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包含哪些内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包含哪些内容?,第1张

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确保民族文化安全,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全球化战略主题。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举世公认。在五千多年来的文明发展中,幅员辽阔的国土上至今仍留存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还有各种类型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景观;图书馆、博物馆里保藏着数以百万计的艺术珍品、典籍和文物;中国人的言谈举止、风情习俗、节日庆典中保留着大量“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符号。凡此种种,都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产品、作品的创新、设计、制作、生产、经营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任何一项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创意和想象力,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这些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所蕴涵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是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因此,应用数字技术保护好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新兴文化产业基础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以“文化内容”为主题的数字化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各国为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大规模地将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化形态。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推动“世界的记忆”项目,目的就是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以便永久性地保存,以及最大限度地使公众公平地享有。

建议买一本书《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作者:王耀希 人民出版社

目录

前言

第1部分 导论

第一章 何谓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

第一节 民族文化遗产的概念

第二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科学内涵

第二章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面对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民族文化遗产肩负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目的、意义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节 对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认识与分析

第五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对文化发展、繁荣及其产业建设的影响

第六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促进作用

第三章 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情况

第一节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情况及措施

第二节 国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节 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情况及措施

第四节 国内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

第五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第2部分 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

第四章 数字媒体技术

第一节 数字化与数字媒体

第二节 字符与编码

第三节 计算机图形与数字图像

第四节 数字视频与数字音频

第五节 线性与非线性

第六节 2D/3D动画作品的制作过程

第五章 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支撑体系

第一节 标准组成体系

第二节 体系结构

第三节 硬件简介

第四节 软件简介

第六章 数字化关键技术及进展

第一节 数字图像处理

第二节 数字动画制作

第三节 多媒体数据库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

第五节 数字内容管理与发布

第六节 数字音视频编码解码

第七节 数字遥感与数字航拍

第八节 摄影测量及光电扫描

第九节 其他数字化技术

第七章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一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网络建设

第三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

第四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3部分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

第八章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对象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可数字化研究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可数字化资源调研与分析

第九章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实例研究

第一节 文化遗产数字化实例研究的总体策划

第二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对象实施方案架构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的阶段

第四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实例的成果形式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十章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实例应用的思考

第一节 如何进行数字化成果推广应用

第二节 数字化实例应用的社会价值

第三节 对建设文化软实力所起的作用

第四节 数字化应用研究的总结与启示

第4部分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第十一章 国内外遗产数字化政策与趋势

第一节 国际组织及国外的相关政策

第二节 国内相关政策及进展趋势

第十二章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对策举措

第一节 云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纲要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第十三章 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的未来与展望

第一节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

第二节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

第三节 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趋势

第四节 数字时代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前景

第五节 数字化应用的未来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采用专业的古籍扫描仪,一般是不会对古籍造成破坏的。以汉龙公司的赛数专业古籍扫描仪为例,采用投射式无眩目冷光源技术,非接触式扫描,可为珍贵的古籍和文献数字化提供极其充分的保护,老旧的古籍不能完全打开也可以高精度扫描。

古籍的数字化最早是从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美国开始的。20 世纪 70 年代末,OCLC 和RLIN 先后推出了《朱熹大学章句索引》、 《王阳明传习录索引》、《戴震原善索引》等数据库,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的台湾、香港和大陆才相继开始了中文古籍数字化项目。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大陆地区开始出现了古籍数字化的工作,但是研究和成果少。直至进入 90 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介入,才有了古籍数字化的雏形。90 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图书馆制订了一个庞大的古籍特藏文献数字化计划 ,如碑砧菁华、西夏碎金、敦煌遗珍、数字方志以及甲骨文、永乐大典等。北京大学《中国基本古籍光盘库》,计划收录古籍1万种 。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版。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四部丛刊》的全文检索版。国学公司推出了《国学宝典》等系列产品。截止 2004 年底,网上可见的中文古籍数据库约 70 多个。北京大学主持的 CALIS 项目及南京大学图书馆 CANAL项目古籍子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万页古籍通过达摩院技术数字化“回归”,我国还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文物回归有了重大的突破,达摩院通过当下的数字化技术成功将20万页的古籍收拢回归,让我们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但在看到这让人惊叹的古籍之后,很多人都在想我国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当下又过着怎样的光景?而又有多长的时间才能够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呢?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的中国物产丰腴,能工巧匠众多,因此有很多优秀的文物国宝流传,但随着侵略者的入侵在他们的硝烟与炮火的侵略下我们国家的很多国宝文物都被洗劫,流落海外,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十二生肖铜首,此外还有很多工艺精美的文物也辗转到了海外,这是中华大地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一道伤疤。

总结近几年来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成功经验,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促成海外文物的顺利回归不仅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还需要国内各种制度设施的辅助和配合: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与推动,还需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积极作用。

要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在现有的国际法律框架内,通过外交谈判等手段达成双边或多边协议,以解决流失文物的回归问题。我国应该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政府间的沟通,尽可能就追索流失文物以及共同打击非法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等问题达成共识。注重与国际刑警组织的配合。具体而言,我国可以与国际刑警组织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向其提供有关我国珍贵流失文物的详细资料,充分发挥其在打击国际犯罪和进行司法鉴定方面的优势以实现我国海外流失文物的顺利回归。

在海外应当充分发挥当地华人团体,特别是华人律师团的作用。借助他们对当地法律的熟悉程度是诉讼实现其应有的效果,为我们成功维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国际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激发国外的文物持有者尊重历史、尊重中国的意识,促成其自发捐回文物的善举。

文物对于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我们也希望文物能够更快的回归祖国的怀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而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物,也逐渐进入数字化保护阶段。尤其是近几年来,数字化保护文化更为明显,大力推进文物数字化进程。 像做的比较好的丁丁猫,就是一个很好的案列。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也从实体化逐渐向数字化发展,那你知道文博数字化是怎样发展的吗?

一、数字化推动文博发展

近期,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提出,对博物馆文字化也作出了新的规定。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还设立了智慧文旅工程,要助力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的新型文旅服务。要紧跟时代潮流,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文字化也不是非常难以实现的。近年来全国各文博相关部门也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探索,比如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都已经走在了前列,早在几年前,敦煌研究院就已经开始了文物保护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利用新技术和新闻创能力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保护敦煌文化的共同发展。数字化的重建既可以让文物实现全球共享,也能让文物永久保存,莫高窟由于气候的原因不断的衰老,但是如果通过数字化将其保留下来的话,将会保障敦煌文化永久保存。

二、互联网的出现使文博突破了时空限制

自从前年开始新冠疫情大爆发,许多博物馆景区都全部闭馆进行疫情防控。但是这样也打开了线上传播的新空间,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在线展览,访问量高达50亿次,正是由于博物馆平时通过数字网络和传媒技术积累下来的大量数字文物和数字展览资源,为特殊时期的线上服务公众需求打下重要基础。写谁字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让很多关于文博的小程序不断出现持续创新,截止目前故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很多文博单位,也打造出了数字故宫,数字皇陵等官方小程序。

三、文博数字化的意义

文物博物馆的数字化,不仅保障了博物馆内的文物能够永久保存,为疫情下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生活。文博的数字化也让很多人们了解到了科技的强大,最近几年也是出现了很多关于文博类的综艺,也是收到了很多观众的好评。对于中国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物和博物馆,通过对他们进行数字化的保存,既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的就能欣赏到博物馆内的各种文物,也为文物的永久保留,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古国,我国的历史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很多人就开始将古老的文化与先进的数字化相互结合,出现了很多神奇的反应,让大家在不同的角度观看到了这些古代文化。通过数字化和古老文化相互结合,让这些本就具有历史年代感的文物变得栩栩如生,甚至是可以说让这些文物“活”起来了,利用数字技术也可以将这些文物进行保护,比如说数字采集、建立数据库、场景模拟等等都可以将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保存在数字化领域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让这些文物有更长时间的保存,也能够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古老的文化焕然一新,这也是对古老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甚至是在未来是一条重要的文化保护道路。甚至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可以通过线上的模式让大家享受我国历史文化所带来的熏陶,通过数字化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文物丰富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对文物的保护,也可以让很多年轻人对国家文化有很深的印象,甚至是可以通过线上数字化的文物与现实文物进行对比,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数字化形式的文化更加活跃而且看起来更加生动,更容易接受让用户有沉浸式的体验,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数字化形式也可以为传统的文化拓展各种各样的渠道,甚至是可以借助数字化的优势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情景,甚至是可以对文物进行细节修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可以让年轻人走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可以非常好的礼物文物的传播途径限制问题,通过科技和文化的结合,不仅会出现更多的神奇反应,也会在未来大有可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