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财进宝》铜钱,是什么朝代的,有收藏价值吗?市场价格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招财进宝》铜钱,是什么朝代的,有收藏价值吗?市场价格多少?,第1张

招财进宝铜钱属于古代花钱,用于悬挂或者佩戴期盼能祈福驱邪。

圆孔的是清末民国时期的,直径50mm一千元。

方孔的时间早,方孔红铜为宋元时期,青铜为明代,行同为清代,直径50mm三千元,红铜五千元。

招财进宝古币背面有十二只生肖的钱币属于花钱(厌胜钱),从宋代有铸。宋代的为青铜材质,尺寸一般6厘米,方孔,市场价值在20000元左右;明代的为青铜,方孔,尺寸在575-580厘米,市场价值在6000元左右;清代的为黄铜,尺寸2厘米-56厘米,方孔,市场价值在300元-2000元之间;民国时期的为黄铜,圆孔,尺寸2里面-55厘米,市场价值在80元-600元之间。

《招财进宝》铜钱,是什么朝代的,有收藏价值吗?市场价格多少?我来回答

  招财进宝铜钱属于古代花钱,用于悬挂或者佩戴期盼能祈福驱邪。圆孔的是清末民国时期的,直径50mm一千元。方孔的时间早,方孔红铜为宋元时期,青铜为明代,行同为清代,直径50mm三千元,红铜五千元。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我有一枚古钱币,正面是“招财进宝”四个繁体字,背面是“双龙戏珠”图案,请问是哪个年代的?我来回答

  您的这一个钱币,正面是“招财进宝”四个繁体字,背面是“双龙戏珠”图案,是清代的,品相好的一般在600元;有一定收藏价值的。

一面有招财进宝字样一面是龙凤图案是不是古钱币?我来回答

  上传高清!看看是否是“古钱币”。

招财进宝古钱 古钱有招财作用吗我来回答

  那是一种心理愿望,也是民间一种迷信传说。那有这样的好事?

收了几枚古钱,正面是招财进宝,背面是八卦,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钱,值多少钱。我来回答

  花钱,地摊货(赝品),每个价在1-2元。

我有一枚招财进宝古币但是背面是双龙戏珠,它值多少钱?有什么用图我来回答

  上图看看

请问这个招财进宝铜钱值多少钱我来回答

  你啊!一定是"老外",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解读"古币上的文字不是什么“招财进宝”?不过,你想发财的意愿可以理解。正解:这是一枚南宋钱币,篆书"绍兴元宝",背星,月纹。文字俊美,有一定收藏价值,参考价一百元左右。

我有一个古币正面写着招财进宝繁体字,我想问一下它多少钱!我来回答

  工艺品,你这个是地摊级别仿老花钱估价3-5元如果是优良品质仿老花钱30元左右,真品老花钱150-300左右

值钱。

宋元通宝,铜质精良、做工精美,钱休厚重,但确实是存世量太大,因此市场价格不高,无论光背、背星、背月,市场价格都在30元左右。而品相好的星月版宋元通宝市场价格较高,在300元左右。

宋元通宝是宋代第一种钱币,铸于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宋太宗赵光义于976年—983年登基铸造了太平通宝硬币。

 从总体看来,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那古书的收藏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知识

 古籍的装帧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图书是抄写的缣帛和纸张上,采用长卷形式,阅读时展开,平时卷起。这一时期的图书只能是卷轴装。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欧阳修《归田录》也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卷轴装 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图1)。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旋风装 在一素纸长卷上面依次粘贴书页,每页正反两面书写文字,展开长卷可翻页阅读。守张邦基《墨庄漫录》形容其"逐叶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这种装订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实为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大约盛行于唐代。故宫博物院藏有唐写本《刊谬补缺切韵》五卷,即是采用这种旋风装。

 经折装 又叫梵夹装、折子装。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上书衣,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历代刊刻佛经道藏,多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古代奏折、书简也常采用这一形式。

 蝴蝶装 将每页书在版心处对折,有文字的一面向里,再将若干折好的书页对齐,粘贴成册。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外表与现在的平装书相似,展开阅读时,书页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故称为蝴蝶装。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的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明史艺文志》序称秘阁书籍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逐渐又为包背装取代。

 包背装 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书衣,由于全书包上厚纸作皮,不见线眼,故称凶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包背装改变了蝴蝶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为线装形式。

 线装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它与包背装的区别是,不用整幅书页包背,而是前后各用一页书衣,打孔穿线,装订成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已出现,但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采用这种装订方式。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易于脱页的问题,同时便于修补重订。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籍的装订有一个发展演进过程。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形式,了解这一进程,对古籍的年代鉴定十分重要。传世宋版书多经过后人重新装修,或改为包背装,或改成线装,但仔细观察,仍能在版心处发现粘贴痕迹,书页外沿则有磨损痕迹。

 几部古籍版本著作比较谈

 版本学的研究与探讨源于宋代。汉、唐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古书校勘、注释、编目,但印刷业尚未形成,零星的版本记载仅限于正经正史的修订。南宋尤袤著《遂初堂书目》开创了一书兼载数种版本的先例;(宋)岳珂著《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被后世称为第一部系统记录版本知识的著作。明代视宋版为珍稀之物,藏书家、校勘家逐步摸索各种版本的特征、优劣,可惜这些版本学史料只散见于笔记、杂记中。清代学者开始罗列诸本、考证源流、登录刻工、详论纸墨。钱曾著《读书敏求记》奠定了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原则。《天禄琳琅书目》及它的《后目》已把版本学的核心——善本书的收藏与鉴定推到了极致。清代学者对版本学贡献最大的当属专门记载版本状况的各种题跋记,尤以“顾批黄跋”为最。后人汇集成书的有为顾千里著的《思适斋书跋·书跋辑存》,为黄丕烈著的《士礼居藏书题跋》、《续记》、《再续记》,《荛圃藏书题识》等。

 近现代是版本学集大成的时代。叶德辉著《书林清话·书林余话》是古籍版本学第一部专门著作;张元济著《中国版本学》(1916年)与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1918年)把版本学从史学中独立出来;钱基博著《版本通义》总结了前人的成就,把版本学列入学术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介绍版本知识的书,有毛春翔的《古书版本常谈》(1965年初版,1977年再版)。此书已是收藏品,配有插图,通俗易懂,可惜明代部分较凌乱,清代部分过于简单;陈国庆著《古籍版本浅谈》于版本学名词解释简明扼要,但不全面,适于入门者;魏隐儒著《古书版本鉴定丛谈》(1984年初版),体例较完备,也有实际经验的总结,只是不谈价格,宜专业人员参考;李致忠著《古书版本学概论》、《中国古代书籍史》,刘国钧著《中国书史简编》,曹之著《中国古籍版本学》,张绍勋著《中国印刷史话》等,都是从史的角度论述版本学、目录学、内容系统可靠,又有最新史学发现佐证,惟厚古薄今,实用性差些。

 在谈到版本学专门著作时,不能不谈到两部流传稀少的油印品:一是北京大学陈宏天教授的《古籍版本概要》(1987年讲义稿),其特点是专业性、系统性强,表列详尽,论断精到,清代部分尤为各书所不及;可惜重学术、轻市场,非专业人员不感兴趣。二是北京中国书店编《古籍版本知识》(上、下),1980年油印本。书出于古籍鉴定大师雷梦水、张宗序手笔,在内部流传。笔者珍藏此书初版本,且有雷梦水先生签名,捧读二十年,收益最大。该书列举资料极为丰富,如清代武英殿刻书、官书局刻书、民国精刻本等都是各书所论不及的。关于版本鉴定方面,该书也极富特色,真假俱呈,详辨优劣,特别是从价格上来判断版本取舍,“实战”性极强;当然系统性、条理性就不够了。从价值、价格上判断版本的著作,最具参考性,爱好者也颇关心,但学者们却言之甚少。笔者醉心古籍收藏多年,有几本书在论及版本价格方面很实用,也很具史料价值,一并开列出来,供书友参考: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1983年商务初版,详列1912年至1947年古籍善本收集价格及善本影印、复制印刷史话;

 《艺风堂友朋书札》(上、下),1980年上海古籍初版(中华文史论丛增刊本),详载缪荃孙先生等七十人清末民初收售善本价格及藏书聚散史话;

 《弢翁藏书年谱》,李国庆编,2000年黄山书社出版,详载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六十年购书、访书、藏书史料,价格精准,详备。

 目前北京中国书店联合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国拍、上海朵云轩、上海敬花等各大拍卖公司合作整理出版九年来《中国拍卖古籍文献目录》(2002年1月上海书店出版)及《续集》(2002年8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详载百余场(2000年底前)拍卖实况,极具市场参考价值。书中对拍品的断代、提要、说明等都经专家审核、把关,恐怕这就是最新的版本学参考资料了。

 版本目录与鉴定古籍

 我国古代,虽自图书诞生之日起,藏书管理者就开始编制图书目录,但是直到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人们才真正开始重视编制藏书的版本目录。

 所谓版本目录,就是指著录图书的篇目和主要内容,并详细著录图书的作者或编者,以及出版者、出版年代等情况的书籍,是著录和记载版本简况的专用工具书。南宋初年尤袤编制的《遂初堂书目》,被公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本目录。

 明清时期,是著述版本目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公私藏书版本目录,对版本的著述更加详细,不仅记载了图书的篇目、主旨、作者、出版者,还简略记述了版本的特征、源流等情况。但明代的版本目录学术价值不大,而清代的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参考价值。如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于敏中等的《天禄琳琅书目》、纪昀等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录古籍版本最为翔实,在藏书界影响很大,是权威性很高的版本目录书。

 民国以后,著名版本学家孙殿起所著的版本目录《贩书偶记》及《贩书偶记续编》,是近一内蒙最实用和常用的版本目录工具书。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专业古籍出版社陆续编辑和出版了《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提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重要版本目录工具书,成为当代图书馆、藏书家及古籍藏书爱好者最好的参考书。

 古籍版本目录的编制,按不同标准有如下分类:一是按国家目录、私人目录、史志目录3种;二是按学术内容分类,有综合性目录和专科目录2种;三是按编篡目的分类,有举要目录、缺书目录、辨伪目录3种;四是按收录范围分类,有丛书目录、地方目录、个人著述目录、善本目录、知见目录等。

 版本目录与古籍鉴定紧密联系。因为从古至今的版本目录,系统揭示了各个时代古籍图书的存佚状况,著录了历代古籍不同版本的源流、特征及概况,成为鉴定古籍版本真伪及其价值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版本目录对于古籍鉴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帮助了解古籍概况。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这些典籍分别著录在历代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官修书目、私藏书目等目录中。阅览这些目录,能使我们较清楚地了解到各个朝代古籍的刊流、流通、收藏及存佚概况,从而便于比较、鉴定新近发现和收藏到的古籍。如果你看到一部古籍实物,可先对其外观、纸张等等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再与相应年代的版本目录进行对照。如果古籍实物与版本目录著述相符,即可做出鉴定结果;如果实物与著录不符,则要进一步查找资料,弄清是非,不能轻易下结论。

 第二,便于识别版本真伪。凡对版本目录了若指掌的人,都能详细了解古籍的书名、篇卷、作者、版刻、函册、提要的等情况,从而可以具体考证和辨别古籍的真伪。如汉代刘向父子所著《七略》,在《隋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两部目录书中均有著录,而在《宋史!艺文志》中却不见著录,说明《七略》一书在唐宋间已经失传。如果在宋代以后发现署名《七略》的古籍,除辑佚本外,其余可判定为伪本。

 第三,公正审定版本价值。当你发现收集到一部古籍时,可通过查阅《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等版本目录,了解该书的递藏、传承等情况,从而可以正确判定其收藏价值;如果该书在以上版本目录中没有著录,则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伪书,二是海内孤本。到底属于哪种情况,则需进一步查阅其他古籍鉴定工具书,或请教有经验的鉴定人员协助鉴定。运用各种方法验明其正身后,就可以准确判定其价值。

 历代古籍版本目录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讹误。所以,利用版本目录鉴定古籍,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主见,不可盲从,以免出现错误。

 古籍的收藏与辨伪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藏书的传统,在书房内放大镜置几册古书,既能显示出儒雅的生活情趣,又能体现出藏书者的文化修养。如今太平盛世,收藏风日渐趋浓,继字画、瓷器等收藏品之后,古籍又成为收藏者收藏投资的一个新热点。尤其是在拍卖会上,线装古籍连连拍出令人吃惊的高价后,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古籍收藏的兴趣,同时,引得深藏民间的古籍纷纷浮出水面。近日,记者就古籍的收藏采访了南昌的古籍收藏家王令策和周海鹰先生。

 哪些古书具有收藏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古书收藏方法

 古书有“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经济)价值”,但不是所有的古书都“值大钱”。李洪啸总结说,总的来说所有藏品的通则是讲究“真、精、新”。因为自古以来,好东西会被精心爱护,很多好的古玩,看起来就像新的一样。除此以外,还有古书收藏的特有原则:

 年代是古书收藏的重要因素,现在宋版书论页拍卖,明版书论册拍卖。明版书普遍刻印较精美,万历前的书少而更珍贵。清光绪之后的受西方印刷技术冲击,书普遍质量下降。带画的书比纯文字的好,多色印的比黑的好。

 同一时代版本的看内容,古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除了佛教道教带图的经书外,儒家的经类不值钱。“史”多是“够古不够玩”,价值居中。而“子”和“集”中,则不乏珍贵之物。越是冷门,生僻,少见的越珍贵。

 同内容的看印刷,在版本上,初印本最珍贵,一般只有几本,是红色印刷,用来校对和主人自留。其次是蓝本,一般也就10来本,送朋友。最后才是大批量印刷的黑本。黑本里,字迹清晰的版本较好。印刷到最后,版已被磨损,甚至断裂,此时书籍印刷模糊,价值较低。

 此外,特殊内容(如禁书)、知名度高的书的早期印本、精印本及殿刻本、官刻本、名家刻本等较珍贵。名家批校本或收藏本价值高。白纸比黄纸价值高。

  看年代而定

  1、什么是“小平”、“折”

  2、“天启通宝”简释

  3、“咸丰元宝”简释

  4、“熙宁通宝”简释

  5、“乾封泉宝”简释

  6、“元佑通宝”简释

  7、“圣宋元宝”简释

  8、“政和通宝”简释

  9、“熙宁重宝”简释

  从时间上考虑,多仿制时代久远的古币,且越古的品种越具有诱惑力。

  例如,空首布出土不多,国内外市场价格昂贵,所以伪品也多。还有圆足布及在圆足布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三孔布更为罕见,所以伪品众多。

  从铸造及存世量上考虑,仿制珍贵稀有的古钱币。

  例如,王莽时期的金错刀,钱上铸“一刀平五千”字样,其中“一刀”二字用黄金错成,伪品中“一刀”二字通常凸出,有铜质,也有用金粉描成。五代十国时的开平通宝,天成元宝,清代的祺祥通宝等都极为珍贵,伪品也极多。

  古钱币真假鉴别

  一、从货币文字的源流演变上加以考察。古钱币文字往往带有独特的地方色彩,特别是汉唐以来,官方铸币,面文多为书法家及皇帝书写,具有独特的文字风格。如唐代的开元通宝即为欧阳询所书写。因此掌握文字的气息、神韵是鉴别古钱币的关键之一。伪品因为是摹仿别人的,常常处处小心,手法极不自然,牵强做作,文字神韵自然大打折扣。

  二、从钱币的颜色、成分诸方面加以考察。真钱的锈与铜质结合在一起,所谓“锈色入骨”,不易脱落。伪钱的锈浮在表面,用醋一擦即脱落。此外,真钱币因年代久远,内部成分发生变化,所以一般重量会大为减轻,用手拈一拈,即可从轻重方面加以辨别。

  古钱币收藏

  收藏古钱币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术语,与钱商打交道,与同仁交流,才能做到内行说行话。这里收集一些常用术语做个简单的介绍。

  内廓:古钱币穿孔凸起的边缘。

  外廓:也称外轮或边缘,是古钱币周边凸起的边缘。

  钱幕:内廓与外廓之间的部分。

  穿孔:也称贯,古钱币中央的通孔。

  方穿:穿孔的形状为方形。

  圆穿:穿孔的形状为圆形。

  广穿:穿孔比一般的要大得多。

  包浆:古钱币表面的一层极薄的氧化物。

  生坑:指新近出土的古钱币上的锈色,或出土时间虽长但锈色未遭破坏的。

  古钱币价格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38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源局28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苏局200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云局10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型 背宝巩局350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源局“当十”35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68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巩局“当十”350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云局“八”15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雕母70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部颁各局样钱7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新十”8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阿无苏局“当五”5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1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部颁各局样钱120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伊局“当四”200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三 背宝巩局“当五”800

  古钱币交易

  八十年代初,艺术收藏品市场解冻,作为其中一个分支的古钱币收藏活动,在沉寂了几十年后也开始复苏。在北京,最早是在南城的象来街,开始聚集了二三十位古钱币爱好者(笔者也在其中),在半地下状态下进行交流和交易,不久,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于是,这些人打游击似地转移到复兴门和木樨地之间的街边绿地,以后又“转战”到礼士路小花园、后海小土坡、潘家园等地执着地进行着自己的追求。越是管得严,这些“游击队“越象滚雪球般地壮大,到八十年代末,已经发展到数百人。直到随着政策的松动,南城报国寺、西城德胜门收藏品市场开业,这些“游击队员“才算有了相对固定的交易场所。至今,北京一些仍在活跃的古钱币收藏家、钱商,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游击队”的成员。全国其他地方的古钱币收藏活动,也大体有类似北京这样的经历。

  中国古钱币收藏

  古钱币收藏大军不断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古钱币收藏的门坎较低。

  和其他门类的古代艺术品比起来,古钱币的价格要低的多,目前,海内外中国古钱币最高的拍卖记录也没有突破二十万元。工薪族和普通的钱币爱好者,每年从收入中拿出几千几万元用于古钱币收藏还是做得到的,而且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如集全一般的北宋普通钱数千元也就够了,当然要向高级阶段发展,也应有相当的投入。不过,到了这个阶段,投资者的鉴赏水平已经有所提高,用于“交学费”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投资方向也有所选择,不再“一网打尽”,“全面出击”。

  古钱币市场

  和近年邮市、股市的不景气形成反差的是:古钱币的市场价格一直稳步上扬。这和收藏者队伍不断膨胀扩张有直接关系。由于古钱币的不可再生性,作为投资的手段之一,吸引了一批原来沉迷于邮市股市的人,这些人的加入,造成了求大于供的局面,其真接结果就是带来了古钱币的价格上扬。除此,古钱币收藏队伍的成份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查显示:古钱币投资者的年龄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给这支收藏大军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原来古钱币收藏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现在则是二三十岁的青年占了绝大多数,其中不少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收藏古钱币,我认识的一对恋人,女孩儿21岁,男孩儿24岁,但在收藏花钱方面已经频有成绩。他们中有些人是受前辈影响,有些人本身是学美术专业的,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景仰,而更多的人是受市场利益的趋动。“市场“这一只无形的手,在钱币出土地的农民、钱商、收藏爱好者之间形成了一条供应链。

  中国古钱币价格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6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1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7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厘米,重34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35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600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150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间(995-997)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太宗亲书。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铸,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大型钱。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25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18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铸。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径25厘米,重4克,铁钱径35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50元

  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1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小平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纹。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铁钱折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25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厘米,重47克,铁钱亦有折二。其时斗米十钱。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20000元

  古钱币收藏价格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旋读光背3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7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15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5)年铸,元宝钱文为真,行、篆三体,旋读,通宝钱为真,篆二体,直读,重宝为折二,折三,钱文真书,小平径24厘米,重38克,折二径3厘米,重88克,折三径34厘米,重10克上下。传世元宝,通宝易寻,重宝钱为泉界所珍爱,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贵。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25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3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5000元

  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38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

  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间(1064-1067)铸,钱文真、篆二体,有直读,旋读两种,径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见折二以上大钱。偶有背四出传世,实为稀品

  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30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250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180元

  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0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1元

  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10元

  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1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200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2厘米,版别可达百种,为宋钱中最多一种,隶书体、背穿上仰、俯月为贵。集隶书体元丰钱时须注意丰字头,另有一种日本曲字头元丰,最易鱼目混珠。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03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2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2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1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10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4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5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4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28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2800元

  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40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文“政”8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宝篆、隶书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锐禾4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背“陕”10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文“政”7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银质大字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6000元

  古钱币鉴定

  年代久远的古钱的确较为珍贵。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都是越值钱的,年代较近的古钱里也不乏价格十分昂贵的。距今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场价仅60~70元一枚,且品相上乘。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钱币市场里几角钱即可买上一枚。但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战国时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60000余元一枚,且有价无货。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25000元一枚出手。即使仅100多年前问世的清代钱币,不少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等等。

  古钱币价值何以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主要原因还在于古钱币存世量的多寡。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古钱的数量自然就很少。“物以稀为贵”这条原则尤其适用于古钱收藏。战国时“明刀”虽仅流行于燕国一地,但由于铸量可观,至今仍时有出土,且动辄即成百上千枚。“五铢钱”从汉朝中期一直延续至隋朝末年,在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年复一年的重复铸造,留传下来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北宋历经150多年,文化发达,商业繁荣,铸钱之多,空前绝后,一幅《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宋神宗时,每年铸钱多达500万贯以上,至今北宋通宝钱仍遍布于大江难北,连域外也时闻出土,北宋钱数量之多由此可知。

  由此可见,古钱币价格之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存世量,与年代是否久远没有必然的联系,古钱币售价之所以悬殊,根本道理也在于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