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推荐几本有关盗墓和文物鉴定的书(小说除外)。
不知道你要看的是哪方面的~~
那志良的《中国古玉图释》 他是台北故宫的~~~这本书我只买到个盗版。。。。介绍的很全~~
书画的,看看杨仁恺的 他编了个《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呵呵我们的课本~这个有一系列,包括中国青铜、中国建筑、中国陶瓷等当然只是辅助性的书籍,真正鉴定还是需要实际的东西~~~
《金石索》也不错~~~
古籍出版社出的期刊啦
你也可以查查资料 像吴湖帆 徐邦达 傅喜年 薛永年 启功 谢稚柳都是鉴定大家~~~都写些东西的~~~
像某些大家的书画集子啦 有些,最好别买现在出版的,买早点出版的,现在出版的很多里面都有假的,有的人为把东西卖了,出个书,给你证明他东西是真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历代书画鉴别文集》《真赝书画对比对比图录》挺好 故宫还出了一套集子,名字一是想不起来了,很好,就是很贵!!!
这是别人的帖子 也给你发下 毕竟我个人能力有限哈~~很多我也没有看过,自己选择
书画:《中国绘画赏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51
《故宫珍藏书画精粹》北京出版社,200551
《中国书画鉴定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61
《中国书画》杨仁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陶瓷:《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中国古陶瓷鉴赏与收藏》,张宁、杨俊艳,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11
《中华青花瓷》人民出版社,200341
《中国古陶瓷珍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1
《元代瓷器》:叶佩兰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
《青花瓷器鉴定》:张浦生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陈德富著,华龄出版社,200611
《古代民窑陶瓷》华龄出版社,200541
玉器:〈中国玉器〉方泽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101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杨伯达。
《玉器鉴赏与评估》 主编,赵永魁。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 最近出的一套玉器全集,售价4980元~ 可以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
《中国玉器全集》,杨伯达
其他:《茶壶珍藏》辽宁画报出版社,200771
《古玩鉴定与辩伪》学苑出版社,200171
《古玩收藏基础知识100问》主编:史树青,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11
《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大象出版社去年出的一套书,杨新的主编,好书~!
《商周青铜器》北京文物鉴赏委员会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41
《明清彩瓷》北京文物鉴赏委员会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41
《中国历代钱币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华光普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81
〈中国青铜器真伪识别〉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11
〈中国漆器精华〉福建美术出版社,200371
〈中国紫砂壶鉴赏〉蓝天出版社,200311
〈鉴识鼻烟壶〉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61
〈竹牙木雕:中国民间收藏精编丛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41
〈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李松,贺西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1
中国古墓葬墓与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事物。“墓”是指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方式。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墓葬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墓葬研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土葬起源于原始社会,那时就有这个风俗,例如半坡文明,还有后来的夏,殷等朝代都是采用土葬。汉族土葬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时讲究入土为安,因《周礼》规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厚葬才是孝顺。
土葬之俗,在多数地区实行一次葬法,但在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也实行二次葬法或多次复葬法。我国土葬在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形式特点也有差别。
这里展示了近百册关于墓葬形制类的资料,还有很多墓葬资料未能展示出来
这些资料均出自图中墓葬书籍中红色印章处,那三个字应该能认识吧,不认识的话你也不用考古了
非常全的墓葬考古资料目录如下:
墓葬形制发掘资料1:
《洛阳吉利区汉墓_C9M2441_发掘简报》
《洛阳龙门张沟唐墓发掘简报》
《浙江普陀山法雨寺背屏式造像》
《湖北荆州纪南松柏汉墓发掘简报》
《湖北荆州院墙湾一号楚墓》
《白马非白马氐》
《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报告》
《重庆忠县邓家沱阙的几个问题》
《南京大光路孙吴薛秋墓发掘简报》
《南京将军山西晋墓发掘简报》
《南京江宁谷里晋墓发掘简报》
《五台山南禅寺旧藏北魏金刚宝座石塔》
《北京毛家湾明代瓷器坑发掘简报》
《千年梦华_中国古代陶瓷枕》
《咸阳塬上_秦陵_的发现和确认》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发展辩证思考_写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之际》
《河北临城岗西村宋墓》
《甘肃庆城唐代游击将军穆泰墓》
《福建武夷山城村汉城出土铁器的金相实验研究》
《辽宁北票喇嘛洞十六国墓葬出土铁甲复原研究》
墓葬形制发掘资料2:
《曾国铜器的发现与曾国地域》
《江苏徐州贾汪汉画像石墓》
《湖北随州义地岗墓地曾国墓1994年发掘简报》
《论_景之定_及有关史事》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安徽滁州何郢遗址出土动物遗骸研究》
《成都市新都区商周遗址发掘简报》
《新发现贯休_罗汉图_研究》
《河北邢台南小汪遗址西周刻辞卜骨浅识》
《河南平顶山蒲城店遗址发掘简报》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_读后》
《_王鬷墓志_江氏墓志_考》
《三门峡市西苑小区战国墓_M1_发掘简报》
《三门峡市西苑小区战国车马坑的发掘》
《四川三台黄明月一号画像崖墓》
《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
《山东长清_平阴元代石刻壁画墓》
《山西襄汾侯村金代纪年砖雕墓》
《河南辉县发现的_大泉五十_钱范》
《秦始皇十二年铜戈铭文考》
《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马王堆帛书_空白页_及相关问题》
墓葬形制发掘资料3:
《西安北周康业墓发掘简报》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
《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
《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清理的三座宋代李唐王朝后裔家族墓》
《酒封小考》
《关于二里头遗址的省思》
《安阳殷墟刘家庄北1046号墓出土铜器的化学组成分析》
《北福地_易水流域史前遗址评介》
《蒙古民族文物图典_丛书_》
《北周康业墓志考略》
《史前玉器中的_双子琮_兼说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冠饰》
《福建武夷山市发现唐墓》
《安阳灵泉寺北齐双石塔再探讨》
《平山中山国墓葬出土玉器研究》
《新见楚式青铜器器铭试释》
《江苏江阴明代薛氏家族墓》
《河北邢台中兴西大街唐墓》
《重庆云阳旧县坪台基建筑发掘简报》
《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6发掘简报》
《齐国故城内发现一件带铭文石磬》
银雀山汉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市区银雀山西南麓,是全国规模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以西汉墓葬为主,兼有战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墓葬群。该墓葬群于1964年被发现,1972年至1986年先后发掘一百余座墓葬,大多是西汉前期墓葬。
银雀山汉墓出土有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钱币等,以竹简最为珍贵。考古人员在古墓群发现的大量竹简,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尤其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震惊海内外,《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银雀山汉墓群出土的这批珍贵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兵书有4000多部,而产生于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被世界公认为最出色的一部,然而,它的作者是谁,学者们争吵了一千多年。汉墓中出土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解开了历史上孙子和孙膑是否一人、其兵书是一部还是两部的千古之谜。汉简出土名扬四海,震惊中外,甚至与“马王堆”“兵马俑”齐名,被列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但银雀山汉墓竹简所载史实与传世史籍有不同之处,如《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记载齐魏桂陵之役比较详细,但根本未提及庞涓。至十三年之后马陵之役,方谓庞涓自杀,魏惠王的太子申被俘。简本《孙膑兵法·禽庞涓》谓孙膑擒庞涓于桂陵,与《史记》显然矛盾。从已有材料来看,孙膑擒庞涓确有可能在桂陵而不在马陵。
银雀山还有紧挨旁边的金雀山就是谜团组成。原来山体均呈红色,旧时总称赤石山,赤石山什么时候才开满金雀花和银雀花?为什么近在咫尺的两座小山岗却有两种相近的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朵?金雀和银雀花遍布大半个中国,为什么临沂唯独在这两座山岗上才能看到?是人为栽种,还是天然形成?
“金雀花”和“银雀花”,除了颜色有区别(金雀花和银雀花初开时都是**,但后期金雀花呈现红色,而银雀花则逐渐褪色成白色)外,形状也有差异(金雀花和银雀花从正面看都呈中轴线对称形,金雀花在中轴线上有一条凹陷槽线,而银雀花则无),它们都像一只只振翅飞翔的小雀。
发现的一号墓和二号墓,墓主人到底姓啥名谁?他们是夫妻,还是相差百年素昧平生的陌路?一号墓的主人为什么要以兵法殉葬?二号墓主人为什么要把《汉元光元年历谱》竹简带进阴间?《汉元光元年历谱》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古代年历,所记的朔晦干支,订正了自宋《资治通鉴目录》以来有关诸书的错误,难道他或者她和历法有什么瓜葛因由?
在那个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竹简自然会受到损坏,据说损坏的数量很是可观,这是时代造成的先天不良,不能怪罪在任何一个人的头上,但有一个问题也随之提出,既然损坏了那么多竹简,《孙子兵法》就仅仅只有短短的十三篇?
金雀山和银雀山是巨大的汉墓群,他们的主人是谁?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什么?结合我们本地出土的众多的汉画像石,在汉代时,我们这里该是怎样的一番胜景?
到底是谁第一个发现了银雀山汉墓中的竹简?这个问题在竹简问世的前30年就不是什么谜,但随着人们对竹简汉墓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一些当事人的离去,原本清晰的历史现场变得扑朔迷离。
而在一号墓出土的两个耳杯底部刻有隶书“司马”二字,刻工较粗,据考古人员分析,应该为墓主人的姓氏,而非官衔。因为按照一般习惯,不会把官衔随意刻在器物上。但是从墓葬出土的大批兵书来看,可以肯定墓主人是一位关心兵法或与军事有关的人物。二号墓出土的陶罐肩部刻有“召氏十斗”四个字,“召氏”或是墓主人姓氏,但从1951年湖南长沙西汉刘骄墓出土署有“杨主家般”四字漆盘的情况看来,也可能是赠送人的姓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墓葬距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焚书”,不算太远,而这座墓的随葬器物里,竟这么集中地保存下来了一批先秦典籍,却唯独不见儒家经典残简断片,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吗?秦始皇所焚的究竟是些什么书?这些竹简,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问题。
本文2023-08-05 09:24: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