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岭是中国龙脉?秦岭的存在有何意义呢?
秦岭其实代表的有两种意义,第1种他指的是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至于嘉陵江。
第2种代表的意思是,西边从昆仑,中间经过陇南陕南,东至鄂豫院、大别山以及张八岭,这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到淮河一线是我们初中地理书上就学到过的,这是中国地理位置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也是由此划开了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在冬天的时候,请你能够阻挡住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在夏天的时候,秦岭可以阻挡海风进入北方地区。也就是说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几乎都是由秦岭一手控制的,如果失去了秦岭南方在冬天也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寒潮。北方在夏天也能够接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浪。这就是秦岭的重要性,也是因此秦岭被称之为中华地区、华夏文明的龙脉。
早在古时候,司马迁在他那本著名的《史记》
里面对于秦岭就有记载“秦岭、天下之大阻”。可见在古时候古人们也意识到了秦岭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秦岭被称之为龙脉,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风水学上面的原因。在风水学上只有绵长连贯的山脉才能够被称之为龙脉 ,秦岭就具有这样的特殊,中国大陆上大部分的山脉都是从秦岭绵延开来,也可以说中国大部分山脉的根都是秦岭。
古代的秦始皇他对于秦岭就有深深的感情,他坚信秦岭就是龙脉,甚至说出了“秦为天下之脊,南山为秦之背脊”。这里所说的南山指的就是秦岭,秦始皇始终认为是因为自己背靠着秦岭,吸收了山里的龙气所以自己才能够一统天下,成为天下的王,直到秦始皇死后,他都选择埋葬在秦岭骊山。
不是,秦岭的地理位置与古时昆仑山的地理位置不符。秦岭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而昆仑山自汉朝以来的位置就位于西藏与新疆的交界,很显然秦岭不是古时的昆仑山。
秦岭地理位置: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
昆仑山地理位置: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的公格尔峰(海拔大约7649米,另说7723、7719)。
扩展资料:
秦岭的主要山峰:
1、终南山
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多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
2、华山(惇物山、太华山)
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西安市以东120千米处,最高处2160米,为秦岭东段高峰之一,有南、西、北、东、中五峰,又称太华山。华山奇峰突兀,气势磅礴,自古以奇险峻拔著称于世。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相传道教全真北五祖中的吕洞宾、刘海蟾曾修道于此。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有南山湫、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为西安市旅游胜地之一。
3、太白山
位于太白县东南与周至县交处,最高峰拔仙台3767米,秦岭主峰,中国大陆东部最高峰,名山之一。夏商称悖物山,周称太乙山,《史记》中称岳山,魏晋始称太白山。山地土壤、植被、气候垂直带谱复杂,分带明显,林木茂盛。山高坡陡,谷地深邃狭窄,石峰林立,千姿百态。
海拔2500米以上寒冻风化强烈,在缓坡谷底形成石河、倒石堆地貌景观。由拔仙台向东南延伸的跑马梁,海拔3500—3700米,长约6千米,宽数百米,为中生代秦岭准平原面的残留部分,也是秦岭山地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山地夷平面。
其上发育有石海、石环、石多边,形等冰缘地貌。太白山曾多次受到第四纪古冰川的作用,海拔3000米以上古冰川遗迹保存较好,有角峰、刃脊、冰斗、冰斗湖、槽谷、冰蚀湖、冰碛湖、终碛堤等多种形态。
地理位置
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中已有“秦岭”之名。历史上曾为秦国之地,故称秦山或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30′~35°,东经103°~113°。西以临潭、迭部、舟曲境内的岷迭山系与昆仑山脉为界;东至河南伏牛山麓;北界西段自临潭北部的白石山(海拔3908米)起,东延至天水东南的火炎山(2559米),再往东以秦岭北麓的大断裂带为界,北界东段入河南境则以黄河南岸山地为界;西南以甘、川省界为界;南临汉江与米仓、大巴山分界;东南直抵郧县。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以秦岭最为独特。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如果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岭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追溯关于古代对秦岭的历史记载,其中描述我国古代的山脉分布的专著首推《禹贡》,《禹贡》中对华夏大地的山脉有“三条四列”之说。作者认为,秦岭居中,列为中条;次则有“三河两戒”之说,而秦岭分地络之阴阳;昆仑有三龙,而秦岭为中龙;葱岭有三干,而秦岭为中干,等等。所以,秦岭在很久以前,就成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山脉。
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敦物”,《山海经》亦称“南山”等等。根据历史记载,南山之名由来已久。《史记》中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汉而后,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险也”。特别经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随韩诗而远扬。南山亦称终南山,左传有“终南九州岛之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则说:“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到了清同治年间,更有毛凤枝著《南山谷口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陕南秦岭的山地。
[编辑本段]地貌特征
东西长约1600多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不等。居甘、陕南部和豫西,并有小部分伸入鄂西北,呈两端微向北翘的“一”字形。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山势西高东低。山脉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红层盆地和江汉平原。
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各异。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南坡为北亚热带北部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河谷盆地中栽植有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柑橘、枇杷、油桐、油茶、棕榈、茶、乌桕、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谓山高水长。
[编辑本段]气候特征
秦岭是中国气候上的南北分界线。特别表现在冬夏季风的巨大屏障作用。秦岭对水汽也起阻滞作用,南坡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北坡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秦岭以北的河流水量较小,流量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结冰。以南河流反之。习惯上以秦岭北坡和淮河一线划分,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编辑本段]历史传说
汉中地区、安康地区和商洛地区很早就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址,可推断在100-20万年前,陕南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在马家镇杨家村出土的铜鼎、编钟、陶瓷等说明先民在秦岭地区繁衍生息的历史十分悠久,遍及秦岭地区众多县城的多处原始社会遗址,证实了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
相传,尧舜时期,尧封帝喾之子契于商。契即殷商之始祖。夏商时期,在陕南境内的秦岭地区都属于梁州之地。西周和春秋时期,商洛地区就属晋,而汉中、安康属楚。 战国时期,秦岭大多属于秦地。秦汉时期,秦在陕南地区共设12个县,其中位于秦岭地区的就有略阳、凤县、上雒(商洛)和商县等。嘉陵江流域的略阳、凤县,在秦汉两代称嘉陵道,属北都郡,而丹江流域的上雒、商县则是秦王朝的根据地。《史记》、《汉书》中就有“南山檀柘;天水陇西山多林木;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山林竹木果实之饶;武都地杂氐羌,皆西南外夷,武帝初开治;楚有汉江川泽山林之饶,或火耕水耨,以渔猎山伐为业”以及“褒斜材木竹箭之饶”的记载,足以说明秦岭山区当时森林繁盛,而农业种植和捕鱼伐木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从汉末到隋唐统一的300多年间,汉中地区有“后汉,张鲁居汉中,改为汉宁郡,曹操讨平之,复为汉中郡”之说。也就是说,三国鼎立时,汉中地区还是汉中郡。西晋属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在地。唐代设置其为兴元府,洋州和兴州12县,而宋、辽、金时期称为兴元府。安康地区在曹魏平张鲁后,从原汉中分出,设为魏兴郡,县治同汉;晋时魏兴郡仍沿旧治,而永嘉离乱后属东晋,隋唐设金州汉阴郡,宋置金州安康郡,隶属京西南路,县治袭唐。商洛地区秦归内史,汉初至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州郡属治变化频繁,但县治沿旧。唐置商州上洛郡。北宋沿唐旧治,隶永兴军路,金属京兆府。
形成秦岭的厚重感,还有一个原因。秦岭不仅分隔了黄河和长江,形成各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更滋养着自强不息、内敛厚重的黄河文化,凝铸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的气魄和胆识。秦岭的重要,不仅体现在独特的生态系统上,也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秦岭为中华的文明进程不仅提供了生态屏障,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可以说,秦岭对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发展当中重要的自然生态因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秦岭生态系统和秦岭的大山沉淀了很多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景观,从而使秦岭的生态环境拥有了很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包括距今160万年前的猿人遗址,距今115万年完整的蓝田猿人头颅骨化石、距今18—20万年的大荔智人化石和距今4—5万年的河套人遗址。秦岭在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非常丰富。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寝都在陕西。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大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和国家在此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等等。这悠久历史赋予陕西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
这样一座原始而古拙、博大而精深的山脉气质,自远古时期就被人重视、开发和利用。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在西出阿房宫100多公里的秦岭北麓修筑宫殿,以为皇家花园。汉代武帝时,常在秦岭北坡东至蓝田、西到周至一线训练骑兵、演习军阵。皇家在山中修建的上林苑是帝王贵纣夏季避暑休闲之处。古籍《三辅黄图》中记载:“上林苑中天子秋冬射猎,取禽兽无数实其中,离宫观七十所,皆容千乘马骑。……”
对帝王贵纣的园林则有这样的描写:“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茂林富民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青、奇兽珍禽……奇树异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郎……”可见当时秦岭山中富人生活之繁华奢侈。也说明秦岭山中翠微横沉,绿竹幽径,青萝袅娜,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对人们的诱惑。
到了唐代,皇家园林修建在距都城长安仅二三十公里处,据记载,其别墅就建成在长安区皇甫峪中,每至盛夏,帝后妃子皆赴此消夏,宫殿夜夜笙歌,仕女长袖善舞。此地也是太宗李世民病逝之处,至今山中尚可看到宫殿遗址。不仅皇家在此广筑园林,官绅亦追随其后,在这里修建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他在诗歌中描写的此地风物,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秦岭以它的壮观、广阔和美景吸引来大批文人墨客,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等人都曾游历过秦岭,并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李白在他的《登太白山》写道:“西下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山。”这种气象万千的景色,留给后来者以多少向往和想象?太白山下因气候异常、风云多变,相传在山下行军,不敢敲鼓吹号,否则疾风骤雨会倾刻而至。甚至有人高声叫喊都会“召”来风雨。对山中奇特的“太白积雪六月天”,苏轼写道“岩崖已奇绝,冰雪竟雕皱。”这些,都说明了秦岭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游历圣地。
一千二百年前,李白在他的《蜀道难》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可以看到,那时的人们视秦岭为畏途。上古时,先民的活动范围更多在秦岭的北坡。
从政治意义上讲,一座山能影响一个王朝的建立,秦岭就以它的天险造就了秦王朝和此后的十三朝古都的繁盛。秦惠公在取得河西胜利以后,东有函谷关阻挡着强大的齐国,北边的获、戎部落逐渐衰弱,南面却对着虎视眈眈的劲敌楚国,他一直寻找着进攻三秦大地的最佳途径。正是秦岭这道天然的长城,阻挡着楚国的侵犯,扶持着一个民族渐渐强大,最终完成最早统一中国的大业。以后长安城千余年文明的铸就和形成世界四大古都的显赫地位,也与秦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唐代柳宗元说:“中南居天之中,在都之南。国都在名山之下,名山随国威而远扬。”如今,世人对秦岭的极大关注和厚爱,秦岭的地位也远非只是省城西安的“后花园”这么狭窄,她的大名已经传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作为中央国家公园,秦岭已成为研究欧亚大陆生物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天然基因库,也是研究世界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区系界线的结合部以及研究黄河文化、历史考古的重点目标之一。秦岭以其自然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国和世界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人类的共同财富、后世的福祉,名副其实地成为“送给地球的第83份礼物”。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秦岭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秦岭火地塘华山松、油松、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所在地。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昔日隋唐帝王避暑之胜地,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怄54万公顷,距西安120公里。太白山得名已久。《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山巅有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4个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测。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眉县汤浴林场境内,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鸟兽繁多,景观迷人,有绿色植物宝库和天然动物园之称,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园和动物园。由于高差大,气候、土壤、植物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自下而上有暖温带、寒温带、严寒带气候特点,与之相对应,呈现出不同的森林景观。自上而下生长着侧柏、松栎、红桦、冷杉、落叶松、高山灌木丛等6个垂直分布的景观栎林带。植物种类丰富,有种子植物1500余种,药用植物510余种。太白红杉、连香树、独叶草、星叶草等均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动物约270种,鸟类330多种,约占全国鸟类动物的四分之一,其中属国家保护的动物55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大鲵、青羊、金鸡等都是十分珍稀的动物。
太白山森林公园有多种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园内有低山、中山、高山3种地貌类型,峡谷幽深,奇峰林立,飞瀑深潭,景色秀丽。园内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王禅老祖修道的"鬼谷子洞",相传为汉钟离、吕洞宾等八仙修行处"钟吕坪",道教始祖老子骑牛过玄关路经汤峪休息的"青牛洞",唐玄宗携杨贵妃游汤峪所建的"唐子城",药王孙思邈上太白采药的栈道等遗址。
森林公园入口处为汤峪温泉,唐代称"凤泉汤"。现有大泉3口,日出水400多吨,出口水温度60O C,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疗效。
经过近几年来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已具有较好的综合接待条件。千百年来,被誉为太白山八景的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函境、桃川曲流、斗母奇峰、平安云海、太白明珠、拔仙绝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狡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条件的天然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秀丽的风景,为中外科学家、文人和游人所向往。
· 太白美景 ·
一秦岭主峰太白山,自古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一九九一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陕西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太白山北麓。公园面积2949公顷,森林覆盖率943%这里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动态美与静态美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生动画卷,是我国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旅游区,被誉为我国西部的一颗绿色明珠。
二是生物种类丰富珍奇。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是华北、华中、华西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古北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过渡带,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计有种子植物、苔藓植物1850多种,森林动物、昆虫1690多种,并有国家保护树种和濒危保护植物26种,珍奇保护动物9种。
三是山地地貌奇特险峻。低山区谷狭深幽,山色云影开合得体;中山区山势陡峭,梁脊齿状,奇峰对峙,重峦叠嶂;高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四是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公园低山区有丰富的地热田,温泉水温达72摄氏度,内含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医疗矿泉水。
五是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太白山还是我国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据史载,太白山曾倍受历代帝王赞誉加封,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诗词歌赋及民间传说,为森林公园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李瑞环同志视察太白森林公园后指出:在我国长江以北,气势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学价值如此之高,离大城市如此之近的自然景观实属罕见。对公园的景观给予了高度评价。
秦岭,是横亘与我国中部的一座巨大山脉。两亿年前,秦岭方与大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及气候的分界线。南方北方、南人北人,皆因这座山脉的存在而存在。
因为秦岭的作用非常之大,它地处黄河和长江两条重要河流之间,地理位置非常好,并且还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山的南北两端风景人文完全不同,并且在气候方面,秦岭以南就进入了亚热带,以北还是属于暖温带,可以说在地理方面来说,秦岭是一个重要的地方。
秦岭是中国龙脉。
秦岭其实代表的有两种意义:
第1种他指的是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至于嘉陵江。
第2种代表的意思是,西边从昆仑,中间经过陇南陕南,东至鄂豫院、大别山以及张八岭,这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到淮河一线是我们初中地理书上就学到过的,这是中国地理位置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也是由此划开了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在冬天的时候,请你能够阻挡住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在夏天的时候,秦岭可以阻挡海风进入北方地区。也就是说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几乎都是由秦岭一手控制的,如果失去了秦岭南方在冬天也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寒潮。北方在夏天也能够接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浪。这就是秦岭的重要性,也是因此秦岭被称之为中华地区、华夏文明的龙脉。
早在古时候,司马迁在他那本著名的《史记》里面对于秦岭就有记载
“秦岭、天下之大阻”。
可见在古时候古人们也意识到了秦岭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秦岭被称之为龙脉,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风水学上面的原因。在风水学上只有绵长连贯的山脉才能够被称之为龙脉 ,秦岭就具有这样的特殊,中国大陆上大部分的山脉都是从秦岭绵延开来,也可以说中国大部分山脉的根都是秦岭。
为什么秦岭那么重要?
一、以秦岭淮河来决定南方和北方了
比方说江苏就是靠淮河来分南北的,而到了中部地区,秦岭就是分割南北的重要地标,秦岭的北边是母亲河黄河,南边是一望无际的长江,可以说两条龙脉中间就是秦岭,这个位置简直就是得天独厚啊,秦岭虽然海拔不高,但是也给人一种非常雄伟的感觉,这里的山脉非常险峻,让人叹为观止,在很多古代诗词当中,都有描写到秦岭。
二、同时秦岭见证着华夏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代表着华夏民族文化的高度。
周代时期在秦岭定下周礼,从生活起居到祭祀灾变、迎宾欢会都有着相应的礼仪规定,礼仪文化亦流传至今,让华夏成为礼仪之邦。秦岭更是佛教、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流传地,西域国师西鸠摩罗什曾在此翻译佛经,为后人留下近百部佛经经典,为后来佛教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就是诞生于秦岭并流传出去的,是道家的发源地,并且唐宋时期多位著名诗人都在秦岭留下著作,为华夏文明增添不同的色彩,所以秦岭对于中华文明文化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三、秦岭南北气候带
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南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以南河流无结冰期,秦岭以北河流有结冰期;秦岭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以北以旱地为主;秦岭以南是亚热带,秦岭以北是暖温带。
四、兵家必争之地
汉朝时候的暗度陈仓这个故事就是由秦岭引申来的。汉代开国功臣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但和很多历史故事一样,这个故事其实并未发生过。它最早出现在在元代的戏曲里,真实的故事要曲折的多,可以用“明出子午,暗度陈仓”来概括。汉中地区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得到这里就得到了北上或者南下的咽喉所在。
结语
中国山脉这么多,但只有秦岭被称为“中华龙脉”有一部分是因为文化因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秦岭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1月气温0摄氏度分界线,也是800毫米降雨量分界线。
由于温度和降雨量的不同,所以秦岭南北地区的植物与动物资源异常丰富,其中有很多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也因此秦岭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被人称之为“中华龙脉”。
提到关隘,关中人很快就会想到赫赫有名的“四关”: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曾经关中就是以此为天险,成为历代王朝建立都城的首选之地。但你知道吗,除了这四关,西安周边还有很多别的关隘,如铜川的金锁关、汉中的阳平关,以及 商洛的青铜关。
青铜关位于商洛市镇安县境内,地处交通要道西康高速和211国道旁,距离西安约130公里。这里有一块巨型的摩崖石刻——“ 安澜故里 秦楚雄关 ”,很多人开车从高速路过时,可能都会看到这块石刻,而对“青铜关”产生好奇。
我也不例外,看到这块石刻后,还专门在网上搜索过青铜关,却只查到一些简单的介绍。直到今年清明前后,我从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搭车去镇安,途中,不仅路过青铜关,大巴车还在这停了一会儿,让我和神秘的“青铜关”有了短暂的碰面。
从小河镇到镇安县城,路程约55公里,青铜关大概在中间位置,这里是镇安“南大门”——青铜关镇的镇政府驻地,全镇面积27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万。
大巴车出了小河镇后,沿着乾佑河一路往北,即将抵达青铜关时,先绕过一个山头,又拐了一个弯,就来到了镇上,公路穿镇而过,形成一条长约100来米的街道。
街道很短,站在这头,一眼就能望到那头,一些重要的机构都设在公路边上,派出所、卫生院、邮政储蓄银行,还有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店等。眼前的青铜关看起来冷冷清清,普普通通,只是一个寻常小镇的样子。
其实,在 历史 上,青铜关由于扼守从西安通往鄂西、川东的通道、地势险要,曾经是秦楚古道上一处重要关隘。这里山势险峻,东有万家山,南有李家山,西北有台子山、崇家山,四山对峙,形成一条狭窄的河谷,乾佑河湍急的水流边仅有一条窄到只能容一人行走的碥道可供通行,形成了天然的军事屏障。
据《直隶商州志》记载,青铜关古名青凤关、青峰关。明清时期,青铜关曾有一株古老的青藤缠绕于街道,得名“青藤关”,后来才慢慢演变为“青铜关”。
作为一处军事要塞,青铜关也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事,见识过 历史 的血雨腥风:明末清初吴三桂的部队、清代白莲教起义军等都曾大战青铜关,直取镇安县城。1927年,刘伯承在四川发动泸(州)顺(庆)起义失败后,曾携部下经紫阳、安康、旬阳等,投宿青铜关梅花铺,后来沿小路翻过秦岭从库峪出山至西安。1935年,红军74师曾与国民党四十军一一五旅交战于青铜关对面的月西沟,红军诱敌出关,大获全胜……
这里也曾是西康关驿上一处很重要的驿铺,曾设有铺司兵、号马等传递公文,并有驿馆一座供往来官员食宿。明清时随着民间商业的兴盛,乾佑河航运兴起,青铜关成为驿路、水路两通的水旱码头,直到1937年航道被洪水冲毁,水运才中断。
“秦楚雄关”的 历史 了解了,那么 “安澜故里” 又是什么来历呢?原来,青铜关曾出过一位受人尊敬的 历史 人物——晏安澜。晏安澜是青铜关月西沟悦爱村人,生于1851年,卒于1919年,光绪三年进士,曾任户部山东司主事、盐政院丞、四川盐运使等职,是一位受百姓爱戴的盐政专家。至今,在他家乡还留存有老宅,后人仍生活于此,他回家省亲时为乡民修建的水渠遗址仍在。
从镇安到旬阳的211国道上不仅有 青铜关 ,还有雄奇的 “鸡上架” ,繁华的山间小镇—— 小河镇 ,乾佑河、旬河交汇的 “两河口 ”等,若有机会,不妨来这条路上跑一跑,感受秦岭山水与人文交织的魅力。
本文2023-08-03 19:18: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