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的学院实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的学院实力,第1张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也是全国建立较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朱湘、朱光潜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先后在学校执教,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和丰厚的学术底蕴。学校设有16个学院,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84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1381人,其中,正高级202人,副高级420人,现有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2个省级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人事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5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6人、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2人、“皖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人、“皖江学者”计划讲席教授7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6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74人,此外,还有数十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奖励。学校现有在职职工261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648人,各类在籍学生35000多人。学校一贯重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建立和发展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并先后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项目。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多亩,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47万册,其中线装古籍19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讯支撑。

皖江学院位于安徽师范大学北校区(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校园整洁规范,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幽雅静谧,景色宜人,文化气息浓郁,教学设施齐全,全部采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是广大莘莘学子修身养性、读书、治学的绝妙佳处。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花津校区。花津南路的社会学院里,花津校区是新校区。文科性质的学院大部分在花津校区区,理科一般在赭山校区(老校区)。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赭山、花津两个校区。

安徽师范大学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创办于1928年,与民国时期的国立安徽大学相承一脉,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45亿元。有图书294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种。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省级重点学科。

截至2018年3月,安徽师范大学有17个学院,另设有 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独立学院),共设有88个本科专业。

90%是一本生源,2016年录取分数线至少超过一本21分,外省是二本批次录取,不过录取进来的分数一般也是当地一本线左右!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20余万名。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学校学科门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87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1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81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37400余人,其中,研究生4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8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75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285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30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

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旅游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在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2015年11月)

===========================

文学院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省立安徽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安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四个院系之一,刘文典、郁达夫、苏雪林、周予同、潘重规、宛敏灏、张涤华等一批著名学者曾在中文系工作,形成了深厚的优良传统。

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秘书学、对外汉语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美育与审美文化研究所、艺术文化学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所(中心)。具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论·语文以及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戏剧戏曲学、秘书学与写作学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学位点; 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大学语文),1个首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对外汉语),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3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5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美学),5门省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秘书学概论),1个省级重点课程(现代汉语),1个省级刊物(《学语文》)。

文学院师资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9人,博士51人(另有在读6人),2009年以来,本学科共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6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教师中, 有国家首届教学名师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8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2人,皖江学者3人。

文学院现有本科生1480人,各类研究生689人,各类函授在籍学生1200余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涌现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在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添加者:张敬 添加日期:2012-09-07 审核者:张敬 审核日期:2012-11-12

安徽师范大学在校友会全国综合排名中位列 113 位,是省部共建的安徽省省属重点大学,有157个硕士点、54个博士点、1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950多位,该校本科生录取分数线高一本20 ---25分,安徽省内的中学特级教师有一大半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

师范类的英语、生物、物理、政治、中文、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等都是实力和就业相对较好的专业,会计专业新开 ACCA 方向,也是挺有特色;

安徽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具有接受公费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高校、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具有副教授自审权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也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截至2014年7月,校园共有3大校区,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总值257亿元,图书馆藏2752万册。各类在籍学生37400余人,其中,研究生4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8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

国家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学、历史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学、音乐学、化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

省级重点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原理 、人文地理学、 有机化学、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共党史 、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音乐学 、专门史、 应用数学、 分析化学、 自然地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截至2014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2279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人,正高职称350人,副高级职称61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

截至2014年6月,馆藏文献总量270多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40余种。图书馆以馆藏古籍为特色,古籍总量19万多册,其中,善本古籍1万余册,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藏有方志19万余册。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解放前报刊(7000余册)、图书(35万余册),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南校区邮编为241000,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安师大(AHNU),学校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创办于1928年,与民国时期的国立安徽大学相承一脉,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赭山、花津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45亿元。有图书294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种。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扩展资料

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1月,安徽师范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8 个,下含50多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15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省、部重点学科18个,其中A类重点学科1个。 

教学建设: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安徽师范大学——首页

一、安徽师范大学有几个校区 安徽师范大学 有2个校区,分别为赭山校区和花津校区,赭山校区地址为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花津校区地址为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二、安徽师范大学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 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 安徽大学 ,1946年更名为国立 安徽大学 ,1949年12月成建制迁至芜湖。后又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同志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 安徽师范大学 (郭沫若同志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 安徽师范大学 。

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刘文典、周建人、郁达夫、苏雪林、陈望道、朱湘、朱光潜、王星拱、杨亮功、程演生、陶因、张慰慈、丁绪贤、项南、许杰等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先后汇聚在菱湖之畔、镜湖之滨,著书立说,弘文励教。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全日制高等专门人才近30万名。

学校现有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8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 安徽师范大学 皖江学院、附中、附小和附幼。

学校学科门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88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2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94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讲席教授4人,青年皖江学者3人,省“”2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0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9人,13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省级教学名师,29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43800余人,其中,研究生49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700余人,留学生26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70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4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45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294万余册,古籍善本700余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不配不补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拥有数字资源90种,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书目数字化。学校办有 安徽师范大学 出版社,编辑出版《 安徽师范大学 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

几本不好说,总之本科生入学成绩一般超过一本线 25 --47分(不同专业有一定差别),基本上以一本批次生源居多吧

===============================================

2017年3月安徽师范大学官方公布的学校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87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安徽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余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87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席教授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2人,13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省级教学名师,28个省级教坛新秀。各类在籍学生43800余人,其中,研究生4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1800余人,留学生290余人,成人本专科生17000余人。

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现有图书289万册,古籍善本700多种,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学校办有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高校辅导员学刊》、《学语文》、《安徽师大报》等多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和报纸。

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学校先后接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3000多人次,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

学校还是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安徽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旅游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迎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正在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文化荣校”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7年3月数据)

=======================================

安徽师大的中文、化学、地理、英语、数学、生物、生态学、历史、政治、音体美等专业实力比较好‘该校是教育部和安徽省共建的重点师范大学,本科生在省内录取均分超过一本线 ,在全国800所左右本科院校中综合排名 107 位(2017年)

=======================================

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

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学、历史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学、音乐学、化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

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

省级重点学科(18个):

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原理 、人文地理学、 有机化学、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共党史 、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音乐学 、专门史、 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分析化学、 自然地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挺好的。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安徽师范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二级学院),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多亩,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574万册,其中线装古籍19万册,古籍善本600多种,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馆藏资源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讯支撑。

学校设有15个学院,有7个博士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2个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在职职工236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586人,各类在籍学生35000多人。

学院秉承安徽师范大学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师大近八十年积累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的新途 径,努力成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新平台。学院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设置新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学院理念: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确保质量。注重加强院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院以“诚信、勤奋、团结、博爱”为价值观,着力“打造诚信皖江,构建和谐校园”。

以创新理念开发学生的潜能,用大学精神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使学生成为“思想独立、知行合一”优良品质的人。

学院本着“质量兴院、特色强院”的原则,实行“厚基础、重实用、强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学有所长、学能致用”,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