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在天蝎座的多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冥王星在天蝎座的多吗,第1张

冥王星在天蝎座是很多的。据记载冥王星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五年位于天蝎座。这期间没有伟大的发现或任何重要的占星或革命;在艺术上也没有重要的新浪潮,但会有很多奇妙的探险,并带来巨大的改变与骚动。这可能是宝瓶时代真正的开始,它也可能象征圣经中所预示的善恶大决战。这会带来许多商业上与金融上的改革,崭新的医学趋势;也许是自然疗法的再复活,对潜意识也会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他们的环境将很敏感,情感强烈,会卷入神秘事物之中,在他们所担当的所有事情中都有透视力,有时甚至是无情的。

当冥王星落在天蝎座时,举世的对立将会达到最紧张的局面。重生或是死亡将会是这一天来临时所必须作的选择,因为冥王星是天蝎座的主宰行星,天蝎座是一个主宰着重生或死亡的星座,除了它以外,没有任何一个星座具有这种迫人的压力。双鱼座的时代是否能够到来,全视这一个关键时期,它掌握的是最后一口决定性的喘息--即将结束或是要重新开始。人类的愚昧将耗尽所有的时间,除了面对结果之外,人类将毫无选择。

火星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5,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有时火星也被称为“红色行星”。

质量 6421e+23 kg

赤道半径 3,3972 km

平均密度 394 gm/cm3

平均日距 227,940,000 km

自转周期 246229 小时

公转周期 68698 天

赤道地表重力 372 m/sec2

赤道逃逸速度 502 km/sec

最低地表温度 -140 ℃

平均地表温度 -63 ℃

最高地表温度 20 ℃

大气压力 0007 bars

大气组成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5% 氧 013% 一氧化碳 007% 水 003% 其他 0000291%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根据季节和地点不同,火星表面温度变化范围为零下87摄氏度至零下5摄氏度。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的两极的冰冠与地球相似。冬天小,夏天大。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这是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环绕器拍摄的火星全球照片。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水手谷”。水手谷长约4000公里,深度约8公里。(USGS)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

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这些水在火星表面汇集成一个个大型湖泊,甚至是海洋。现在我们在火星表面可以看到的众多纵横交错的河床,可能就是当时经水流冲刷而成的。此外火星表面的许多水滴型“岛屿”也在向我们暗示这一点。

一直以来火星都以它与地球的相似而被认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还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个荒芜死寂的世界。尽管如此,某些证据仍然向我们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例如对在南极洲找到的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表明,这块石头中存在着一些类似细菌化石的管状结构。所有这些都继续使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极大的兴趣。

1976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火星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火星,传回了数万张照片。那次飞行没有找到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但是,美国地质学家舒尔策马库赫却公布一份论文说,当时探测器可能事实上已经找到了火星生物,但是由于火星生物的形态与地球生态的形态截然不同,以至于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人类探测器向火星的土壤里倒水,这可能把火星上那些以另外一种细胞也存在的生命淹死。此外,人类探测器还加热了土星土壤, 这可能又把火星微生物给烤死了。

火星运河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道。如果承认火星上有运河,就等于承认火星上有智慧生命存在,这无疑是一个刺激人们兴趣的问题。

最早指出火星上有运河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阿帕雷利。他在1877年,利用火星近日点与地球会合的机会,用口径24厘米的望远镜观察火星,发现在火星的圆面上有些模糊不清的直线条,这些暗线把一个个暗斑连接起来。他经过继续 观察又发现,有的暗线宽达120公里,长4800公里,纵横交错,形成覆盖火星大陆的网络。并发现有两条暗线相互平行,还有季节变化。他还将自己的发现绘制成图表,公之于世。开 始,斯基阿帕雷利猜测这些暗线只是连接海湾的水道,并未说 明这是人工开凿的运河,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他的发现引 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把这些暗线说成是智慧生物开凿的运河,这个人就是美国的洛韦尔。

洛韦尔被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迷住了。为了观察火星,他自己出钱在亚利桑那州建了一个天文台。经过多年的观测,不但证实了斯基阿帕雷利的发现,还新发现了几百条新的河道,说火星表面像“蜘蛛网”一详。他还把自己的观测写成三本书:《火星》、《火星及其运河》、《火星—生命的住所》。他认为,因为火星表面空气非常稀薄而导致缺水,由冰雪组成的火星极冠到夏季开始融化,成为水源,火星上的水道,目的就是将极冠上的水引向干旱的热带地区,用以灌溉那里的田地。从这些水道看,都是到大陆的中央汇合在一起,显然是有目的地干的。其暗斑则是绿洲。

洛韦尔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很快风靡世界。但是,洛韦尔的理论并不是一边倒的,也在不断地受到挑战。比如美国的巴约德就认为,火星上的暗线根本就不是直的,很不规则,并且是断开的,希腊的安东尼阿迪通过自己的观测,支持了巴纳德的观点,认为把火星上的暗线条说成是运河,纯粹是眼睛的错觉,“属于想像力过于丰富的人。”

由于上述观点的出现,关于火星人的神话逐渐消沉下来,美国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一步证明了火星运河的存在是虚假的。不过“水手”9号却有了意外的发现,那就是火星上有许多类似河床的地质构造,其位置与洛韦尔描绘的大相径庭。

有人把火星上的河床分成三类,经流河床、流出河床与侵蚀河床,与地球上的河床极为相似,他们分折,大约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上曾经有过温暖的气候,它的上空有大气层,有降水量,保证了河流的存在。后来,“海盗”1号(1976)不但证实了火星上运河的存在,还证实了人工建筑的存在。

水手峡谷

太阳系最大的峡谷将火星的脸画出一道宽大的割痕。名为水手峡谷的雄伟山谷前后延展了超过3,000公里,最宽处超过600公里宽,而往下约刨了8公里深。相较之下,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约有800公里长,30公里宽,18公里深。尽管有个主要的假说认为,远在数十亿年前行星冷却时,一道裂缝后来演变成现今的峡谷,水手峡谷真实的成因还无法确定。最近我们已于此峡谷辨识出数种地质演化过程。

火星的地貌

在望远镜中,火星呈现为一个明亮而模糊的微红色圆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覆盖在两极地区的白色极冠,其大小随火星季节而变化。在较大的望远镜中,还可以观测到线度至少几百公里的明亮或黑暗区域:明亮而呈桔**的区域称为“大陆”,几乎占火星总面积的六分之五;黑暗区域称为“海洋”,其颜色常随季节变化。

火星南北半球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不同。就火星的地质史来说,南半部比较古老,表面崎岖而密布环形山。这些环形山估计多半是在火星历史的早期(可能是最初的十亿年)形成的;北半部则以大的火山熔岩平原为特征,这些熔岩平原很象月球上的“海”,其中还有一些死火山。北半部地势普遍比南半部低,环形山也比南半部少得多。火星表面的高低差别一般在 5~10公里左右。火星的沙漠部分被红色的硅酸盐、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以及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所覆盖,因而显出明亮的橙红色。这些覆盖物均为较年轻的物质,可能源于火山或风化。

火星表面上的地理特征,主要有:环形山和火山。 和月面相比,火星上环形山的数量要少得多,环形山边缘坡度平缓(坡度都小于10°),不象月面环形山能投射出尖尖的影子,这表明环形山曾受到严重的侵蚀。环形山可以分为两种:火山成因的环形山和陨石撞击而成的环形山。以地球表面的标准来看,火星表面的许多表面结构都算是巨型的。如火星上巨大的盾形火山比地球上的大得多。地球上夏威夷的冒纳罗亚和莫纳克亚两座火山加在一起直径约200公里,高出洋底9公里,而火星上最大的奥林匹斯火山直径约为550公里,高出周围地面27公里之多。还有类似这样的大型火山,位于长达2000公里的塔西斯高地,这一地区比周围的北半球平原高出10公里。火星的盾形火山在形状和结构上酷似夏威夷的盾形火山。这些破火山口一度曾是熔岩的出口。熔岩沿着火山侧面流下,形成从中心向四面延伸的呈辐射状的地形。许多直径 100公里左右的处于不同保存状态的火山,它们分散在火星表面,大部分在北半球。至于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最大的是海纳斯盆地,宽达1,600公里,深至少4公里。南半球有些地区环形山密度同月球上明亮的高地环形山区差不多,推测它们形成的年代也差不多,为40~45亿年。这些地区仍保留着古老的地表。北半球的大多数地区由于熔岩流的不断覆盖,古老的地表已不复存在。平原上的少数环形山是平原形成以后受陨石撞击的记录。

火星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位于赤道地区的巨大的峡谷。最大的一个是位于赤道以南的水手谷,它实际上是一系列峡谷,在赤道地区延伸 4000多公里,比周围地面低6公里。峡谷壁通常十分陡峭,有明显的边界,并显示出陷落和山崩活动的迹象。一些错综复杂的较小的峡谷可能是地下冰融解和蒸发期间形成的,也可能是由风或水的侵蚀造成。较大峡谷的成因至今还不知道。

现在的火星是一个荒凉的世界,表面不存在液态水,但在火星表面有一些宽阔而弯曲的河床。这些河床与轰动一时的“运河”完全是两回事。这些干涸的河床,最长的约1,500公里,宽达60公里或更多。主要的大河床分布在赤道地区。卫星显示,大河床和它的支流系统结合,形成脉络分明的水道系统。同时具有呈泪滴状的岛、沙洲和辫形花纹。支流几乎全都朝着下坡方向流去。这些河床同地球和月球上的熔岩河床不同,肯定是由比熔岩流更少粘滞性的液体造成的。这种液体估计就是水。今天的火星表面温度很低,大部分水作为地下冰保存下来,还有一部分被禁锢在永久的极冠之中。极稀薄的大气,使得冰在温度足够高时只能直接升华为水汽。自由流动的水看来是无法存在的。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频繁的火山活动排出大量氨和甲烷等火山气体,这种浓厚的原始大气会产生很强的温室效应,从而使火星表面温暖起来,造成有水在河里流动的条件。后来火山活动减少,火山气体逐渐分解,其中的轻元素原子逃逸到星际空间,重元素原子同其他成分结合,火星大气变得稀薄、干燥、寒冷,火星表面就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也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自转轴的倾斜度比现在更大,因而两极的极冠融化,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量的水蒸发并凝成雨滴在赤道地区落下,形成河流。至于有些大的河床,估计是火山活动和地热融化了地下冰,出现大量的水冲刷火星表面而形成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明显为水冲刷的沟壑似乎也证明火星至少以前有过水。

谷神星(1 Ceres)是人们最早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由意大利人皮亚齐于1801年1月1日发现。其平均直径为952公里,是小行星带中最大最重的天体。

(发现):

1766年,德国有一位名叫提丢斯的中学数学教师,把下面的数列:

3,6,12,24,48,96,192……的前面加上0,即:

0,3,6,12,24,48,96,192……然后再把每个数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数列:

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个数都除以10,最后得到:

04,07,1,16,28,52,10,196……

令提丢斯惊奇的是,他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阳的距离比例(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有着一定的联系。

提丢斯的朋友,天文学家波得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丢斯的这一发现,这串数从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并被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即:

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为土星就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国人赫歇尔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数列中的第八项)发现了天王星,从此,人们就对这一定则深信不疑了。根据这一定则,在数列的第五项即28的位置上也应该对应一颗行星,只是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于是,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便以极大的热情,踏上了寻找这颗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还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星空。突然,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可是,当皮亚齐再想进一步观察这颗小行星时,他却病倒了。等到他恢复健康,再想寻找这颗小行星时,它却不知去向了。皮亚齐没有放弃这一偶然的机会,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的那颗行星,并把它命名为“谷神星”。

天文学家对皮亚齐的这一发现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皮亚齐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慧星,不然的话,为什么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见了呢?

几个月过去了,人们的争论也没见分晓。可是,这场争论却引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找不到谷神星,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呢?许多天文学家对高斯的这一提法不以为然。天文学家都找不到谷神星,难道高斯还能把它算出来吗?朋友们也劝他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才智浪费在这一毫无希望的问题上。

年轻的高斯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天文学是离不开数学的。如果没有雄厚的数学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天文学家的。在天文学发展史上,情况也正是如此。开普勒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数学才能,才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也是凭着渊博的数学知识,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高斯之前,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研究出了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可是,这个方法太麻烦。高斯决心去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高斯经过艰苦的运算,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利用这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在高斯预言的时间里,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谷神星出现了!

高斯的计算方法成功了。高斯从笔尖上寻找到的这颗行星,在隐藏了整整一年后,却又成为人类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礼物向人们显示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在发现小行星之前,皮亚齐原是找寻Francis Wollaston的恒星列表中所记载的Mayer 87星,但他在表中所述的位置找不到该星。及后他找到一颗会移动的星,最初他认为这是颗彗星。

皮亚齐持续观测至2月11日,但他的发现却未受注意,之后该小行星已公转至太阳背面而无法观测。及后德国数学家高斯凭著皮亚齐的三次观测结果去估计其轨道,并于翌年由Franz Xaver, Baron von Zach和奥伯斯成功寻回该天体。另一位天文学家波得认为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位置理应有行星,而谷神星正是该颗他认为的未知行星,但它的体积比起其他大行星要小得多,因此威廉·赫歇尔后来把这类天体称为“小行星”(asteroid)。

特征:

谷神星是迄今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但随着凯柏带及其天体的发现,比谷神星大的天体也随之被找到,包括(28978)小行星(Ixion)、(50000)夸奥尔星(Quaoar)、(90482)小行星(Orcus)以及最近发现的2003 UB313等,而新发现的最远天体(90377)塞德娜星(Sedna)也可能比谷神星大,它可能来自奥特云内层。冥王星有时也会被认为是凯柏带天体。

2003年底及2004年初,哈勃太空望远镜首度摄得谷神星的外貌,发现它相当接近球形,而且表面具有不同的反照率,相信拥有复杂的地形,有天文学家甚至推测谷神星的具有冰质的幔及金属的核心。

2006年6月,美国太空总署将发射Dawn探测器前往谷神星,预计于2015年8月到达。

物理资料

直径 9592×9326 km

质量 9445×1020 千克

密度 205 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026 米/秒²

逃逸速度 051 km/s

自转周期 03781天

光谱分类 G型小行星

绝对星等 334

反照率 0113

表面平均温度 ~230 K

太阳系中已知体积最大的小行星,第一颗被发现的小行星也是他是由巴勒莫天文台的G·皮亚齐于1801年元旦发现的。随后观察中断了,直到1801年的最后一天,有人用高斯的轨道计算法才又发现了它。谷神星每46个地球年才绕太阳公转一周,直径约1000公里。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长期以来,谷神星一直被看作构成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几万颗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谷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还多。这颗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为谷神星拍摄了267幅图像。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者彼得•托马斯领导的小组发现,谷神星几乎为球状。这表明它的形状受到重力控制。此外,这颗小行星的物质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其内部。电脑模型表明,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如果谷神星表层25%由水构成,那么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还多。

英文名:Ceres

  中文名:色列丝

  象征:收获

  季节:秋天

  心理层面:怀孕,食物,家庭,祖国,劳动与工作及养育,被视为母亲的象征

  占星意义:用来判断母性倾向的特征

  

  在希腊神话中,丰收女神是得墨忒耳(Demeter)。而在罗马神话中,色列斯(Ceres)是主管农业和丰收的女神,象征着养育人类文明的肥沃的土壤,她被作为滋养众生的母亲来被人们祭拜。在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色列斯的女儿珀尔塞福涅突然被冥神普路托绑架。闻此噩耗,色列斯万分悲痛,无心本职之工作,于是世间万千植物,皆慢慢枯萎。直到她的女儿返回,她才恢复过来。于是一瞬间,世间的种子开始发芽,鲜花开始盛开,农田里又布满了绿油油的庄稼。

  色列丝女神在神话中谷神是农业之神,其养活万物,被视为母亲的象征,是除了月亮之外,第二个关于母亲(性)的指标。代表了怀孕,食物,家庭,祖国,劳动与工作及养育。

  谷神星是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这颗叫谷神星的小行星,是1801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直径约933公里,等于月球直径的1/4,质量约为月球的1/50,又被称为1号小行星。初发现时被列为八大行星之一。

  据统计,太阳系中约有50万颗小行星和九大行星一样绕着太阳公转,目前已登记在册的超过8000颗。它们大多体积很小,最早发现的四大小行星(谷神星(Ceres)、智神星(Pallas)、婚神星(Juno)和灶神星(Vesta))中,谷神星是最大的一颗,通常被称作『伟大的母亲』。这种称呼,就是来自那些遥远的罗马神话。

  每年5月11日前后,将会发生谷神星冲日,届时,谷神星、地球与太阳将呈一条直线,地球位于两者之间,谷神星的亮度会达到最高值。此后十多天时间里,天文爱好者通过双筒野外望远镜即可看到其倩影。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长期以来,谷神星一直被看作构成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几万颗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谷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还多。这颗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为谷神星拍摄了267幅图像。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者彼得•托马斯领导的小组发现,谷神星几乎为球状。这表明它的形状受到重力控制。此外,这颗小行星的物质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其内部。电脑模型表明,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如果谷神星表层25%由水构成,那么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还多。

  有趣的事,很多国际上的环保主题网站,都采用谷神星的标志来表示自己环保的决心。这也许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吧。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089htm

回答者:冰之虹 - 魔法学徒 一级 9-4 18:05

谷神星

谷神星(1 Ceres)是人们最早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由意大利人皮亚齐于1801年1月1日发现。其平均直径为952公里,是小行星带中最大最重的天体。

(发现):

1766年,德国有一位名叫提丢斯的中学数学教师,把下面的数列:

3,6,12,24,48,96,192……的前面加上0,即:

0,3,6,12,24,48,96,192……然后再把每个数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数列:

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个数都除以10,最后得到:

04,07,1,16,28,52,10,196……

令提丢斯惊奇的是,他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阳的距离比例(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有着一定的联系。

提丢斯的朋友,天文学家波得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丢斯的这一发现,这串数从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并被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即:

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为土星就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国人赫歇尔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数列中的第八项)发现了天王星,从此,人们就对这一定则深信不疑了。根据这一定则,在数列的第五项即28的位置上也应该对应一颗行星,只是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于是,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便以极大的热情,踏上了寻找这颗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还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星空。突然,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可是,当皮亚齐再想进一步观察这颗小行星时,他却病倒了。等到他恢复健康,再想寻找这颗小行星时,它却不知去向了。皮亚齐没有放弃这一偶然的机会,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的那颗行星,并把它命名为“谷神星”。

天文学家对皮亚齐的这一发现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皮亚齐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慧星,不然的话,为什么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见了呢?

几个月过去了,人们的争论也没见分晓。可是,这场争论却引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找不到谷神星,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呢?许多天文学家对高斯的这一提法不以为然。天文学家都找不到谷神星,难道高斯还能把它算出来吗?朋友们也劝他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才智浪费在这一毫无希望的问题上。

年轻的高斯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天文学是离不开数学的。如果没有雄厚的数学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天文学家的。在天文学发展史上,情况也正是如此。开普勒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数学才能,才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也是凭着渊博的数学知识,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高斯之前,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研究出了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可是,这个方法太麻烦。高斯决心去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高斯经过艰苦的运算,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利用这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在高斯预言的时间里,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谷神星出现了!

高斯的计算方法成功了。高斯从笔尖上寻找到的这颗行星,在隐藏了整整一年后,却又成为人类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礼物向人们显示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在发现小行星之前,皮亚齐原是找寻Francis Wollaston的恒星列表中所记载的Mayer 87星,但他在表中所述的位置找不到该星。及后他找到一颗会移动的星,最初他认为这是颗彗星。

皮亚齐持续观测至2月11日,但他的发现却未受注意,之后该小行星已公转至太阳背面而无法观测。及后德国数学家高斯凭著皮亚齐的三次观测结果去估计其轨道,并于翌年由Franz Xaver, Baron von Zach和奥伯斯成功寻回该天体。另一位天文学家波得认为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位置理应有行星,而谷神星正是该颗他认为的未知行星,但它的体积比起其他大行星要小得多,因此威廉·赫歇尔后来把这类天体称为“小行星”(asteroid)。

特征:

谷神星是迄今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但随着凯柏带及其天体的发现,比谷神星大的天体也随之被找到,包括(28978)小行星(Ixion)、(50000)夸奥尔星(Quaoar)、(90482)小行星(Orcus)以及最近发现的2003 UB313等,而新发现的最远天体(90377)塞德娜星(Sedna)也可能比谷神星大,它可能来自奥特云内层。冥王星有时也会被认为是凯柏带天体。

2003年底及2004年初,哈勃太空望远镜首度摄得谷神星的外貌,发现它相当接近球形,而且表面具有不同的反照率,相信拥有复杂的地形,有天文学家甚至推测谷神星的具有冰质的幔及金属的核心。

2006年6月,美国太空总署将发射Dawn探测器前往谷神星,预计于2015年8月到达。

物理资料

直径 9592×9326 km

质量 9445×1020 千克

密度 205 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026 米/秒²

逃逸速度 051 km/s

自转周期 03781天

光谱分类 G型小行星

绝对星等 334

反照率 0113

表面平均温度 ~230 K

太阳系中已知体积最大的小行星,第一颗被发现的小行星也是他是由巴勒莫天文台的G·皮亚齐于1801年元旦发现的。随后观察中断了,直到1801年的最后一天,有人用高斯的轨道计算法才又发现了它。谷神星每46个地球年才绕太阳公转一周,直径约1000公里。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长期以来,谷神星一直被看作构成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几万颗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谷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还多。这颗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为谷神星拍摄了267幅图像。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者彼得•托马斯领导的小组发现,谷神星几乎为球状。这表明它的形状受到重力控制。此外,这颗小行星的物质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其内部。电脑模型表明,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如果谷神星表层25%由水构成,那么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还多。

英文名:Ceres

  中文名:色列丝

  象征:收获

  季节:秋天

  心理层面:怀孕,食物,家庭,祖国,劳动与工作及养育,被视为母亲的象征

  占星意义:用来判断母性倾向的特征

  

  在希腊神话中,丰收女神是得墨忒耳(Demeter)。而在罗马神话中,色列斯(Ceres)是主管农业和丰收的女神,象征着养育人类文明的肥沃的土壤,她被作为滋养众生的母亲来被人们祭拜。在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色列斯的女儿珀尔塞福涅突然被冥神普路托绑架。闻此噩耗,色列斯万分悲痛,无心本职之工作,于是世间万千植物,皆慢慢枯萎。直到她的女儿返回,她才恢复过来。于是一瞬间,世间的种子开始发芽,鲜花开始盛开,农田里又布满了绿油油的庄稼。

  色列丝女神在神话中谷神是农业之神,其养活万物,被视为母亲的象征,是除了月亮之外,第二个关于母亲(性)的指标。代表了怀孕,食物,家庭,祖国,劳动与工作及养育。

  谷神星是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这颗叫谷神星的小行星,是1801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直径约933公里,等于月球直径的1/4,质量约为月球的1/50,又被称为1号小行星。初发现时被列为八大行星之一。

  据统计,太阳系中约有50万颗小行星和九大行星一样绕着太阳公转,目前已登记在册的超过8000颗。它们大多体积很小,最早发现的四大小行星(谷神星(Ceres)、智神星(Pallas)、婚神星(Juno)和灶神星(Vesta))中,谷神星是最大的一颗,通常被称作『伟大的母亲』。这种称呼,就是来自那些遥远的罗马神话。

  每年5月11日前后,将会发生谷神星冲日,届时,谷神星、地球与太阳将呈一条直线,地球位于两者之间,谷神星的亮度会达到最高值。此后十多天时间里,天文爱好者通过双筒野外望远镜即可看到其倩影。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长期以来,谷神星一直被看作构成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几万颗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谷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还多。这颗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为谷神星拍摄了267幅图像。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者彼得•托马斯领导的小组发现,谷神星几乎为球状。这表明它的形状受到重力控制。此外,这颗小行星的物质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其内部。电脑模型表明,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如果谷神星表层25%由水构成,那么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还多。

  有趣的事,很多国际上的环保主题网站,都采用谷神星的标志来表示自己环保的决心。这也许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吧。

回答者:wjblast2004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9-4 18:05

请看以下网页: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089htm

回答者:mycb - 秀才 二级 9-4 18:07

(发现):

1766年,德国有一位名叫提丢斯的中学数学教师,把下面的数列:

3,6,12,24,48,96,192……的前面加上0,即:

0,3,6,12,24,48,96,192……然后再把每个数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数列:

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个数都除以10,最后得到:

04,07,1,16,28,52,10,196……

令提丢斯惊奇的是,他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阳的距离比例(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有着一定的联系。

提丢斯的朋友,天文学家波得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丢斯的这一发现,这串数从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并被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即:

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为土星就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国人赫歇尔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数列中的第八项)发现了天王星,从此,人们就对这一定则深信不疑了。根据这一定则,在数列的第五项即28的位置上也应该对应一颗行星,只是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于是,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便以极大的热情,踏上了寻找这颗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还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星空。突然,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可是,当皮亚齐再想进一步观察这颗小行星时,他却病倒了。等到他恢复健康,再想寻找这颗小行星时,它却不知去向了。皮亚齐没有放弃这一偶然的机会,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的那颗行星,并把它命名为“谷神星”。

天文学家对皮亚齐的这一发现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皮亚齐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慧星,不然的话,为什么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见了呢?

几个月过去了,人们的争论也没见分晓。可是,这场争论却引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找不到谷神星,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呢?许多天文学家对高斯的这一提法不以为然。天文学家都找不到谷神星,难道高斯还能把它算出来吗?朋友们也劝他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才智浪费在这一毫无希望的问题上。

年轻的高斯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天文学是离不开数学的。如果没有雄厚的数学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天文学家的。在天文学发展史上,情况也正是如此。开普勒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数学才能,才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也是凭着渊博的数学知识,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高斯之前,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研究出了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可是,这个方法太麻烦。高斯决心去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高斯经过艰苦的运算,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利用这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在高斯预言的时间里,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谷神星出现了!

高斯的计算方法成功了。高斯从笔尖上寻找到的这颗行星,在隐藏了整整一年后,却又成为人类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礼物向人们显示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在发现小行星之前,皮亚齐原是找寻Francis Wollaston的恒星列表中所记载的Mayer 87星,但他在表中所述的位置找不到该星。及后他找到一颗会移动的星,最初他认为这是颗彗星。

皮亚齐持续观测至2月11日,但他的发现却未受注意,之后该小行星已公转至太阳背面而无法观测。及后德国数学家高斯凭著皮亚齐的三次观测结果去估计其轨道,并于翌年由Franz Xaver, Baron von Zach和奥伯斯成功寻回该天体。另一位天文学家波得认为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位置理应有行星,而谷神星正是该颗他认为的未知行星,但它的体积比起其他大行星要小得多,因此威廉·赫歇尔后来把这类天体称为“小行星”(asteroid)。

特征:

谷神星是迄今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但随着凯柏带及其天体的发现,比谷神星大的天体也随之被找到,包括(28978)小行星(Ixion)、(50000)夸奥尔星(Quaoar)、(90482)小行星(Orcus)以及最近发现的2003 UB313等,而新发现的最远天体(90377)塞德娜星(Sedna)也可能比谷神星大,它可能来自奥特云内层。冥王星有时也会被认为是凯柏带天体。

2003年底及2004年初,哈勃太空望远镜首度摄得谷神星的外貌,发现它相当接近球形,而且表面具有不同的反照率,相信拥有复杂的地形,有天文学家甚至推测谷神星的具有冰质的幔及金属的核心。

2006年6月,美国太空总署将发射Dawn探测器前往谷神星,预计于2015年8月到达。

物理资料

直径 9592×9326 km

质量 9445×1020 千克

密度 205 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026 米/秒²

逃逸速度 051 km/s

自转周期 03781天

光谱分类 G型小行星

绝对星等 334

反照率 0113

表面平均温度 ~230 K

太阳系中已知体积最大的小行星,第一颗被发现的小行星也是他是由巴勒莫天文台的G·皮亚齐于1801年元旦发现的。随后观察中断了,直到1801年的最后一天,有人用高斯的轨道计算法才又发现了它。谷神星每46个地球年才绕太阳公转一周,直径约1000公里。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长期以来,谷神星一直被看作构成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几万颗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谷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还多。这颗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为谷神星拍摄了267幅图像。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学者彼得•托马斯领导的小组发现,谷神星几乎为球状。这表明它的形状受到重力控制。此外,这颗小行星的物质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其内部。电脑模型表明,谷神星的内部分为不同层次:稠密物质在核心,比较轻的物质靠近表层。它可能包括一个富含冰水的表层,里面是一个多岩石的核心。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如果谷神星表层25%由水构成,那么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还多。

英文名:Ceres

  中文名:色列丝

  象征:收获

  季节:秋天

  心理层面:怀孕,食物,家庭,祖国,劳动与工作及养育,被视为母亲的象征

  占星意义:用来判断母性倾向的特征

1、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2、太阳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份是氢和氦。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2)产生“磁暴”现象;(3)产生极光。3、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5、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月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蔽阳光直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月偏食月全食6、区时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按这种办法,每隔经度15度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的市区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这是严格按照经度划分的理论时区图。实际上时区的划分除按经度外,还要考虑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SPAN></p>7、日界线</SPAN></p>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然重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SPAN></p></SPAN></p>8、喀斯特地貌</SPAN></p>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一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SPAN>,桂、黔、滇广泛分布。</SPAN></p>喀斯特地貌</SPAN></p>9、河口三角洲</SPAN></p>在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型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河口三角洲。三角洲可分为四类:扇形三角洲(尼罗河、黄河),鸟足状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多岛状三角洲(珠江、恒河)、尖头状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SPAN></p></SPAN></p>尼罗河三角洲(扇形)</SPAN></p>黄河三角洲(扇形)</SPAN></p></SPAN></p>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足状)</SPAN></p>10、堰塞湖</SPAN></p>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中国东北的镜泊湖即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SPAN></p></SPAN></p>镜泊湖</SPAN></p>11、四大高原</SPAN></p>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SPAN></p>12、四大盆地</SPAN></p>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SPAN></p>13、三大平原</SPAN></p>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SPAN></p>14、四大河流</SPAN></p>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SPAN></p>15、五岳</SPAN></p>(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SPAN></p>16、五湖</SPAN></p>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糊(安徽)</SPAN></p>17、四海</SPAN></p>渤海,黄海,东海,南海</SPAN></p>

玛雅人有可能是外星人

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上曾栖息过的玛雅人,无疑是我们地球上最神秘莫测、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之一。早在远古时代,玛雅人就在天文、建筑、医学、数学、历法等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他们建筑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修筑了台阶状金字塔式的纪念碑和寺院。此外,玛雅人还知道天王星,海王星。他们的玛雅历一直推算到4 亿年之后,他们留下的天文历法可沿用64000000年。

在玛雅人留下的许多天体方面的史料中,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莫过于他们推算出卓尔金年260 天,金星年584 天,算出地球是3652420天(今天的准确计算是3652422

天!)。

现代的史学家、天文学家一般把玛雅人的卓尔金年当作他们的宗教祭祀年。1 年一共有260 天(有260 个不同的名称和顺序),划分为13个月,每个月20天。这种年历一般认为是为他们举行宗教仪式的时间而制定的。同时玛雅人也用365 天(地球的公转周期)计年。他们将这种有别于宗教年的历法通称为“民用年”,1 年划分为18个月,1 个月20天,外加5 个无名日。

几乎是与这种传统说法同时,有人却持另一种意见。他们坚持认为:既然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都是针对太阳系两个大行星而言的,那么卓尔金年一定也与某个大天体有着神密的联系。

可是,整个太阳系内并无公转周期为260 天的大行星。于是便有人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近似于科幻小说的设想:

玛雅人可能是外星人,他们居住的星球由于某种目前还不知道的原因爆炸了。

他们是母星大爆炸前移民到地球上来的。他们的260 天计年法,则是他们穿越心灵,永远也无法湮灭的记忆。所以,玛雅历中规定每52年要建造一定级数台阶的建筑物(如寺庙和金字塔),建筑物的每一块石头都与历法有关,每一座建筑物都严格地符合某种天文上的要求。而且,每5 个52年,他们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礼仪式。现代学者称之为“历的轮回”。

无独有偶,关于太阳系内是否发生过行星爆炸,另一学说,竟也殊途同归地得出同一个结论。

但“爆炸说”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它目前尚无法给出行星爆炸的机制是什么?

它也完全无法说清哪来那么大的能量能使一颗行星爆炸,等等。

而陈清贫经过十余年的苦思冥想和大量的模拟演算,认为:与其说是爆炸,还不如说是碰撞!

陈清贫提出: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 万公里,质量超过50万亿亿吨的大行星(或者就是太阳系第10大行星,或者是另一个恒星系统里的行星,或者根本就是一颗流浪星)在某种能量的牵引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以每小时20万公里的高速冲进了我们的太阳系。

它首先遭遇的是海王星。

那时,海王星的8 颗卫星正在近海点运行,而原冥王星及原冥卫一“卡戎”却正一左一右在远海点运行。

第一场遭遇战的结果是:大行星与海王星发生了猛烈的擦肩相撞,而且一举击碎了海卫九和海卫十,扰动了海卫一和海卫二(使海卫一轨道偏心率变为0 ,运行逆向;并使海卫二的轨道偏心率达到了075,远远超过了太阳系内的所有的卫星和行星),冲击导致海王星脱离了当时的轨道,使其带着8 颗卫星和两颗卫星的残片(后形成海王星环)紧跟大行星向太阳系内部运行。

至于原冥王星和原冥卫一“卡戎”却因正在远海点运行,又受大行星撞碎两颗海卫的冲击波和冲击碎片的影响,等它们分别返回近海点时,海王星已“离家出走”。

这两个“难兄难弟”只得相互“依靠”起来(冥卫一的自转和绕冥王星运动的周期都是639日,而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也恰好是639日。这种妙不可言的周期关系,在太阳系里独此一家)。

而“离家出走”的海王星,大约在弧线飞行直线距离135亿公里后,就完全摆脱了这颗大行星的冲击摄动力,停留在新的轨道上继续围绕太阳旋转(在如今的302个天文单位处)。

那颗肇事大行星第二个遭遇的是天王星。它在低空横穿天王星轨道时,将天王星的一部分物质“拉”了出来。被“拉”出来的物质在脱离天王星本体一段时间之后,又因受天王星的引力作用而重新砸向天王星,砸歪了天王星的自转轴。

随后,大行星一举撞碎了一颗土卫,演变成了今天的土星环;又撞歪了土卫九,使之成了土星庞大卫星系统中唯一的逆行卫星。

此外,大行星大概“意犹未尽”,它横冲直撞到了木星区域的最外层,把部分卫星冲得“晕头转向”,使木卫六、木卫七、木卫八、木卫九、木卫十、木卫十一、木卫十二、木卫十三脱离了原先行星赤道面内的轨道,同时使木卫八、木卫九、木卫十一、木卫十二逆向运行。

至此,一路“冲冲撞撞”而来的大行星已略微改变了一下航向。结果歪打正着,它把最后的撞击点毫无误差地直指繁衍着一代高度文明、当时太阳系内的第十大行

星——玛雅星。

可以想象,大祸临头之下,玛雅星人大概会采取如下的自救措施:经反复核算无误后,整个玛雅星都紧急动员起来,全球通力合作,聚集了几乎所有的热核武器对大行星进行了定向位移爆破,试图使大行星略微改变航向,只是大行星的个头太大,惯性冲击力又太强,整个计划基本以失败告终。当无可奈何的玛雅星人最终感觉此路不通时,他们已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物力和能源。最后不得不星际移民,只有少数的玛雅星人得以先后移民到撞击面后方的火星、地球和金星的生态基地上。

玛雅星人真是祸不单行。

数月数日后,在亿万玛雅星人惊恐的注视下,两星终于发生了灾难性相撞。大行星把玛雅星撞成了无数碎片,自身也四分五裂,其中大的就形成了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和义神星等著名的小行星;而部分小碎片则呈放射状地向撞击面后方飞射而出。

正对面的火星首当其冲。

无数小碎片在火星上形成了炽烈的流星雨。全球温度升高,首先融化火星上的冰川,从而在火星上形成了无数条汪洋恣肆的河流,但接踵而至的持续不断的高温和冲击,又很快将火星上的浩淼大水、万顷碧波全部蒸发冲击殆尽,只留下如今突然中断的大小河床故道。但这又无法形成海、湖、潭等容积的规模遗迹。金星也未能逃脱这次厄运,一块大碎片在飞掠火星轨道、地球轨道后,一头撞上金星,使它自转发生了方向性变化。

同时,另一块直径约12公里、重达14万亿吨的碎块却被撞向地球,并不偏不倚地撞击在地球的表面上(玛雅星人此时已无力摧毁这些碎块了)。结果,地球好像一下子受到了数以百万计的氢弹袭击,遭到了严重的创伤。被抛起的尘埃在地球上形成了厚厚的云层,地面变暗、变冷,依赖于阳光的植物大量枯萎、凋谢和死亡。

地球上的全部物生的3/4 也很快衰落。已“统治”地球达15 亿多年的恐龙同时遭受到了灭顶之灾,短时间内便很快销声匿迹直到灭绝。

这样,移民到地球上的玛雅人必然再次遭受重创。不过他们在丧失大量人员后顽强地生活了下来,6500万年间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之后,他们又多次遭受诸如地极地磁逆转、大西洲沉没等一系列灾难性、毁灭性打击,但他们一息尚存,绵绵不绝。最后一批生活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人依然保留了关于玛雅星的编年历,他们巧妙地使用了将卓尔金年和地球年协调并用的古老历法,以示对“故星”

该骨铭心的怀念之情。

由此陈清贫也解开了另外两个科学家一直疑惑的世纪之谜:为什么玛雅人会知道天王星、海王星?同时为什么玛雅人在已知天王星、海王星的前提下,却又不知道离海王星并不遥远的冥王星?

因为在玛雅星年代里,太阳系中尚无单独自立门户的冥王星,所以,玛雅人自然不会知道后来“升级”成为大行星的冥王星了。

这一论断的完成使陈清贫兴奋不已。他当即给《飞碟探索》主编打去长途电话。

当他简述了自己的假说之后,对方几乎不相信他是一位青年!而这一假说在世界天文学中,又具有何等的重大意义啊!对方当即表示:请写成文章,速寄来一阅。

于是,《被撞毁的玛雅星》一文在1998年的《飞碟探索》上分两期刊出——行星撞毁说由此问世!

行星地位的争论 冥王星由于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轨道扁长,许多人对它能不能算一颗真正的行星表示质疑: 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 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还有着7个比冥王星更大的卫星。 在海王星外有一沿轨道运行的天体带——柯伊伯带。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这一轨道带上最大的天体之一,并相信海王星是最后一颗「真正的」行星。 有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查龙),因此它该作行星论,但天文学家及后相继发现小行星243(爱达)等部份小行星同样皆有卫星,所以拥有卫星被认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标准。 1998年曾有建议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当年国际天文联盟(IAU)否决。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通过第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2006年9月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将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赋与编号,冥王星现编号为小行星134340号。

参考: zh /w/indextitle=%E5%86%A5%E7%8E%8B%E6%98%9F&variant=zh-#E8A18CE6989FE59CB0E4BD8DE79A84E4BA89E8AEBA

冥王星由于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轨道扁长,许多人对它能不能算一颗真正的行星表示质疑: 1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 2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还有着7个比冥王星更大的卫星。 3在海王星外有一沿轨道运行的天体带——柯伊伯带。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这一轨道带上最大的天体之一,并相信海王星是最后一颗「真正的」行星。 有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查龙),因此它该作行星论,但天文学家及后相继发现小行星243(爱达)等部份小行星同样皆有卫星,所以拥有卫星被认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标准。 1998年曾有建议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当年国际天文联盟(IAU)否决。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通过第决议,由天文学家以投票正式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 2006年9月7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把已知或即将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赋与编号,冥王星现编号为小行星134340号。

参考:

2006年行星重定义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寻 2006年行星重新定义,太阳系包含八大行星与三个矮行星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后,人们就一直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21世纪初期,先后发现了至少三颗类似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物体,其体积也与冥王星相近。这导致激烈争议,或者将新发现的物体列入正式认可的行星列表,或者将某些旧有行星从列表中移除,如此才能确保行星定义的前后一致性。2006年,有关2003 UB313的归类及命名问题引发更多争议,使行星定义问题愈发白热化。 国际天文联会内对行星定义的分岐促使不同方案产生,意图消弭行星定义的分歧。这些方案均旨在于原有的九大行星中加入其他太阳系内的天体。这项决议案被命名为Resolutions 5A

5B

6A and 6B for GA-XXVI。国际天文联会的成员在2006年8月24日于捷克布拉格投票决议。最后的决定令到一向被视为九大行星中的异类——细小、偏远、轨迹古怪的冥王星被剔除大行星之列,和其余几个天体被列入矮行星。 在最初的方案中,行星重定义会使九大行星之列中增加三个成员:谷神星、卡戎和2003 UB313。原来以为这个使行星数目增多方案在会议中经过更多观察和讨论会被天文学家接受,但是此方案在8月22日的两个公开会议中受到很大的打击。当中的主要原因,相信是有不少天文学家表明:若把行星的定义放宽,那符合新定义的行星数量将不止是12个,而很可能会超过35个,当中大部份会是位于柯伊柏带的矮行星。威廉学院的Jay Pasachoff在两个会议中均有出席,会后他表示可在史上记载当日为「冥王星丢失日」。 最后决议时的投票亦因为时间过于仓卒而受广泛争议。整个会议为期十日,而投票则在最后一日举行,当时有许多参加会议的天文学家均已离开或准备离开布拉格。整个会议有超过2700人参加,但只有424人留到最后参与投票。参与投票的424人中,6a号决议以237票赞成、153票反对与30票弃权获通过,正式将冥王星自行星之列中除名,划为矮行星。但决议通过后美国有300位天文学家及学者以新标准不严格为由反对这决议,并展开「冥王星 」运动,表示将在2007年IAU例会上进行动议辩论。 [编辑] 最后决定 在2006年8月24日通过的行星重定义方案中,行星需要完全符合下列的三项原则: 围绕一个恒星或者恒星遗迹公转。 质量足够去产生一定的引力,能克服刚体力使自己保持接近球体的形状。 能清除轨道附近的天体(使它们变成卫星,或者围绕拉格朗日点公转。) 符合以上原则的指定天体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共八个。(5a决议) 如果不符合第三项原则,但不属于卫星的天体,则列入矮行星之列。目前有谷神星、冥王星、及厄里斯。 目前还未通过卡戎为矮行星。卡戎仍被称为冥卫一,但是它和冥王星的共同质心是在冥王星表面以外。因此有人认为卡戎和冥王星成一双行星系统。 而其他所有天体则列入「太阳系内小天体」内,包括小行星带内绝大部分之小行星、彗星与海王星外天体(包括其环绕着它们旋转的卫星)与各行星之天然卫星。

在捷克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确定太阳系行星的定义

并决定将冥王星剔除在九大行星外

降格为矮行星;亦确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

令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概念要改写。 “行星”的新定义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同时其运行轨道与周围卫星轨道范围清楚区分,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卫星。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