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体系中的三清到底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元始和灵宝又分别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道教体系中的三清到底处在一个什么地位?元始和灵宝又分别是谁,第1张

道教体系中的三清是道教最高的神。

元始是道教体系中的三清之首玉清,是道教体系中地位最高的神。居住于清微天的玉清境。称为“玉清元始天尊”。根据道教经典记载,天地曾多次沦坏又重新形成,周而复始。每当新的天地形成后,元始天尊或出现位于大罗天中央的玉京,或下降到穷桑之野,向有情众灵、包括世人传授道的玄秘。玉清元始天尊左手虚拈圆珠,右手虚捧,显示其主宰和象征天地开辟之初、混沌未分之时、清浊未开、天地未成、万物未生之始的“无极”状态及道家学说的宇宙起源初的第一个大世纪――“洪元”时期。

灵宝是道教体系中的三清道祖之第”。二尊神。居住于三天界的上清仙境。为万道之主。称为“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宋代时起始简称为“灵宝君”或“灵宝天尊”。衪是由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沌状态中产生的三元之气中的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而成。衪游履十方,宣布法缘。凡遇有缘向道之人,有疑难法惑,皆会不吝教诲。人欲见之,各处祈求各处随感而应,各次祷念各次皆分身显灵。上清灵宝天尊双手捧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阴阳镜”――即太极图,表示其主宰和象征天地开辟之初、混沌未分之时、清浊未开、天地未成、万物未生之始的“无极”状态中刚衍生出来的“太极”状态及道家学说的宇宙起源初的第二个大世纪――“混元”时期。

管不了三清的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庄严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位置

《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宝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早晚朝金科

开经偈

寂寂至无宗 虚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

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 孰计年劫多

不生亦不灭 欲生因莲花 超凌三界途

慈心解世罗 真人无上德 世世为仙家

澄清赞

琳琅振响 十方肃清 河海静默 山岳含烟 万灵镇伏 招集群仙 天无氛秽 地绝妖尘 冥慧洞清 大量玄玄 皈命常清常静天尊

举天尊

大罗三宝天尊(三称)

大启请韵

真心清静道为宗,譬彼中天宝月同。 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

上药身中神炁精,人人具足匪亏盈。 能知混合回风道,金鼎黄芽日日生。

香赞

祥烟馥郁 瑞气氤氲 罗天海岳遍遥闻 列圣尽来临 赐福大地获清宁

大圣香云达信大天尊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 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 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 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 气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 道气长存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我身

安镇神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只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大圣元始安镇大天尊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 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 普告九天 乾罗答那 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 度人万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 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真圣卫轩 凶秽消散 道气永存 皈命摄魔摒秽大天尊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 广修亿劫 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诵持万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 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 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焚玉炉 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 仙旆临轩 令臣关告 迳达九天

玄蕴神咒

云篆太虚 浩劫之初 乍遐乍迩 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 一丈之馀 天真皇人

按笔乃书 以演洞章 次书灵符 元始下降 真文诞敷 昭昭其有 冥冥其无

沉疴能自愈 尘劳溺可扶 幽冥将有赖 由是升仙都

开经偈

寂寂至无踪 虚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 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 孰计年劫多 不生亦不灭 

欲生因莲华 超凌三界途 慈心解世罗 真人无上德 世世为仙家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形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静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学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一线乃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无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 神与气精 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 顷刻而成 回风混合 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 一纪飞升 知者易悟 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 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 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 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 气合体真 不得其真 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 神能飞形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 精依气盈 不凋不残 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 妙不可听 其聚则有 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 窍窍光明 圣日圣月 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 自然身轻 太和充溢 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 不得则倾 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 妙理自明 

(《玉枢宝经》,《三官经》,《北斗经》等亦可根据需要添加)

玉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三界之上 梵气弥罗 上极无上 天中之天 郁罗萧台 玉京山上 渺渺金阙 森罗净泓 玄元始气 混沌之先 宝珠之中 玄之又玄 开明三境 化生诸天 亿万天真 无鞅圣众 旋斗历箕 回度五常 巍巍大范 万道之宗 大罗玉清 虚无自然 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 号灵宝君 祖劫化生 九万九千馀梵赤书焕发  六百六十八真文 因混沌赤 文而开九霄 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 天经地纬 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 卓尔雷霆之祖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太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 历劫度人 为皇者师 帝者师 王者师 假名易号 立天之道地之道 人之道 隐圣显凡 总千二百之官君 包万亿重之梵气 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阴阳 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弥罗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 妙有玄真境 渺渺紫金阙 太微玉清宫 无极无上圣 廓落法光明 寂寂浩无宗 玄范总十方 湛寂真常道 恢漠大神通 玄穹高上帝 玉皇赦罪大天尊

天皇宝诰

志心皈命礼

紫微宸极 勾陈天宫 九光宝苑之中 五炁玄都之上 体元皇而佐司玄化 总两极而共理三才 主持兵革之权衡 广推大德 统御星辰之躔次 毋失常经 上象巍峨 真元恢漠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紫微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大罗天阙 紫微星宫 尊居北极之高 位正中天之上 佛号金轮炽盛 道称玉斗玄尊 璇玑玉衡齐七政 总天经地纬 日月星宿 约四时行黄道紫垣 万象宗师 诸天统御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万星教主 无极元皇 中天紫微 北极大帝

后土宝诰

志心皈命礼

九华玉阙 七宝皇房 承天禀命之期 主阴执阳之柄 道推尊而含宏光大 德敷蓄于柔顺利贞 效法昊天 根本育坤元之美 流行品物 生成施母道之仁 岳渎是依 山川咸仗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南极宝诰

志心皈命礼

高上神霄府 凝神焕照宫 会元始祖炁以分真 应妙道虚无而开化 位乎九霄之上 统理诸天 总乎十极之中 宰制万化 宣金符而垂光济苦 施惠泽而覆育兆民 恩溥乾元 仁敷浩劫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玉清真王 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雷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九天应无府 无上玉清王 化行而满十方 谈道而趺九凤 三十六天之上 阅宝笈考琼书 千五百劫之先 位正真权大化 手举金光如意 宣说玉枢宝经 不顺化作微尘 发号疾如风火 以清静心而宏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总司五雷 运心三界 群生父 万灵师 大圣大慈 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救苦宝诰

志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 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开甘露门。妙道真 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 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玄天宝诰

志心皈命礼。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弈使。佐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文昌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不骄帝境。五真庆宫。现九十八化之行藏。显亿千万种之神异。飞鸾开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释教。不骄不乐。职尽乎天地水官。 功德难量。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弘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西王金母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天池开泰 无极圣母 龙华胜会宴瑶池 万灵统御传教旨 诸仙献寿 列圣称觞 天威咫尺 功高德重 代燮权衡 仙主道宗 三千侍女 奏笙簧之天乐 百岁蟠桃 开金碧之灵园 救众生之苦难 洒甘露於尘寰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无极瑶池大圣西王金母天尊

三官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唯三圣人 乃一太极 普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无量品之褒 紫微清虚洞阴 总领功过 赐福赦罪解厄 普济存亡 道冠诸天 恩覃三界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官九府三百六十应感天尊

东岳宝诰

志心皈命礼。赫天玄英之祖。金轮绍海之宗。弥仙母梦日光生。紫府圣人东华弟。昔建功于长白。始受封于羲皇。初号太华真人。汉名泰山元帅。唐惠崇恩圣帝。圣朝敕字大生。位镇坤维。功参乾造。凡诸品汇。悉隶生成。仁以德仁。回阳春于掌上。圣心益圣。丽日月于天中。五岳称赞于东方。三界独尊于中界。仰奉行于天令。俯纠察于阴司。掌人间善恶之权。专天下死生之柄。惩奸恶而狱分三十六主。司吉凶而案判七十二曹。行善者注生天堂。沉迷者寻声救度。示大慈慈悲之相。开生生化生之门。福与天齐。功高无量。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界至尊。东岳圣帝。慈光救苦。威权自在天尊。

天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

本来南土 上沂蜀都 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  后从老君两度于玉局 千轴得修行之要 一时成吐纳之功 法籙全成 受盟威品而结瞵诀 正邪两辨 夺福庭治而化咸泉 德就大丹 道齐七政 大圣大慈 三天扶教 辅玄体道 大法天师 雷霆都省 泰玄上相 都天大法主 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 降魔护道天尊

总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

宗坛立极 道统心传 清微灵宝及先天 道德混元兼正乙 真风动汤 飞身鞭驾于雷霆 慧目常明 顾盼提携於日月 口口相传无上道 堂堂高振大宗风 说法度人 下作十方之教主 代天宣化 广开四海之宗门 普济群生 咸依正道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玄堂启教 传道诸大宗师 流演万法天尊

宣圣号

稽首皈依天中尊 妙相光明如月轮 历观诸天持世界 普施法力济群生

蠢动含灵咸得度 四生六道尽沾恩 我今稽苜皈命礼 志心称念玉皇尊

玉皇赦罪大天尊

雷声普化大天尊

金阙化身天尊

降魔护道天尊

断障文

仰启

三清上圣 玉帝至尊 道光会中 一切真仙 念我弟子 众等伏闻 障未断则蔽塞昏迷 碍一除则通达明了 阴霾去而日复晴朗 浮云散而天自光辉 倘未扫除 宁免固蔽 心未同於天日 障当去於云霾 仰元圣之垂慈 宣断障之妙法 俾诸尘之无起 庶真境之自明 奈何凡夫之愚迷 不能按法以修习 未免缘情而逐境 安能澄虑以凝神 容夫外邪 乱其至道 败灵根而盗至宝 入俗网以坠凡流 万魔来攻 一真遂失 倘匪沐陶鎔之德 岂能成断障之功 按妙典以忏除 求诸障之扫荡 爰伸恳告 悉丐矜怜 伏愿鍚智慧剑以断除 庶烦恼障之消灭 扫开浮翳 使慧日之光华 拂拭尘劳 俾心珠之莹彻 凡身清净 道果圆成 普同幽显之两途 俱识圆明之一性 永无轮转 常获逍遥 愿我在会弟子 及大地群生 罪福之缘可得明了 障碍之因悉皆断除 保命度灾 延祥集福 在心之愿得满 修真之道可成 岂匪因缘 实为庆幸 尚赖始终之相佑 必令恳祷之昭通 无愿不从 有求皆应 保天长存而昌运再启 致国太平而凶寇自息 九幽破坏 长夜光明 五福敛赐 兆民歌唱 祖先升度 眷属寿康 等与群生同登道岸

中堂赞

向来诵经,念念存诚。千真拱听,万圣通灵。应元合炁,普化分形。九天有命,三界遵行。消灾忏罪,请福延生。 功圆行满,大道登盟。

发十二大愿

一者一道同风  

二者二景齐明 

三者三农乐业 

四者四序和平

五者五祠巩固 

六者六合澄清

七者七星临照  

八者八节安宁

九者九泉开泰 

十者十类生成

十一者福留善信 

十二者大道兴行

一切神光普照  

一切众生得所

一切有情赖善  

一切证果成真

四生六道 一切含灵 闻经听法 早得超生

向来礼念诸功德 全赖慈悲为主盟

仰瞻仙仗隐空玄 法部真灵常拥护

愿以此功德 庄严无极界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师资与父母 法界同宗亲 现存增福寿 过去早超生 现前清净众 各用皈命礼

天蓬神咒

天蓬天蓬,九玄杀童,五丁都司,高刁北翁,七政八灵,太上皓凶。 长颅巨兽,手把帝锺。素枭三神,严驾夔龙,威剑神王,斩邪灭踪。 紫气乘天,丹霞赫冲,吞魔食鬼,横身饮风,苍舌绿齿,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御凶,天驺激戾,威北御锋。三十万兵,卫我九重, 辟屍千里,去却不祥,敢有小鬼,欲来见状?获天大斧,斩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斗燃骨,四民破骸,天犹灭类,神刀一下,万鬼自消。 急急如律令 。

王天君诰

志心皈命礼

先天主将 一炁神君 都天纠察大灵官 三界无私猛烈将 金睛朱发 号三五火车雷公 凤嘴银牙 统百万貔貅神将 飞腾云雾 号令雷霆 降雨开晴 驱邪治病 观过错于一十二年 受命玉帝 积功勋于百千万种 誓佐祖师 至刚至勇 济死济生 方方阐教 处处开坛 豁落猛吏 三五火车 太乙雷神应化天君威灵显化天尊

雷霆都司总咒

仰启神威豁落将 都天纠察大灵官

火车三五号雷公 受命三清降鬼崇

手执金鞭巡世界 身披金甲显威灵

绿靴风带护身形 双目火睛耀天地

顷刻三天朝上帝 须臾九地救生灵

银牙凤嘴将三千 虎首貔貅兵百万

走火行风前后卫 穿山破石捉邪精

祈晴祷雨济世界 附体圆光通事意

治病回生如反掌 驱邪摄毒伏群魔

飞腾云雾变乾坤 号令雷霆轰霹雳

三界大魔皆拱手 十方外道尽皈依

我今启请望来临 大施雷威加拥护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结斋咒

五星之气,六甲之精,三真天仓,青云常盈,黄父赤子,守中无倾。

土地咒

此间土地 神之最灵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 为吾忏悔 守护坛庭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稽首三皈依

稽首皈依无上道宝 当愿众生 常侍天尊 永脱轮回

稽首皈依无上经宝 当愿众生 生生世世 得闻正法

稽首皈依无上师宝 当愿众生 学最上乘 不落邪见

三宝赞

志心皈命礼

太上三宝 一切诸天 九十九亿 九万九千 十方国土 历劫度人 清静真一 不二法门

本师先天教主 十方常住 道宝元始天尊

本师玄中教主 十方常住 经宝灵宝天尊

本师混元教主 十方常住 师宝道德天尊

结经偈

向来诵经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存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一切信礼,志心称念。常清常静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道教教派众多,从创教之始,在至上最高神上就有所分歧。早期的五斗米道创教时,以太上老君为教主,供奉“三官”,从而魏晋南北朝时,北魏寇谦之的天师道,由于其享“天师之位”,受“清整道教”之命,得《云中者音诵新科之诫》20卷,均假“太上老君”之名,为此,他依然崇奉太上老君就成为必然的了。  太平道开始创教时,後者则崇拜黄老,供奉“中黄太乙”。东晋中後期,上清派、灵宝派相继出现,新出现的《上清》《灵宝》经中,不再尊太上老君为至上神。上清派以元始天王或太上玉晨道君为最尊,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和太上大道君地位最显,有的经书也列太上老君,但其排列地位稍次。 後来在各派协商,融合中提出“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的共识,正是在这种师徒关系下,使他们成为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为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最高神。 另外,各派又有自己的创派真人、主祭神灵等。 道教在吸收各种原始宗教、民间宗教、神话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神仙谱系,并与原来的地方宗教或融合,或形成总支形式。 道教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时常与其它宗教、人们的倾向愿望相互影响。 道教因分派标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箓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中国的道教名山主要有武当山、青城山、齐云山、龙虎山、玉屏山、崆峒山、鹤鸣山。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 </p></p></p>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