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秀成的简介
博导/硕导 :博导
所在院系 :中文系
在职情况: 在
专业名称 :中国古典文献学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古典目录学、校勘学、唐宋史料学。
目前承担的项目有:1、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玉海艺文校证》。2、国家古籍整理小组项目:《晁公武陈振孙评传》。3、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3、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点校本《新唐书》修定。
一、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委会)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鼓励有志青年致力于中国古文献学学习,培养古籍整理研究后继人才,特设立“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
二、 “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暂定在古委会直接联系的教学科研单位内施行,凡在上述单位学习的二、三、四年级博士生、硕士生(包括在职博士生、硕士生)及古委会直接联系的本科教学单位二、三、四年级本科生,均有资格申请。原则上每名学生只有一次获奖机会。
三、 申请“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者,应热爱祖国,拥护中国***领导,遵纪守法,在志于古籍整理研究事业,品学兼优。博士生应有在学习期间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著作,硕士生应有在学习期间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已经完成尚未发表的论文,本科生各科学习成绩平均应在八十分以上。
四、 “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各设三个奖级,博士生一等奖零至二人,二等奖四至六人,三等奖七至九人,奖金额分别为:三千元、二千元、一千五百元;硕士生一等奖零至二人,二等奖四至六人,三等奖七至九人,奖金额分别为:二千元、一千六百元、一千二百元;本科生一等奖零至二人,二等奖四至六人,三等奖八至十人,奖金额分别为:一千六百元、一千二百元、一千元。
五、 “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每两年评选一次,届时,上述各单位可分别从有资格参加评奖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中推荐候选人,每单位研究生不超过三人,本科生不超过十人。研究生人数不足三人的单位,可推荐一人。请认真填写申报表,并附有关论著或论著的复印件。
六、 古委会设立“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认真审读申报材料,全面公正地评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依次评选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各奖级的获奖者。
七、 获奖名单经“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召集人及古委会秘书长签署意见,报古委会主任批准生效,在《高校古籍工作通报》及古委会网站上公布。奖状和奖金发至各学校。
八、 本条例的解释权在古委会秘书处。
中国的古籍包罗万象,涉及人文领域的古籍是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古籍整理是基础性工程、综合性工程
一般说来,古籍整理就是对古籍进行标点、校勘、注释或者影印。与从前的私塾教育相比,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中旧学的部分有所削弱,大部分人对于古代文献接触较少,所以需要对古籍进行新式的标点和校勘以及注释、翻译,既有利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文史研究提供基本的文献资料。整理古籍的过程,也是对古代文献所反映的思想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对古籍中一个字、一句话的理解不准确,后续的研究就可能出现偏差。以汉代王充的《论衡》为例,一位前辈学者在其著作中认定《论衡》的某些思想是唯物的、某些思想是唯心的,裘锡圭先生的《读〈论衡〉札记》从文字学角度深入分析相关字、句的意义,得出的一些结论与那位前辈截然相反。学术研究是一个整体,作为基础性研究的古籍整理与对某部作品、某位作家的研究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的两个环节,不应该有高低之分。
中国的古籍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人文领域的古籍是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仅就道德而言,从个人品德到社会公德,以至维系社会和谐稳定,古籍里都有所涉及。从这个角度看,古籍整理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而且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我们要尊重学术工作的特点,按学术规律办事,不能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研究
从整体上看,建国以来的古籍整理工作发展是健康的。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领导同志的关心下,中华书局组织点校出版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和《清史稿》,为后来的古籍整理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上世纪80年代,最有价值、最有分量的古籍整理工作要数全国高校古委会规划组织的“九全一海”,即《两汉全书》《魏晋全书》《全唐五代诗》《全宋诗》《全宋文》《全元文》《全元戏曲》《全明诗》《全明文》《清文海》等10部断代诗文总集的整理。这项工程有系统性、有目的性地把历代的主要诗文都涵盖进来,对于研究每个朝代的文化是重要的基础典籍。在普及方面,全国高校古委会组织了全国高校20个古籍研究所的专家,用近10年时间编写了一套《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精选从先秦到晚清的134部文史名著进行注释、翻译和解题,对普及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几项成就的基础上,今后的古籍整理工作要把精力放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要典籍的进一步整理,把标点、校勘、注释做得更准确、更深入,使之成为经典,能够流传后世,多年来很多学者都在为之努力;二是要推动海外汉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们把很大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近年,在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规划下,古籍出版工作开展得很有章法,取得了突出业绩。全国20多家古籍出版社有个联合体,简称“古联体”,在新闻出版总署的统筹下承担了主要的古籍出版任务,出版了很多好书。但不容忽视的是,现在的古籍整理工作中有一股浮躁的作风。有些整理者没有古籍整理的基本功,也没有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就开始整理古籍,甚至主持重大项目,这样整理出来的古籍质量一定没有保证。有些重大项目,不经充分的专家评议、论证,就轻易上马,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和荒唐的学术行为。我们讲“学术独立”,就是要尊重学术工作的特点,按学术规律办事,不能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研究,作出草率的决策。
海外所藏汉籍具有很高的版本、文献价值,应该把有价值的古籍影印复制回来,推动学术研究发展
宋元善本古籍的主体部分在中国,但海外所藏汉籍也具有很高的版本、文献价值。像日本收藏的1000部左右宋元版汉籍,有相当一批是孤本;或者是同一种书,日本藏的版本更早;或者是同一版本,日本藏的是全本,而国内只有残本。比如元代彭寅翁刻《史记》,现在世界范围内存9部,大陆和台湾有5部,日本有4部,9部中只有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和天理图书馆所藏的两部是全本。再如北宋刻本《史记》世界仅存3部,日本大阪的杏雨书屋藏本与北京国家图书馆、台湾傅斯年图书馆的藏本不是同一版本。这些有价值的古籍通过各种途径流传出去,原本回归已经基本不可能了,但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汉籍的情况,把有价值的古籍影印复制回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相关工作,日本宫内厅藏68种宋元版汉籍的影印本即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本国会图书馆、内阁文库(国立公文书馆)藏本的影印工作也已经完成,今后逐步扩大日本各藏书机构汉籍影印工作。此外,《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即将出版,也是由我们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正在有序进行。
海外汉籍整理并非简单地影印复制,存在着多重困难:首先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一批既懂古籍又懂外语的专业人才,对海外汉籍进行版本鉴定和影印整理工作,像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144种宋元版汉籍中,经我们鉴定、考证后,有4种不是宋元版,而是明版;第二是经费支持,国外有的藏书机构需要支付较高的复制费用;第三是需要与海外各藏书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因话录》,是唐代汉族文言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了134条唐玄宗至唐宣宗年间的逸闻趣事。现如今会捧着古籍仔细研读的人已经不多,但校勘此书的《因话录校笺》最近却引起了一场争端。因此了解《因话录》的网友会不会增多尚且不知,但“安徽师范大学副院长抄袭”却占据了不少新闻版面。经过了解,记者获悉,这位涉嫌抄袭的副院长昨天还放出话来说“如果抄袭出门就被撞死”。
打开《因话录校笺》在豆瓣读书的页面,可以发现译者一栏赫然写着:黎泽潮[抄]。在内容简介中还写着:本书系抄袭鲁明《因话录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和史佳楠《赵璘因话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等相关著作而成。其中许多内容是大段抄录他人著作。如此描述在豆瓣恐怕也是独一份。对此,当事一方鲁明表示,是网友自发进行的修改:
鲁明:这种东西它不是就是一个网友能改的,得经过许多人同意这个简介内容,许多人点支持这个简介的内容,它才会显示出来。这是其他关注此事的网友集体的一个行为。
一本仅在文学领域内部有关注度的古代小说集,为何会引起网友集体修改简介的行为?最先一批发现此书有“恙”的网友小夏表示:
小夏:因为是古籍整理,在正文部分它其实是对古人作品文本的加工,大家对于他是否抄袭的判断可能不是那么明确,但是这本著作前面的整体前言中,所有的一些对于客观事实的描述包括主观的评价,所有的用词、用语都非常的一致。我们知道比如说描述同一个事物由不同的人说,你说天是蓝的,但是你用怎么样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可能不同人会用不同的语句,对吧。但是这个著作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就是一些主观性的语句都是完全一致的。
除了大段雷同,《因话录校笺》中的错别字也成了网友吐槽的重点:
小夏:非常离谱的那些错字错句,这个出现的状况只有他是根据鲁明的那个繁体字论文,然后通过一个文字的识别程序,只有在这个识别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如果你是正常自己写、自己行文的话,绝对不会出现那样的低级问题。
从豆瓣网友的不满,到新闻舆论的关注,一向小清新文艺范儿的豆瓣,也算是不多见的高调了一回。但面对媒体的询问,被指抄袭的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也同样言辞激烈。根据《新京报》报道,黎院长不惜赌咒以证绝无抄袭,但今天记者却获悉,黎院长已经致电鲁明进行了道歉:
鲁明:他在电话里已经道歉了,可能接下来会有一个公开的道歉。他应该会明确的表示看到、参考、利用了我论文的部分内容,这个应该他会表达出来。
看到、参考、利用,可是并没有承认抄袭。面对如此解释,记者尚未联系到据称也涉嫌被抄袭者,但仅鲁明本人态度而言,已经表示愿意原谅:
鲁明:因为抄袭这个定义就需要第三方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来认定,在这个认定结果出来之前,我同意他先不用抄袭这个词。他只要道歉的话,我也没有更多的要求了,我个人方面就不再追求了,因为我个人工作也很忙。
记者前后三次致电黎泽潮副院长,求证此事,得到的却只有婉拒。
黎泽潮:对不起,谢谢你关心。
但引用参考和抄袭之间,还是有着质的区别,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是否剽窃还有待专业鉴定:
刘俊海:我个人觉得除了看有哪些内容是源于别人而没有作住,另外还要看这些内容究竟在他的作品当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如果你引用的都是别人原创性的观念,在数量上又达到一定的程度,我个人认为构成剽窃应当是有足够的依据。
记者发现,《因话录校笺》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科研经费2万元,起始时间为2010年,黎泽潮本人承担“主持”任务。而网友表示,即使不算抄袭,该著作的质量也似乎并不合格:
小夏:因为他所有的文献都是从这一类非常没有学术含量的(来源)来的,我们想请教一下古委会能够接受这样的项目通过他们的立项审查和最后的成果检验吗?
上海图书馆藏有已编古籍130余万册(其中善本约18万册)、碑帖16万件(其中善本2千余件)、明清近代尺牍11万8千通。馆藏的大量增加,充分说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上图对搜集保藏传统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在可能的条件下,上图尽力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尤其是1996年新馆落成,极大改善了古籍庋藏条件,如善本书库已做到恒温恒湿,后来又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制作了楠木盒加以珍藏。1996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专门成立了抢救历史文献工作组,开始对大量累年积聚成堆的未编文献进行抢救整理。这是历年来上图对古籍所开展的最大规模整理保护工作,前后已持续近十年,至今仍未终止,业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建成总共800平方米的家谱、碑帖专库;对大批破损家谱及部分碑帖予以修复;编纂出版了反映1万1千余种10余万册馆藏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初步摸清馆藏碑帖家底,其数据库也在制作之中。这不仅使大宗尘封数十年的历史文献得到有效保护,并使之为读者所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上图仍有约50万册古籍、2万余件碑帖尚未整理编目,大批虫蛀、残损古籍有待精心修复。囿于目前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古籍整理保护工作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1990年~1993年完成了市文化局科研计划项目“自动古籍图书超高频杀虫机”研制,并获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1997年又完成了科研项目“用拟除虫菊酯对馆藏图书、资料防蛀方法的研究”,并获得了1997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文2023-08-05 10:16: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