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待遇怎么样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待遇怎么样,第1张

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待遇好。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宗旨和业务范围是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169号。业务范围是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图书、文献、报刊、金石拓片、音像资料采编与储藏图书资料借阅图书资料网络系统设计、施工、维护、管理文献数字化处理图书馆学研究图书、期刊、资料编辑出版知识培训与社会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一、招聘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二)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三)限于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的按时毕业并取得相应学历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2023年应届毕业生及两年内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所修课程全部合格、无补考记录;非北京常住户口毕业生须符合《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相关条件要求;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并完成教育部门认证的、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且未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的留学回国人员,可报考应届毕业生岗位;社会人员应具备3年(含)以上相关工作经历、北京市常住户口且人事行政关系在京等条件;

(四)具有岗位要求的学历、专业等条件;硕士研究生30周岁以下(1993年5月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1988年5月以后出生);社会人员40周岁以下(1983年5月以后出生);

(五)符合回避制度的有关规定,具备岗位要求的其它条件。

注意:以上信息均为手动整理,相关数据来源于网络资料汇集整理,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谢谢!2023年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如有变动请以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为准,本文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招聘条件的主要内容,祝大家考编顺利,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单位。

1994年1月4日是什么命

王启元

新出《上海图书馆唐绍仪中文档案》中,保留了多种唐绍仪出任教育机构董事的档案材料,其中有关复旦大学的一封来信,则颇有价值。信中不仅保留了一段校史不详的“辞校长”风波,还由此牵出了复旦史上一段著名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唐绍仪中文档案》,上海出版社,2022 。

这封保留在唐档中的编来信, 为时任私立复旦大学校长、印尼华侨(1872-1947,原籍福建同安),收信人为唐绍仪。据信封邮戳,时间在1930年的10月2日;收件上款作“老靶子路/唐少川先生勋启”,下为“李缄”。当时唐绍仪还住在虹口的广东人区“老靶子路”即今武进路上(此宅今存,实际位于今静安区,可参拙作《唐绍仪的沪北旧居及其姻娅圈》);但就在这年前后,唐氏便动身回到家乡(今珠海唐家湾)任“模范县”县长去了。

唐档中的来信。

李校长此信不长,录全文于下:

敬启者:窃猥以辁才,谬蒙擢选,为复旦大学校长有年。愧少建树,幸赖指导,差免陨越。惟年开教育行政,日见革新,不学如辉,已有不合时宜之处。益以精神体力,日渐不支,为敢缕陈衷曲,恳祈俯察,并祈准其辞职,实所盛祷。服务斯校,溯自肇始,以迄于今,兹垂二十有五年;膺校长之命者,亦十有余年矣。年前窃与家人计划,如个人体力可以勉支,或当于服务复旦二十五年之时,作退职归休之请。弹指光阴,预期已届,私衷得遂,应即告辞。盖谓为服务也,则此二十五年,不可为不久;谓为享乐也,则此二十五年亦不为少矣。爰于此二十五周纪期,应声请辞职者一也。

马齿徒增,已将周甲,虽不至老态龙钟,颓唐过甚,而自审年来身体精神,大非昔比,况方今教育制度,迥异畴昔,对内对外,责任之日集于校长之身。略谙西文,幼疏国学,此后计划应对,远非固有之学识才能所可胜任,为学校前途计,为个人修养计,应声请辞职者二也。

数周以来,荆妻病剧,日夕伴侍,刻不容离,身心困顿,痛楚逾恒;学校大计,未遑顾及。良以互助,乃人类之义务,看护亦丈夫之责任,学校家庭,势难兼及,与其尸位素餐,孰若免妨贤路,俾公私双方,得以两便,此应声请辞职者三也。

辞职之念蓄之有日,一切事项,由校长室综理在,辉原不过为立宪之君主,实一备员而已,个人去留,并无影响于全局。际此九月初旬,适服务斯校达二之期,用特具书,恳请准予辞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去志已决,幸祈台照,至乞即日另选贤能,到校接替,俾复旦有人,而亦仔肩蚤卸,此后自当在外随时设法以效力于斯校,藉答先生等平昔之厚遇也。临颖惶不胜惶恐之至,专此敬上复旦大学董事会唐少川先生。

谨启。([印])

先论这封信的 。信中自述“幼疏国学”,因其生长南洋、留学北美,刚回的时候他甚至都不会说中文。当然,在上海籍夫人及校内同仁的帮助下,寓沪二十五年的当已熟练掌握基本的汉语读写,应该不成问题。观这封句法、气格高古的近代文献书信,则仍非李校长所能为,最有可能的应该是其中文助理季伯鹰润色的成果,从流传的文献来看,字迹应该是李氏原笔。

次论写作时间。彼时1930年,为复旦建校25周年之际。复旦创校纪念日(School Anniversary)约定俗成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六(承王蔚告知,谨致谢忱),1930年的纪念日公历在10月7日;此信寄到,已在校庆五天之前,应该也是刻意为之。据信中意,此信初草在“九月初旬”,那正是自己为复旦服务二十五年之际。早在1905年复旦公学初创,李便经人介绍给马相伯先生,执教复旦(《一日一谈·从震旦到复旦》)。则以时候邮政速度,从位于江湾的复旦大学,寄到紧挨江湾的界路“老靶子路”,无论如何也不会很久,那这封信写成寄出,已经在当年9月底了。

此时的唐绍仪,亦已去官多年,坐寓沪上,领着包括复旦大学校在内多所学校的董事会成员的虚衔。唐绍仪早在1913年复旦迁李公祠、重组校董会时,便与王正廷、聂云台、王宠惠等名列其中(《复旦校刊》1919)。那时唐氏,刚辞去北洋,南下上海;此后十余间,唐氏对复旦支持有加,复旦募建的江湾校区(今复旦本部)便有唐氏参与之功。不过唐、李二人关系究竟如何亲密,材料尚不多见,可能二人以往通信,当为英文居多,俟日后刊布。以辞职风波及此信观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唐绍仪对复旦及校长位的影响,依然存在。

全信内容直白,为请辞复旦校长之事。信中给出了三条请辞理由,之一条:自己早就与家人商议,在校庆及工作二十五年的整年,离职;如今时间已至,自己则信守诺言。第二条为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心理都已不支;这条理由,信开头也提了,对身心俱疲对应的还有“教育行政,日渐革新”,赶不上时代的意思。其实这两条理由都是借口,比如服务二十五年或是任意一年再离任,皆无制度上的定数,理由完全不能成立;而从历史上的李校长一生来看,他的身体不仅支持他一直担任校长(包括复旦沪校负责人),而且一直延续到十余年后的胜利,所以李校长身体亦无大碍,只是一时遇到了不可抗力的事情。如此,这时辞职的李校长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第三条里所说的:他的太太病了,需要人照顾;校长不仅要“日夕伴侍,刻不容离”,而且致使自己“身心困顿,痛楚逾恒”,已经无法分心学校事务。那李校长深爱的校长夫人是谁?

李夫人名叫汤佩琳(1887-1931),少李校长15岁,由青年会在曹雪赓的夫人说合,与李校长于1907年喜结连理。汤氏同样 新教牧师的家庭,汤佩琳的与弟弟都是会的华人领袖。二位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校长也因为这位本土的太太,融入了上海的生活;钱益民《传》中指出最终会定居上海,并为复旦倾其一生,就是因为这段而短暂的婚姻。汤夫人不仅会协助李校长整理文稿,教子课读,甚至出任复旦行政职务(最后并不成功),而且帮助这位归国华侨适应国内的饮食、习俗等诸多生活习惯。据李的秘书季伯鹰回忆,三十余岁初回国对国内一切都是陌生的,要不是与爱妻结婚受其熏陶,李校长可能就不会长久定居国内。

、汤佩琳夫妇与长子有仁。

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换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这对的伉俪,遇到的之一个问题就是殇子。自从婚后至复旦改私立大学的十年里,李、汤夫妇共诞下四位子女,但都相继,尤其长至九岁的长子有仁之殇,让夫妇二人悲痛不已。此后李校长便忙于建设江湾的新校区而奔波,知道1925年他从南洋接来了两位幼侄,聊解膝下之虚。但更大的灾难出现在这个家庭之中,汤佩琳得了消化道的癌症,尤其在1929年李校长夫妇从莫干山休养回来,反而加重了病情,此后的1930年,李校长几乎整年都在照顾病妻的中度过,尤其自写这通辞职信至次年初夫人病逝后的半年间,复旦校务会议的档案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李校长的名字,而是由教务长金通尹(1891-1964,浙江平湖人)及临时成立的校务会议会。也就是给唐信中所说的“一切事项,由校长室综理在”,他自己不过是立宪那种名义上的君主,“个人去留,并无影响于全局”,权力已经分出去,自己在不在位,其实也无甚差别。

消失在校长室的,这时就守候在夫人的病榻前,正如给唐绍仪信中所述“荆妻病剧,日夕伴侍,刻不容离”,而他坚持亲自陪护,不容分身的理由也很纯粹:“良以互助,乃人类之义务,看护亦丈夫之责任”,在他看来,护理病妻是丈夫应尽的职责,是超越自己职业与理想的责任,他也将这一责任贯彻始终。

汤夫人去世后李校长曾作一篇《我的夫人》长文回忆亡妻,在多种报章上屡次;文中回忆道:一开始他拒绝医生提出的外科手术,认为这一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汤夫人体弱,怕术后恢复不过来;但最后意识到如果因为他的固执使得夫人有所不测,他也不会原谅自己,遂向现代医学妥协,带汤夫人去“上海疗养院”问诊。医生告诉他们,这个病手术痊愈率很高,但汤夫人似乎身体暂时还不能承受手术,需要一定时间的休养再评估。他们在1930年上半年去杭州继续休养,回来后的当年六月病情反复,住进医院后查出了癌症,得知只有住进医院“珍视与看护比较周道”,所以陪伴病妻入院,并接受了之一次手术,但很不幸,发现肿瘤已经是晚期,非常不乐观。自述当时的痛苦无法用言语形容。他没有把病情告诉夫人,仅与夫人的弟弟汤仁熙商议,后通过教会中简单的实践,缓解病人晚年的病痛。汤夫人在忍受了最后半年病情带来的癌痛与水肿,最终在1931年的1月4日凌晨两点与世长辞,一直陪伴到夫人最后。他回忆道,前一天晚十一点钟时“她还能对我说,她要到床上去睡一刻。一点钟时,我走到她床边,她才开始说一些不相关联的话,微微怨着她的疲倦”,但发现这只是汤夫人最后的一息,所以喊来家人,汤夫人便平静地了。(《我的夫人》)。

“看护”护理之学,既有其医学的向度,也有其超越医学、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维度。通过护理这一举动,人们往往希望表达自身高于医学治疗的愿望与理想,即便那是一位没有受过现代医学训练的人。李校长在至唐氏心中所谓“良以互助,乃人类之义务,看护亦丈夫之责任”,即寄托了其作为丈夫的护理本分,及其对于病妻无尽的爱。虽然能做的仅仅是陪伴、互助以及祈祷,但这正是体现了护理学高于治疗的精神所在,护理的旨归就是爱与救赎,而李校长用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动人的复旦爱情故事。

丧妻之痛后又过了很久,才逐渐缓过来,且一再拒绝续弦,甚至是其内弟的建议。他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汤夫人未丧犹在的状态,比如吃饭碗筷刀叉仍要放一对在。直到半年多后的1931年10月才重新回归校长位校务。是年6月,复旦校园落成了一幢卫生院,全校师生建议将此楼命名为“佩琳院”,落成后,院内悬挂汤夫人画像,李校长几乎每日至此,徜徉许久,可见李校长心中的信念。

附:2022 年秋,复旦大学燕园剧社自编自导了一部学生话剧《复旦爱情故事》,其中主要篇幅就截取了与汤佩琳凄美坎坷的经历敷衍而成。全剧至汤佩琳去世,有一段李校长的独白,至为感人。时过境迁,这部学生话剧久为人忘却,录上剧本 ,以纪念这段动人的因缘:

:我想着很久以前我们走在夜色里,影子被街灯拉得很长很长,可是你的身子小小的,好像一点儿北风就能把你从我身边带走。你走着走着,回头拉着我的手,你对我说,你有点累了。 / 你果然走了,我却还能记得之一次见面的时候,你穿着的那条淡蓝色的薄纱裙子。你说,腾飞,你好吗?可是你跟着我,有什么好呢?就像,我连颗戒指都没有准备,就来请你嫁给我,而你还是想都没想就说:那好啊。 / 你说,你喜欢我,因为在我面前,你不用去掩饰真实的自己。(苦笑)大概是我比较傻吧……你说,你喜欢阳光,喜欢阳光洒进窗台,喜欢一大家子人一块儿吃饭。小家伙们一个个都早走了,你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怀抱着怎么样的热望呢?/ 我总想着,等这一段忙完,这一段忙完,我就来陪你,好好地陪你,去你所有喜欢的风景里,走你每一条怀念的小巷。 / 你总是假装生气地说,饭不能一个人吃,说我永远不会懂为什么。当全校都跑去重庆避难,而我却决定,留在上海的那天晚上,你问我:你害怕么?你走了之后,我对着冷冷清清的饭桌,才明白一个人吃饭的滋味。你是怎么日复一日地等待的呢?当你守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你数着过得越来越慢的时间,你在想什么呢?你在看什么书?这间屋子真是寂静……在那些我忙得不知所谓的夜里,你是不是又失眠了?你是怎么样度过那些夜晚的呢?你喝什么,咖啡还是茶? / 最近我总是按时回去,无论手中还有什么要做,我总是期待着推开门的刹那能看到你倚在窗边消瘦的背影。看到我回来,你会不会高兴地过来拥抱我呢?如果我冲上去吻你,你会不会闪躲呢?还是会埋怨地对我说,你是不是只有在我走了之后才想起我?而此时此刻,你知道我在想你么?你还在等待我对你说些什么吗?你说我种的花都开了,而你并不能来看了。(韩润葵主笔)

本文写作得到复旦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钱益民老师、独立学者王蔚及同窗英秀林兄的帮助,谨致谢忱。

( 王启元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

以上就是与1994年1月4日是什么命相关内容,是关于唐绍仪的分享。看完1994年正月初四五行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属蛇人2001一生命运

王启元 虹口区档案馆副馆长(挂职)、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

缘起:

2022 年秋,在整理虹口区档案馆医学相关旧档时,无意中在原第四医院卷宗中发现一位的档案记录;其中并非常见的人事档案形态,而是她任职四院之前求学、聘用、调任等各种服务证明。从那些证明材料中可以判断,档案主人在时曾任慷慨从戎,转战湘桂川黔。因为所存材料有限,一时间无从了解更多信息,也不知天壤间是否能拼凑出这段的经历。后与四院退休的陆明老师聊起,竟然与这位档案主人及后人相识,遂于去冬大寒之日,冒昧登门拜访,得闻后人的回忆与所存父母手书回忆文献,中不仅有母亲早年、职业外,还有其手书自传材料若干种;档案主人的丈夫是一位时代的知名记者,同样留下了不少文字记录。由于自述文字皆出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回忆描述也伴有浓重的时代特征。综合档案、自述、回忆以及相关的考证,我们逐渐走近了这位平凡亦不平凡的白衣天使,今天的主人公:孙怀典(1915130-2007721)。

白衣天使的成长:求学家乡前后

在粤东揭阳县沿榕江东南二十里初,有一处地名“京岗”,揭阳于南宋最初建县时,治所就选在这里,我们的主人公就出生在这里一个叫祠堂埔的地方。孙家为家庭,家中务农,有十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三。因家境贫寒,很晚才读书;其自述十一岁才入学乡间的小学读书,但似乎不久就辍学在家,不得不通过做手工补贴家用。在攒到一些收入后,孙怀典要母亲重新送她去读书,并再三要求下,母亲终答应把她送到自己当年的母校:汕头市内的教会所办淑德女校,继续求学,时在1932年。近代汕头淑德女校,为潮汕地区的知名新学,由英国会于1870年开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弥漫全国的“非基”运动中,广东教育界也掀起过收回学校教权运动,不过孙怀典就读的淑德女校似乎是其中受影响最小的学校,从后人研究中可以看到,当时淑德的课程中也就是在传统教会教育基础上,略微加入了学生会、纪念周等活动而已(杜式敏《20年代的会女校》)。在这样的氛围里,两年后的1934年,孙怀典做出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考入汕头福音医院所设学校:岭东高级学校,立志成为一位白衣天使。

汕头福音医院(Medical Missonary Hospital,Swatow)于1863年由英国会创办,是粤东地区最早的西医医院,也是中国最早创办的西医医院之一。因创办差会相同,且地址相近,院校皆在今汕头老城外马路南三牧楼巷上,孙怀典应该是在求学时便已熟知这所医院及附设学校 。这里的学制是三年;但日本侵华战争打乱了孙怀典的求学生涯。1937年岭东护校毕业后,按照学校规定,还要进行一年的产科学习,毕业后才能拿到名,而毕业的重要一环,是要求每个产科学生必须独立接生二十个产妇才能毕业。孙怀典认为那是战争时期的故意刁难,那时汕头产妇锐减,很难准时完成考核,且她自己已经协助接生超过两百位产妇。加上战时临时停学复学,她差不多延时一年才接生到数,成功毕业,那时已经是1939年了。

虹口区档案馆福音医院1947年为孙怀典所开《服务证明书》,其中言其护校毕业于1938年(三十七年),误,当为1937年。

毕业后的孙怀典一开始留在福音医院工作,先后做过病房与门诊,也在手术室任洗手。但此时战争已进入到危急时刻,潮汕的形势也急剧恶化;尤其广州沦陷后,汕头成为仅剩的对外的口岸,很快成为的下一个目标,最终于1939年6月21日沦陷。当时仍在福音医院工作的孙怀典,半夜能听到医院隔壁临时中被子拷打的人发出的惨叫,这让她既愤怒又害怕。且白天手术的病人多为受到战争创伤的外科病人,有时病人还要遭到闯入逮捕;即便福音医院英国教会的背景,也无法抵消带来的恐惧。此时年轻的孙怀典心里激起了抗争的种子,她在自述中写道:“奴的悲凄生活以及许多惨不忍睹的事实,激怒着我的仇恨,使我们不能再往下去”。她决定到内地前线,参加。

孙氏后人1939年毕业照,后排左二为孙怀典,与后排右一黄雪芳,前排左二李恩惠三人于间毅然参加医务工作。其中,李恩惠于1943年因病于长沙殉职。

奋起:前线的日子

1940年5月,拿到中华学会会考的孙怀典,真正成为了一位职业临床了,这年她决定和几位同届同学,投身前线;现在保留的岭东沪校档案中显示,这次的同学是九人,最初有五人想去内地为服务,最终孙怀典等三人最终成行。据孙自述中提到,当时大家都没有内地熟人,唯自己有个表妹在中国救护队做,她便暗中写信给表妹辗转相托,终于来到了江西省大庾卫生院做,一行同学三人在1941年1月离开了敌占的汕头。

家属孙怀典中华学会会考

来到大庾卫生工作虽与之前在福音医院相似,从事护理工作、管理器材、化验及助产等等,但因为当时赣南地区仍是后方,并非前线,孙怀典与同学间对之不满,要求介绍人把他们送到前线去,最终如愿。孙与同学好友黄雪芳来到了长沙,加入中国救护总队第九大队。同年4月,二人来到长沙,见到第四中队中队长林竟成,林把孙怀典派到了益阳过鹿坪防务前线的643小队做。

虹口档案馆国聘孙怀典为643医务队档案。署名处林可胜(1897-1969)为当时中国救护总队总队长。

来到益阳后孙很快发现小队长赵某工作风气奇差,医院情况也很糟,这让她心灰意冷,向小队长请辞,被拒绝后又在次年春向林竟成请辞,林极力挽留,并把孙调回长沙辗转多个小队,已经是1942年春天的事情了。

林竟成(1907-1987),福建闽侯人,卫生管理学专家,曾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中美医院院长。建国后,历任武汉医学院教授、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时,曾任红救护总队第九大队大队长,负责第九战区救护事宜。

就在她驻守益阳的1941年9月及12月底,日本侵略者相继发动了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当时年轻的孙怀典,扎扎实实地投入到最前线的救护之中。虽然益阳都不是那两次主攻的方向,但战争的实况无疑给主人公留下过深刻的额印象。除此之外,她对本小队的小队长赵某心生厌恶,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紧张的时候,赵派孙怀典陪一位将军夫人去后方桃花仑生产,作产后特别,这让孙大为不满。孙自述中记下的那位将军为99,可能就是兼任贵州保安处处长的傅仲芳,他所带领的99军3个师投入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不过陪官太太的经历让孙怀典心生去意,更兼她在643小队目睹的混乱场景、“慢性场”的感受,应该就是接待从前线下来的伤员后所亲身体会的。

家属孙怀典手书自传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的1942年2月,孙怀典请假来到长沙找林竟成得以调回长沙;当年林竟成便升任第九大队大队长,兼任位于湖南东安的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第五分所的主任,之后又把孙怀典从长沙又调至东安。1943年2月,刚到东安后的工作是协助筹办病室,如做衣服枕头被单等等,很快便接受了伤兵入驻。正是在这动荡的岁月里,孙怀典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

铠甲与软肋:辗转后方

孙怀念的爱人陈烈川(1921617-200188)与孙同为广东揭阳人,时期的知名报人,《国民日报》的编辑,主要报道金融财经类新闻。陈烈川的自传中记载,两人偶然相会在1942年的夏天,调回长沙的孙怀典与他在长沙的一场篮球比赛时相遇,二人异地逢乡音,格外亲切,很快就恋爱了。1943年6月孙怀典调防东安时,二人结婚。因为当时两个年轻人没有什么钱可以在长沙摆酒席,所以选择去桂林旅行结婚,并借此名义在报上登了一个“结婚启事”,结婚启事上的介绍人,一位请的是时任长沙梁霖,和《国民日报》社长杜绍文(潮州澄海人)。同年8月,因为新婚以及便于照顾同行好友李恩惠肺病,孙怀典又要求从东安调回了长沙第九大队,在912区队工作。然是年秋天,李恩惠仍因病于长沙去世。

1944年4月,侵华企图交通线,豫湘桂会战爆发,在此次大会战中惨败,多条战线大溃退。5月末,长沙第四次沦为战场,大会战中的“长衡战役”打响。此次战况尤为惨烈,在著名的“衡阳保卫战”中,守军伤亡惨重,孤军无援,被迫放下武器,至衡阳陷落,长衡会战方才落幕。战时孙怀典随长沙第九大队迁至东安,而她的丈夫则随《国民日报》撤至衡阳,二人开始了长达八个月的内迁逃难之旅。如果说《围城》中主人公一行在战时赴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经历,多少带有点喜剧化的滤镜,那么孙怀典夫妇回忆里的内迁经历,无疑要真实残酷得多。孙怀典先是在战火中的东安,诞下一位,但丈夫尚在风雨飘摇的衡阳;衡阳很快告急,陈烈川脱离报社,来到东安陪伴妻儿,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和收入,全家只能靠孙怀典一人的收入过活。长衡会战后期,孙怀典所在第九大队撤至广西柳州西北的一个小镇怀远镇(今属河池)暂居,陈烈川告诉妻子去隔壁的宜山县,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如果队要撤离怀远的话,他在随大家一起撤。陈烈川在宜山县文教科做助理文员。此后孙怀典再随大队撤退,从河池怀远转移至贵州独山。1944年11月柳州告急,宜山宣传队解散,陈烈川才沿桂黔铁路撤出,步行北上贵州独山,与妻儿汇合。

在独山仅住了半月,炮火便逼近这里。这座贵州的小城后来见证了中国史中一场战役:独山战役,这里最终成为了侵华的终点 ,此后再未侵占过我一寸山河。但独山战役开始前及战场之中,伤亡更大、且最为惨烈的还是沿途奔逃的难民,孙怀典夫妇就是这漫漫西北行旅中的一,步行两周至贵阳,时间已经到了1944年底,其中艰辛无可名状;孙自述中说,“忆及西南山区逃难的凄惨情况,惊恐万分”。抵达贵阳,孙怀典至图云关红总部报告,并住在那里的集体宿舍,丈夫只能来到贵阳的西南文化人招待所。此时恰巧“西南文化人救济车”北上重庆,陈烈川说服家人,挤上救济车来到重庆的日子,正好是1945年的元旦。陈烈川自述之中,也提到桂黔逃亡生活痛苦之状;其中提到二人1944年离开长沙时一家人尚有行李十二件,因沿途损耗丢弃,到达重庆时只剩下一床破棉絮,其狼狈可见一斑。

一家人抵达重庆的一开始,都住在重庆的西南文化人招待所,因为邻居们都是编辑、记者、教师,陈烈川也通过他们找工作解决生活问题。这其中提到一个有趣而无奈的故事。衡阳保卫战总指挥第10方先觉,因为城破投降,后脱身回到重庆,背负骂名。听说国府会给了他一大笔钞票,住在招待所里的西南地区新闻记者们都想趁机敲他一笔竹杠。陈烈川便同一些记者们来到重庆第10军办事处找到了方先觉,你一言我一句要求方救济,方估计是受不住磨,给去的人每人一万块救济金。用陈烈川的话“就这样东领救济金,西敲竹杠之下,我一家不独度过了将近一个月的生活,而且还有余钱购买一些必需的日用品”,可见当日重庆生活的无序。

从1945年2月起,孙怀典夫妇俩都找到了新的工作,陈烈川供职《新蜀报》,孙怀典则任职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担任工作。医院是国民成立后在所创综合性医院,初期随国府内迁,先长沙、再贵阳而重庆,坐落歌乐山之上,院长是知名外科学泰斗沈克授。而国立上海医学院内迁后,1941年自昆明转迁重庆歌乐山,与医院成了邻居;两年后的1943年,卫生署将医院划归上医管理,次年初正式改名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成为重庆当时更先进的医院之一。1945年春的孙怀典并没有在那里工作太久,因为新生的幼子并重,被迫去职照顾孩子,并还短暂在朱学范主办的中国劳动协会重庆分会临时劳工时疫医院做过。不过此时已经迫近战争胜利的曙光了。是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丈夫陈烈川通过复杂的关系,终于成为人员,辗转从来到上海,此后再也不曾离开。

1947年上海市国民给孙怀典颁发的奖状

虹口档案馆初孙怀典明,1946年起孙怀典陆续在“北四川路区”卫生事务所、区防疫 等处工作。

后不久,“北四川路区”卫生事务所、及区防疫 等机构相继撤销合并,孙怀典加入上海市公费医院第二门诊部,历任长。1968年第二门诊部整体并入第四医院,孙怀典调入了职业生涯最后一 ,第四医院门诊。1979年,孙怀典光荣退休,从此安度晚年。

结语:大历史中的普通人

大历史的车轮是无情的,遭其碾压过的条条痕迹,构筑出整个人类共同的痛苦记忆。同时大历史对于后人又是迷人的,通过它的视角,一段段经历成为了,普通的人们变成了英雄,混乱、暴戾与血腥成为了浪漫与胜利与狂欢。逐渐地经过岁月之后,后人只会记得浪漫的大历史,而忘记了具体的历史,忘记了其中挣扎过的普通人,就像本文的主人公,那位普通的白衣天使,一位活泼真挚的妻子,温和勇敢的母亲,以及那段独特的经历,这些都是在翻检她的档案及其夫妇自述之前,今天的读者无法想象的。档案馆里留下的不只是真实珍贵的文献,还有属于整个过去时代的记忆,这些有形与无形的档案文献,可以让后人在面对大历史时更多冷静与睿智,我们只是大历史中的普通人。

感谢虹口区档案馆与孙怀典家属惠允使用历史档案,感谢陆明老师对本文写作的帮助。

责任编辑:黄晓峰

校对:丁晓

以上就是与属蛇人2001一生命运相关内容,是关于战争的分享。看完属蛇人2001哪月生人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