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的典籍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唐代著名的典籍有哪些?,第1张

孔颖达编著的《五经正义》,

韩愈著作《原道》和《原性》

李翱《复性书》

柳宗元《天说》、《天对》、《封建论》

柳毅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和《长恨传》

《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

沈既济《枕中记》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古岳渎经》、《庐江冯媪传》、《三梦记》、《周秦行纪》等或述神鬼,或记奇梦,也属此类。②神怪兼爱情类。写神怪鬼狐与人相爱。如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李朝威《柳毅传》、李景亮《李章武传》。这些篇章实际上写的是罩在神怪外衣下的以爱情婚姻为主的人情世态。③爱情类。专写人间爱情传奇。如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3篇反映了阶级界限与真挚爱情的深刻矛盾。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深刻细致;情节曲折,文笔细腻。与《南柯太守传》、《柳毅传》、《虬髯客传》,共同标志着唐传奇艺术的高峰。④历史类。以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为代表。前者叙述宛曲,情味隽永;后者文笔多质直,文采稍逊。⑤侠义类。此类中期尚少。有李公佐《谢小娥传》、沈亚之《冯燕传》。此外,《柳毅传》中钱塘君、《柳氏传》中许俊、《霍小玉传》中黄衫客均属侠义人物,但非篇中主要人物。此类小说在晚唐有较大发展。

后期单篇传奇现存很少。较好的有薛调《无双传》、无名氏《灵应传》、《东阳夜怪录》等。专集大量出现,作品数量远超前两期。但多数篇幅短小,叙事简略,复与六朝志怪相接,成就远逊中期单篇。有名的有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二者可能作于文宗朝稍前期),郑还古《博异志》等。神怪故事中,《灵应传》情节曲折,受《柳毅传》影响;《东阳夜怪录》亦有《南柯太守传》痕迹。爱情小说以《三水小牍》中《步飞烟》、《无双传》为代表。但后者中侠义成分比《柳氏传》、《霍小玉传》大为加重,至《传奇·昆仑奴》,重点已由爱情转向侠义。《甘泽谣·红线》和《传奇·聂隐娘》则把侠士神化,开后世武侠小说滥觞。《玄怪录·郭元振》写元振夜斩猪妖,则是把侠义和神怪结合起来了。

《旧唐书》《新唐书》,《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等都是描写那个时候故事的书

唐语林、唐律疏议、太平广记、唐六典、唐会要、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唐研究、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等等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新唐书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3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4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本书从秦汉写到民国,全书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作者是民国演义小说家蔡东藩。

5细说大唐

唐朝(公元618年一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

《细说大唐大全集》讲述了唐从建立到灭亡的近300年历史,记录了大唐帝国的兴亡沧桑,展现了唐朝的勃兴与衰落。

本书通过对唐朝近300年间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顾反思,。一书在手,遍阅大唐王朝恢弘壮丽的历史;尽览大唐帝国近300年的盛世传奇。

扩展资料:

唐朝的文化:

文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的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三元状元。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诗人。

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

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全唐诗》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洛阳、长安、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孔颖达编著的《五经正义》,

韩愈著作《原道》和《原性》

李翱《复性书》

柳宗元《天说》、《天对》、《封建论》

柳毅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枕中记》和《长恨传》

《唐律疏议》

和果子(おかし)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点心,在唐朝时,随着茶道一起传入日本。它是将小豆煮沸制成豆馅,混入甜砂糖,豆馅用年糕包住,再制成精巧的形状。在日本东京中山道巢鸭町,有一间170年历史的和果子老店:福岛家,现任第六代传人福岛慎太郎传承了揉果子手艺。

  

  和果子之所以受到日本民众的喜爱,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多变且诱人的造型。每一年,福岛家要为世界各地的食客制作200多种不同造型的和果子。福岛家制作和果子,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料和造型。春天,可以吃到樱花或者樱叶制作的团子。要是想吃栗子做的和果子,就只有等到秋天。

  

  

  更有时候,福岛家制作和果子,还分时辰和天气。一天内不同时间点,阴晴雨雪天,吃到的都是完全不同的和果子。即便是同一款点心,福岛家也能用颜色的浓淡,表现出初秋到晚秋的季节变迁。福岛家有一件传家之宝:《和果子雏形账》。它写于1867年,上面记载着各式精美的和果子造型,包罗四季万象。

  

  福岛家的和果子的起名字也非常风雅,像“朝露”“小仓时雨”“月玲子”,都是从日本连歌、俳句中取的名。她们用多变的造型,展现了日本随季节瞬间万变的花草、山峰、溪流,以及人类身处的浩瀚宇宙。 在日本,她被称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朵花”。

  

  

  和果子作为传统的日式点心,也被称为“五感艺术”。它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给人层出不穷的美的享受。福岛家的和果子,其形婀娜,其色悦目,用层次丰富的渐变色彩,栩栩如生的草木形象,细腻地表现出日本的风土和文化。

日本对日本的称呼是“扶正” ,古人说扶正并不是日本独有的绰号,至于生鱼片,在中原和日本列岛的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扶桑,不仅指日本的古籍,还常有一个名字叫“扶桑”。山海经海外北京: 塘沽有扶桑,10日有巴斯,在黑牙的北面。

“海中十洲” : 许多树木,如桑叶、桑叶、桑叶、老人两千丈、围二千多棵,两棵树同根连生,更相互依存,也称扶桑。通常,扶桑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名,意思是三英尺长的金黑色的树,或者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或者是太阳直射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扶桑成为一个古老的日本或墨西哥名字,有人说扶桑在西域或山东半岛。虽然扶桑主要指的是日本,但它并不是单指日本。中国人是第一个吃生鱼片的,尽管日本的生鱼片很有名,事实上,中国人吃生鱼片的时间比日本人长得多。

关于中国人吃生鱼片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5年前周宣王的青铜铭文,当时鲤鱼生鱼片和甲鱼汤被认为是美味佳肴。他用烤乌龟和碎鲤鱼招待和款待他的朋友。所谓的“ wou”是指切得很好的生肉,当时做成 wou 的肉远远多于鱼,还有其他肉,比如羊肉,做成 wou。然而,秦汉以后,牛羊等动物基本上消失了,所以菜炖牛肉成了鱼的专有名词,刺身首先出现的地方不是沿海和南方,而是北方。

由于南方缺乏记载,直到东汉时期,赵野才在吴越春秋中记载,东吴吴王合闾征服英国后,为伍子胥设宴,主菜是鱼。在东汉时期,生鱼片成为主流的饮食时尚,甚至不吃生鱼片,都会被视为一种奇怪的习俗。例如,在东汉时期,“风俗统一”在一个特殊的帐户“不吃生鱼” ,被认为是一个奇怪的地方风俗。然而,有一件事与现在的习惯不同。也就是说,古人吃的生鱼大多是淡水鱼,特别是鲤鱼和鲈鱼。

但是比这两种鱼更好的是青竹鱼和黑鱼,如草鱼和鲢鱼,被认为是便宜的,劣等的,不太受欢迎。唐朝时,由于皇室姓李,的确禁止捕食鲤鱼,但皇帝下达了命令,人民继续吃鲤鱼,咸宗元十年,白居易被贬到江州司马,在途中他进行了第一次“船行” ,开始于“在船头做饭,用米饭做红鲤鱼”当时,吃鲤鱼的行为从未停止过。日本人开始以日本料理为代表食用刺身时,刺身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早的日本历史记载是在公元720年的日本商城,这是日本最早的历史在这本书中,有记载如“白蛤” ,而在日本,“无”是指切得很细的鱼贝类或野生动物的肉,也可指切得很细的醋腌鱼制品。

因为书中对生鱼片的描写,以及对“乌”的描写,与中原的描写是一致的,又因为大化改姓是为了向中原学习,有人认为日本生鱼片实际上是隋唐时期从中原引进的。句子太长,请提供一个短句。此外,即使日本的生鱼片文化来自中原,也不一定来自隋唐。毕竟,早在公元前年,日本和中原之间就有很多联系,汉字在那个时候传入日本。然而,奇怪的是,汉字最初被日本人视为神圣的象征,而在现实中却没有被广泛使用。生鱼片在东汉时期就很流行了。它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之前被搁置了几百年,这是没有道理的。的确,日本的生鱼片文化深受中原的影响。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海鲜资源比内陆淡水鱼丰富得多。

抒个愚见。。。

糖葫芦~(应该有),

精致的芝麻、豆子酥饼~(宫廷小吃就对啦),

大碗茶~(香片),

馒头、包仔~(亘古不变),

炸糕~(不少影视作品里都讲过)

面食~(江南一带民间家常,譬如三鲜面,臊子面,片儿川)

糖人儿~(孩子都喜欢)

麦芽糖~(白的哇,很甜)

瓜子~(没必要解释了)

。。。

以上麽,可能有明、清小吃客串一下咯,不过写历史话题小说不必如此严谨~顺便提个醒,如果写论文的话,还请咨询专业人士~查阅正史,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