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肝气郁结是怎么回事?在西医中被称作什么疾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医说的肝气郁结是怎么回事?在西医中被称作什么疾病?,第1张

肝气郁结是个症型,归属于中医学里的一个症型,跟西医方面理论是不一样的,西医方面里的肝脏疾病或者肠胃疾病,都是有肝气郁结的症型,例如西医方面里的肝炎病症,肝硬化腹水,精神衰弱,胃病等疾病,肝气郁结归属于多功能性的疾病,不属于器质疾病,根据调养就能够调节出来的。肝郁是中医诊断的疾病症型之一。尽管不一样的病人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但他的辩证种类是通过肝气郁结而致。肝郁大多是因为肝火不适感和部分气滞血瘀导致的长期抑郁,又被称为肝郁证,是一种典型性的七情而致疾病。

关键临床症状为心情低落,没笑,休息好,气滞血瘀脾经,脾经涨痛显著。肝气郁结,最立即的主要表现便是心情不畅、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胸肋部胀闷或隐隐作痛;心态受阻,危害肠胃,便会产生恶心干呕、食欲不佳、腹痛腹胀等状况;女士肝气郁结,会体现出起斑、乳房疼痛、经痛、月经不调等状况;男士可能发生性欲减退、早射、男性前列腺或是下腹部坠胀、涨痛等状况。肝坐落于腹腔,横膈下,右胁以内。

肝为魂之处,藏血,筋之宗。在五行属木,积极,主升。关键生理作用,主疏泄,藏血。疏泄,即输通,宣泄,升发。肝的疏泄体现了肝主升,积极的生理特征,是调畅满身经气,促进血和体液运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并推动胃的消化吸收作用。像多功能性低烧,慢性肝病、结石,消化性溃疡,神经系统官能征,失眠症,头疼晕眩,胁肋痞闷,脸部黧黑斑、雀斑,盆腔炎,颈部瘿瘤及其五官科的众多疾病耳呜,眼睛充血等疾病,凡归属于肝郁气血两虚,肝脾不和证者,用加味逍遥丸均有不同程度功效。

从这当中也充分体现了中药材按“证”不按病“异病顺治”的特性。“疏泄”是指肝火具备输通、途顺全身上下经气,进而增进人体基础代谢,调整情绪等作用。反映在调整情绪主题活动层面,主要表现为若肝的疏泄作用正常的,经气调畅,才可以维持精神实质开朗,心情愉快,血气友谊,五脏融洽。相反,若肝主疏泄功能问题,经气失衡,便会造成精神实质情绪主题活动的出现异常。

陈皮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饮片,关于其归经理论,大部分本草专著均认为归脾、肺两经。如《本草纂要》云:「陈橘皮……入太阴经,理气之药也。」《神农本草经疏》云:入手足太阴,足阳明经。《本草纲目》:橘皮……为脾肺二经气分药。

从肝、肺升降看陈皮疏肝

从《黄帝内经》和中医的哲学思维看,东方属木,以肝配木,具有春阳升发之气,故肝从左而升;西方属金,以肺配金,具有肃杀收敛之性,故肺气从右而降。

从病机治法上来看,升降出入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肝藏血,肺藏气,气行则血行,肝肺的升降实际上就是气血的升降。肝升肺降才能使气机条达,血气冲和而运行流畅。

而陈皮是气分之要药,配伍升药则升,配伍降药则降,其发挥升降作用的机理是通过「左肝右肺」、「肝升肺降」的作用实现的,离不开肝脏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中的枢纽作用。正所谓,「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以鼓舞之,故能调畅而不病。」

从经典治肝法探讨陈皮疏肝

虽然肝气从左而升,肺气从右而降,是生理常态,但临床中,多见左升太过而右降不及者,而陈皮可兼升降之全功。故医者如能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此药,治疗多种疑难疾病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张元素《医学启源》记载有「橘杏丸」一方,由橘皮、杏仁等分研末蜜丸而成,「治气闭,老人、虚弱人皆可服」。可见,橘杏丸是通过调理肝肺两脏的气机而达到治疗气闭症的功效,而且药性平和,无攻伐之弊,老人及虚弱的人群都可以服用。

清代王旭高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详细记载了今人所称的《治肝三十法》,这是中医界公认的探讨肝病辨证论治文献最为详尽的经典古籍,对现代中医肝病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王氏将肝病分成肝气、肝风、肝火等不同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三十种不同的治法,其中,陈皮疏肝功效广泛地运用在多种治肝大法中。

散肝法

功效主要是疏肝解郁。王氏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陈皮性味辛苦,辛能散,辛散之品,使肝气在得到充足的血液供给后,得以开放、舒展,于是肝气可顺利通达于全身各处,行使其正常的疏泄功能。

泄肝和胃法

治疗肝气乘胃,即肝木乘土之证,方选二陈加左金丸。由于肝气横逆,胃气尚不虚,肝气过亢而上冲于胃,则迫胃气上逆,发为呕逆,乃由肝气之所迫,肝「其味酸」,故呕逆之物必亦味酸。王氏所推崇的二陈汤中陈皮、法半夏、茯苓正是为和胃化饮独设,不仅引胃气下行,并能治呕吐酸水。

培土泄木法

治疗肝气乘脾之证,因脾土虚弱,肝木乘虚而克脾土。由于肝气乘脾的根源并不在肝而在脾,在于脾虚不运而寒湿内阻,故以陈夏六君子健脾运脾以燥湿化湿,另加散寒止痛、温肝柔肝之品,辛散与酸敛相结合,以恢复肝气的正常疏泄,使之不再克制脾土。如此从本治疗,脾气、肝气从左而生,则肺胃之气自然从右而降,脘腹胀痛之症自除。

化肝法

治郁怒伤肝,气逆动火,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方用化肝煎,药用青皮、陈皮、丹皮、山栀、芍药、泽泻、浙贝母以清化肝经之郁火。

虽然热邪郁于营血、郁于三焦、郁于全身各个脏腑,但毕竟原发病位在于肝脏,治疗只有双管齐下,一则调畅气机,理气解郁以散热,即「掀一下」,用陈皮、青皮、浙贝;一则将郁热排出去,采取从里向外、向下「掏」的方法,故曰「掏出来」,用丹皮、山栀子,配伍泽泻。

于是由肝热引起的烦热胁痛、胀满动血诸症自除。「化肝煎」是化除肝热的最典型方剂,陈皮、青皮在其中功不可没。

抑肝法

治疗肝气上冲于肺,猝然胁痛、气喘的证候,用药宜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皮之属。

王氏抑肝法中除用「吴萸汁」外,并用苏梗、橘皮,皆属疏肝治本之意,此二味可看作王氏「疏肝理气」法中「苏梗、青皮、橘叶之属」,而桑皮、杏仁则专降肺气。《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则此二味堪当此任。而深究之,陈皮性味辛苦,入肺经,既有疏肝理气之义,奏宣降肺气之功。

此外,《西溪书屋夜话录》开宗明义即指出,虽然肝病有肝气、肝风、肝火的不同名称,但均能「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此前「培土泄木」法治肝气「侮脾」; 「泄肝和胃」法治肝气「乘胃」;「泄肝」法治肝气「冲心」;此「抑肝」法,则治肝气「犯肺」。

所谓「肝气」病,即肝气横逆所导致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肝气疏泄太过,冲击于人体的某一个部位,对其造成伤害。治法不宜封堵,而应疏散,使肝气得以均衡和缓地疏泄于全身各处,则集中一处的冲击力随之减弱而恢复正常。因此,总的治疗原则称作「疏肝理气」。

从产地看陈皮疏肝功效

化红皮乃广东所产之桔子皮,又称「广皮」,行气解郁之功,远胜他处所产者。

统观青礁石、化红皮,荔枝核三药,皆以广东产者,得东方木气最厚,同气相引,入肝经,散肝气解肝郁之功效显著。

清代汪绂的《医林纂要探源》认为陈皮「上则泻肺邪,降逆气。中则燥脾湿,和中气。下则舒肝木,润肾命,主于顺气消痰 去郁。」说明陈皮的理气功效可以治疗上焦肺、中焦脾胃、下焦肝经的疾病。

临床应用实证

治疗胸胁痛:《神农本草经疏》记载治疗胸胁痛应采用「宜降气,养血,和肝」的治法,药用「苏子,郁金,番降香,川通草,当归,生地黄,橘皮,甘草,白芍药,续断, 鹿角胶。」

治疗肝郁脾虚或肝脾不调的证候,如出现胸胁胀闷不适,胁痛,胃脘胀满或胀闷,恶心,食后腹胀等症状也经常使用陈皮。

治肥气病:明代认为「属气血两虚,肝气不和,逆气与瘀血相并而成。」治法上「宜和肝散结气,兼行气血凝滞。」药用「川芎,当归,沉香,干姜,肉桂,橘皮……」

治肝气不舒:《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有:「橘柚通体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胆通气之药也。故凡肝气不舒,克贼脾土之疾,皆能已之。」

治乳痈:《本草纲目》载:用真陈橘皮,汤浸去白、晒,面炒微黄,为末,每服二钱,麝香调酒下……名橘香散。

[治法]清肝泻火,舒肝理气。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栀子、郁金、大黄(后下)、车前子(另包)、决明子、生地、蒲公英、虎杖、益母草、茵陈、赤芍、丹参、黄连。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周1个疗程,在服汤药期间停服其他降血脂药物。

  1、肝郁气滞的情况是中医辨证一种的,是常见的情况的。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中药调理治疗的。如舒肝理气丸、柴胡疏肝丸等药。

 2、也可以使用逍遥丸治疗,如果有肝郁化火的迹象可以使用丹栀逍遥丸,一般需要根据病情治疗2-3个星期。

 3、个人建议你平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另外可以开中药调理的,中成药的效果可能会慢点。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肝气郁结”这个词语,气血运行属于中医的范畴,所以肝气郁结也常常在中医治疗中出现。

有些人发现当被告知存在肝气郁结的症状是身体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疼痛感,而肝气郁结又是什么病呢?

01

中医经常说的“肝气郁结”是什么意思?

中医称: “肝气郁结”为肝气郁结症 ,是指平时情志不遂、精神刺激、郁怒伤肝,致使肝失条达,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而引起的症状。

这种症状跟情绪有非常大的关系, 如果经常心情不畅、压力大、焦虑、多愁善感 ,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如果不能及时改善梳理,就容易对肝脏形成实质性的疾病。

肝病医生讲:长期肝气郁结会导致肝脏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肝细胞对于脂肪酸的代谢出现障碍,长此以往会加速脂肪肝的形成。

02

中医常说的“肝气郁结”,究竟是什么病?提醒:大多是这4种病症

失眠症

肝郁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在早期阶段,睡眠质量变差,导致入睡困难和严重缺乏睡眠。

从生理变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 心理因素影响内分泌调节 ,使患者无法正常睡眠,但睡眠不足会增加内分泌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长期失眠症状。

肝郁脾虚

肝郁脾虚是指因肝脏失去疏泄功能,肝气横逆,脾失健运,身体会出现肋胁作痛、腹胀、食少、情绪抑郁、便溏不爽或者腹痛欲便、泻后痛减、脉弦、精神疲倦、嗜卧、四肢冷或者肌肉消瘦等症状的肝郁脾虚的临床表现。

小孩同时也会身体出现流口水、厌食、不爱吃饭、偏食、挑食等临床症状。

肝火往往代表肝阳溢散

中医认为,人体属于阴阳平衡的混沌体,阴属于水,阳自然就属于火。 肝火旺盛,通常意味着肝阳上升 ,身体阳气过多溢散,浮于表面,最后产生上火的症状。

例如平日里进食过于滋补油腻,辛辣刺激,长期处于生气易怒等负面条件下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肝胆系统的阳气滋生变多,继而溢散,产生肝火的症状。

气虚

一些人明明心情不错,但却经常叹气,中医认为这是肝脏气虚的表现, 由于劳伤过度或久病失养,而致气虚宗气不展 ,欲得叹息而后快。

这样的人常常想要叹息,而且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胃口差。

03

该如何调理肝气郁结的现象?

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肝气郁结的人可以多吃一些 疏肝理气、降肝火、健脾益气 的食物,如南瓜、橙子、扁豆、高粱米、薏米等健脾益气;金针菜、丝瓜、山楂等降肝火;茼蒿、柚子、西红柿、黄花菜、海带、萝卜等疏肝理气。

还可以喝具有行气、去火功能的玫瑰花茶、柠檬茶、苦丁茶、菊花茶等茶饮,要少吃辛辣、油炸、烧烤类食物,这些容易助长火气。

常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我们经常会说到的一个穴位,按摩或者是艾灸足三里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舒络,祛风化湿的作用,如果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可以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帮助改善。

情绪调理:

肝主情志,如果肝郁气结,那么人的情志也不会舒畅,而情志不畅反过来也会导致肝郁气结的症状更加严重,时间久了就会影响人体的 健康 。

因此,肝气郁结的人平时一定要注重调节情绪, 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可以多与亲友倾诉,排解烦忧,这样肝气郁结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药物调理:

长时间处于肝气郁结的情况当中,可以通过服用中成药,来进行缓解,例如服用逍遥丸等药物,能够有效解决肝气郁结的情况。

并且长期处于这样的状况,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当中,进行治疗,否则容易导致肝脏的功能出现损害,也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