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的繁体是傅吗?
付的繁体是付。
一、付的释义
1、交给。
2、给(钱)。
二、笔顺
撇、竖、横、竖钩、点。
三、组词
付款、付梓、付丙、付现、兑付等。
扩展资料:
一、付款 [ fù kuǎn ]
1、作为对货物或服务的报酬而支付款项。
2、(以即期汇票、付账、汇票等形式)送或寄款给某人或某处。
二、付梓 [ fù zǐ ]
也说上梓。书稿付印。梓,梓木,可用以刻字。旧时印刷多用木刻版,故称文字上版雕刻为付梓或上梓。
三、付丙 [ fù bǐng ]
也说付丙丁。(把书信等)用火烧掉。丙丁:指火。
四、付现 [ fù xiàn ]
交付现金。
五、兑付 [ duì fù ]
凭票据支付现款。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付姓的始祖为史付。其姓源自史付后代。据记载,春秋时郑国史官史付的后裔以先人名字中的付字为姓。
付姓的历史名人明代有付吉,永乐年间为监察御史,迁陕西按察副使,大城人。
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付姓4206人,洪洞县有230人。
付姓的迁民祖先神位供奉于大槐树祭祖堂九号供橱!
付款的解释 (1) [pay a sum of money;disburse]∶作为对货物或服务的报酬而支付款项 (2) [remit]∶(以即期汇票、付账、汇票等形式)送或寄款给某人或某处 您的账已过期,请付款 词语分解 付的解释 付 ù 交,给:支付。托付。付款。 付梓 (把稿件交付刊印)。付讫。 付出 。付与。付 之一 笑。 付诸 东流。 量词,指中药(亦作“服”):一付药。 部首 :亻; 款的解释 款 ǎ 诚恳 :款留。款曲()( 殷勤 的 心意 )。款待。款洽( 亲切 融洽)。款诚。款语(恳切谈话)。 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 名字 :落款(题写名字)。题款。 式样:款式。 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条款。
是的。
付姓,与“傅”是同一姓氏的不同书写方式,“付”是“傅”的白字。两付姓都是起源于一家,有说是源于妫姓,有说是源于姬姓,有说是源于姚姓,有说是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傅”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4,是因为二简字残余,所以在中国大陆常常被写作“付”姓。
相关组词
1、支付[zhīfù]
释义:付出款项。
2、首付[shǒu fù]
释义:就是买房时按国家比例第一次支付的最低比例款项,当然支付也可以高于这个额度,但是不能低于它,余下的从银行贷款。
3、付账[fù zhàng]
释义:付给应付的贷款、饭钱等。
4、分付[fēn fù]
释义:分别付与。
付字五行属性为水。
付字一般都表示事业顺利,成功、顺利。这也是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就会进入到社会当中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的孩子会在工作当中不断取得突破,最后也取得了不错成果。
再比如有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就会有一些人脉关系。这些都是需要自己不断努力奋斗的,这样才能够在自己不断创造美好未来时获得成就。所以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将付字组合在一起来取名,代表着孩子能够有机会取得成功。
付字取名推荐
1、付翌
付翌,翌,指的是次于今天的、今年的时间,也可以用来代表新的时间,谐音为“毅”、“屹”。用作付姓起名大全的名字,寓意孩子长达成人之后,会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有毅力去完成心里的理想和抱负,成为一个不畏惧艰难险阻、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而且未来充满了希望。
2、付帆扬
付帆扬,取自成语“扬帆起航”,古代诗人刘长卿的《送乔判官赴福州》里面,也有相关诗句“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用作付姓起名大全的名字,寓意孩子以后的生活会像扬帆起航的轮船一样,充满了希望,而且也有不畏艰险、乘风波浪之意。
首先要说的是你的这个付原本是没有的在当代“付”是“傅”字的白字。这是历史的动荡及文化的不济所至。而被认定是姓,只不过是建国后文化落后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阶段,人们滥用,使得许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惯用字。
傅(Fù)姓源出有五:
1、出于殷商名相傅说(Yuè 音悦)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说的后裔以其居地为姓,形成傅氏。
2、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以邑名为氏。黄帝(一说尧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子孙以邑名为姓,称为傅氏。
3、出自姚姓,为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姓源》所载,古有傅国(故城今山东省枣庄南),舜之裔也。以国名为姓,称为傅氏。
4、出自赖姓,源自为避难改姓傅氏而来。据《赖氏族谱》所载,赖氏族人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故有赖、罗、傅联宗之说。
5、出自清代有少数民族改姓傅。如满洲人傅恒(本姓富察氏)、傅开(本姓郎佳氏),还有高丽、蒙古、回、马、土等少数民族改为傅姓。
这个如果你是姓付得 你可以问问你家老人,看看祖籍是哪的。在跟上面对照对照。
本文2023-08-05 10:25: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