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三个字的有几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1-05浏览:3收藏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三个字的有几个,第1张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三个字的有:

张世平:一回,中山贩马商人。

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郭常子:二十八回,盗关羽马。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胡车儿:十六回,张绣之偏将,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蒋义渠:三十一回,袁绍将。

李春香:五十七回,黄奎妾,告密被操斩。

娄子伯:五十九回,京兆人,隐居终南山,道号梦梅居士。

马元义:一回,黄巾军,为何进斩。

马日磾:七回,太傅。

孟公威:三十七回,汝南人,诸葛亮友。

庞德公:三十五回,襄阳人,字山民,庞统之叔。

裴元绍:二十八回,旧为黄巾军,与周仓占卧龙山,为赵云误杀。

濮阳兴:一百二十回,吴丞相。为孙皓斩。

秦庆童:二十三回,董承家奴,向操告密。

单子春:六十九回,汉琅琊太守。

眭元进:三十回,袁绍将。为曹兵所杀。

石广元:三十七回,颖川人,诸葛亮友。

王子服:二十回,汉侍郎,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吴子兰:二十回,汉昭信将军,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武安国:五回,孔融部将,使锤,为吕布断手腕。

辛宪英:一百七回,辛敞姊。

刑道荣:五十二回,零陵上将,为赵云杀。

严白虎:十五回,东吴德王,为董袭杀。

杨大将:十五回,袁术将,长史。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吕伯奢:七回,操伯,被操杀。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也发现了,这本书中很多典故故事都和三这个数字有关,例如三顾茅庐、三让徐州、三气周瑜,为什么罗贯中这么喜欢把这些故事和三联系起来呢?实际上这还跟三而一成的叙事艺术有关,其实在其他名著的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东西。这次就为大家讲讲三在《三国演义》到底是有多重要,这种表现手段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拥有着无数引人入胜的精彩情节,然而让读者记忆最为深刻的情节则必然是那些带有数字结构的情节,尤其是与数字三及其倍数相关的情节,如陶谦三让徐州、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刘琦三次求计、蜀汉三迎张松、曹操三笑华容道、六出岐山、九伐中原等等。这些情节中的三或其倍数或是在回目中明显标注,或只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出现。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它们设计与运用都与数字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三与《三国演义》的三复

《周易》一书是儒家试着用数来解释世界万物的集中表现,它揲蓍求数,因数设卦,依卦观象,据象系辞,数为六十四卦的基础。在《周易》中,六十四卦的基础则是八卦,八卦是乾坤两卦所代表的天地间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的八种基本物象,取奇画为阳,取偶画为阴,三画成列为一基本卦。三画的取义为:上一画为天,中一画为人,下一画为地,即三画卦代表天、地、人三才,如《易干》孔颖达《正义》中必三画以象三才,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乃谓之卦也,所以,八卦的基本原理乃是合天、地、人三才来包罗世间万象。

具体来说,天地的作用在化与育,而人的作用在于赞,三者相互为用整合万物,具有有限孕育无限,总括一切的哲学意义。数字三的这种带有神秘性的哲学含义更是渗入到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古人的生活方式与习俗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主要是通过礼数有度来实现的,如《礼记曲礼上》:卜筑不过三,孔颖达疏:卜逛不过三者,王肃云:礼以三为成也,上旬,中旬,下旬,三卜篮不吉,则不举。

不仅上古的占卜法以三为卜筑求吉的限度,礼以三为成也也是三为极限的体现,这些三实质是易卦中三才的三的演化。在现实生活中,礼以三为成就是一件事重复作了不多不少正好三次,客观上则成就了事不过三的民间习俗,《左传》中曹判论战所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则是事不过三的一个显例。

当事不过三投射到小说中,则成就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种模式,即三复情节。最早的三复情节可以追溯到《史记》、《论语》等书中所记载的泰伯三让天下与他人的古传;等到汉晋以降,一些杂史小说中已或明或暗地运用三复情节,如葛洪《神仙传》中《左慈》篇,仙人左慈三次戏弄曹操的故事已基本符合三复情节的标准;至唐代后,三复情节则开始在小说中被自觉的套用,唐人牛僧孺《玄怪录》中《杜子春》篇,杜子春三次接受老人的馈赠并言:独此叟三给我,借主人公之语突出了三复的特点;再到《三国演义》则将三复情节的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并引起后世作家的竞相模仿,造成了明清小说突出的三复情节现象。

《三国演义》中的三复情节

三复情节,以一个回目或前后跨两个回目,且回目中明确用三字标注,用来铺写事件或是塑造人物,其中最典型的是下面三个例子:

陶恭祖三让徐州(11——12回)

刘玄德三顾茅庐(31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39回)

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三复情节是在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欲结交曹操,迎接其父曹嵩一家老小,并派张一路护送。不料,原为黄巾余党的张阊因钱财起歹念砍杀了曹嵩全家,曹操为父报仇而欲洗荡徐州。陶谦不敌,刘备助其解困之后,陶谦因感其德而几次欲让位于刘玄德不成。直至陶谦将死,刘备方领徐州事,前后共计三次。

《三国志蜀书先主备》中陶谦是有意将徐州让与刘玄德,但也是临终所托,最多一次而已。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却是在陶恭祖三番让位后方,以及在众将的劝说与百姓的相求之下作了徐州牧。本只是史料上记载的一次相让却被罗贯中改编为不多不少刚好三次的典型三复情节,这应与上文所述的三这个数字在古代有着礼以三而成的礼数制度有关。

在《周礼》中有众多的三请三进、三揖三辞、三请三进、三献、三续等语,正是如此,罗贯中挪用了数字三的特殊含义虚构了三让的礼数来衬托刘备的仁德。

刘备的仁德之处还在于求贤若渴,为得卧龙而屈尊三顾草庐。然而,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对此情节只用一句描述: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简单明了。可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却将这一句话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充,其内容占据了小说大半个回合。

在小说中,刘、关、张三人前后在三个季节(第一次是在深秋季节,第二次是在寒冬腊月,第三次是初春时节)三次去往隆中方才见到孔明,尤其是第三次拜访则最为隆重,拜访前刘备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熏洒更衣后才往卧龙岗谒诸葛亮。

终于,三人在草庐中等待多时才得以如愿见到头戴论巾、身披鹤擎的孔明,更是见识到孔明的隐士之风与经论之才。孔明未出草庐便知天下三分,因感刘备三顾之恩,遂出隆中以辅其建立三分天下的基业。

小说中,孔明未入世便可知天下三分,其智不可小觑,待其入世后,罗贯中更是乐意在其身上附加三复情节来卓显其智。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荆州刘表长子刘琦因害怕继母不相容而性命不保,求计与玄德,玄德乃令孔明回拜刘绮并授予其妙计。刘琦一求与孔明时,孔明曰:亮客寄于此,岂敢与人骨肉之事;二求孔明时,孔明曰:此非亮所敢谋也;刘绮无奈将孔明引入一小楼,待其上楼后,撤掉楼梯,以自刎相协三求孔明,曰:刘绮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

此回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则记载为:骑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琉乃将亮游观后院,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在其中并没有清楚记录刘琦几次求助于诸葛亮。

可是,《三国演义》却将数字清晰的编构为三,显然受到三而一成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三求计中以三为界,一方面强调诸葛亮不欲间其亲疏,直至荆州公子以自刎相威胁方才授计之仁;另一方面突显孔明的智慧,他甚知寄居之礼,不可与人骨肉之事。况且,前有玄德之鉴,因被蔡氏偷听其多言刘表家事而遭蔡瑁追杀险些丧命。直到第三次被刘琉引至撤掉楼梯的小楼上,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无人可以窃听谈话内容,即在足够安全的环境中才教授刘琦保命之计。

是“名字”,还是“姓名”?

1名字的话,三国几乎所有人都是一个汉字的名,两个汉字的“字”,比如赵云,字子龙,“云”就是名,“子龙”就是字,所以“名字”=“名”+“字”,都是三个汉字!哇哈哈╮(╯▽╰)╭

2姓名的话,很多复姓,都是2个汉字的,加上一个汉字的“名”,就是3个字了,这种稍微少点,比如诸葛(亮)、司马(懿)、夏侯(惇)、公孙(瓒)、太史(慈)、淳于(导)、毋丘(俭)、皇甫(嵩)、慕容(烈),三国演义中出现过的复姓就这9个,当然前3个复姓都有十个左右的具体人物,后面的也都有6、7个到2、3个,除了慕容就只有一个。

3我估计你是想说,三国中多少人的名是2个汉字,或者说多少人的名字是3个字(少数民族,无姓)。

如果是《三国演义》的话,因为里面很多人的名字罗贯中没有仔细考证,所以出现了很多三个字的名字,如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张仲景等,但是其实都是字,比如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崔州平名崔钧、石广元名石韬,孟公威名孟建等。还有一些如“庞德公”是称呼。剩下的三个汉字的名字,大多数就是少数民族了,如胡车儿、胡赤儿、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彻里吉、轲比能、阿会喃、步度根等,

汉人中有双字名的,大体有:

1、郭攸之,名攸之,字演长

2、邢道荣,名道荣,字育森

3、濮阳兴,名阳兴,字子元

4、王子服,名子服,字子由

5、马日磾,名日磾,字翁叔

6、武安国,原名武大,后改为武安国,字天下

7、黄月英,名月英,无字

9、秦庆童,名庆童,无字

10、李春香,名春香,无字

11、夏侯令女,名令女,无字(不是我总结的是我引用的其他人的)

兀突骨 胡车儿 裴元绍 曹安民 武安国 马元义 王子服 尹大目 吕威璜

吕伯奢 吴子兰 胡车儿 蒋义渠 韩莒子 许子将 阿会喃 董荼那 崔州平

石广元 孟公威 黄承彦

相当多啊!最佳答案给我吧!我特地翻三国演义翻出来的,挺辛苦的!

西晋时期,史学家陈寿著有《三国志》65卷,记载了汉代末期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纷争的历史,内中有诸多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名人。后来,南宋时期史学家裴松之又为《三国志》作注,名为《三国志注》。

《三国志注》引用的史传杂记达210多种,资料极为丰富。其他的一些野史杂记也记载了许多三国人物和故事,如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记录了三国人物的许多轶事,其中有很多关于曹操的轶事,如乔玄评曹、曹劫新妇、祢衡遭谪、铜雀储妓、孔融被收、杨修恃才、望梅止渴、梦中杀人和借头止惑等。

三国演义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盒稳葑呈坑⒂虏磺啦唤怠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确定名字为三个字的:1.郭攸之,名攸之,字演长;2.邢道荣,名道荣,字育森;3.王子服,名子服,字子由;4.马日磾,名日磾,字翁叔;5.武安国,原名武大,后改为武安国,字天下;6.黄月英,名月英,无字;7.孙尚香,为戏剧《甘露寺》中的虚构人名,本名孙仁献,无字(《三国演义》中误记作“孙仁”);8.秦庆童,名庆童,无字(既董承家奴,向曹操告密的那个);9.李春香,名春香,无字(既黄奎之妾,与苗泽私通的那个);10.夏侯令女,名令女,无字(《三国演义》中误写为“夏侯令之女”)。二.名字在《三国》中为三个字出现,但实际后两字是字,不是本名的:1.蔡文姬,名琰,字文姬;2.石广元,名韬,字广元;3.孟公威,名建,字公威;4.黄承彦, 名承,字承彦;5.娄子伯,名圭,字子伯;6.辛宪英,名不详,字宪英;7.曹安民,名不详,字安民;8.崔州平,名不详,字州平;9.庞德公,名不详,字德公;10.吕伯奢,名不详,字伯奢;11.卫仲道,名不详,字仲道;12.刘子扬,名不详,字子扬;13.刘元起,名不详,字元起;14.刘德然,名不详,字德然;15.曹文书,名不详,字文书。三.名字在《三国》中为三个字出现,但寻遍史书、传记、演义,始终不见本名、表字,不可考证的:1.戏志才,表字不详(一说戏志才名忠,字志才);2.韩吕子,表字不详;3.蒋义渠, 表字不详;4.眭元进, 表字不详;5.吕威璜, 表字不详;6.单子春,表字不详;7.马元义,表字不详;8.吴子兰,表字不详;9.程远志,表字不详;10.裴元绍,表字不详;11.张曼成,表字不详;12.胡车儿,表字不详;13.庞山民,表字不详(庞德公之子,《三国演义》误为庞德公字山民);14.李文侯,表字不详;15.北宫伯玉,复姓北宫,表字不详。四.名字在《三国》中为三个字出现,但是属于被理解有误的几个特殊情况:1.成公英,复姓成公,名英,表字不详;2.严白虎,白虎为其绰号,本名不详,表字不详;3.傅士仁,姓士,名仁,字君义,《三国演义》中误记作“傅士仁”;4.刘三刀,三刀为其别名,本名刘刕,字寒刃(一说本名刘翥,字仲翔);5.胡赤儿,本意指的是一个叫“赤儿”的月支胡人(胡赤儿为“支胡赤儿”的误写;支胡,为“月支胡”的简写);6.杨大将,名弘,表字不详,《三国演义》中误记作“杨大将”;7.士孙瑞,复姓士孙,名瑞,字君荣;8.濮阳兴,名阳兴,字子元。

空城计

字号:大 中 小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 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

忽然, 哨兵飞马来报: ”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往西城蜂拥而来! ”

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 果然尘土冲天, 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 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 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 杀! 大开四个城门, 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 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魏兵到时, 不可乱动, 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 诸葛亮披鹤氅, 戴纶巾, 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 来到城头上, 凭栏而坐, 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 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 笑容可掬, 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少年, 手捧宝剑, 右面也有一个少年, 手执麈尾。城门内外, 仅有二十余名百姓, 低头打扫, 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 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 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 ”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 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 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 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 哈哈大笑起来。

众官员问他说: ”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 今统率15 万精兵来到这里, 见了丞相, 慌忙撤退,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 从不冒险, 见我们这样镇定, 怀疑有重兵埋伏, 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 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

大家敬佩地说: ”丞相的计谋, 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 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 ”我们只有2500 人, 如果弃城而走, 必定走不远, 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三个字的有几个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三个字的有:张世平:一回,中山贩马商人。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