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不是艺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古籍是不是艺术,第1张

古籍是不是艺术

不是艺术

古籍定义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印刷于1912年以前又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1成为古籍的条件

要被称作古籍,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成书时间要在辛亥革命以前,另一个是书籍要有古典装帧形式,两者缺一不可。

成书在辛亥革命以前,就是在1912年以前制作出版的书籍才可以看作古籍,它是古代书籍制作时间的下限。

所谓古典装帧形式,就是说书籍装帧是中国古代传统装帧形式。

古籍除各种纸质文书外,还应包括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书等等材质的文书。

2古籍善本

古籍分为普通古籍和善本古籍。按照国家汉文古籍特藏藏品标准,将古代典籍中具有较高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部分古籍为“善本”。

善本书,通俗地说就是版本较好的书。如刻印年代较早、刻印技术精良、流传较少的书,以及具有某种特定价值的稿本、抄本、批校本等。

3新版古籍

指通过仿真影印等手段,复制具有古籍中的内容,而重新印刷出版的书籍。

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续修四库全书》

仿真再造的四川省图书馆 馆藏明崇祯刻本《圣迹图》

该书以连环画形式浓缩孔子一生,是中国较早的连环画类典籍,流传极罕。

孔夫子网,这个你直接百度就可以了,孔夫子是一个卖旧书的网站,并非全部是古籍,但是里面的确是有古籍的,而且古籍还不少。不过古籍善本的影印版不便宜啊,应该说是非常贵。当然,有些方志根本不能算善本了,连点校本都出来了,比如说《华阳国志》,还有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地方志,现在都有出版社直接出的,这些方志一点都不贵,而且多半也不是影印版。但是大多数地方志很少有出版的,还是很少的,很多都是在图书馆里面,等闲根本见不到,连历史学家都很难去看一眼,因为现在清代嘉庆以前的书都被严格保护起来了,很难看到的。也很少有影印出版。

《中华再造善本》是教育部和国家图书馆赠送给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极为珍贵的一部丛书。2002年5月,国家正式立项建设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即由国家投入2亿巨资,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持,国家图书馆承办,集中国内一批顶尖学者共同参与,通过大规模的影印出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古籍善本的一项气势恢弘的系统工程。工程预计到2007年底结束,共推出古籍善本1300种左右,单是宋元版本就达750余种。

我国的雕版印书兴于中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西夏、金,延袤于元、明、清,时间跨度约为1300多年。在这一千三百年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刀兵水火之灾,所藏文物古籍也随之经历了千难万劫。流存至今的唐、五代时期的版印实物,已成吉光片羽。两宋间刻书出版事业最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官私刻书有1万多种。印数则当以百千万计。据说明代权相严嵩被劾而抄家时,抄出的实物中还有宋版书籍6853部。可是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所藏宋刻完轶、复本、残本通计超不过2000部,可谓万不一存。清嘉庆时著名版本学家顾广圻就曾呼吁:“举断不可少之书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缓千百年为今日也。”

善本的再造已并非首次。中国古代的私人藏书家寓藏于用,利用所藏宋元嘉本精心校勘,择善而从,覆刻本便起到了“再造善本”的作用。如明末清初的大出版家毛晋、清朝嘉庆年间收藏家黄丕烈曾经出版过小型的“再造善本”。中华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主持石印了《四部丛刊》初编、续编、三编。此书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讲究版本,从宋元明旧刊及精校名抄本中选出477种影印出版。从1919年到1936年共出版了11921卷,3134册,232478页,规模宏大已经让主持者不由得产生“书囊无底,善本难穷,随时搜访,不敢自足”的感慨。

基于我国一贯保护和利用古籍的政策背景下,在经过慎重的调查研究和论证之后,由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牵头,国家图书馆于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使分别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以及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乃至博物馆的珍贵古籍善本得以利用现代印刷出版技术获得再生。这种办法既能将那些久已绝版而又传世孤罕的古籍善本化身千百,永无失传之虞;又可广泛传播,便于披览研读,从而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杨学”的目标。

本丛书编纂分《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凡五编。第一期选目选出唐、宋版本424种,金、元版本326种。明清时代的选目,即二期选目也已几经推敲,基本定稿。另外,还选择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列入再造之内,以体现多民族共铸中华文明的辉煌史实。装帧采取传统的线装形式。正文用纸有两种:大部分用玉板宣纸。这种纸张以前是皇宫才用得起,偏碱性,防虫蛀,便于保管,称为千年寿纸。少数(如《庆赏升平》等)用瑞典进口蒙肯纸,全行彩印。书皮是仿库磁青纸,磁青纸在北宋辽代就已经有了,但是传到清朝的时候,清朝内府藏书的内阁大库也造磁青纸,叫库磁青。

据悉,全套《中华再造善本》共有1300多种、近万册,总价值319万元人民币。此套丛书仅限量发行200套,其中100套赠送给国内100所大学及公共图书馆。上海市获赠此套丛书的高校图书馆共有6家。每套书版均有标号,我馆于2005年4月接收到国家图书馆捐赠的第一批《中华再造善本》12箱100种,标号为034。以后陆续接收到5批。《中华再造善本》的收藏,不仅极大的充实了我馆珍藏阅览室所藏古籍资源,无疑还将提升我校人文学科的教学、科研实力。

为了收藏这批极其珍贵的图书,图书馆领导极为重视,专门在武川路总馆筹建珍藏阅览室,并专门为其量身订做了32个书橱,以收藏这些远来的客人。李笑野馆长还欣然为此室题字“博雅书堂”,现悬挂于书室正中。过去深藏秘室难得一见的珍惜秘本,如今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对我校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古版本实物参照,欢迎广大师生前往参观和阅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