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的简介
莆田市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7月,现有馆舍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馆藏各类书刊20万多册(件),其中古籍万余册,其数量和质量居省内市级馆前茅。目前开放有外借厅、报刊借阅厅、少儿借阅厅、参考室、电子阅览室、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室和地方文献阅览室等七个服务窗口。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莆田市图书馆不断争创办馆条件,积极改善借阅环境,启动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开通市、县(区)馆“一卡通”服务,建立新农村流动书库及其服务点40多个,构建城乡服务网络,延伸服务范围,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供信息咨询、业务辅导和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曾连续两届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图书馆,被福建省文化厅、人事厅授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被福建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为了适应莆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11年11月开始动工兴建莆田市图书馆新馆。新馆位于木兰溪畔玉湖片区,总建筑面积为3009592平方米,其中,地上五层建筑面积为24976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11972平方米。
新馆布局包括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文献资源加工区、普通文献阅览区、报刊阅览区、电子文献服务区、信息咨询服务处、图书自助借阅区、少儿阅览区、残障读者阅览室、读者研讨学习区、公共活动区及行政办公等区域。设计藏书容量135万册(件)、阅览座位1200个,集“藏、借、阅、咨、管”于一体。莆田市图书馆作为一个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主要担负为大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人民群众提供知识教育和便利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实施、协调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古籍保护工程,指导全市各级图书馆(室)业务建设工作等职能。新馆是市政府为广大市民建设的一座新型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坚持“实用、开放、灵活、美观”原则,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方便,成为莆田市广大人民读书活动中心和信息集散中心,与相邻的科技馆、青少年宫相得益彰,形成莆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地标,推动莆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根据上述职责,自治区文化厅设10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机关和直属单位业务;负责文电、会务、机要、信息、档案、翻译、修志、督查、保密等机关日常工作以及政务公开、新闻发布、来信来访、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
拟订自治区文化艺术工作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起草有关法规规章草案;统筹协调重要文化政策调研工作;拟订自治区文化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承办文化系统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有关工作;指导文化艺术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三)规划财务处
统筹管理全区文化事业经费,编报审核文化、文物基本建设计划、预算和决算;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文化经济政策;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内部审计工作;负责文化系统统计工作;指导自治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四)艺术处
拟订自治区文学艺术事业发展规划;扶持代表性、示范性、实验性文艺品种,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艺作品和代表自治区水准及民族特色的文艺院团,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指导艺术创作、生产及艺术研究、评论,协调文艺事业发展结构和布局;指导、协调全区性艺术展演、展览以及重大文艺活动。
(五)文化市场处
拟订自治区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和政策;对文化领域的经营活动进行行业监管;对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和文化艺术品市场进行监管;承担网络音乐美术娱乐、网络动漫(不含网络视听中的动漫节目)、网络演出剧(节)目、网络表演业务和手机音乐的前置审批工作;协调动漫游戏产业规划、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管工作;在使用环节对进口互联网文艺类产品内容进行审查;负责对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对电子游戏机在生产、进口和经营环节上进行内容监管;对网络游戏服务进行监管(不含网络游戏的网上出版前置审批);指导对从事演艺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六)文化产业处
拟订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文化产业基地和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督促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配合推进对外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
(七)社会文化处(自治区少儿文化艺术办公室)
拟订自治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全区群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指导图书馆和文化馆(站)事业;负责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古籍保护工作;指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指导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承担自治区少儿文化艺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八)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拟订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规划;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审核、申报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组织评审工作;组织实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等工作。
(九)对外文化联络处
指导、管理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宣传工作;归口管理自治区对外和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工作,组织开展有关文化交流活动。
(十)人事处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劳动工资、教育培训等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文化艺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工作;指导新疆文化艺术学校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监察室(与纪检组合署办公)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物局)设12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协调厅机关政务;协助厅领导对有关工作进行协调、督促和检查;制定厅机关年度工作计划;负责文电、机要、档案、信息、保密、信访等工作;起草厅重要文件、报告;管理厅机关财务;负责厅机关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工作;管理厅机关国有资产;负责厅机关计划生育和安全保卫工作。
(二)计划财务处。
拟订全省文化经济政策;组织制定地方文化设施标准,规划、指导全省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管理直属单位文化事业经费;指导监督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厅直属企事业单位财务、计划及统计工作。
(三)人事处。
拟订厅直属单位文化人才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省直文化系统人事和劳动制度改革;负责厅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负责厅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和劳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负责直属单位安全保卫、消防等综合治理工作。
(四)艺术处。
管理全省文学、艺术事业,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艺术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全省艺术创作、生产;指导直属艺术院(团)及专业美术单位业务建设;指导、协调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全省性艺术比赛、展览和非营业性演出等重大文艺活动;推进文化艺术科技信息化建设。
(五)文化市场处(文化产业处)。
拟订全省文化市场发展规划,起草有关法规草案;指导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推动市州以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执法力量的整合,对文化领域的经营活动进行行业监管;对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和文化艺术品市场进行监管;承担网络音乐美术娱乐、网络动漫(不含网络视听中的动漫节目)、网络演出剧(节)目、网络表演业务和手机音乐的前置审批工作;协调动漫游戏产业规划、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管,指导行业协会工作;负责对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对电子游戏机在生产、经营环节上进行内容监管;对网络游戏服务进行监管(不含网络游戏的网上出版前置审批);指导对从事演艺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拟订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推进全省文化产业信息化建设;指导全省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促进全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指导、监督厅直单位文化经营活动;指导厅直文化企业和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作。
(六)社会文化处。
管理全省社会文化事业,拟订各类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省群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指导全省图书馆和文化馆(站)事业;指导图书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和利用;指导直属社会文化单位的业务建设;管理挂靠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类社团组织,协调全省性重大社会文化活动;指导全省社会文化艺术普及提高工作;指导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古籍保护工作;指导全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指导乡镇综合文化、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负责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七)对外文化联络处。
管理全省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负责国外和港澳台重要来访文化团组的组织接待工作;负责对外文化宣传和联络工作;研究制定全省对外文化交流计划。
(八)文物综合处。
协助厅领导组织安排、督促检查有关文物方面的政务、事务等综合性工作;组织起草有关重要文稿;负责文秘、信访、信息和提案、建议办复工作;负责管理直属文博单位的行政经费、事业经费和专项经费;负责直属文博单位国有资产及基本建设工作;草拟全省文物合理利用的相关经济政策,并监督实施;协调、指导、监督文博系统的文物产业和多种经营工作。
(九)政策法规处。
拟订文化艺术、文物工作方针政策,统筹协调重要文化政策调研工作;拟订文化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承办机关法律事务;指导文化艺术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十)文物保护处。
指导、管理全省文物保护工作;管理考古发掘工作;组织文物普查工作;申报推荐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单位;负责编制全省文物保护维修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全省文物保护有关审核审批事务及相关资质、资格认定工作;承办审批全省文物商店的有关工作。
(十一)博物馆处。
指导博物馆工作,负责编制、审核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全省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文物的鉴定和科学保管工作;承办藏品交换、调拨、借展和复制工作;负责文物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管理全省行业博物馆和社会博物馆;管理文博系统的学术团体;指导抢救、回收社会上珍贵的文物。
(十二)文物安全督查处。
拟订全省文物行政执法督察和案件查处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全省文物行政执法、文物和博物馆安全保卫督察工作;组织查处省内文物违法重大案件,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查处省内文物犯罪重大案件。
机关党委 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采编部全馆藏书建设规划和文献采访方针的落实工作;文献征集、采购、标引、编目加工工作,建立、管理书目数据库;豫版文献呈缴、日常捐赠图书接收工作。
借阅部中文图书(地方文献除外)的外借、阅览和管理;读者咨询,读者活动,图书宣传推介;馆外借阅点的管理。
报刊部中文报刊的记到、外借、阅览、过期报刊送装、报刊库管理、开展读者活动及咨询等工作。
古籍部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日常工作,全省古籍保护有关业务工作;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古籍文献的征集、书库管理及阅览工作。
网络技术部全馆自动化硬件、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网站的设计、更新、维护工作;各类数据库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共享工程基层中心技术支持与服务。
地方文献部地方文献的阅览、管理、征集工作;河南特色专题文献资料库工作。
外文部 外文书刊的分编加工、外借、阅览和管理工作;外文书刊的采集工作;国际间文献交流、捐赠事宜。
数字资源部负责共享工程河南省中心日常工作;共享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推广工作;全省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整合总体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并负责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
研究辅导部开展全省公共系统图书馆调查研究,承办全省性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会议;开展全省公共图书馆系统协作协调工作,组织业务辅导;编印《河南图书馆工作动态》等。
《学刊》编辑部《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与发行;河南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日常工作。
少儿部少儿书刊的借阅、管理与辅导、读者队伍的建设,做好图书宣传推介工作;开展少年儿童阅读辅导活动。
读者工作部“世纪论坛”及其他讲座的策划、组织工作;借书证的办理、读者咨询、对外宣传推广工作。 河南省图书馆是文化事业单位,系文化部命名的读者喜爱的图书馆,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评定为郑州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现有编制184人,设有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部、物业管理部、安全保卫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采编部、借阅部、报刊部、古籍部、网络技术部、文献开发部、地方文献部、外文部、《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部、研究辅导部、少儿部、图苑公司、缩微中心、电子阅览室等部门。现有馆级领导5人,馆长王爱功、党委书记张松道、副馆长刘中朝、副馆长孔德超、副馆长夏嫣。
接收商品的现代艺术品的捐赠;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合作,生产、监制与经销文物仿制品、艺术品和纪念品。
下设两个科,一个外事办公室,一个艺术品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7人。
主任:张延平
副主任:王惠恩、李向平、陈淑杰(外事办公室) 中国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最初设立于1956年。新馆落成后,为加强对中国通史陈列的指导,1961年文化部聘请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和文物博物馆界的一流专家组成了新的学术委员会。当时的委员有十五人:吴晗、夏鼐、邓拓、尹达、齐燕铭、徐平羽、王冶秋、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张政烺、邓广铭、王振铎、郭宝钧、贾兰坡,吴晗为主任委员,夏鼐为副主任委员。这个学术委员会基本上是由馆外专家组成。为便于组织本馆的学术活动,1962年又成立了科学研究委员会,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当时的科学研究委员会由十三人组成,主任委员:龙潜,副主任委员:陈乔、韩寿萱,委员;沈从文、贾兰坡、王振铎、郭宝钧、王镜如、李石英、李遇寅、尹伯休、史树青、耿宗仁。1966年,文化革命运动开始,学术委员会停止了活动。 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重新建立了学术委员会。
委 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孔祥星、王宏钧、王冠英、王晓田、孙 机、史树青
朱凤瀚、李 季、谷长江、佟伟华、杜耀西、俞伟超
黄燕生
主任委员:俞伟超
副主任委员:孔祥星
秘书:黄燕生 中国历史博物馆在1963年成立了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龙潜任主任委员,陈乔、韩寿萱任副主任委员,委员有:沈从文、尹伯休、李石英、王镜如、史树青、杨宗荣、耿宗仁、贾立德、王宏钧、陈鹏程、张兰会、石光明。1966年,文化革命运动开始,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的工作陷于停顿。1988年,本馆恢复文物征集鉴定委员会,由俞伟超任主任委员,史树青、杜耀西任副主任委员。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马秀银、孔祥星、王宏钧、王冠英、王晓田
史希光、史树青、孙 机、孙其刚、朱凤瀚
吕长生、李先登、李 季、李知宴、谷长江
邵文良、佟伟华、杜耀西、信立祥、俞伟超
耿东升、蒋文光、傅金凯、董 琦、董德义
主任委员:史树青
副主任委员:孔祥星
中国历史博物馆
秘 书:关双喜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开展经常性的党务工作;负责党委与各党支部之间的承上启下工作;发展党员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负责馆内中层负责人的考核、管理、培训及承办任免手续;开展工会、共青团、妇女、统战工作;完成党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3人
主任:万金丽
工会副主席:王宝庆
团委书记:佟春燕 人事处负责我馆机构编制、人才资源的引进、开发、利用和流动调配管理及专业人员职称评审、聘用管理;负责科级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培训及承办任免手续和职工的考核、鉴定、奖惩;负责职工文化教育、岗位培训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承办职工工资、福利和出国、出境人员的政治审查;承办人事争议调解,信访接待工作;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统计、分析工作。负责离休干部、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下设两个科室:人事劳资科、离休干部退休人员管理科。现有工作人员7人。
处长:金祥(主持)
副处长:邵宝成
人事劳资科科长:(空缺)
离休干部退休人员管理科科长;王清海 展览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重要业务部门之一,承担本馆常设展览“中国历史陈列”及各类专题展览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和美术制作,并围绕“中国历史陈列”及各类专题展览进行历史学、中国历史、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承接社会各类展览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和美术制作。展览的运行机制采用项目管理制,展览项目的全过程,由展览项目负责人统筹组织实施。
2000年至2001年,“中国历史陈列”筹展工作全面启动,召开了三次学术研讨会,为编撰陈列大纲提供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坚实的理论平台。展览部正在积极编撰《中国历史陈列》陈列大纲框架,开始陈列形式设计、美术制作的调研工作。并以《中国历史陈列》为蓝本,编写多卷本《文物中国史》。近年来,展览部还承担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特展”、“靖江藩王遗粹——桂林出土明代梅瓶展”、“大唐丰韵——唐代社会生活展”、“金色宝藏——西藏历史文物特展”、“世界遗产——中国大足石刻大型展览”、“声震神州——滇、桂、黔铜鼓大观”、“张大千作品回顾展”、“饶宗颐教授书画作品展”、“契丹王朝——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华展”、“中国历史博物馆九十周年纪念展览”等专题展览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和美术制作;参加了“法国—中国周”大型文化宝活动的文物珍宝馆设计;还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设计制作大量工艺品
下设5个科室:陈列设计一室、陈列设计二室、陈列设计三室、美术设计室、美术制作室。现有工作人员31名,其中研究馆员3名,副研究馆员16名。
主任:董琦
副主任:安家瑗 中国历史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机构。正式组建于2000年10月,其主要职能是:
负责全馆各种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审批后的检查执行等工作。
负责本馆馆级学术著作及相关书籍的出版。
出版《中国历史文物》杂志。
开展馆校联合办学和馆际学术研究,培养科研后备力量。
学术研究中心组建以来,对我馆十余年文物科研方面的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统计,组织完成了我馆向国家文物局《2001年文物科研项目》和《2001年文博社科重点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博物馆近期的学术著作和馆级研究丛书计划,积极筹备《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的改版工作。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中国历史文物》。
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研究馆员2名,副研究馆员3名,馆员1名。
主任:王冠英 副主任:孙彦贞 保管部成立于建馆之初,主要负责文物的征集、登编和管理,及文物照相、书画装裱及临摹,并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研究。
近年来,保管部清理了本馆征集品、部分端门文物库房等处的文物藏品,完成了馆藏文物基本藏品的帐、卡、物核查工作,对藏品信息进行科学化管理,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捐赠文物集萃》等书籍,举办了“打击文物走私成果展”、“火炮展”。并精选藏品,参加了“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等展览。
下设5个科室:藏品室、征集室、登编室、摄影室、临摹装裱室。现有工作人员43人,其中研究馆员1名,副研究馆员8名。
主任:关双喜
副主任:盛为人 社会教育部是在原群众工作部的基础上新组建的部门。
其主要职能是:开展公关活动,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向社会宣传、推销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协助展览部做好展览的策划宣传工作;主动联系外宾和团体参观;介绍宣传我馆学术动态及重大业务活动;负责陈列室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讲解工作;配合重要展览,组织面向社会的与展览相关的专题讲座;开展电教工作和社会志愿讲解员的培训,用多种形式开展普及性的教育活动,包括编写、出版普及读物。
社会教育部下设3个科室:公关工作室、讲解工作室、教育工作室,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副研究馆员4人。
副主任:黄琛(主持工作)、王春红 考古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重要科研部门,其职能主要是:承担国家重点考古项目,开展田野、水下、航空摄影考古调查发掘;围绕考古学中的重大前沿课题,开展综合性考古研究;承担馆内下达的科研课题和馆藏文物的专题研究以及文物展览。
近年来,在田野考古方面,进行了山西垣曲商城的大规模发掘。河南渑池班村遗址的多学科综合考古发掘和研究、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汉代道教遗址群的大规模调查发掘;在水下考古方面,完成了对辽宁绥中海域元代沉船的发掘和南海西沙群岛海域的考古调查;在航空考古方面,开展了对洛阳汉魏故城、祁山古墓群和内蒙赤峰古城址的航空考古调查。此外,还筹办了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
下设3个研究室:田野考古研究室、水下考古研究室、航空考古研究室。现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研究馆员5名,副研究馆员5名,馆员6名。
主任:信立祥 副主任:张威、杨林 对外展览部是在2001年8月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并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后,以原建制为基础组建的。主要负责对外文物展览(含赴港、澳、台展览),筹办文物复制品对海外的展览和销售。对外仍使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名称。
对外展览部的前身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三十年来在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百项中国文物展览,观众达三千多万人。近年来,完成了国家文物局交办的许多重大外展项目,如赴美国、西班牙《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赴美国《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赴法国《中国考古发现展》、赴日本《世界四大文明·中国文明展》、赴日本《中国国宝展》等大型展览。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明,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蜡相馆
下设三个科室:展览室、联络室、包装运输科。现有工作人员11人,其中副研究馆员4名,馆员3名。
主任:杨阳
副主任:殷稼 (博物馆藏品科技保护中心)
文物科技保护部是在1952年成立的文物修整室的基础上组建的。2001年6月,由原科技部的器物修复室和文物保护实验室组成“博物馆藏品科技保护中心”。其主要职责是:从事各类文物保护、修复科研课题研究;进行各类文物分析、检测、鉴定、修复、复制、保护处理及环境监测;是国内外文物保护学术交流与合作重要场所和国内重点大学文博与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实习基地。
近年来,科技部为“中国通史陈列”、“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中国古代科技展”、“大唐丰韵”等专业展览及出国文物展览,保护、修复、复制了大量的文物,并协助地方文博单位工作。还选派高级修复专家到香港、台湾指导、协助工作,修复战国青铜器30多件。
下设两个科室:文物保护实验室、器物修复技术室,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副研究馆员7名,馆员3名。
副主任:潘路 图书资料信息中心是在原图书馆的基础上扩充而成,承担本馆各类图书资料的采集、编目、典藏、借阅,为陈列展览和科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编辑各类专题书目及索引,修复馆藏古籍文献,与国内外博物馆及其他学术机构进行资料交换。同时还负责中国历史博物馆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承担我馆的网络规划和信息管理职能。
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建设有图书资料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局域网,现拥有2台服务器,18台终端机。1999年开始实现书刊采编的自动化管理,2000年开通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网站。近十年来,先后编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古籍善本书目》、《馆藏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论文目录》、《馆藏中国历史人物像索引》。2000年编辑完成《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普通古籍目录》。
下设3个科室:采编室、典阅室、信息室。现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研究馆员1名,副研究馆员3名。
主任:黄燕生
副主任:左润华 负责全馆后勤、行政,为博物馆提供后勤保障。
下设3个科室:总务科,机电科,房管科。现有工作人员36人。
处长:马如连 副处长:唐国强
资产财务处
中国历史博物馆资产财务处是对全馆预算经费、财产物资管理的职能部门。
下设2个科室:会计科、资产票务科。现有工作人员17人。
处长:沈玉莉 基建工程处主要负责本馆大楼的维修、改造;古建维修;后方基地建设等工作。并参与筹建国家博物馆工程的工作。
下设两个科室:计划设备科、综合管理科。现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3名。
处长:杨英法 副处长:刘政军
端门管理处
端门地区管理处主要负责端门地区的国有资产管理,负责文物古迹的安全,定期对古建进行保养和修缮。对地区附近的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并配合公安机关保持地区政治稳定和维护地区良好社会秩序。
下设两个科室:保卫科,行政科。现有工作人员9人。 中国历史博物馆综合服务开发中心主要负责馆内的创收工作,开发具有我馆特色的文物复仿制品、宣传品、纪念品等,并参与端门地区的经营管理。
近年来,中心在馆内销售各类图书、旅游品、文物复仿制品等;开发成立了“博文斋”工艺品商店;在端门地区举办各类展览,并行使地区管理职权。
下设两个部:历博经营管理部,端门经营管理部。现有工作人员16人。
主 任:丁卫民
副主任:李建森 负责保卫中国历史博物馆大楼和文物的安全;利用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对大楼及文物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负责展厅开放期间文物及观众安全工作的综合管理;组织领导、监管检查义务消防工作;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有关治安、刑事案件;负责委员首长和外宾来访参观的安全工作;负责传达室传达安全保卫的工作。
下设三个科室:保卫科,警防科、技术科。现有工作人员29人。
处长:陈国强
副处长:刘树理、余建南
本文2023-08-05 10:21: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