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经典书籍都有那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道家的经典书籍都有那些?,第1张

道家经典,那当然是《道德经》(《老子》)和《南华真经》(《庄子》)和《列子》了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道教经典,那请参看《道藏目录》

1、《周易参同契》:

此书是关於炼丹术的最早理论,被后人称为「丹经王」,它是对以前还丹金液烧炼技术的总结。「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综合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炉火之事,真有所据;黄老用究,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经路。该书是汉代黄老学派炼丹家魏伯阳所著,记述炼丹器具的制备,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炉火的调节,及药物的反应过程,或炼成后服食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书中特别对丹药的反应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记述很详细,一直为后人奉为准则。

《周易参同契》又是汉代学家说明炼丹过程的记述,和易学与炼金术结合的产物,它还把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因此它的理论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若用易学的角度看《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变易说来解释丹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体纳甲说」来解释炉火掌握的原则。譬如《周易参同契》开端并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转谷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执衔蛮,准绳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乾坤坎离和后面说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来解释炼丹的全部过程,则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离为四个基本卦,是丹药形成依据(乾坤为炉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并取天上地下之象。坎离指药物,坎即是铅,离即是汞;或坎为水,离为火;火指药物蒸馏,水指药物熔化为液体。乾卦、离卦为阳,坤卦、坎卦为阴;鼎上为阳,鼎下为阴;汞为阳,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鼎炉及药物等,都是依阴阳变易的法则进行作炼,尤其「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或覆冒阴阳之道」之说,指明炼丹过程也要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来掌握火候。

「经纬奉日使」说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内,每天有两卦;「刚柔有表里」说明阴阳属性之相成相克。《周易参同契》特别强调坎离两卦之作用,同时也明确地说明「易为坎离」,以坎离讲阴阳变易,如此说,也无违背易学的阴阳变易原则和炼烧的原则。炼丹的过程,药物和水、火二气的变化,铅为阴,其遇火而熔为白液;汞为阳,其遇火而升华;水为阴,火为阳,混而为一,炼为丹药,此即是「易谓坎离」。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是说明炼丹火候要随每月月亮的盈虚而调节。但火候有两种,文火和武火。减炭为文火,加炭为武火;在一个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后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内,冬至后用文火,夏至后用武火。它是要求炼丹术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掌握火候。

《参同契》的「纳甲说」有三种,说明炼丹运火程序,因此称为「月体纳甲说」。

第一种是六十卦纳甲说,将一个月分六十个昼夜,配以六个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第二种是八卦纳甲说,以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以其余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第三种是十二消息卦说,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个卦(复、临、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表示阴阳二气的消长。

《参同契》用这十二个卦与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说明一个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铅汞加温起反应,转化为金丹的过程。

阴阳五行说为汉代思想的主干,所以在《参同契》可以看到道教产生的背景,同时看到道教阴阳五行说和儒学的成分。

2、《太平经》:

此书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曾有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太平经》产生於东汉安帝、顺帝时,出自于吉等人,后於桓帝时由襄楷进献给朝廷;原经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现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太平经》的宗旨,为兴国广嗣之术,是讲「气」以养长生,则为生命存在和长生方法。《太平经钞‧癸部》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说明「精气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太平经钞‧壬部》说:「人有一身,与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相合则为一,可以长存也。」

历史上的「精气神」,在《太平经》已经有新的发展,则「精气神」的性质,与人的行为和人的身体有密切关系。但「精神」有善恶、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为精神的性质决定人行为的善恶,故有关性与命的关系甚大。又人行为的性质也可以使相应性质的精神进入身体,并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赋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现。

其实人之身体中有所谓「人身之神」、「司过神」和「五脏之神」。司过神曰「监察神」,为监察人行为过失的神;这种神在《太平经》叫做「六司命神」,证明人五脏之神,也有司过之功能(所谓「你知我知」之意)。

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在《太平经》相应为一种形神求长生的论述,所谓「精神出游,神随人意,诸神司过」,以此论述为根据;又括「守神」、「致神」、「还神」三种。守神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离身外。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恶气在身中作乱。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来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还神」的对象是本在身中却一时游离身外的精神,通过还神的办法,使它们返回人体与身形相合,以达到消除疾病和长生久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时,要把这些神像挂在静室中实行凝思,并要佩神符,及吞服丹书。

《太平经》中的「承负」,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观念,它给人们行为的后果作了解释;因为一个人行善反得恶果,行恶反得善果。这个问题,《太平经》认为是「承负」所引起的作用。「承负」说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辈人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会带给后辈人福祉;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解师策书诀》说:「承负是告诫人们要为后世人行善,免受承负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负之厄。」

3、《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4、《列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5、《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6、《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7、《抱朴子内篇》:

道教经典著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

8、《清静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

9、《了心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

10、《天机经》:

道教经典著作。又名《阴符天机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

目录 1 拼音 2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难产夺命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难产夺命丹 1 拼音

nán chǎn duó mìng dān

2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21 方名

难产夺命丹

22 组成

好鱼鳔不拘多少(用香油灯火上众手捻烧,令焦色存性,碾成细末,取1钱),麝香3厘(研入末内)。

23 主治

难产坠下,服药犹迟者。

24 难产夺命丹的用法用量

上药拌匀。再以蜡调服,自然易产;如再迟阻,少顷刻1服,即效。

古籍中的难产夺命丹 《医灯续焰》:[卷十五胎产脉证第七十七]胎产杂述

,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难治。但服夺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胀消,衣自下也。牛膝汤亦

《广嗣要语》:便产

。猪肝蜜酒法。胎衣不下。或血干或血冷凝涩。当用夺命丹。牛膝汤。或前方如圣膏。一方用红花一两。酒煮浓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七产科二十一论评]神应黑散

稍缓,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但服夺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胀消,胎衣自下,而无所患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八产后门]胞衣不出方论第四

稍缓,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但服夺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胀消,胎衣自下而无所患。更

《明医指掌》:[卷九妇人科]临产五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卷三五六:催生夺命丹 21 催生夺命丹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催生夺命丹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良朋汇集》卷四:催生夺命丹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催生夺命丹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催生夺命丹 1 拼音

cuī shēng duó mìng dān

2 《普济方》卷三五六:催生夺命丹

21 催生夺命丹的别名

催生夺命如神丹

22 处方

牡丹皮1钱,枳壳1钱,赤芍药1钱,蝉蜕2钱,青皮半钱,阿胶(炒)半钱,甘草(炙)半钱,五加皮半钱,芸台子半钱,贯众半钱,蚕退纸(火炙焦)半钱,花蕊石半钱,乳香1字。

23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24 功能主治

催生。主

25 催生夺命丹的用法用量

催生夺命如神丹(《医学正传》卷七)。

26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六

3 《良朋汇集》卷四:催生夺命丹

31 处方

母丁香末2钱,乳香1钱,没药1钱,麝香2分半。

32 制法

上为细末,用腊月初八日兔脑合丸,如鸡头子大,朱砂为衣。

33 功能主治

临产胎不顺者,或横或倒,或几日不下。

34 催生夺命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冬天热酒送服,夏天滚水送服。

35 摘录

《良朋汇集》卷四

古籍中的催生夺命丹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六产难门]产难

草(炙)生干地黄(焙)乌梅(去核取肉)人参(催生夺命丹治妇人临月坐草而难产者。此药于五月五日至心修

《广嗣要语》:便产

。猪肝蜜酒法。胎衣不下。或血干或血冷凝涩。当用夺命丹。牛膝汤。或前方如圣膏。一方用红花一两。酒煮浓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产后胞衣不下急断脐带法

冬天严寒,风冷乘虚而入,胞冷血凝而不下,则当用夺命丹、牛膝散、桂附热药以下之。如血入胞衣胀满,恶露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打人论

夺无危,其过意用些劫药使受伤之人或昏闷不惺,即能催生。倘怀孕者不拘月数,偶伤胎气腰酸腹痛一服即安。甚

《明医指掌》:[卷九妇人科]临产五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鱼胶的别名 4 来源 5 生境分布 6 功能主治 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鱼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鱼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鱼胶 1 拼音

yú jiāo

2 拼音名

Yú Jiāo

3 鱼胶的别名

鳔胶、鱼白胶

4 来源

以鲟形目石首鱼、鲟鱼为主,以鳔煮沸加工所得的胶质入药。

5 生境分布

南方地区。

6 功能主治

内服为止血剂,并供绊疮膏制造之用。

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鱼胶的方剂 鱼胶散

jiāosǎn《梅氏验方新编》卷四:方名:鱼胶散组成:鱼胶5钱。主治:难产。用法用量:用热酒冲服。少

鱼胶饮

,名见《卫生鸿宝》卷二:方名:鱼胶饮组成:白鱼胶5钱(锉)。主治:鱼口。用法用量:空心以匙挑放舌上

经验催生秘方

jīngyàncuīshēngmìfāng处方:鱼胶1两。制法:用红棉布1尺,卷鱼胶以罐盛贮封固,火

衍庆丸

洗)4两,山药(乳拌蒸)4两,枸杞4两(酒蒸),鱼胶1斤(麸炒),核桃肉10两(去皮,捣烂),补骨脂

延龄广嗣丸

:yánlíngguǎngsìwán处方:杞子线鱼胶菟丝子制首乌茯苓楮实子制法:水泛为丸。功能主治:

更多用到中药鱼胶的方剂

用到中药鱼胶的中成药 鱼鳔丸

方:鱼鳔(滑石烫)360g熟地黄45g泽泻45g山药45g茯苓45g山茱萸(酒炙)45g鹿角胶18

胃太平胶囊

上述清膏,混匀,80℃以下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制成100粒,即得。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

鱼鳔补肾丸

an标准编号:WS3B156493处方:鱼鳔胶(蛤粉炒)120g枸杞子120g莲须120g肉

萃仙丸

韭子2两,覆盆子2两,建莲肉2两,人参1两,鱼鳔胶3两,银杏肉3两,续断肉3两。功效:补精,益髓,

调经白带丸

编号:WS3B182194处方:党参52g鱼鳔(制)21g艾叶(醋制)26g龙骨26g牡丹皮2

更多用到中药鱼胶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鱼胶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补益法

一钱五分,渐服三钱。张氏医通方)、参茸聚精丸(线鱼胶一斤,沙苑子五两,西党参十两,鹿茸片五钱,每服八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

毒肿痛露(即羊核)。用石首胶一两,烧存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二钱。赤白崩中∶鱼胶三尺

《类证治裁》:[卷之五破伤风论治]附方

凡破伤风,非此不除。〔风毒〕大蜈蚣散蜈蚣(二条,鱼鳔炒)左蟠龙(即鸽粪,炒烟尽,各五钱)为末,每服二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调,日三服。治破伤风及洗头风。破伤止血定疼,蛴螬鱼胶与甲质。蛴螬酒破伤初觉有风时,急取热粪堆内蛴螬虫

《外科大成》:[卷三分治部下(小疵)]头部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