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4收藏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第1张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

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

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

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

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酉阳杂俎》卷二:“三清上曰大罗,又有九天、波利等九名。”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大罗之天,在众天之上;紫微之宫,处乎玉清之上,焕乎紫虚之中。明道既彰,大罗之天则郁然澄清,七宝之树各生一方,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天,包罗众天,故曰大罗也。大罗之天上有玉京之山,山有七宝玄台,台在七宝城,城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乎其中也。”

《皇经集注》:“玉帝所居,为三千大千世界天宗,永无退转,至高无比,故云大罗”

《辩伪录》曰:“使大罗玉帝魂惊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胆落於三清之上”

《西游记》第六十二回:“公主又去大罗天上灵霄殿前,偷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

《西游记》第六十三回:龙婆道:“只是我小女万圣宫主私入大罗天上灵霄殿前,偷的王母娘娘九叶灵芝草。”

车王府曲本《西游记》三十二:“金花公主施法力,瑶池内,**灵芝显威能。”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天之上也。”

道教青林道人《给佛教徒的一封公信》中关于玉帝所居处的描述:“玉皇不居住于三界内的任何一天,反而潜默于“太上弥罗无上天”(简称“大罗天”)即天穹之极处,也是出三界生死之无上净域,故而至尊至贵,三界二十八天是有生有死之处,而以上的四种民天、三清圣境以及最高的“弥罗天”是生死不相干的清虚道境、无上净界,玉皇悠然于无上天,岂是生死所干的三界天主能比拟?“

综合上述古籍文献资料、道经及道教青林道人的论述可知,:三十六天中圣境四天各位神仙的居处:

大罗天(太上弥罗无上天) 玉皇大帝 (道、元始、浮黎元始天尊)三十六天 --弥罗天(无上天)

三 玉清境清微天 元始天尊(天宝君、盘古、玉清元始天尊) 三十五天 --玉清天

清 上清境禹馀天 灵宝天尊(灵宝君、太上道君、通天教主) 三十四天 --上清天

境 太清境大赤天 道德天尊(神宝君、太上老君、老子) 三十三天 --太清天

哥特式绘画有哪些特色?

在哥特式美术中,教堂建筑在基督教世界被认为是中世纪文化的最高成就。它与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样《夏特尔教室彩色玻璃窗》哥特式艺术式都不相同。如果说罗马式建筑主要是以修道院的大教堂为代表,那么哥特式建筑则以都市市民的中心大教堂为代表。作为哥特式美术的另外两种形式——雕刻和绘画则是以教堂为轴心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哥特式绘画以彩色玻璃窗画为主,具有抽象装饰性。由于哥特式建筑的大窗子几乎占据了整个壁面,教堂内部的惯用手法——壁画已无用武之地。所以玻璃窗画发展起来。

哥特式玻璃窗画有两种,一种是镶嵌玻璃窗画,另一种是染色玻璃窗画。镶嵌玻璃窗画是最初的窗画,是先用铅条编织成各种物象的轮廓,然后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单线图案和彩色玻璃相结合是其主要特点。法国亚眠大教堂的镶嵌窗玻璃画可为代表。

13世纪末期,由于教堂的大量需要,流行染色玻璃画。染色玻璃画的颜色比较丰富,但它的基本色调是红、黄、紫三种色彩。夏特尔教堂和希尔日教堂的染色玻璃窗是相当完美的艺术作品。阳光透过宽大的窗子射进教堂。光色缭绕,五彩缤纷,使教堂显得更加壮丽、神秘,充满了美妙的宗教气氛。

罗马式绘画除彩色玻璃画以外,尚有抄本画。而抄本画也是哥特式绘画艺术的主要方面,它继承了罗马式以后在巴黎等重要城市发展着,巴黎大学就曾是书籍出版的中心。

此期的抄本,由于主要是为修道士或牧师及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服务,所以书本插图制作非常精细。相比罗马式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抄本画以人物画为主,明显地受到染色玻璃的色彩艺术的影响,也把带有奇特和生动的哥特式建筑样式用进了插图。

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艺术,又译作哥德式艺术(法语:Artgothique),为一种源自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形成国际哥特式艺术,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不过,在北欧地区,这种风格仍延续一段相当长时间。该风格在18世纪重新被肯定,“哥特式复兴”运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在19世纪之后仍偶而被应用。早期的哥特式雕塑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晚期的哥特式雕刻则追求平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这种艺术形式被文艺时代的艺文人士认为像哥特人一样野蛮,故得此名。

风格特征

哥特风格的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渲染时要注意这些特点),哥德式绘画,暗色调为主,充斥着鲜血、死亡、绝望、诡异的气息。绘画人物通常脸色苍白带血,姿势扭曲、诡异、惊悚。经常作用残缺的翅膀、羽毛、锁链等元素。而建筑则多为教堂,等具有宗教神秘性的事物。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

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黑色装扮、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献血、象征天使之白色羽翼、象征恶魔之黑羽翼、蔷薇、骷髅、蝴蝶、蜘蛛。其它的元素还有吸血鬼、血痕、伤疤、教堂、钟楼(时计塔)、古董人偶。美式有黑猫、蝙蝠、坟场、月亮、科学怪人、万圣节。

服饰特征

哥特式服装表现为暗黑,金属,尖锐黑色、深色的衣服,银饰、黑发、红发或浅色的金发,苍白的皮肤、黑色的唇膏和眼影等。配饰包括十字勋章、五芒星、十字架、斗篷、披肩等。

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种类混在其中(哥特式萝莉)其实哥特式萝莉本来并不是哥特当中的一种,它是哥特与萝莉的融合,主要服装通常是黑、白、红、粉色系为主。通常多为暗色系,但是也有以白色为主的“白Goth”。

发色及妆容,和黑暗、惨白为主的哥特文化不同,并无硬性规定。但通常还是以黑发、金发、粉色、银白色发,以及带有伤疤、或极端的清秀的妆容为最大宗。其中金发与粉色系发,与后朋克的哥特文化黑发背道而驰。另外经常配戴银制的饰品,造型有特殊意涵的配件(配件与上文所诉的哥特元素一致)。

哥特式字体

哥特字体种类繁多,特点为瘦削、细长、诡异、复古、华丽,带有些许阴暗、神圣的色彩,黑白分明。被使用在经文抄录、古籍封面和纹身上,与其他哥特艺术形式相得益彰,哥特字体主要应用在拉丁字母体系(如英文、德文、俄文、法文等)

哥特式建筑

哥特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常被使用在欧洲主座教堂、修道院、城堡、宫殿、会堂及部分私人住宅。哥特建筑的基本构建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高耸削瘦,表现出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米兰大教堂和锡耶纳大教堂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同时德国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完美结合了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和装饰元素的最高教堂之一。

但是,建筑中除去这些总所周知的其中还有小细节是哥特式风格建筑中的精髓。

哥特式音乐

哥特式音乐具有悲伤、抑郁、深沉、触动人心等生征。浪漫主义运动中,哥特被认为和黑暗、鬼魅、奇异相连,沉迷与对人类阴暗面的表现。

早期充斥着抑郁厌世情调,音乐既冰冷刺骨,又带着精细的美感,是对于一切传统音乐的极端藐视。后期是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唯美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它挖掘放大人类的感情,引发审美和思考的空间,把音乐引发的艺术欣赏上升到哲学思考,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

什么是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有什么特点

哥特(Gothic),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其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

哥特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主要特征为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哥特式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可能是养殖时间还不够长,或者是营养还不足。

北瓜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葫芦目、葫芦科、南瓜属的一种植物,也叫西葫芦,分布于中国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等大部分地区。

北瓜之名最初出现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的《宣府镇志》(治所驻今河北宣化一带),本指南瓜中的一类品种,颜色深绿,瓜型较小或弯长,相对于南瓜中颜色金黄、瓜型扁圆的一类而言。北瓜之得名应与最初种植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有关,今河北、山东两省大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仍称南瓜为北瓜。清以来,有些地方开始称笋瓜、西葫芦为北瓜,这就导致一名多指的现象,要注意区分。

北瓜形如南瓜而较小,又称为桃南瓜,含有较多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具有润肺止喘功效。由于其产量低,加之没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以及南瓜的高产量, 因此,人们不太认识它。南瓜属的所有品种,其中包括了北瓜、西葫芦和常见的南瓜。到了清朝,有些地方开始称节瓜、笋瓜、西葫芦为北瓜;还有一种说法指出万圣节前夜,大家见到的“大南瓜头”其实就是北瓜。这就导致一名多指的现象,大家要注意区分。

北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做凉拌菜和炒菜。在出产北瓜的地区,多用来熬北瓜小米粥,或者直接蒸制食用,也可切块与肉同炒,十分清甜。最后再介绍北瓜的另外两种流传说法,第一种说法,按照目前官方的说法,其实北瓜就是大家常说的西葫芦。在植物学上北瓜还是正名,而西葫芦是别称。但是生活中大家都习惯叫西葫芦,只有北方部分地区,依然叫北瓜。第二种说法,有些地方把窝瓜叫北瓜,窝瓜又叫饭瓜,是咱们本土原生瓜。如上图这样,造型和南瓜比较像,但是外皮是深绿色,而且表皮有很多凸起,手感粗糙,不光滑。古籍《临山卫志》里说的北瓜就指的是窝瓜。

《西游记》这本小说,是以唐朝时期我国著名的僧人玄奘大师远赴天竺取来真经为取材来源,创造出的神话小说。在这本小说中,最为鲜明和活力的人物自然要数这孙悟空了。

这个人物的身上极具有反抗的精神,他也是一位十分坦率的人物。正直,嫉恶如仇,眼里面试容不得一点沙子的。在取经的路途上杀死了许多的妖怪,可谓勇猛非常。

我们也知道,在这段路途上的妖怪,有很多都是天庭里的人的或者是西天里的。虽然说他本人是放荡不羁的,但若是那些妖怪的主人寻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给他们面子的。虽然他本人的实力很强悍,但也不会给自己白白的拉仇恨。

但是有一个妖怪,他并没有什么背景,但这孙大圣却是直接的放走了他。那他是谁呢?我们往下看。

在他们师徒一行人来到了祭赛国,遇到了这佛家的舍利的盗窃的案子。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也找到了真凶,只是在缉拿这些人的过程中,出了事情。

大圣不善于水战这一点我们也是清楚的。所以他让自己的师弟去将妖怪引带了岸边,有自己来终结他们。这妖怪正是碧波潭里的老龙王和他的女婿九头虫。

说起这老龙王来,这大圣还有和他有些渊源的。原因来与自己的好兄弟牛魔王和这位龙王的关系非常好。但是虽然有这层关系在里面,大圣也是直接的将龙王给杀死了。只是这九头虫虽然并不是特别厉害,但是要彻底的制服他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在这时,二郎神来到了此处,于是大圣决意合力制服这个妖怪。在对战的关键时刻,这哮天犬咬掉了这妖怪的一个头,这妖怪只好负伤逃走了。

师弟正要去追赶,但大圣却拦住了他。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有人猜测到这和自己的好兄弟牛魔王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彼此的利益冲突,这大圣搞得昔日的兄弟妻离子散的,也和自己的兄弟撕破了脸皮 。他其人也是极其的重视感情,对于自己曾经的兄弟也是十分的愧疚的。而这老龙王还和自己的兄弟是旧相识,自己还把他给打死了,连他的子女也没有放过,是真的挺惨的。

所以说他们认为着大圣是因为心软才放过这九头虫的,但笔者对于这种看法并不是很认同。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这个妖怪的来历并不简单,与送他武器的大禹还有点关系。

据古籍的记载,水神的手下有一只异兽,名为“相柳”,它有九个脑袋,身体是蛇形。这只妖怪曾经和大禹打了三天三夜,禹才制服了他,砍下了他的九个头颅。但是他并没有死,他的头还可以再生。

而在这本小说中,作者显然是借鉴了这种设定,因此这九头虫还是非常的厉害的。所以在自己的师弟要去追赶的时候,自己阻止了他。而是让他赶紧去救师傅,免得师父在水下受不了了,受了伤就不值得了。

所以说,这大圣对于自家师父还是很看重的,而他自身也是时刻保持着清醒的状态。所以,这样的人才能担当者路途上的一把手啊。

王母娘娘是天国第一夫人--玉帝之妻!!

问: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究竟是什么关系

答:根据古籍道经等文献资料,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确是天国第一夫妻关系!而非母子、同事、下属等关系!!

1《神异经东荒经》:“东王公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唏嘘;矫出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下不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

2《北堂书抄》卷一五二引《神异经》:“玉女与天帝投壶,天为之笑,今电光是也。”

3《云笈七签》卷三 道教本始部:“托生扶桑太常玉帝天宫,以法授扶桑太帝“

4《云笈七签》卷一百四 纪传部·传二:“西王母曰:子心至矣!吾昔先师元始天王及皇天扶桑太帝君见遗以要言,汝愿闻之邪?”

对比《神异经东荒经》与《北堂书抄》引《神异经》之文可知,“东王公”即“天帝”,《仙传拾遗木公》:“东王公亦号玉皇君”,《云笈七签》也有“扶桑太常玉帝天宫“、”扶桑太帝“、“皇天扶桑太帝君“等说法,而《闽杂记》则更明曰:“俗以玉皇为天帝”,也就是说东王公即天帝又即玉皇大帝。

《仙传拾遗》:“东王公亦号玉皇君。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对照:

《七真祖师列仙传》(41):“邱祖到了瑶池见了王母,又到灵霄宝殿上见了玉帝,端端站着,并不下拜。

玉帝喝道:“见朕如何不跪?”

《七真祖师列仙传》(42):“早赴瑶池紫府斗牛宫见王母,再到灵霄殿见玉帝,标名挂号,万仙簿上落名。“

《七真祖师列仙传》(43):“见了王母,下拜道:“弟子与老母庆寿无疆!”

王母见了大喜,吩咐童儿大排筵席,众仙姬都来相陪,吃了仙桃仙酒。

宴罢,王母道:“母女今日相见,返本还原,仍归你的旧位。再拜见玉帝,标名挂号。”

孙祖出瑶池紫府。至灵霄殿跪倒,口称:“天齐,弟子前来庆寿无疆!”

玉帝道:“孙不二仍回斗牛宫复你的本位。等你男女众道友功完行满,同到一处,查你众人功程,标名挂号。”

刘祖赴宴罢,王母吩咐:“你今日才打过瑶池,你成一个真人去见玉帝,万仙薄上落名。”

刘祖拜谢己毕,到灵霄宝殿前倒身下拜,口称:“陛下,弟子来见。”

玉帝道:“等你男女众道友齐集,查了功行大小,再好万仙薄上落名。”

刘真人拜谢而去。

再说郝太古功完行满,上天丹书来召。太古入了天界,过了瑶池,见了玉帝。

玉帝吩咐

《七真祖师列仙传》(44):“话说钟离老祖捧旨来召谭祖,脱胎上升。拜过王母,见了玉帝,玉帝说:“等你众道友来齐,再好发落。”

又说王祖处一也成了大道,到瑶池拜过王母,又到灵霄殿见了玉帝,也着候旨发落。

还有李春花得了邱祖口诀,也成了大道。

王祖奉旨召来,王母将他收在斗牛宫内。再见玉帝,玉帝也教候旨发落。

《七真祖师列仙传》(45):“到斗牛宫拜见王母,过瑶池,到灵霄殿,邱祖下拜,三礼九叩。玉帝”,

上引《七真祖师列仙传》中描述七真祖师升仙上天庭先到瑶池拜见王母,再到灵霄宝殿朝见玉帝,则是对应汉初儿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盖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进一步明确王母即金母,玉帝即木公、东王公。知金母=王母,木公(东王公)=玉帝。

《事物绀珠》卷三十八:“玉皇:东王公木公王母:金母。”更明确指出玉皇即东王公,王母即金母,也就是西王母。也就明确玉帝与王母是一对夫妻。

又,唐宋已经有文献资料证据说明玉帝和王母是夫妻:

《太平广记》卷第五十六:“西王母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百六十:“太虚九光白玉龟台金母元君,乃长生大帝圣母,生八子。长生帝君乃长子,一身三名,其圣一也,曰南极长生大帝“。《宋史林灵素传》:“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其弟号青华帝君者,主东方,摄领之。”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朕每澄神,默朝上帝,亲受宸命,订正讹俗。朕乃昊天上帝元子,为大霄帝君。…帝允所请,令弟青华帝君权朕大霄之府。”

《高上神霄紫书大法》序曰:“元始上帝即敕太皇万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王长生护命秘法,传付下世,首教於我,以布世间学真之士,佩法修行,永为身宝。

卷之一:元始天王曰:吾敕太皇万福真君,开紫霄琅笈九霄妙蕴,付於玉帝上子(玉帝长子南极长生大帝),以阐天风,传度世人,指归正道,得者自仙。

玉帝有八子:昔混明大化,元始与梵炁祖母,行大洞雌雄,回风混合,结八十一正阳之炁,生长子神霄王。次结七十二纯阳之炁,生次子青华君。…次结一十八宝阳之炁,生第八子。《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一》:“夫上帝高尊亦位齐元始,故得称焉。是知元始之号,非一尊之称。”

《上清灵宝大法卷之四》:“梵炁之祖者,王母也”,

《上清灵宝大法卷之二十六》:“万炁之母,西方王母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之二》:“梵炁之祖者,西元王母也。九灵太妙白玉龟台玉光金真梵炁祖母元君、青金丹皇大道君金母,居西龟之山,亦曰龙山,乃九炁之根纽”

由上引唐宋文献资料记载可知,南极长生大帝为太虚九光白玉龟台金母元君--西王母八子之长子、昊天上帝元子、上帝之长子、玉帝上子、玉帝(元始)八子之长子,这就说明至迟到宋代,就明确王母与玉皇上帝为天国第一夫妻。

“王母娘娘”(即西王母,或尊为“瑶池金母”)为先天阴精化身,主治昆仑庸城,是道教女仙之祖;与“西王母”对应的是“东王公”,乃先天阳精所化,主东海方诸岛,为天下男仙之祖。这是道教的说法。

《太平广记木公》:“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此文意思就是说,东王公就是玉皇!!东王公其实是为应对西王母而制造出来的一个名字,《神异经》云:“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东王公也。”,可知,东王公其实就是昆仑之帝黄帝所演化而来,而黄帝又叫皇帝,即皇天上帝(玉皇大帝)!

道教以“东王公”、“西王母”喻阴阳,这是没有错的。玉帝从无形无相的上帝--混沌元气之“道炁”(元始天王),聚形为有形有相的“玉皇上帝”(东王公)无极道身,也就是男神仙中的最高神---“阳”--青阳之元气,而王母为“太阴之精”,也就是“阴”--太阴之元气。《太极图说》云:“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其实就暗喻阴阳相配为夫妻,不然何以生万物呢?如果玉帝和王母不是夫妻,何以道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墉城集仙录》等记载王母有二十四个女儿呢??《高上神霄紫书大法》怎会说“玉帝有八子长子神霄王(南极长生大帝)“,《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又曰“太虚九光白玉龟台金母元君(王母),乃长生大帝圣母,生八子。长生帝君乃长子,一身三名,其圣一也,曰南极长生大帝“??道经《皇经集注》又怎会说:“孰非玉帝之眷属统系?”

只是道经为了传道,让入道者修练禁欲,守身如玉,从而“得道升仙”的修行需要,没有明确说明玉帝与王母是夫妻而已。但民间老百姓因为不是道中人没有什么禁忌,因而没有保守玉帝与王母是夫妻这个秘密的必要,故此民间信仰及从《西游记》、《封神榜》到《天仙配》以及后来的七仙女下凡等等民间神话传说,都认为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是天国第一夫妻,其家庭儿女情长的恩爱故事,更成为中国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第一佳话。

另外,道经《天师请问经》云:“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顺一切也。”,意谓道是最尊贵的,时常在三清境及诸天巡视,由此缘故,又号大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上玉皇,世间万物因之而欣欣向荣,顺顺利利!

正统道教《皇经集注》亦曰:“玉帝万法教主圣祖玄师统三教,包万法,居天中之天,为圣中之圣,无始无终,本莫穷其自,在万象之先。但道妙分真,现生光严妙乐国中,乃往昔劫中化显也。世人观天道阳明,阳主施,其机常张,尊帝曰张大帝若论世系,玉帝为大道之首分,浩劫之古祖,焉有死生姓名耶?玉帝为道祖,累劫众生万类,皆天地之生意,道脉之支分。孰非玉帝之眷属统系?诸天帝轮回,玉帝不轮回。盖玉帝乃道身,道无穷,玉帝岂有穷乎?。为大丈夫玉帝化天地,生民物,不见其始,莫有其终,圣中最尊,神中最大,丈夫孰甚焉。玉帝功德若虚空,与道同神,故云帝身即道身,非常体耳,是无尽量大功德之身,是真清真浄自然不拘之身。玉帝化一切世界,亘古不改,何有限量?”

由《皇经集注》等诸经可知,玉帝即道,玉帝之身乃道身,无始无终,无生死轮回。混沌之初,宇宙空虚寂寞,为创造万物,玉帝从无形无相的上帝--道炁,聚形为有形有相的玉皇上帝--道身。玉帝化天地,生民物,万物俱为玉帝之眷属统系,因而玉帝不可能有什么父母兄弟姐妹,只有妻妾及子孙后代。现生光严妙乐国,乃为渡群生,为大家作一榜样而于劫中化显而已,并非真的玉帝出生。《西游记》以及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玉帝由此《玉皇经》并综合昊天上帝、黄帝、东王公、帝释等诸多传说而来,成为宇宙万物最古老的创造者,乃所谓天地三界四生六道万灵真宰,宇宙永恒之[最][高][统][帅]。因此而言,《西游记》及其它作品中的王母也不可能是玉帝之母。

又从《西游记》 第七回:“众皆畅然喜会,只见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美女飘飘荡荡舞向佛前,施礼”的描述可知王母亲自出马引领一班仙女载歌载舞,向佛前施礼。如果王母是皇天太后--玉帝之母,年纪肯定比玉帝还大,而天帝玉帝又是"安天大会"的总指挥,怎么可能安排自己的老母亲皇天太后去招呼客人呢?皇天太后只可能在前座观赏,不可能还要她老人家引领仙女们跳舞施礼。如果是天宫的女主人--夫人王母娘娘,那才说得通,因此只有王母是玉帝的夫人王母娘娘,才有可能尽天宫主人之职欣勤招呼客人。《西游记》第五回又有:“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老君朝礼毕”,在办公场所,玉帝也不可能同母亲一起迎接宾客。故而,王母娘娘只能是玉帝的夫人而非母亲。

再综合《西游记》中描述:王母可发懿旨,既住在紫府斗牛宫,又与玉帝一起迎接各路人马,又协助玉帝办安天大会,且在玉帝办公的灵霄殿前御花园禁地--瑶池,种有曾被天蓬元帅偷吃、万圣宫主偷摘的九叶灵芝。什么人才同时具备这几个条件呢?同事或者下属有这个资格么??没有!只有作为天国第一夫人,玉帝的妻子王母娘娘,才有这样的资格哦!!

总而言之,综合文献资料可知,东王公即玉帝,黄帝化身即玉帝。东王公其实就是黄帝,也就是玉帝的化身。玉帝即道,道即玉帝。宇宙开初一片混沌,只有无形无相的上帝--先天道炁存在,为创造万物,上帝(道)乃以己之阳气先聚形为有形有相的上帝--东王公(玉帝),后又以己之阴气--太阴元气,聚形为西王母--王母娘娘,玉帝王母坐镇三十六天大罗天,陶钧宇宙,养育天地,生下儿子盘古,及伏羲女娲等众神,玉帝王母命儿子盘古开天辟地,盘古死后化身天地山川,白日升天,上帝感其功,封盘古其神为三十五天玉清元始天尊;玉帝王母女儿女娲则造人补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