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古籍成书于乾隆以前的有多少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现存古籍成书于乾隆以前的有多少种?,第1张

据全国

古籍普查

工作的统计,我国现存成书于1912年以前的古籍约20万种。

清朝乾隆时候官修的《

四库全书

》,是一部规模宏大的丛书,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我国古代的重要著作,所著录的书籍(连同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共10254种。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其主要任务和职能:

第一,负责组织、协调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包括制定重点古籍整理研究项目的规划、审批直接资助项目、督促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指导和协调包括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各单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人才培养工作;组织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队伍,推进有关研究机构的建设。

第二,负责国家指拨的“高等院校古籍人才培养及整理研究专项基金”的分配和使用,并检查、监督接受该基金的机构或个人的经费使用情况。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由中国古文献学及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委员数十人。其组成人员均由教育部委任,现已为第四届。

秘书处是高校古委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古委会日常工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均由教育部委任。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古籍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编辑部。办公地点在北京大学,人员由北京大学教师兼任。

委员会下设两个业务工作组,即科研项目专家评议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组。

古委会直接联系的教学科研单位共26家。由古委会每年提供固定的研究(教学)经费、图书资料费和设备更新费,并可向古委会直接申请科研项目立项和项目经费。此外,各省市自治区高校及有关大学还有古委会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62家。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是中国北京最早的一座图书馆,是晚清时期建造的,这个对于很多人来说还不知道其历史,这里的藏书非常丰富,下面给大家分享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详细介绍。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畔

凡事贵在坚持,才能产生出生活的火花和意义。----广州小古书店主人语

下午又是欲睡昏昏,最近几日都没不能坚持早起了,不知是什么原因。

趴在桌上睡了一会,醒了见窗外阳光灿烂,金黄的银杏叶在闪闪发光,大风带来的好天气,已经是初冬了。

而自己好像一再蹉跎,没有来由的,我的心已经把我控制了。

“再也不能这么浪费时间”,冬天的阳光是最容易溜走的。昨日带老爸从医院出来路过方志馆,我还说今天要去来着。本来我没有抱任何希望的,因为上次想起的时候记得是不开放的。正好是晚上5点半左右,高大的门口在华灯初上的映衬下分外好看。一对中年夫妇走进去了,大约是被里面恢弘的建筑吸引,看门卫没有拦他们。我也赶紧走了上去,问下了门卫明天几点开门,我以为得到的回答是“不开放”,没想到人家却说九点到五点,简直喜出望外!

一看才三点,我马上小黄车骑起来,自从上次骑自行车被摔大约已经仨月没怎么骑过小黄车了。不过还好,穿过胡同,从景山公园右拐就到了故宫外的护城河,继续经过北海团城过公园南门西侧就到了文津街7号,这里就是古籍图书馆的所在地了。

文津楼赫然在立,绿色琉璃瓦的重檐建筑,古朴庄严,我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激动地不知道该从哪里看起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保护书的缘故,楼体外侧的朱红色大窗户都按着纱窗。白玉栏杆的外侧有两头威严肃穆的石狮子。

简介上是这样介绍的,这里是北京第一座大型近代图书馆的建筑遗存,前身未1909年清学部奏请筹建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7月定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并对外开放。建国后改称“北京图书馆”。

图书馆主楼建筑造型仿清官式宫殿楼阁,绿琉璃_殿顶。该馆继承了南宋以来皇家藏书,收藏丰富,规模较大,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试着推开了吱吱呀呀的大门,好像走进了一座知识的皇宫,返回门口存包,然后又经过安检方才入内。工作人员还会特意问你是否有读者卡,因为这里不是旅游景点,如果没有要看的书最好不要进入。虽然我也没有特意要看的古籍书,我当时冒出来的古籍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别的书我还真的不知道。没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三楼读者室里的唯一可以开架看的书就是“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而我很幸运的翻到了“经部”的春秋类第一卷,完全是漫无目的。只是第一本书触到了,那便是它了。

因为这里的规则是你想要具体的哪本书给出编号,工作人员会帮你找到,而不是你有自己去找到权利,也许因为书太金贵了吧。还好我看到了开架的书,说我在读《台北故宫》,想看下这里的书。管理员是个老先生,有点轴的那种,居然就答应了,也是看我有读书卡,并且态度还比较虔诚吧。多谢这位老先生,也多谢自己没有随便放弃,凡事皆有可能。

于是我就在这古色古香的图书馆,看起了《春秋》,并且做了笔记,非常充实难忘的经历!这里的窗户玻璃是七彩色的,从内向外望去世界瞬间变成彩虹色,高大的银杏树也变成了万花筒里的图像,设计这个玻璃的人一定童心未泯啊。

我想万千的巧合之中,时间的荒野里,总有一些微妙的指引领我到了这里。如果不是带老爸做检查,如果不是经过这里,如果那对夫妇没有走进来也许我也不会有勇气问,如果我没有阅读《台北故宫》这本书,也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最近被故宫的文物牵引着走了很远,心里萌生了很多意念,也许这是那些保护国宝的人们和充满灵性天佑的文物告诉我的,告诉我这个民族的沧桑历史,告诉我人性可以高贵到何种程度,运送国宝的人也许是上天特定选择的那一群人,在几十年的颠沛动荡中所有文物无一损毁,这真的是文物运送历史上的奇迹。

作为中国人,此生必去的博物馆没有之一那就是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第一,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896年。它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大学图书道图书馆;该建筑总面积为63100平方米;图书馆纸质文献550多万册,电子文献资源丰富。它有9682个阅读座位,包括6个多媒体阅览室。

第二,浙江大学图书馆共有5栋建筑,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拥有5282个阅读座位。图书馆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几乎涵盖所有学科,尤其是机械工程与仪器仪表、电力、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与化工、医药、农业、生物科学、地方文献、敦煌研究、心理学等学科的藏书。

第三,山东大学图书馆现有藏书307多万册。在山东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中,古籍善本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有22万多种古籍,包括数万种珍本,其中尤以金石拓片最为丰富。特别是该馆收藏的书目文献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其中的易学文献、线装书和明清版本的州府文献颇具特色。截至200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超过600万册。藏书中有150万册中国古籍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中20万册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此外,国内图书馆收藏的1949年以前的稀有外国书籍、石刻拓片和出版物都是国内最好的,受到研究者的珍爱。截至2005年底,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704万册,其中印刷图书571万册,电子书刊132万册,线装书20万册,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元;有21,478种报纸和期刊。该学科涵盖的领域广泛,包括文学、科学、工程、农业和医学,其中重点学科文献的收集最为完整。

(共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共62个)

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图书资料馆

南开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

山西省祁县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省长春图书馆

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

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

江苏省吴江市图书馆

扬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杭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省绍兴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瑞安市文物馆(玉海楼)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厦门大学图书馆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省萍乡市图书馆

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

山东省烟台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

河南省新乡市图书馆

郑州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

湖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重庆市北碚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图书馆

四川省泸州市图书馆

四川省南充市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兰州大学图书馆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共38 个)

石家庄市图书馆

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

徐州市图书馆

天水市图书馆

太原市图书馆

泰安市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河北省保定市图书馆

辽宁大学图书馆

山西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博物馆

郑州市图书馆

桂林图书馆

赣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浠水县博物馆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西安博物院

淄博市图书馆

安徽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常州市图书馆

南京市博物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西北大学图书馆

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苏州博物馆

沈阳市图书馆

金陵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

河北省图书馆

扬州市图书馆

西泠印社

文登市图书馆

四川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 ,是国家教育部1983年批准成立的从事中国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门机构,著名学者徐中舒、缪钺、杨明照、赵振铎、胡昭曦、曾枣庄、刘琳等曾先后担任古籍所学术带头人和行政负责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机构类别 :研究所 机构地点 :四川大学 成立时间 :1983年 基本简介,建校情况, 基本简介 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人。设有哲学文献、历史文献、文学文献、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室和文澜电子出版制作中心、宋代文化研究资料中心,学科包容中国儒学、古典文学、汉语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和计算机套用等专业。 建校情况 建所20年来,古籍所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九五”、“十五”规划项目、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等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1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20余项。该所同仁团结一心、协同攻关,先后完成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文章总集《全宋文》(180册)、珍稀善本丛书《宋集珍本丛刊》(108册),与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合作完成“电子版《宋会要辑稿》”等大型项目,形成了国内研究宋代文化及其文献的重镇。awj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目前,该所进一步整合力量,凝炼专业,秉承百年来由锦江书院及尊经书院开创的“通经致用、求实创新”精神,在川大儒学先贤廖季平、杨锐、吴之瑛、吴玉章、蒙文通等人所建树的丰厚的儒学研究基础上,集中精力进行广泛深入的儒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在国内率先进行儒学文献大型丛书《儒藏》的编纂和研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