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银:现在通行本的老子《道德经》是假的吗?
通假字啊亲~!版本不一样是可以理解的,两千年来想要一个字不变是有困难的!这年头的出版都可能有刊误,跟何况千年前的手抄了···个别字有出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还有,马王堆出土的难道就可以保证和原文的无异?古时由于与帝王名号要避讳也多有误字···这还是个别字的问题,那些外国传过来的翻译本,那不全是假经了?
一般人都能理解的问题,还讲的振振有词,其实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抨击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道教!这本土的都有假,那些番外胡夷翻译过来的就没有一字误差?天大的笑话!居心不良啊····对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连最起码的敬畏都没有了,还凭一家之言肆意胡为····诸子百家,就以道德经中的出入来评论道家经典都是假的?证据何在!!!居心又何在!!!!
番外蛮夷胡教,想要入侵中华文化,欺负儒家不是宗教,就想来坑害道教!还假经?马王堆的就是真经?老子告诉他的?若道德经为假,那蛮夷胡教之经皆假!都翻译过了,谁能保证一字无差!可悲的人啊····欲以一己之私,妄想加害中华文化,最终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知道你所说的不出版是什么意思。你随便去找一个书店都能买到《道德经》。如果你说是干干净净什么注释都没有,解说也没有的《道德经》那好像不好找。为什么呢,因为古代没有印刷术,书籍也不是写在纸上,想要复制一本书得靠人手工抄写,原本又少,抄写又好错,所以抄着抄着就不一样了。
以《道德经》为例,现在学术界就有争论到底是《道经》在前面还是《德经》在前面,书中很多字句更是一个版本一个样。可以说《道德经》的版本你十个指头是数不过来的。另外一点,《道德经》篇幅太小,三两千字,根本就不够出一本书。文字还晦涩难懂,没有注释根本就看不明白。
所以现在书店很少能见到纯净版的《道德经》,如果你想看,我推荐你购买李零的《人往低处走》。
按键代替了手写,提笔忘字的现象愈发严重。
12月4日起,按照读书群的要求每天抄写一章《道德经》原文及注释,这是第一次抄书,拿起笔来都显得笨拙而生疏了,好像又回到了小学时代。
尽管《道德经》字数并不多,但我并不是在一个本子上完成。1月15日到2月10日是换了地方抄的。
临行前从抄书本上撕下几页纸,留出10天的量,目的是离开家这段时间可以继续抄,抄完后再放回本子中间。但因为特殊原因,纸用完了人却没赶回来,于是又找别的纸张代替。谁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着,直到2月11日才又恢复在原来的本子上继续抄写。5000多字的《道德经》被硬生生分割成三部分。
我就像坚持日更一样,每天坚持抄一章,这是退休后做的第二件“系统性”任务。
本来抄书是想让那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但每天抄书的时候,心里总像长了草,慌里慌张地出错。今天,看了别人晒出的抄书成果,那个竖版长卷甚是壮观,我要是能做到少出错,不出错就已经很满足了,美观简直是奢望。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抄书,看似简单,但并非易事。如今,尽管形式上是抄完了,但内容并未理解,所以也不敢妄谈感想,只能留待深入学习后再议。
《道德经》10大经典名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经·第七十章》
2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4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5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6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道德经·第八章》
8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八章》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以下是关于道德经的手抄报及资料,希望各位朋友能够从道德经中领悟到当中的精髓。
优秀道德经手抄报1
优秀道德经手抄报2
优秀道德经手抄报3
内容简介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这个没办法,古人是不会用标点符号的,现在的古籍都是后人解释和注解的,所以一本书出现歧义是难免的,每个编注的人理解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小说三国演义姑且有这个批,那个批的版本,哲学经典就更不必说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是孔子说的,看好了,这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是有符号的,呵呵,看出什么没?
自古以来特别是唐朝以后女子的地位越发底下,到后来那些酸儒更是那这句话来说事,其实,孔子写的时候,未必是说女子和小人是难养的,而可能是说,女,子,和小人都难养,就算没有标点,“女子”这个词在口语读的时候只要不是连贯起来读,理解上就是女的和男的的意思,古时候称男人为子,也称有先生的意思,孔子是姓孔,子是特指先生,孔先生,他的弟子,子路,子贡,都带个子,也是指先生的尊称。
言归正传,至于楼主说的道德经出版的译本的不同,这除了出版社编辑的理解,能力问题,还涉及到道教的流派与历史问题,道德经是部哲学著作,但是它同样是道教经典,出版社的编辑要想出这本书,是要参考以前道士们和历史上一些名人的注解的,但是他们的理解从来就并不统一,个别的分歧是必然的,特别是当标点符号应用起来后,对一些古籍的翻译注解者们来说更是一场考验。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一般都可以当“正统”的来看,当然也有一些翻译校对低劣的版本,翻译原文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我本人买过8个版本的道德经,基本每个都看了一遍,个人觉得这些版本的白话翻译差别不大,基本上翻译一样的,我就忽略了,又不一样的,我就把不一样的版本拿来一个个对照,按照自己的理解判断那个是正确的,取长补短吗。
如果楼主真的想找一个权威版本的话,推荐楼主买“南怀瑾”讲解的道德经,参照他的感悟再自己去理解原文。
老子名言名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经》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一部哲学著作,作者老子。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在先秦时竹简《文子》称《上经》、《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汉景帝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内容:
一、音韵之美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二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五十八章)。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二、讲究修辞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一、对偶。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三十九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对偶句子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二、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鼓动力。《道德经》中排比句较多。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妨”(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三、比喻。《道德经》中比喻亦多。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玄牝喻“道”,生养万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拟人化,赞颂得道者的高贵品质。再如:“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二十章)、“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皆以婴儿喻道者的纯洁、天真、朴实无华。又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连用三个比喻,讲明从小做起的道理。这些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四、设问和反问。如:“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十三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二十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这些设问与反问,增加了语言波澜,扣人心弦,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五、联珠。联珠又叫顶真,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把语言连续说下去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又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联珠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
三、语言精辟
《道德经》有些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句,广泛流传。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现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现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现为“知足常乐”;“宠辱若惊”(十三章),现为“宠辱不惊”。
本文2023-08-05 09:26: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