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居士常识
1道教全真居士如何修行
那么道教又是怎么样入门的呢?道教的入门也是皈依三宝,就是皈依道、经、师三宝,全称是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那初学者又通过什么途径来掌握道呢?这自然少不了记载着道的经书了。我们道教的经书集叫做《道藏》,从唐代开始,历朝都有修藏,现在所看到的《道藏》是明朝正统年间所修的,万历年间又续了一次,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五卷,这是与儒家《四库全书》、佛教《大藏经》齐名的中华文化宝典。《道藏》所收的都是自古以来天尊垂示人间的经文和历代祖师论道的著作,我们通过阅读这些经书,就能对道有所了解,修道也有所凭据了。可见经书对我们学道修道的重要性,所以道教徒入门其次要皈依“经宝”。道书上讲:“若非经宝,何以通神,是以次当皈依经宝”。早期的道藏是以“三洞”来分类的,就是太上三尊分别演说的“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每一部又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十二类,故合称为“三十六部尊经”。虽然有了经,但还不够,这是因为:第一,经书都是出自古时,所用语言文字与今时差异很大,故后人较难读懂;第二,经书所言都是普遍性的,而修道因为有个体的差异,所以未必能够对应每一个人个体的需要;第三,修道成仙乃夺天地之大功,故为天地间最大的秘密,自然不能明文记载,公之于世,经中所载也只能是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思想,而有些关键的口诀,还须口口相传。这样我们学道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媒介——明师,所以道教徒入门最后要皈依“师宝”。道书上讲:“若非师匠,何以度人,是以终当皈依师宝”。据道经载,元始天尊在开劫出法之时,玄中大法师和天真皇人将由云气自然形成的天文真经整理并书写为正文,至此方始立教,后来道教便以此祖师之圣号,泛指一切可为人师的十方圣众教导之师。
当一位信士如果有道教的信仰,也想成为一名道教弟子的话,那他就可以到道教宫观里头,请一位合适的道长作度师(也就是师父),帮他举行一个皈依的仪式,志心发愿皈依道、经、师三宝,并由师父按本宗派的谱字取一道名,那他就正式成为道门的弟子了。清代被誉为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的王常月大律师曾说:“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养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纠察王天君,请祈证盟,受三皈依戒。”这三皈依戒就是前面所讲的皈依三宝,他是这么说的:“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他又引用天尊所言:“三皈依戒者,天地之枢纽,神仙之要基,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运、气含灵,冥真入理,包罗有象,朕形无外,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畏,六腑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身交泰。”
2道教全真居士如何修行
,那么道教又是怎么样入门的呢?道教的入门也是皈依三宝,就是皈依道、经、师三宝,全称是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
那初学者又通过什么途径来掌握道呢?这自然少不了记载着道的经书了。我们道教的经书集叫做《道藏》,从唐代开始,历朝都有修藏,现在所看到的《道藏》是明朝正统年间所修的,万历年间又续了一次,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五卷,这是与儒家《四库全书》、佛教《大藏经》齐名的中华文化宝典。
《道藏》所收的都是自古以来天尊垂示人间的经文和历代祖师论道的著作,我们通过阅读这些经书,就能对道有所了解,修道也有所凭据了。可见经书对我们学道修道的重要性,所以道教徒入门其次要皈依“经宝”。
道书上讲:“若非经宝,何以通神,是以次当皈依经宝”。早期的道藏是以“三洞”来分类的,就是太上三尊分别演说的“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每一部又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章表十二类,故合称为“三十六部尊经”。
虽然有了经,但还不够,这是因为:第一,经书都是出自古时,所用语言文字与今时差异很大,故后人较难读懂;第二,经书所言都是普遍性的,而修道因为有个体的差异,所以未必能够对应每一个人个体的需要;第三,修道成仙乃夺天地之大功,故为天地间最大的秘密,自然不能明文记载,公之于世,经中所载也只能是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思想,而有些关键的口诀,还须口口相传。这样我们学道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媒介——明师,所以道教徒入门最后要皈依“师宝”。
道书上讲:“若非师匠,何以度人,是以终当皈依师宝”。据道经载,元始天尊在开劫出法之时,玄中大法师和天真皇人将由云气自然形成的天文真经整理并书写为正文,至此方始立教,后来道教便以此祖师之圣号,泛指一切可为人师的十方圣众教导之师。
当一位信士如果有道教的信仰,也想成为一名道教弟子的话,那他就可以到道教宫观里头,请一位合适的道长作度师(也就是师父),帮他举行一个皈依的仪式,志心发愿皈依道、经、师三宝,并由师父按本宗派的谱字取一道名,那他就正式成为道门的弟子了。清代被誉为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的王常月大律师曾说:“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养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纠察王天君,请祈证盟,受三皈依戒。”
这三皈依戒就是前面所讲的皈依三宝,他是这么说的:“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他又引用天尊所言:“三皈依戒者,天地之枢纽,神仙之要基,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运、气含灵,冥真入理,包罗有象,朕形无外,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畏,六腑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身交泰。”
3正一道的居士可以自称贫道,那全真道的居士自称什么
正一道也是道教的一个门派。正一派可以这样自称贫道。居士不可以这样自称。
现在很少的道士会自称“贫道”了,一般都是叫“我”
对别人的称呼有:居士、善知识、道友、道兄、师兄
施主(道教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道教徒很少出去化缘的,主要是佛教使用)
“贫道”是道士自称的谦词,学道的人不害怕贫困,唯独把刻苦修道当成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制服心魔,戒除华想绮念,所以道士要自称贫道来时刻警示自己。另外一种解释是,道士自称“贫道”是因为自己在义理的钻研上还没有深入,理解还没有透彻,当然,这也是一种谦称。
道士们相互之间通常互称道长、道友、道兄等,这些称呼是男女通用的,道教以外的人也可以这样称呼他们。学问精深、修炼有成或德高望重的道士可以被尊称为先生、真人,这些称号一般是朝廷颁赐的。道士们自己按修为的高低也有尊号,另外十方丛林中的道士们也会用根据彼此在道观中所担任的职务来相互称呼。
4怎样成为道教居士
怎样成为道教居士
中 国 古 代 便 有 居 士 的 称 呼 。 居 士 之 号 起 於 商 周 之 际 ,最 开 始 来 源 于佛 教。 佛 教 开 始 时 是 实 行 出 家 制 度 的 , 后 来 的在发 展 中 出 现 了 皈 依 佛 法 但 不 出 家 的 人 士 , 称 为 居 士 。 比 如 著 名 的 印 度 佛 教 理 论 家 维 摩 诘 , 就 是 居 士 。 佛 教 传 入 中 国 后 , 也 渐 渐 出 现 了 中 国 本 身土的 居 士 , 特 别 是 禅 宗 、净 土 宗 的 传 播 , 吸 引 了 大 量 的 知 识 分 子 和 其 他 受 到 俗 务 绊 身 的 人 士来 信 仰 , 大 大 增 加 了 佛 教 居 士 的 数 量 。 道 教 全 真 派 起 于 金 代 ,王 重 阳 创 教 时 抛 弃 家 庭 , 他 收 的 徒 弟 如 马 钰 等 七 子 也 都 出 家 。 因 此 全 真 派 一 开 始 便 实 行 出 家 制 度 。 后 来 在 全 真 教 中 也 出 现 了 皈 依 而 不 出 家 的 人 士 , 称 为 居 士 。 正 一 派 因 为 只 要 受 箓 , 便 是 正 式 弟 子 , 出 家 与 否 不 作 硬 性 规 定 , 也 就 不 需 要 特 别 指 明 在 家 出 家 的 分 别 。 现 在 一 般 将 在 家 的 道 教 徒 泛 称 为 居 士 。拜 师 是 道 教 信 徒 归 依 道 教 中常 见 的 方 式 , 师 徒 授 受 是 道 门 常 见 的 一 项 基 本 制 度 。 一 般 来 说 ,只有 经 过 拜 师 仪 式 才 算 成 为 正 式 的 道 教 居 士。 它 所 确 定 的 是 入 道 者 与 直 接 授 予 他 道 法 的 道 士 之 间 的 关 系 。 修 道 者 都 要 投 拜 名 师 , 以 为 学 道 进 业 的 前 提 。 凡 道 法 的 授 受 , 都 是 由 师 传 弟 子 。 历 史 上 有 “法 不 传 六 耳 ”之 说 , 足 见 拜 师 对 於 道 法 传 承 的 重 大 意 义 。 投 名 师 不 仅 确 定 本 人 与 师 傅 的 关 系 , 而 且 事 实 上 是 入 道 的 开 始 , 所 以十 分 重 要。
5成为道教居士的条件
成为道教居士的一般条件如下:
一: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
二:虔诚信仰道教教义,尊敬历代祖师,了解道教常识;
三:认真学习,主动维护本教利益;
四:保证皈依后不触犯法律;
五:尊师重教,团结教内。
所谓居士,是指有了法派、师父(度师)、经典(太上诸经)、遵守“五戒”、皈依“三宝”的在家弟子。 一般程序如下:
一:确认师父,即遇到自己喜欢的正式出家的道门师父。师父必须有道名、门派。师父不能是居士。
二:确认派系,即自己皈依后所从属的道家派系。如果师父确定好了,一般你就跟着他的派系了。师父会根据每派的辈分,赐你一个“道名”。
三:皈依“三宝”,即“道”“经”“师”三宝。皈依时候,师父会给你讲解的。如果未讲解,是师父未尽责。
一般,“道”指无上大道;“经”指三十六部尊经;“师”指历代祖师。
四:戒律:皈依三宝,当身、心、口全皈依,行善事,尽量吃素,勤于学习,不重财物、名利。一般守“五戒”:
“不杀蝼蚁以上生命;非必要,不得吃荤,包含葱蒜等五辛食物;不得口是心非;不得*逸,伤害身体;不得盗窃。”
礼仪一般必须由度师则吉日,焚香上供,有公证人(一般是师父的其他弟子、信士、民众等)正式传授上述的“门派”“法名”“三皈五戒”等,随后师父须传授道教的入门礼仪,包括叩拜、上香、忌日、圣诞、神仙信仰等,以及其他常识。焚表。最后,弟子叩拜神仙、祖师和师父。程序可简可繁,因场地而定。
三清朝 , 自在三清境 逍遥十极天 ,阴符三百字 道德五千言 ,大梵三天主 虚皇五老尊 ,尚难窥窍妙 其复入冥玄,宝座临金殿 霞光照玉轩,万真朝帝所 飞舄蹑云端,举 开函演奥天尊,众和,三清圣号广宣扬, 一句能消万劫殃 ,七宝林中朝上帝 ,五明宫内礼虚皇 ,常乘白鹤游三界 ,每驾青牛遍十方 ,众等稽首皈命礼 ,鸾歌凤舞降道场 , 香供养 三清应化天尊 , 主白 , 弟子闻,鸿蒙未判,凝妙 , 道于无形。混沌既分,散精 , 彩于有象,得一而五行禀秀 , ,含三而万类推灵。今则钟 , 鼓既呜,香花散彩,对越高 , 真,宣行科范,兹当朝奏, , 必假香传。夫此香者,九天 , 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 , ,焚香为先。炉才馥郁,气 , 乃氤氲。上达三清三境,下 , 通一十八门九地。为诚为性 , ,请圣请贤。弟子假心香心 , 火心灯之诚,而皈圣皈神皈 , 命。或燎绕于诸天,结成云 , 篆。或方飞于下土,散作烟 , 霞。一炉既腾,万真洞鉴。 , 传香有偈,圣号宣扬。 , , 举 龙汉祖劫天尊。 , 众和 , 今晨启建法筵开 , 迎请高真降驾来 ,云拥旌幢离御座, 风吹仙旆下瑶阶 , 玉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 , 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 , 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 , 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 , 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 , 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 , 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 , 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 主白 , 弟子闻,元精混沌,生天 , 地以权舆。至道杳冥,立阴 , 阳而主宰。凝化则亭毒万有 , ,运行则周流六尘。兹当朝 , 奏,必假香传。夫香者,九 , 天之上,则有返生。大海之 , 中,岂无沉瑞。是以祈祷乎 , 天地,迎请众真以初腾,秉 , 丹衷而达天,乘飘渺至玉京 , 。顷刻三十三天,不知几千 , 万里。传香有偈,圣号宣扬 , 。 , 举 赤明中劫天尊 , 众和 , 钟鼓琳琅响彻天 , 十方肃静得安然 ,天无氛秽朝元始,地无妖尘谒圣颜 , 上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 居上清境 号灵宝君。祖劫化生。 , 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 , 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 , 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 , 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 , 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 主白 , 弟子闻,高高碧落,凭百 , 合真香以传信。杳杳寥阳, , 申一念丹衷而上叩。兹当朝 , 奏,必假香传。夫香者,生 , 居海岛,长在灵山,烈火方 , 焚,清风相送。吹入黄金殿 , 内,万神遥闻。飘至白玉阶 , 前,众圣悉知。一炉既腾, , 万真洞鉴。传香有偈,圣号 , 宣扬。 , 举 开皇末劫天尊。 , 众和 , 天开黄道五云祥 , 仿佛瑶坛接帝乡 ,欲把丹诚通帝阙,须凭道德一炉香, 太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 , 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 , 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 , 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 , 。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 , 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 , 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 。 , 主白 , 弟子闻,混洞太无元,化 , 生天宝君 ,治玉清境清微 , 天宫,其气始青,号元始天 , 尊,演洞真一十二部尊经。 , 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 , 治上清境禹余天宫。其气元 , 黄,号灵宝天尊,演洞玄一 , 十二部真经。冥寂玄通元, , 化生神宝君,治太清境大赤 , 天宫,其气玄白,号道德天 , 尊,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经, , 是谓三元三清三宝三境,三 , 十六部尊经真文宝符。历劫 , 开化,无量度人。虽丹霄之 , 遥远,惟一诚而可格。虽九 , 重之弥高,但虔恭以能通。 , 兹当朝奏,必假香传。夫此 , 香者,生于混沌之先,得自 , 徘徊之后。自本自根,不染 , 一嚣之尘垢。彻空彻巨,实 , 赖大地以生成。一炉既腾, , 高真洞鉴。传香有偈,宝号 , 宣扬。 , 举 香云达信天尊 , 主吟 , 一炷真香本自然 , 黄庭炉内起祥烟 , 二接 , 空中结就浮云篆 , 上祈高真降法筵 , 众喃 ,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 香爇玉炉 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 仙斾临轩, 弟子关告 迳达九天 , 法云流润天尊 三称 , 众诵 , 九天之上,谓之大罗,玉京 , 金阙,云层峨峨,中有天帝 , ,仁慈惠和,至道无敌,降 , 伏众魔,天宝灵符,玉律金 , 科,神仙亿万,幢幡众多, , 闻者罪灭,永出爱河,弟子 , 皈命,与道合真。 , 三接 , 恭对瑶坛 某朝如法 , , 主弹 , 弟子乃系 , 太上混元道德门下清静真一 , 不二法门嗣派全真演教叨 , 行科范事焚修弟子众等谨 , 领醮信人等诚惶诚恐稽首 , 顿首薰沐焚香虔诚上启 , 缈缈大罗天上,晃晃金阙 ,宫中,虚无自然,玉清圣境, ,清微天宫,九龙高座,七 , 宝层台,金容玉相,自然高 , 真,洞真大道,度人无量, , 不生不灭,大罗元始天尊。 , 太上无极至尊妙道,清微天 , 宝高真。玉清圣境,郁禅天 , ,天宝分化天尊。玉清圣境 , ,乐善天,天宝辅化天尊。 , 玉清圣境,不骄天,天宝应 , 化天尊。 恭望洪慈,俯垂 , 证鉴。(过板) , 缈缈大罗天上,晃晃金阙 , 宫中,虚无自然,上 境 , ,禹余天宫,九龙高座,七 , 宝层台,金容玉相,自然高 , 真。洞玄大道,度人无量, , 不生不灭,大罗灵宝天尊。 , 太上无极至尊经宝,禹余灵 , 宝高真。上 境,梵辅天 , ,灵宝分化天尊。上 境 , ,禅善天,灵宝辅化天尊。 , 上 境,应声天,灵宝应 , 化天尊。 恭望洪慈,俯垂 , 证鉴。(过板) , 缈缈大罗天上,晃晃金阙 , 宫中,虚无自然,太清仙境 , ,大赤天宫,九龙高座,七 , 宝层台,金容玉相,自然高 , 真,洞神大道,度人无量, , 不生不灭,大罗道德天尊。 , 太上无极至尊宗师,大赤神 , 宝高真。太清仙境,须延天 , ,神宝分化天尊。太清仙境 , ,高虚天,神宝赞化天尊。 , 太清仙境,无相天,神宝应 , 化天尊。琳庭兵马,助道神 , 员,云空过往,纠察真宰, , 城隍社令,功曹土地,一切 , 威灵。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 。 , 主白 , 伏以,道包天地,理贯三 , 才。一气分真,三清应化。 , 全真演教,入圣超凡。广大 , 法门,教化三乘。凡有投诚 , ,敢不上达。今有某朝表文 , ,恭对敷宣。 入意 , , 三清总诰 , 志心皈命礼 , 道宝经宝师宝 玉清上清太 , 清 一气流行 三尊应化 函 , 关默默 不言而善运四时 正 , 色空空 无极而化生三境 大 , 罗天上 金阙宫中 虚无自然 , 三清三境 三宝天尊 , 主白 , 向伸表文宣白云周 就于坛 , 前用凭火化 , 情悃已露 聪听必闻 谅沐 , 鸿慈 俯垂洞鉴 修香奉请 , 三界值符使者 四值玉文功 , 曹 传奏等神 速降坛前 真 , 香已献 礼不再周 既受殷勤 , 之请 休辞传奏之劳 再有护 , 表关文 谨当宣读 , , 主白 ,关文宣白已周 神听无私 , 谅垂洞鉴 具有某朝表文 , 恭送天阶 仗凭火化 , 众喃 , 功曹土地 神之最灵 ,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 , 为吾传奏 不得留停 ,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 , 送化赞 , 香花送 使者早登程 宝马金 , 鞍空碧落 祥云缭绕大罗天 , 足下彩云生 随表去奏事 预 , 叮咛 上诣诸天并琼阙 下临 , 水国及阳寰 符使早登程 , , 主白 , 伏以 稽首中天 毫光照大千 , 八风吹不动 现出紫金莲 , 是乃弟子等拜进墨表一函 , 仰烦值日受事功曹 赉捧 , 表文 上诣 , 三宝景阳宫呈进 伏愿 , 表文上达 恩命下颁 仰凭 , 道力 为上良因 志心称念 , , 众喃 , 飞云捧送天尊 不可思议功 , 德 , 众和 , 收经赞 , , 某朝功德 不可思议 诸 , 天诸地转灵机 国运与天齐 , 大道慈悲 万化乐雍熙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记三十六天:(从上至下,共六层三十六天)
36无上大罗天
三清天:35玉清境清微天,34上清竟禹余天,33太清境大赤天
四焚天:29常融天,30玉隆天,31焚度天,32贾弈天
无色界四天:25皓庭霄度天,26渊通元洞天,27翰宠妙成天,28秀乐禁上天
色界十八天:7虚融越衡天,8太极蒙翳天,9赤明和阳天,10玄明恭华天,11耀明宗飘天,12竺落皇笳天,13虚明堂耀天,14观明端静天,15玄明恭庆天,,16太焕极瑶天,17元载孔升天,18太安皇崖天,19显庆极风天,20始皇孝芒天,21太黄翁重天,22无思江由天,23上揲阮乐天,24无极昙誓天
欲界六天:1太皇黄曾天,2大明玉完天,3清明保童天,4玄胎平育天,5元明文举天,6七曜摩夷天
十洲: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风麟洲,聚窟洲
三岛:蓬莱,方丈,瀛洲(参见<史记封禅书>)
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
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
十大洞天
《天地宫府图》云:“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东晋道经《道迹经》(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实为《真诰》别本)胪列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后为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道书所据。它们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o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以上据唐道士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和李思聪《洞渊集》所说,顺序及具体名称均多与此异。兹录北宋道士李思聪所编《洞渊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备考:地肺山、盖竹山、青远山、安山、石磕山、东仙源、青屿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顶后、君山、桂源、灵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马岭山、鹅羊山、真墟、清玉坛、光天坛、洞宫、陶山、洞灵源、三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白水源、逍遥山、阁皂山、始丰山、金精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罗山、彰县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马迹山、地德山、蓝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张公洞、鱼湖洞、中条山、地灵墟、绵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灵山、北邙山、武当山、女儿山、少室山、庐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犊山。
五岳:东岳-泰山,第二小洞天,岳神为天齐王(天齐仁圣大帝);
南岳-衡山,第三小洞天,岳神为司天王(司天昭圣大帝);
西岳-华山,第四小洞天,岳神为金天王(金天愿圣大帝) ;
北岳-恒山,第五小洞天,岳神为安天王(安天玄圣大帝);
中岳-嵩山,第六小洞天,岳神为中天王(中天崇圣大帝)
三宝君: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也
灵宝君上清灵宝天尊也
神宝君太清道德天尊也即老子,太上老君
三宝君.三清,在道教经书中,即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宝君各为经教之祖师,即三洞之尊神也。这就是说,把天上之道经符箓传授给世人的,乃是三宝君。三宝君传三洞真经,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道教三洞宗元》说:
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第一洞真为大乘。第二洞玄为中乘。第三洞神为小乘。
三清境:「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分别治于三清境,故三宝又称三清。三清境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又名三天,即清微天.禹余天.太赤天。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太赤天,其气玄白。三气来自三元,而三元又生于妙一。故《九天生神章经》云:三号虽殊,本同一也。
玉清境中有九圣,上清境中有九真,太清境中有九仙。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三宝君欲拯济欲世及未断生死之人,使之离苦,得无为之乐,因而化身降世,授经立教。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他们的全称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镇:即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
四渎:江、淮、河、济的古称,即指长江、淮河、黄河、济水而言。
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五祀:
1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3(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郑玄注:"五祀,门、户、中溜、灶、行也。"汉王充《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溜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溜,人所托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门神》:"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4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八腊:古代“八腊”,即八种祭祀
三清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的合称。这三位最高天神指:“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x0d\\x0d\元始天尊约在晋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它被说成是由赤混洞太无元的青气化生的。每到劫数终尽,天地初开,就出来传授秘道,开劫度人。\x0d\\x0d\灵宝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则晚于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时才有的。它被说成是由混太无元玄黄之气所化生,又称太上道君,也随劫运出法度人。\x0d\\x0d\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称太上老君。为了构成三清尊神的等级序列,它被说成是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的。事实上,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为教主,进而说他上处五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显然不合所有道教徒的信仰,所以到后来,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x0d\\x0d\从道教尊神三清的产生和演变足以看出,决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神由人起,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道教三师分别, 度师、籍师、经师。 商代的军队组织分右、中、左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 古称三公,自北魏以后又称三师。
基本信息,道教三师,礼三师,官职,商代的军事建制,其他,职业,星名,道教, 基本信息 道教三师 道教三师分别, 度师、籍师、经师。 礼三师 在道教仪式中,安排礼三师的内容,是在南北朝至唐代时期出现并形成规制的。据 唐五代道士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各种黄箓仪式均在上香后有“礼师存念如法”的 内容。 杜光庭自注曰:“法师临目存见,太上三尊乘空下降,左右龙虎,千乘万骑,三界 尊灵,群真侍卫,罗列在座,乃为弟子奏陈斋意。次思经师,侍太上之右,心拜三过, 愿师得仙道,我身升度。次思籍师,次思度师,愿念如初夜法。次思青云之气,布满斋 堂,青龙狮子,备守前后,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飞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马,九亿 万骑,监斋直事,三界官属,罗列左右。次思青气从师肝中出,如云之升,青龙狮子在 青气中,天仙、地仙、飞仙,五方五帝,兵马匝覆斋主家大小之身。又思五脏五岳五帝, 如初夜法。” 据此,礼三师之法在仪式中主要是法师的存念和心拜而并无唱、念、做 的动作。在南宋道士编纂的一些科仪总集中,礼三师仍是科仪的重要内容,只是灵宝三 师已经进入神仙谱系,并已列入神位。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大法》卷十总录高真上圣, 称灵宝经师、灵宝籍师和灵宝度师,“共度三职,总掌于三十六部尊经,符图集成,中 盟宝诰,流演尘凡,载度天人”。AB在道教的传度类科仪中,另有三师,指传度师、监 度师和保举师。宋代贾善翔编纂的《太上传度出家仪》规定,道士出家需由传度师带领 和主持下,进行礼三师等仪序,由保举师为弟子脱去俗衣,披道服和系裙、顶簪冠等。 AC经过三师引举,才能成为道士。 官职 太师、太傅、太保 古称三公,周代开始设定。在周代,权力很大,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在周天子年幼或不能行使权力的时候可以总理政务。历代沿置,仅为虚衔,无实职。用于加授给年高望重的大臣。自以九品十八级区分官员等级以来,均为正一品官。 太师、太傅、太保自北魏以后又称三师。 商代的军事建制 商代的军事建制。商代的军队组织分右、中、左三师。《殷契粹编》五九七片:“丁酉贞,王作三师,右、中、左。” 其他 职业 会计师,律师,评估师。 星名 三师,英文Three Top Instructors,属紫微垣,共3星,位于大熊座内。《宋史·天文志二》:“在魁西者名三师,占与三公同,皆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步天歌》:“稀疏分明六个星,文昌之下曰三师。” 道教是将授道于己者称为“度师”;而老师(“度师”)之师则称“籍师”;而老师的老师的老师(“籍师”之师)称为“经师”。 “度师”、“籍师”“经师”是为“三师”。道教将三师比于祖宗。 道教 三师亦指三张。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御制玄教斋醮仪文序,朕观释道之教,各有二徒。僧有禅,有教。道有正一,有全真。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虽孔子之教明国家之法,严旌有德而责不善,则尚有不听者。纵有听者,行不合理又多少。其释道两家,绝无绳愆紏缪之为,世人从而不异者甚广。官民之家,若有丧事,非僧非道,难以殡送。若不用此二家殡送,则父母为子孙者是为不慈,子为父母是为不孝,耻见邻里。此所以孔子云:西方有大圣人,不教而治,即此是也。,今之教僧教道,非理妄为,广设科仪,于理且不通,人情不近。其愚民无知者,妄从科仪,是有三、五、七日夜讽诵经文。经乃释道化人为善、戒人为恶之言,犹国家之有律令。若诵经而使鬼魂听之,以发挥其善念则可。若诵经而欲为死者免罪,如犯刑宪而读律令,欲兔其罪,是为不可。盖糜费家资,僧道蠢蠢之徒,将以为仪范之美,致使精神疲倦。观其仪范之设,于中文讹字否,达者遂讥毁之。所以讥毁者,佛未请,三清未至,辄便望壁启闻斋主之事。僧甚至日三遍对佛宣扬,道乃日三朝而敷奏,以此观之,释迦与老子非重听而瞽目,故烦之于再三。若不如此,果何理耶?勑礼部会僧道,定拟释道科仪格式,遍行诸处,使释道遵守。庶不糜费贫民,亦全僧道之精灵,岂不美哉。,洪武七年十一月,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序略,神龟龙马,图书出应于明时;九凤八鸾,呜唱密谐于妙范。方宝珠之辉耀,至玉局之高呈。三十六部,蕴奥之文,极披详而莫既;五千余言,道德之旨,与治化以同符。自经义隐而失真,致科范传而寝广。百家异户,历代滥觞。唱赞繁,则质实之弗专;昼夜多,则精诚之必懈。考之于礼乐制度,既或僭差;质之于天地神祇,甯无冒渎。喜有圣人之在上,庶几仙道之重新。钦遇皇帝陛下,洁静精微,高明博厚,绥万邦,见梯航。入贡总三教,如江汉朝宗。昭事上帝之诚,郊焉而享;怀柔百神之礼,感而遂通。用敛福于庶民,复留神于两教。洪武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臣宋宗真、赵允中、傅同虚、邓仲修、周玄真等钦奉圣旨,编定道门科仪,去繁就简,立成定规进奏。臣宗真等性质凡昧,学识浅陋,不揆率易,谨编定仪式,录稿进呈。倘经天监,出自圣裁,行之于幽显之问;有所益利,实道门万世之幸。谨列品序,仪文于后。,大明立成玄教斋醮仪,建度亡醮三日节次目录,第一日,发直符,洒净,法事,召将,,三献酒,读关文,遣将,,化财回向。,扬旛,法事,白文,吟偈,,讽经回向。,安监坛、监斋,法事,白文,讽经回向。,敷座演经,请经法事如式,讽灵宝经,,生神章,救苦经,生天经。,灵前召请,咒食,讽经,回向。,立寒林所,法事,吟偈,召孤施食,,讽经,化财。,第二日,洒净,法事,讽经。,礼忏,或朝天忏,或九幽忏,或三官谶,,灵前咒食,至晚接待孤魂施食,第三日,法事,净坛,请师,,降神通意,安镇五方符,,告符简,关灯,召亡,,沐浴更衣,参礼咒食。,济孤,施斛炼度传戒,设醮,法事,献供,祭酒,,读疏,送神,化财满散。,建醮一昼夜节次目录,发直符,扬旛,安监坛,,敷座演经,净坛请师,,降神通意,告符简,,关灯,召亡沐浴,,参礼咒食,设斛济孤传戒,,送亡,化财,设醮,,献供,祭酒,读疏,,送神,化财圆满。,建醮一日节次目录,发直符,安监坛,诵经,,请师,降神通意,关灯,,召亡沐浴,参礼咒食,设食祭,孤传戒,,设醮,献供,祭酒,,读疏,送神,化财满散。,大明立成玄教斋醮仪,建度亡醮三日节次,第一日,发直符,咒水 洒净,洞中玄虚,晃朗太无。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吾诵一遍,却鬼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常存。,召将 焚符,三献文,伏以范围天地之道,具载斋科;昭回云汉之文,合先疏牍。将感通于一瞬,庶克享于多仪。酌仙酝以浮香,初筵既秩;望玄都而驾景,六合非遥。酒在清樽,谨陈初献。,伏以形而上者谓道,妙莫能名,圣不可知。为神,礼存敬享。既领行持之职,将誊启告之诚。望真阃之开张,仙凡有间;乘飙车而陟降,上下无方。谨运一枕,用陈二献。,伏以官天地,府万物,道所以尊;润风雨,鼓雷霆,神无不在。赫若仙科之著,大哉神化之灵。我有椷封,神将省览,有烦传达,庶副恳祈。庸罄一忱,用终三献。,读关 遣将 化财回向,扬旛,法事 白文,伏乙太乙慈尊,广布汪洋之泽;大千世界,咸依救度之仁。洒甘露以沾濡,敷庆云而覆焘。今者仰遵玄号,昭揭华旛。赤字垂芒,普照昏衢之朗日;洪庥释罪,广施法海之慈航。稽首皈依,称扬赞咏。,咒旛,东华妙严,慈相亿千。身居长乐,安坐金莲慧光无碍,照烛幽泉。枯骸朽骨,咸得光鲜。甘露流润,遍洒空玄。拔度沉溺,不滞寒渊。,吟偈,祥云结就此灵旛,影落浮空散世问。缥缈灵风才一举,含灵俱得脱幽关。,讽经 回向,安监坛,伏以三界之中,位各分于真宰;一方之内,功必赖于神明。况此修斋当严,翊卫恭惟,监坛效职,一切威灵,俨然威像,卓尔神灵。秉总明正直之心,司祸福吉凶之柄。百神所范,庶类咸皈。凡有投诚,必蒙感应。伏望云旗耀日,驭风马以来临;仙仗腾空,屏妖氛而肃静。证明斋事,弹压灵场,法众皈依,志心奉请。,请神 法事 讽经,安监斋,伏以道以斋为先,当备洁涓之供;诚以礼为重,尤严烹饪之功。欲令庖馔以肃清,必仗神威而监董。伏冀灵游来格,潜施弹压之威;法味精修,蔑有纷葩之气。斋功克就,祀事圆,成,法众皈依,志心奉请。,请神 法事 讽经,敷座演经,盖闻:元始一炁,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惟道为身。是知道者,不可思议。非有为有,非无为无,应现十方,发育万类。如月涵众水,了然之影相俱圆;犹云敛长天,廓尔之虚空无碍。真常湛寂,恍惚杳冥,济世无方,度人无量。以今孝士,上念亡灵,幻形有尽,真性常存。虽平等本来,不越一真之体;然染缘累劫,宁无三毒之尘。自非观听于法音,曷可超凌于上界。是用演洞玄之妙典,于以廓灵宝之慧光。珠黍现时,再引仙真之勃勃;璿玑停处,了观大量之玄玄。法众虔恭,请经如法。,请经 法事 讽经,灵宝度人经 生神章经,救苦经 生天经,灵前咒食,自然生神章,灵书开大有。普为诸众生,称扬秘密咒。奉请亡过灵,澄心恭稽首。以今施法食,惟愿来歆受。,奉为灵仪,上资云路,往生仙界。念灵宝慈慧礼请,颂曰:,稽首明慧虚无尊,稽首皈依重玄主,栽成天地无得称,悉为众生作恃估。,慈悲五道转轮回,哀救三涂地狱苦,皈依东极青玄尊,皈依六道慈悲父。,皈依三清无上尊,永离生死长绵绵,出有入虚无所待,能令枯朽便成仙。,千劫万劫难一遇,为众广说业因绿,回骸起死永长存,使其形神无变迁。,散消长夜苦,释恼三涂中。华池流真香,功德不思议。一洒甘露浆,如热得清凉。神魂生大罗,润及于一切。,奉为灵仪,上资云路,往生仙界,念净酆都、破地狱、离寒庭、升仙咒:,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刚山。灵宝无量光,洞照炎池烦。七祖诸幽魂,身随香云旛。定慧青莲花,上生神永安。功德金色光,微微开幽关。华池流真香,莲盖随云浮。仙灵诵玄华,常居十二楼。急持灵宝咒,自在天堂游。寒庭多悲苦,回首礼玄微。女青灵宝符,中山神谛书。一念升太清,默诵观太无。功归九幽下,渐渐生紫虚。,生魂育魄咒,灵芝无根,众妙之源。中凝七魄,内结三魂。二十四真,出入无门。杳冥之内,恍惚原精。随劫存亡,逐炁而生。外凝混朴,内养七真。五神植华,三台敷荣。紫阁素童,度魂归婴。腾云而升,逐雾浮空。中有玉真,号日神翁。左挟无英,右卫白元。玄兽遏后,丹禽拥前。上浮翠盖,下拥金莲。香云凝空,甘露无穷。用之无尽,寻源弗终。,三光法炁开重楼咒,浩精生法炁,氤氲凝天中。两曜共澄澈,五纬交相通。三光焕已明,宝气凝三宫。仙乡会九老,咽服百骸丰。金华照光景,身与造化同。念道合自然,万劫寿无穷。,加持法食咒,回首仰玄罗,合景挹灵芒。拘魂制七魄,思审定中央。行住礼虚无,寝息宴玄房。饥餐黄碧花,渴饮琼林浆。神精升大罗,合体炼真光。复照观太无,常在空中游。玄通泯波际,真化靡中期。眇眇无终始,行者当自知。寂寥忘理教,应运阐玄微。降道不自招,要当先所施。会归无二趣,随心自合离。,普献法食咒,香烟散十方,花开莲子房。骞林珍果柰,仙真甘露浆。自然香厨食,琼液妙难量。吾今普供养,逍遥上福堂。,勤修大道法,精心感太冥。黄华降真炁,五脏结胎婴。七祖生天堂,兆魂飞上清。福利无不遍,此食施众生。,讽经 化财 回向,立寒林所,吟偈,符命通溟漠,灵旛扬晓风。迁神超北府,飞舄上南宫。,志心遍召:三涂九夜,六道四生,有灵无祀,男女幽魂。惟愿乘三宝力、三宝慈悲,此日今时,来临法会。,施食接待 讽经,第二日,洒净 法事 讽前诸经,礼忏,举起敬赞 按人各恭敬,三皈依,志心皈依,十方三宝,当愿亡灵,起心回向,一切信礼。,敷坐赞,道场众等,执简当心,礼忏如法。念忏,或朝天忏,或九幽忏,或三官忏。,灵前咒食如前 至晚接孤施食。,吟偈 焚符,大有通玄户,郁单降神霄。黄云凝灵府,阴阳气象交。,志心遍召:三涂九夜,六道四生,士农工商,文武医卜,千行万类,百家九流,有灵无祀,男女幽魂。惟愿乘三宝力,三宝慈悲,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咒斛 讽经,第三日,法事 咒水净坛,请师 降神通意,安镇五方真符 告符简,关灯 召亡 沐浴更衣,参礼 咒食回向,济孤施斛,灵宝设斛科,称扬太一救苦慈尊,焚符 洒净,清净道德之香,无远弗届;太虚寥廓之际,有感必通。以今建斋某开建法筵,普资幽爽,恭望慈光,下垂开度。九幽滞爽,咸蒙解脱之功;六道灵魂,悉遂逍遥之果。法众皈依,称扬功德。,称太一救苦慈尊,伏闻:一炁盈虚,万形出没,死复生而生复死,人为鬼而鬼为人,轮转无穷,报偿不息。悲莫悲于六道,苦犹苦于四生。盖乏善者难陟善阶,积恶者斯归恶道。赖我玄祖,拯汝沉沦,广敷济拔之科,大启超升之会。当阴惨阳舒之际,乃神交鬼聚之时。魂气动而悲风生,灵响发而阴雾霭。洪音一举,黑壤遥闻。仰惟紫极玄尊,青华教父,指明星为慧炬,广运照临;凝梵炁作法桥,大垂拯济。追魂使者,告召十方,所属地祇,招延催促。当愿天仙道、神祇道、人伦道、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孳生物命,鱼鳖昆虫,不瞬息间,遍高深而普告;由斯须顷,周遐迩以咸知。自然意感,诚孚翕尔,影随响答。呼群率众,声相应气相求;出死入生,眇能视跛能履。无遮无碍,源源而来;或后或先,徐徐而至。使者运招徕之力,魂兮承摄召之功。所有开业道灵音,谨当吟咏。,诵酆都咒焚召魂符,称太一救苦慈尊,召孤 吟偈,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旛。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志心遍召:九州分野,十类河沙,雷馘天诛,虎狼伤啖,刀兵屠戮,产死阵亡,有灵无祀,男女幽魂。惟愿乘三宝力、三宝慈悲,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志心遍召:投河落井,洪水漂流,劫火焚烧,饥荒流荡,瘟灾时疫,自缢刎亡,有灵无杞,男女幽魂。惟愿乘三宝力、三宝慈悲,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志心遍召:尽十方空界,遍郊野中,客死之魂,横亡之鬼,枯骸朽骨,男女幽魂。惟愿承三宝力、三宝慈悲,此夜今时,来临法会。,沐浴念咒 焚冥衣,焚解冤释结符 加持斛食,五厨经,一炁和泰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玄理同玄际。,不以意思意,亦不求无思。意而不复思,是法如是持。,莫将心缘心,还莫住绝缘。心在莫存心,真则守真渊。,修离志离志,积修不符离。志而不修志,已业无已知。,诸食气结气,非诸久定结。气归诸本气,随取当随泄。,散施斛食,念太一救苦慈尊于此行炼度符法,传戒,道言,戒者,止也。所以止人非心,归于正定,故戒生定。儒者,亦谓知止,而后有定。但三洞众经、四辅秘典、演说戒法,种种不同。惟无上洞玄灵宝九真妙戒者,诸戒之首。天人共仰,幽显咸遵,无上之上,洞玄中玄,万神之灵,一气之宝,妙贯三才,戒制六情。数定于阳,故分为九。修而不伪,故名二为真。仙凡仰之,以为城郭;幽显资之,以为梯航;灵魂受之,以为法药。然受戒之法,静默为先;持戒之法,勤拳为上。法众皈依,同诚赞咏。,按人各恭敬,夫三皈依者,即是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也。是故众魂,皆当信礼。,三皈依,皈依既毕,戒法将传。幽壤豁若春回,冤对涣然冰释。罪花凋落,功果圆成,法众皈依,当传九戒:,第一戒者克勤,忠于君主;,第二戒者敬让,孝养父母;,第三戒者不杀,慈救众生;,第四戒者不*,正身处物;,第五戒者不盗,推义损己;,第六戒者不嗔,凶怒凌人;,第七戒者不诈,谄贼害善;,第八戒者不骄,傲忽至具;,第九戒者不二,奉戒专一。,妙戒灵文,黄箓白简,既备敷于妙典,当敬受于灵文。夫心焉难制,制以九戒,则可归心于太虚。形也未超,超以二符,自可炼形于上境。亡灵直须生,生勿忘于戒。言劫,劫常持于符券。澄神物外,尘缘永断于多生;受质阳间,善果自臻于有冰。流芳见在,庆及无穷,稽首慈尊,辞筵好去。,读符牒疏 送亡,化财 回向,资度设醮三献科,讽咒,称职位,具法位某与临坛法众等,谨同诚上启:虚无自然无极大道太上老君、青玄救苦慈尊、三十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祖师正一静应真君祖玄真师、经籍度师、列位真人,玄坛应感,一切威灵。伏闻:云宫法界,上瞻东极之光;风泽洞虚,下接北阴之境。考对莫逃于宪网,摄提特启于玄科。凭丹简以出幽,迁神破妄;资玉眸而炼质,混景成真。慈尊之愿力宏深,仙圣之仁心显著。属建修之,应感随生,化以逍遥。紫府清都,方罄仰瞻之志;潢污行潦,俯殚报效之诚。仰冀飙羽清尘,云车泛景,应物随机而显现;月印千江,排空驭气以飞翔。烟飘八极,旁流慈贶,鉴享恭虔,谨运丹衷。用陈初献。,初献法事,伏闻:无极无穷,莫测虚玄之妙;方生方死,亦犹夜旦之常。特迷悟之有殊,致升沉之各异。念黑郁铜关之苦趣,或堕拘留;瞻青玄莲座之慈光,所祈济度。爰遵依于仙范,沐濯炼于形魂。超凌生化之无违,报效献陈之敢后。蜡台灯蕊,祥开九色之辉,醮席松花,诚感众真之会。跄跄济济,肃肃雍雍,再运丹衷,谨陈亚献。,亚献法事,伏闻:冥慧洞清,经教之流传不息;逍遥快乐,神魂之超化有归。拯幽显以昭苏,秉精诚而激切。恩波穆穆,感沾被以深隆;明水拳拳,愧献陈之菲薄。当愿所荐亡魂,顿除业报,永断执缘。水月光中,自悟本来之性;人天界上,托生福慧之身。今孝士某悃忱感格,行愿满圆。三灾八难以潜消,常居吉庆;百顺千祥之并集,动履光华。爰罄一忱,酒陈终献。,三献法事,读疏 送神,伏以道无弃物,沐济拔以不违;礼有节文,幸醮陈之克满。湛湛杯香之已注,沉沉漏箭以频催。埃尘特愧于凡蒙,飙羽岂能于款驻。云霄景象,实不尽于攀瞻;宇宙玄恩,尚永依于覆护。某等无任攀恋之至,谨再拜奉送。,化财 满散,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竟
楼主想升天吗?看这些没用的 还不如看看《黄帝内经》。在养生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真成仙了!
估计楼主要被楼上的气晕了吧!他们居然给你推荐现代奇幻小说,无语中。。。。看你这么信道,给你推荐点吧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十一卷
2,1417,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3,1425,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洞真部本文类,五卷,李嘉谋注
4,1452,无上内秘真藏经,洞真部本文类,十卷
5,1496,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真经,洞真部本文类,五卷
6,1512,上清大洞真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卷
7,1556,大洞玉经,洞真部本文类,二卷
8,1576,太上三十六部真经,洞真部本文类,六卷
9,1608,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洞真部本文类,十卷
10,1695,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11,1709,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校正本),洞真部本文类,三卷
12,1745,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3,1748,高上玉皇心印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4,1748,高上玉皇胎息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5,1749,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6,1758,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洞真部本文类,一卷
17,1762,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洞
本文2023-08-05 10:23: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