更详细地了解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档案馆的同志还制作了《数字化校史博物馆多媒体光盘》,将校史博物馆内所有展版内容和重要录像,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成动态画廊,并配有大量文字、解说词、背景音乐、可点击放大的照片等,较为生动形象地将百年南京大学发展史、重大事件和知名校友的照片都浓缩在这张光盘上。它是一部缩微的南京大学百年史,也是南京大学-的一份珍贵纪念品。

南京大学图书馆继承了原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藏书和典籍。有很多珍贵古籍,不过一般不展示。

现在的鼓楼图书馆和仙林的杜厦图书馆都是新氏的建筑说不上什么内景和装饰风格。仙林的图书馆,占地大,视野开阔,刚落成几年设备还很新。还算不错的。可排名全国高校前三

大学也不要就泡在图书馆里,多和同学交流才是

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精品文化活动有哪些内容如下:

南京大学读书节,起始于2006年,每年10月举办,每届为期一周。读书节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热烈响应。

为更好地弘扬人文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营造爱读书、爱学习、爱钻研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使图书馆更好地围绕学校教学科研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途径,读书是增长才干与智慧的钥匙,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勤于思考,才能不断完善人生。现代图书馆拥有多种类型、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源,是广大读者汲取知识的良师益友。

读书节的活动有:

读书征文活动,我们欢迎广大师生继续关注、积极投稿。图书馆在网上公布获奖结果,并在闭幕式上颁奖,获奖作品还将刊登于“南京大学报·南京大学读书节专刊”。

名家讲座,是读书节中最受广大同学欢迎的活动之一。我们仍将继续邀请名家走进图书馆,将他们的读书心得、人生阅历与广大读者分享。

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年度“优秀读者”,以鼓励全校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知识,科技创新。评选“优秀”的条件主要有4个:一是对图书馆利用率比较高,年度借书量多,二是借阅的内容比较符合教学科研的需要,三是借阅纪律执行情况良好,四是学习、科研有一定的成果。

可以。根据查询南京大学官网得知,南大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可以使用。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坐落于中国江苏南京市,学校是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教育部主管,并由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

南京大学校训是什么: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南京大学 至开办以来到现如今也有百年历史。前身是是三江师范,经过了多次变迁,成就了现如今的南京大学,下面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